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后人多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

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读好文言文。

2.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2.导入: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

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3.理解课题:强调“鼓”的古今异义。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3.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重点)2.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难点)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音频、生字教学视频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激趣,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

“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二、多种形式朗读,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

同桌互相听读,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提示:“少选”的“少”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指名赛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小组交流,知晓文意,初解“知音”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2019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教案复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借助相关资料,读懂小古文,体会其表达的深刻含义。

3.自读自悟《京剧趣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

4.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过程: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艺术之旅”。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三、复《文言文二则》1.XXX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从哪句话能够看出子期可谓XXX的“知音”?XXX而志在太山,XXX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XXX为什么“破琴绝弦”?“破琴绝弦”是对XXX的动作描写。

子期死后,XXX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cc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心里极度的痛楚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5.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6.处士面临牧童的话有甚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甚么样的人?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7.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四、复《月光曲》1.课文写了什么?本文报告了德国著名音乐家XXX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及学习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人文主题“艺术之美”:这是教材首次出现“艺术”这一人文主题,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对艺术有初步的感知,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发现、感受艺术之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低学段便已涉及,中、高学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下表:放眼统编教材对于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编排:中段年级引导学生聚焦想象小试牛刀,进入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围绕“想象”这一支点,从三年级对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四年级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画面,再到六年级穿梭于现实与抽象之间,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XX下面由我来向大家汇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单元双线结构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第七单元导语页的上面写着“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这突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艺术之美”。

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习作要素是“写出自己拿手好戏感受、看法说出来”。

本单元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单元,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即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选编的单元内容可见,课文《伯牙鼓琴》中的古琴、《书戴嵩画牛》中的绘画、《月光曲》中的音乐、《京剧趣谈》中的戏曲,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中的书法,包括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都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联,都体现了艺术之美。

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人文主题,即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于想象,“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是继第一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后,又一次关于想象的训练。

这也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不过关于想象,统编教材在不同年级中都有安排。

本单元的这个想象训练不是新的训练点,而是一次复习和巩固,主要目的还是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单元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包括阅读教学(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这四部分。

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教学1.第一篇精读课:《文言文二则》关于文言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三年级每学期1篇,四至六年级每学期2篇:年级课文篇数三上《司马光》 1篇三下《守株待兔》 1篇四上《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2篇四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2篇五上《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 2篇五下《自相矛盾》《杨氏之子》 2篇六上《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2篇六下《学弈》《两小儿辩日》2篇本册教材编排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课时安排:- 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课堂活动设计: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如通过图片、故事、问题等方式引入主题。

2. 呈现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了解将要研究的内容。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1. 分组阅读课文,每组讨论并概括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释。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1. 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相关图片、作品片段等,引导学生展开写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提纲写作,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1. 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共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顾本单元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附件: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为一份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等活动。

课堂设计包括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课文分析、写作活动以及总结回顾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本篇文章有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和改写。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艺术”,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这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XXX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XXX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XXX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21.文言文二则教学要点:这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XXX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

教学建议: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研究文言文,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2.月光曲课文为我们讲述了XXX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重点是研究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

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妙。

23.京剧趣谈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全章教学课件说课稿教案课堂实录提升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全章教学课件说课稿教案课堂实录提升练习题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 的样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伯牙鼓琴》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 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指导朗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熟读文言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3.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艺术之美,懂得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多音字
加点的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是多音字!
伯 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相互欣赏


知音难觅
琴 锺子期 听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珍惜知音
课文主旨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
(授课课件+复习课件+配套资料)
精心编排、拒绝粗糙、拒绝劣质
含优质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实录+提升试题(详情见后页压缩包)
赠 送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编制,教学环节齐备,每课均配有复习课件 课件内置了动画,可直接进行演示放映,也可以修改使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以《开国大典》和《月光曲》的课堂笔记为例,围绕“如何做课堂笔记”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一板块提示学生做笔记的几个要点:其一为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其二是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查找资料的内容;其三是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可以在讨论交流中意识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词句段运用”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由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组成,涵盖戏曲专业名词、成语、俗语。

