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之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及从心理学的角度的自我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及从心理学的角度的自我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学心理学是为了认识自我、开阔眼界、拓展心胸、和谐人际、挖掘潜力、提升人生价值。

每个人的苦乐,事实上是由自己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心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加快乐。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整个世界。

改变自己的心灵,就是改变整个世界。

自己的命运自己造。

我们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力、理念,不要自我设限,要不断挑战自我、学会独立思考、注重培养爱心。

学思结合、边学边用。

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能用正确的思路来解决,不自找烦恼。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

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人的心理受到6个层次的影响,从高到低分别是:心灵层——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身份层——认为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信念层——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这种身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对我是重要的)能力层——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已经掌握、尚需掌握哪些能力(如何做,会不会做)?行为层——在环境中我的行动(做了什么,什么没有做)环境层——外界的条件和障碍。

(时间、地点,人、其他事物)这是对自己的身份认识所造成的结果.(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认识分析自己:1、气质:与生俱来的,反映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特征。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解释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

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中包含了许多基础理论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及其对行为的响应形成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过程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等。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上。

它认为,人们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受到信息加工的影响。

认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和决策等。

著名的认知理论学派有皮亚杰、维格斯基等。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研究人际关系、集体行为和群体心态等问题。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有阿斯奥利特、米尔格拉姆等。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的成长和变化,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有皮亚杰、 Erikson等。

五、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普遍特质和个体差异。

它关注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类型、人格特征和人格形成的机制等。

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有福洛姆、雅克和洛克伯格等。

六、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方法是心理学应用的一部分,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调整和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心理学基础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方法等多个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

心理概况自我认知

心理概况自我认知

心理概况自我认知心理概况自我认知心理概况是指对自己心理状态和特点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深入反思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特点和自我认知的相关内容。

首先,个体差异是人们心理概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个性。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并接受这些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偏向内向,喜欢独处并逃避社交场合;而有些人可能更外向,喜欢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接纳自己,并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另外,情绪认知也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方面。

情绪是人们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通过了解和识别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情绪认知包括对不同情绪的识别、理解和表达。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愤怒,是由于他人的行为引发的还是由于内部的压力造成的。

通过与情绪进行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应对情绪,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此外,自我评价也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方面之一。

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能力、价值和优点的评估。

通过适当的自我评价,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成长空间,并且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不仅要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准则,还需要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核心信念。

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和积极的评价时,我们更有可能在挫折和困难中保持坚定和自信。

另一个重要的自我认知方面是认知偏差的识别和纠正。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倾向。

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过度一般化、二元思维、以小概率事件为真等。

通过了解并纠正这些认知偏差,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结一下,心理概况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心理状态和特点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了解个体差异、情绪认知、自我评价和认知偏差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发展。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理论自我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评价、意识和判断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自我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解释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意识。

本文将介绍自我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重要假设以及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自我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个人特征、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等方面。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包括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等方面。

自我反馈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表现的评价和反思,包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这些概念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

自我认知理论的重要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寻求和维护一致性。

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与内部的自我概念相一致,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

当个体的认知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时,会产生认知失调的心理不适,并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来恢复一致性。

这一过程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困扰和冲突。

自我认知理论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良好的自我认知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个体更加乐观、自尊心较强,并更能应对挫折和困难。

同时,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体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提高应对压力和冲突的能力。

然而,自我认知失调和负面自我评价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如自卑感、自我怀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

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中,自我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

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调整能力,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自我认知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借鉴了自我认知理论的观点,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病态思维。

综上所述,自我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评价、意识和判断等心理过程。

自我分析(心理学名词)

