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
6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热多为有 致热原进入机体所致,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 杂在一起,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 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发热 寒战。可能与麻醉时的麻醉本身作用及辅助 用药等使致热原的反应被抑制有关,一旦这 种“麻药劲”过后,其反应热的“本来面目” 就表现出来。
感染热
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但 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 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 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等。一 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 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 肿、压痛,疼痛加重。
.
5
感染热的护理
主要采用:休息、多饮水、解热镇痛及抗感染 等支持与对症治疗。要多做一些心理疏导, 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配合治疗。一 般先用一些效果可靠的抗生素7~10天左右, 争取用非手术方法吸收,少数不能吸收者, 可采取切开引流等措施。在药物应用方面, 一般是在充足有效的抗生素应用下,适当加 少量激素。少量激素(地塞米松5~1Omg/d) 一是不影响疗效,二是可帮助炎症吸收,三 是可适当降温,四是可抵消药物热及无明热。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
.
1
发热的分类
·吸收热 ·感染热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2 Nhomakorabea 吸收热
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都有体温升高,一般不 超过38.5℃,小手术一般在24小时以内 消失,中等手术在48小时以内消失,大 型手术一般在72小时内消失这主要是血 液坏死组织被吸收所致的体温升高,称 为外科吸收热。
.
7
反应热的护理
一般是将地塞米松5~10mg加入静点液中,或 输血的血瓶中,1O分钟左右即可缓解。不适 合用激素者用非那根或用冬眠灵、非那根各 25~50mg肌肉注射,有时也配合75 %酒精 或60°左右的白酒擦浴。同时开展心理护理, 说明这种反应为一过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台 治疗及消除紧张情绪。反应热一般发生的迅 速,退却的也快。除非非输不可的液体.否 则一般要把正在输液的液体及血液停掉,等 缓解后再改用其他代用品输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营养支持的方法
高热量食物
01 推荐高热量食物,如全脂牛奶、鸡蛋和坚果,提供充足能量。
易消化食品
02 选择稀饭、蒸蛋、水果泥等易消化食品,减轻胃肠负担。
补充水分
03 鼓励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05
发热病人的心理 护理
心理评估
评估发热病人的心理状态,关注恐 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干预。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新陈代谢加速
发热时,机体新陈代谢加速, 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等症状。
免疫功能改变
发热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对病 原体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感染
其他疾病。
消耗体能
持续发热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 导致身体疲劳、虚弱等症状。
02 发热病人的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基础疾病
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慢 性疾病或过敏史。
发热病人的护 理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发热病因和分类
02
发热病人的评估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04
发热病人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05
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
06
发热病人的预防措施
目 录
01 发热病因和分类
发热病因介绍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导致,如
感冒、肺炎等。 01
不明原因发热
经过详细检查仍未能找到发热原因,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察意识状态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如意 识模糊、嗜睡等,及时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04
发热病人的饮食 和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
01 高热量食物
推荐发热病人食用高热量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以补充能量。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模板
0
待在密闭空间。
2
0
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控制病情传播的方法
佩戴口罩:防 止飞沫传播, 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近距离接 触,减少病毒
传播机会
勤洗手:保持 手部卫生,减
少病毒传播
加强通风:保 持室内空气流 通,降低病毒
浓度
接种疫苗:提 高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及时就医:出 现发热等症状, 及时就医,避
焦虑和恐惧:对 病情的担忧和恐 惧,担心病情恶 化
孤独和寂寞:由 于隔离和限制活 动,可能导致孤 独和寂寞感
烦躁和易怒:由 于发热导致的身 体不适,可能导 致情绪波动较大
抑郁和绝望:对 病情的悲观和绝 望,可能导致抑 郁情绪
护理人员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倾听:认真倾听病人的感 受和想法,给予关心和支
持
1
发热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模板
汇报人
发热病人的护理概述 发热病人的病情监测 发热病人的降温措施 发热病人的生活护理 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热病人的预防与控制
01
Contents
目录
02
03
04
05
06
01
发热病人的护理概 述
什么是发热
01
02
03
04
发热是指人体体 温超过正常范围 的现象
正常体温范围: 腋下36.037.4℃,口腔 36.3-37.5℃, 直肠36.537.7℃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避免接触感冒 病毒,如避免 去人多的地方、 避免接触感冒 病人等。
增强免疫力, 如接种疫苗、 补充维生素C 等。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 ,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 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12
PPT课件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管 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等。
温调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而形成发热。
PPT课件
发热治疗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灌肠、降 温毯
退热药: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15
体温测量
PPT课件
1.根据病情选择测量部位。
2.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按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3.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4.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 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5.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如无力咳嗽及咳痰,遵医 嘱予雾化吸入、吸痰必要时。重视基础护理,定时翻 身拍背,防止并发症。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12
PPT课件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管 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等。
温调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而形成发热。
PPT课件
发热治疗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灌肠、降 温毯
退热药: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15
体温测量
PPT课件
1.根据病情选择测量部位。
2.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按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3.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4.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 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5.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如无力咳嗽及咳痰,遵医 嘱予雾化吸入、吸痰必要时。重视基础护理,定时翻 身拍背,防止并发症。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XX.XX.XX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ommunication of Fever Patients
