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教育。
对于熟悉一线教育工作的历史教师而言,课堂是一个重要的人格教育、集体教育的主战场。
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从“历史”里可以“体验”历史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人的情感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同与否而发生变化的,并非所有人都只顾名利。
很多人恰恰在此时是通过关怀和帮助他人,关怀和促进社会,关怀和贡献民族与国家才显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在人格教育,价值观培养方面,历史学科的教育材料俯拾皆是:正面形象的有孔子的仁爱,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等,抱有这样的人生态度,那么情感教育意义就自然在其中了。
又如:利用反面历史素材,这些反面的教材也同样具有强烈震慑的教育功能:汪精卫的卖国求荣,希特勤的狂妄与反动,结果是遗臭万年。
还有那些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李鸿章等,更能引起21世纪新人类无尽的思考。
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深刻与浅溥,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人物的讨论已经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历史德育功能。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心理反应。
教学中,要真正对情感施加影响,就得营造一种适切的情感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做有情感的人,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在一些课堂中,切很令人怀疑。
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老师把情感教育的目的公开说给学生,而不是通过历史的情境和细节来促使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种公开说教式的情感教育,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主要危害是学习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一听老师浅表化、庸俗化的“深刻”道理,往往觉得自己“上当”了,这种历史知识的学习就没多大必要了。
一言以蔽之,这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也破坏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本身,欲速则不达。
情感的培养,主要应该注意把握心理暗示原则,让学生借助课程所展现的历史内容获得一种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得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在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健全的人格也备受关注和倡导。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
二、历史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知识能力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高考分,高升学率,忽视大多数人的发展和提高,这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代教育理论相悖。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历史课虽然不可能代替心理健康课,但在塑造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一种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塑造广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1 历史教师加强人格修养树立典范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能力,还必须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胜过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也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授着古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血牺牲 的精神 , 使我们的感情都得到了升华 , 体验到 革命先烈 为改造 中国而英 勇献身 的革命精 神之 可 贵 。所 以用 正 而 人物 、 正 面形 象 去 感 染 学生 , 从 而激 起 学生 和这些人物进行对照 、向道德范例靠近或认 同的愿望 以及积极 向往 的情绪状态 。从而树立起正 确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完善人格素质。 3 . 用饱含激情的语 言来感染学生 。社会学 习论 认 为: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有 两条途 径 , 一条是榜样 和示 范 , 另一条是言语教诲 。 教学 的艺术功底 , 重在语 言的感染力 , 讴歌时要 富于 激情 ; 谴责时要寓于愤恨 。让学生融人历史 , 在历 史 中活动 , 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的活动场景 , 表达出应有 的情感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解 以及课 文中道德 榜样 的力量 , 将大大激发学生 的道德情感 , 收到意想 不 到 的效 果 。 4 . 以史 为鉴 , 完善学生的人格。 康德说 : “ 教育 的 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 ” 蔡元培说 : “ 教育是成就人格的 事业 。 ” 借用儒家 的概念来说 ,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 成 人” 。历史知识有着丰富的做人道理 , 道德 与理想的 典范, 古今 中外又何其丰 富。如 “ 匈奴未灭 , 何 以家 为” 的霍去病 ;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的顾炎武 ; 临终 不忘 嘱托 “ 同志们仍须努力 ” 的孙 中山 ; “ 身无分文 , 心忧天下”的毛泽东 ;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 来; “ 人 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 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 ; 也正如孟子讲 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 能屈 ” 的品格 ; 像 孔子“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教书育 人 的品德 ; 诸葛亮 “ 鞠躬 尽瘁 , 死而后 已 ” 的忠 于职 守;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幸 福观; 司马迁 “ 人 固有一 死 , 或重于 泰山 , 或轻 于鸿 毛” 的价值观 ; 大禹治水 , “ 三过家 门而不入 ” 的责任 感。 这些都是 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 , 是我们 先辈 留下的光荣传统 、 优秀品质 , 是我们后人享用不 尽 的巨大精神财富 。 我们在教学中 , 运用历史人物的 闪光点对照其不 良习惯 , 让择优和汰劣一起进行 , 择 优 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 ,而改正缺点也就是 培养优点 , 促进其人格完善 。 总之 , 高 中历史的人格教育 , 旨在培养学生 的道 德感 、 责任心 , 让他们体验一下崇高 , 体会一下无私 , 认识一下报国 , 能有一种襟怀 , 有一个较为完善 的人 格,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 。从修身再到博学 , 有 了学习氛围 , 才能有学 习动机 , 启动 了学 习动力 , 学 习素质 、心理素质才会随之提高。历史毕竟是真实 的, 不似语文虚构 , 不似政治的说教 , 事实胜于雄辩 , 学生不会不为所动 , 而且还会 有所为 。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指的是以人格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
