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温控电路

合集下载

自动温控风扇电路

自动温控风扇电路

自动温控风扇电路1我也有一台APS3005Si电源,和其他朋友说的一样,也存在风扇声音太吵的问题,今天改造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热敏电阻RT是在一个电池组里弄到的。

30度室温时电阻大约8.6K,这时LM317的输出电压是5V多一些,风扇能低速运转;60度左右时输出电压接近12V,风扇全速运转。

个人感觉散热片温度不高时停转风扇的做法不太好,温度上来时风扇会因欠压而启动困难,尤其是风扇长时间使用后阻力变大,欠压启动会更难。

C1的作用是在打开电源的几秒钟内时使风扇全速运转,一则可以加快风扇启动,二则作为开机时的“自检”。

LM317固定在原来安温控开关的孔上,需要加绝缘垫,热敏电阻用导热胶粘在散热片的中央。

我按此电路搭成了,在室温23°C时输出电压6.4V,用电烙铁接近热敏电阻电压上升至10.6V后再不能升高了,无论怎样提高输入电压(提到过15V)输出电压始终在10.6V,电烙铁直接接触热敏电阻也无变化了,降至室温后输出电压又降至6.4V,风扇低转,可以用,但就是不能到12V输出,风扇也就不能满电压运转,不知何故?升降R1阻值,最高输出一样变化不大。

是热敏电阻电阻高温时的电阻值太高了点。

可以增大R1值(或用两个热敏电阻并联),但这样低温时输出电压也提高了。

需要试验用合适的阻值以兼顾高低温的情况。

若需要高低温输出电压变化比较大的话可以再加三极管放大。

2工作原理:风扇串一个150欧姆限流、降压电阻接12v电源,使之维持启动及低速运转,当机箱内温度上升时,热敏电阻阻值随之下降,大功率管逐步导通并逐步旁路掉150欧姆限流、降压电阻,使风扇电压逐步增高转速逐步增大,温度下降时热敏电阻阻值增大,逐步恢复到起始状态,达到机箱温度自动控制的目的。

34用N-MOS管制作的自动温控风扇电路一、选料 1、N-MOS管 选IRF540N 参数 33A 100V 0.040Ω VGS=10V 2、NTC 选负温度系数10K的 3、可调电阻 10K 4、电阻 选4.3K或4.7K 5、风扇 选12V风扇二、电路图三、安装用万用板按上述电路图焊接安装即可 负温度探头 NTC 10K 用导线加长连接引出 以方便温度探头安放在测温部位。

温控电路原理

温控电路原理

温控电路原理
温控电路的原理是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来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

一般来说,温控电路由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是温控电路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它能够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比较器是用来比较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与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之间的关系。

当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比较器会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控制器是温控电路中的核心部分,它接收比较器输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状态来控制执行器的工作。

控制器一般采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或逻辑电路等来实现。

在控制器中,可以设置目标温度范围,并根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目标温度范围之间的关系来控制执行器的工作。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温控电路中,常用的执行器包括继电器、电磁阀和风扇等。

当控制器判断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超出设定的范围时,执行器会被触发,以改变环境温度。

总体来说,温控电路的原理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并通过比较器和控制器来控制执行器的工作,以维持环境
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这种温控电路常用于家电、工业设备和温室等应用中,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数显XMT温控调节仪电气原理图

数显XMT温控调节仪电气原理图

数显XMT温控调节仪电气原理图
1
2
3
ON
IC供电采用两路正负5V电源,继电器供电由整流12V直接供给,未经稳压;
JT100热电阻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阻值变化,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测量/设定转换开关送入数码显示屏,显示测量温度值;
一路送入后级迟滞电压比较器,再经同相放大器,三极管9013驱动控制继电器。

由继电器控制外接接触器,实现对加热器的通、断电控制,达到恒温控制要求。

数码显示屏,为一只200mV量程的电压表头,220R电阻为量程校准调节;
当测量/设定开关置于设定位置时,可由1.5k电位器设定温控点。

同时设定值也可在显示屏上显示,比较方便。

同时设定值也作为迟滞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输入IC的同相输入脚。

使加热控制动作点随设定值的高低而变。

简易实用模拟温控电路设计

简易实用模拟温控电路设计

简易实用模拟温控电路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行业的仪器设备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或微机系统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

