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91519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和避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管道、暗管、隧道等有限空间。
第三条本制度的遵守者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如作业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
第五条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第六条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专门的标识,包括作业区域标识、紧急出口标识、氧气浓度标识等。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安全设备,如安全带、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并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十条公司有责任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负责人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并有权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有主动注意安全的责任,确保不擅自离开作业区域,不违反安全规定。
第十三条监督人员负有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的责任,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管理人员负有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责任,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五条公司领导有义务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违规行为负有追责和惩罚的责任。
第三章安全预防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入口和出口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通风设备须保持畅通,确保空气的新鲜和充足。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必须定期检测,如发现气体浓度超标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排除。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厂区内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三、作业申请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审批单》,未办理作业许可,严禁作业。
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有效期(含延期)不超过24小时。
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四、安全隔离有限空间作业时,与其它系统连接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
五、作业条件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一般为19.5%-23.5%。
(2)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0ppm。
(3)可燃气体浓度: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
六、监测1、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监测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狭窄、密闭、深坑、高空或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下进行作业的场所,以及有可能引发人身伤害的其他特殊情况。
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事前计划、切勿冒险、注意自我保护、互相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健全组织。
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完备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等。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作业环境、气体情况、通风条件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作业人员的必要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急救工具、应急物资等。
第八条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监控人员,负责监测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通风情况等,并及时报警处理。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有现场负责人,负责统一指挥、协调作业人员,确保作业过程安全有序。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识,标明作业区域、禁止通行区域、应急出口等,保证作业人员清晰了解现场情况。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绳索、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设备,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避免氧气不足或气体窒息等情况。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定期清理清除积水、杂物等,确保作业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滑倒或被物体砸伤等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要遵循“谁负责、谁管理、谁执行、谁检查、谁处罚”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主管领导应指派专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主管领导应定期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罚和整改。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有限空间作业计划,明确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严格落实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和应急救护人员。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危险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急疏散路线。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演练应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及时总结改进。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宜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并经本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审核和主要负责人批准。
二、明确人员职责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
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为同一人。
三、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四、安全交底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五、设备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六、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设置围挡,封闭作业区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占道作业的,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
夜间作业的,应设置警示灯,地面人员应穿着高可视警示服。
七、打开有限空间作业进出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
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八、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九、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十、气体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垂直方向的检测由上至下,至少进行上、中、下三点检测;水平方向的检测由近至远,至少进行进出口近端点和远端点两点检测。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需要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装备、检测装备、照明装备、通讯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装备应妥当保管,并严格根据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二、作业前制定有限空间临时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
要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并确定各自职责,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需经过有限空间作业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作业前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
四、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应严格施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未经审批不得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五、现场负责人要把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对现场参与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作业交底。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备、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下作业指令。
要按时把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改变,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刻终止作业。
六、监护人要全过程把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
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常常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刻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七、在未经批准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
八、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需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依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作业者工作面发生改变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九、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标准》(GBZ159X20XX)。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程监护;安保部和动力车间要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必要时佩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耳塞或耳罩及相应监测仪器。
作业中,作业人员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或有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监护人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严禁冒险作业。
必要时,作业人员可定时轮换。
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杜绝违章作业。
三、作业单位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四、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一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下井、井下作业、封堵、清洗、修理等。
三、安全责任1.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案,并指派专门的负责人。
2.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从业资格,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并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3.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识等,并贯彻实施。
四、作业准备1.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预案,明确操作步骤和所需装备。
2.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适合作业需求,消除可能的危险物质和隐患。
3.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和检测仪器,确保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符合相应标准。
五、人员管理1.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2.未经培训和检查合格的人员不得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不得擅自进入有限空间。
3.从业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六、事故防控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立专人进行安全警示和引导。
2.定期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通风设备、安全绳具、开口的尺寸等,确保其完好有效。
