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事业单位笔试行测: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逻辑题目中的真假话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竞争程度百里挑一,因此很多考生早早就启动了国考的备考工作。
国家公务员招考科目主要为《行政能力测验》、《申论》,青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务员学习指导精华文章,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有一个知识点一直困扰很多考生:真假话。
在直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的问题,最传统的方法便是假设法。
假设法可以运用到矛盾题型当中,但是有一类题型,使用该法却行不通,即反对关系的题型。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反对关系来说说真假话问题如何去解。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反对关系题型比矛盾题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
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大家掌握反对关系的选题技巧。
技巧:反对关系最终的情况一定为“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真假话的题,题型往往很固定,给出几句话,其中只有一句为真,或者只有一句为假。
而反对关系中形成的互斥只有在最极端(所有)的情况下才能刚好成为只有一真(下反对)或者只有一假(上反对)。
因而,反对关系的真假话,最终的真实情况是“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判定:要确定到底为“所有是”或“所有非”,则看反对关系之外剩下的话。
1、什么是剩下的话?涉及反对关系的真假话问题,题型中往往只有三句话,其中两句形成反对关系,而最终会剩下一句话,即为剩下的话。
2、如何运用?(1)当题型为上反对关系时,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非”。
【例1】上反对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中公解析】答案选D。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真话假话问题是中比较容易涉及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常出现在朴素逻辑问题当中,作为朴素逻辑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考生感觉到比较难,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的跟大家做一些的探讨和交流。
所谓真假话问题,无非就是在题干的表述中,涉及到一些人,这些人各说了一些话,有的是真话有的是假话,然后给出一些条件,让考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题的办法,就是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一般应用在题干关系复杂,涉及的元素较多,不好直接推出,而选项对应关系全面的情况下。
题干中所涉及的元素又有一种元素和两种元素之分,在使用时又可以分为直接排除和代入排除两种,现在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看一下如何去运用代入排除法。
直接排除是根据题干中的条件或根据题干推断出的条件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题: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能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A 英国德国韩国法国 B法国英国德国韩国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 D 德国英国韩国法国【中公解析】答案:C。
中公解析: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房间这四类元素,我们先分析一下这四句话,由韩国人和德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德国人和韩国人不是邻居,由此可以排除A、B项,再由韩国人和英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韩国人和英国人不是邻居,由此排除D项,所以C项正确。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考生们知道怎样解答国家公务员行测真假话问题吗?本文“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由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大家喜欢!真假话问题是判断推理里面非常经典的一种题型。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各地省考,从事业单位考试到村官、选调生考试,从金融银行考试到MBA入学考试,无处不见真假话的身影。
真假话题型涉及内容广泛,但离不开几句真真假假的判断,离不开真假之中存在的矛盾。
小编总结发现,解这类真假话问题,其实很简单,其中的秘密就在真假话的矛盾里。
例1.老师把双手伸进围棋匣子,然后双手握拳各执一子,让同学猜哪只手里有黑子。
假设老师说了四句话,其中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1)右手肯定不是黑子(2)或者左手是黑子,或者右手是黑子(3)如果左手是黑子,则右手就不是黑子(4)左手、右手都是黑子则___是假话。
A (1) B(2) C(3) D(4)答案:D解析:这其实是一道比较简单的真假话问题,只要能够找到假话是哪句就好了。
那既然是真假话问题,我们可以先找一找有没有矛盾关系。
(3)与 (4)两句话是矛盾关系,两句里面必然是一真一假,题干又说只有一句假话,所以假话一定在(3)(4)里面。
(1)(2)两句为真话,可以得知右手不是黑子,所以假话一定是(4)。
这道真题的解题方法就是找到矛盾后,判断剩下命题真假,再来判断假话是谁说的。
有时候,题目也会比较难些,在找到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后,在推断其他命题真假时,还需要用假设法来找答案。
这也是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题目里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真话、一句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中答案:A解析:这道题比较综合,三个人说了六句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问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问题朴素逻辑公考中逻辑判断中必然性的一个知识点。
