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合集下载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1.5D,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1.5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1. 引言盲管排水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用于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盲管排水施工方案,详细描述了施工步骤、材料选择和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档,能够帮助工程团队顺利、高效地完成盲管排水施工任务。

2. 施工步骤盲管排水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地形勘测在进行盲管排水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形的勘测工作。

通过勘测,确定地势高低,并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2.2. 路线规划根据地形勘测结果,制定盲管排水的路线规划。

考虑地势和地表情况,确定盲管的铺设路径,尽量避开地势低洼和土质较差的区域。

2.3.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搬运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4. 盲管铺设根据路线规划,开始盲管的铺设工作。

首先,挖掘盲管的安装沟槽,确保沟槽的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将盲管逐段进行连接,并进行固定。

最后,填埋沟槽,使地面恢复平整。

2.5. 排水测试在盲管铺设完成后,进行排水测试。

通过注入水或其他介质,测试盲管的排水能力和水平稳定性。

确保盲管的排水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2.6. 沟槽恢复排水测试合格后,需要对沟槽进行恢复工作。

主要包括填平沟槽,修复沟槽两侧的地面,恢复原状。

2.7. 清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完成后,进行清理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和杂物,清洁施工设备和工具。

3. 材料选择在盲管排水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材料:•PVC管: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适用于排水工程。

•水泥:用于固定盲管和填埋沟槽。

•砂石:用于填平沟槽和修复地面。

•排水测试设备:包括水泵、水桶等,用于测试盲管的排水能力。

4. 注意事项在盲管排水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施工前应仔细研究设计图纸和方案,了解每个施工步骤的要求。

•对于已有地下管道或设施的施工区域,应进行合理的防护和避免破坏。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

盲管排水施工方案1. 简介盲管排水是一种常用的排水方式,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内部、地下室和屋顶等区域的排水系统。

本文将介绍盲管排水施工方案,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材料准备在进行盲管排水施工之前,需要准备一些特定的材料和工具:•管道: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PVC或塑料管道,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截断。

•排水道具:包括排水井、水封、水泵等,用于收集和排放废水。

•封胶剂:用于管道连接处的密封,确保不会有水泄漏。

•工具:包括切割工具、胶水刷、胶水等。

3. 施工流程3.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规划,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预留出安全操作的空间。

3.2 安装排水井第一步是安装排水井。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井的位置,并开挖井口。

将排水井放入挖好的井口中,确保井口与地面平齐,并使用水泥将井固定。

3.3 铺设盲管接下来,需要铺设盲管。

首先从排水井的位置开始,将盲管逐段连接起来。

在连接处使用封胶剂密封,确保连接处紧密。

3.4 安装排水道具一旦盲管铺设完成,就可以安装排水道具了。

将水封放置在盲管上方,确保水封良好。

接下来,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安装其他排水道具,如水泵等。

3.5 连接到主排水管道盲管一般是作为辅助排水系统存在的,因此需要将其连接到主排水管道上。

确保连接处紧密,并使用封胶剂进行密封,防止漏水。

3.6 测试和修复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排水系统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注水来检查排水系统的密封性,并观察排水效果。

如果发现漏水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修复。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盲管排水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在挖掘井口时,注意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损坏其他设施。

•使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和耐用性。

•定期维护检查排水系统,清除堵塞物和确保系统畅通。

5. 总结盲管排水是一种常用的排水方式,适用于各种建筑物内部、地下室和屋顶等区域的排水系统。

排水盲管_精品文档

排水盲管_精品文档

排水盲管简介:排水盲管是一种常见的排水系统设备,用于排放和引导废水、污水或雨水。

它通常由塑料、铸铁或陶土等材料制成,具有防腐蚀、耐用和轻便等特点。

排水盲管在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有效管理和处理废水提供了便利。

1. 排水盲管的作用和重要性排水盲管作为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1 引导和排放废水:排水盲管通过接收污水、废水或雨水的进水口,将其导入下水道系统,以确保废水安全排放。

1.2 防止污水回流:排水盲管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布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水回流,保持屋内外地下空间的干燥和清洁。

1.3 减少环境污染:排水盲管将废水引导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有效的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2. 排水盲管的类型和材料选择排水盲管根据性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地下排水盲管:用于地下管道系统,主要包括污水排放、雨水排放和通气排水盲管等。

