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一、单选题1.小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实像,他必须( )A.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2.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

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

则()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ν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A.大于ν B.等于ν C.小于ν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已经得到倒像,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将蜡烛逐渐向左移动,我们将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的像变大了B.蜡烛的像不变C.蜡烛的像变小了D.只有光斑,一片模糊5.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2cm D.18cm7.在焦距是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一个物体以10cm/s的速度沿透镜主光轴靠近透镜,当物体运动到第6s时,此时物体所成像为()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倒立、等大实像8.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出满意的照片,应该()A.照相机略向左转B.照相机略向右转C.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D.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9.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厘米B. 40厘米C. 20厘米D. 10厘米10.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30cm C.60cm D.80cm二、选择题11.(3分)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2.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三、计算题13.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1)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的结果;(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10米,则“井中月”距离水面;(3)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这里的“留影”是指成立、缩小的像.不能利用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若用光传递,从月球上发射到地球收到需要约 s(保留2位小数);(4)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玉兔月球车要在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的环境下探测,请展开想象,说句和玉兔相关的话(可以是赞叹、感慨或是担忧):.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岐江夜游,全长约6千米,游完全程需40分钟,途径两条休闲带、五个广场、十个主题公园、四十九个节点。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单选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二、填空题: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8、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v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___,像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_.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三、作图题: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四、实验探究题: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cm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14、实验题表中为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下某透镜的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下表可推知该透镜的焦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________,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_大致在________.16、在“研究凸运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运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五、应用设计题:17、小红在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凹透镜能不能成像呢?”请你帮她设计实验并探究.18、观察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请说明:(1)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2)凸透镜的作用:________;(3)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________.参考答案1、A2、B3、B4、D5、A6、大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7、同一高度;12cm<f<24cm8、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又减小,先小于v后大于v9、变小;变小;不变10、大于,照相机,1倍焦距和2倍焦距,幻灯机,小于焦距,放大镜11、如答图所示12、13、20,1014、9cm<f<10cm15、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同一高度16、(1)凸透镜正对太阳找会聚点(2)量出焦距.简单易行、误差大17、略18、(1)改变光路(2)使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实像(3)使光发生漫反射以便同学们能够看清像,同时白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08临沂)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2.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海市蜃楼B、影子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今年的元月31日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看到天文奇观“月全食”。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月全食照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是光源B.若想拍摄到更大的月亮,应增大凸透镜的焦距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月食主要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A. 月亮不属于光源,故A选项错误。

B. 若想拍摄更大的月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应选焦距更长的镜头,增加像距,同时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故B选项正确。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选项错误。

D. 月食天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详解】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B.因为8cm<10cm<16cm,所以这时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u=22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图⼄装置进⾏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度,使它们的中⼼⼤致在同⼀⾼度,其⽬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倒⽴、_____(选填“放⼤”或“缩⼩”)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

(选填“⼤于”、“⼩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侧的光屏上成⼀个倒⽴、缩⼩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放⼤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个清晰放⼤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八年级第四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不1、根据图6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A 、小于焦距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图吕C 、等于两倍焦距D 、大于两倍焦距 2、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 ,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 的地方,所成的像()A 、一定是实像B 、一定是虚像C 、一定是放大的像D 、一定是缩小的像 3、(2012江苏南通,第7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 的像。

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A. 像距增大,像增大B. 像距减小,像增大C. 像距减小,像减小D. 像距增大,像减小4、(2012湖北恩施州,第9题)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 置如图所示。

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 0 ----------- 也 ----- 小一小于20cm5、(2012四川凉山,第12题)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 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f 符合( )6、(2012四川自贡,第31题)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7、(2012山东烟台 第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8、(2012山东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含标准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含标准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题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1 / 3(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5.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______.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A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 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放大、倒立的像C. 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 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3.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0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0点与M点之间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B.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D. “刷脸”时,若发现成像太大,则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B.C. D.8.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打印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打印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打印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情况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不成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3.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成像的放大倍数:-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成像情况是________。

2.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物距越小,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3.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等大的________。

三、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凸透镜15厘米,求像的性质及像距。

2.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体距离凸透镜20厘米,求像的性质、大小和像距。

四、简答题1. 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物距和像距关系。

2. 描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正立和倒立是如何判断的。

五、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B二、填空题1. 不成像2. 越大,越大3. 实像三、计算题1. 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2. 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四、简答题1.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物距大于焦距但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正立和倒立:- 正立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

- 倒立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

五、实验设计题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尺子。

实验步骤: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确保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完整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 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
1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
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4.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的左侧某处
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的右侧某处
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处
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的右侧某处
5.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6.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⑴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填“上”或“下”);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⑶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

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

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⑸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⑴操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间隔应〔〕A.大于 20cm B.等于 20cmC.大于 10cm 且小于 20cm D.小于 10cm2.一物体在离凸透镜20cm 处,此时成一缩小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5cm C.25cm D.35cm分析过程:3.如下图,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应为、的像。