这个板块按照题干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题干所给条件信息均为真;另一类是题干也给出多个条件信息,但是有真也有假,即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相对难度会另一类的要大些,所以很多同学在做这类型题目时往往思路不清晰,不知如何下手,也不之明确该如何运用题干的条件而一筹莫展。
那么接下来就以一些题目为例,带大家一探真假话之究竟。
真假话题干看似每句话、每个条件都不确定,无从下手。
所以一定要对题干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去寻找比较容易入手的条件然后依照题干要求推理。
这个过程中假设法即假设题干某条件为真或假,往下推理,若推出与已知相矛盾,则假设为假,反之为真是最常见的方法。
熟练掌握假设法对于解决真假话题目是非常有益处的。
(例1)一位哲学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正值深夜,他欲到智慧酒店去住宿。
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知道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但是没有发现任何路标,却只有三个木牌,他仔细辨认木牌上的字。
第一条路边的木牌写着:此路通向智慧酒店。
第二条路边上写着:此路不通向智慧酒店。
第三条路边的木牌写着:另外两块木牌上,有一块是真话,另一块是假话,我保证我上述话绝对不会错。
如果哲学家以第三块牌子写的话为依据,他能走到智慧酒店吗,如果能应该走那条路:A.能走第一条路B.能走第二条路C.能走第三条路D.不能(解析)C.题干确定以第三块木牌上的话为依据,即第一块木牌和第二块木牌一真一假,但是没法确定谁真谁假,可以采取假设法。
假设第一块木牌为真,可以得出一木牌上的话为真,即第一条路通向智慧酒店;那么第二块木牌为假,即木牌上的话为假,第二条路通向智慧酒店。
这时两条路都通与题干只有一条路相通相矛盾,所以假设为假,反之为真。
即第一块木牌为假话,可以得出第一条路不通;第二块木牌为真话,那么第二块也不通。
所以第三条路通。
故答案选C。
(例2)有个地方只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但是外表上看不出来区别。
2017下半年河南我国农村信用社招聘-逻辑判断之真假话考试试题
2016年下半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逻辑判断之真假话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__。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2、下列采购活动中,适用《政府采购法》调整的是__。
A.某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办公用品B.某军事机关采购军需品C.某省政府因严重自然灾害紧急采购救灾物资D.某省国家安全部门采购用于情报工作的物资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__。
A.法的遵守B.法的适用C.法的解释D.法的宣传4、各级政府是各级人大的__。
A.领导机关B.执行机关C.派出机关D.附属机关5、下列属于担保贷款的有()A.自营贷款B.委托贷款C.保证贷款D.长期贷款6、不属于公文登记主要形式的是__。
A.汇报式B.簿式C.卡片式D.联单式7、担保物权人在其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以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这体现的是担保物权法律属性中的__。
A.变价受偿性B.物上代位性C.不可分性D.从属性8、当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打开了多个应用程序时,切换窗口应使用的快捷键是__。
A.Alt+TabB.Alt+F4C.Shift+TabD.Shift+Esc9、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所使用的文种是__。
A.布告B.通告C.公告D.通知10、王某欲在一本专著中引用李某发表在某杂志上的文章的观点。
对此,王某__。
A.须经李某同意并支付报酬B.不必经李某同意但须支付报酬C.须经李某同意,可不必支付报酬D.不必经李某同意,也无须支付报酬11、2009年6月1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__宣布参加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A.陈水扁B.连战C.马英九D.吴伯雄12、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__行使。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朴素逻辑的真假题型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朴素逻辑的真假题型考试中朴素逻辑题的题型多变,灵活度高,很多考生在做题时费时费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公教育专家就常考的真假型题型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方法,主要有代入法、假设法、突破口法、列表法等必须掌握且适用度广泛的技巧方法,以帮助大家快速解题。
题干给出几句对话(猜测)及真假情况,但并未指明哪句为真哪句为假,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与命题推理未知真假型不同,这类题型不需要使用基础知识。
真假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目的突破口,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需要大家多做题多积累经验,此外,假设法和代入法是真假型题目的通用解法,如果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可直接进行假设或代入。
例1: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
甲、乙、丙、丁、戌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
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
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
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
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
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
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
题干中五人对盒子里皮球的颜色进行了猜测,可先根据猜测画表格如下:一二三四五甲紫黄乙蓝红丙红白丁蓝白戊黄紫由最后一句话,既说“每盒都有一人猜对”,又说“每人只猜对了一种”,可有以下两种方法::突破口法,根据“每盒都有一人猜对”,则只有一人猜测的盒子必然正确,以此作为突破口。
由上表,第一个盒子只有丙进行了猜测,肯定正确,即第一盒是红的;则第五盒不是白的,第五盒是紫的;则第二盒不是黄的也不是紫的,第二盒是蓝的;则第四盒不是红的,第四盒是白的。
第三盒不是蓝的,第三盒是黄的。