自我分析(心理学名词)
(二)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有一种评估自己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 况下,人们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社会实践证实了这个理论的这两个观点。每当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 反躬自问自己:“我在某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和别人进行比较,以判定自己在社会生活 中的位置和形象。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过与别人赛跑中比较出来的;个子的高矮也是通过“比个儿”而确定的; 个人认识评价自己的品质、能力等都是如此。我们总是通过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对比来估价自己以及 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目的
总体来讲,自我分析的相关研究致力于提升个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助、获得相关资源的能力,当 个体越来越具备此种能力时,也会愈感觉趋向自由。
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 2、提升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3、改善社会关系、获得更多社会资源; 4、分析他人、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
感谢观看
自我分析(心理学名词)
心理学名词
01 定义
03 方法基础 05 主要内容
目录
02 目的 04 途经 06 周围环境影响
自我分析,是指对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他比自我介绍更深刻(自我介绍最基本的内容可以省略) 同时又包含自我评价的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在不断地变化、进步,自我的分 析也应该不断地更新。古人有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然而“知己”应是首要任务。
对个体而言,进行建设性自我分析的尝试可能是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努力给他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我 这样说的意思是,这不仅可能使他那个受到抑制而不能利用的特殊天赋得到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作为 一个强壮且完整的人来发展自己的潜能,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强迫性中解放出来。但是,自我分析还涉及一个 含义更广泛的问题,它也是我们仍在为之抗争的民主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信念,即个体——尽可能多 的个体——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精神分析虽然不能解决整个世界的问题,但至少可以通过帮助个体实现这 一目标,来弄清楚这类问题导致的一些摩擦、误解、仇恨、恐惧、伤害以及脆弱。

心理学自我分析

心理学自我分析

心理学自我分析导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自我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进一步提高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个体的自我意识、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主观认识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他人的反馈。

我在以往的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

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喜欢面临挑战和追求成长。

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敏感,对他人的评价会过分在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我希望更加注重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不被他人的眼光束缚。

二、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

根据心理学界的研究,我将自己的人格特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开放性:我有着较高的开放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接受新观点和经验。

这种特质使我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2. 内外向性:我是一个相对外向的人,乐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沟通能力较强,能够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但有时候也需要独处,以便恢复精力和思考问题。

3. 完美主义:我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对自己和他人有较高的要求。

这种特质在工作中能够保证质量,但有时候也容易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和焦虑。

4. 外倾性:我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常常给予他人积极的激励和支持。

我的精力充沛,喜欢挑战,对生活充满热情。

通过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与他人相处。

并且,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我也要注意平衡不同特质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特质的发展和提高。

三、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类内心体验的一种反应,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境改变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10篇)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10篇)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自我心理分析报告自我心理分析是指对个体的内心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行自我探寻和分析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了解个体的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人际关系、情感沟通等,让个体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理解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行为自我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一、理解自我理解自我是指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进一步拉近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距离,逐渐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劣势。

通过自我理解,可以更好地塑造自我形象,使自己更加自信、坚定和独立。

在自我理解方面,我认为我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我的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热情,喜欢交际。

我之所以能够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因为我善于聆听别人的心声,对他们给予关心和照顾。

第二,我具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不会受到外界的困扰和诱惑。

同时,我坚信自己的价值、能力和崇高理想,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勇气。

第三,我善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较有目标性和挑战性,乐于挑战自己,不轻易放弃。

二、认知自我认知自我是指通过自我思考的方式,寻找自己的感受、情绪、态度、信念等内心经验和信仰,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认知错误和认知偏差等。

通过认知自我,可以帮助个体正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减轻自我压力,消除焦虑心理,更加深入地认知自己。

在认知自我方面,我发现自己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经常过度分析、推断别人的想法和行为,猜测别人的意图,容易对他人产生误解。

这给我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

第二,经常让负面情绪压倒自己,无法及时排解。

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能积极面对问题,而是走向极端。

第三,我的意志力相对较弱,不够理智和果断,容易在选择、决策等方面出现犹豫和拖延。

三、情感自我情感自我是指通过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了解自己在不同情感中的行为模式、情感体验、情感辨识和情感反应等。

通过情感自我,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减轻负面情绪,增加自信、增强爱和认同感。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是一种通过对个体心理状况和特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工具。

在心理自我分析报告中,会涵盖以下内容:
1. 个体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用于个体基本情况的介绍。

2. 自我意识和认知:通过分析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意识水平,了解个体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比如个体是否有自我意识不足的问题、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的了解程度等。