历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人格教育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探讨人格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生动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
在历史教学中,透过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及其处世哲学,学生不仅仅能够理解历史的事件,从而培养历史思维,更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来传授道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与此同时,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和背景、历史人物的决策思路、以及他们所表达出的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实践案例1.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往往能够启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力量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来启发并教育学生,并将这些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所在脉络,从而具有更深的认知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了守住忠恕之道而不惜流浪逐一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正义和原则。
2.多元课程教授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多个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多元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唐代贞观之治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述李世民的故事,还可以讲述他的父亲李淵、他的妻子杨贵妃等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
三、历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策略1.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成因。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又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来开展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情感。
首先,历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与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历史人物的苦难与奋斗,了解他们的品质和人格,从而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清朝末年民族英雄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初心和追求,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学生能够受到启发,积累道德情感。
其次,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包含着众多的价值取向。
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选择,引导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而进行的抗争过程,从中分析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团结互助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此外,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隽语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教训。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历史名言、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智慧,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讲述历史中的失败和挫折,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他们正确应对困难、积极进取的品质。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那段黑暗历史对中国的巨大打击,它使中国人无比痛苦,同时也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珍惜当下,努力实现民族振兴。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培養和塑造青年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的根本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历史感性材料,有的放矢地进行做人教育。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通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和秦桧、慈禧太后、贝当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
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出发点等现代教育教学观。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来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如讲“大禹治水”时,我分发给学生一些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体会大禹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性格特点;讲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语文课文《论语》的有关内容进行表演。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体现了历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
历史教育不再以知识学习为惟一目标,而是以人格发展为主要目标。
因此,历史教师应演化给学生“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历史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进行人格教育,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验与理解——人格教育的基础利用课本插图借助有关的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基础。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有许多生动典型的图片和资料可以构成新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净化陶冶。