因此答案是C。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之真假话问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之真假话问题直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是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一类题目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由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全面分析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例题】某国一位漂亮聪颖的公主招婚,应者如云。
公主为了招到聪明的驸马,规定竞争者必须首先拿到公主亲织红线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竞争。
红线放在金、银、铜、铁四个盒子的某一个当中,每一个盒子上附有纸条,上面分别写着:金盒子:红线不在此盒中;银盒子:红线在金盒子中;铜盒子:红线不在铁盒子中;铁盒子:红线不在铜盒子和银盒子当中。
另外,竞争者被告知,此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假设你是竞争者之一,请指出红线在哪个盒子中?A. 金盒子B. 银盒子C. 铜盒子D. 铁盒子[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中的“只有一假”型题目,本题重在考察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根据题干可知,金盒子和银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相矛盾,根据“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可得,假话必然存在于金盒子和银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之中,则铜盒子和铁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为真话,由此可知,红线不在铁盒子、铜盒子以及银盒子当中,因此,红线只能在金盒子当中,故正确选项为A。
【例题】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中的“只有一真”型题目,本题同样是考察真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根据题干可知,警员甲和警员丙的推测相矛盾,根据“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可得,推测正确的人存在于甲和丙之间,则乙和丁的推测都不正确,通过矛盾关系将假话变成真话可知,即乙说的是假话,变成真话为老陈没有嫌疑,丁说的也是假话,变成真话为所有人都没有作案,则可知,丙的推测“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为真,甲的推测“五个人都有嫌疑”则为假话,因此,推测正确的是警员丙,且老陈没有嫌疑,故正确选项为B。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点拨:如何巧解真假话题目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点拨:如何巧解真假话题目真假话题目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的常考题型,但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题目一直为很多考生所苦恼。
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矛盾关系法,优先找出矛盾,进行推理方法二:带入排除法,筛选排除错误选项方法三:假设法,进行推理,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假设法:假设提干当中的某个元素为“真”进行推理,如果推理合理没有出现矛盾,则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1)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准确的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也考核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判断为真的是: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的推理形式是:①周→吴:②郑:③周且非吴:④周或王①和③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②和④为假,故根据④可知周处长不是优秀的,所以③为假,故①为真,A项正确。
(2)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
A.赵B.钱C.周D.李【正确答案】C。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类题目。
对于多真多假的题,带入法比较简单。
如果赵去,则赵钱李对,孙周错;如果钱去,则赵李错,钱孙周对;如果周去,则赵钱孙错,李周对;如果李去,则钱孙李周对。
带入后即可知道C项正确,故选C。
(3)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解题方法汇总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解题方法汇总朴素逻辑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一类重点题型,主要考察元素对应问题、数学问题和真假话问题,今天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具体做题时,大家可以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方法一】用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同时有不同的人描述一些情况,然后题目告诉你几个人的描述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那么从他们的话中找出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再根据“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假”“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真”推出题目中句子的真假情况,从而得出实际真实内容。
【示例1】期末考试结束后,小红、小欢、小美、小花和小丽对考试成绩有如下说法:小红说:我们所有人都及格了。
小欢说:我们当中有些人及格了。
小美说:如果小红及格了,那么我也及格了。
小花说:我们所有人都没及格。
小丽说:我及格了。
已知她们五个人只有一个说假话,由此可得出下列哪个选项必然为真?A.小红说的是真话,小红及格了B.小欢说的是真话,小红没及格C.小美说的是假话,但小美及格了D.小花的是假话,但小美美及格【中公解析】题目中小欢的话“有些是”与小花的话“所有非”是矛盾关系,所以这两句话一真一假,又已知“五个人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说假话的要么是小欢要么是小花,因此小红、小美、小丽说的都是真话,由小红的话推出“所有人都及格了”。