3. 情感和情绪:分析个体的情绪状况和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个体在情感方面的特点和问题,比如个体是否容易焦虑或抑郁等。

4. 人际关系:分析个体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包括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等。

5. 自我调节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个体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对策略,了解个体在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是否具有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动机和目标:分析个体的人生动机和目标,了解个体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7. 强项和发展领域:分析个体的个人优势和发展领域,为个体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8. 心理健康评估:综合分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的建议。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通过对个体心理状况和特征的评估和分析,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实现个体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同时,个体也可以根据报告中的建议和反馈,进行个人改进和发展。

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

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

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独特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模式。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理解和解释人们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人格理论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自我认知在人格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人格理论的概述人格理论是关于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它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基本观点,即trait观点和过程观点。

- Trait观点:trait观点认为人格是一组相对稳定和常见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一致。

trait观点的代表性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Big Five人格特质理论。

- 过程观点:过程观点认为人格不仅由特质决定,还受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情境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过程观点的代表性理论有社会认知理论和发展性人格理论。

二、自我认知的作用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行为的认知。

它在人格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它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身份认同、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等因素。

2.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评估。

高自我监控的个体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

低自我监控的个体更注重内部的自我评价标准,更能独立思考和决策。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它对个体行为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动力和勇气去追求目标和应对困难,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容易退缩和放弃。

三、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人格理论和自我认知是紧密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

1. 人格理论对自我认知的作用:人格理论提供了对个体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解释和理论基础,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

例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供了个体自我评价和行为模式的参考标准,发展性人格理论揭示了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的人格变化和发展。

心理学基本原理

心理学基本原理

心理学基本原理
一、认知原理
认知原理是心理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

认知原理指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处理和理解是一个主观的过程,这种主观性来源于人类的经验、知识和文化背景等。

认知原理主要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二、发展原理
发展原理是指人类心理和行为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原理认为,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发展原理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人发展和老年人发展等方面。

三、社会心理学原理
社会心理学原理是指人类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原理认为,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受到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原理主要包括群体行为、互动和沟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

四、人格和个体差异原理
人格和个体差异原理是指人类个体之间的心理和行为的不同。

人格和个体差异原理认为,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人格和个体差异原理主要包括性格、智力、情绪、动机和自我概念等方面。

五、心理治疗原理
心理治疗原理是指通过心理学手段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原理认为,人类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心理学方法来解决的,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心理动力治疗和人际治疗等方法。

六、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
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方法指的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心理学问题,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等方面。

统计方法指的是通过统计分析来解释实验结果的方法。

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着眼于主体我,也就是作为认识者的自我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一类关注客体我,也就是关于自我经验或自我概念的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关于自我经验也还很少,自我概念的内容还很简单,所以重点介绍精神分析及其影响下的自我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提出“自我功能”的概念,1923年,他在《自我与本我》中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个组成成分,分析了自我与本我、超我与现实环境的关系,他认为,自我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控制。

自我是一个组织,它必须努力控制围绕着它的三个方面:本我(原始的力量,是个体身上遗传所得到的本能冲动)、超我(将父母的人格及社会道德内化到个体内心深处所形成的良心和自我理想)、现实环境(个体所面对的外部世界),使他们相互妥协,不发生难以控制的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在现实环境的作用下,一部分社会所接受的本我被改造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自我则是在超我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做得好时,超我予以奖励,引进自尊感和自豪感,自我表现不符合超我的要求时,超我则给予惩罚,引起内疚感和罪恶感。

自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也即协调本我与外部世界或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它遵循现实原则,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但同时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与超我是否允许。

自我通过调节外部行为和控制活动来适应环境,当自我面临客观的危险或内部的不被超我和现实接纳的本我冲动时,就会产生恐惧和焦虑,从而激发自我防御机制,以非理性方法使个体免受心理上的损害。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因此是自欺欺人的,但个体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自卫。

二是自我防御机制歪曲或否认事实,以此来减轻焦虑或罪恶感。

无论正常人还是神经症都在应用自我防御机制,只是神经症者应用过度到了病态的程度。

弗洛伊德的理论风行一时,但也遭到多方面的指责和批评。

心理学自我分析报告

心理学自我分析报告

心理学自我分析报告引言:自我分析是一种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内在心理世界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个人发现潜在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措施。

