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原因依据类题 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类题型答题角度汇总

c.企业生产要面向市场,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注意研制开发新产品;
d.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
③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正当竞争的五点:
a.企业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政治意义:
①现实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义和谐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对内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
③对外职能:
a.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①分析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霸、强、国际新秩序);国际竞争实质;世界格局;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易忽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的对外政策和职能。
②我国对外活动:对外政策和对外职能+国际背景+意义
a.对外政策(名称、决定因素、基本内容);
b.对外职能;
c.对我国和世界的意义(现实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高考主观题题型:原因依据类

缘由、依据、理由类主观题(为何做某事)班级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专利人唐友军提示:只有把学问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同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志向的成果!)一、缘由、依据、理由类题详细的设问形式有哪些?1、分析实行某项政策措施的经济的,或政治的,或文化的,或哲学的依据或理由?2、为什么要做某事?3、为什么能做某事?4、运用某学问,分析某主体这样做或提出某观点、某主见的缘由或理由5、运用某学问,结合材料分析某工作、工程取得胜利的缘由。
6、运用某学问,分析出现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缘由。
二、解题思路: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依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行的缘由。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三、找准、找全缘由、依据、理由的思维路径1、依据(理由)类(1)、联系主体找缘由。
“缘由”类设问一般要牵涉到确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确定享有确定的权利和负有确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职责。
在详细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常常作为一些“缘由”类设问的答案出现。
留意:除了针对设问中的主体外,还要针对材料中的主体找依据、意义。
(2)、联系材料中的详细做法、措施找缘由。
就要先把材料中的做法分层,再找到对应的教材观点、原理及意义。
材料措施+教材措施+有利于(名校领航P150典例)(3)、联系材料中的问题找缘由。
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缘由。
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均可作为我们分析缘由的依据。
包括理论的、现实的、历史的各种缘由。
(名校领航P150其次题)(4)、联系课本学问找缘由。
联系课本是分析缘由的最基本的角度,许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
政治原因类答题方法

(一)行为主体角度:
1、政治常识
国家、政府:国际性质、国家对内对外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际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公民权利、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民族和宗教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党:
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地位及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和党的先进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践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例题2: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今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涉及民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问题。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②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④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2、逻辑关系法: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原因类试题就是让我们探求引起现实问题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讲,能构成原因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而重要性又体现在其地位、作用、意义等方面。第二方面是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即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否则会引起更坏的后果。第三方面是行为主体的必要性,分析行为主体这样做的原理依据。该试题一般形式为:结合什么知识,行为主体(党、政府、国家、企业、个人)为什么要XXXXX
2025版高考政治第二部分题型专练题型八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八缘由、依据类主观题1.[2024·广东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一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气候政策。
早在2011年,我国即已在广东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试点省市的主要做法是:①主管部门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确认为限制排放企业;②每年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安排免费碳排放配额给企业;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假如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数量超过免费配额,可以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超出配额的部分,反之,则可以出售盈余的配额。
配额交易价格由市场确定,价格的波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收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材料二为了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早日实现漂亮中国愿景,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12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方法(试行)》,从排放单位确定、配额安排与登记、排放交易、监督管理及惩罚等方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作出规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学问,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概述生态环境部出台管理方法的缘由。
2.[2024·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爱护中心)与多家地方图书馆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 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探讨。
◇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定。
目前发觉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后来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后,它们又被记录在纸张上。
数字化技术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呈现。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定。
3.[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需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乏累,整理包袱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多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之为什么类型

“为什么”类试题“为什么”题型从思维方法角度来看,一般从“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条件性”等角度进行设计,分为“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三个具体小类。
具体设问形式有: 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某种观点、说法的合理性(指向某观点的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某主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或者指定某个具体原理分析某做法的依据(指向某做法的必要性、重要性);③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能做某件事,或某事物存在发展的原因(指向做某事的条件性、可能性)等。
在高考试题中,“为什么”的试题是主体,其中犹以“为什么要”最多。
除了上述几小类,还有一种“意义”类试题也可以归入“为什么”类,但它只需要回答某事物的积极影响或作用,即从重要性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这类试题暂不在此处分析,归入“怎么样”类试题的“影响作用”小类中分析。
(一)“为什么说”1.题型特点“为什么说”的题型一般以“理由”“原因”“评析”等指向出现,有时也没有出现这类指向词,只是“为什么+观点”,指向某观点、说法的依据。
这类题目可以分为论证合理性与批驳错误性两种。
答题时首先要从理论上说明依据或指出其违背的道理,其次从实践层面分析其积极作用或负面作用,最后还可以给出结论。
2.例题解析例1:(2011年全国卷·39)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20高考政治大题题型的8个答题模板

