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合集下载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 < C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o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 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 W/(m <C)水水850 〜1700水气体17 〜280水有机溶剂280 〜850水轻油340 〜910水重油60 〜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 〜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 〜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 〜300水低沸点绘类冷凝455 〜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 〜4250800-2200W/m ?范围内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 -10201 .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 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 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 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 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 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 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 流,以提咼对流传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 1000~2000W/m 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3000~5000W/m2 范围内。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1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种流体流经壳程,以下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牢固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洗濯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2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精编文档).doc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围。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围。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围。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最新整理)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最新整理)
专业整理分享
WORD 完美资料编辑
h ----折流板间距,m; uo----按壳程流通截面积 Ao 计算的流速,而 。 一般来说,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降为 0.1~1atm,气体的为 0.01~0.1atm。设计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强降与传热面积之 间予以权衡,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三、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 1. 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 (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2) 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 Q。 (3)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 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 温度下流体的性质。 (4)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 0.8 的原则, 决定壳程数。 (5)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 传热系数 K 选值。 (6)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 Q=KSΔtm,初步算出传热面积 S,并确定 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 d、L、n 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 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2. 计算管、壳程压强降 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壳程 流体的流速和压强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 艺要求。若 压强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 择另一规格的设备,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专业整理分享
WORD 完美资料编辑
取为 1.4,对φ19×2mm 的管子,取为 1.5; Np-----管程数; Ns-----串联的壳程数。 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 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 强降Δp2 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即: (4-126) (2) 壳程流体阻力 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 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
专业整理分享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