发热病人的心理关怀与沟通: 建立信任关系
1.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监测体温,记录热型,观察伴随症状,如寒战、出汗等,为诊断提供线索。
2.降温处理
体温过高者,可物理或药物降温,如冰敷、服用退热药,保持舒适环境。
症状观察与分析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高热时每1-2小时测量一次, 注意发热过程、热型,观察伴随症状。
补充充足的水分
发热病人每日水分消耗增加,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 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病因初步判断
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发热病人需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高于38.5℃应及时降温,避免持续高热对机体造成损害。
持续监测发热病人每4小时体温,确保不超过38.5℃,异常升高及时通知医生。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保持尿量1500ml以上,防止脱水。
3.散热护理
发热时避免过厚被褥,使用温毛巾擦拭皮肤,每2小时更换一次,促进散热。
4.心理支持
关注病人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体温过高时需 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及时发现体温变 化。
合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 浴;超过38.5℃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退 热药。
保持舒适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控制在 22~24℃,湿度50%~60%,利于病人休 息和散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024/1/6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患者护理 PPT课件
冷疗部位
常规护理
•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 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 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 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体温: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 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热型
热型
热型
热型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 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 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 伴畏寒、颤续在较高转状态,因 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 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 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 人大量出汗。
发热的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 浴、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 贴、肛塞退热药
冷疗部位
• 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 • 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 底 • 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 60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 肤颜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 换,不得直接接触皮肤。
发热的分类
• 发热的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 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 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㈢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
①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
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寒战,此时应添 加衣服,使病人舒适。
②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
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灼热, 口唇干燥,呼吸和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此时紧要的是降 温。降温有物理和药物两种方法,发热不超过38.5℃,一 般用物理降温,如降低室温,加大通风,温水擦浴或酒精 擦浴等,体温38.5℃以上,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在 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主要靠物理降温。
完整最新版课件
27
Company Logo
吸收热: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都有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
38.5℃,小手术一般在24小时以内消失,中等手术在48小时以 内消失,大型手术一般在72小时内消失。这主要是血液坏死组 织被吸收所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外科吸收热。一般待受损组织 吸收完毕后,症状即会消失,。
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发热是无菌外科手术
• 2.及时补充袋内冰块。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禁放部位:a,枕后、耳廓、阴囊处,防止冻伤;
b,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c,足底,防止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 收缩。 • 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 5.如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 6.用冷时间最长不超过30min,如需再用需间隔60min。
24
为什么不能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呢?
• 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 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 患者血管强烈收缩,导致患者畏寒、浑身 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患者的缺氧, 出现低氧血症。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
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24
以免发生意外。 5.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精选课件ppt
19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同时
给服热饮料,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 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从而缩短 畏寒、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
察体温变化。
➢退热期:应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
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精选课件ppt
20
要点护理
➢降温灌肠:可用28~32°C温水或4°C等渗盐 水,保留15-30分钟。
精选课件ppt
21
要点护理
➢ 冰袋使用:装冰块于冰袋内约2 / 3,可放在病人前额、头顶部及
精选课件ppt
17
发热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 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精选课件ppt
18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 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相关护理【课件】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
化学降温
物理降温
局部冷疗 全身冷疗 营养和水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 2500~3000ml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中度发热:38.1-39.0℃ 高 热:39.1--41.0℃
超 高 热 :41.0℃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左右,数天 或数周,24h波动范 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 炎、伤寒等。
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h体温差在2℃以 上,最低体温仍高 于正常水平。
吸收热
手术区域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的分
解产物吸收也是引起发热的一个
重要原因,即我们说所的“吸收 热”。一般无颅内病变及感染症 状,常在术后3-5天出现,体温在 38.0℃-38.5℃之间,一般无需特
殊治疗,常规给予支持疗法,例
如物理降温,多饮水即可。
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温为标准﹚ 低 热:37.3-38.0℃以下
谢谢!!!
