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理》参考文献(09.9)
教学原理初探
教学原理初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违背教学原理的现象,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很多教师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在师范院校学习时习得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知识。
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知识在考试之后,就完全被遗忘。
16年学习生涯给一届又一届的新教师造成极其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几乎成为他们的固有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教学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他们的老师的做法来教自己的学生。
千篇一律地备课、讲课、作业和考试。
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下课就是做作业;然后就是应付考试。
学生学得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得不好,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要是学生学得不好,在通常的情况下,基本上被认为是学生的错。
我们可以来列举这类被普遍采用因而影响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典型做法。
备课1,只管教材,不研究大纲、考纲和基本素材;2,只备教案,只关心自己怎样把问题讲清楚。
不备学生,不考虑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吸取和接纳知识。
3,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对能力的培养往往落空。
基本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多是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的无意识的规定性呈现。
上课1,只顾及自己的教学计划是否完成而不考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同时也不了解教学目标最终的达成情况。
教师通常是把教案的执行完成当成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中低层次的发问(思维容量少程度浅)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学的参与。
“是什么?”的回答完全排斥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课堂上学生的小组讨论变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异化。
学生被动消极的状态充斥一个课堂的大多数时段。
作业和考试1,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低效,教师不得不用作业来弥补。
作业的涵盖面和重复率极高。
课堂教学和作业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造成师生大量的无效负担。
本校情况:或者是作业的量和难易度缺乏把握。
不负责任的教师会很少很易,急于求成的教师会很多很难。
教学原理资料
教学原理教学原理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科学的原理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原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教学原理进行详细探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现实水平、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的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包括了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环节,包括了导入、讲授、练习、反馈等多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理论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实际能力,通过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了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多个方面。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评价还可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教学原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科学原理指导和支持教师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目标。
教学原理有哪些
教学原理有哪些教学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
教学原理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教学原理。
首先,教学原理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特点、心理发展水平等都会随着年龄和成长经历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学原理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调整和变化,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教学原理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学原理要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学原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学原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之,教学原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育学原理》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主要参考文献马恩列论教育教育学原理胡德海本;成有信本;教育概论叶澜教育与教育学瞿葆奎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原理(英)沛西能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邹进现代教育原理厉以贤教育原理陈桂生(二版);金一鸣本;学校教育原理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陈桂生教育通论郑金洲教育功效观——一个教育原理的新视角雷鸣强教育问题研究概述孙喜庭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瞿葆奎主编教育与教育学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瞿葆奎主编教育与社会发展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中国教育思想史孙培青杜威教育论著选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焕庭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教育论罗素著;斯宾塞著再论教育目的怀特教育目的论扈中平教育哲学(如黄济、奈勒、高广孚、周浩波等版本)呼唤21世纪的教育哲学桑新民教育哲学对话桑新民等当代西方教育哲学陈友松理解与教育金生鈜现代教育哲学王坤庆教育是什么张巽根教育人类学(如[奥]茨达齐尔、O·F·博尔古诺夫、冯增俊等版本)教育学(如王道俊、南京师范大学、鲁洁、叶澜等著有代表性的版本)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日)大河内一男教育社会学(如鲁洁本;金一鸣本;)学会生存UNESCO教育——财富蕴藏其中UNESCO教育的使命UNESCO系统科学与教育查有梁教学论李秉德教学论稿王策三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李定仁教学本体论张广君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张广君各种教育理论刊物上的相关文章网络信息。
教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教学的基本原理。
首先,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观察,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有效接受。
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加专注,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有效接受。
最后,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有效接受。
综上所述,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我们必须要遵循和理解的。
这些基本原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其次,激励是教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鼓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激励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另外,针对性教学也是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只有针对性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针对性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后,互动式教学也是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互动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遵循和理解的原则。
个性化教学、激励、针对性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遵循和理解这些原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教学原理》参考文献(09.9)
《教学原理》参考文献:一、教材和通用类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日]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台湾]单文经著《教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美]Cruickshank,D.R.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The Act of Teachin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5、Gary D.Borich (2000),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4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 .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Richard I.Arends (2007), Learning to teach, 7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Copanies.17、Donald C.Orlich, etc (2007), Teaching Strategies:A Guide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 8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8、William Wilen, etc (2004), Effective secondary teaching, 5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Inc.19、W.R.Miller & ler (2002), Instructors and their jobs, 3rd edition, 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s,Inc.20、Harvey Daniels & Marilyn Bizar (2005), Teaching the best practice way: methods that matter, K-12. Stenhouse Publishers.二、各部分对应类Ⅰ、教学引论见“教材和通用类”文献。