4.三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 20cm 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无论如何不能成像。

由此可以断定焦距最大的凸透镜是。

分析过程:5.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下图〕,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物体距透镜 5cm 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 1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 20cm 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挪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 20cm 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挪动时,要得到明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6.一个发光的字母“F〞正对凸透镜放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的像,应该是以下图中的〔〕A. B.C. D.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下图的位置,挪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明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假设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明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挪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选填“变大〞或者“变小〞〕【参考答案】1.A2.A3.倒立、放大4.乙5.D6. C7.放大;投影仪;靠近;变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 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 若将光屏和蜡烛同时向左侧移动相同的距离,则屏上始终能成清晰的像D. 只将透镜向右移动15cm时,光屏上将出现清晰缩小的像2. 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 D. 凹面镜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 5cmB. 10cmC. 20cmD. 30c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4. 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打开手机播放图片,在手机前放一个凸透镜,把透镜正对墙壁,移动手机的位置,发现墙壁上出现了手机上的画面.则墙壁上出现的可能是______ 的______ 像.墙壁上发生的是______ 反射,此实验应该在______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演示.5.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透镜,胶片相当于______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 焦距.6.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的表面上,在镜后5cm远处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若一物体距该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_ 、______ 、______ 像.7. 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时,会得到一个______ 、______ 的实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72.0分)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 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 的实像,在投影仪和照相机中,应用这种成像情况的是______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 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若要在该位置观察到的像变得更大些,可将蜡烛适当______ 移(选填“左”或“右”).(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______ 遵循此成像规律.(3)若物体向凸透镜靠拢后,调节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这个步骤之______ (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①烛焰放在_____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②烛焰放在_____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③烛焰放在______ 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④烛焰放在______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⑤烛焰放在______ 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⑥烛焰从a移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 ,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1)先将点燃的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再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______ .(2)将蜡烛先后;两次放置在25cm和35cm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的______ 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3)若蜡烛远离凸透镜,还想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4)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会逐渐发生偏移,为了使像扔能成在光屏中央,则可以适当地将凸透镜向______ (选填“上”、“下”、“左”、“右”)调整来实现.(5)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标尺45cm刻度线处,这时应从______ (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此时观察到像的性质是______ .(6)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以后,不小心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 .A.中央有个黑斑B.变亮,且完整C.变暗,但完整D.残缺不全.12. 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通过调整,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察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2 15 7.5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4 7.5 倒立、放大的实像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①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②上表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应该为______ ;生活中人们使用的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③将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3)小亮在实验中还发现凸透镜对光能起会聚作用,所以生活中可用它来矫正______ (选填“近视”“远视”).13. 小宏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1)在实验前,小宏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亮度,目的是为了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______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则制作的.(3)如果蜡烛向右移动(n>f),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向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1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 上,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3)如图乙,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这个像相对烛焰来说是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的;(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30cm处,再移动光屏至标尺______ cm处,光屏上就会得到一个与烛焰大小一样的清晰像;(5)观察完(4)的实验现象后,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光屏应向______ 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动到标尺45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应当在透镜的______ 侧并通过透镜向______ 侧观察(均选填“左”/“右”),能看到烛焰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______ (选填“正”/“倒”)立的虚像.15. 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分别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过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若只能调节烛焰,应将烛焰向______ (选填“上”“下”)调节.(3)小明将蜡烛放在图中15cm的刻度线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 的实像,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4)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______ .16.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1)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 些.(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 .(4)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他将一个物体放在距离此透镜前15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_ 的实像.(放大/等大/缩小)(5)图(2)是某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形,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整.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调整实验器材,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甲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6)通过实验小娟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她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7)小娟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8)如图乙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小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推测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填选项序号)A.8cm B.15cm C.20cm D.40cm.(9)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 移动.18. 如图1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1 30 152 20 203 15 304 5 /(1)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 透镜,将光屏______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小明想继续探究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4)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5)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 的实像;(6)实验(5)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______ .1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2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 清晰的实像,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 (左/右)移动.②如图3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 A.乙、甲 B.丙、甲C.乙、丁D.丙、丁.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答案】1. D2. A3. D4. 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漫;黑暗5. 凸;光屏;大于2倍6. 5;倒立;放大;实7. 凸;倒立;缩小8. 10.00;倒立、放大;投影仪;B;左;远视9. 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变大10. 前;c;a;c;d;c、d;大;大11. 在同一高度;35cm;靠近;下;右;正立、放大的虚像;C12. 同一高度;5;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远离;近视13. 使像落在光屏的中央;缩小;倒立;照相机;右14. 10;同一高度;缩小;70;右;右;左;放大;正15. 同一高度;上;缩小;照相机;移动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16. 照相机;右;大;右;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放大;下17.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照相机;D;近视眼镜;蜡烛向上移动;远离;凸;A;较暗;上18. 正立、放大的虚像;靠近;远离;远离;10;放大;不能;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蜡烛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u<f)19. 10;上;放大;投影仪;左;B20. 解:据图可知,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且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会聚与焦点上,故如图所示:【解析】1.解:A、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据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可知,投影仪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根据+=可知,焦距不变,当物距变化时,要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应调节像距,但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是不同的,故将光屏和蜡烛同时向左侧移动相同距离是,不能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D、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25cm,像距为40cm;只将透镜向右移动15cm时,此时的物距正好等于40cm,像距为25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缩小的像,故D正确.故选:D.(1)由图知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由此判断所成的像的性质;(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在,像变大;(3)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解:酒瓶的形状是向外凸出的,具有了凸透镜的特征,装满酒的酒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支人参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看到浸在瓶中的这支人参是正立放大虚像.故选A.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就会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从酒瓶的外形特征进行分析.生活中的圆形的透明体很多情况下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如圆形的露珠下能够看清楚树叶细小的叶脉;雨过天晴,要把扇在干柴草上的透明的塑料布去掉等等,都是此种情况.3.解: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50cm>2f,解得f<25cm,则选项ABC都可能,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故选: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注意其应用.此题中解不等式是关键,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是:“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审题要仔细,认真.4.解:由题意“把透镜正对墙壁,移动手机的位置,发现墙壁上出现了手机上的画面.”可知,这个像是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墙壁上出现的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墙壁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此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所成的像相对亮度较大,便于观察.故答案为: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漫;黑暗.(1)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2)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题是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能根据物距确定像距和像的性质,也能根据像距和像的性质确定其物距以及其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内容,做到举一反三,此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5.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光屏;大于2倍.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并且明白照相机中每一种应用中的元件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是对应的情况.6.解:根据测量焦距的实验,当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并且该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答案为:5;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5cm,u=8cm,f<u<2f,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实.首先了解凸透镜的焦点及焦距的定义,如何测理其焦点及焦距,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本题考查了如何测量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7.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倒立;缩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8.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0cm-10.00cm=10.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若使得像放大倍数增大,即适当的增大蜡烛和眼睛的距离;(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故答案为:(1)10.00;(2)倒立放大;投影仪;(3)B;左;(4)远视.(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2)根据图示的物距与题干中告诉的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可以确定此时的成像情况和光学仪器.(3)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若使得像放大倍数增大,即适当的增大蜡烛和眼睛的距离;(4)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9.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2)由题意知,f=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时,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当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相比较是变大.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照相机;(3)变大.(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10.解:因为实验要求是将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成像在光屏的中心,故答案为:前;因为物体放在焦点之外,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在图中只有abc三点符合,①当屏上像最大时,则物距是最小的,c点符合,故选C;②当屏上像最小时,则物距是最大的,a点符合,故选A;③此时像距为最大,则物距最小,c点符合,故选C;④而物体放在焦点处或之内时,屏上均不能成像,d点符合,故选D;⑤因当物体放在1倍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此时c点符合,同时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点符合,故选C、d;⑥因从a到b,此时物距变小,故像距变大,实像变大,故答案为:大,大.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首先是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11.解:(1)要调整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可以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已知焦距f=10cm,当蜡烛在25cm刻度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变大/变小/不变)。

