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分布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ecf519583d049649b6658eb.png)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发布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
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占我国全部水资源总量的94.4%,居世界第七位。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m3。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1997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
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时,会出现缺水现象;少于1000立方米时,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
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
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
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一年里降雨集中在夏季,而其他月份旱情比较严重;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
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缺水城市调查
![缺水城市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7fa66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缺水城市调查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2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全球第88位,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受个长期缺水困扰;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 ;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量部分主要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北京的水资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几年的1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成为中国最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上海:是一个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现在仅为145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35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全国排名也是在20位以下;深圳: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据了解,深圳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为约为146 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的十二分之一,属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80%以上用水须从境外东江引水解决;天津:由于资源型缺水,天津一直是中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特大城市;该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1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加上入境和引滦入津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太原:太原是缺水大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市水利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17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8.4%;石家庄:石家庄市位于我国缺水最严重的海河流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4立方米,是全国35个最缺水的城市之一;济南: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3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城市;青岛: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13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2%;西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25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4;到2020年,即使将全西安市2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完全开发,供水缺口仍有19亿立方米;沈阳: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341m3,不足辽宁省人均占有量的1/2,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沈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为亿m3 ;重庆:重庆年水资源总量约为5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6;目前,重庆市已列为全国400个缺水城市之一,节水显得尤为重要;唐山: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648毫米;全市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0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连云港: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40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的1/6,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城市;烟台: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二十分之一,属于北方沿海资源性缺水地区;大连:大连市是一个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城市,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76.0毫米,境内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仅为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560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和1/4,处于警戒线以下;成都:成都就已经步入了全国400个缺水城市行列,人均水资源仅660多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的10%;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经调查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92亿t,其中大于30亿t的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10个省自治区,小于10亿t的有天津、山西、内蒙古、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指标: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m3的有新疆、西藏、宁夏、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广西、上海、青海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西藏、宁夏分别达2500m3、1315m3、1208m3;小于300m3的有山西、天津、北京、陕西、山东、河南、四川、贵州、河北、重庆10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最低,仅167m3;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和西藏2个自治区较高,分别为1209m3和948m3;小于100m3的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浙江6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天津分别为30m3和34m3;。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8653688684868762caaed53c.png)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3月 22日定为“世界水日”,目的是唤起公众 意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据此完 成下列任务。 ⑴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什么?为响应 这个宣传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⑵调查家乡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 一说你的合理利用建议。 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 (WaterCooperation)。 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 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引大入秦
1、跨流域调水
解决水资源 ⑵作用: 地区分布不 均衡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⑴举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兴建水库
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 ⑵作用: 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
三、节约用水
海洋水 占97%
冰川、深层 地下水占98 %
淡水占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 资源占0.3%
中国城市缺水状况
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 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 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米3。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 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 都不如。北京已成全球最缺水特大城市。中国目前有 16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 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 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米3。 在百万人口以 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 城市中,45.6% 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 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 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课堂练习
