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进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5篇)
进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安全作业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厂各部门的现场安全作业工作。
3规定要求4.1特殊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特殊工种安全作业证》,方可上岗独立作业。
学徒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安全作业证》不得独立作业。
4.2凡属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入罐作业、带电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等作业都要依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措施。
4.3动火作业4.3.1在厂动火作业区内动火必须到安全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4.3.2在固定动火区可不办理动火作业证,但必须落实安全措施。
4.3.3在使用气焊时,乙炔瓶与氧气瓶要分开放,其距离不少于5m,距离明火不少于10m,在焊接前必须消除周围及下方的易燃物,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3.4电焊作业,在地面施焊时,应站在绝缘处,在潮湿的工地或地沟槽内要站在备好的绝缘板上。
4.4登高作业4.4.1首先要办理登高作业证,____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必须由安全部审批。
____年老体弱人员、视力差、患有头晕病者,不能登高作业。
4.4.3遇有六级以上强风、大雾等恶劣气侯,露天场所不能登高作业,夜间登高要有足够的照明。
4.4.4登高作业前应检查登高用具是否安全可靠,不能借用设备、建筑物、支架、管道、绳索、不坚固的水泥架等非登高设施,作为登高工具。
4.4.5在登高作业时要顾前思后,细心从事,穿戴轻便,不准带重物。
4.4.6登高作业时在没有取得上下联系好的情况下严禁向地面扔物,大件工具要拴牢,防止滑落,地面上的监护人应和登高者统一联络信号。
4.5设备内作业4.5.1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4.5.2进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它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它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合格。
4.5.3对于进入有害物质的储罐内作业,必须通风置换,并在进入前____分钟之内由化验室取样分析,分析合格,经安全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进入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篇1一、编制目的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作业安全,特编制此制度。
二、规章制度1、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要时要同时办理其他作业证,作业人员须持有审批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其他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一定要明确有限空间内的有害因素及其浓度。
3、作业负责人要明确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负责人及作业人员都要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
4、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公司内部作业许可证制度。
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作业许可证管理。
5、作业主管部门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方案在许可证上填写简要作业程序和内容,作业方案应作为许可证的附件;安全主管部门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在许可证上写明危险有害因素。
6、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且作业人员要佩戴好劳动用品后再进行作业,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工具。
7、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以免事故的发生。
8、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他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
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数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9、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施工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目的第二条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防范施工现场事故,提高施工现场作业安全水平。
第三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包括承包商、工人、技术员等。
第四章安全责任第四条施工现场作业安全责任分级管理制度,对项目部、承包商、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作业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
第五章安全管理机构第五条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巡查、事故调查等。
第六章动火作业第六条进行动火作业前,需编制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并经过安全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动火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应的岗位资质证书。
第七章高处作业第七条进行高处作业前,需进行详细的高处作业方案编制,并经过安全管理机构审核批准,高处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应的高处作业证书。
第八章施工机械和设备操作第八条所有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应的证书。
作业前需进行设备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九章施工现场环境第九条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有序,必要时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施工现场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十条安全管理机构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一章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第十一条安全管理机构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第十二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第十二条安全管理机构要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施工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章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第十三条对发生的事故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章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落实第十四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不得违背相关规定。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5篇)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生产车间管理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及原辅料无浪费,规范现场。
第二条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加工制造作业段。
第三条职责(一)车间负责人及现场质检负责生产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生产车间作业员工负责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自查和合理化建议。
(三)生产车间操作规程(略)见《产品工艺规程》、《设备安全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等相关作业指导书(四)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要求(略)按照6S管理要求及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库房管理第四条材料入库和发放的基本要求(一)入库各种物资材料必须有严格的手续,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二)对于紧急放行原材料,要单独存放,作好标识。
(三)库管员在材料出库时,须依据领料单或排工单,根据产品材料预算定额出库,特殊情况需主管部门领导签字方可出库。
第五条储存和保管要求(一)按照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进行存储管理。
(二)露天堆放物质应堆放整齐,立标牌标明,需防雨、防潮。
(三)入库材料应及时记账、上架、设卡,按物资类别摆放整齐,达到账、物、卡相符,对所有物资材料保管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盘点,半年一小结,一年一大清,保证账、卡、物相符。
(四)库存物资要遵守“三清”、“二齐”原则。