℃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

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整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整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之欧侯瑞魂创作介质分歧, 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份为800~1000W/m2.℃饱和部份是依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守旧.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 W/(m2.℃)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115~340水水蒸气冷凝 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 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 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 455~1020分歧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分歧的传热系数.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 一般在800-1000 W/m2·℃.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 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 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 以便于清洗管子.(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 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 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 以免壳体受压.(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 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 且蒸气较洁净, 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年夜.(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 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 以增强冷却效果.(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年夜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 且可采纳多管程以增年夜流速.(7) 粘度年夜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 宜走管间, 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 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竭改变, 在低Re(Re>100)下即可到达湍流, 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在选择流体流径时, 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 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 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 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 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 将加年夜对流传热系数, 减少污垢在管子概况上堆积的可能性, 即降低了污垢热阻, 使总传热系数增年夜, 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可是流速增加, 又使流体阻力增年夜, 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华定出.另外, 在选择流速时, 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 选择高的流速, 使管子的数目减少, 对一定的传热面积, 不能不采纳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容易清洗, 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酿成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3. 流体两端温度简直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 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 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 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本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 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 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 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 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年夜;为了减小传热面积, 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 设计时可采用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域选用较年夜的温度差, 水源丰富地域选用较小的温度差.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选择管径时, 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 但一般不应超越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年夜的液体宜采纳较年夜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φ19×2mm 两种规格的管子.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方便于清洗, 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 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 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纳这四种管长.另外, 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 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年夜些).如前所述,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 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 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年夜, 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 适用于壳程流体易发生污垢的场所;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本地提高.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 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分歧而异.通常, 胀管法取t=(1.3~1.5)do, 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 即t≥(d+6).焊接法取t=1.25do.5. 管程和壳程数简直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年夜而需管数很多时, 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 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 可采纳多管程.可是程数过多, 招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年夜, 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另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 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采纳多程时, 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年夜致相等.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 即:(4-121)式中 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 m/s;u′―――管程内流体的实际速度, m/s.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 也可以采纳壳方多程.如壳体内装置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 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 称为两壳程, 但由于纵向隔板在制造、装置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 故一般不采纳壳方多程的换热器, 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连使用, 以取代壳方多程.例如当需二壳程时, 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份, 分别装置在两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 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连使用, 如图所示.6. 折流挡板装置折流挡板的目的, 是为了加年夜壳程流体的速度, 使湍动水平加剧, 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最经常使用的为圆缺形挡板, 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 一般取20~25%, 过高或过低都晦气于传热.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系列标准中采纳的h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五种.板间距过小, 方便于制造和检修, 阻力也较年夜.板间距过年夜, 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 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所示.7. 外壳直径简直定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即是或稍年夜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 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可是, 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 作图法太麻烦费时, 一般在初步设计时, 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 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 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成后, 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 防止流体走"短路", 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另外, 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 即: (4-122)式中 D――――壳体内径, m;t――――管中心距, m;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一般取b′=(1~1.5)do.nc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4-123)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 (4-124)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按计算获得的壳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 见表4-15.8.主要构件封头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 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 圆形用于年夜直径的壳体.缓冲挡板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 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导流筒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 为了提高传热效果, 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 使流体进、出壳程时肯定经过这个空间.放气孔、排液孔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 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接管尺寸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 即: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 /s;u --接管中流体的流速, m/s.流速u的经验值为:对液体u=1.5~2 m/s对蒸汽u=20~50 m/s对气体u=(15~20)p/ρ (p为压强, 单元为atm ;ρ为气体密度, 单元为kg/ )9.资料选用列管换热器的资料应根据把持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在高温下一般资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资料是很少的.目前经常使用的金属资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资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 但价格高且较稀缺, 应尽量少用.10.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1) 管程流体阻力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对多程换热器, 其总阻力Δpi即是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 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4-125)式中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N/ ;Ft-----结垢校正因数, 无因次, 对φ25×2.5mm的管子, 取为1.4, 对φ19×2mm的管子, 取为1.5;Np-----管程数;Ns-----串连的壳程数.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强降Δp2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 即:(4-126)(2) 壳程流体阻力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 可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力复杂, 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 即:(4-127)式中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 N/ ;Δp2′-------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 N/ ;而(4-128)(4-129)式中 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 对正三角形排列F=0.5, 对正方形斜转45°为0.4, 正方形排列为0.3;fo----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 当Reo>500时,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NB----折流板数;h ----折流板间距, m;uo----按壳程流通截面积Ao计算的流速, 而 .