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猫》的主旨,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猫的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对动物情感的理解和同情心的培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引导他们与个人经历相联系。

激发学生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作者简介:夏丏尊: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著称。

《猫》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教学准备:《猫》课文PPT课件,包含夏丏尊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猫的各种行为和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动物”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夏丏尊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猫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夏丏尊的生平和《猫》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依偎”、“蜷伏”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猫的描写和情感。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细节描写、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主题思考:讨论文章的主题,如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或猫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篇1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生字词)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最后,我对课堂总结环节进行了反思。虽然我尽力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仍有学生反馈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总结中来,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但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化背景的融入:如何将作者的文化背景和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举例解释:
-在解释“惩戒”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说明猫并非真的在惩罚人,而是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它的不满或需求。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宠物相互陪伴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6.课后习题:思考作者为何喜爱猫,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尝试仿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猫》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提升言辞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绘和情感表达。猫在这里不仅是宠物,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这种描绘手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品的主题。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第17课 猫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第17课 猫第1课时教案

第17课猫第1课时【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习“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思维能力: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重点、难点)◎审美创造: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细微之处的语言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默读技巧,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师: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

陆游为猫写诗数首;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以《猫》为名写小说;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板书文题及作者)【设计意图】由图片、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课件出示: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他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诟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2.默读课文,体会情感师: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件出示:(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第【1】篇〗猫》说课稿10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能力目标:①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和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二、说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表现,我们的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二、自学课文1.提出要求.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自学.3.自学反馈.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㈠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㈡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渎.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㈢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3.学生说.四、领悟写作方法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学生畅谈.五、课堂小结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

猫(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描绘的生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作者如何通过猫的行为来表达生活哲理,我会通过对比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猫的行为代表了哪些品质。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练习。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猫或通过图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猫的特点。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技巧。
4. 体会作者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出的对生活的感悟,如勇敢、好奇、尽职等品质。
5.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如何通过对猫的描绘来表现生活观察,以及这些描绘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对于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能超出了学生的常识范围,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猫的行为和性格?”比如,猫是如何玩耍,怎样表现出尽职和警戒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猫的独特之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猫》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猫》这一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作者描绘猫的细腻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帮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教学,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加大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中作者对猫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这篇文章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展现了猫的生动形象和作者对它们的喜爱。这种表达方式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宝贵素材。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绘。这些描绘展示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描绘生活中的动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强化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高雅情趣。
4. 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涵,树立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抓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2.解读情感密码: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圈画并识记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思考: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儿?3、三读课文:试着理清文章思路,特别是“我”想想、情感的前后变化。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猫》,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考考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师:你来读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消耗一缕酸辛)师:读的很准确。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词语。

(出示第二组词语:怂恿提心吊胆)师:这一组里“提心吊胆”的“吊”最容易写错了,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师:“吊”是悬着。

提心吊胆”的意思是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踏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如果你知道“吊”是悬着的意思就不容易写错了。

对于一些易错字,我们可以用“意思记忆法”加强记忆。

(出示第三组词语:天生忧郁蜷伏足下畏罪潜逃妄下断语)师:这组词里的“妄”什么意思?“妄”是胡乱,不合理。

妄下断语的意思是胡乱随意的做判断。

这个词我们同样可以用“意思记忆法”加强记忆。

师:三组词语读的都很准确,你们预习的很充分。

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组词语。

“橙色预警”的字要注意读音,“红色预警”的字要注意写法。

师: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把8个词语分成三组?生:第一组词与第一只猫有关,第二组词与第二只猫有关,第三组词与第三只猫有关。

师:你读书很认真,很快就打开了老师设置的小机关。

那你能不能说说文中的哪些段写第一只猫,哪些段写第二只猫,哪些段写第三只猫生:1-2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只猫,第3-14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只猫,15-34段写第三只猫。

师:你很会读书,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思路。

二、默读感知概括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关键语句,为猫建立“成长小档案”。

《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对猫的性格特点的描述。猫被描绘为既顽皮又悠闲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充满了趣味。(详细解释概念)。这样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也展现了猫作为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表现猫的性格,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猫。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有时也会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明确讨论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
总之,在《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猫》一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其性格特点的描绘。
-掌握词汇: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顽皮”、“悠闲”、“轻盈”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写作技巧:学会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流畅地表达自己对猫的看法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
《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猫》一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提高审美鉴赏力。
2.增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3.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

教案名称:《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郑振铎的《猫》,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情感体验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理心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生命尊重和爱护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教学重点: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变化。

文章中对猫的描写和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散文中对猫的细腻描写和情感投入。

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创意写作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猫》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猫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猫》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鉴赏:分析散文的叙事特点、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讨论:学生观察猫的图片,讨论散文中对猫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对生命的思考,每组准备分享。

3. 情感体验:学生记录自己对猫或其他动物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受。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动物的关爱或对生命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散文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猫》的主要内容、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散文中的精彩段落,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准备下节课的创意写作分享。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17.《猫》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17.《猫》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5.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以及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郑振铎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

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

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学生齐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课题1.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板书)②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