2.2 室内排水盲管:用于室内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厨房、浴室以及卫生间等用水设施的排水盲管。

2.3 工业排水盲管: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排水处理,具有耐酸、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有效处理高浓度废水。

排水盲管的材料选择对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材料包括塑料(如PVC、PE等)、铸铁和陶土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非常重要。

3. 排水盲管的安装和维护3.1 安装:在安装排水盲管之前,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需求确定盲管的类型、尺寸和位置等。

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确保盲管的连通性和密封性。

3.2 维护:为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排水盲管进行维护和清洁。

定期检查盲管的连接是否紧固,排水口是否畅通,排水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等问题。

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排水盲管的市场应用排水盲管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为废水处理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8.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

8.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

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1、技术标准环向盲管直径50mm,12m设置一道,纵向盲管直径80mm。

纵环向盲管采用无纺布包裹。

2、工序作业标准2.1作业标准(1)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向水沟的泄水管应有足够的泄水坡。

(2)排水盲管应紧贴喷混凝土面安设。

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泥浆窜入、堵塞排水盲管。

横向排水盲管接头应牢固、水路通畅。

环向、纵向、横向排水盲管应通过变径三通连接在一起,整个排水系统的连接应牢固、畅通。

(3)排水盲管应固定牢固,施工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1)按规定划线,确保盲管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盲管布设位置能有效汇水。

2)管卡的间距应确保固定盲管牢固。

3)用土工布包裹盲管,用扎丝捆好,用管卡固定。

(4)防水板后渗漏水应采用横向排水管与侧沟、中心水沟连通。

(5)中心排水管(沟)管径符合设计要求,管身不得变形、不得有裂缝,管身上部透水孔畅通。

中心排水管(沟)基础的总体坡度、段落坡度、单管坡度应协调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高低起伏。

管路埋设好后,应进行通水试验,发现漏水、积水,立即处理。

(6)边墙泄水孔应在浇筑边墙基础(矮边墙)时埋设好,施工时应防止异物堵塞孔口。

(7)在隧道埋深大、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为保证衬砌结构外围排水畅通,消除衬砌结构静水压力,可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完成之前视情况埋设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将水引入隧道纵向排水管或通过盲沟(管)引入排水沟排出洞外。

2.2作业安全标准(1)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或压浆浸入盲管或暗沟内堵塞水路(2)洞口段施工时,应注意隧道中心水沟和边墙侧沟与洞外排水设施的顺接,确保排水畅通。

2.3作业质量标准(1)盲管(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反滤层的砂、石粒径和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1.5D,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1.5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1.5D,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1.5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8.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

8.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

隧道排水纵环向盲管施工工序作业标准1、技术标准环向盲管直径50mm,12m设置一道,纵向盲管直径80mm。

纵环向盲管采用无纺布包裹。

2、工序作业标准2.1作业标准(1)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向水沟的泄水管应有足够的泄水坡。

(2)排水盲管应紧贴喷混凝土面安设。

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泥浆窜入、堵塞排水盲管。

横向排水盲管接头应牢固、水路通畅。

环向、纵向、横向排水盲管应通过变径三通连接在一起,整个排水系统的连接应牢固、畅通。

(3)排水盲管应固定牢固,施工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1)按规定划线,确保盲管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盲管布设位置能有效汇水。

2)管卡的间距应确保固定盲管牢固。

3)用土工布包裹盲管,用扎丝捆好,用管卡固定。

(4)防水板后渗漏水应采用横向排水管与侧沟、中心水沟连通。

(5)中心排水管(沟)管径符合设计要求,管身不得变形、不得有裂缝,管身上部透水孔畅通。

中心排水管(沟)基础的总体坡度、段落坡度、单管坡度应协调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高低起伏。

管路埋设好后,应进行通水试验,发现漏水、积水,立即处理。

(6)边墙泄水孔应在浇筑边墙基础(矮边墙)时埋设好,施工时应防止异物堵塞孔口。

(7)在隧道埋深大、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为保证衬砌结构外围排水畅通,消除衬砌结构静水压力,可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完成之前视情况埋设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将水引入隧道纵向排水管或通过盲沟(管)引入排水沟排出洞外。

2.2作业安全标准(1)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或压浆浸入盲管或暗沟内堵塞水路(2)洞口段施工时,应注意隧道中心水沟和边墙侧沟与洞外排水设施的顺接,确保排水畅通。

