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主要包括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第5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顾客购买了3个西瓜,每个西瓜5千克,请计算一共购买了多少千克的西瓜。

2. 讲解乘法运算:讲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3个西瓜每个5千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

3. 讲解加减法运算: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购买西瓜的场景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4. 混合运算: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

5.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47页的第3题为例,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5题,并进行讲解和点评。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教材第48页的第3题和第4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运算:a × b = c2. 加法运算:a + b = c3. 减法运算:a b = c4. 混合运算:a × b + c = d 或a × (b + c) = d七、作业设计(1) 4 × 5 + 3 =(2) 7 × (2 + 3) =(3) 6 × 4 2 =答案:(1) 23(2) 28(3) 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总体较好。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1、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勤思考,乐于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纸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谈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请今天的数学小讲师。

出示题目;黄瓜有5行,每行12棵。

番茄有30棵,黄瓜和番茄一共有多少棵?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你们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预习任务:1.预习数学书第34页例1,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两个问题。

2.思考: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3.完成数学书第35页想想做做1~6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预习的成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问题引导,明确目标出示例1主题图和问题(1)提问: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请大家根据要求,在小组里交流。

出示活动要求,结合预习交流:①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要先算出什么?②你能把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交流与展示(1)小组汇报算法解答,教师板书:5×3=15(元) 15+20=35(元)指出:要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要用3本笔记本的价钱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用5×3=15(元)算出买3本笔记本要用的钱,15+20=35(元)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指名列式,教师板书:5×3+20像这样,把解决问题时的两个分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的一道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所准备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比如说:“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3个苹果一共重多少克?”2. 讲解概念:我会用PPT展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并且让学生一起完成。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3 x 200 = 600(2) 200 + 200 = 400(3) 3 x 200 + 200 = 80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家长买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让学生计算5个苹果一共重多少克,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引入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选择了小明妈妈买苹果的例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在乘法和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运算方式的联系和区别,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区别。

2.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3.学会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4.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区别,学会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难点: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黑板报,让学生回忆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并提出这两种运算方式的不同之处。

2.概念讲解(10分钟)在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3.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自己编写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种运算方式。

4.课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通过课堂作业让学生进行检查,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互动检查。

5.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自己的口述,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练习和反思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

下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题目和提高题目难度,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应对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提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出运算要求,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过程,讨论正确与否,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章第1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图片,图中有一排苹果,每棵树上有5个苹果,一共有3棵树,请大家算一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3棵树,每棵树5个苹果,一共有3×5=15个苹果。

2. 例题讲解:老师:非常好,我们再来做一个类似的题目。

请大家看黑板,黑板上有一个算式,3乘以5等于多少?学生:3×5=15。

老师:正确。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

请大家看黑板,黑板上有一个算式,2乘以5加上3等于多少?学生:2×5+3=13。

老师:非常好,大家计算得非常准确。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复杂的题目。

请大家看黑板,黑板上有一个算式,2乘以5加上3乘以4等于多少?学生:2×5+3×4=19。

3. 随堂练习:老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用笔和橡皮擦,完成黑板上的练习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老师巡回指导)4. 小组合作:老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讨论和解答。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34—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书写格式。

3、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2)各小组活动材料的准备:便于各小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由小军和小晴一起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进而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

先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五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五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0-10+7 18+6-3 30÷5×3 2×9÷3(1)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吗?(2)追问:“上面两道算式里有哪些运算符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下面两道呢?”总结并板书:只有× ÷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再算加、减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注意在计算的时候把要先算的用线画下来)举反例:隔壁班有一个同学38 +4×15 调换了顺序这样做对吗?2、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点名指出错误,改在书的旁边。

3、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前一组4、合并成综合算式5×4=20 3×7=21 20+16=36 30-21=95、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5 生读题,分析题意,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练习作业:想想做做3 看课堂时间,有时间就做在自备本上,加强计算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二篇: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直接引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任务第1题,有请第一小组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标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进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和加减法可以一起使用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 通过PPT展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运算的顺序。

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3.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巩固环节(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总结环节(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 强调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2. 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注意运算的顺序和准确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补充和说明:在数学运算中,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混合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善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例题和练习题的PPT,以便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物品等,用于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和加法计算。

