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诗文之于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合集下载

易水送别 骆宾王翻译

易水送别 骆宾王翻译

易水送别骆宾王翻译
摘要:
一、易水送别背景介绍
二、骆宾王简介
三、诗歌原文及翻译
四、诗歌意境分析
五、诗歌中的寓意与应用
正文:
一、易水送别背景介绍
易水送别,又称《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当时骆宾王任临川(今江西抚州)司马。

诗中描绘了临川江边送别亲朋好友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618年-684年),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王之涣、杜甫并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生于浙江义乌,曾任临川司马、豫章(今江西南昌)令等职。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豪放、奔放、富有激情著称。

除了《易水送别》,骆宾王还创作了《帝京篇》、《帝京篇序》等著名作品。

三、诗歌原文及翻译
易水送别原文:
临川江头送行船,长江东逝水悠悠。

浪花激起千里愁,风笛声传万古愁。

友情难敌岁月消,离别容易重逢难。

今日一别何日见,满江红叶满江寒。

【于易水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及注释】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3、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mò):死,即“殁”字。

5、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的意思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的意思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通过咏史以喻今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的前两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借助怀古之事,描绘了送别的地点,回顾了荆轲在易水辞别燕太子丹的情形。

这里,骆宾王对荆轲的敬佩景仰之情通过“壮士”二字表现出来,而“发冲冠”则通过描述人物激昂感慨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诗的后两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用了对仗的手法,诗人的情绪自然地从第二句的愤慨过渡到悲伤苦闷。

这里,骆宾王在深深地缅怀荆轲这样的英雄的同时,也感慨如今的唐朝在武后的把持下,奸佞横生,国家危在旦夕,像自己这样想要匡复李姓王朝的人处境艰难,宏志难展。

《于易水送人》这首诗表达了骆宾王在送别友人时的感慨,以及对古时英雄荆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自己处境的无奈。

易水送别 骆宾王翻译

易水送别 骆宾王翻译

易水送别骆宾王翻译摘要:一、易水送别背景介绍二、骆宾王翻译作品概述三、易水送别原文及翻译四、原文与翻译对比分析五、易水送别诗歌鉴赏正文:一、易水送别背景介绍易水送别,又称《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唐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辞别诗。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杨慎因参与政治斗争被贬至泸州,与友人临江仙别。

诗中描绘了长江东逝水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骆宾王翻译作品概述骆宾王,原名骆冰,字宾王,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尤以辞别诗最为著名。

骆宾王的辞别诗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离别情感打动无数读者。

三、易水送别原文及翻译易水送别原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易水送别翻译:The original text of Yishui Sendoff:Farewell on the RiverYang ShenThe rolling Yangtze flows eastward, washing away heroes.Right and wrong, victory and defeat, turn empty in a moment.The green mountains still remain, watching the setting sun countless times.On the riverbank, an old fisherman is accustomed to the spring breeze and autumn moon.With a pot of muddy wine, we happily meet again.How many storie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All paid in laughter and conversation.四、原文与翻译对比分析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通过对长江东逝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别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诗词课堂】易水送别

【古诗词课堂】易水送别

【古诗词课堂】易⽔送别读古典诗词品百味⼈⽣养浩然正⽓易⽔送别 From ⼩学精品阅读 00:00 07:04◄) 点击上⽅绿⾊⼩喇叭收听学习内容易⽔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发冲冠。

昔时⼈已没,今⽇⽔犹寒。

诗词译⽂站在这易⽔岸边,不由使⼈想起当年,就是在这个地⽅燕国的太⼦丹送别荆轲,当年的壮⼠是那样慷慨激昂,决⼼除掉秦王,那场⾯真是万分悲壮。

战国时勇刺秦王的荆轲已经不在了,⽽今只有易⽔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注释1.此地:指易⽔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丹。

3.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因⽽头发直⽴,把帽⼦都冲起来了。

冠:帽⼦。

4.⼈: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

6.⽔:指易⽔之⽔。

专家解读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丹复仇,想⽤⼔⾸威逼刺杀秦王嬴政,想迫使他归还诸侯之地。

临⾏时燕太⼦丹着⽩⾐冠送于易⽔,荆轲应声⽽歌:“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发冲冠”,来写历史上发⽣的这件事,来表达他对荆轲深深的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边送别友⼈,不禁想起了荆轲的故事。

在表达⽅法上诗⼈就是这样与众不同,他舍弃了那些朋友情深、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般送别诗的常见内容,⽽是直接⽤以史讽今的突兀笔法,表达出⾃⼰内⼼蕴藏着的⼀股难以遏⽌的愤激之情,把昔⽇之易⽔壮别和今⽇之易⽔送⼈融为⼀体,从⽽为下⾯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氛。

“昔时⼈已没,今⽇⽔犹寒”,成为全诗的中⼼所在。

它寓情于景,景中含寓意,赞美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风亮节,千载犹存;⽽且还隐含了诗⼈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有⼒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读之使⼈获得⼀种荡⽓回肠的快感。

这⾸诗题为“送别诗”,但它并没有叙述⼀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

然⽽,⼈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歌⼀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定是肝胆相照的挚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吐⼼中的不快与愤懑,⽽略去⼀切送别的常⾔套语,整⾸诗都是在抒怀咏志。