课程与教学原理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原理》参考书目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年版。
(J. S. Bruner,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1963.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W. Wiersma,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1995. )(日)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1982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中文修订版。
(美)韦拉维尔等著、邓赐平等译:《认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Cognitive Development,2001 )美)鲍里奇等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美)奥恩斯坦等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三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美)派纳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 199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美)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1995.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新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张华著:《经验课程论》(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周勇著:《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
什么是教学原理
什么是教学原理教学原理简介教学原理是指教育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如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学等。
教学原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原理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原理的概念教学原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
教学原理旨在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它不仅包含了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涉及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点。
教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学原理的分类教学原理可以分为认知原理、社会互动原理、情感原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1. 认知原理:认知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思维和知识表达方式的规律和原则。
其中包括了“激活学习者的前知识”、“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启发其思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2. 社会互动原理:社会互动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种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伙伴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成长。
在社会互动原理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感原理:情感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肯定、鼓励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理的重要性教学原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 教学效果:教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原则和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教学原理有哪些
教学原理有哪些教学原理是指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规范,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了解和掌握教学原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那么,教学原理究竟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教学原理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方向和标杆。
教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可实现的,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教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系统的、有机的,要符合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重内容的前后衔接和层层递进,要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教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因材施教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评价的进行和运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反馈和促进,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教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要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原理是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深入理解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深入理解教学原理,才能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教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原理有哪些
教学原理有哪些教学原理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和规律性原则。
了解和掌握教学原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原理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首先,教学原理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条件。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比如,对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而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则可以采用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总结,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评价需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学原理还包括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学原理涵盖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等方面。
只有教师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教学原理,提高教学水平,谢谢!。
教学论原理
教学论原理教学论原理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教学论原理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论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注重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论原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要根据教学论原理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对教学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教学原理
教學原理 - 教授課程原則宗旨: 1.重視教學回饋、獨立進修思考、建立批判思維、屬於自己的教育邏 輯思維、以對教育脈動能有所瞭解。
2. 學生需考量現行高中、高職或國中藝術相關課程與自己將來可能從 事的科目進行教案規畫,並於適當時段發表。
3. 主要參考書上課後提出,後列參考書目的請適當運用。
教學進度:2/21介紹課程大綱、學生背景瞭解、學期授課內涵、班長推選 2/28放假 3/073/143/213/284/0 4放春假 4/11國際會議(另行補課) 4/184/255/025/095/165/235/30 端五節假6/06 綜合報告6/13 繳交期末報告期末成績30%每週教授內容以課程大綱所示為主,學員針對所列問題或運用本身專業背景自設相關教育議題,於學期末提交報告一份,報告五大模式,引用、比較、分析、判斷、批判、建議、結論。
該作業評比、區分A90, B80, C70, D60 及 F (Failed) (加號+3;減號-2)、封面排版要求(題目、姓名級別、字數... 如附件所示)。
學期成績30%教學設計與教學示範,請盡快與班代聯繫以確定試教示範日程。
其內容請掌握約為30分鐘教學內,經由各組評比並檢討該報告組的優、缺點作一協同學習。
該教學報告的進度計畫、記錄、有必要應與教師討論如何發展細則。
參閱如附件。
學期成績20%出席率為學員每週上課固定情形之評比。
若有要事未克上課者、需事前以電話或口頭告知。
學期成績20%此乃學員於固定上課時間外的評比。
如與教師教案編寫的探討進度、回饋單、等等。
作業題目:(請任選一)一、根據本身專業背景與經驗、嘗試設計出一份教學計畫及施行細則,以符合高中、職學生之教學目標。
二、試任選三種教學法、分析評論其教學效果之差異。
三、認知心理學與行為心理學對教學上的貢獻與應用。
四、面臨教育的改革聲浪,其對教學環境內外層次影響剖析。