2.3作业质量标准(1)盲管(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反滤层的砂、石粒径和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6D、3D、2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盲管排水原理

盲管排水原理

盲管排水原理
盲管排水原理指的是通过管道内部的设计和机制让排水更加顺畅。

盲管排水通常应用于厨房、卫生间等需要频繁排水的场所。

其设计原理是在管道中设置U型弯曲部分,使管内的水平面高于进口,形成水封防止臭气倒灌,并且通过弯曲的设计增加管道长,增加了阻力,排水时能够更加顺畅。

盲管排水主要分为内水封和外水封两种。

内水封和外水封的区别在于内水封在U型弯曲部分内有一小块钢球或塑料球,可以随着水流的推动而升落,形成水封防止臭气倒灌。

而外水封则是在U型弯曲部分内向外延伸出一支管道,用于排放污水,同时在U型弯曲部分内也有水封,起到了防止臭气倒灌的作用。

盲管排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洁和维护。

长时间使用后,管道内部会积累一定的油脂和垃圾,甚至形成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此时可以使用一些特制的清洁剂来清洗管道,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将大块的食物和垃圾倒入管道内,以免造成堵塞。

盲管排水的装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避免了臭气倒灌和排水不畅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管道的清洁和维护,保证它的正常使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排水盲沟施工方案

排水盲沟施工方案

排水盲沟、盲管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地下隧道埋深17-14m深,基坑支护形式为直径100cm的钢筋混凝土桩,桩间有旋喷止水桩,因地下水丰富,无法完全止水,计划在隧道内侧隧道底板下设计两道排水盲管、盲沟,断面尺寸:深50cm,宽度大于50cm,下铺土工布,中间布设10-20cm的渗水管,内填充2-4cm碎石,上铺油毡布,侧墙桩间设置直径5cm弹簧管,再喷锚支护。
5.4 碎石和软管必须在进场后及时请监理见证取样后送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完成后必须办理隐蔽验收。
六、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符合和满足施工合同要求,并响应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要求。
(二)、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及公司程序文件要求,并以此监控施工全过程。
质量员及施工主要负责人上岗前按照本工程的特点及技术要求提前进行质量技术的培训,并让所有参加施工人员都清楚本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质量要求。
二、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内容,了解相关施工工艺、技术指标、验收标准、检验方法等,并对原地面进行复测、障碍物拆除、清表处理,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盲沟施工前应进行实地测设及放样,出水口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与现有排水系统应有足够落差。
三、碎石盲沟施工方案
1、主盲沟及连通盲沟施工方案
开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槽帮是否稳定,一经发现变形、裂缝或支撑走动,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处理。
1.3沟槽清理:沟槽开挖达到设计深度后,把多余的浮土清扫干净。
1.4敷设土工布:人工将土工布铺入沟内,铺放土工布时沟面上要留有一定的土工布卷边,以包裹碎石填料。土工布之间留30cm搭接长度,以保证过滤效果。土工布敷设时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防止碎石充填时移动土工布。土工布施工完毕,要加强成品保护;

排水盲管施工方案

排水盲管施工方案

排水盲管施工方案排水盲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排水盲管施工2. 工程地点:具体地点待定3. 工程范围:施工范围包括建筑内部提供排水系统的管道安装4. 工程时间:具体时间待定二、施工工艺1.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排水盲管及相关配件。

2. 位置确定: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排水盲管的走向、位置,确定后进行标注。

3. 排水盲管敷设:按照标注好的位置,对排水盲管进行敷设。

确保排水盲管的平整和水平。

4. 排水管道连接:进行排水管道的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和螺栓进行连接,确保连接处不漏水。

5. 管道固定:对排水盲管进行固定,采用夹紧件或者螺丝进行固定。

6. 排水测试:对排水盲管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后进行封堵。

三、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各项注意事项和工作责任。

2. 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施工区域。

3. 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 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工具和材料,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防止火源和易燃物品接触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四、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施工。

确保排水盲管的设置位置准确。

2. 排水盲管的敷设是否平整,水平。

3. 排水盲管的连接是否牢固,无漏水现象。

4. 排水盲管固定是否牢固,防止松动。

5. 排水盲管的压力测试是否合格,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施工进度安排具体施工进度待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进行调整。