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方法二】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题目的特点是题目已知条件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但一个命题要么真要么假,所以可以先假设命题的一种情况,如果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则排除此情况,再假设另一情况。
【示例2】一个单位的足球比赛有A、B、C、D四支球队参加,为缩减时间节省体力,比赛采用抽签淘汰赛制,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集体活动,三四名也要通过比赛决出。
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下面是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希望您阅读愉快!更多国家公务员行测相关请关注公务员栏目!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一、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例1: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解析:这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题目。
我们可以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
首先把甲乙丙丁这四人的讲话内容转换成直言命题的标准形式,然后我们会发现甲和丙说的话分别是:“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由“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则乙和丁说的必为假。
如果乙说的为假,则老陈没有嫌疑。
如果丁说的为假,则五人中没有人作案,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二、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例2: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该班所有人都没通过;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
可见:A.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B.班长没有通过了C.所有人都通过了D.所有人都没有通过解析:这道题目也是一道真假话题,但是把题干所给的三句话转换成直言命题标准形式后,我们发现其中并没有存在矛盾关系,而是存在了一组反对关系。
其实单凭反对关系也是可以做出真假话题目的。
在该道题目当中第一句话相当于“所有是”,第二句话相当于“所有非”,它们二者互为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由“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则第一句话一定是真的,进而可知第三句话为假,第二句话为真,所以答案选择第C选项。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以及假设法。
作为考公一族无法绕开的一项重要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让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头疼、在考场上手忙脚乱、在查分后心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考生准备不充分。
可能有考生不同意了:“我都考了N年,上过考场M次了。
书看破千页,题做过万道,这样还能叫准备不充分么?”其实,他们确实还是准备不充分!因为这些考生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不及时总结方法;所以同样的题型,改头换面一番后又不知所措了。
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和假设法。
矛盾法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的具体步骤:发现矛盾;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得出结论。
例1、某省举行“文明城市”评比。
4位评委对大家普遍看好的A、B、C3城市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预测。
评委甲说:“要么A市能获得,要么C市能获得。
”“如果A市与C市能获得,则B市也能获得。
”评委乙说:评委丙说:“只有当B市不能获得或者C市能获得时,A市才不能获得。
”评委丁说:“我看B市能获得的可能性为零,而A市与C市一定能获得。
”评比结束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是:A.A市B.B市C.C市D.A、B、C3市【解析】发现矛盾――乙(A且C→B)与丁(A且C 且非B)互为矛盾命题,两者必然一真一假。
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题干告知只有一句为真;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丙(非A→非B或C)为假话,则其矛盾“非A且B且非C”为真。
得出结论――即B市获得,A和C市都不能获得,故选B。
2017事业单位行测试题:判断推理之真假话问题
2017事业单位行测试题:判断推理之真假话问题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2017事业单位行测试题之判断推理之真假话问题。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真假话问题是行测考试的重点考点。
真假话问题不仅在直言命题还有复言命题中考察,同时在朴素逻辑中也是重要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更加有效的解答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
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这种题型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即假设其中某句为真(假),根据规则往后推,若推理出矛盾则假设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下,运用假设法做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在考试中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经典例题】有一座城市里住着两种人,一种人说真话,另一种人说假话。
一位旅行者遇到两个人A和B,他问A:“你们两个当中有不说假话的人吗”A说:“没有。
”请你判断:A.两人都说真话B.A说真话,B说假话C.两人都说假话D.A说假话,B说真话【答案】D。
解析:此题为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
假设法。
题干中不说假话等同于说真话。
题干可以转换为,你们当中有说真话的人么?A说:没有。
设A为真,A说真话,则A应该回答有。
但和题干的回答相违背。