本文将从个人的特点、性格特征、情绪管理、自尊与自信、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自我分析。

一、个人特点:1. 自我意识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寻求满足它们的方式。

这种自我意识的加强使得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让自己的生活更有目的和方向。

2. 学习能力强: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使我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3. 适应能力强:我对新环境和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思维方式。

这种适应能力使得我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更具有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

二、性格特征:1. 内向:我比较喜欢独处,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我通常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

然而,我并不害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了解对方。

2. 细腻:我对细节和感受比较敏感,容易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和变化。

这使我比较擅长在人际交往中给予他人理解和支持。

3. 坚持不懈:当我确定了一个目标或者任务时,我会投入全力去完成它。

我不轻易放弃,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情绪管理:1. 自我观察:我习惯定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需要和应对策略。

我会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变化,并通过回顾和总结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2. 积极应对: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来改善情绪。

我善于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 表达情绪:我习惯通过言语和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我相信倾诉和表达能够减轻情绪的压力,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

四、自尊与自信:1. 自我肯定:我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或意见而动摇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自我心理学理论

自我心理学理论

自我心理学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周建南作为人格(个性)核心的自我,始终贯穿着社会性,因为他(她)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出发点和主动参与者,所以称社会的自我。

每个人都具有对关于自我的信息处理更加注意和快速有效的基本现象,称为自我关联效应。

如果要深入了解各种社会心理行为现象,不能不研究影响自我和受自我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性质、来源和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James W最先提出,自我有2个部分、2个亚系统:对自己的性质、特点总体知觉的自我概念(知道的"我"、自我形象),和形成自我概念的自我觉察或自我意识(知道者的"我",自我形象塑造者)。

前者是认知客体的我、英语的me,后者是认知主体的我、英语的I。

自我的概念或定义(即自我心理,英语的self),是这两个"我"的结合,换句话,自我是自控性(个性中自主控制)的信息处理体系,即对"我是什么人、要做什么人"的内心回答、把握及其实施,是自己不断地为自己编写自传,即自传及其编写者。

自我,是个性心理行为的核心动力和反馈调节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组织机构)。

自我的功能具有,对内和对外两大调控功能和发展社会关系满足基本需要的功能。

自我对本能需要动机的内部调节控制功能,是指:在童年早期起,由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开始取代前逻辑思维,能估计或预期事情的后果,就开始觉察和运用本能动机和外部环境的冲突造成焦虑、抑郁、内疚、害羞等情感作为危险信号,运用自我的防卫功能,从愉快原则向现实原则推进,学习推迟或减少本能需要动机的满足和实现,学习耐受痛苦和挫折,维护个性、自我的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整合。

自我对外部环境的调节适应功能(处理与现实的关系),是指: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包括现实感、现实检验和现实适应3个成分(内容)。

现实(reality),指一切此时此地人事物的实际、真正的存在状态,是和状态变化的可能性相对立的状态;现实感(reality sense),是对此时此地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存在状态的心理反映,内容包括对个人内心、人际关系和行为后果3方面存在状态的知觉、思维和情感;现实检验(reality testing),是以对各种外部环境识别确定的线索,检验自己的思维或假设的信息处理过程。

自我心理学理论

自我心理学理论

自我心理学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等心理过程。

自我心理学理论通过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结构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自我在心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个体实际生活的影响。

一、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自我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自我,自尊感和自我认知。

自我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了解和评价。

自尊感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主观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重要性的感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观察和判断。

自我心理学理论认为,自我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核心,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自尊感和自我认知是构建自我概念的重要要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自我身份和自我形象。

自我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自我心理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在詹姆斯看来,自我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心理实体,它在个体感知和评价自己的同时,也在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开始在自我心理学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等重要概念。

