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人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简介
精心整理辛弃疾简介辛弃疾简介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辛弃疾。
有人自辛稼"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向期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年,山,被称为。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意思: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 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 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 彼伏,连成一片。
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上阙(片)写乡村田野清幽的夜色, 恬静的气氛和丰收的年景。 写到的景物有:明月、树枝、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 比热爱。 ❖ 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 难道仅仅是一 个黄沙道的恬静安乐吗? 他所思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 能像黄沙道这样“安居乐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自然 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 呈现出一片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
}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
}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 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 伴随着蝉 的鸣叫。
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 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 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 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 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
❖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忽见”的“见” 读_____,这里的“忽见”的是______,那份惊喜不 禁让人想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
❖ 2、尽管是夜行,但作者并不寂寞,词中写到了许多 声音,有____声,有____声,有_____声,有 _______声。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 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 称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的 词作。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
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李清照对辛弃疾有哪些影响?辛疾弃作为南宋年间豪放派宗师,他受李易安影响较深。
这是因为易安词中表现的故国之思和沦亡之苦,深深打动爱国词家辛弃疾的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丰收的喜悦、向往乡村生活
拓展延伸
诗意:京城大道上空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 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 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 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
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
朗读指导:《宿建德江》主要围绕“愁” 字展开,借景渲染出淡淡的愁绪,所以朗读 时可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骤雨前后的天 气变化,朗读前三句时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 骤变时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放缓,读出雨后湖面 的平静之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词人于夏夜在黄 沙岭上所见到的和谐安宁又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美好 景象,感情基调是“喜”。朗读时语气惊喜,语调舒展 洋溢。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 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子变了脸。顿 时,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滚滚而来,还未 来得及遮住远处的山峰,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白 亮亮的雨点像珠子一样乒乒乓乓地跳进了船里。
忽然,一阵大风把天上的乌云吹散了,太 阳又重新露出了笑脸。这时的望湖楼下水天 相连,风平浪静。
稻花飘香 蛙说丰年
下阕
天边疏星 山前稀雨
路转溪桥 忽见茅店
词牌
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黄沙道: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诗意理解
(一)品读上阕
明月别枝①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辛弃疾简介
● 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 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逝世,享年 六 十 八 岁 。 据 说 他 临 终 时 还 大 呼 “ 杀 贼 ! 杀 贼 ! ” ( 《 康 熙 济 南 府 志 ·人 物 志 》 ) 。 身 故 之 后 , 家 无 余 财 , 仅 留 下 生 平 诗 词 、 奏议、杂著、书集。
● 根据其时形势,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 廷 的 领 导 。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 11 6 2 年 ) 正 月 , 耿 京 命 辛 弃 疾 和 贾 瑞 等 人 奉 表 南 归 , 宋 高 宗 在 建 康 ( 今 江 苏 南 京 ) 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 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叛徒张 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闻讯,即约 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 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机智 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 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师仲,号稼轩,江西吉州人,北宋末期闻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世代有才之家,曾祖父是庐陵太守、祖父是能诗善曲的郎中、父亲辛弃(节退甫)是担任官职的进士。
因家庭环境良好,辛弃疾自小就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修养。
辛弃疾年少时即学习诗词,并在当时的初进文场时成功登科及第。
之后,他开始担任当地的官职,但是很快因为公开反对北方民族入侵而被革职。
之后,他离开官场,走上了著述和文学创作之路。
辛弃疾以其才华横溢、文笔优美的词作走红于京城。
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官僚和文人,其风格激情澎湃、超越时代、充满人文关怀,被誉为“词中之龙”。
他的作品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文学水平,而且对后世的诗词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词人,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人物。
他主张以实际行动来挽救危局,主张用实力来解决问题。
他曾经参加了许多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包括遣澎路、抗金、平云南等战争。
他的许多政治思想被广泛应用,对中国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着人性的关怀和文化的温情,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大使。
辛弃疾的作品被誉为“词中之龙”,他在当时的文坛上重要地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诗人和读者学习的权威,对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文学传统被大量流传至今日,成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之一。
辛弃疾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师,他的作品通过自己的人文关怀、情感深沉、及豪放洒脱、优美清新的文学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的深度,成为了我们应该学习、信仰、理解、传承和弘扬的典范。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课文讲解 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 顷刻间又雨过天晴, 水天一色。
课文讲解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 的喜悦心情。
课文讲解
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主要内容: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创 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层次梳理
黄西 沙江 道月 中夜
行
·
上阙 下阙
景美
喜悦
说丰年 陶醉
山 雨山前
焦急
路转溪桥忽见 惊喜
主题归纳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 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 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 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
主题归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 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云翻 、 雨泻、风卷 、天晴 ,写 得 有远有近,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令人读来产 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遮盖, 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 明雨点大,杂 乱无序。
课文讲解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 空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课文讲解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 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 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 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唐 宋 宋
苏轼 孟浩然 辛弃疾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简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诗人辛弃疾的简介
诗⼈⾟弃疾的简介诗⼈⾟弃疾的简介 ⾟弃疾⼀⽣⼒主抗,所以其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以下是有关诗⼈⾟弃疾的简介由应届毕业⽣⽂学⽹⼩编整理并分享,欢迎⽼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持应届毕业⽣⽹,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编会尽最⼤的努⼒给⼤家收集最好最实⽤的⽂章! ⾟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东济南市)⼈,⽣于北宋灭亡⼗三年之后的⾦⼈统治地区。