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
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热多为有致热原进入 机体所致,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杂在一起,这种热多在输 液后数分钟发生,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 发热寒战。可能与麻醉时的麻醉使致热原的反应被抑制有 关,一旦这种“麻药劲”过后,其反应热的“本来面目” 就表现出来。 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 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一般认为手术反 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术大小及损伤的程度有关,其 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 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 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
3
吸收热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发热是无 菌外科手术后的一般规律,因此,应正确 对待术后发热,耐心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对手术后感染的担心。积极对应对症 治疗。首先做好心理护理.术前进行交持, 使其有思想准备和心理免疫,对于吸收热 有周身不适者给予酒精擦浴,用安痛定 2mI 肌注等,对一般不超过38 .5℃者勿 需处理,超过38.5 C以上者,可酌情给 予小剂量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点 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可降至正常。 4
.
6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热多为有 致热原进入机体所致,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 杂在一起,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 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发热 寒战。可能与麻醉时的麻醉本身作用及辅助 用药等使致热原的反应被抑制有关,一旦这 种“麻药劲”过后,其反应热的“本来面目” 就表现出来。
.
17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
18
术后发热病人的护理
沈秋瑜
.
1
发热的分类
·吸收热 ·感染热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
.
2
吸收热
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都有体温升高,一般不 超过38.5℃,小手术一般在24小时以内 消失,中等手术在48小时以内消失,大 型手术一般在72小时内消失这主要是血 液坏死组织被吸收所致的体温升高,称 为外科吸收热。
速,退却的也快。除非非输不可的液体.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原因:发热是由于发
感染
致热源作用﹝原因﹞
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
非感染
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
(EP)的产生并入脑 作用于体温调节反馈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示意图体温调节中枢,36 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
38 39
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
体温调定点上移
调定点的改变,最终
引起发热。
.
4
❖发热机制:
❖1、致热原性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 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疟原虫等; 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 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 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
No Image
/10/29 .
24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化脓性感染等。
.
10
热型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 长,然后突然下降至正 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 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
11
热型
4、不规则热
体温在24h中 变化不规则,持 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结核病、小叶性 肺炎。
.
12
观察
休息
口腔 护理
皮肤 护理
安全 护理
§高热者绝对卧床 休息,低热者减 少活动适当休息
.
§随时擦汗、及时更 换衣服被单,保持清 洁干燥,长期高热卧 床者预防压疮
19
加强病情观察
❖ 一般4次∕日体温
❖ 高热者每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 1~2次∕日
❖ 同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 观察发热的热型、伴随症 治疗效果
临床分度﹙以口温为标准﹚
Ø 低 热:37.3-38.0℃ Ø 中度发热:38.1-39.0℃ Ø 高 热:39.1--41.0℃ Ø 超 高 热 :41.0℃以上
.
7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临床过程
特点
主要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在较高水平
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 寒、疲乏不适,有时伴有 寒战。
❖2、非制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
损;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和散热过少的疾
病
.
5
❖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 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 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 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 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 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 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 服。
.
6
发热程度的判断
状、
.
20
心理护理
❖ 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不适 ❖ 耐心回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关心病人 ❖ 多巡视病人,满足病人合理的需要
.
21
作为护理人员要着装整齐,语气温和,耐心对 待病人。
与病人沟通避免使用过多医学术语。
小结
.
护理操作技术要熟练。
护理知识要牢固,操作程序要正确。
22
《疾病学基础》
谢谢!
.
23
《疾病学基础》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心内科
.
1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1
发热的基本概念
发热程度的判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发热的热型及观察
发热病人的护理
4
.
2
发热的定义
任何原因使产 热过多和(或)散 热减少,导致体温 上升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口温:36.3~37.2℃
腋温:36.0~37.0 ℃
肛温:36..5~37.7 ℃
.
16
药物降温
❖布洛芬 ❖糖皮质激素 ❖吲哚美辛 ❖赖氨匹林
.
17
补充营养和水分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 2500~3000ml
❖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18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晨起、餐后、 睡前协助病人 漱口
§高热躁动不安、 谵妄者防坠床、舌 咬伤
❖发热伴随寒战 ❖发热伴随皮疹 ❖发热伴随出血 ❖发热伴随昏迷
.
13
发热的护理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加强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
14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
化学降温
.
15
物理降温
❖局部冷疗 冷敷 ❖全身冷疗 温水或乙醇擦浴
行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温并记录
皮肤潮红、灼热;口唇、 皮肤干燥;呼吸深快、心 率加快;头痛、头晕、食 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 无力、尿少,严重可出现 谵妄、昏迷。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
8
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左右,数天 或数周,24h波动范 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 炎、伤寒等。
.
9
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 但波动幅度大, 24h体温差在2℃以 上,最低体温仍高 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