班杜拉的研究揭示了自我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班杜拉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进一步发展了自我心理学理论,并提出了“自我概念”的概念。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需要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只有在认可和肯定自己的基础上,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自我心理学理论在20世纪末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自我心理学理论,为个体的心理成长和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心理学认识自我的方法

心理学认识自我的方法

心理学认识自我的方法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学科,它提供了许多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认识自我的方法。

1. 自我观察自我观察是一种通过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认识自己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保持警觉,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写日记或记录自己的情绪。

通过自我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行为模式。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填写问卷来了解自己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由心理学家或研究人员设计,旨在了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问卷调查来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回答不真实的情况。

3. 个人面谈个人面谈是一种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士交流来了解自己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由心理学家或心理治疗师提供,他们会与我们进行面谈,了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4.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来了解自己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由心理学家或研究人员设计,旨在了解人们的性格、智力和情绪状态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自己的行为模式。

5. 反思反思是一种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来了解自己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回顾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以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认识。

心理学自我认识

心理学自我认识

心理学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self-awareness)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意识和理解。

心理学认为自我认识是人类智慧和意识的基础,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认识使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区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

通过自我认识,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内省、观察、反思和与他人的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内省是指个体以自我为对象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了解自己的动机和需求。

与他人的交流也能帮助个体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反馈来认识自己。

自我认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自我认识,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从而更好地决策和思考。

总之,自我认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意识和理解。

自我认识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类智慧和意识的基础。

认知自己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认知自己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认知自己的心理知识点总结认知自己的心理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一个应用广泛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有关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知识。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我所认为的关于认知自己的心理知识点。

第一部分: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包括我们对自己的外貌、才能、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

自我认知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1. 自尊自尊是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一个有良好自尊的人通常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自尊的培养可以通过积极的认可和鼓励、自我反思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来实现。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我们对自己能够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它与自尊密切相关,但更强调于个体对自己处理特定任务的能力的评价。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和经验的积累来实现。

3.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我们对自己外貌和能力的主观认知。

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一个积极的自我知觉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而一个消极的自我知觉则可能导致自卑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通过接受自己,培养积极的认知和改善自我知觉可以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情绪认知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提升积极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

1.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指我们能够准确地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它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的身体信号、面部表情以及其他非语言行为,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情绪识别能力。

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我们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挫折,并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一些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积极思考、深呼吸、寻求支持和参与适应性运动等。

认识自我之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认识自我之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收集关于你自己的信息,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通常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完成。

自我评估的几个方面 自我评估包括:价值观、兴趣、性格和技能。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评估工具:价值观量表价值观量表衡量各种价值观对你的重要程度,例如:自主性,声望,安全感,人际关系,助人,弹性工作时间表,户外工作, 空闲时间,高薪等。

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很重要。

职业兴趣量表兴趣量表衡量你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大小,例如:阅读,跑步,高尔夫运动,针织等。

这个量表的前提是,具有相似兴趣的人, 对同一类型的工作感兴趣。

人格量表人格量表衡量个人的个人特征、内动力、需求、态度等。

最常用的人格量表是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技能评估技能评估不仅衡量你擅长什么工作,而且衡量你喜欢什么工作。

你的职业技能应该与个性特征相结合。

技能评估后,你可以通过学习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进行职业上的调整。

自我分析,实际上就是“知己”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 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规划中的“定向”、 “定位”、定点”才能比较准确。

自我认识包括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社会自我几个 部分的认识。

对生理自我的认识,主要 指对自己的相貌、身体、服饰打扮等方面的认识;对心理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性格、兴趣、气质、意志、能力等方面 的优缺 点的评估与判断;对理性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道德水平、情商等因素的评价;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主要指 对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 角色,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名誉,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麽,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呢?一般可用橱窗分析法和自我测试法等进行自我分析。

1 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座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座标,以自己知道或不知 道为纵座标。

心理学与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

心理学与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

心理学与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心理学与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和认知过程,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与自我认知的关系,并探究自我认知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学与自我认知的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

而自我认知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对自己的知觉、意识与反应的主体认知。

心理学与自我认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我认知的过程和机制,进而理解个体的心理行为。

二、自我认知的认知过程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理解和自我评价三个层面的认识过程。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和感知。