通过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解决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板书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至关重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2.会进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含义,能够灵活应用乘法和加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模拟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情境模拟让学生深入实际问题中,感受和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讲解则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小张从家到学校要走600米,她想步行20分钟到学校,每分钟能走30米,那么她离学校还有多远?”(2)学生思考一会,进行猜测。

(3)教师将猜测结果记录在白板上。

(4)教师引导大家分析问题:“这个问题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该怎么解决呢?”(5)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开始进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精讲新课(1)教师出示第二道例题:“一位农民想在土地上种两种作物,一个土地可以种1500株葡萄,或25棵橄榄树,他有一个6000平方米的土地,他计划种三分之一的橄榄树,其他种葡萄,他需要葡萄苗多少颗呢?”(2)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分析出题干中的条件和关键词。

(3)教师讲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4)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练习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技巧。

3.拓展练习教师将一张量化练习卷分发给同学,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归纳出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设计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3. 能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摊,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现在买了2斤苹果和1斤香蕉,请问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假设有一个水果摊,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现在买了2斤苹果和1斤香蕉,请问需要支付多少钱?解:根据题意,需要支付的金额为2斤苹果的价格加上1斤香蕉的价格,即3元/斤 2斤 + 2元/斤 1斤 = 6元 + 2元 = 8元。

3. 随堂练习:题目1:小明买了3个面包,每个面包2元,他还买了1瓶饮料,每瓶饮料4元,请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题目2:妈妈买了4斤苹果,每斤3元,还买了2斤香蕉,每斤2元,请问妈妈需要支付多少钱?问题1:小华买了5个面包,每个面包2元,他还买了2瓶饮料,每瓶饮料4元,请问小华需要支付多少钱?问题2:同学们在超市买了3斤苹果,每斤3元,还买了4斤香蕉,每斤2元,请问同学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 先计算乘法部分2. 再计算加、减法部分七、作业设计1. 题目1:小明买了4个面包,每个面包2元,他还买了3瓶饮料,每瓶饮料4元,请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明需要支付12元 + 12元 = 24元。

苏教版数学三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进而学会正确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混合运算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2.难点: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混合运算的算式,如25×3+4,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不同类型的混合运算,如25×3+4、36÷4+4等,并交流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即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到整数的乘法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辆火车,每节车厢可以坐8个人,一共有3节车厢,问这辆火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 讲解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的意义,例如3个8,可以理解为8+8+8,也可以理解为8乘以3。

3. 讲解加减法的概念: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2+3表示2和3的和,32表示3减去2。

4.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涉及到乘法和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水果摊上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问这个水果摊上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克?5. 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如5+3×2,应该先进行3×2的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其中有15个男生,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是多少?7.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例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又加入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8. 板书设计:设计一些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答。

9.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进行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覃光霞一.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一是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学习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三是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生活情境:购物,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先要算出买3本笔记本的钱,再算一共用去多少元,并依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先分步列式,再依据思路列成综合算式3×5+20,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进行计算,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掌握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一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的从左向右运算(二年级上册)。

但学生此前接触的两步计算式题,无论是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还是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而本节内容开始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则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另一方面,在本节内容里学生还会第一次学习用递等式表达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生,影响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是本节课本单元的重点。

本班学生有95%人数是比较喜欢运算,运算基础是较扎实过关,80%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尝试,因此,掌握本单元的运算顺序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较容易的,缺点是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如3+2就理解成3×2等,所以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是关键点,课堂上我会继续纠正学生的这些缺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三.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能够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教学笔记。

•学生: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入问题:小明买了2块糖,每块糖2元,又买了3包薯片,每包薯片3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进一步提示:这是一个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回答问题的算式应该是:2 x 2 + 3 x 3 = ?2. 讲授新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题目中的数据,找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关注细节,避免出错。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巩固•给学生时间自主练习,鼓励他们尝试解决更多混合运算题目。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方法。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美请朋友来家里玩,需要准备饮料、零食和水果,其中饮料5元/瓶,零食3元/包,水果6元/斤,请问她准备3瓶饮料、2包零食、1斤水果,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强调了细节和运算符的优先级问题。

通过多个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中相关习题。

2.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更实际的情境中去,尝试解决更多的混合运算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4.1节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运用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熟练运用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之前学习了乘法和加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们的混合运算。