**有關湯老師個人之教學內容與方式,請學生隨時建議與批判以增進教學效果。
《教育学原理》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主要参考文献马恩列论教育教育学原理胡德海本;成有信本;教育概论叶澜教育与教育学瞿葆奎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原理(英)沛西能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邹进现代教育原理厉以贤教育原理陈桂生(二版);金一鸣本;学校教育原理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陈桂生教育通论郑金洲教育功效观——一个教育原理的新视角雷鸣强教育问题研究概述孙喜庭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瞿葆奎主编教育与教育学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瞿葆奎主编教育与社会发展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中国教育思想史孙培青杜威教育论著选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焕庭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教育论罗素著;斯宾塞著再论教育目的怀特教育目的论扈中平教育哲学(如黄济、奈勒、高广孚、周浩波等版本)呼唤21世纪的教育哲学桑新民教育哲学对话桑新民等当代西方教育哲学陈友松理解与教育金生鈜现代教育哲学王坤庆教育是什么张巽根教育人类学(如[奥]茨达齐尔、O·F·博尔古诺夫、冯增俊等版本)教育学(如王道俊、南京师范大学、鲁洁、叶澜等著有代表性的版本)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日)大河内一男教育社会学(如鲁洁本;金一鸣本;)学会生存UNESCO教育——财富蕴藏其中UNESCO教育的使命UNESCO系统科学与教育查有梁教学论李秉德教学论稿王策三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李定仁教学本体论张广君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张广君各种教育理论刊物上的相关文章网络信息。
教学原理运用研究论文
教学原理运用研究论文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
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
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
教学原理目录(佐藤正夫)
内容提要:《教学原理》系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数十年来潜心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一部力著。
佐藤正夫教授曾于1952年和1971年分别出版了《现代课程化》和《近代课程的形成》两本专著。
《教学原理》则总结了这两本著作的成就,于1987年即作业76岁高龄时出版,因此本书是作者毕业学术成就的总结。
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作者首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
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分别从古典教学论、近代教学论到现代教学论对这些专题加以审社,最后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
本书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在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
作者简介:佐藤正夫(19111997):系日本广岛文理科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文学博士,广岛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退休后为广岛大学名誉教授,福山大学教授及名誉教授。
历任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教育学会理事、日本学术审议会专门委员、广岛和平教育研究所研究会议主席等职。
出版论(译)著23部,发表论文86篇。
主要著述有《现代课程论》、《近代课程的形成》、《训育与生活指导理论》、《教学原理》、《保育?幼儿教育原理》等;译著有《天鹅之歌》(裴斯泰洛齐)《现代教授学理论》(克林伯格)等。
佐藤教授积极倡导并参与了日本课堂教学的合作研究体制的组织,为促进日本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协作开展“教学分析”,从而提升日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品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佐藤教授力于“教育方法学”的研究,长年主持广岛大学教育方法学讲座的教学工作,他作为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的理事长还致力于学会刊物《教育方法》与学会纪要《教育方法研究》的编辑、出版。
《教学原理》(1987)一书是作者毕业学术成就的总结。
目录:教学的创造与教学论――代中译本前言致意中国读者――中译本序言原序第一章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第一节教学论的确立一、教学论的起源二、近代前期教学论的发展三、向现代教学论迈进――近代后期的教学论第二节教学论的概念与课题一、教学论的概念与对象二、教学论的课题第三节教学的意义与课题一、教育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课题第二章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内容的概念第二节学科的确立一、传统学科的起源二、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课程三、人文主义课程的衰落四、机械技术、自然科学的引进而导致的课程改造五、现代人文科课程的出现六、宗教、道德科的确立与公民科、社会科的出现七、体育的充实八、劳作在课程中的新作用与手工科的确立九、艺术学科(音乐、绘画)的复活十、今日学科课程论的若干问题第三节教学内容的选择一、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二、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社会制约因素三、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逻辑及心理制约因素第四节教学内容、教材的组织化一、夸美纽斯的古典见解二、教学内容(教材)的组织化、系统化原则三、学科课程的编制四、学科课程中教材排列的系统性五、教学体系的计划与学习问题、学习课题系列的确定第三章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与学的统一二、教养与教育的统一三、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第二节教学过程的结构一、形式阶段说二、问题解决学习三、学习课题的系列学习第三节教学过程的阶段一、唤起学习兴趣二、客体的认知与正确表象的形成三、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抽象思维四、知识的巩固第四章教学方法第一节教学方法的概念与本质一、方法的哲学概念二、教学方法的本质——教学中目标、内容、法的关系第二节教学力法的分类(289)第三节提尔型教学方法(x1)一、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功能(291)二、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形式(292)(一)示范(293)(二)至示及展示(294)(三),述(295)自主型教学方法(296)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296)自主型学习方法对学业成绩及学习态度的影响(299)组织自主型学习活动在方法上的几个问题(301)(一)区分何种教学时间或单元的课题适合于自主型学习(301)(二)应当准备哪些学习手段(302)(三)如何确定课题与分配课题(302)(四)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将会碰到什么固难妄给学生哪些帮助(303)(玉)如何评价所得出的结论,如何作事后处置(303) 第五节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304)……第五章教学中的教育第六章教学组织附录1 课程统整的历史考察附录2 《教学原理》内容说明译后记。
教与学的原理(★)
教与学的原理(★)第一篇:教与学的原理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三)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三、教学原则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教学原则是一种规范性知识(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或者说是一种策略性知识(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策略)。
(二)特点1.主观性与客观性2.继承性与发展性3.全面性与系统性4.实用性与有效性四、教学原则的作用学习和掌握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五、当代九大教学原则(一)教学整体性原则该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是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教学中贯彻该原则有以下要求:1.实现思想性与艺术的统一2.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4.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5.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教学七要素:教师、学生、目的、内容、方法、环境、反馈)(二)启发创造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是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规律的反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教学中贯彻该原则有以下要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2.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孔子“启发式”,苏格拉底“产婆术”)(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教育教学工作原理
教育教学工作原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教育教学工作原理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教学原理以及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教育教学工作的原理和实践。
一、教育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而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原理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以及与学生相关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 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4.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进步。
三、优化教学方法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2. 教育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拓宽教学资源。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设置学习目标、奖励机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基本原理