3.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监控,设立巡视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作业现场的危险和隐患。
4.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机制,配备急救装备和急救人员,确保及时的救援能力。
七、事故应急处理1.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保护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
2.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及时将被困人员救出,并进行紧急救治。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违规处理1.任何人员不得违反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2.对违反规定的从业人员,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工、罚款、追究法律责任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职责⑴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⑵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订立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2、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涉及进入炉、磨、塔、罐、库、管道、烟道、下水道、沟、坑、井、池等封闭、半封闭设施或特别车辆(罐车、搅拌车、压缩车)容器内作业。
⑴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需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⑵《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⑷作业期间假如安全措施发生变动,应立刻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⑸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需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含:①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②必需的安全学问、救助方法;③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全部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系统,必需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需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别情况下,依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刻停止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管道、沟道、井筒、坑道、地下室等封闭、半封闭空间。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第五条公司成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职责:(一)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和演练;(三)组织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四)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检查;(五)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六)组织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改措施。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有限空间的基本情况,如空间大小、形状、结构、通风条件等;(二)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爆炸、坍塌等;(三)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环境和人员;(四)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进行监测预警,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监测内容包括:(一)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浓度、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二)有限空间内的温度、湿度、压力等;(三)有限空间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如地面沉降、坍塌风险等;(四)其他可能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共5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共5篇)第一篇: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生产部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行政部负责协助生产部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作业。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应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2、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许可作业。
3、监护人员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4、作业人员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1、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2、审批表应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危险因素、防护措施等内容。
3、安全管理部门应对作业方案和审批表进行审核,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批准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作业前准备(1)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
(4)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
2、作业过程管理(1)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作业方案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
(2)监护人员应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024年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024年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作业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管道、地下室、飞机舱内等有限空间。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和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2.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3.组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4.监督和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5.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现场安全措施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并保持明显可见。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灯和报警装置,以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并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和救援人员,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四章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确保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作业,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各项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上报和处理事故。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两年。
第十七条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所有,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解释。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保障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和场所,对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3.本制度内容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规范各级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求。
二、职责分工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政策和指导,对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
2.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要负责组织、安排和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的实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参加相关安全培训,严格执行作业指导。
4.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5.隐患部门要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指导,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三、工作流程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作业方案,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等。
2.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计划和方案执行,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作业安全。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保障作业安全。
4.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整理,并进行交接确认,做好作业资料的备案保存。
四、安全措施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保障自身安全。
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等信息。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通风设备、救援设备等,保障作业安全。
4.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应急预案1.制定和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处理流程、通讯联络方式、应急救援措施等。
2.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危险情况处置能力。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docx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需要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二、作业前制定有限空间临时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
要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并确定各自职责,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限空间作业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作业前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
四、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应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未经审批不得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五、现场负责人要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对现场参与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作业交底。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下作业指令。
要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六、监护人要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
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经常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七、在未经批准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
八、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九、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生产部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行政部负责协助生产部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十七条作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第十九条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