这种意识有时是明显的,比如我们照镜子时看到的自己的形象;有时是隐性的,比如我们在与他人互动时的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产生,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2.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自我思考和反思,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性格特质、需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自我理解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认同,也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进行的价值评判。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期望,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和行为等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够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信,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则可能引发自卑和自我怀疑等不良情绪。

三、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自我认知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这种清晰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并且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境。

2. 促进自我理解:通过自我理解,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收集关于你自己的信息,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通常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完成。

自我评估的几个方面自我评估包括:价值观、兴趣、性格和技能。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评估工具:价值观量表价值观量表衡量各种价值观对你的重要程度,例如:自主性,声望,安全感,人际关系,助人,弹性工作时间表,户外工作,空闲时间,高薪等。

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很重要。

职业兴趣量表兴趣量表衡量你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大小,例如:阅读,跑步,高尔夫运动,针织等。

这个量表的前提是,具有相似兴趣的人,对同一类型的工作感兴趣。

人格量表人格量表衡量个人的个人特征、内动力、需求、态度等。

最常用的人格量表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技能评估技能评估不仅衡量你擅长什么工作,而且衡量你喜欢什么工作。

你的职业技能应该与个性特征相结合。

技能评估后,你可以通过学习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进行职业上的调整。

自我分析,实际上就是“知己”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规划中的“定向”、“定位”、“定点”才能比较准确。

自我认识包括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社会自我几个部分的认识。

对生理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己的相貌、身体、服饰打扮等方面的认识;对心理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性格、兴趣、气质、意志、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的评估与判断;对理性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道德水平、情商等因素的评价;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名誉,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麽,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呢?一般可用橱窗分析法和自我测试法等进行自我分析。

1 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座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座标,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座标。

橱窗1:为“公开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

橱窗2:为“隐私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属於个人私有秘密,不外显。

橱窗3:为“潜在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

橱窗4:为“背脊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运用橱窗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主要是要了解“潜在我”和“背脊我”。

对於“潜在我”,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95%以上的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开发的空间非常广阔。

因此,了解和认识“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了解“潜在我”的主要方法有:积极性暗示法、观想技术法、光明思维法等,具体可叁阅有关潜能开发方面的书籍和材料。

对於“背脊我”,则要求个人需要有诚恳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真心实意地去徵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否则,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别人也不会说实话。

2 自我测试法。

自我测试是通过自己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

但需要注意的是,测试题目必须是心理学家经过精心的研究设定的,而且个人在回答时一定要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否则将会误导自己的人生,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和前程。

自我测试的内容包括:性格测试、气质测试、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智慧测试、分析能力测试、人际关系测试、管理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验、智力测验、情商测验等。

测试可以采用问卷测试和电脑测试的方式。

现在这方面的书籍和网站很多,具体可以叁阅,但在选择时要注意考察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认识自我之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无意识理论;性心理理论;精神结构理论。

(1)关于无意识理论无意识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的;二是指在人们的清醒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是动力的无意识,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存在着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冲突关系,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在无意识概念形成的时候,弗洛伊德就指出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处于深层的无意识,叫“被压抑的无意识’;一种处于较浅的层面,较近意识,叫“前意识”或“潜伏的无意识”。

把整个心理装置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这种分析是观点上面并外解剖学上的。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不像一个仓库,仅是消极地贮存着凋谢了的记忆。

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某种不愉快的经历和不符合道德的观点、欲望和动机有关。

人们对这些欲望和动机,在意识上不能接受,不能忍受,不能承认,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能意识它的存在。

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种力量把它们削除在意识之外。

这个力量弗洛伊德称为潜抑作用。

潜抑作用是心理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

弗洛伊德对童年回忆的解释中还提出了“幼儿遗忘”“遮蔽性记忆”等理论,认为也是无意识理论的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内容的是来自幼年期的适应、欲望和动机,这此内容构成无意识的核心。