三清即:数量清、质量清、规格清;二齐即:库容整齐、标示齐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五)易失效或超期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失效或超期的应及时从库房剔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六)禁止他人入库玩耍,注意防火,禁止他人在仓库和易燃品附近吸烟。
(七)禁止他人随便动用消防工具,以防误用及丢失。
(八)单位之间互借,要有证明信,主管领导签字,并注明归还时间,材料调拨的,需方应开具领料单。
(九)严格控制易耗品的使用,做到以旧换新,不许超支。
(十)车间加工需入库的产品,必须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入库手续。
第六条验审出入库资料要求(一)入库资料应有厂部请购单和对方销售清单,发票或清款单。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3篇)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生产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坑沟、池必须有盖或围栏,原材料、器材、废料应合理分类堆放,不妨碍操作、通行和装卸;2、废料必须及时清除,人行道必须畅通无阻;3、生产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不准超温、超压、超负荷和带病运行;4、生产现场必须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过期灭火器必须更换;5、压力容器专业人员必须定期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6、进入生产现场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不准将头发露出帽外,不准穿裙子、高跟鞋、拖鞋、长大衣等;7、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8、从事可能被传支机械绞、辗伤害的作业,不准戴手套、长围由或其他佩物上班,严禁用工具或身体接触机械的运动部位;9、进入生产场所,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2m以上)或下料仓、坑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从事电气作业应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10、在易燃、易爆等物品区域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明火作业;11、作业现场的电力线路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规范敷设,严禁乱接乱拉;12、保持作业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未经相关人员的允许,不准任意拆除或移动。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旨在确保在施工、生产、维修等各类作业现场中,对安全进行科学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个参与作业的人员都有安全意识。
2. 安全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4. 事故管理制度: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和规范,及时处理各类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5. 安全防护制度:规定作业现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设施,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3篇)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介绍现场作业管理制度是针对各类现场作业活动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旨在确保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作业、施工作业、维修作业等。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现场作业的首要原则是安全。
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并参与必要的安全培训。
2. 物资预备在进行现场作业之前,必须对所需物资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备齐备足,并防止缺漏。
3. 作业流程管理每个现场作业都应有明确的作业流程,并在作业前进行沟通和计划。
作业流程应包括清晰的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等。
4. 资源协调所有与现场作业相关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应进行合理的协调和调配,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
5. 质量控制现场作业必须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执行和监控,确保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作业流程1. 作业准备1.1 确认作业任务和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目标和计划。
1.2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
1.3 验证所需物资的充足性和质量。
1.4 召开作业前会议,明确作业流程和任务分工。
2. 作业执行2.1 按照作业流程和任务分工,有序开展作业活动。
2.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3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提高作业效率,并确保作业质量。
3. 作业监控3.1 对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3.2 进行常规检查和巡视,确保作业符合质量要求。
3.3 根据作业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4. 作业总结4.1 作业结束后,对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2 归档相关作业资料,创建作业记录,以备后续参考和借鉴。
四、岗位职责和权限1. 现场作业负责人负责对现场作业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包括作业计划的制定、资源的调配和目标的达成等。
权限:指挥、调度和决策等。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3篇)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1.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穿戴劳保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上班作业;禁止随意摸触设备,打闹嬉戏。
2.岗位作业、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和识别各类报警声、光信号。
3.严禁跨越运行设备或在运行设备上行走;禁止身体任何部位或使用工器具接触设备运转部件。
4.厂房内要具备良好的照明设施;危险设备、设施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语)。
5.工作现场必须按(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要求规范管理。
6.安全设施要保证轴有套、轮有罩、沟(坑)有盖板,平台、楼梯有栏杆,各类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因检修等特殊需要而临时拆除防护设施的必须做好安全交底并挂安全警示标志,检修结束必须立即恢复7.岗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操作安全规程》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
8.定期按要求进行设备检修。
检修时应该切断设备电源开关、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并将现场控制盒打至检修位置。
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谁检修、谁申请(停、送电必须同一人申请),操作前再确认的原则,防止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9.启动设备之前要与有关人员联系,并对设备和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启动设备。
10.危险作业严格办理审批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方可作业。
11.进入磨、仓、管道等内部,必须使用低压照明灯;作业人员必须两人以上,人孔门要有专人看护。
12.电气设备要检查是否接地或接零,防止短路或漏电。
13.煤磨系统存在煤粉自燃和爆炸的危险,要防止高温及氧含量过高;保持整洁,杜绝煤粉堆积、漏油现象;电气设备必须接地保护,以防静电导致着火和爆炸。
该区域内严禁抽烟和无证动火;系统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防火防爆技能。
14.在磨内、仓内、袋收尘内部检修,应先将煤粉清理干净,进入以前应该排除CO气体,保持通风,设备外部要设有专人看护。
15.易燃易爆区域确需动火电焊部位要根据现场情况隔绝电焊火星进入易燃易爆部件,可用石棉毡遮盖。
16.放射源和放射装置应有明显标志和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测。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生产区内“十四不准”(1)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2)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4)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6)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7)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10)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1)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不戴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13)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2、操作工“六严格”(1)严格进行交接班。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3、动火“六大禁令”(1)没有有效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严格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不把周围易燃物消除,严格禁止动火。