1.位于我国缺水带的地区是 ( ) A.西北内陆沙漠地区 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A B.内蒙古东部草原 C D.青藏高原地区
我国淡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397443f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c.png)
我国淡水资源介绍我国淡水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分析淡水资源缺乏原因及综合治理,,阐述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1.淡水资源概述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淡水资源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
由于地球大气层是一个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庞大的蒸馏水工厂,源源不断地从海洋和地面把水蒸发上天,再以降水的形式向陆地提供淡水。
平均每年陆地上的大气降水约119万亿m3,扣除蒸发蒸腾损失,每年仍有42.7万亿m3可转化为人类有可能利用的淡水资源,远远超过目前全人类每年约4万亿m3的用水量。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完全可以依赖可再生的淡水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通常所說的水资源短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
2、缺水:全国各地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专家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
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
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
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
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
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
用水:逐年增长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途径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a8596537f1922791788e82c.png)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 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二者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我国水资源总 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 源量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 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北方黄、淮、海3个流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 国人均的1/5。到下世纪中叶,按16亿人口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 比现在降低1/4,约为1755立方米,淡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 5、水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多龙管水”不利于水资源的集 中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水源工程归水利部门 管,配水设施归城建部门管,污水处理归环保部门管, 地下水归地矿部门管。这种部门切割式的管理,造成水 务管理中政出多门,必然不能产生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效 益。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途径
• 1.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环境特别是水污染 问题
• 3、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公民意识的落后,生产生活中水资源 浪费惊人
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全部用水量的7o%以上,每年每 公顷农田灌溉用水量达15000多m3,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4左右, 仅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渠系不配套,60%的 农业用水消耗损失于蒸发渗漏。黄河流域水资源近90%用于农业,农 业引黄灌溉耗水定额高出同样气候条件下先进灌溉定额的50%-100%, 而灌溉水利用率却只有30%,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工业用水的重复 利用率低,耗水量大,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l0一20倍。
通过对水资源和水价的分析,水的定价原则没有实现 商品定价原则时,水利行业是“不完全竞争产业,它不同 于完整意义上的竞争产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 创造条件,使水利行业向“两化”过渡,即向水利服务功 能社会化、水利经济产业化过渡。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是 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两把利剑,缺一不可。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b210fe7c1cfad6195fa766.png)
m 的严重缺水界限;耕地亩均水资源 占有量更仅为全 国平均水平的 1 。 3 , 9 长治市水资源总量为 2 . 2 6亿 m ,人均 75 9 3 3 m ,亩均 46 m ,分别 占全国平均 1. 6
值 的 13和 1 。 / / 4
1 . 2生态环境脆弱
() 1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 17 年开始出现断流到 19 年的2 年间, 92 98 7 黄河利津站共有 2 年发生断流 , 1 断流频率 已达 四年五断 ,共计断流 15 天 ,平均每个断流年份 5 天。 00 O
2 1 年 9月 01
水利电力科技
第3卷 第 3 7 期
我 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
郝 艳 飞
( 山西长治市郊 区水利局 ,山西长治 06 1 ) 40 1
【 摘】 文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及实现节水措施要落实 的工作。 蝴源自】 水资源短缺 节水 措施
长冶市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重污染的能源、 化工 、 冶金工业为主要支柱 , 大量工 矿企业废水 和城市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排入河道。 由于区域降水量少 , 而且主要集 中于 夏季 , 造成河川径流丰枯期水量悬殊 , 除汛期行洪时以外, 其他季节不少河段经常处于 干涸状态 , 基本上没有 自净能力 , 无法保证河道的最小环境容量 , 致使部分河道成为事 实上的排污渠, 部分水体丧失使用价值 , 从而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 , 加剧了水资源供
长治市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表现在以下 2 方面 : 首先是水利骨干工程不配套 , 如浊漳
河干流、沁河干流,截至 2 1 年底 ,没有大的控制性工程 ,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 00 干流水绝大部分 白白流向外省 , 年出境水量高达 3 6 m ; . 亿 其次是农业大水漫灌现象 9 仍很严重 , 长治市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 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灌溉工程 的效益发挥 , 但是 目 前农业灌溉工程存在着设施老化 、 配套率低 、 抵御旱灾能力差的问题 , 相当数量的工 程或是停 留在待施工阶段 ,或是形成 了 “ 半拉子工程” ,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不了应 有的效益 ,实灌面积只占有效面积的 6.%,与全省平均值 8 %相 比,低 1.个百分 8 9 6 71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迂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迂](https://img.taocdn.com/s3/m/4b3aed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9.png)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迂中国西部目前水资源总量约为14272亿立方米。
缺水是西部地区的普遍现象,西北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西部缺水的状况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探讨000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弄清导致西部水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探索优化西部水环境的对策,对于解决西部地区的缺水问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中国西部水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国西部幅员辽阔,通常被划分为西北和西南两个较大的自然区域。
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水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其水资源都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的。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地下水包括孔隙水、熔岩水、裂隙水和黄土水等。
这些水资源分属于黄河水系、长江水系、西南江河水系和西北内陆河水系。
近000年来,西部地区的水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演变、湖沼的盈缩和地下水的消长。
这些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1.先秦时期西部地区的水环境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遍及西部的许多高原、盆地、平原和山区。
先秦文献中提到的西部水体,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的中上游地区,至于西北内陆河及西南诸水则很少涉及。
这说明当时人类主要活动在西北和西南的东部地区,对青藏高原和“西域”一带的水环境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
