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山东滕州市尚贤中学-2015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优秀名师精选教案 (新版)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力目标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教法及学法分析: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四环节即目标导学,助生自助,个性展示,训练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只是设计问题、利用助学现成的题目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按照学校提出的“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和内容,老师坚决不讲,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细节上稍作点拨,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课堂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析材料、研究彩图对老师提出的和助学上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A、B两瓶相同的实验条件有:瓶口敞开、肉汤煮沸、存在的环境。
不同的实验条件只有一个:A瓶瓶口竖直向上,B瓶瓶口呈S型。
两瓶实验结果的不同就是由这一个不同的实验条件导致的,因此这个实验条件就称为实验变量。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讲述:斯巴兰让尼的实验设计尽管不够严谨,但却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前提。
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改进了实验器具,以巧妙的探究方法证明了自己的假设。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3.学生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和遗传基本规律;4.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与运输。
3.遗传与基因–基因的概念与本质;–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过程、规律和方法。
4.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确定方法;–生态分类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与基因–染色体的结构、遗传规律和遗传方法;–重点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以当今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法和图片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图片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案例教学法,以关注生态破坏和环保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时长为6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教学内容时长(课时)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2遗传与基因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1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和抽象,有些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基础和智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阵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及案例引入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 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案(新版)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重点难点】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请想一想,肉汤刚煮出来时是新鲜的,它为什么会变酸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举手发言。
如果要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应该怎样做?其实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简单介绍巴斯德。
二、预习检测通过预习巴斯德实验,请讨论回答:(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说出理由。
(3)让学生对照巴斯德的实验过程,找出自己在设计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合作探究(1)在巴斯德的实验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2)在巴斯德的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3)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几个步骤?讨论后交流,各抒己见。
四、精讲点拨(1)介绍控制变量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实验】→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五、拓展提升实验法、观察法的延伸自学课本“相关链接”有关的探究方法。
知道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在于仔细的观察中。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第一章:观察法教学目标:1. 理解观察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观察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观察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观察法的种类和特点。
3. 观察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观察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种类的观察法,如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二章:实验法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实验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3. 实验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实验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三章:调查法教学目标:1. 理解调查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调查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调查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调查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调查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调查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样本选择、数据收集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四章:比较法教学目标:1. 理解比较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比较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比较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比较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比较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X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目镜和物镜、遮光器、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三、结课: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使用显微镜2、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第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显微镜的认识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 2.安放装片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1.对光
(1)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遮光器上对准通光孔 (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注 意:切勿把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 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
开始研究,他是一位科学巨人,被誉 为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 • 提出问题: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质,这是 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 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
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 ( B、把甲放在( )下,乙放在 ( 。 )绿, )绿。(填“变” 或“不变”) C、本实验的变量是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 甲中的黄豆芽 ( 乙中的黄豆芽 ( )实验。 )处培养。
感谢您的观赏 !
3.观察
(1)下降镜筒 眼睛从侧面注视
(2)上升镜筒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直 到发现物象
(3)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
4.整理和存放 (1)试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被弄湿或被弄脏, 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 镜。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
在巴斯德制定的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妙处:只让空气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 •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设计A瓶的作用是什么?
山东省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案(新版)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2、指导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重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难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重难点突破:课件教具准备: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要求读教材P10-P13,包括课本上的图、实验活动,用红笔勾画出关键词语。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大家都知道,你知道吗?肉汤防止久了会变酸,是搞的恶作剧。
2. 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为这一争论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国的学家。
3.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做出的假设是。
5.曲頚瓶妙在 ___________________ 。
6.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是。
7.8.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得出的结论。
9.生物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 ___ 和____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_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10.科学探究的方法有等,但常常是并用。
【当堂达标】1.某校生物小组向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是()A 、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2.巴斯德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A、烧瓶的直口和曲颈瓶的开口的B、空气C、有无微生物进入D、温度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A、低温和干燥B、地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地温和室温A瓶B瓶肉汤煮沸煮沸时间3天3天瓶口直頚瓶曲頚瓶结果4.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5..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做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做出新的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6.科学家从对大量不同化石的研究中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采用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比较法7.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新版)济南版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能自主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像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像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创设问题情境:全身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呢?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高见:可能是吃鱼的原因,可能是吃蟹子的缘故……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追问:试着回忆一下其中有哪些十分重要的环节?4.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教师要多鼓励。