如讲解《步辇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媒体再现当时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合有关“史趣”故事,有声有色地描述唐太宗三考吐蕃求婚使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沉缅其中,既感受到唐的强盛对周边民族产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又理解了民族关系和谐美好对祖国发展的推动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历史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及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伴随着历史人物生与死的悲壮,伴随着历史事件成功振奋与失败的遗憾,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感情经历中,与学生的灵魂化为一体,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激励着学生自觉地从事多项活动,从而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分析与判断——人格教育的核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重点分析典型历史人物的品质,总结历史教训,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发展理智感,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核心。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情景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激情,还要发展他们的理智,使情感和理智统一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J u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h i s t o r y t e a c h i n g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a s p e c t o f s t u —
d e n t s ’p e r s o n li a t y e d u c a t i o n ,S O t e a c h e r s s h o u l d b e t t e r r e a l i z e
总第 2 7 3期 2 0 1 4 年3 月m
竹敏 c c
T 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i o n Ar t i c l e C o i f e c t s
T o t a 1 . 2 7 3
Ma r c h 2 0 1 4 ( C )
Te a c h i n g/ / Xi e Pi n g Ab s t r a c t P e r s o n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c o n t e n t i n e d u — c a t i o n . As a t e a c h e r , o n e s h o u l d n o t o n l y t e a c h s t u d e n t s r i c h s c i - e n t i i f c a n d c u l t u r a l k n o wl e d g e ,b u t ls a o c u l t i v a t e t h e i r h e lt a h y p e so r n a l i t y t h r o u g h k n o w l e d g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I n t h e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作者:安可来源:《师道·教研》2013年第06期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
“人格教育”就是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历史课学习的主体”“历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观念,正视人格教育的各种因素,开发、利用周围可供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多,如从“卧薪尝胆”的勾践到“东山再起”的谢安;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从“还我河山”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维新人士谭嗣同;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
教师要多多挖掘,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讨论、辩论、答辩、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如果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能成功吗?西安事变时,该不该放蒋?再比如在讲述列强侵华战争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处理等问题上,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法庭”形式组成“审判庭”,列强侵略者一方为“被告”,受侵略方为“原告”,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教材内容,让“死”的历史知识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格,也称个性,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人的知识、能力、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它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健康的优良人格。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作为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我坚信:唯有个性(人格),才是“五彩”的源泉。
历史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1.在历史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费尼可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可见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
若离开了具体的知识,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几年来,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历史教学等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人格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优良而伟大的人格是前提和关键。
例如:通过介绍司马迁、贝多芬、罗斯福等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通过介绍居里夫人、布鲁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献身精神;通过介绍郑和、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蔑视困难、勇敢探索的开拓精神;通过介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培养学生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介绍焦裕禄、雷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的熏陶,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人格素质基础。