从地质资料、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期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相当丰富。
西南地区降水丰沛,植被茂盛,有长江、金沙江、岷江、沱江、乌江、汉水、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西北地区虽属干旱、半干旱区,但气候比较温润,也有黄河、洮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无定河、塔里木河、伊犁河等水体存在。
因此,当时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缺水的问题。
西北的一些地方不仅无缺水之虞,水环境还是很优越的。
如关中平原有著名的泾水、渭水、洛水、灞水、沪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还有鹤池、盘池、冰池、镐池、初池、糜池、蒯池、郎池、牛首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洪池陂、苇埔、美陂、樵获泽等湖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缺水的主要类型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缺水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1c07bffb8f67c1cfad6b846.png)
除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的万元GDP用
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13个市州的万 元GDP用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值,是全国平均 值的1.36-3.01倍。
太湖流域水资源分区水质污染比例
2 2
太湖流域137×108m3的地表水资源量中,Ⅲ类以上的适合于饮 用水源和一般工业用水的优质水约占30%;适合于电力冷却用水、
1 6
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等原因缺乏水利设 施建设,不能储存天然降水,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需求大于 供给,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诸 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等地区,尤以西南诸省较为严重。
1 7
管理性缺水 管理性缺水是指由于管理的原因导致水资源不能满足人类 需求的现象。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执法保障体系有 待加强是导致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现象的根本 原因。
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是指有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由 于受到各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不能使用而缺水。
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综合指数、缺水程度与缺水原因类型
1 8
1 9
昆明市 曲靖市 滇中红层髙原分水岭地带 玉溪市 楚雄州 大理州 云南资源性缺水区域 昭通市 丽江市 喀斯特地貌区 红河州 文山州
云南省水库蓄水总库容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6%,米,全省现状缺水量达41亿 立方米。
开发利用难度大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不匹配
工程性缺水原因
骨干水源工程缺乏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径流调节能力弱 现有水库配套不全、病险率高、效益低
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现状
2 1
待加强。
1 4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m3为轻度缺水; 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3为重 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专题16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地理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6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地理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55d67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4.png)
2019年中考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6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2019年黑龙江大庆市)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总量不多,人均有限D.总量丰富,人均丰富【答案】1.B【解析】1.在自然界,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某些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根据题意,故选B。
2.(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天然气④铁矿⑤土地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2.B【解析】2.考察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中根据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时间长短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上述资源铁矿、天然气是不可生资源,而太阳能、土地资源、风资源都短时间可以更新,是可再生资源。
3.(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下列不属于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是A.水电站B.火电站(煤炭)C.风力发电站D.太阳能电站【答案】3.B【解析】水电站、风力发电站、太阳能电站,属于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火电站的能量来源于煤炭,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故选B。
考点2 土地资源1.(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陆地面积大于美国。
美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71亿公顷,我国仅有1.22亿公顷。
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我国的6.22倍。
如图示意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1)土地利用类型①和③的北部界线大致与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此线以东畜牧业的类型是_______,试说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土地利用类型②为_______,该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少。
试说明其原因。
(3)我国耕地面积少于美国,人均耕地比美国更少。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1)400 农耕区畜牧业饲料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2)林地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3)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而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我国人口众多【解析】1.(1)土地利用类型①是耕地,③是草地,两者的北部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此线以东畜牧业的类型是农耕区畜牧业,因为农耕地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种植业发在,饲料丰富。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资料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8888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e.png)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资料我国水资源是指中国国内水域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资源的总称。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备受关注。
首先,我国的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基于南方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为北方缺水地区解决供水问题。
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一直存在。
此外,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也导致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匮乏。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水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我国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许多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情况。
此外,一些工业活动和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监管和节约用水。
最后,水污染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的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污染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保障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总的来说,我国水资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均衡分布、过度开发和严重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减少浪费、节约用水,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9335346a8956bec0975e3ca.png)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杨雪兰20091133105 09设计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完整版)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完整版)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1543a6e2bd960591c67781.png)