一般来说, 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降为 0.1~1atm, 气体的为0.01~0.1atm.设计时, 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强降与传热面积之间予以权衡, 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 又经济合理.三、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伐1.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2) 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3)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真个温度, 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 并确定在定性温度下流体的性质.(4) 计算平均温度差, 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 决定壳程数.(5)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 或按生产实际情况, 选定总传热系数K选值.(6)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 Q=KSΔtm, 初步算出传热面积S, 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d、L、n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 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2.计算管、壳程压强降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 计算管、壳程流体的流速和压强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艺要求.若压强降不符合要求, 要调整流速, 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 或选择另一规格的设备, 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3.核算总传热系数计算管、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和αo, 确定污垢热阻Rsi和Rso, 再计算总传热系数K', 比力K得初始值和计算值, 若K'/K=1.15~1.25, 则初选的设备合适.否则需另设K选值, 重复以上计算步伐 .通常, 进行换热器的选择或设计时, 应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 再考虑其他各项的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例如, 若设计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年夜, 将招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年夜, 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热器的概况积, 可能使总传热系数和压强降降低, 但却又要受到装置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的限制, 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另外, 其它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的用量, 换热器的检修和把持)也不成忽视.总之, 设计者应综合分析考虑上述诸因素, 给予细心的判断, 以便作出一个适宜的设计.第二章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第一节推荐的设计法式一、工艺设计1、作出流程简图.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3、选定载热体, 求出载热体的流量.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5、计算定性温度, 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 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9、核算K.10、校核平均温度差 D .11、校核传热量, 要求有15-25%的裕度.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二、机械设计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2、换热器封头选择.3、换热器法兰选择.4、管板尺寸确定.5、管子拉脱力计算.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7、温差应力的计算.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四、绘制换热器装配图五、提出技术要求六、编写设计说明书第二节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换热终温简直定换热终温对调热器的传热效率和传热强度有很年夜的影响.在逆流换热时, 当流体出口终温与热流体入口初温接近时, 热利用率高, 但传热强度最小, 需要的传热面积最年夜.为合理确定介质温度和换热终温, 可参考以下数据:1、热端温差(年夜温差)不小于20℃.2、冷端温差(小温差)不小于5℃.3、在冷却器或冷凝器中, 冷却剂的初温应高于被冷却流体的凝固点;对含有不凝气体的冷凝, 冷却剂的终温要求低于被冷凝气体的露点以下5℃.二、平均温差的计算设计时初算平均温差Dtm, 均将换热过程先看做逆流过程计算.1、对逆流或并流换热过程, 其平均温差可按式(2-1)进行计算:(2—1)式中, 、分别为年夜端温差与小端温差.当时, 可用算术平均值.2、对错流或折流的换热过程, 若无相变动, 则要进行温差校正, 即用公式(2-2)进行计算.(2-2)式中是按逆流计算的平均温差, 校正系数可根据换热器分歧情况由化工原理教材有关插图查出.一般要求>0.8, 否则应改用多壳程或者将多台换热器串连使用.三、传热总系数K简直定计算K值的基准面积, 习惯上经常使用管子的外概况积 .当设计对象的基准条件(设备型式、雷诺准数Re、流体物性等)与某已知K值的生产设备相同或相近时, 则可采纳已知设备K值的经验数据作为自己设计的K值.表2-1为罕见列管式换热器K值的年夜致范围.由表2-1选取年夜致K值,表2-1 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值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W/m2.℃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汽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汽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蒸汽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汽455-1020用式(2-3)进行K值核算.(2-3)式中:a-给热系数, W/m2.℃;R-污垢热阻, m2.℃/W;δ-管壁厚度, mm;λ-管壁导热系数, W/m.℃;下标i、o、m分别暗示管内、管外和平均.当时近似按平壁计算, 即:在用式(2-3)计算K值时, 污垢热阻、通常采纳经验值, 经常使用的污垢热阻年夜致范围可查《化工原理》相关内容.式中的给热系数a, 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中常采纳有关的经验值公式计算给热系数a, 工程上经常使用的一些计算a的经验关联式在《化工原理》已作了介绍, 设计时从中选用.四、传热面积A简直定工程上常将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所有管子的外概况积之和视为传热面积, 由式(2-4)和式(2-5)进行计算.(2-4)(2-5)式中:-基于外概况的传热系数, W/m2.℃-管子外径, m;L-每根管子的有效长度, m;n-管子的总数管子的有效长度是指管子的实际长度减去管板、挡板所占据的部份.管子总数是指圆整后的管子数减去拉杆数.五、主要工艺尺寸简直定当确定了传热面积后, 设计工作进入换热器尺寸初步设计阶段, 包括以下内容:1、管子的选用.选用较小直径的管子, 可以提高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并使单元体积设备中的传热面积增年夜, 设备较紧凑, 单元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少, 但制造麻烦, 小管子易结垢, 不容易清洗, 可用于较清洁流体.年夜管径的管子用于粘性较年夜或易结垢的流体.我国列管式换热器常采纳无缝钢管, 规格为外径×壁厚, 经常使用的换热管的规格:φ19×2, φ25×2.5, φ38×3.管子的选择要考虑清洗工作的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 同时还应考虑管长与管径的配合.国内管材生产规格, 长度一般为:1.5, 2, 2.5, 3, 4.5, 5, 6, 7.5, 9, 12m等.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壳径之比一般在6-10, 对立式换热器, 其比值以4-6为宜.壳程和壳程压力降, 流体在换热器内的压降年夜小主要决定于系统的运行压力, 而系统的运行压力是靠输送设备提供的.换热器内流体阻力损失(压力降)越年夜, 要求输送设备的功率就越年夜, 能耗就越高.对无相变的换热, 流体流速越高, 换热强度越年夜, 可使换热面积减小, 设备紧凑, 制作费低, 而且有利于抑制污垢的生成, 但流速过高, 也有晦气的一面, 压力降增年夜, 泵功率增加, 对传热管的冲蚀加剧.因此,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有个适宜流速的选取和合理压力降的控制问题.一般经验, 对液体, 在压力降控制在0.01~0.1MPa之间, 对气体, 控制在0.001~0.01MPa之间.表2-2列出了换热器分歧把持条件压力下合理压降的经验数据, 供设计参考.表2-2 列管换热器合理压降的选取换热器把持情况负压运行高压运行中压运行(包括用泵输送液体)较高压运行把持压力(MPa绝压)合理压降(MPa)DP=P/10 DP=p/2△△2、管子总数n简直定.对已定的传热面积, 被选定管径和管长后即可求所需管子数n, 由式(2-6)进行计算.(2-6)式中-传热面积, ;-管子外径, m;L-每根管子的有效长度, m;计算所得的管子n进行圆整3、管程数m简直定.根据管子数n可算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 , 由式(2-7)计算.(2-7)式中vs-管程流体体积流量, -管子内径, m;n-管子数.若流速与要求的适宜流速相比甚小时, 便需采纳多管程, 管程数m可按式(2-8)进行计算.m=u /(2-8)式中—用管子数n求出的管内流速, m/s;u-要求的适宜流速, m/s;式(2-8)中的适宜流速u要根据列管换热器中经常使用的流速范围进行选定, 拜会《化工原理》相关内容, 一般要求在湍流下工作(高粘度流体除外), 与此相对应的Re值, 对液体为5×103, 气体则为- .分程时, 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年夜致相等, 生产中经常使用的管程数为1、2、4、6、四种.4、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间距简直定.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原则是:管子在整个换热器的截面上均匀分布, 排列紧凑, 结构设计合理, 方便制造并适合流体的特性.其排列方式通常为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两种, 也有采纳同心圆排列法和组合排列法.在一些多程的列管换热器中, 一般在程内为正三角形排列, 但程与程之间经常使用正方形排列, 这对隔板的装置是很有利的, 此时, 整个管板上的排列称为组合排列.对多管程的换热器, 分程的纵向隔板占据了管板上的一部份面积, 实际排管数比理论要少, 设计时实际的管数应通过管板安插图而得.在排列管子时, 应先决定好管间距.决定管间距时应先考虑管板的强度和清理管子外表时所需的方法, 其年夜小还与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式有关.年夜量的实践证明, 最小管间距的经验值为:焊接法胀接法, 一般取(1.3~ 1.5) 管束最外层管子中心距壳体内概况距离不小于.5、壳体的计算.列管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即是或稍年夜于(对浮头式换热器)管板的直径, 可由式(2-9)进行计算.Di=a(b-1)+2L(2-9)式中Di-壳体内径, mm;a-管间距, mm;b-最外层六边形对角线上的管子数;L-最外层管子中心到壳体内壁的距离, 一般取L=(1~1.5) , mm;若对管子分程则Di=f+2L f值简直定方法:可查表求取, 也可用作图法.当已知管子数n和管间距a后开始按正三角形排列, 直至排好n根为止, 再统计对角线上的管数.计算出的壳径Di要圆整到容器的标准尺寸系列内.第三节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在化工企业中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很多, 如板式, 套管式, 蜗壳式, 列管式.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虽在热效率、紧凑性、金属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板式换热器, 但它却具有结构坚固、可靠水平高、适应性强、资料范围广等特点, 因此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 尤其是高温、高压和年夜型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函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 而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简单, 造价低, 因此应用最普遍.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包括: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2、换热器封头选择.3、压力容器法兰选择.4、管板尺寸确定.5、管子拉脱力的计算.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7、温差应力的计算.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和装配图.下面分述如下:一、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1、已知条件:由工艺设计知管程和壳程介质种类、温度、压力、壳与壁温差、以及换热面积.2、计算(1)管子数n:列管换热器经常使用无缝钢管, 规格如下:碳钢f19×2f32×3f38×3不锈钢f19×2f25×2f32×2管子材质的选择依据是介质种类, 如果介质无腐蚀, 可选碳钢, 而介质有腐蚀则选择不绣钢.管长规格有1500, 2000, 2500, 3000, 4500, 5000, 6000, 7500, 9000, 12000mm. n=A/(pdmL), 其中 A—换热面积(m2);L—换热管长度mm;dm—管子的平均直径mm.由于在列管式换热器中要装置4根或6根拉杆.所以实际换热管子数为{n-4(6)}根.(2)管子排列方式, 管间距确定.管子排列方式一般在程内采纳正三角形排列, 而在程与程之间采纳正方形排列.管间距根据最小管间距选择.最小管间距管子外径(mm)14192532384557最小管间距(mm)16253240485770(3)换热器壳体直径简直定壳体直径计算公式:当采纳正三角形排列时为Di=a(b-1)+2L式中Di—换热器内径;a—管间距;b—正三角形对角线上的管子数;L—最外层管子的中心到壳壁边缘的距离.若对管子进行分程则Di=f+2L 式中f—壳体同一内直径两端管子中心距mm;Di、L同上.计算出Di后还要圆整到公称直径系列中.(4)换热器壳体壁厚的计算计算壁厚为S=PDi/(2[σ]tΦ-P)式中 P—设计压力, MPa;当P﹤0.6 MPa时, 取P=0.6 MPa;Di—壳体内径, mm;Φ—焊缝系数, 根据焊缝情况选取Φ=0.85-1.0;[σ]t—壳体材质在设计温度时的许用应力, MPa.材质选取原则同管子的选取原则一样.计算出S后还要根据钢板厚度负偏差表选取钢板厚度负偏差C1;根据腐蚀情况选取腐蚀裕量C2, C2=KaB 其中Ka为腐蚀速度(mm/a), B为容器的设计寿命.当资料的腐蚀速度为0.05~0.1mm/a 时, 单面腐蚀取C2=1~2mm, 双面腐蚀取C2=2~4mm.当资料的腐蚀速度小于或即是0.05mm/a时, 单面腐蚀取C2=1mm, 双面腐蚀取C2=2mm.对不锈钢, 当介质的腐蚀性极微时可取C2=0.最后将S+C1+C2圆整到钢板厚度系列中去, 所以总厚度Sn=S+C1+C1+C',C'—圆整值.二、换热器封头选择各种封头型式均可选用, 但应用最多的是标准椭圆形封头, 目前已有标准系列.使用时可查JB-1154-73标准.见附录 1.三、容器法兰的选择。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热传导是一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递能量的方式。

