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来是和大家初次合作,同学们想了解为什么由我给大家上数学课?这是我们老师抽签决定的,第一次先抽教几年级,一至五年级你觉得会有几种可能性?抽到那个年级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次抽科目,语数英你们说会有几种可能性?哪一科的可能性比较大?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课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玩一玩:1、活动一——转盘(五分钟)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转盘)现在老师想转动它,大家猜一猜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学生说)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转动转盘,验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转盘,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两个转盘,学生观察,判断)班内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可能性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判断的基础上说明理由,是锻炼孩子判断说理的能力,初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不同,同时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活动二——抛纸杯(十二分钟)1)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三种情况)2)问: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学生猜)3)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抛纸杯,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社学校数学三班级下册《位置和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基础学问与技能:(1)使同学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育同学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同学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同学对四个方位的熟悉和辨认力量,并能敏捷依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培育同学从多种角度思索问题的力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学习的`热忱和爱好。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内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位置和方向》是在同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阅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育和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同学刚刚经受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同学的假期生活实际,创设同学熟识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同学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

2、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在同学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嬉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学问。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同学用所学方位学问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同学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内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同学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的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局部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小组合作才能。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2、最大能填几?〔〕×4<25 〔〕×7<60 〔〕×4<10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学前准备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途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老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忆刚刚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忆的内容板书:〔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稳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本单元教学一位小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优秀学生人,良好学生人,中的学生人。

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教具:题卡、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一.目标和目标解析1.通过本节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研究为载体,了解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理解“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加权平均数,正确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权的统计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严谨的统计精神,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设计“我来决策”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有侧重地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考察和评价,培养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二.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揭示概念问题1以前的学习,使我们对平均数由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七年级1班和2班的考生人数和平均成绩如下表:(1)谈谈表格中“86分”所反映的实际意义.(2)求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并和同伴交流你的计算方法.预设:问题(2)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权的意义.设计目的:问题(1)中,86分是七年级1班46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取长补短”均衡的结果,反映该班46名学生数学成绩的一般“平均水平”,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并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问题(2)中,以“任务布置──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程序,经历操作、观察、对比、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权”的意义,解释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论依据,为概念的引入作铺垫.活动方式:以实际问题为研究载体,以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动画演示辅助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本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①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②实际问题中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初步了解权的意义;③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归纳:1.平均数反映的是数据的平均水平,;2.“权”反映了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本质一致的,算术平均数是各数据的权为1的加权平均数,当数据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是相同的;当数据的权数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当计算加权平均数.问题2 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 (精确到0.01公顷).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求三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合理吗?为什么?追问2: 0.15、0.21和0.18这三个数中,那个数对总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三个数的权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计算该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的?设计目的:以求三郊县人均耕地面积为研究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权平均数,渗透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逐步建立并抽象出加权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通过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活动方式:独立完成本问题任务,认真思考两个追问问题,交流看法和意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加深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和用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合理性;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归纳:(1)上例中15,7,10分别是0.15、0.21、0.18三个数据的权,平均数0.17称为三个数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反映三个郊县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2)若已知n个数及其对应的权,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可求.活动二: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1.统计某一植树小组所有同学的植树情况,其中有5人各植树8棵,有3人各植树7棵,有2人各植树10棵,求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思考:各项的权分别是多少?如何计算植树的平均棵树?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问题3 招聘口语能力强的翻译时,公司侧重于哪些方面的成绩?给出的比值是否能体现这些方面更加“重要”?听、说、读、写四种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数据对应的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变式中理解权的含义.问题4 如果现在要招聘一名笔译翻译,你能给各数据制定一个合适的权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最后计算的结果与你设想的一样吗?试一试,比较你与其他同学设计的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数据权的作用的新认识.设计意图:在系统中整体理解数据、权和平均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权的作用的理解,探究权对平均数的影响.此处,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给数据赋以不同的权,展示出现的不同计算结果,便于学生观察分析,从而更好地体现权的“掌控”作用.问题5 若听、说、读、写的成绩分别按20%、20%、30%、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如何计算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与(2)相比,数据权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数据权的不同表现形式. (自主合作,共同比较,交流分析,体会权的“掌控”能力.)活动三:拓展创新,我来决策,感悟概念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假如你是该公司老总,请发挥你的才智,给每项成绩赋予适当的权数,并通过计算进行选拔.设计目的: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经验,在感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展示不同的权数下的不同结果,深入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活动方式:猜想──设计──计算──体会──交流.活动四:归纳小结,自主反思,优化概念1.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或体会:知识、方法、反思、猜想、交流、愉快、困惑、生活2.布置作业:教科书P127页,练习第1题、第2题.设计目的: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对数据的权的作用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归纳和教师释疑,让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方式:反思学习过程,归纳并形成知识体系,交流体会和感受.三.目标检测设计(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9分、8分、9分、8分、9分.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2.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 .3.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元.4.若m个数的平均数是a,n个数的平均数是b,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 .(二)解答题:5.(20分)某市去年7月下旬各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1) 计算该市七月下旬的平均气温.(5分) (2) (1)中所得到的平均数叫做35、34、33、32、28这5个数的平均数.(5分)(3) 在上面的5个数据中,35的权是,34的权是,28的权是 .(5分)(4) 如果把35和28的权调换一下,平均气温是多少?与(1)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你认为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6.(10分)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分.(1)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2)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2:3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热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才能,进展爱国教育。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