8.(12泰州)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15cm和f2=10cm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是______.(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______.9.(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做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

(2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

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1.小于2.正立虚3.缩小照相机4.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5.b倒立6.同一高度上能7.(1)下(2)缩小照相机(3)近变小8.(1)u>2f f<v<2f(2)变大大9.(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2)10 ②小于大于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10.(12盐城)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 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_____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_____(变大/变小).(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_____不变.(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11.(12上海)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1)该透镜的焦距为___cm或___cm。

(2)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3)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cm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__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1)10 20 (2)同一高度(3)放大12.(12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焦距)(答案科学合理即可)(2)缩小(3)远离13.(12莆田)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_____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如甲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物距为_____厘米,所成的烛焰像是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乙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为_____厘米,透镜B的焦距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A的焦距。

光屏30.0 放大20.0 小于14.(12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2)小明分别把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在同一位置,观察窗外远处的同一景物(如图乙所示),焦距____(选填长”或‘短”)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更大些.(1)缩小照相机(2)长15.(12揭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17cm甲乙(1)11.0cm (2)放大幻灯机16.(12德阳)王小丽同学用焦距为l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的烛名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1)同一高度上(2)放大17.(12潜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第2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

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____(请举一例)。

(3)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

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

(1)15 (2)缩小照相机(3)减小18.(12滨州)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1)缩小(2)完整的像(3)前面19.(12十堰)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的光斑,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长时期以来到像,请你指出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最小最亮(2)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3)投影仪(幻灯机)靠近20.(12朝阳)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①此时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向左移动蜡烛,像变_______(填“大”或“小”)。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____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