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交流并了解它们的意思,并从中选一两个词语说句子;第二部分内容编排了一份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并配有一幅有一处制作错误的小台灯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说明书写得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培养把话写清楚,让别人看明白的能力。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艺术相关的成语,涵盖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词语。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做笔记的能力,但是如何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更系统地记录课堂笔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针对六年级孩子的学情,教学时,可分三个维度进行交流,分别是学生自己的笔记、教材中的例子、补充的相关课堂笔记例子,在交流中梳理成思维导图,促使孩子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词句段中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以下难点:一是读音,二是词义,三是运用,尤其是很多词语的意思在发展中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教学的时候都要突破的难点。

六年级的学生读懂简单的说明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准确地表达,可以通过“图文对照”等方法进行指导,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日积月累”中的词难读、难懂,尤其是“天籁之音、高山流水”等4个与音乐相关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对于本学段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2.了解“亮相、行当”等12个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两个说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二则人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二则人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六年级语文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内容涵盖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包括课文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

教案内容:一、第一单元:1. 课文解析:《草原》、《花钟》、《春日》、《夏夜》、《秋日》、《雪后》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6. 教学步骤:a.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预课文。

b.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d.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二、第二单元:1. 课文解析:《古诗十九首》、《卖油翁》、《草船借箭》、《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6. 教学步骤:a.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预课文。

b.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d.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三、第三单元:1. 课文解析:《开国大典》、《七律·长征》、《开国领袖》、《朱德的扁担》、《和》、《科学发展观》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历史和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4.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案)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案)教学目标1.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学习列提纲,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重点清楚。

教学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Ⅰ谈话导入,确定“好戏”1. 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有人会弹琴,有人会做手工,有人会包饺子。

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拿手好戏。

那么,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拿手好戏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自己的拿手好戏吧!【设计意图】借助上节课展示的书法作品,迁移到本节课的“拿手好戏”这个关键词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课内容的期待。

2. 理解“拿手好戏”的意思。

(1)“拿手好戏”指某演员特别擅长的戏,泛指某人特别擅长的本领。

(2)师: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有拿手好戏?他们的拿手好戏分别是什么?预设:刷子李的拿手好戏是穿着黑衣服刷墙,身上不沾一点白点;贝多芬的拿手好戏是弹奏钢琴和谱写钢琴曲。

3. 课件出示课本中关于“好戏”的部分。

(1)师:我们可以给这些拿手好戏加个标签。

预设:生活类:挑西瓜,做面包,炒拿手菜……文艺类:唱歌,跳舞,画画,变魔术……手工类:剪纸,捏泥人,做标本,做航模……游戏类:吹口哨,玩魔方,钓鱼……(2)师:这些“好戏”中你会哪一种?如果这些都不是你的拿手好戏,那么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4.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拿手好戏。

Ⅱ模拟采访,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课件出示采访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活动。

点评:是否将拿手好戏的独特或有趣之处表现出来了?是否将经历说清楚了?是否将当时的感受表达出来了?是否能切身体会他人当时的心情?【设计意图】组织采访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清了本次习作的思路。

Ⅲ观察范例,发现要领,仿写提纲1.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招挑西瓜》习作提纲。

师:仔细观察提纲,说说自己的发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学交流。

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读课教案《艺术之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读课教案《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
绘制本单元思维导图。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一、单元导读背诵。
1.齐读“一主”教材本单元单元导语,自读三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出你认为的精彩段落或词句,试着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2.师生承接读《主题读写》本单元单元导读(师读前面重体字部分,生接读)。
第七单元
课题
艺术之美
课时
第1、2课时
课型
单元导读课
总14课时




1.熟读“一主”教材本单元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与要求:熟练读背《主题读写》本单无单元导读,提高学生记忆的速度。
2.浏览”一主”教材课文《 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
3.《主题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徐悲鸿学画的故事》《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皮影戏》。
2.读“两翼”中第七单元的文章(至少浏览10篇),围绕“艺术之美”提炼关键词语,理解单元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如以下例子)。
3.交流汇报。
例1:我汇报《 》(一主或两翼教材)的文章《 》,我提炼的词语是( )。
例2:我读《 》,我的感受是( )。
例3:我发现《 》,写了( )。
三、学生汇报一篇,老师就用以下名言点评:
3.记忆比拼读(能在提示下背诵)。
4.背诵单元导读。
二、浏览本单元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导入:
请快速浏览三本书中的文章,画出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注:在课内完成不了的阅读任务,可提前安排阅读作业,养成课前阅读、批注的习惯。)
2.制作单元思维导图(见板书)。
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一主教材中的第七单元文本,画出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同桌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引导学生,升华情
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2.因为他们理解文本,探究
“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