在换热器中,传热系数K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流体性质、流速、管道材料等。

在换热器中,有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热传导传热。

这三种传热方式会共同影响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首先是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和比热容等。

对流传热系数K 通常用来描述传热介质和壁面之间的传热程度。

其次是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辐射介质和壁面之间的辐射能力。

辐射传热系数K通常比对流传热系数K小得多。

最后是热传导传热。

热传导传热是指通过固体介质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传导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固体介质的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较好的固体有较高的热传导传热系数K。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汇总:
1.换热管:传热系数在3000~6000W/(m2·K)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传热系数K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换热器的结构,还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速、温度差等多个因素。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准确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需要结合具体的工况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 K=767(1+V1+V2)(V1 是管内流速, V2 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 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 K , W/(m 2.℃)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 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 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 (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 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一样我们公司的经历是:1、汽水换热:过热局部为800~1000W/m2.℃饱和局部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围。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围。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围。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以下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干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干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到达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之阳早格格创做介量分歧,传热系数各没有相共咱们公司的体味是:1、汽火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鼓战部分是依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秽系数0.0003.本量运止还罕见守旧.有余量约10%热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火火 850~1700火气体 17~280火有机溶剂 280~850火沉油 340~910火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火火蒸气热凝1420~4250气体火蒸气热凝30~300火矮沸面烃类热凝 455~1140火沸腾火蒸气热凝2000~4250沉油沸腾火蒸气热凝 455~1020分歧的流速、粘度战成垢物量会有分歧的传热系数.K值常常正在800~2200W/m2·℃范畴内.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没有宜选太下,普遍正在800-1000W/m2·℃.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火—火)常常正在1000~2000W/m2·℃范畴内.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火(汽)—火)常常正在3000~5000W/m2·℃范畴内.1.流体流径的采用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面可供采用时参照(以牢固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没有净净战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荡涤管子.(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免得壳体战管子共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荡涤战检建.(3) 压强下的流体宜走管内,免得壳体受压.(4) 鼓战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即时排除热凝液,且蒸气较净净,热凝传热系数与流速闭系没有大.(5) 被热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中壳背中的集热效用,以巩固热却效验.(6) 需要普及流速以删大其对付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果管程流利里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与多管程以删大流速.(7) 粘度大的液体大概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果流体正在有合流挡板的壳程震动时,由于流速战流背的没有竭改变,正在矮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普及对付流传热系数.正在采用流体流径时,上述各面常没有克没有及共时兼瞅,应视简直情况抓住主要冲突,比圆最先思量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荡涤等央供,而后再校核查于流传热系数战压强落,以便做出较妥当的采用.2. 流体流速的采用减少流体正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付流传热系数,缩小污秽正在管子表面上重积的大概性,即落矮了污秽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删大,进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里积.然而是流速减少,又使流体阻力删大,能源消耗便删加.所以相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搞定出.别的,正在采用流速时,还需思量结构上的央供.