历史课上的人格教育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 的事情 时 , 他们就表现 为悲 观 、 失 望, 甚至退缩 , 意志 崩溃 。正 如 司马迁 所说 , 史是 历 为了“ 通古今之 变 , 究天人 之 际” 。历 史 同样告诉 我 们, 现实是残酷 的 , 的一 生不 可能一 帆风顺 , 人 只有 拥有顽 强的意志才能超越人生 中的磨难 与坎坷 。我 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学生 , 他觉得历史 内容很多很烦 , 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 了, 他对古代战争很感兴趣 。 但 于是 , 我让他去 了解有关 官 渡、 壁 、 赤 淝水 等 以少 胜 多的战役的史实 , 了解 实力弱 的一方 通过 哪些方 法 取 得 了 成 功 。 通 过 学 习 , 明 白 最 重 要 的 先 决 条 件 他 是: 他们没有在强大 的敌人 面前 放弃希望 , 有悲观 没 退缩 。从 而使这位学生从具体 的事例 中建立 起学 习 历史 的信心。 教师必 须引导学生积极 、 主动参 与课 堂学习 , 充 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 主 动性 和 主 体作 用 。要 鼓 励 竞 争, 培养学生勇为人 先 的优 良品格 。竞 争意 识是 克 服人格缺陷 的一 剂 良药 , 是推动个体 战胜 自我 、 超越 他人 的精神 动力 。在历史 教学 中 , 以适 当组织 历 可 史知识抢答赛 、 历史小论文评 比 , 开展专项历史资料 ( 历史题材 的邮票 、 火花 、 明信 片 、 书法 艺术 作 品等 ) 的展览 、 比活动 , 评 发挥学 生 的个性 特长 和兴趣 , 调 动他 们 积 极 向上 、 为 人 先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助 学 生 敢 帮 形成敢 于拼搏的人 格 品质 , 以推动他 们 的人格 不断 完 善。 三 、 强师 生情 感 交 流 , 导 学 生构 建优 良人 格 加 指 加 强师生情感交流 , 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 , 能 有效地提 高教育教学 效果 , 也是 指导 学生构 建优 良 人格 的一条 重要 途径 。在师 生交往 过程 中 , 教师 要 以遵纪守 时 、 勤学善 思 、 客观公 正 、 蔼可亲 等优 良 和 品质去影响和感 染学 生 , 挥榜 样 的示 范作 用 。要 发 在把师生置于平 等的地 位 、 尊重学 生 的个性 和人格 的基础上关心学 生 、 指导学 生 , 使学 生在轻 松 、 愉快 的气 氛中矫正 自己的错误思想行 为 , 而更有效 、 从 更 主动地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不断完 善 自我。要针对不 同的对象 , 本着严格要求 的原 则 , 注 意 表 扬 和批 评 的 有 机 结 合 , 导 学 生 不 断 挖 掘 内 指 在潜力 , 扬长避短 。科学合理地使 用大脑 , 改变不 良 习惯 , 改进学习方法 。不 断提 高学 习兴趣 , 激发学 习 动机 , 鼓励 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 帮助他们去积极获取 成功 , 步树立起“ 逐 自尊 、 自信 、 自强” 的精神 。 总之 , 在历史 教学 过程 中 , 只要 教师潜 心研 究 , 充分 利用大量 的人 格教育 素材 , 采取 恰 当的教 学方 法, 开展多种教 育教学活动 , 潜移 默化地对学生施加 人格影 响 , 就可 以有 效地 影响对 学生 的人格 教 育效
浅谈历史学科的人格教育功能
浅谈历史学科的人格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上,提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和明确任务。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就历史教学如何利用丰富的学科教育资源,发挥人格教育功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历史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健康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者,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人格魅力,以良好的情感资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做学生的“人师”。
同时,教师也要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仪表庄重典雅、言行举止文明、教风严谨扎实。
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形象,就是用无声的言语教给学生一种高雅的审美观念,就是在塑造学生美的人格,就是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其次,借助历史人物教学进行人格教育。
历史人物教学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历史学科为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载体,而其中历史英雄人物的学习更是中学生人格教育的最佳史料。
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也正是这些脊梁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教育了每一代人,影响了每一代人。
历史人物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如通过介绍屈原、林则徐、邓世昌历史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向古今爱国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通过介绍贝多芬、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通过介绍布鲁诺、达尔文、孙中山、李大钊等人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通过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通过介绍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_赵亚夫
人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甚至是歪曲的历史观。
这实为史学的悲哀。
所以说,社会和广大民众并不是不需要史学,而满足社会这样的需求正是史学的大“市场”。
目前的问题就在于史学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有的史学工作者对历史教育不屑一顾,更怕去做艰苦细致的历史教育的实施工作,而社会存在不重视历史教育的情形。
这就造成目前历史教育的相对滞后,成为史学发展的一只“跛足”。
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全面实施历史教育,才能将人们对历史的潜在兴趣引向对历史的爱好,社会对历史才会产生更进一步的需求,史学才会有“观众”,才不会寂寞,史学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赵亚夫 在基础教育中,言素质教育的本位,不能不谈人格教育,因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具有怎样的人格的人。
人格反映一个人的特质与品质。
所谓特质,是指智慧、气质、情操、社会性等心理秉赋与习惯的内在意义;品格,则是针对社会行为而言的个人心理品性和道德品行。
无论是特质,还是品格,其本质的一面都是求得完善的进步。
一个社会,人们普遍崇尚的基本人格准则怎样,是衡量该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原则性标准。
在今天我们特别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学校理应把人格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历史教育将肩负其特殊的任务。
过去的教育史,“人格”一词是被广泛使用的。
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学者们开始在研究中避忌这个既是资产阶级的学问术语,又有封建主义流毒的词汇。
结果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窄教育的理念。
“现实”政治需求成了惟一的育人准则,所有人都必须对号入座。
历史证明这是错误而荒唐的。