六、施工人员安排施工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时间进行安排,确保施工进度。

七、项目经费根据工程范围和材料规格,进行经费估算,并提交审批。

以上就是排水盲管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施工方案会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1.5D,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1.5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 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纯化水设备系统死角盲管怎么排查

纯化水设备系统死角盲管怎么排查

纯化水设备管道的死角盲管要怎么排查?首先了解下纯化水设备管路中的死角和盲管的定义:死角的定义是:从使用的管道轴线量起,未使用部分的长度与使用管道直径的比值。

盲管的定义:没有水流通过或流动的管路,比如压力表、三通(阀门关闭的一端)等,其长度不能超过6D(D管道直径)。

常见死角案例图:纯化水设备系统厂家按照GMP标准以及中国2010药典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安装就不会出现死角盲管问题。

Carryclean科瑞纯化水设备系统提供专业的GMP验证文件。

相关标准:卫生级管道系统遵循6D 原则(《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ASME BPE 标准则为2D原则。

GMP对纯化水设备管路的要求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

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

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

4、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

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5、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例如316L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材料。

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6、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

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

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

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7、制药用水的输送1)纯化水和制药用水宜采用易拆卸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泵输送。

在需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压送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场合,压缩空气和氮气须净化处理。

2)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

管路设计应简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管道死角盲管规则

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6D、3D、2D、1.5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1.5D,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1.5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3D/6D规则的真相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盲沟管安装方法

盲沟管安装方法

盲沟管安装方法盲沟管是指一种用于地下排水或排气的管道,其特点是管道内壁平整,无任何孔洞或排水口。

盲沟管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地下水以及地表下水,并将其排放到指定的地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盲沟管安装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盲沟管的安装方法。

盲沟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盲沟管的排水方向和出水口位置。

2.清理盲沟管周围的土壤,保持管道周围的地面平整和稳固。

3.安装盲沟管的地面应稍高于周边地面,切勿在低洼地区安装。

4.注意盲沟管与建筑物、固定物等间的距离,防止因周围建筑物的倒塌等原因对管道造成损坏。

1.挖掘沟槽:根据盲沟管的尺寸和排水方向,挖掘出一条与管道尺寸相适应的沟槽。

沟槽深度应略大于盲沟管直径。

2.安装排水管:将盲沟管放置在挖出的沟槽中,并保证管道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管道两侧填充与盲沟管直径相适应的沙土,确保盲沟管安装后受力均匀。

3.填充材料:在盲沟管两侧填充砾石或压实的砂土,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并避免因地面塌陷造成管道受损。

4.固定盲沟管:使用适当的固定器件,将盲沟管与周围的建筑物、地面杆等物件牢固地连接起来。

5.盲沟管的出水口:为盲沟管设置出水口,以便将排水直接引流到下水道中或借助泵等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

6.检查安装质量:安装完成后,应对盲沟管进行检查,确保其安装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检查盲沟管出水口的通畅性和排水效果。

总结:盲沟管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地面平整、安装高度等细节问题,以确保盲沟管安装质量符合规定。

请格外注意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和工作环境保护,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地进行。

在盲沟管安装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细心的设计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使用情况,提高工程效益和使用寿命。

盲沟管的材料:1.混凝土盲沟管:混凝土盲沟管是比较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高、抗压性能好,且不受酸碱、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但其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2.聚乙烯盲沟管:聚乙烯盲沟管是轻质、环保、使用寿命长且价位低廉的一种材料;但其穿透能力不足,且较易受外力损坏。

塑料盲管施工方案

塑料盲管施工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塑料盲管施工方案# 塑料盲管施工方案## 1. 引言塑料盲管施工方案是指在道路、管道等施工过程中,使用塑料盲管来暂时封堵管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塑料盲管的相关概念、施工原理、施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 2. 塑料盲管的概念塑料盲管是一种由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材料制成的管道。

它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耐压性和密封性能,通常具有圆形截面,并能够与其他管道连接。

塑料盲管的主要作用是在施工中临时封堵管道,防止土石、水等进入施工区域,同时也能够避免施工材料进入管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3. 施工原理塑料盲管的施工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预先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盲管,确保其能够顺利插入管道中。