比圆,采用下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缩小,对付一定的传热里积,没有克没有及没有采与较少的管子大概减少程数.管子太少没有简单荡涤,且普遍管少皆有一定的尺度;单程形成多程使仄衡温度好下落.那些也是采用流速时应予思量的问题.3. 流体二端温度的决定若换热器中热、热流体的温度皆由工艺条件所确定,便没有存留决定流体二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心温度,则出心温度应由安排者去决定.比圆用热火热却某热流体,热火的进心温度不妨根据当天的气温条件做出预计,而换热器出心的热火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去决断.为了节省火量,可使火的出心温度普及些,然而传热里积便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里积,则要减少火量.二者是相互冲突的.普遍去道,安排时可采与热却火二端温好为5~10℃.缺火天区采用较大的温度好,火源歉富天区采用较小的温度好.4. 管子的规格战排列要领采用管径时,应尽大概使流速下些,然而普遍没有该超出前里介绍的流速范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与较大的管径.尔国暂时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尺度中仅有φ25×φ19×2mm二种规格的管子.管少的采用是以荡涤便当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准则.少管便当于荡涤,且易蜿蜒.普遍出厂的尺度钢管少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少应为1.5、2、3大概6m.系列尺度中也采与那四种管少.别的,管少战壳径应相切合,普遍与L/D为4~6(对付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如前所述,管子正在管板上的排列要领有等边三角形、正圆形直列战正圆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便宜有:管板的强度下;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中流体扰动较大,果而对付流传热系数较下;相共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圆形直列排列的便宜是便于荡涤列管的中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爆收污秽的场合;然而其对付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矮.正圆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对付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不妨切合天普及.管子正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二根管子的核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交要领分歧而同.常常,胀管法与t=(1.3~1.5)do,且相邻二管中壁间距没有该小于6mm,即t≥(d+6).焊交法与t=1.25do.5. 管程战壳程数的决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大概传热里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偶尔会使管内流速较矮,果而对付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普及管内流速,可采与多管程.然而是程数过多,引导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减少能源费用;共时多程会使仄衡温度好下落;别的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里积缩小,安排时应试虑那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尺度中管程数有1、2、4战6程等四种.采与多程时,常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概相等.管程数m可按下式预计,即:(4-121)式中 u―――管程内流体的相宜速度, m/s;u′―――管程内流体的本量速度, m/s.当壳圆流体流速太矮时,也不妨采与壳圆多程.如壳体内拆置一齐与管束仄止的隔板,流体正在壳体内流经二次,称为二壳程,然而由于纵背隔板正在制制、拆置战检建等圆里皆有艰易,故普遍没有采与壳圆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圆多程.比圆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仄分为二部分,分别拆置正在二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中壳中,而后把那二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所示.6. 合流挡板拆置合流挡板的脚段,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普及壳程对付流传热系数.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百般挡板的形式.最时常使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下度约为中壳内径的10~40%,普遍与20~25%,过下大概过矮皆不利于传热.二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中壳内径D的(0.2~1)倍.系列尺度中采与的h值为:牢固管板式的有150、300战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战600mm 五种.板间距过小,便当于制制战检建,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便易于笔直天流过管束,使对付流传热系数下落.挡板切去的弓形下度及板间距对付流体震动的效用如图3-42所示.7. 中壳直径的决定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大概稍大于(对付浮头式换热器而止)管板的直径.根据预计出的本量管数、管径、管核心距及管子的排列要领等,可用做图法决定壳体的内径.然而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预计时,做图法太贫苦费时,普遍正在收端安排时,可先分别选定二流体的流速,而后预计所需的管程战壳程的流利截里积,于系列尺度中查出中壳的直径.待局部安排完毕后,仍应用做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匀称,预防流体走"短路",不妨切合删减一些管子.其余,收端安排中也可用下式预计壳体的内径,即: (4-122)式中 D――――壳体内径, m;t――――管核心距, m;nc―――-横过管束核心线的管数;b′―――管束核心线上最中层管的核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普遍与b′=(1~1.5)do.nc值可由底下的公式预计.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4-123)管子按正圆形排列时:(4-124)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按预计得到的壳径应圆整到尺度尺寸,睹表4-15.8.主要构件启头启头有圆形战圆形二种,圆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普遍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的壳体.慢冲挡板为预防壳程流体加进换热器时对付管束的冲打,可正在进料管心拆设慢冲挡板.