说明假设错误,A说假话。
所以,A的回答“没有”是假的,应该是有说真话的人,既然不是A,只能是B说真话了。
【经典例题】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
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A。
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 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B,旅行者就请A去问B属于哪一个部落。
A问过B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A、B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做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A.A是甲部落的人,B是乙部落的人B.A是乙部落的人,B是甲部落的人C.A是甲部落的人,B所属部落不明D.A所属部落不明,B是乙部落的人【答案】C。
解析:假设法。
若A是甲部落的人,根据题意,甲部落总是讲真话,则B 可能为甲部落的人,也可能是乙部落的人。
行测逻辑判断:巧解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
行测逻辑判断:巧解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做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有什么办法能顺利解答这类题目吗?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巧解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一起来看看吧!行测逻辑判断:巧解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在我们公务员考试有一种题型为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种类也是比较多的,类型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特殊的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方法,帮助我们快速解出正确答案来。
做题时候有一种真假话问题,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个人都说了两句话,并且每个人的只有一句成立,然后让我们判断真假,如: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在三个人的六句话中找到一句比较特殊的话,这一句话跟某一个人的两句话都有一定的联系,在这道题目中这句特殊的话是丙所说的第二句话,即“一班第三个出场”,这句话与甲的两句话都有关系。
当我们找到这句话之后重点是可以断定这句话一定是假的,因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甲的两句话都是假的,所以这句话不可能是真的也就是它一定是假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确定:四班第二个出场、三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一班第四个出场。
对于这种题目只要我们能够快速找到这句比较特殊的话,那么相对来说做题速度会快很多。
【例题精练】某次生物实践课上,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出五种鲜花的图片,并依次编号为①~⑤号,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任意两种花名。
小春说:③号是茉莉花,②号是月季花。
小华说:④号是水仙花,②号是玉兰花。
小秋说:①号是水仙花,⑤号是杜鹃花。
小实说:④号是杜鹃花,③号是玉兰花。
小夏说:②号是茉莉花,⑤号是月季花。
结果是他们每人只对了一半,根据以上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①号是水仙花,②号是茉莉花B.②号是玉兰花,③号是杜鹃花C.③号是茉莉花,④号是杜鹃花D.④号是月季花,⑤号是杜鹃花【解析】C。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
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逻辑判断的题目中,“真假话”问题是常考的一类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判断出题干中条件的真假并进行推倒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针对这一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希望各位考生都能熟练掌握。
“真假话”问题的特征:题干中通常会给出几个条件或几个人物的“对话”,并告知这些条件或这几句话中有几句真话,几句假话(通常是“三真一假”“三假一真”“两真两假”等),并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推理。
“真假话”问题核心考点:矛盾的特性:一组矛盾在任何情况下必有一真一假。
“真假话”问题解决方法是:一找二绕三回,具体思路:(一)寻找题干中的矛盾命题;(二)绕开这对矛盾,通过其余的命题进行推理;(三)利用得到信息,回到矛盾命题判断矛盾命题真假。
以下面的例题进行一下这类题的详细说明。
【例1】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郭博四人中一人中捐的,但问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
郑傅说:“是吴飞捐的”。
吴飞说:“是郭博捐的”。
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解析】答案:B。
观察题干发现题目中四个人分别说了四句话在讨论是谁捐款的问题,从题干中可知是四个人中的一个人捐的款,并且告知我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即四句话中有三句假话,一句真话,这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简单翻译四个人的话林说:“非林”,郑说:“吴”,吴说:“郭”,郭说:“非郭”,很容易可以判断出吴和郭说的话构成矛盾关系,根据“一组矛盾在任何情况下必有一真一假”可知,吴和郭的话中必然有一句真话一句假话。
我们已知四句话中一共三句假话一句真话,那么剩下的林和郑说的话必然为假。
由林的话为假可知,林的话的矛盾必然为真,即林飞捐了款,由郑的话为假可知,郑所说内容的矛盾命题必然为真,吴飞没捐款。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
例 3 关 于 一 个 班 的 英 语 六 级
评 委 丙说 : “ 只有 当 B 市 不 能 获得 或 者 C 市 能 获得 时 . A 市 才 不
2 8 人 才 资源 开 发 2 0 i 5 9
X 1 N G C E K E 1 A N G I 竞 争时 代 ・ 行测课 堂
结 合题 干有 见 真或几 假 .判 断其 他
命 题 的真假 性—— 题 干告 知 只有 一 句 为 真 :则 甲 和丙 的话 都 为 假 , 丙
是……) 、第 二 个 盒 子 ( 某 个 是 … … 、与 第 四 个 盒 子 ( 某 个 非……) 、第 三 个 盒 子 ( 所 有 非……) 与第 五个 盒 子上 (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的话 互 为矛 盾 关系 . 必