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宁显胜;农经一班,222011303210010分析背景: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阵痛期,很多经济学家预计这个阵痛期还会更长一些。
引发阵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资源的稀缺是一个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依赖于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种依赖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极大的受限于这种依赖。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人均分配、地域分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稀缺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综合05年至11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在2.8万亿立方米上下浮动。
其中地表水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总量已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则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态势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置于至关重要的位子上。
二、水资源地域分布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分布极度不均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水资源需求极度不相符。
我国北方是传统的重工业地区,西部拥有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对这些地方的限制性作用极度明显。
《真正的愤怒》我国缺水地区现状
![《真正的愤怒》我国缺水地区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12f718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4.png)
《真正的愤怒》我国缺水地区现状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省、区的部分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极度缺水。
有的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
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0立方米,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立方米的%;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立方米的%。
那里的人、畜用水几乎全靠人工蓄集有限的雨水。
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集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
因无足够的资金对这种水窖的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会很快出现渗漏。
严重缺水的恶劣状况,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艰难、生产原始、教育落后、妇女的疾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妇女们承担着数倍于正常环境下妇女肩负的生活重任。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对于那些生活在没有水源的地方的农民来说,这两句话是他们每天必须体会的。
这样的洗脸方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在西北,很多孩子甚至于一些大人每天就是这样洗脸的,原因只有一个,缺水。
同样是因为缺水,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用这样浑浊的水做饭。
还有这些几乎不洗澡的孩子。
在这驮水的路上,大多是妇女和孩子。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世界人均水占有量是7900立方米,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均不足110立方米,有300万人口严重缺水。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说课稿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ebf565e518964bcf847c37.png)
教材分析(说教材)
知识和技能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 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运用实例,说出我 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 程。
教材分析(说教材)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像对比,探究华 北地区缺水的原因;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 寻找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教材分析(说教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用 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法分析(说学法)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 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 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 究等。
教学过程分析(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分析(说过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利用大屏幕展示问题。 1. 在内流区内,河流的径流量小,为什么? 2. 在外流区内,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径流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法分析(说教法)
教学设计理念与构思 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 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 ) 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 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 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性,能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评价分析说评价创建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表从学习投入课堂讨论问题回答操作情况小组合作情况书面作地学习
《中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说课稿
— 汕头市潮阳区 新宫学校 郑蔼龙
课标分析(说依据)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大 型工程。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 地理 人教版 第三章 水资源
![八年级上册 地理 人教版 第三章 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cca56b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5.png)
集体备课活页纸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出示图片观察两图,分析长江以北和以南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1)师友共同讨论并回答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2)观察右上图,思考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的缺水?师友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能够找出我国缺水严重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需要教师点拨指出,华北缺水是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工农生活用水量大。
2.时间分布不均匀(1)出示我国四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图,师友共同观察什么季节水资源多?什么季节较少?总结出时间分布不均的第一个特点:夏秋多冬春少。
(2)观察北京年年降水量的变化图,总结北京每年之间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得出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第二个特点:年际变化大。
3.分配不均的影响师友举例说明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农业方面,南北方耕地类型的不同,南方水田,北方旱地;水旱灾害频发。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思考:读上图我国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置合理吗?为什么?读图可知:南北方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阅读课本P77页,师友共同找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应对措施。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1.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兴修水库。
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例如: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长江上的三峡水电站。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例如: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南水北调工程都是跨流域调水工程。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师友结合课本知识点,共同找出南水北调三条路线及其特点并展示。
南水北调是把长江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3.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措施(1)水资源这么宝贵但是找出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是怎样的?如何解决?师友共同阅读课本79页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14187488e9951e79b892775.png)
中国水资源现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
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