(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4、进入容器、设备“八必须”(1)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4)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必须器外有人监护。
(7)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5、机动车辆“七大禁令”(1)严禁无证开车和无令开车(调度令)。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开车。
(4)严禁空档溜车。
(5)严禁设备带病行车。
(6)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7)严禁超标(超高、超长、超量)装载行车。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是企业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发生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作为一家具有现场作业管理需求的公司,制定一份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二)一、总则为规范公司现场作业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现场作业,包括施工、安装、维修、改造、拆除等。
三、管理职责1. 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制定、实施和监督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资源支持。
2. 现场作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现场作业的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3. 所有参与现场作业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积极配合作业负责人的管理。
四、现场作业管理流程1. 作业计划编制作业负责人应根据项目需求编制详细的现场作业计划,包括施工流程、作业分工、工期安排等。
2. 作业准备2.1 准备工具和设备:根据作业计划,准备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并进行检查、调试和保养。
2.2 防护措施准备:根据作业环境和特点,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宣传教育、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
3. 人员培训和指导3.1 作业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2 作业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指导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作业规范和注意事项。
4. 现场作业执行4.1 按照作业计划和相关要求,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4.2 作业过程中,作业负责人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作业按照规定进行。
4.3 发现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作业安全。
5. 作业记录和汇报5.1 作业负责人应每日记录作业进展和质量情况,并及时上报给管理层,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5.2 作业负责人应及时记录和报告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和事故隐患,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和预防。
5.3 作业负责人应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五、安全管理要求1. 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负责人应检查人员是否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巡查。
进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篇)
进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各类作业场所。
第三条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降低作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五条公司要依法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本制度的执行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单位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七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协调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各单位的安全工作,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包括制定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教育,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
第十条所有人员在作业场所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进行布置和装备,布局清晰合理,通道明确,疏散通道保畅,消防设施完备。
第十二条对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特殊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配备相关的防护设施。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保持作业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必须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流程,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5篇)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现场作业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现场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维修维护现场等。
第三条所有参与现场作业的员工,包括职工、临时工、外包人员等,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第二章责任分工第四条本企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人,要落实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第六条所有员工都有安全管理责任,要自觉接受安全培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
第三章安全培训第七条所有参与现场作业的员工,在上岗前必须参加本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场作业的安全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等。
第八条安全培训记录要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培训材料要进行保存,以备复查和查证。
第九条针对不同岗位和特殊工种,要进行相应的专项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第四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条所有现场作业人员要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第十一条现场作业区域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志要清晰可见,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二条设备、机械等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第十三条现场作业区域要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积,减少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现场作业区域要设置紧急通道和安全通道,确保人员有足够的逃生通道。
第五章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第十五条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现场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落实查处。
第十六条各部门要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本部门的作业区域进行细致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落实查处。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尊重生命安全:现场作业的管理首要原则是尊重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确保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不受任何伤害。
2.全员参与:现场作业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重视现场作业的管理制度,积极遵守和执行。