通过 情 况 有如 下 陈述 : ( 1 )班 长通
过 了英 语 六级 考 试 ( 2 ) 该 班 所有 人
都 通过 了英语 六级 考 试 ( 3 ) 该 班 没 有人 通过 英语 六级 考试 。 经 过 详 细
评 委 乙说 : “ 如 果 A 市 与 C 市
能获得 . 则 B 市也 能 获 得 ”
第三 个盒子 : 所 有 的 盒 子 里 都
没 有黄 金 。 第四 个盒子 : 本盒 子里 无钻 石 。 第五 个盒子 :有 些 盒子 中有黄
有 几真 或几 假 .判 断其 他命 题 的 真
c, 第四 个盒子 里 有钻 石 D. 第 六个 盒子 里有 支票
【 解析 】
发 现 矛盾— — 乙 ( A且 C — B)
充分 。可 能有 考生 不 同意 了 : “ 我 都 考 了 N年 . 上过 考 场 M次 了 书 看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逻辑判断之朴素逻辑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逻辑判断之朴素逻辑在朴素逻辑题目当中,元素对应问题、数量问题以及真假话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题型,所以文都网校公考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备考这些题型。
针对每一种题型,都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我们要先把题型和方法匹配上然后再去推具体的过程,这样就能把题目的难度降低很多。
比如:真假话问题。
这类题目一般在问法中或者在题干的最后都会有:“真话和假话”这类字眼出现,从而根据此标志就可以确定题型。
在确定了题型之后,我们就要来了解题目的解法。
关于朴素逻辑中的真话和假话问题,我们一般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来匹配相应的解题方法。
首先,题干比较简单,内容中有矛盾的为最简单的题目。
可以直接根据矛盾关系的原理来做题。
其次,题干中没有矛盾关系,但是却有一些特殊项的,我们可以把与众不同的项目当做一个突破口来做题,充分利用有关特殊项的信息来做题。
最后,如果题干中没有矛盾关系也没有特殊项,我们就直接用假设法来做题。
在假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推出相反、相悖的结论,则假设成立。
反之,则不成立。
例1:某机关田径运动会有3个短跑项目,分别是60米、100米和200米。
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而且三人参赛的项目还不一样。
小张、小王和小李作了以下猜测:小张:老张参加了60米,老王参加了100米。
小王:老李没参加100米,老王参加了60米。
小李:老张没参加60米,老王参加了200米。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B.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60米、200米和100米C.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100米、60米和200米D.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60米和100米【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三人参赛的项目不一样,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
小张小李对老张陈述矛盾,所以老王参加了100米或200米中的一个,答案在A或B 中,又根据小王的表述,老李没参加100米。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真假话问题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真假话问题行测逻辑判断技巧:真假话问题在学习行测的时候,大家对于一种题型非常头疼,那就是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是逻辑判断中常考的一类题型,而很多考生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毫无头绪。
其实,原因在于大家并不理解这钟题型的解题方法。
因此针对必然性推理局部经常考到的真假话问题做简单梳理,以便大家有章可循。
将真假话问题一共分为两局部:可以找到矛盾的、找不到矛盾的或找到矛盾仍无法做题的。
一、可以找到矛盾直接用矛盾解题的真假话问题假如在真假话问题中可以找到矛盾,并且可以利用矛盾直接解题的话,就使用真假话的做题步骤去做。
方法:一找-二绕-三返回(“一找”,即找矛盾,“二绕”,即绕开矛盾的两个命题,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三回”,即回归到原矛盾关系中再作进一步的判断)例: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____。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____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问题,分析^p 可知,四块牌子分别对应着一句直言命题,共四句话,而且其中只有一句话为真。
一般而言,遇到这类型题目,大家可以遵循“一找、二绕、三回”的解题步骤寻找真相。
“一找”,分析^p 可知,题干第一句和第三句互为矛盾关系,那么两者必定一真一假;接下来“二绕”,即绕开矛盾的两个命题,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因为只有一句真话,可知其余第二句和第四句都为假,那么实际的情况就是二号草屋中有____,且四号草屋中没有草药,应选D。
二、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与上述题型一的考察方式略显不同,这种题型一般是对于那些找不到矛盾无法做题或找到矛盾仍无法做题的真假话问题,朴素逻辑中出现的真假话问题往往侧重考察的是考生们的分析^p 和思维才能。
公事员考试行测逻辑判定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
公事员考试行测逻辑判定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在历年中,行测考试题量都专门大,两个小时的时刻大部份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关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安在这有限的时刻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切的。
中公教育专家就告知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来取得高分。