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学习新课1、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搜集的资料,老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区分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

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创造了罗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

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区分方向。

2、根据指南针如今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

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稳固练习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设计精品10篇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设计精品10篇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设计精品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设计精品10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小数、涂色)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5、加减对比练习:0.5+0.32.6-0.87.8+1.16.2-3.90.5-0.32.6+0.87.8-1.16.2+3.9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

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篇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才能。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究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p 。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场!(核对答案)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1、口算38+25(出示动感画面)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2、计算方法探究师:你们能用学过的。

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答复)30+20=50 50+13=63 40+23=63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

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再请两个同学)38+20=58 35+25=60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

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

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开展过程”的理念,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才能,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三、练习1师:我们如今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假如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复习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五、作业练习教学设计: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1. 教案一:数到50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数到50;- 能够在0-50之间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数量的表示。

2. 教案二:认识小于1的小数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小于1的小数;- 能够进行小数点的读写;- 能够理解小数点后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教案三:认识分数1/2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1/2的含义;- 能够进行简单的1/2的运算;- 能够将1/2用图形进行表示。

4. 教案四:加减法与计算教学目标:-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5. 教案五:时、分的认识和读写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时、分的概念;- 能够进行时、分的读写;- 能够应用时、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教案六:几何图形认识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圆、方、三角形、矩形等几何图形; - 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7. 教案七:认识集合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集合的概念;- 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进行集合的表示。

8. 教案八:认识重量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轻和重的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转换;- 能够通过实物体验进行重量的估算。

9. 教案九:认识量和单位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单位换算;- 能够通过实物进行容量的估算。

10. 教案十:认识百分数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百分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百分数的运算;- 能够将百分数用图形进行表示。

11. 教案十一:三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三位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能够利用三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案十二:数字的顺序与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数字顺序与大小比较的方法;- 能够进行数字顺序与大小比较的运算;- 能够灵活运用数字顺序与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同学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同学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测、比较,培育同学初步的规律思维技能。

调动同学的积极情感,使同学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先请同学们观赏一幅图片。

这儿风景怎么样?生:很精美。

师:有两个小伙伴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安排这些食物?(生:平均分)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生:这样公正。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

你有没有想到?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生:可以。

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

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日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一)认识1/2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由于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

下面我们来讨论它的写法。

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认识小数”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如下: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

本设计根据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趣味性的练习更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知识的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设计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练习转化成数学游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读出谜底中每种小动物的身高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读法的目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数学信息。

3、把观察到的数和整数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数中有一个小圆点)4、师归纳并板书: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5、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非常大。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数的世界,来探究它们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情境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小数引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同时把小数和整数进行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特点。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小数的组成。

(1)认识小数点。

师:在分数中有一条线,我们称之为分数线,那么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我们为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篇1:《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王红梅学习目的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费事”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

“渠”是上下构造,“灌”是左右构造,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内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局部。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内幕”局部(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内幕”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老师点拨的根底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a.理解原因。

b.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理解受害者。

d.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内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局部(第10~15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

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

一句“费事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罚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费事你去催一催吧。

”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

到达了惩罚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阔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到达的效果。

[《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篇2:《荷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p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欣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局部:第一局部〔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一样。

第二局部〔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兴旺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开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进步他们的审美程度。

[教学目的]1. 知识技能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的:(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开展观察、想象的才能。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构造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假如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打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根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详细落实。

2.老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开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收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根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设计特色]1.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

3.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刚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妙的享受?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

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英勇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展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展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展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根底。

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

一节课,老师要带着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

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拟充分严密的考虑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

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假如可以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欣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局部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局部。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

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局部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局部,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

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敏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表达、描写、抒情,脉络明晰,层层深化,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