3.安全第一:无论任何目标或任务,都不能以牺牲生命安全为代价,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4.系统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起系统性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整个作业过程的规范和有序。
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作业目标:明确作业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所有人都了解和明白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2.人员配备:根据作业的性质确定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能力,确保每一位参与现场作业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实操能力。
3.环境评估:在作业开始前,应进行现场环境评估,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任何可能的危险因素。
4.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时间、流程、人员分工等,确保作业的有序进行。
三、现场作业管理措施1.安全培训:对参与现场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个人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明确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相关的防护装备。
3.文明施工: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文明施工,在现场作业期间,禁止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4.作业监督:设立专门的作业监督岗位,对现场作业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5.风险评估:在作业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最小化。
6.消防安全:制定消防安全措施,并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确保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
7.急救措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人员,确保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及时处理。
四、事故和风险的处理1.事故报告:任何一起事故都必须及时报告,将事故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以便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作业现场的各类安全风险,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包括内部员工、外包人员以及临时工等。
第三条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作业现场安全责任、作业环境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二章作业现场安全责任第四条作业现场安全责任由作业现场负责人负责,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知识,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
第五条作业现场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完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全员遵守。
2. 负责组织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监督作业现场的安全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 负责事故调查和处理,提出改进意见,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条作业现场负责人在履行安全职责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严禁违规操作和违规指令,对于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第三章作业环境管理第七条作业现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标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无隐患。
第八条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九条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适用的防护设施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四章作业人员管理第十条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知识。
第十一条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或停止安全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负责人。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作业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得酗酒、吸烟或者使用禁止的药物。
第五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十四条作业现场负责人必须制定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程序、紧急疏散措施等。
第十五条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六条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设置急救室,以保障发生事故时的及时救治。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3篇)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是防范和控制作业现场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保障作业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科学合理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作业现场基本安全要求1.作业前进行安全会议,明确作业目标和要求,制定作业计划。
安全会议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全体到场,并予以记录和备案。
2.作业现场必须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标识作业区域和禁止入内区域。
作业过程中应当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辨认作业边界。
3.作业现场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网、安全扶手、防滑设施等。
对于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固定在安全锚点上。
4.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作对象和周围环境。
作业现场必须远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以及电力设备等潜在危险源。
5.作业现场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进行预先处理和准备。
必要时,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和急救人员。
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要求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镜、防护鞋等。
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测和更换。
2.对于特殊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应进行专门培训,掌握相应的作业技能和安全操作要点。
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资格认证,具备相应的作业资质。
3.现场作业人员必须通过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和安全,不得患有影响工作的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
对于长期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4.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严禁饮酒和吸烟,不得在现场带入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严禁私自携带管制刀具和危险品。
不得在现场进行赌博和打闹等不良行为。
5.作业现场应设立良好的休息和饮水区域,保障作业人员的休息和补给需求。
在高温、低温等特殊环境下作业时,应制定相应的防暑、防寒措施,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和药品。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5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安全办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制造部、机修组和水电组负责协助安全办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作业现场管理,确保生产作业安全、高效进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现场管理。
第三条生产作业现场应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
第四条生产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区域、作业、道路等进行标识,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五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制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并明确工作责任。