在公事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判定部份必然性推理的真谎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尽管同是真谎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一样情形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份能够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能够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等,可是咱们一样还会碰到如此的情形:每一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能够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不是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信正确参考答案,只是这种方式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尤其是当参考答案设置在D项的时候,因此,能够用寻觅口的方式,辅以假设法解题,接下来咱们就几道来给大伙儿讲解一下。
【例题1】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他们别离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窗们作了如下的猜想:同窗甲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同窗乙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窗丙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
结果,同窗们的猜想各对了一半。
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形是:A.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参考答案】A。
【中公解析】分析题干特点可知,三个同窗,每人说了两句话,其中前半句都是针对赵明说的,而且只能有一句为真,后半句甲和丙说的是孙杰,只有乙说的是钱红,综合考虑题干特点,能够从乙同窗说的话入手,若是其前半句为真,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则甲、丙的前半句均为假,后半句为真,推出矛盾(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真,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因此假设不成立,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继而推出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正确参考答案为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河南事业单位笔试行测: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
题
河南事业单位笔试主要涉及的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三类,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涉及领域较广,卫生系统常见考试科目为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等;教育系统常见考试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各学科专业知识等。
推荐关注:2017年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讯
2017年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备考资料
在行测考试中,有一类题目是最难的就是朴素逻辑相关的题目。
哪怕是一些简单的推理题,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情形下也会觉得非常困难,耗费大量时间最后依旧出错。
其实在做朴素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出题人想要考察的是考生们的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朴素逻辑的题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限定真假话数量的真假性问题怎么解,那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假如碰见了没有限定真假话数量的真假性题目,可以通过假设法快速解题,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例1:在一次假面舞会上,男女生都化了妆,分不清男女,男生只说假话,女生只说真话,某男生想找一女伴跳舞,遇到甲、乙两人,他问甲:“你们是男生还是女生?”甲说:“或者我是男生,或者乙是女生。
”
该男生因此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A. 甲乙都是女生
B. 甲乙都是男生
C. 甲是男生,乙是女生
D. 甲是女生,乙是男生
解析:这题是典型的没有限定真假话数量的真假性题目。
考虑用假设法。
假设甲是男生,那么他说的话是假话,并且甲说的话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的表达,其矛盾命题表示应为“甲不是男生且乙不是女生”,跟假设矛盾,于是可以得知,甲为女生说真话。
又因为相容选言命题是否定式推理有效,在知道甲是男生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的时候可以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因此可知乙是女生,所以这题答案选A。
例2:某公司举行文艺汇演,共有四组节目,小王、小张、小赵、小李抽签决定上台演出顺序,前台小丽问他们谁先谁后,小王:“我第一个上台。
”小张说:“我第三个。
”小赵说:“我第四。
”小李说:“反正我不是最后一个。
”
若他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则以下哪项可能成立:
A. 小张的话为假,可推出四个人的演出顺序
B. 小赵的话为假,可推出四个人的演出顺序
C. 小李的话为假,可推出四个人的演出顺序
D. 无论谁说假话,都能推出四个人的演出顺序
解析:虽然这题有给定真假话数量,但是其实由于题干中四人说的话并没有包含矛盾关系,于是没法用一找二绕三返回。
用假设法解题,因为小张和小李的表述其实有重合的地方,所以假设小张说的话为假,可以推出小王第一,小赵第四,小李第二,小张第三的顺序,跟题干描述相符,故此题答案为A。
相信通过这两个例题,同学们应该掌握了如何用假设法解决真假性问题,以后如果碰见类似题目的话就可以快速作出解答。
推荐:2017河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课程
2017年河南省事业单位笔试可能涉及科目:
(1)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2)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内容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除河北、天津、上海、湖北等省市考试内容与公务员考试有区别外,其他省份考试内容题型及题量上与公务员考试是有差别的,例如河北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是不考常识判断部分的。
(3)申论
申论的考察与公务员考察形式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