系统硬件部分由输人输出接口、中心处理单元、A/D转换、定时计数等集成模块组成,系统软件部分需要用运算量大的PID算法编程实现,整套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较为复杂和繁琐。

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模拟型信号输入、放大、运算及控制输出都由硬件电路完成,不需要软件设计。

与数字电路相比,其设计及实现过程更为简便,所以采纳简易有用的实现温控电路的设计。

1 温控总电路组成
温控电路主要由电源部分、温度检测元件、信号放大、比例积分、比较、移相触发控制、超温庇护、加热炉和显示几部分组成,其电路结构1所示。

图1 温控系统电路组成图
由温度检测元件可以检测到温度值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送至比例积分电路并与温度设定电压比较,比较结果输送至相触发电路产生可变周期的脉冲以触发固态继电器中导通角,从而可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温度补偿电路削减室温对温度测量精确度的影响;超温庇护电路可以保证在加热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装置停止加热,起到庇护设备的作用。

2 各分电路设计
2.1 电源电路
温控电路中需要直流电压的器件为运算及信息显示模块。

该电压由220V沟通电压经整流滤波后加。

至三端稳压器输出得到。

其电路2所示。

图2 电源
第1页共5页。

三极管温控风扇电路

三极管温控风扇电路

三极管温控风扇电路
三极管温控风扇电路是一种基于三极管的温度监测和控制方案,用于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以维持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电路原理:
在电路中加入一个温度传感器,它会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输出一个电压信号。

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可以控制风扇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具体实现:
1. 温度传感器可采用常见的NTC热敏电阻,在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会降低。

2. 将温度传感器与一个固定电阻串联,组成一个电压分压电路,接到三极管的基极上。

3. 通过电阻调节电路的灵敏度和温度响应速度。

4. 当温度升高,传感器的电压下降,导致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改变,从而改变风扇的转速。

5. 可通过选定不同的电阻和三极管,调节电路的工作特性与匹配不同的风扇。

需要注意的是,三极管温控风扇电路常用于小功率电器中,若要用于高功率电器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扩展。

常见温控仪的接线法

常见温控仪的接线法

常见温控仪的接线法接温控仪,无非是四样东西-电源,温度传感器,温控仪,还有控制器。

每个温控仪表上都有一张接线图。

都会有图表注明该接什么东西。

下面我就按照下图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如何接线。

一、如果你使用的是热电偶的传感器,那么你就接1和2两个端子,1负2正。

如果你接的是热电阻的话,那么一般红色的一端接在3号端子上,其余两个接在1和2上。

15和13用根导线连起来,12接在接触器上,接触器的另一段接在16上,组成一个回路。

15和16是接交流电源。

9和10是接报警,接线是要注意要和电源串联在一起!二、123一般接传感器线。

4空白。

567为一组接点,6是公共点。

高总低为一组接点,总是公共点。

高和总是NC。

低和总是NO。

地为仪表接地,中为零线,相为相线。

(交流220V电源)实际内部的地线是悬空的,不用接线。

接触器的A2接零线,A1接温控器的NO,温控器的com接火线。

火线零线进温控器的相、中。

仪表前方有2个调整盘,中间有个拨钮。

调整盘为一个高一个低,两个盘高的对应后面的567,低的对应后面的高总低。

实际温度对应设定温度变化时,接点随之变化。

(一)温控器分不同厂家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不能机械照搬,同样温控器又分接不同探头,可对应温控器查阅温控器的说明书,或者在温控器上的仪表说明中会有标记,说明该温控器使用何种探头。

探头不分常开常闭,其实都是电阻性质,分不同材质的,分不同温度控制。

温控器的接线主要有三种:热电偶接线,输出接线或叫控制接线,温度补偿电阻接线,输出分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开关量输出等,控制接线可有一组或两组或三组区分。