2013-8-7
28
理解知识案例(二)
教师在讲课时,首先问学生“力是什 么?”学生都答不出来。教师又接着问: “谁能讲出力的表现?”学生就活跃出来了。 有人说:“人提水”;有人说:“起重机吊 钢管”;还有人说:“磁铁吸铁钉”……等。 教师便引导学生一起讲座,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归纳,并以图表示。这样,学生经过 自己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 理性认识,掌握了力的本质,得出了力的初 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013-8-7
25
2、古罗马时期的昆体良提出了模仿、接受 理论指导、练习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 3、18世纪的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 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 4、杜威提出了疑难、问题、假设、验证、 结论的五阶段教学过程。 5、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感知、理解、 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
2013-8-7
36
2013-8-7
3
(二)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 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活动。
2013-8-7
4
理解:
• 师生组成的交往活动 • 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为主 要内容的活动 •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育人的活 动 区分: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上课
2013-8-7
32
(一)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组织原则
1.组织学生自学数学要有一个过渡阶段。
2.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素质、思维特点和学 习基础。 3.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
2013-8-7
33
(二)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从初一开始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大概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教授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基本 会阅读教材,能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概括段意。 第二阶段:主要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这种学习方 式,逐步养成自学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原理》参考文献:
一、教材和通用类
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日]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台湾]单文经著《教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美]Cruickshank,D.R.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The Act of Teachin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5、Gary D.Borich (2000),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4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 .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Richard I.Arends (2007), Learning to teach, 7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Copanies.
17、Donald C.Orlich, etc (2007), Teaching Strategies:A Guide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 8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8、William Wilen, etc (2004), Effective secondary teaching, 5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Inc.
19、W.R.Miller & ler (2002), Instructors and their jobs, 3rd edition, 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s,Inc.
20、Harvey Daniels & Marilyn Bizar (2005), Teaching the best practice way: methods that matter, K-12. Stenhouse Publishers.
二、各部分对应类
Ⅰ、教学引论
见“教材和通用类”文献。
Ⅱ、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1、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皮亚杰著:《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
3、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2期。
4、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11期。
5、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主体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要义评析》,《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1期。
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
7、张建伟、孙燕青著:《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
8、[美]L.P.斯特弗等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
9、张天宝:《关于理解与教育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5期。
10、陈佑清著:《教育活动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美]伍德沃克著:《教育心理学》,第8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田汉族著:《交往教学论》,湖南师大出版社,2002。
14、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15、[美]班杜拉著:《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1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7、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4期。
18、郭小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3年第2期;《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2期。
19、夏正江:《知识的性质与教学》,《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0年第期。
20、庞维国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2、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3、[美]David W. Johnson & Roger T. Johnson著:《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25、吴永军著:《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陈佑清: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2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7期;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操作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2期;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1期;交往学习论,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实践学习的机制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Ⅲ、教导的过程
1、魏立言:《教育主体性论争述略》,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第3、4期。
2、李长吉等:《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
3、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5期。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年第4期。
5、陈佑清:论教育活动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3期;教学的条件—目的性活动结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6期;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6、刘电芝主编:《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7、张大均主编:《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另见教材和通用类参考文献中英文著作。
Ⅳ、具体情境中的教学
1、[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3、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王攀峰著:《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5、范梅南著:《教学的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7、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罗祖兵博士论文:《从预设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王敏勤著:《国内著名教改实验评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B.Joyce,etc, Models of teaching, 7th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11、杨小微著:《中小学教学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三、重要期刊
1、《教育研究》
2、《课程·教材·教法
3、《全球教育展望》
4、《教育研究与实验》
5、《教育理论与实践》
6、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教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