导流筒壳程流体的进、出心战管板间必存留有一段流体没有克没有及震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下传热效验,常正在管束中删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定通过那个空间.搁气孔、排液孔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搁气孔战排液孔,以排除没有凝性气体战热凝液等.交管尺寸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心的交管直径按下式预计,即: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 /s;u --交管中流体的流速, m/s.流速u的体味值为:对付液体u=1.5~2 m/s对付蒸汽u=20~50 m/s对付气体u=(15~20)p/ρ(p为压强,单位为atm ;ρ为气体稀度,单位为kg/ )9.资料采用列管换热器的资料应根据收配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去采用.正在下温下普遍资料的板滞本能及耐腐蚀本能要下落.共时具备耐热性、下强度及耐腐蚀性的资料是很少的.暂时时常使用的金属资料有碳钢、没有锈钢、矮合金钢、铜战铝等;非金属资料有石朱、散四氟乙烯战玻璃等.没有锈钢战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本能佳,然而代价下且较稀缺,应尽管少用.10.流体震动阻力(压强落)的预计(1) 管程流体阻力管程阻力可按普遍摩揩阻力公式供得.对付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Δpi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直阻力及进、出心阻力之战.普遍进、出心阻力可忽略没有计,故管程总阻力的预计式为:(4-125)式中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直管中果摩揩阻力引起的压强落,N/ ;Ft-----结垢矫正果数,无果次,对付于φ25×2.5mm 的管子,与为1.4,对付φ19×2mm的管子,与为1.5;Np-----管程数;Ns-----串联的壳程数.上式中直管压强落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预计;回直管的压强落Δp2由底下的体味公式估算,即:(4-126)(2) 壳程流体阻力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预计公式虽然较多,然而是由于流体的震动情景比较搀纯,使所得的截止出进很多.底下介绍埃索法预计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即:(4-127)式中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落,N/ ;Δp2′-------流体通过合流板缺心的压强落,N/ ;而(4-128)(4-129)式中F----管子排列要领对付压强落的矫正果数,对付正三角形排列F=0.5,对付正圆形斜转45°为0.4,正圆形排列为0.3;fo----壳程流体的摩揩系数,当Reo>500时,nC----横过管束核心线的管子数;NB----合流板数;h ----合流板间距,m;uo----按壳程流利截里积Ao预计的流速,而 .普遍去道,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落为0.1~1atm,气体的为0.01~0.1atm.安排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正在压强落与传热里积之间给予权衡,使既能谦脚工艺央供,又经济合理.三、列管式换热器的采用战安排预计步调1.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1) 决定流体正在换热器中的震动道路.(2) 根据传热任务预计热背荷Q.(3) 决定流体正在换热器二端的温度,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预计定性温度,并决定正在定性温度下流体的本量.(4) 预计仄衡温度好,并根据温度矫正系数没有该小于0.8的准则,决断壳程数.(5)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体味值范畴,大概按死产本量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选值.(6) 由总传热速率圆程 Q=KSΔtm,收端算出传热里积S,并决定换热器的基础尺寸(如d、L、n及管子正在管板上的排列等),大概按系列尺度采用设备规格.2.预计管、壳程压强落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预计管、壳程流体的流速战压强落.查看预计截止是可合理大概谦脚工艺央供.若压强落没有切合央供,要安排流速,再决定管程数大概合流板间距,大概采用另一规格的设备,重新预计压强落直至谦脚央供为止.3.核算总传热系数预计管、壳程对付流传热系数αi 战αo,决定污秽热阻Rsi战Rso,再预计总传热系数K',比较K得初初值战预计值,若K'/K=1.15~1.25,则初选的设备符合.可则需另设K选值,重复以上预计步调 .常常,举止换热器的采用大概安排时,应正在谦脚传热央供的前提下,再思量其余各项的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互相冲突的.比圆,若安排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引导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落(阻力)删大,相映天减少了能源费用;若减少换热器的表面积,大概使总传热系数战压强落落矮,然而却又要受到拆置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的节制,且换热器的制价也普及了.别的,其余果素(如加热战热却介量的用量,换热器的检建战收配)也没有成沉视.总之,安排者应概括分解思量上述诸果素,赋予小心的推断,以便做出一个相宜的安排.第二章列管式换热器安排第一节推荐的安排步调一、工艺安排1、做出过程简图.2、按死产任务预计换热器的换热量Q.3、选定载热体,供出载热体的流量.4、决定热、热流体的震动道路.5、预计定性温度,决定流体的物性数据(稀度、比热、导热系数等).6、初算仄衡传热温度好.7、按体味大概现场数据采用大概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里积.8、根据初算的换热里积举止换热器的尺寸收端安排.包罗管径、管少、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办法、壳体内径(需举止圆整)等.9、核算K.10、校核仄衡温度好 D .11、校核传热量,央供有15-25%的裕度.12、管程战壳程压力落的预计.二、板滞安排1、壳体直径的决断战壳体壁薄的预计.2、换热器启头采用.3、换热器法兰采用.4、管板尺寸决定.5、管子推脱力预计.6、合流板的采用与预计.7、温好应力的预计.8、交管、交管法兰采用及启孔补强等.9、画制主要整部件图.三、体例预计截止汇总表四、画制换热器拆置图五、提出技能央供六、编写安排道明书籍第二节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安排一、换热末温的决定换热末温对付换热器的传热效用战传热强度有很大的效用.正在顺流换热时,当流体出心末温与热流体出心初温交近时,热利用率下,然而传热强度最小,需要的传热里积最大.为合理决定介量温度战换热末温,可参照以下数据:1、热端温好(大温好)没有小于20℃.2、热端温好(小温好)没有小于5℃.3、正在热却器大概热凝器中,热却剂的初温应下于被热却流体的凝固面;对付于含有没有凝气体的热凝,热却剂的末温央供矮于被热凝气体的露面以下5℃.二、仄衡温好的预计安排时初算仄衡温好Dtm,均将换热历程先瞅搞顺流历程预计.1、对付于顺流大概并流换热历程,其仄衡温好可按式(2-1)举止预计:(2—1)式中,、分别为大端温好与小端温好.当时,可用算术仄衡值.2、对付于错流大概合流的换热历程,若无相变更,则要举止温好矫正,即用公式(2-2)举止预计.(2-2)式中是按顺流预计的仄衡温好,矫正系数可根据换热器分歧情况由化工本理课本有闭插图查出.普遍央供>0.8,可则应改用多壳程大概者将多台换热器串联使用.三、传热总系数K的决定预计K值的基准里积,习惯上时常使用管子的中表面积 .