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条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外协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公司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公司对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第二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第二十二条作业单位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公司每年应对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保证公司有限空间作业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三、职责3.1 作业单位负责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2厂务部负责指导现场作业的相关技术要求。
3.3安全部负责作业的监督管理和完工验收后的检查。
四、工作程序4.1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在进行作业前,先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4.2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在进行作业前,应自行对作业区域的安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评估合格后填写作业票据,票据提交区域负责人进行评估签署。
4.3 安全部必须对票据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做好时效性安排,暂停关联系统,关闭有限空间涉及阀门并挂牌上锁,经确认作业无交叉并且可行时,签署票据提交安全部经理。
4.4 本公司有限空间作业项目为:进入有限空间内部的作业和有限空间口风险较大的作业。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1应对有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要求如下:a)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的方式进行隔绝。
严禁以水封或关闭阀门代替盲板作为隔断措施;b)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封堵;c)有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5.2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物料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置换,并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内容及达到要求如下:a)氧含量为19.5%~21%,在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b)有毒物质允许浓度应符合GBZ 2.1 的规定;c)可燃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10%LEL。
5.3应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a)打开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b)必要时,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处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管理内容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二)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四)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一)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二)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三)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四)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
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五)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七)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八)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厂部批准;(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
(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安全办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制造部、机修组和水电组负责协助安全办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七条管理部及安全办负责与有限空间作业有关的的动火作业的审批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是本单位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安全办负责建立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相关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
第三章有限空间管理
第九条公司对有限空间实行危险分级管理。
根据有限空间内部已聚集或可能聚集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和含量、入内作业的频繁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有限空间分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二级危险有限空间、三级危险有限空间。
第十条制造部会同管理部参照本制度第二条、第九条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体拟定公司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
第十一条管理部负责将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下发各单位,并组织其按标准开展本单位有限空间识别和危险级别判定工作。
各单位按要求组织有关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及一线职工共同识别、讨论、判定形成本单位的《有限空间清单》,并上报安全办。
第十二条安全办对各单位上报的《有限空间清单》进行补充、审核、确认,报公司管理部主管批准后,形成公司《有限空间清单》,由安全办下发各单位执行,同时报安全监督管理处备案。
第十三条制造部应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等有关标准,组织各单位在有限空间入口处或醒目处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安全办予以协助和监督指导。
告知牌内容应包括警示标志、作业现场危险性、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联系方式等。
各单位应在日常加强对告知牌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清晰、完好,并教育和督促职工严格执行告知牌所告知的要求。
第十四条各单位对有限空间控制应按照“优先综合治理、其次封闭隔离、而后作业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及其先后顺序如下:
(一)采取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措施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
(二)采取改进作业组织、封闭隔离等措施,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作业。
(三)按照本制度及有关规定、规程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控制。
第十五条公司《有限空间清单》形成或集中更新后,制造部、管理部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讨论技术设备改造、作业组
织改进、封闭隔离等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应形成改造计划、改进方案等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有限空间清单》均应实行动态管理。
各单位应坚持在日常持续关注、不断识别并及时上报安全办进行增减和完善。
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一次集中识别、判定,并按程序更新各级《有限空间清单》。
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审批、后作业”的程序,作业中还应根据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实施持续检测或动态检测。
在未准确测定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及经检测上述物质浓度不达标或超标而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时,严禁进入该场所。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作业票》办理程序如下:
(一)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属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清单》和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具备基本作业安全条件的定性结论,并告知作业负责人。
如结论为“否”,则本流程终止,不得作业。
如结论为“是”,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则应向作业负责人发放空白《作业票》并指导其填写。
(二)对于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通知管理部进
行检测。
对于二、三级危险有限空间,由安全管理机构进行检测。
(三)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填入《作业票》中,签字确认,并将检测时所取样品封存保管(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四)所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共同确定、安排好作业监护人,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交代必要的安全知识、气防知识、器具使用及急救常识,并组织落实防护措施。
交代完毕、防护措施落实后,作业人、监护人共同在《作业票》中签字确认。
(五)检测合格、措施落实到位后,作业负责人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并将《作业票》报审批单位签字批准后,方可开始作业。
其中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管理部审批(必要时应由公司负责人签署意见),二级和三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应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二十条《作业票》管理要求
(一)作业票共四联,
第一~三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在作业过程中随身携带,第四联由审批单位留存备查(保存期1年)(二)《作业票》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作业详细地点、部位,作业期间应根据有限空间内介质的危险程度,确定检测
分析的时间间隔和作业票的有效时限。
作业时限要求一般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不应超过4小时,每隔4小时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应进行一次复查并在《作业票》中注明,作业过程间断超过1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二级、三级危险有限空间连续作业通常不超过8小时,装置(设备)全面停工(停车)检修期间不超过24小时,作业过程间断超过4小时应重新检测分析,超过8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第二十一条检测分析单位应具备较高的检测分析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取样要具有代表性,在进行检测分析时要确保自身安全,必要时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检测过程中,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在现场进行监护。
第二十二条作业负责人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具备较高的应急处置、指挥和急救能力;
(二)负责办理《作业票》
三)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在《作业票》规定的时限和地点,依照作业标准、安全标准组织作业;
(四)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空间内发生的变化,当作业条件异常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时,要立即终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
员安全撤离。
第二十三条监护人的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及作业人员,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具备基本急救常识,掌握应急报警方式。
(二)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的状况,与作业人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保持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第二章
(一)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完善时,有权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
(二)发现附近排放易燃、可燃、有毒、有害物质时,应立即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并及时通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安全撤离。
(三)在作业前后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工具、材料等进行清点。
(四)有限空间作业完毕后,监督对有限空间予以恢复或封闭。
(五)监护过程中如发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或出现异常,应立即指挥内部人员撤离并报警,不得盲目进入空间内施救。
第二十四条作业人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熟悉所从事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急处置及自救措
施,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二)严格执行“五不作业”的原则,即:没有有效的《作业票》不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不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不作业;作业时间、地点与作业票不符不作业;劳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