- 将塑料盲管插入管道的入口处,利用其密封性能阻止土石、水等进入施工区域。

- 在施工完成后,将塑料盲管取出,恢复管道的通畅。

## 4. 施工步骤根据塑料盲管的施工原理,下面是一般的施工步骤:### 4.1 准备工作在进行塑料盲管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管道的入口处,以便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盲管。

- 清理管道入口附近的杂物和污垢,确保盲管能够插入管道顺利。

-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塑料盲管和安装工具。

### 4.2 安装塑料盲管按照以下步骤安装塑料盲管:1. 将盲管的一端对准管道入口,并确保盲管与管道的连接口紧密贴合。

2. 逐渐向前推动盲管,确保盲管能够顺利插入管道中。

3. 在盲管安装过程中,可以使用锤子或橡胶锤轻轻敲击盲管,以确保其完全插入管道。

4. 当盲管插入管道后,用手检查盲管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如有问题需要重新安装盲管。

5. 如果管道较长,可以在适当位置插入多个盲管,以确保管道全面封堵。

### 4.3 施工完成后的处理在施工完成后,根据以下步骤取出塑料盲管:1. 依次从管道的入口处将盲管逐个取出。

纵、环向排水盲管施工技术交底

纵、环向排水盲管施工技术交底

切断面要平整用砂浆填死砂浆抹平用锤打切断纵、环向排水盲管施工技术交底一、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西宁隧道1#斜井洞内排水。

纵、环向排水盲管是隧道结构防排水的组成部分,请隧二队二衬施工人员、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按交底施工。

二、主要内容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一般包含基面检查处理、排水盲管(沟)安装、防水板铺设、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混凝土灌注等工序。

排水盲管一般包括环向排水盲管、纵向集水盲管、横向排水管,三者采用变径三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其中纵向排水盲管在整个隧道排水系统中是一个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关键环节。

三、施工方法1、前期处理(1)处理基面渗漏水,采用回填注浆堵水或埋设排水管直接引排水,保持基面无明显漏水。

(2)对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割除,处理方法如下: ①对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断、再用锤铆平、最后用砂浆抹平,如下图:②对有凸出的管道时,切断后用砂浆抹平,如下图:补喷砼R≥3cm R≥5cm③对锚杆有凸出部位时,端头顶预留5mm 切断后,用塑料帽处理,如下图:④对初期支护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使混凝土表面平顺,表面平整度满足D/L=1/6~1/10(D 为两凸凹面间凹进深度,L 为两凸凹面间距离。

⑤基面处理质量检查a 净空检查用激光断面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支护断面是否满足设计尺寸,每10 米检测一个断面,如不满足设计净空要求时,则加密检查,并对侵限部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b 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表面平整度用2m 尺进行检查,其平整度≤5cm 。

2、纵、环向排水盲沟设置环向排水盲沟采用φ50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为5~10m ,并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加密设置环向排水盲沟。

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角外侧泄水孔标高处沿隧道纵向方向通长设置φ80盲管,纵向连接采用二通接头对接,通过钢筋卡定位,确保标高与设计一致,环向盲沟与预埋在边墙底的纵向盲沟采用三通管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D、3D、2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
6D、3D、2D、管道死角/盲管规则以及零死角阀门介绍
关于管道死角/盲管的定义和要求,不同法规和指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
1、1976 CFR 212规范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中心的距离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2、1993 美国高纯水检查指南为6D,指主管道中心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6倍。

3、2001 ISPE水和蒸汽基准指南为3D,指主管外壁到支管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3倍。

4、2009 ASME BPE为2D,指主管内壁到阀门密封点的长度应小于支管直径的2倍。

5、WHO 建议为,应避免大于分支管径倍的盲管。

6、2010版中国GMP指南:
为了避免将来造成混乱,本指南建议死角长度从管的外壁来考虑。

我们建议避免对于最大可允许的死角做硬性规定。

最后,在不考虑死角长度的情况下,水质必须满足要求。

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死角长度最小,有很多好的仪表和阀门的设计是尽量减少死角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各种规定和提法甚至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所有提法都不是“法规”而是工程的建议和标准。