探头也叫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

123接热电阻(3线制)23接热电偶中接零,相接火(220V)高,总,低就是控制触点了,如果要外接220V继电器扩流,总接相,低接继电器一端。

继点器另一端接到中上。

别忘了将低和中断开(默认是短接的好像)温控表-温度控制仪是如何接线传感器接入是热电偶控制信号输出是控制继电器至少三组:1、电源接入:220V,或380V2、传感器接入(如,热电偶)3、控制信号输出(如控制继电器、PLC等)以上,都要看原来温控仪器的说明书,接错了,会烧坏设备的。

温控器正确接法图解

温控器正确接法图解

温控器正确接法图解一图1温控表用来设置稳定,电热偶用来测量温度,电热管则用来加热。

当温控表设置好温度后,电热管开始加热,同时电热偶时时测量温度,当温度到达温控表设定的温度值时,温控表使控制电路断开,使接触器线圈断开,电热管也就不再加热,当温度下降到温控表设置的温度时,温控表又接通接触器线圈,接触器接通电热管继续加热。

电热偶是什么?热电偶(thermocouple)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图2图2控制和加热电路都是220v的,温控表的具体接线方法可以查看其接线图。

图3是通过电热偶来测量温度,然后用散热风扇来散热。

当室温到达了温控仪设置的工作温度后,温控仪接通触点,使风扇工作。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自己做一些环境的智能散热装置。

图4图4与图1类似,只是把加热的元件换成了石英电热板。

从图5的电路图可以看出,本电路通过220v的控制电路,利用温控表的常开触点来控制接触器线圈,进而实现电热管的加热与断开。

图6图6将温控仪的一路串入启动、停止电路,来实现断开自锁线路,实现了自动断电。

再次加热时,还需要按下启动按钮。

图7可以看到表的接线端子上面标注着1~6,下面标注着高、总、低、地、中、相,先说一下下排吧,“高”可以理解为温度高时动作,“低”就是温度低时动作,“总”则是它们的公共点,也就是不管接“高”,还是“低”,另一根线都要接到总上面;因为温控装置的作用就是控制温度,接“高”“总”时要限制温度继续上升,所以会断开线路,所以“高”“总”就是温控表的常闭触点,它通过控制接触器的线圈,进而控制温度的上限;如果单是接的“高”“总”,温度一旦低于上限,“高”“总”马上复位,又间接地接通了加热装置;但如果想让温度下降到更低一点,而不至于温控表马上又让加热装置工作,这时可以考虑用“低”“总”,即温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再接通加热装置,所以“低”“总”是常开触点。

温控器的接线图和原理图

温控器的接线图和原理图

温控器接线图及原理图温度控制器的原理: 称为主温度控制器或温度控制器。

通过毛细管的末端感受冰箱内部的温度,并相应地传递压力。

当其低于旋钮的预设停止温度时,触点弹簧翻转,开关断开。

当温度高于旋钮的预设起始点时,触点弹簧翻转,开关接通。

温度控制器的接线图和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热电偶检测温度。

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总”和“低”端子上的触点关闭。

接触器通电,加热器打开。

反过来,当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总”和“低”端子中的触点被分开。

打开接触器,断开加热器电源。

控制温度控制器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控制目标范围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向温度控制器提供温度信号,温度控制器可以设定目标值,以加热控制为例,然后在目标值以下,温度控制器输出,控制加热器的后端工作,使目标温度达到目标值时输出。

现在很多的温度控制器都是多功能的,要有很多细节的功能,比如pid 控制。

常用的温度控制器接线方法连接温度控制器,只有电源、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控制器四个部分。

每个温度控制仪表上都有一个接线图。

有张图表显示了该连接什么。

下面我将按照下面的图表来简要描述如何布线。

1.如果你用的是热电偶传感器,连接1和2个接线端子,1减2 + 。

如果你使用的是热敏电阻,那么红端通常连接到3号端子,另外两个连接到1号和2号端子。

所述15和13通过导线连接,所述12连接到所述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另一部分连接到所述16形成电路。