当安排对付象的基准条件(设备型式、雷诺准数Re、流体物性等)与某已知K值的死产设备相共大概相近时,则可采与已知设备K值的体味数据动做自己安排的K值.表2-1为罕睹列管式换热器K值的大概范畴.由表2-1采用大概K值,表2-1 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的体味值热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W/m2.℃火—火850-1700火—气体17-280火—有机溶剂280-850火—沉油340-910火—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火—火蒸汽热凝1420-4250气体—火蒸汽热凝30-300火—矮沸面烃类热凝455-1140火沸腾—火蒸蒸汽热凝2000-4250沉油沸腾—火蒸汽455-1020用式(2-3)举止K值核算.(2-3)式中:a-给热系数,W/m2.℃;R-污秽热阻,m2.℃/W;δ-管壁薄度,mm;λ-管壁导热系数,W/m.℃;下标i、o、m分别表示管内、管中战仄衡.当时近似按仄壁预计,即:正在用式(2-3)预计K值时,污秽热阻、常常采与体味值,时常使用的污秽热阻大概范畴可查《化工本理》相闭真量.式中的给热系数a,正在列管式换热器安排中常采与有闭的体味值公式预计给热系数a,工程上时常使用的一些预计a的体味闭联式正在《化工本理》已做了介绍,安排时从中采用.四、传热里积A的决定工程上常将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所有管子的中表面积之战视为传热里积,由式(2-4)战式(2-5)举止预计.(2-4)(2-5)式中:-鉴于中表面的传热系数,W/m2.℃-管子中径,m;L-每根管子的灵验少度,m;n-管子的总数管子的灵验少度是指管子的本量少度减去管板、挡板所吞噬的部分.管子总数是指圆整后的管子数减去推杆数.五、主要工艺尺寸的决定当决定了传热里积后,安排处事加进换热器尺寸收端安排阶段,包罗以下真量:1、管子的采用.采用较小直径的管子,不妨普及流体的对付流给热系数,并使单位体积设备中的传热里积删大,设备较紧稀,单位传热里积的金属耗量少,然而制制贫苦,小管子易结垢,没有简单荡涤,可用于较浑净流体.大管径的管子用于粘性较大大概易结垢的流体.尔国列管式换热器常采与无缝钢管,规格为中径×壁薄,时常使用的换热管的规格:φ19×2,φ25×2.5,φ38×3.管子的采用要思量荡涤处事的便当及合理使用管材,共时还应试虑管少与管径的协共.海内管材死产规格,少度普遍为:1.5,2,2.5,3,4.5,5,6,7.5,9,12m等.换热器的换热管少度与壳径之比普遍正在6-10,对付于坐式换热器,其比值以4-6为宜.壳程战壳程压力落,流体正在换热器内的压落大小主要决断于系统的运止压力,而系统的运止压力是靠输收设备提供的.换热器内流体阻力益坏(压力落)越大,央供输收设备的功率便越大,能耗便越下.对付于无相变的换热,流体流速越下,换热强度越大,可使换热里积减小,设备紧稀,创制费矮,而且有好处压制污秽的死成,然而流速过下,也有不利的部分,压力落删大,泵功率减少,对付传热管的冲蚀加剧.果此,正在换热器的安排中有个相宜流速的采用战合理压力落的统制问题.普遍体味,对付于液体,正在压力落统制正在0.01~0.1MPa之间,对付于气体,统制正在0.001~0.01MPa之间.表2-2列出了换热器分歧收配条件压力下合理压落的体味数据,供安排参照.表2-2 列管换热器合理压落的采用换热器收配情况背压运止矮压运止中压运止(包罗用泵输收液体)较下压运止收配压力(MPa绝压)合理压落(MPa)DP=P/10 DP=p/2△△2、管子总数n的决定.对付于已定的传热里积,当选定管径战管少后即可供所需管子数n,由式(2-6)举止预计.(2-6)式中-传热里积,;-管子中径,m;L-每根管子的灵验少度,m;预计所得的管子n举止圆整3、管程数m的决定.根据管子数n可算出流体正在管内的流速,由式(2-7)预计.(2-7)式中vs-管程流体体积流量,-管子内径, m;n-管子数.若流速与央供的相宜流速相比甚小时,便需采与多管程,管程数m可按式(2-8)举止预计.m=u/(2-8)式中—用管子数n供出的管内流速,m/s;u-央供的相宜流速,m/s;式(2-8)中的相宜流速u要根据列管换热器中时常使用的流速范畴举止选定,拜睹《化工本理》相闭真量,普遍央供正在湍流下处事(下粘度流体除中),与此相对付应的Re值,对付液体为5×103,气体则为- .分程时,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概相等,死产中时常使用的管程数为1、2、4、6、四种.4、管子的排列办法及管间距的决定.管子正在管板上排列的准则是:管子正在所有换热器的截里上匀称分集,排列紧稀,结构安排合理,便当制制并切合流体的个性.其排列办法常常为等边三角形与正圆形二种,也有采与共心圆排列法战推拢排列法.正在一些多程的列管换热器中,普遍正在程内为正三角形排列,然而程与程之间时常使用正圆形排列,那对付于隔板的拆置是很有利的,此时,所有管板上的排列称为推拢排列.对付于多管程的换热器,分程的纵背隔板吞噬了管板上的一部分里积,本量排管数比表里要少,安排时本量的管数应通过管板安插图而得.正在排列管子时,应先决断佳管间距.决断管间距时应先思量管板的强度战浑理管子中表时所需的要领,其大小还与管子正在管板上的牢固办法有闭.洪量的试验道明,最小管间距的体味值为:焊交法胀交法,普遍与(1.3~ 1.5) 管束最中层管子核心距壳体内表面距离没有小于.5、壳体的预计.列管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大概稍大于(对付于浮头式换热器)管板的直径,可由式(2-9)举止预计.Di=a(b-1)+2L (2-9)式中Di-壳体内径,mm;a-管间距,mm;b-最中层六边形对付角线上的管子数;L-最中层管子核心到壳体内壁的距离,普遍与L=(1~1.5) ,mm;若对付管子分程则Di=f+2L f值的决定要领:可查表供与,也可用做图法.当已知管子数n战管间距a后启初按正三角形排列,直至排佳n根为止,再统计对付角线上的管数.预计出的壳径Di要圆整到容器的尺度尺寸系列内.第三节列管式换热器板滞安排正在化工企业中列管式换热器的典型很多,如板式,套管式,蜗壳式,列管式.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虽正在热效用、紧稀性、金属消耗量等圆里均没有如板式换热器,然而它却具备结构脆固、稳当程度下、切合性强、资料范畴广等个性,果此成为石油、化工死产中,更加是下温、下压战庞大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牢固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挖函式换热器战U型管式换热器,而其中牢固管板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简朴,制价矮,果此应用最一致.列管式换热器板滞安排包罗:1、壳体直径的决断战壳体壁薄的预计.2、换热器启头采用.3、压力容器法兰采用.4、管板尺寸决定.5、管子推脱力的预计.6、合流板的采用与预计.7、温好应力的预计.8、交管、交管法兰采用及启孔补强等.9画制主要整部件图战拆置图.底下分述如下:一、壳体直径的决断战壳体壁薄的预计.1、已知条件:由工艺安排知管程战壳程介量种类、温度、压力、壳与壁温好、以及换热里积.2、预计(1)管子数n:列管换热器时常使用无缝钢管,规格如下:碳钢f19×2f32×3f38×3没有锈钢f19×2f25×2f32×2管子材量的采用依据是介量种类,如果介量无腐蚀,可选碳钢,而介量有腐蚀则采用没有绣钢.管少规格有1500,2000,2500,3000,4500,5000,6000,7500,9000,12000mm.n=A/(pdmL),其中A—换热里积(m2);L—换热管少度mm;dm—管子的仄衡直径mm.由于正在列管式换热器中要拆置4根大概6根推杆.所以本量换热管子数为{n-4(6)}根.(2)管子排列办法,管间距决定.管子排列办法普遍正在程内采与正三角形排列,而正在程与程之间采与正圆形排列.管间距根据最小管间距采用.最小管间距管子中径(mm)14192532384557最小管间距(mm)16253240485770(3)换热器壳体直径的决定壳体直径预计公式:当采与正三角形排列时为Di=a(b-1)+2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围。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围。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围。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