TheTruth about the 3D/6D Rule
3D/6D规则的真相
The installation of pipework leads to recurrent discussions about how deadlegs can be prevented and about the maximum length outgoing pipes/pipe tees mayhave for the sensor. There is less throughflow in dead legs. Hence, it isharder to clean them and during thermal sanitisation it takes longer until these"branches" have also reached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In calls fortender and tests the 3D/6D rule is often used for the specification, but notalways in the completely correct wa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is, pleaseread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rule.
管道的安装一再引起关于如何防止死管的讨论,以及探头安装位置连出的支管最大长度问题的讨论。

在死管中水流较少,因此很难对其进行清洁,并且在高温消毒中会需要很长时间使得这些“支管”也能达到所需的温度。

在设计和测试中,3D/6D规则通常用作标准,但并不总是用的完全正确。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请阅读以下关于此规则的历史。

The ru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ad legs (in a WFI system) is mentioned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draft of the FDA Guides for Large VolumeParenterals (LVP), 21 CFR in 1972.
This requirement was taken up inthe FDA Guide to Inspections of high purity water systems in 1993 - onlynow it was called 6D rule. This document is still used by FDA inspectors asguidance forGMPinspections. In 2001 the dead leg rule reappeared in an ISPEguide. The ISPE Baseline Guide Water and Steam now talks about the 3Drule. Further statements can be found in WHO TRS 929 (1,5 D), WHO TRS 970 (3D)and in ASME BPE-2009 (2D). This is a standard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 for BioProcessing Equipment. This means:
防止盲管的规则(在注射用水系统中)首次是1972年在美国FDA大容量注射剂(LVP)指南草案,21 CFR 中提到的。

这个要求在1993年被放进了FDA高纯水系统检查指南中----现在我们叫它为6D规则。

该文件到现在还被FDA检查员用作GMP检查指南。

在2001年,盲管规则在ISPE指南中出现。

ISPE基准指南“水和蒸汽”现在讲的是3D规则。

在WHO TRS929()中、WHO TRS970(3D)和ASME BPE-2009(2D)有进一步的说明。

这是美国生物工艺设备机械工程协会的标准。

它表示:
There is a , a 2D, a 3D as well as a 6D rule.有,2D,3D以及6D规则
The rule has been described for hot storage water systems but it is also used for all cleaning in place systems (CIP).规则描述的是热水存贮系统,但也适用于所有在线清洁系统(CIP)
A rule of thumb became the industry standard.这种经验性的法则已成为行业标准。

But how does it work in practice Is one rule more binding or better thanthe others
但在实践中要怎么应用呢是否有一个规则比其它的更具有法规效力呢
One has to know that the 3D and the 6D rule cannot be compared directlybecause they have a different reference point. In the case of the 3D rule thelength L of the dead leg is measured from the pipe wall of the main pipe andput in relation to the diameter of the parting pipe. The initial 6D rulemeasures the length L beginning in the centre of the main pipe.
我们必须知道3D和6D规则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它们有不同的测量点。

采用3D 规则时,死管的长度是从主管的管壁开始测量的,与支管的直径进行比较;而6D规则是从主管的中心线开始测量的。

As a rule the "3D or shorter" has proven itself for watersystems and is said to be state of the art. But the following is also valid:The higher the risk or the value of the product the shorter. Today D isstate of the art in 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But this may also mean that a piece of pipe in an older clean steam system may remain 6D withoutposing a GMP risk.
作为一个规则,“3D或更短”已经证明了自己对水系统是有用的,并被认为是理想的设计。

但以下理论也是有效的:风险越高或产品附加值越高,设计死管更短。

今天,在生物制
品应用中已是理想的设计。

但这也表示一个旧的洁净蒸汽系统的一支管道仍可以维持其6D长度,而并没有GMP风险。

零死角阀门
现在,零死角阀门(0D阀门)已有生产,当然成本会更高一些。

各个厂商所设计的零死角阀门可能会有点不一样。

下图是一种类型的零死角阀门,红色线为主管流向,粉色线为支管流向,阀门密封点直接在主管管壁上(即L=0D)。

这种阀门的内部结构如下:
建议:
1、在使用点采用零死角阀门,减少使用点形成菌膜、污染的风险。

2、管道设计应该基于风险的原则进行评估采用哪种方式防止死角造成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如:在纯蒸汽管道的非使用端,可能6D原则就足够了。

3、如果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实行特别的规定进行说明来防止死角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的因素包括操作温度、流速和使用频率(如果死角是一个使用点)。

4、应该认识到如果不经常冲洗或消毒,任何系统都能会存在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