15和16是ac。

9和10是接报警器,接线是注意与电源串联在一起!2.123一般接传感器线。

4空白。

567为一组接点,6是公共点。

高总低为一组接点,总是公共点。

高和总是NC。

低和总是NO。

地为仪表接地,中为零线,相为相线。

(交流220V电源)实际内部的地线是悬空的,不用接线。

接触器的A2接零线,A1接温控器的NO,温控器的com接火线。

火线零线进温控器的相、中。

仪表前方有2个调整盘,中间有个拨钮。

调整盘为一个高一个低,两个盘高的对应后面的567,低的对应后面的高总低。

基于555和热敏电阻的温控加热器电路设计

基于555和热敏电阻的温控加热器电路设计

基于555和热敏电阻的温控加热器电路设计温控加热器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加热器工作状态的电路。

本文将基于555定时器和热敏电阻设计一个温控加热器电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和原理。

555定时器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的标准集成电路,它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电阻器,它的电阻值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温控加热器电路的设计步骤:1.确定需要监测和控制的温度范围。

这个范围将决定我们需要选择的热敏电阻和其他电子元件的参数。

2.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

根据需求,选择一个在需要监测的温度范围内电阻值变化较大且稳定的热敏电阻。

3.设计电流调度电路。

由于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较大,为了提供足够的电流对其进行测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流放大器电路。

4.设计一个基于555定时器的矩形波发生器电路。

这个电路将产生一个固定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

5.将矩形波信号和热敏电阻测量电路相连接。

矩形波信号将作为激励信号,而热敏电阻将作为测量物体的敏感元件。

6.设计一个比较器电路。

比较器将测量到的热敏电阻值与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一个控制信号。

7.设计一个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将根据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加热器。

8.将继电器连接到加热器。

继电器将根据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加热器,从而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以上是基于555定时器和热敏电阻设计温控加热器电路的步骤。

通过这个电路,我们可以实现对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并根据实际需求对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这个电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恒温箱、温控水壶等。

当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涉及到电路的参数选择、连接设计和电源供应等方面的考虑。

因此,在进行具体设计前,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希望以上的简要介绍能够对你的温控加热器电路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电热毯温控器电路

电热毯温控器电路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专业:电气自动化班级:05-2班学号:0520010034姓名: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序言 (1)第二章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1)2设计任务与要求 (1)第三章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1、设计方案及方块图 (2)2、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第四章电路元器件的选择 (6)第五章设计心得 (7)六参考文献 (9)第一章序言电热毯又名电褥是一种床上用的取暖器具,主要用于人们睡眠时提高被窝里的温度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还可用于被褥的去潮除湿。

它耗电量少、温度可调节、使用方便、使用广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其具体结构为:将特制的,绝缘性能达到标准的揉性电发热线布置在揉性毯体内,使用时将毯体铺在床上,人躺在其上、通电、发热线发热、毯体发热、被窝里升温以达到取暖的效果。

市售电热毯一般有高、低两个温度档。

使用时,拨在高温档,入睡后总被热醒;拨在低温档,有时醒来会觉得热度不够。

为此,笔者制作了这种电热毯温控器,它可以把电热毯的温度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555电热毯温控器电路2.设计任务与要求2.1设计基本要求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线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了解与课程有关的电子线路及元器件工程技术规范,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的实验结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

5.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2.2步骤1.当电路温度有波动的时候,可以把电热毯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2.画出方框图和原理图。

3.选择电路元、器件。

4.安装调试,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温控电路

温控电路


本低音炮使用一只734×8in PP盆低音扬 声器。由于LM3886推动8in体箱的量感很 足,所以本箱体采用倒相式结构,以尽可 能的延伸低频下限,这样才能真正的再现 弹性与浑厚的重低音。箱体制作完成后在 内部浇灌0.5~1cm厚的沥青,再粘上1cm厚 腈纶棉,即可安装电路使用了。本音响配 备在原多媒体音响中组成2+1式,或组合在 原主音箱仅使用6.5in以内扬声器的家用音 响中,效果改善相当明显。
-V
电源
AC
22V×2
R12 2.7K
6A/220V×4
电路基本原理
有源低音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大同小异, 基本是有低通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构成, 本电路也不例外,由NE5532组成120Hz低 通滤波器,对输入的120Hz以上的信号进 行滤除,再送入LM3886功率放大集成电路 进行放大,将重低音信号送到扬声器中。 大功率集成电路LM3886的音色非常好,个 头虽然不大,但效果比一般分立式晶体管 放大器有过之而不及。
R5 R6 10K 10K NE5532
R8 C6 220 7 47K
C10 100μ NE5532 C5 2.2 -15V V+ RP 10K R9 20K +15V + 150 1/2W ×2 0.22×2 LM7815 0.1×2 R11 1K 22000μ/50V×2 VLM7915 -15V C8 10 C9 0.1 C7 47 + R10 30K
原理:

在电路中,220V交流电经过R8降压,VD1 整流,C1滤波,VS稳压输出9V的直流电为 整机供电,工作温度由电位器RP设定,当 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VT1导通, VT2截止,VT3导通,使VT 4导通,负载 (电热丝RL)通电加热。随着环境温度升 高,R阻值变小,最终导致VT3截止,VT 4 关断,加热丝停止工作,这样反复不断是 温度稳定在设定值。

简易水温控制电路

简易水温控制电路

《简易水温控制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 10 年12 月20~24 日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2)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4.元器件清单 (13)5. 设计总结 (14)6. 参考书目 (15)附录 (16)1.课程设计目的1)结合所学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完成简易水温控制电路课程设计;2)通过该设计学会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2.1课程设计任务我设计一个简易水温控制电路。

该电力能够将水温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可以通过手动实现对水温范围的改变。

2.2课程设计要求(1)要求电路能够通过两根电阻丝实现对水温的控制。

假定水温范围是t1<t>t2,t为实际温度。

当t< t1时,两根电阻丝都通电加热;当t1<t>t2时,仅一根电阻丝通电加热;当t>t2时,两根电阻丝都不通电。

(2)要求电路在t1、t2温度点不能出现跳闸现象,即电阻丝不能进行短时间内反复在通电和不通电之间转换。

(3)要求电路能够显示出电阻丝的通电与否。

要求电路能够手动调节水温控制的范围。

(4)要求有课题综述,电路设计框;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课程设计方案选择及说明(1)系统组成框图简易水温控制电路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它是由水温监测电路、水温范围测量电路、电阻丝开关电路、显示电路和电源电路5部分构成的。

如图1 简易水温控制电路的总体框图水温监测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温度传感器的特性监测水温的变化,同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水温范围测量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比较器的原理实现水温范围的确定,同时利用迟滞比较器的迟滞特性来避免跳闸现象。

电阻丝开关电路的功能是完成控制电路和加热电路的强、弱电转换。

显示电路的功能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将电阻丝通电与否显示出来。

电源电路的功能是为上述所有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stm32单片机温控电路设计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tm32单片机温控电路设计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tm32单片机温控电路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温控电路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领域。

通过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许多重要的功能,例如保持设备运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过热或过冷导致的故障等。

而STM32单片机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强大的微控制器芯片,在温控电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STM32单片机以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与优势。

然后详细讲解温控电路设计原理,包括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等内容。

接着会对温度传感器进行选型与接口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我们将进一步展开讨论其他相关话题并得出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STM32单片机温控电路设计的概述说明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同时,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温控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并设计有效的接口。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能够对STM32单片机温控电路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应用。

2. 正文:2.1 stm32单片机简介STM32单片机是由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公司开发的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微控制器系列。

它具有强大的性能、高度集成的外设以及丰富的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2.2 温控电路设计原理温控电路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温度进行监测和反馈调节,实现对某个系统或器件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其原理可以简要分为两个步骤:温度检测和温度调节。

在温度检测方面,我们通常会选用一种合适的温度传感器来实时感知环境或器件中的温度变化。

传感器将通过电压信号、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等形式输出相应的温度数值。

而在温度调节方面,我们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来完成。

借助stm32单片机丰富的外设和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与其他元件(如继电器、加热元件等)结合使用,在有效范围内调整或维持系统、器件所需的目标温度。

温控电路温度的设定原理

温控电路温度的设定原理

温控电路温度的设定原理温控电路用于控制设备或系统中的温度,它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值自动调节系统状态,以使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温控电路的设定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测量:温控电路首先需要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温度测量设备来测量当前环境或系统的温度。