(第一句)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学习默读的方法。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猫的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能够准确概括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猫的不同形象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猫的形象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2.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过程,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描写猫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今天,我们要走进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来认识一下他笔下的猫。

2.图片导入- 展示几张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猫的外貌、神态等,然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请几位同学描述)(二)作者简介1.介绍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通俗简易,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请教同学。

第17课《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过程与方法:反复咀嚼、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培养自我反省的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咀嚼、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客观公正、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培养自我反省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很多人都有养猫的经历和爱猫的情结。

钱钟书养猫,曾帮猫打过架;季羡林养猫,每天和猫散步在北大校园;丰子恺养猫,逢客便说猫。

可今天文中的“我”却永久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一起学习郑振铎先生的小说《猫》,来一探究竟。

二、宏观看篇章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请根据“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把文章划分三部分。

大家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开头的“首括句”和结尾的“尾括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划分本文结构的时候,大家要留意的是“尾括句”。

默读小提示:a.不出声,不指读,不倒读;b.用“_________”划出每部分的“尾括句”。

预设:一部分(1――2)二部分(3――14)三部分(15――34)2.说说每部分的“尾括句”。

【屏显】不要紧,我再想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和文章开头的哪一句话照应?预设: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四个句子,是文章的首括句或尾括句,组成养猫三起三落的情节,使得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三、中观看片段1.文章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下面请大家用两三句话,简要概括每一次养猫的过程。

老师从文中摘录了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概括时试着用上。

怂恿sǒngyǒng 消瘦蜷伏quán 妄下断语惩戒chéng 屋脊jǐ示例: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新生的小猫(来历),后来她日渐消瘦,最后病死了(结局)。

请大家以此来概括第二、三只猫的经历。

预设:①第二只猫:是三妹怂恿家人,从舅舅家带回来的(来历),它太活泼了,后来被过路人捉走了(结局)。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七年级语文《猫》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谈话: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猫》。

二、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哪些小节写大猫的,哪些小节写小猫的作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又写了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大猫(1、2节)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自己读课文,找找有关的语句)3.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

(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

(释:尽职)(突出:"非┉┉不可┉┉")4.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及命运。

3.通过对文中描写猫的语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愧疚之情,从而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把握三只猫的特点及命运。

2.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

三、教学难点1.探究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产生的原因,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变化中汲取教训,培养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关于猫的可爱视频,视频中猫的各种萌态展现无遗,如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在阳光下慵懒地晒太阳、与主人互动玩耍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猫很可爱、很有趣,喜欢猫的温顺、灵活等特点。

3.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猫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宠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但是,每一只猫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先生写的《猫》,看看作者笔下的猫有着怎样的经历。

(二)作者简介1.教师介绍郑振铎,笔名西谛,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在文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2.学生简要记录要求学生记录下作者的重要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16 猫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煽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清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交流点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后来吃胖了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假设有假设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丧失死亡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本: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猫》一文中关于三只猫的描述及其命运,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词汇积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消瘦”、“忧郁”、“提心吊胆”等,丰富词汇量。

情感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作者在描述不同猫时所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猫的态度从喜爱到悲伤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文本解读技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学生能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强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文中人物的行为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情心与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同情心,认识到动物也是生命,值得尊重和爱护。

生命教育:学生能够从文中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理解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文学鉴赏:学生能够欣赏郑振铎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通过猫的故事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喜悦到失去时的悲伤,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细节描写分析: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猫的外貌、行为和环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主题探索: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责任与同情心,以及对待生命的尊重。

教学难点情感深度理解:深入理解作者在描述猫的命运时流露出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生命的珍视、失去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人物的行为,特别是对猫的态度,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文学鉴赏与表达: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和主题等多角度分析文本,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觉得养宠物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学生1回答:“我觉得养宠物可以陪伴我们,让我们不那么孤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猫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二、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有《郑振铎文集》。

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字词辨析怂恿(sŏng yŏ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ŭ):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

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

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

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五、朗读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

请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写了3只猫,重点写第3只猫。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次养猫(1、2)第二次养猫(3—14)第三次养猫(15—34)六、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

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 “查问得好几次” “ 笑着骂”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第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 “忧郁” “懒惰”。

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自由诵读第17-29段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 “凝望” “被疑” “蒙冤” “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读第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 “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七、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心理活动描写。

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

3、“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轻率地作出了判断。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议论、抒情。

表达了作者严于律己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8、“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9、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不确凿。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10、从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我们能否说说“我”是怎样的人?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11、对于这样一个人,针对他使丑猫受冤而遭打而死这件事,你能否给他些忠告?凡事不能单凭想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要仁爱。

八、归纳主题:1、“我”家养的三只猫,无论怎样,结局都是不幸的,对于它们的悲剧命运,你有什么感想?弱小——命运不能自立。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它们的悲剧命运是具有必然性的。

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2、本文主题是什么?(结合练习一,来谈自己的看法)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主题理解: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

(“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九、探究写法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详细了第三次铺垫对比(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研讨与练习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所以,好久不愿意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小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十、课堂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消耗( hào )怂恿( Sǒng yǒng )诅骂( zǔ)蜷( quán )二、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

”“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