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
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
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
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
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
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
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
【最新精选】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最新精选】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b33c1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包括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1原因①自然原因:植被覆盖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冲刷能力强。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2治理:压缩农业用地,建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合理放牧;小流域综合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治理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治理:恢复植被,合理放牧,退耕还草。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对东西部的影响1西部影响: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2东部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优化东部能源的消费结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减轻交通压力;改善因燃煤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降水多涝灾,降水少旱灾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台风:东南沿海,夏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3-5月,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的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低洼地排水。
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低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
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降温使农作物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吹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冬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风沙天气:东北、西北、华北。
冬季和春季,已春季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35f3e14afe04a1b071de83.png)
三峡
京杭大运河
丹江口水库
扬州江都抽水站
黄河上游
大渡河
金沙江 雅砻江
请你从地形地势、人口、水质、工 程投资、可调水量、缓解缺水范围 等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东、中、西三 线工程的优缺点?
主要山脉
太 行 山
华 北 平 原
巫山
水质 东线 差 中线 较好
可调 水量 大 较大
能否自流 施工难度 黄河以北 有京杭运河可 能自流 用,难度较小 能 需要开挖大量 渠道
活动:南水北调调入区和调出区居民调查表
影响 调入区居民 增多 水 数量 水质上升 资 质量 源 使工业用水充裕 工业 经 农业 灌溉用水的数量与质量 都得到提高 调出区居民 减少 水质可能下降 对一些用水大的工业可能 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枯水季节或年份,农业用 水可能紧张 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济
第三 产业
经济效益
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 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将发达地区提供 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 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效益
有效的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 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等地。
二、实施西电东送的原因
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 3.78亿千瓦),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 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
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 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题库知识点中国的水资源(2023年版)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题库知识点中国的水资源(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fa66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题库知识点中国的水资源(2023 年最新版) 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陆续展开,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在我国西南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 。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A : 防治水污染B : 人工降雨C : 改变当地气候D : 兴建水利设施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水资源试题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小浪底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完工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库。
2、单选题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有效方法是_____A : 跨流域调水B : 兴建水库C :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D : 植树种草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考点:中国的水资源试题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经过科学论证,把丰水区的水资源调到缺水区,这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途径,故选 A.3、单选题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_____A : 大洋中脊B : 海沟C : 大陆架D : 大陆坡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考点:中国的水资源试题分析: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成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叫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叫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干旱地区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
缺水成为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贫穷的直接原因,能让孩子喝上一口净水、洗个澡,是那些地区众多母亲的奢望。
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有:
1,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宁夏】2,华北地区【河北,京,津,唐】
缺水的大城市:兰州,西安,西宁,唐山,上海,北京、天津、青岛、大连
参考联合国系统制定的一些标准,我国提出了缺水标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介于500至1000立方米的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的为极度缺水;300立方米为维持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
在全世界(196 )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28 )国家严重缺水,不少城市出现水荒
华北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农业产量占全国的40%。
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全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缺水形势日益严重。
1980年到1989年,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10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0.1—0.6摄氏度。
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
根据海河管理委员会初步分析,1980—1989年海滦河全流域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仅154亿立方米,比1956—1979年多年平均径流量288亿立方米减少了46.5%,约134亿立方米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Ⅱ辽河流域Ⅲ海河流域Ⅳ黄河流域Ⅴ淮河流域Ⅵ长江流域Ⅶ珠江流域Ⅷ东南诸河流域Ⅸ海南诸河流域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
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
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
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
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
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
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
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
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
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