科学探究的方法能使我们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生物学上的疑难问题;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过程显现(一)发现并提出问题1.实物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小碗肉汤,请学生用各种感官来辨认肉汤或者观察肉汤后,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2.问题筛选:提倡学生就肉汤的特征提出问题,并确认其中较有研究价值的。
说出筛选问题的理由。
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问题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以后对生活的关注。
假设的确定(二)作出假设让学生分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做出大胆的猜测,并且可以在多种设想的结果中,选择一种设计。
如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物质落在肉汤上形成的等。
(三)制定计划1.方案设计的优劣往往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能否解决,因此实验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方面:(1)实验中用到了什么原理?(2)试验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写出试验步骤。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草履虫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
2.讲解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如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等。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对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七年级生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案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一、教学目标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2、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3、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2、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核心问题:如何利用实验法来探究动物的行为?(一)导入在探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利用到哪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二)新授1、响尾蛇捕食①问:实验法具体怎么操作?以响尾蛇捕食为例,来看段视频。
②问:针对响尾蛇捕食,你有哪些看法或者疑问?③问:针对这个矛盾,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研究?-----响尾蛇是否根据毒液来捕食?④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查阅资料⑤视频〔响尾蛇〕你从中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⑥得到了这些信息后,你对这个问题,有无自己的想法了?这个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只是一种假设⑦查了资料,有了假设,可以下结论了吗?⑧马上就实验?怎么设计实验?〔学生讨论3min)⑨提示:假设探究光对响尾蛇生活的影响。
我会先找两条几乎相同的响尾蛇。
一条放光下,一条放黑暗处;其余条件都相同。
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响尾蛇的生活状态。
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几个组,为什么需要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有几处不同,是什么?我们把这个不同的条件成为变量。
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变量呢?我们这种方法叫控制单一变量。
⑩响尾蛇是否是靠毒液来追踪猎物的?这个问题的变量是什么?那怎么设计实验?⑪学生讨论、完善,补充。
〔首先设计一条路径,将一只被响尾蛇袭击过的中毒的老鼠沿着这条路径拖行一段距离,观察响尾蛇的行为。
再将另一只死老鼠沿相同路径拖行一段距离,再观察响尾蛇的行为。
〕讨论:①为什么要设计弯弯曲曲的路线?②为什么第2组也要用死老鼠?这两只死老鼠有什么区别?③设计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④预测实验的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新版)济南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内容应包括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探究过程的步骤、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生物学探究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生物学探究方法的注意事项等。
3.作业形式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3.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探究植物的生长
-案例二:研究动物的行为
-案例三: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学探究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生物学探究方法的注意事项
-科学设计实验
3.分组合作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可以通过展示细胞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结构。
4.对于学生的实验、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5.通过作业反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讲授的是生物学探究方法,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处理、归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生物基础不好,但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生物学要领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较差,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观、思、读、探相结合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几位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的方法有哪些?2、哪一种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导入新知】他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等。
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实验法包括哪些步骤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以响尾蛇如何追寻猎物为例来学习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提问】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课件出示图片)请看响尾蛇的简介,响尾蛇还有一个特性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获和吞食猎物,看到这样一则材料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物的呢?”并说明这一步是实验法研究的第一步“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问】当我们有了不懂的问题首先要做什么呢?(可能的回答:查阅资料)请看科学家收集的相关问题的资料: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这就是实验法的第二步:“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提问】科学家分析收集的信息后,提出几种可能性的原因,最后做出了什么假设?1、体温?2、视觉?3、听觉?4、老鼠的气味?5、毒液的气味?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这就是实验法的第三步:“做出假设”【提问并讨论】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据学生回答总结“四、设计实验方案”请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讲述实验方案设计,出示幻灯片【讲述】设计完了实验,接下来我们要实施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出示课件第五步:实施实验并记录,并观看两个动画实验【提问并讨论】看完了实验请讨论: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据学生回答,总结:这就是实验法的第六步“分析实验现象”【讲述】做完了实验,分析了实验现象,实验法的最后一步应该做什么?据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同时讲述实验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据此实验小结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在巴斯德制定的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 在何处?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而其中 的微生物无法进入
3.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 么?
作对照
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你来试试!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蚯蚓到 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有”1娇纵的爱;2专横的爱; 3赎买式的爱。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命运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失败者拿来逃避现实的借口。 爱生而败仁者,其下愚之得欤? 许多时候,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 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培根 我决定喜欢你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是我的一辈子,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喜欢下去。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P11“探究的基本过程”“探究的常用 方法”教材正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重、难点)
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联系生物学的发展史,本节课采用“激趣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寻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实验中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前准备:巴斯德“曲颈瓶实验”、斯巴兰让尼实验的图片、课件等。
由此,斯巴兰让尼得出结论:肉汤中的微
巴斯德的实验
为什么说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最精妙处是曲颈瓶?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有研究价值
成功的前提
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方法、步骤、材料、器具等)----探究成功的关键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学问题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生物学问题是熟悉的,容易激发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生物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所以学习的过程中我尽量遵循当时生物学家的思路,努力引导学生
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态度和工作方法,仔细分析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有效控制实验变量,学生在领会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和落实,以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更好地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