第六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和评估生产现场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隐患整改。
第八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建立巡查制度,在作业现场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第九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负责健全紧急救援体系,明确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章作业规范第十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遵守安全规定,按照作业规范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按照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使用安全设备、工具和器材。
第十二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不得擅自变动岗位或代替他人工作。
第十三条作业过程中,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及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问题,不得隐瞒、漏报。
第十四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进行物品堆放和存储,防止物品堆放不稳或造成道路堵塞等安全隐患。
第四章安全防范第十五条生产作业现场要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确保安全设备的运行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生产作业现场应进行现场清扫和维护,保持道路畅通和环境整洁。
第十七条生产作业现场要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生产作业现场要设置出入口,并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确保现场的安全。
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
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维护作业秩序,规范作业行为,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外部作业现场,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工程施工现场、办公场所等。
三、秩序管理1. 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应当强调人文管理与机械化管理相结合,坚持“公平、公正、文明、礼貌”的原则,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平安、有序的作业环境。
2.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领导要亲自带头,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行为、违章操作及违规作业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3. 作业现场要保持整洁卫生,垃圾、渣土、废弃物要及时清理,确保作业区域整洁干净。
4. 作业现场要合理规划,通道、通风口、疏散路线等必须畅通无阻,安全出口应当保持畅通,不得占用和堵塞。
5. 作业现场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护栏、安全标示牌等。
6. 作业现场要保持安全通讯畅通,应当配置应急通讯设备,以便于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报警和求救。
7. 作业现场要严格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程序,不得擅自更改和违反施工程序。
8. 作业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人员,及时处理作业现场的紧急情况。
四、禁止行为1. 严禁在作业现场饮酒、吸烟,不得在作业区域内乱扔烟蒂、菸灰、口香糖等。
2. 严禁在作业现场私自燃放鞭炮、焰火等易燃易爆物品。
3. 严禁在作业现场嬉戏打闹,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4. 严禁在作业现场乱涂乱画,不得在设备、设施上随意涂写标识。
5. 严禁在作业现场违规操作,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开启或关闭设备、机械。
6. 严禁在作业现场私自丢弃垃圾,不得在作业区域内随意丢弃瓜子皮、纸屑等杂物。
五、责任与处罚1. 每个作业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记过、罚款等。
2. 对于违反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造成了较大影响,甚至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法律责任追究。
作业现场管理制度[1]
作业现场管理制度一、引言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作业现场安全,规范作业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
本制度适用于各种作业现场,是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制度实施的目的是规范作业人员行为,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作业现场管理制度内容1.作业现场的划分在作业现场进行任何作业前,必先明确划分出作业区域。
区域划分应根据实际的作业情况和安全要求来确定。
2.作业现场的管制作业现场应设立专门的管制点,人员和车辆需通过管制点进行登记、检查、安全带和装备的检查等相关事项。
3.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作业进行时必须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安全保护。
对于高空作业、地下作业、无防护措施的高危现场作业等,必须在作业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措施制订,做好事前安排,制订详细的作业方案、完善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仔细检查,做好现场标志和警示牌。
需要在现场设立安全防护设备,如护栏、防护网等。
4.作业现场的照明作业现场需要保证良好的照明,针对特殊情况可增设照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有足够的光线进行作业。
5.作业现场的防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氧气管、电焊机等热源堆积在一起,以造成一定的爆炸危险。
严格执行现场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等规定。
6.作业现场的检测在作业交接、转移、终结时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清除使现场地质或环境不安全的污染物,遵照现场水、电、气等有关规程,排除不安全行为和隐患。
7.作业现场的应急救援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及时实行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援。
8.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制度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遵守安全制度,做到服从指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9.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礼仪作业人员应着正确的工作服和安全头盔,系好安全带等防护措施,保持言行谨慎,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0.存储安全作业现场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存储材料,材料的存储应该按规定进行,避免引起安全危险。
同时,存储必须保证可更换、可拆卸、安装稳固,并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范文
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范文作业现场秩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学生作业现场的正常秩序,杜绝作弊行为,提高作业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生进行作业的场所,包括教室、宿舍和图书馆等。
第三条学生在作业现场应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同时尊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权益。
第四条学生在作业现场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场所整洁,不得损坏公共设施和他人财物。
第五条本制度执行时间自发布之日起,长期有效,并向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宣传。
第二章作业现场秩序要求第六条学生在作业现场应佩戴学生证,保持手机静音或关闭状态。
第七条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选择其他场所。
第八条作业期间,学生不得参与与作业无关的活动,不得影响他人的学习。
第九条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拖延或抄袭他人作品。
第十条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作业行为规范,不得进行作弊、抄袭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作业现场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学校将建立作业现场监管小组,负责对作业现场的管理。
第十二条学校将在作业现场设置监控摄像头,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记录。
第十三条对于作业现场的违规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记过等处分措施,情节严重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对于发现的作业作弊行为,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进行学术处分。