2. 讲解:通过PPT展示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4. 讲解:我会在黑板上展示错误的练习,并解释错误的原因。

5. 练习:学生再次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2. 例题展示3. 错误练习讲解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请家长准备一些类似的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多做类似的题目来巩固这个概念。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对这个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教学,我认识到学生需要不仅仅停留在公式和计算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这些运算。

因此,我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到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我明确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理解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覃光霞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一是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学习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三是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生活情境:购物,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先要算出买3本笔记本的钱,再算一共用去多少元,并依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先分步列式,再依据思路列成综合算式3×5+20,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进行计算,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掌握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一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的从左向右运算(二年级上册)。

但学生此前接触的两步计算式题,无论是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还是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而本节内容开始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则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另一方面,在本节内容里学生还会第一次学习用递等式表达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生,影响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是本节课本单元的重点。

本班学生有95%人数是比较喜欢运算,运算基础是较扎实
过关,80%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尝试,因此,掌握本单元的运算顺序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较容易的,缺点是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如3+2就理解成3×2等,所以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是关键点,课堂上我会继续纠正学生的这些缺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及学法选择
教法:
1.分析法:在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入手,确定解题思路: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一共用去多少元。

2. 启发归纳法:在教学学生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后,启发学生归纳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

学法:
1.尝试法:在出示例题情境图信息后,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分步算式解决一共用去35元后,依据数量关系: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一共用去多少元将分步算式综合起来得到:5×3+20
2 .画一画:在学习及练习如5×3+20 50-15×2等混合题时,指导学生给先算部分画上—,
以更快熟练运算顺序。

3.练习法:在学会5×3+20 50-15×2的运算顺序及递等式的表达后,让学生及时做一些练习题,巩固运算顺序。

六.教学主流程
1.复习
2.创设情境
3.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及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和书写格式
4.归纳总结运算顺序
5.练习巩固
七.教学具体环节及设计思想
(一).复习
5×3 15+20 15×2 31×5
(设计说明:复习相关的乘法、加法、减法计算,既是前面已学知识的延伸,也会更好地引出下面的新知识。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2.指名说一说
(设计说明: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弄清题意,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既能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支持,也能为后面一段地教学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及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和书写格式
1.出示问题(1):小军买2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指名汇报,并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说明: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各自列式解答,主要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内容的学习自信,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氛围。

解答后的交流活动既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思路,也能为接下来认识综合算式以及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提供支持。


4.引出综合算式
指出:像×××同学那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

我们还可以把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
教师边说明边出示:因为“买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一共用去多少元”,所以:“买3本笔记本的钱”用5×3表示,得到5×3+20,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书写格式
“分步列式时,先算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
指出,为了更好地掌握运算顺序,给先算部分画上—,5×3+20
教师教师介绍递等式书写格式,并板书5×3+20
=15+20
=35(元)
6.指导学生完成P34教材的递等式
7.认识混合运算,明确课题
“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允许学生找伙伴商量交流,然后汇报
小结:都要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钱,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不同的:分步算式有两道式,而综合算式只有一道,里面有乘法又有加法。

引出混合运算:像例题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作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考虑到“综合算式、用递等式计算、混合运算”等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上述教学活动对这些都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通过与分步算式的对比引入综合算式;结合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示范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利用解题后的对比提示混合运算的含义。

要求学生给先算部分画上横线,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运算顺序)
(四)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二:小晴买2盒彩色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启发:“应找回多少元”,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思考,明确:可以从50元里减去2盒水彩色笔的钱
3.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对用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50—15×2应该先算哪一步?
因为先算2盒彩色笔的钱,所以先算15×2(先算乘法),画上15×2
学生尝试用递等式解答
学生可能会出现:50—15×2
=30-50 这样的错误,及时纠正,要从50元里减去2盒水彩色笔的钱50-30
(设计说明:因为学生已在上一环节认识了“综合算式”,也初步掌握了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上述教学活动一方面注意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另一方面突出15×2在综合算式中的意义决定了其在综合算式的位置。


5.小练笔:6×8—20 45+15×2
(五)、归纳总结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巩固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检测练习题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覃光霞
一、下面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
40+30×6 50-6×2
=70×6 =44×2
=420 =88
二、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12×6+110 482-9×9 40—7×4 50+50×9
三、解决问题
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都有45人,三年级有175人。

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