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

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围。

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

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2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

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

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

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

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可排列更多的管子。

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

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

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

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

为了提高管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

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

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即:(4-121)式中u―――管程流体的适宜速度,m/s;u′―――管程流体的实际速度,m/s。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

如壳体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但由于纵向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方多程。

例如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个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所示。

6. 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

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径D的(0.2~1)倍。

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五种。

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

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所示。

7. 外壳直径的确定换热器壳体的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

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径。

但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作图法太麻烦费时,一般在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

待全部设计完成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

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路",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径,即: (4-122)式中D――――壳体径,m;t――――管中心距,m;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壁的距离,一般取b′=(1~1.5)do。

nc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4-123)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4-124)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

按计算得到的壳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见表4-15。

8.主要构件封头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的壳体。

缓冲挡板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

导流筒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然经过这个空间。

放气孔、排液孔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

接管尺寸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即: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s;u --接管中流体的流速,m/s。

流速u的经验值为:对液体u=1.5~2 m/s对蒸汽u=20~50 m/s对气体u=(15~20)p/ρ(p为压强,单位为atm ;ρ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 )9.材料选用列管换热器的材料应根据操作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

在高温下一般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

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材料是很少的。

目前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价格高且较稀缺,应尽量少用。

10.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1) 管程流体阻力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

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Δpi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

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4-125)式中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N/ ;Ft-----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于φ25×2.5mm的管子,取为1.4,对φ19×2mm的管子,取为1.5;Np-----管程数;Ns-----串联的壳程数。

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强降Δp2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即:(4-126)(2) 壳程流体阻力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

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即:(4-127)式中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N/ ;Δp2′-------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N/ ;F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液体可取1.15,对气体或可凝蒸气可取1.0而(4-128)(4-129)式中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0.5,对正方形斜转45°为0.4,正方形排列为0.3;fo----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o>500时,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NB----折流板数;h ----折流板间距,m;uo----按壳程流通截面积Ao计算的流速,而。

一般来说,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降为0.1~1atm,气体的为0.01~0.1atm。

设计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强降与传热面积之间予以权衡,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1.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