第四章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将定期进行作业现场安全排查,确保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六条学生在作业现场应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严禁使用明火进行作业。
第十七条学生在作业现场应合理使用电器设备,确保用电安全。
第十八条学校将对学生在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承担监管责任,对违规行为进行公正处理。
第五章作业现场监督和评估第十九条学校将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和评估,建立作业现场评估机制。
第二十条学校将根据作业现场监督和评估结果,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和作业现场管理进行考核,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作业现场管理制度1. 引言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有序和高效进行,所制定的一套相关规则和制度。
良好的作业现场管理制度对于减少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障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细化描述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
2. 作业现场管理原则在制定作业现场管理制度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作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1 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是作业现场管理的核心原则,意味着在进行任何作业之前,必须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到位,并且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2.2 有序进行原则作业现场必须保持有序进行,包括作业流程的安排,材料和设备的有序摆放,以及人员的合理布置等。
有序进行原则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 合规合法原则作业现场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严禁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所有作业都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确保获得合法的许可和证明。
3. 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等,具体内容如下:3.1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作业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包括以下内容:•人员准入管理:明确规定作业现场准入条件、准入流程以及申请审批程序,确保只有符合条件并经过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作业现场。
•岗位责任明确: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清晰,减少责任模糊和管理漏洞的发生。
•人员培训和考核:规定作业现场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2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作业现场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安全管理方面,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设施和装备:明确规定作业现场必须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防护措施等,确保作业人员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文件
文件编号:签发: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现场作业安全要求。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现场管理
3.1《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作业证》
3.2安全隔绝
3.2.1有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联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3.2.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2.3与有限空间相联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
3.2.4有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3.3清洗或置换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3.3.1氧含量一般为19.5%-23%,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3.3.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苯≤m3,硫化氢≤10mg/m3,一氧化碳≤16ppm。
3.3.3可燃气体浓度(体积比)符合如下要求:
氢气≤0.2%,甲烷≤0.5%
3.4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3.4.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连通的设备进行自然通风。
3.4.2必须采取强制通风。
3.4.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3.4.4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3.5检测
3.5.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3.5.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5.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3.5.4作业中应定时检测,至少每2h检测一次,如检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检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检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3.5.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3.5.6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有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6.6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3.6个体防护措施
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4.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3.6.1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栓带救生绳。
3.6.2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6.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3.6.4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3.7照明及用电安全
3.7.1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
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3.7.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3.7.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规定进行。
3.8监护
3.8.1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3.8.2进入有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3.8.3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3.8.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具进行清点。
3.9其他安全要求
3.9.1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9.2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3.9.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3.9.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
3.9.5有限恐惧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响应的应急用品。
3.9.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3.9.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3.9.8在有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
3.9.9在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
3.9.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作业人员离开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3.9.11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车间和作业车间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