无意识就是儿童的心理生活。

其特点是欲望的满足,情感的宣泄,并不考虑外界现实环境,不考虑道德原则,旦求宣泄和快乐。

活动道德的是快乐原则,不受成人逻辑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精神结构学说精神结构论也叫人格结构论,是弗洛伊德晚期的理论贡献。

根据这个理论,人格结构包括原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段。

原我(id):是人格中最原始、原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的兴奋,包括各种欲望和冲突,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的能量储备为,是来自本能寻求满足的动力。

原我不知善和恶,不懂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遵循衩级思考方式,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

弗洛伊德认为,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原我。

自我(eg):自我在原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中间。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自我除了具有知觉、记忆、思考和动作等一般机能外,对外主要是感受现实,处理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从原我吸收力量,要实现原我的意向,但不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它必须判断是事实还是虚幻,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和后果,必要时,根据外界情况控制或推迟原我欲望的满足。

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它的防御机制相关。

自我能力遵循高级思考方式,造成人的思考方式。

超自我(superego):也称理想自我,是人格中的监察批判机构,是一切道德准由的代表。

主要作用是照个体所属的社会道德观念,鉴别是善是恶,作为自我行动的准则。

它代表着理想和良心。

一个健康的人格,原我、自我和超我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原我在于求自己的生存,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

超自我在于监督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良心,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自我则对上符合超自我的要求,对下吸取原我的力量,并处理调整原我的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要求,对内保持心理平衡。

而所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后来,弗洛伊德又发现,自我在原我和现实要求之间,逐渐发生并发展了一种机能。

它可以在人和环境之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一下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自我可以接受而不致引起严重的焦虑和痛苦,同时又可以使原我的欲望以及各种形式得以满足。

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其表现形式,公认的有:潜抑、否认、外投射、内投射、抵销、分离、置换、退行、幻想、反向形成、合理化、转化、代偿、升华等。

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热"了起来,不仅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和广大职场人士也都开始考虑对自己进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有的还求助于一些职业咨询公司、应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来辅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如何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呢?有没有比较简单快捷的方式去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呢?在这里提供一种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如果你把以下九个字弄明白了,您就能很好地规划你的职业生涯了,那就是:我是谁?去那里?怎么去?第一步:我是谁?职业生涯设计第一步首先要回答"我是谁",进行自我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试着分析自己性格、能力、爱好、长处、短处、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胁?这是要求你试着去理解并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我是谁?传统的职业观是"做一行,爱一行",这就使很多人爱得很痛苦,明明不喜欢的工作又必须天天去面对,又要体现出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这种违反人性的传统的职业观不知害了多少人,数学家陈景润年轻时被安排在一个中学当老师,据说当时是一位成绩很差的老师,就好比安排一头大象去做上树的工作一样,大象能上好树吗?如果陈景润还是"做一行,爱一行"继续在中学教书,他能成为数学家吗?有位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与自己"职业兴趣"吻合度高的工作,可能工作更快乐,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职业观念是"爱一行,做一行",只有你喜欢做的事情你擅长做的事情你有能力做的事情你有条件做的事情你才能做好,才有可能产生绩效,才是符合人性的职业观念。

我们的用人观应当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在合适的时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应该做的事情。

人与事的匹配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那从个人层面来讲你如何跟你所从事的职业匹配,也是你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第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当心这可是关乎你一辈子幸福的人生大事。

那应该如何解决"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问题呢?在这里介绍一种职业兴趣(又称职业倾向)测验理论。

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

他强调:同一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状态。

而"人"在一生,面临着许多职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职位的选择、甚至具体项目的选择,这些选择是否能与其类型相匹配,自然也是影响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倾向与"人"共事并且在该方面颇具技巧的人能在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乐趣,并且喜欢人际交往中的领导、劝说、教导或咨询等事务;对"数据"王国颇感兴趣并具备一定才能的人倾向与通过词语和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字和抽象概念打交道;喜欢实用机器、工具、器械的个人则属于喜欢"事物"的人,他们喜欢在实际的物理环境中解决问题。

喜欢观念的人可以从事抽象的、利用想象的工作。

根据霍兰德理论,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每个人都归属于职业兴趣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

具体如下:1、社会型:(S)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