2020高考政治大题题型的8个答题模板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高考政治原因依据类解题思路与技巧

高考政治原因依据类解题思路与技巧一、分析原因、依据的思路: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
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意义。
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补充这是“行为人”的职责。
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还应补充: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二、解题的方略: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做到知其所以然,解此类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客观实际的要求,二是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三是阐述、明确其现实意义。
例题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原因)依据。
参考答案:①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已成为现实:出口疲软、投资减速、工业滑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降温。
通胀压力已明显减缓,扩大内需应当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客观实际)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技巧2023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技巧在高考面对政治试卷时,同学们总有一些大题一时找不到头绪,而时间又紧迫,这时候我们只要找准了一定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关于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技巧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技巧专题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经济生活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9)“原因、依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答案
①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全面推进实施制 造强国战略,需要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 水平和国际竞争力。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 较量。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 综合国力。③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
专项训练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的主要载体。汉字是世界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汉 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对人类文 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 节目。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是汉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文化走向文明的里程碑;是中 华文化丰富多彩、汉语方言五颜六色的前提保障;是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绵延接续的 关键条件。汉字听写意味着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意味着我们热爱历史,面向未来。 结合材料,说明开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
专项训练
解析
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涉及的热点较多,汉字书 写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回答依据类题目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从理论层面即重要性 的角度分析,二是从现实层面即必要性角度分析。因此,可从汉字的地位和作用、文 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继承与发展等角度阐述。
高考政治原因类题型归纳

原因类练习题1.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要影响。
黄河三角洲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能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将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材料二探寻文化发展秘诀2009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
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
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7分)(2)①总结原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
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高考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大全高考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一、客观题:排错→除异→选优二、主观题: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abc;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经济常识题解题思路一、是什么: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么: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1)国家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巧抓关键词 速解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巧抓关键词 速解选择题思想政治高考选择题,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情境取材广泛、材料新颖、设问灵活、备选题肢干扰性强、分值高等特点。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考生可以使用巧抓关键词的解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一、巧抓设问关键词,明确选择指向设问是学科任务的具体表现,指明了入选项应符合的要求。
所以,在审题时,只要我们做到“六抓”,即抓范围(唯物论、辩证法等知识限定)、主体(党、政、企业等)、题型(体现、旨在、原因、措施等)、程度(根本、主要)、方向(正确或错误等正反向要求)、代词(这说明、这一原则等特定的指代内容),边审读边做醒目标注,就可以预防选择时偏离题干要求。
二、巧抓题肢关键词,准确判断正误1.抓条件关系的关键词条件关系的关键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决定……”等,条件关系词的含义及其错误类型如下:【例题1】(2022·全国甲卷)某市是以铜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该市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思路,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
如今,不仅铜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千年铜都正迈向“智造新铜都”。
该市的转型发展表明①实践创新的高度取决于观念更新的程度 ②善于抓住机遇是实践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点拨:①中抓“取决于”这一关键词,采用转化表述和反向论证的方法,判断“观念更新的程度能不能决定实践创新的高度”,结合课本“实践决定认识”,推出①表述错误。
③④中“只有……才……”,均属于必要条件的表述格式,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可以离开创新,③错误。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离不开解放思想,④正确;排除①③,所以选D。
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解决办法

1.充满自信进考场
进入考场时应该充满信心。“考生入考场应该如同大将入沙场,如入无人之地。”考生应该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进入考场,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学习和紧张的复习,考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各个科目的主要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考生在逻辑判断和解题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对自己应该有充分的信心。不要以一种被动的心态进入考场。每一位考生都应该这样积极暗示自己:“高考临场与平时考试一样,没什么可担忧的”、“只要把平时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别人都不紧张,我若紧张不就太可笑了吗”、“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2)个人使用微博客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2分)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积极通过微博客获取信息,充分地行使言论、监督等政治权利和自由。(2分)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使用微博客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分)
张冠李戴型
考卷实录
阅卷点评:该考生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题目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而该考生却使用了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知识。
词不达意型
考卷实录
阅卷点评:该考生犯了词不达意的错误。尤其是第一个要点,主要矛盾卷点评:该考生犯了泾渭分明的错误。虽然答案要点既有观点,又联系材料,但是观点和材料不对应,材料不能很好地说明观点。
东拉西扯型
考卷实录
阅卷点评:该考生犯了东拉西扯的错误。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而该答案既有唯物论的知识,又有辩证法的知识,要点虽多,但缺乏针对性。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浙江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题型解题方法分析