常用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在受到温度影响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温控电路可以通过接收和解析这些信号来获取当前的温度数值。

2. 温度设定:温控电路中需要设定一个或多个目标温度值,这些设定值用于指示系统需要保持的温度范围。

例如,在家用空调中,用户可以设定期望的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

3. 温度比较:温控电路通过将当前温度数值和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进行调节。

当当前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温控电路会判断系统需要降温,相反,当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温控电路会认为系统需要加热。

4. 控制输出:根据比较结果,温控电路将做出相应的控制输出。

通常情况下,温控电路会输出一个开关信号,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对应的控制设备,如冷却风扇、加热器、压缩机等。

比如在空调系统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温控电路会发送信号给压缩机,使其开始工作以降低温度。

5. 反馈控制: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温控电路通常还会采用反馈控制的方式。

通过不断地检测和调整温度,温控电路能够及时反馈温度的变化,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输出,以使系统能够更快速和精确地达到设定的温度值。

温控电路的设定原理基于控制理论中的反馈控制原理,并结合具体的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等电子元件来实现。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温度测量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来控制系统输出,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其中,温度测量和设定是关键的输入,而比较和控制输出是温控电路实现系统控制的核心。

总结起来,温控电路的设定原理是通过温度测量、温度设定、温度比较和控制输出等步骤,以实现对系统温度的自动控制。

这一原理在诸多领域和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家电中的空调、电冰箱到工业设备中的热处理系统都需要使用温控电路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简易温度控制器制作

简易温度控制器制作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设计报告题目:简易温度控制器制作姓名:学号:班级:同组成员: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本设计是为了做一个简易温度控制器,其可分为三大部分:测温电路,比较/显示电路,控制电路。

测温电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采用热敏电阻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引起电压的变化。

比较/显示电路将转换后的电压信号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或输出高或低电平通过LED灯显示温度状态。

控制电路也是将转换后的电压信号过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或输出高或低电平控制加热装置,从而控制温度。

关键词:温度检测,信号转换,比较,显示,控制。

目录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 4 -1.1设计内容............................... - 4 - 1.2技术要求:............................. - 4 - 二、系统设计..................................... - 5 -2.1系统要求............................... - 5 - 2.2设计方案.. (5)2.3系统工作原理........................... - 6 - 三、单元电路设计................................. - 7 -3.1温度检测单元电路 (7)3.2比较显示电路........................... - 9 - 3.3温度控制单元电路...................... - 11 -3.4电源单元电路......................... - 11 -四、系统仿真.................................... - 14 -五、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测试...................... - 17 -5.1电路安装............................. - 17 - 5.2电路的调试........................... - 17 - 5.2系统功能及性能测试................... - 17 -六、结论........................................ - 19 -七、参考文献.................................... - 20 -八、总结体会和建议.............................. - 21 -附录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1设计内容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监控系统,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容器内水的温度,以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加热器的开关,将水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子学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简易温控电路
院系:理学院物理系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07级(1)班姓名:苟四新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12月15日
简易温控电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控电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像空调、冰箱、电饭锅等都离不开温控电路。

本设计主要应用在对控温精度要求不太高的产品上,在保证控温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提高性价比。

设计名称:
简易温控电路
设计目的:
1、通过实训认识热敏电阻的功能和选用;
2、学会放大器的使用;
3、学会温度控制电路的制作;
4、学会温度控制范围的调节。

设计思路:
我们知道热敏电阻受热而阻值下降,则可以用来做温度传感器,很好的将温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比较器可用集成运放来起作用,而电容能够起到延时的效果,用发光二极管的亮灭作为报警信号。

那么从传感器到报警系统都一一解决。

设计方案:
一、阻容降压电源的设计
(1)、RC降压的基本原理
电容降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在一定的交流信号频率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

例如,在50Hz的工频条件下,一个1uF的电容所产生的容抗约为3185欧姆。

当220V的交流电压加在电容器的两端,则流过电容的最大电流约为70mA。

虽然流过电容的电流有70mA,但在电容器上并不产生功耗,因为流过电容的电流为虚部电流,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如果在一个1uF的电容器上再串联一个阻性元件,则阻性元件两端所得到的电压和它所产生的功耗完全取决于这个阻性元件的特性。