易水送别古诗范文

易水送别古诗范文

易水送别古诗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共篇一《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骆宾王唐诗《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实用一篇

骆宾王唐诗《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实用一篇

骆宾王唐诗《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实用一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骆宾王唐诗《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实用一篇骆宾王唐诗《于易水送人一绝》赏析 1《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于易水送人》古诗赏析(带拼音)

《于易水送人》古诗赏析(带拼音)

《于易水送人》古诗赏析(带拼音)一、作品简介《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二、作者简介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1.主要作品:咏鹅、《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冒雨寻菊序》、《与博昌父老书》、《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宴序》、《晦日楚国寺宴序》、《送郑少府入辽》、《从军行》、《咏怀》2.名句:(1)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2)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3)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4)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代李敬业讨武氏檄》)(5)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6)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上吏部裴侍郎书》)(7)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萤火赋》)(8)一贵一贱交情见。

(《帝京篇》)(9)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

(《萤火赋》)(10)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1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于易水送人一绝》)(12)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1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14)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晚泊江镇》)三、《于易水送人》古诗(带拼音)于y ú 易y ì 水shu ǐ 送s òn ɡ 人r én唐t án ɡ骆lu ò 宾b īn 王w án ɡ此c ǐ 地d ì 别bi é 燕y àn 丹d ān 壮zhu àn ɡ 士sh ì 发f ā 冲ch ōn ɡ 冠ɡu àn 。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古诗赏析《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

这首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易水送人的诗句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于易水送人》原文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翻译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于易水送人》赏析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译文1: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

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形象中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2.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A2.(1)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荆轲的崇敬仰慕之情。

(2)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

“壮士”一词,此处是特指,指的是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诗,写易水送别的典故,易水送别友人的壮烈场景,展示出了诗人对荆轲慷慨赴义的敬仰之情,也侧面写出了荆轲勇猛的英雄形象。

其次,“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中,通过英雄已逝与易水仍寒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英雄已逝的感慨;而现实中,结合诗后的注释“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易水送别》作品赏析《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是一首很多人都读过的古诗,如果你读过,不用担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易水送别》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品原文《易水送别》年代: 唐作者: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品赏析[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

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

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

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

yì shuǐ sònɡ bié易水送别【 tánɡ】luò bīn wánɡ【唐】骆宾王cǐ dì bié yàn dān ,zhuànɡ shì fā chōnɡɡuàn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xī shí rén yǐ méi , jīn rì shuǐ yóu hán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說是被乱军所杀,或說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词语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小古文训练-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小古文训练-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于易水①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②,壮士③发冲冠。

昔时④人已没⑤,今日水⑥犹寒。

品诗意【注释】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③壮士: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④昔时:往日,从前。

⑤没:去世。

⑥水:指易水之水。

【诗意】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赏诗情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

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

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

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读故事荆轲刺秦王公元222年,秦国灭掉了赵国,接着,秦王嬴政又想趁这股士气一口气灭掉燕国,于是派了大量兵马在燕国边境安营扎寨,燕国太子丹不想被灭国,派了胆识过人的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把自己锋利的匕首藏在了燕国都坑的地图末端,准备给秦王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荆轲上了秦国大殿之后,先将樊於期的首级献给了秦王,秦王一见樊於期的首级,心里都乐开了花儿,然后说:“荆轲你把我的心腹大患给除掉了,我要好好的奖励你。

”荆轲心中暗笑,表面上却恭敬地说:“尊敬的秦王能为您办事儿,那是我的荣幸。

”说罢还鞠了一躬。

唐诗三百首易水送别

唐诗三百首易水送别

唐诗三百首易水送别《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衍生注释:1. “燕丹”:指燕国太子丹。

在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国的兼并之势,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这一事件在历史上非常著名。

2. “壮士”:这里指荆轲。

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意图刺杀秦王,他视死如归的勇气令人钦佩。

3. “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

在这里描绘出荆轲临行前激昂慷慨、义愤填膺的样子。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怀古。

诗人骆宾王在易水河边送别友人,此地正是昔日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前往秦国行刺的地方。

诗中充满了对荆轲这位壮士的崇敬之情,又因为联想到古今往事,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

送别友人的场景与对荆轲故事的缅怀相互交融,既有一种离别的愁绪,又有一股激昂慷慨之气。

2. 表现手法- 用典: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荆轲刺秦这一历史典故,只用“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就生动地勾勒出当年荆轲告别时的悲壮情景,借古人之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 对比映照:“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采取了古今对比的手法。

昔日的壮士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似乎还留在这易水之中,易水依然寒冷,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悲壮。

用不变的易水的寒冷,来映照出荆轲精神的永恒,也为送别增添了一种凝重深沉的氛围。

四、作者介绍: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年少才高,却命运多舛。

骆宾王一生仕途不顺,曾担任多种官职,但因性格耿直,为人仗义执言,而得罪不少权贵,屡遭贬谪。

他的诗风雄健豪放,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

如他的《在狱咏蝉》表达了自己的冤屈与高洁的志向,而这首《易水送别》则体现了他对古代壮士的崇敬和自身壮志在胸的情怀。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组织的历史剧大赛后台,小王是即将上台饰演荆轲的演员,小张是来为他加油打气并即将出国留学的好友。

小张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兄弟,你今天演的可是古代的大英雄啊。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译文1: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

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