浙江选考题型的解题方法一、解题思路与策略1.审范围。
2.审主客体。
3.审题型。
4.审分值。
5.审联系。
(二)阅读关1.分层阅读法2.抓关键词法(三)答案关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二、综合题型的解题技巧(一)原因类试题1.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分析…原因”、“说明……理由或依据”等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必要性:依据(理论和现实)+ 重要性:意义(连接词通常为有利于、促进、……)3.常见错误:(1)只有理论依据(2)只有现实依据(3)缺乏意义作用4.典型试题:例1: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
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答案: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分)S市通过提供财政补助推进“机器换人”,增加了企业利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分)•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分)S市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发布“机器换人”相关数据,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力。
(1分)•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分)S市通过机器换人,推进了工业转型升级,缓解了用工缺口,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1分)•④S市通过机器换人,降低了能耗,推进了绿色发展,(1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例2: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
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
高考政治原因类试题解题方法

( ) 系问题 的主体分析原 因。 个原因类设 问一定 牵涉一 定的主体 , 3联 一 而特 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 的权 利并负有一定 的义 务 、 具有一 定的职责 。 具体的题 在
来 、鲜 活 ” 来 。 此 , “ 起 因 注重 历 史 的 联 系 , 体 把 握 , 体 呈 现 , 高 中历 史 学 习 中 整 立 是 应 该 重 视 且 必须 做 到 的一 个环 节 。 五 、 目所提供 的材料 ( 抓住材料 中的关 键词 、 关键 句 ) 组织答案 , 所用 动词要 准确 , 一般 的句式是 “ 有利于 ……”有些 题 目还必须结合 。 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作答( 如和谐社会 、 学发展观 、 科 新农村 、 自主创新 、 经
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 等 )最后要联 系实际 , 。 结合 党和 国家的方针政 策 , 体现时代 性。 意义要多答 , 力求准确全面 , 体现一定 的综合性。
做” 的危 害。 答题时 , 在 要遵循 一定 的逻辑顺 序 , 一般应该先答 根本理 由 , 再答具 体理 由。
回答 必 要 性 时 可 从 以下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 1 联系课本 内容分析原 因。 我们看到一 个原 因类 设 问 , 首先 应该想 到课本 上关于这个 问题 的具体 内容有哪些 。 联系课本 内容是 分析原因 的最基本 的角度 ,
【 题型特点 l 原因类设 问一般都 以“ 因” “ 原 、为什么 ” “ 、为何” “ 、 依据” 等关键 词为题眼 , 要
求 学生运 用相关 知识分 析说 明 出现 某个 问题 、 种现象 的原 因 , 某 或采取 某种措 施、 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
【 解题技巧 】 1 回答“ . 要 这样 说” “ 、这样做 ” 的理论依据( 即必要性 )有时还要 回答 不“ , 这样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讲评课件: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典型例题
材料二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产业集 群优势明显。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允许该领域实 行外资独资经营。新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的国民 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某公司是国外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 车企业,其设计与生产理念同当前全球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智能制造高 度契合,2018年该公司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1月,该公司决定在上 海投资70亿美元开工建设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 的超级工厂,预计年生产纯电动汽车50万辆。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分 别增长59.9%和61.7%。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 将超过1100万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
答题思路
“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思路一 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政、文、哲的理论根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 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 源汽车工厂。(14分)
主体原因 该公司自身
客体原因
重要性
中国的有利条件 该行为的目的、
答题思路
分析材料. 联系内因和外因
主体原因 该公司自身
1.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品质上乘,具有 市场竞争力; 2.中国市场大、需求旺,产品有广阔的销售前景; 3.中国产业技术基础良好,利用国产供应链降低成 本的空间大; 4.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 保障。
题型8 原因、依据类选择题-2023届高考政治(题型突破+智慧答题)复习(统编版)