他从⼩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
南宋⾼宗绍兴三⼗⼀ 年(1161)秋,⾦主完颜亮⼤举南侵,北⽅暴发了以耿京为⾸的农民起义。
⼆⼗⼆岁的⾟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的抗⾦队伍,在济南南部⼭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绍兴三⼗⼆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营。
当时⾟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边仅有的五⼗余⼈,飞骑闯⼊⾦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投归南宋。
⾟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了针锋相对的⽃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的农民起义。
⾟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官吏。
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些对⼈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作。
从四⼗⼆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年之久。
晚年⼀度起⽤,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病死于铅⼭。
终年六⼗⼋岁。
⾟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词⼈,是我国⽂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
由于恢复失地、抗⾦救国的伟⼤理想不能实现,他就⽤词这⼀⽂学武器来进⾏⽃争,来抒写他积郁于⼼的复杂情感。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虚度岁⽉、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 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夜晚的 美景吧。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上阕,不 懂的地方画上“?”,并以小组 为单位小组研讨,最后向同学们 汇报通过阅读,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 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 现存词600多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和战斗精神。西江月 来自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执教者:訾红涛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我来做小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 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 ), 听到了( ),闻到了( ),想到 了( ),……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 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 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 绘出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抽如丝,纺若棉, 年年春好,好风催人眠。
只道人生不苦短, 随水流转,作客归北雁。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介绍词人辛弃疾,欢迎阅读!个人简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2.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
3.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教学难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资料,感知词的特点1.师:孩子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抽生背诵。
师: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随堂练习
任选课文三首中的一首诗,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与同桌讨论交流。
拓展空间
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 的小雨。 从前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析】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
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 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上阕动静结合, 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的心情。
禅 (参禅)
道 (道路)
易错辨析
◆听到我们班获胜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 高兴得像雀一样地跳跃。
◆ 这位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顿时声名鹊起。
鹊起:像喜鹊忽地飞起,形容名声 兴起、传扬。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诗中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三步:连缀成完整的画面。一轮明月升上树梢,静静地 照着,稀疏横斜的树枝投下斑驳的树影。突然,一只栖息 在树上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扑棱一声飞离了枝头。
第四步:进入审美境界。 作者用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活 跃气氛的夏夜。 明月、别枝、惊鹊,这些不过是看来极其 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 然而,却把半夜明月下 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找出景物 丰富形象 形成画面 进入审美境界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词风一直是雄浑大气,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却一改其以往作风,以宁静优美的文笔刻画了一副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希望有所帮助!辛弃疾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之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
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实施。
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南宋诗人辛弃疾资料简介
南宋诗人辛弃疾资料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辛弃疾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辛弃疾资料简介辛弃疾,南宋时期的人物,1140年出生在山东的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也就是今天的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这是辛弃疾的故乡。
字幼安,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人称词中诗人。
辛弃疾诗词至今都在流传,也是中小学生必学诗词之一,他的诗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的精神。
他的诗主要以豪放派为主,诗的形式慷慨悲壮,笔锋十分雄厚。
其中著名的词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等等,这些词都被我们所熟悉。
这也是辛弃疾简介中主要内容之一。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所占领。
于是少年时的辛弃疾抗金归宋,并担任了重要的职位,不久归为南宋。
辛弃疾在职期间,他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施,招募流亡的人,严格训练军队,沉重打击贪污人员,并且鼓励士气,积极准备作战中。
在思想上,辛弃疾与陆游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始终将收复失地,为国洗雪国耻作为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来对待。
他把这些思想都写进了他的诗词当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民族的热情之意。
所以他的词更是表达一种动荡多变的情绪的一种体裁。
辛弃疾的豪放词辛弃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将领和伟大的诗人。
辛弃疾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开拓了词的新的思想意境,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时期豪放词的第一人。
辛弃疾豪放词尤为著名,他的主要词有《破阵子》、《西江月》、《浣溪沙》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豪放词吧。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是辛弃疾豪放词中较有成就的一首,这首诗创作于1200年,当时的作者已经辞去官位,闲居在铅山。
这首词是一首春日小唱。
词的上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词清句丽,别有一番韵味。
下联是作者因景抒情。
表达作者弃政而回归大自然,玩乐与山水,但每当无奈之时,就会想到故人,想要知道他们的情况,于是逐渐的新增了一番惆怅和哀怨。
辛弃疾的诗人简介大全
辛弃疾的诗人简介大全作为身跨南北两宋的词人,其词作与他的家国和个人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一生行藏、几许沉浮,皆在词中有着深切的反映。
然而除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贡献,他更是一名胸怀家国天下的民族斗士,心怀金戈铁马的英雄梦想,这、是不该被历史遗忘的。
辛弃疾的诗人简介大全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
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诗人简介大全2主要成就文学词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1]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 古件 诗-三3.首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西江月 课间操
▪ 军乐声声动心,迅速集队走廊,步伐 豪迈向操场,动作齐迎朝阳。
▪ 玩游戏跳绳忙,齐跑操爱乒乓,今看 我辈朝气受月夜下的 荷塘的美!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 称长短句。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 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的香气迎面扑来,青蛙不断的鸣叫, 它们仿佛在谈论着今年的好年成。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 古件 诗-三3.首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 古件 诗-三3.首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乌云四起,透过天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 光,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 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 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 轩长短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了小溪的石桥,再转个弯,那旧时相 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 古件 诗-三3.首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 古件 诗-三3.首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1份打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