通常降压电容C的容量与负载电流I的关系可近似认为:C=14.5I,其中C 的容量单位是μF,I的单位是A。

电容降压实际上是利用容抗限流。

而电容器实际上起到一个限制电流和动态分配电容器和负载两端电压的角色。

(2)、器件选择
a、电路设计时,应先测定负载电流的准确值,然后参考示例来选择降压电容器的容量。

因为通过降压电容C1向负载提供的电流Io,实际上是流过C1的充放电电流Ic。

C1容量越大,容抗Xc越小,则流经C1的充、放电电流越大。

当负载电流Io小于C1的充放电电流时,多余的电流就会流过稳压管,若稳压管的最大允许电流Idmax小于Ic-Io时易造成稳压管烧毁。

b、为保证C1可靠工作,其耐压选择应大于两倍的电源电压。

c、泄放电阻R1的选择必须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泄放掉C1上的电荷。

电容降压式简易电源的基本电路如图1,C1为降压电容,R1为关断电源后C1的电荷泄放电阻,D1为全桥整流电路,L1为保护电感,C2为滤波电容,D2为稳压管。

图1
注:电容降压式电源是一种非隔离电源,在应用上要特别注意隔离,防止触电!
二、窗口比较器的设计
窗口比较器常用两个比较器组成(双比较器),它有两个阈值电压VTHH(高阈值电压)及VTHL(低阈值电压),与VTHH及VTHL比较的电压VA输入两个比较器。

如图2,若VTHL≤VA≤VTHH,LM358芯片1脚输出高电平、7脚输出低电平,经过或门比较后绿灯亮;若VA<VTHL,LM358芯片7脚输出高电平,红灯亮;若VA>VTHH,LM358芯片1脚输出高电平,黄灯亮。

图2
图2正常工作温度设为45~50℃,(45℃到50℃是一个“窗口”),在此温度范围时,LM358芯片1脚输出高电平、7脚输出低电平,经过或门比较后绿灯亮(表示温度正常);若温度低于40℃,LM358芯片1脚输出高电平,黄灯亮;若温度高于50℃,LM358芯片7脚输出高电平,红灯亮。

当温度不在正常范围时,可以把此电路稍加改造,外加辅助电路使其恢复正常。

温度传感器采用5K3470+1%热敏电阻RT,已知RT在45℃时阻值为2.4050kΩ;50℃时阻值为2.0337kΩ。

按5V工作电压及流过R3、RT的电流约1mA,可求出R1的值。

R1的值确定后,可计算出45℃时的VA值为2.225V(按图2中R3=3kΩ时),50℃时的VA值为2.020V,则VTHL=2.020V,VTHH=2.225V。

若设R4、R5=3kΩ,则按图2及VTHL、VTHH可求出流过Rw2、Rw3的相应阻值。

三、整体电路的设计
图3
注意事项:
1、仿真部分,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根据提供的元器件查找资料,实
行模块化设计。

2、接线、焊板、调试部分,根据仿真的图,认真接线,防止虚焊现象。

设计感想:
拿到题目后,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花了一天的时间找所给元器件的相关资料,认真阅读,然后第二天开始设计电路,通过这次的设计,我发现只要不放弃,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开头是重要的,只有做好了,才能有好的结果。

学了一个学期的《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直到这次课程设计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掌握的知识那么有限,能够运用到实际中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

平时,我们都是学习原理知识,但是没有进行实践。

许多只是学了就忘,很难的将它们长期的保存在脑海中。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事物,对与不对,都需要通过时间来证明。

同时,实践还是真正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实践,空想是行不通的。

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平时能够多提供一些实践动手环节,拓展我们多方面的思维。

本设计经实际焊接检测确实可行,工作稳定,精度较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外接辅助电路、稍加改造,就可达到控温、报警的目的。

本温度控制器物精美小巧,具有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对温控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设备上。

本组成员:
王艳超,苟四新,郭广成
参考文献:
《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编著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