【解题技巧】
第一,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第二,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 原因区分开来。 第三,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性,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哲学的,还是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第四,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反复阅读与 比较,看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正确。
【典型例题】
5.(2021·河北·高考真题)我国在坚持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鼓励高水平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涌现 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购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目前我国已成为双向投 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资202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实现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的目标要求 ②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布局 ③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大力推进与近年来国际经济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④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与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实现“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是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①排除。②:根据 材料:我国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购项目,这说明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 全球布局,②正确。③:该选项中“近年来国际经济安全性不断提高”与实际情况不符,③排除。④:目前我国已成为双向 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资2020年居全球首位,这说明我国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是发挥我国大 市场优势与积极参与多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④正确。
【典型例题】
3.(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2022 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的治理,是因为( ) ①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②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③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④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直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 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不能笼统地认为“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①排除。 ②③: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加强科技伦理的 治理,这说明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②③符合题意。 ④: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但不是“直接推动”,④错误。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如何体现哲学依据是如何做到类题型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如何体现/哲学依据/是如何做到类题型
1.“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经济或哲学)道理”类
①审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及含义层次,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
②逐层思考材料体现的道理。
③组织答案时,不仅要指出材料体现的道理(理论观点),还要简单地概括说明每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如何体现”类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先把设问要体现的“大观点”拆分成若干“子观点”,然后根据罗列的“子观点”到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事实根据(防止不加分析全盘照搬材料),最后采用演绎法(观点+材料)或归纳法(材料+观点,即……体现了……)来整理组织答案。
简单地说,应做到知识、材料层次化,材料层次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原因依据”类题解题指导一、分析原因依据的思路: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
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意义。
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补充这是“行为人”的职责。
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还应补充: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二、解题的方略: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做到知其所以然,解此类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一、客观实际的要求。
二、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三、阐述、明确其现实意义。
例题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原因)依据。
①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已成为现实:出口疲软、投资减速、工业滑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降温。
通胀压力已明显减缓,扩大内需应当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客观实际)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理论依据)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现实意义)2、逻辑关系法: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原因类试题就是让我们探求引起现实问题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讲,能构成原因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而重要性又体现在其地位、作用、意义等方面。
第二方面是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即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否则会引起更坏的后果。
第三方面是行为主体的必要性,分析行为主体这样做的原理依据。
该试题一般形式为:结合什么知识,行为主体(党、政府、国家、企业、个人)为什么要XXXXX例题1: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A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要性)B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性)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党和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行为主体的必要性)例题2: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
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
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政府承担财政支农职责是因为:①是履行国家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
②是坚持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例题3: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
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制结合起来;有助于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3、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对于原因类问题的分析,我们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微观入手。
原因类问题本身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为了便于解答,我们将这一整体部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将大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回答,降低难度,以便于操作,解决问题。
例如:(04,全国,35)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我们只有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防止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③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的坚强决心,促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例题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
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志愿者等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定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行动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加强了国家政权基础。
②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成果,为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4、主题定位法:高考试题非常重视判断和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诸多有效信息中,原因类试题设问中的相关主题,是标志性信息,可以说确定了设问中的主题,也就确定了答题方向和答题思路。
此类原因或依据类试题的形式为:运用xxxxx知识,为什么xxxxxxx(xxxx的依据、原因、理由)解此类原因或依据类试题步骤为:一、确立问题中的主题,主题一般是一个。
二、具体分析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分析全面,与此主题有关的原理尽量用齐。
该类题作答的具体要求为:原理(哲学还要加方法论),该主题符合了(违背了)该原理或是坚持xxxxxx原理的客观要求(重大举措、必然选择),xxxxx有什么意义。
例题1:材料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突出强调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材料二:今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涉及民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问题。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原因。
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②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④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例题2:民主形式有很多种,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创新了民主形式。
互联网既提供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也刺激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网络的直接性、互动性以及即时性,使得民意的表达更方便。
结合材料,说明“政府重大决策,人民有权了解参与决策,有权监督政策执行”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只有自觉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才能实现科学决策。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科学决策离不开民主决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只有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推动科学发展。
例题3:背景材料:针对近段时间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国政坛掀起了新一轮“问责风暴” :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最典型的有:因山西省襄汾县“9·8”尾矿溃坝重大责任事故孟学农引咎辞职,襄汾县陶寺乡党委书记、乡长,襄汾县安监局局长,襄汾县安监局总工程师相继被撤职,到襄汾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停职检查,再到分管副省长被免职;因“三鹿奶粉”事件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而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
简述国家实行问责制度的政治学依据。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核心。
问责制度的兴起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