在基础教育中,若不尊重起码的人格教育,势必影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一代、两代人的如此下去,一个国家的基业也必然浮亏。
更不要说,培养创造型人才了。
不尊重个性的教育体制,如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孰不知,人格教育的本义,乃在培养正确的人生信念。
而当受教育者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学习信念的时候,才是教育的开始!中学历史教育不论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讲,还是从教育过程、教育手段上说,人格教育因素,都是支撑其中的核心杠杆。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摘要: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格教育优良人格一位赏识教育家说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贵的情操,高尚的心灵,健全的人格”。
可见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
但是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育对完成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一、结合古今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在教学中,真正能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又有多少老师呢?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格缺陷。
如没有追求目标、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增加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尤为重要的是,历史能展现历代贤哲志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人格典范:孔子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孟子称其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庄子称其为“非其志不亡,非其心不为……”的“全德之人”。
屈原则矢志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
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近代史上,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为变法图强而献身的戊戌六君子,这样的人物举不胜举,正是他们的人格光辉,照耀千古,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帝国主义和一切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推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是“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人的思想品质的教育与人格的培养。
什么是人格与人格教育呢?传统的历史教学对人格教育有什么影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一、人格教育对人格的要求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人格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完善的人格的过程。
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有敢于冒险,不屈不挠探索意志,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成为一个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成为一个热爱世界,热爱生活,正直善良,诚实可信的人。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即用正确的道德准则,对世间的是非,善恶,美丑,曲直进行判断的能力。
二、传统的历史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束缚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以考试选拔竞争为主线的教育机制,导致偏重升学率,偏重智育,知识型的主智主义成了教学的倾向,使教育成为一种封闭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教育体系中,考试成为测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检验教学质量及教育管理水平的依据。
而考试更是关系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命运,同时也关系着教师的升迁,晋级等切身利益。
于是素质教育又变成了变相的应试教育。
为了追求分数,教师千方百计地介绍记忆方法,介绍做题方法,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学生就不学。
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往往注重了拿破仑的历史功过,而忽视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注重了周恩来的革命成就,而忽视了周恩来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注重了爱迪生的发明,而忽视了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怕挫折与失败的坚强毅力。
总之,传统的历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培养,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成熟人格的重要环节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历 史教 学 中培养 学生健 全 的人格
王 永 强
摘 要 历 史教 学塑 造学 生健 全人 格是 避免 中学 生人 格缺 陷 ,促进 个 性健康 发展 的重 要一
环 。 因此 ,历 史 教 学工 作 者应 在 中 学生 人 格 的形 成 时期 ,充分 利 用 历 史课 程 得天 独 厚 的 教 育资展 。 关键 词 历史 教学 ;健 全人 格 ;和谐 发展
3在历史教学 中: 行健全人格教育 ,促进学生和 领导大众推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并为建立真正的民 进 谐发展 主共和国而与北洋军阀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国民党
针对 中学生崇 拜名人、 崇拜 英雄 的 , l f 理特点 , 教学过 一 大上 ,孙 中 山重 新 解释 了三 民主 义 ,确立 了联俄 、联 在 程 中教 师可用丰富 的史实 , 别是优 秀历史人物 的事迹 滋润 共 、扶 助 农 工 的三 大 政策 。他 一生 为 中国独 立 、 自由 、 特 学生 的・田, l f 对学生进 行人格 熏陶和激 励 , , 潜移默化 地 施加 平等 而奋 斗 的爱 国精神 鼓 舞着后 人继 续奋 斗 。 影 响, 到 “ 达 以人格: 养人格 , 润物 细无声 ” 的目的。 3 1进行 志 存高 远 积 极进 取境 界 的教 育 . 2 世 纪 2 年 代 初 的 法 国 , 聚 集 着 从 中 国 来 的 勤 工 0 O 俭 学 的学 生 ,他 们 过 着艰 苦 的生活 ,勤 奋 学 习 ,探 求 真
2 历史教学在人格培养中具有独特功能
禧太后、 汪精卫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教学, 使学生认识
目前 ,在历 史教育 中对 加 强健 全人格 教育关注 不 到什么叫 “ 名垂青史” “ 和 遗臭万年” 当岳飞取得堰城大 。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才, 不仅要有健康 的体魄 、 实的科 学文化知识 、 扎 而且要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尚、 高 健全 的优 良人格 , 即积极的人生态度 、 进取的 奋斗精神 、敢于抗挫 的意志 品格和团结协 作的交往 水平 等优 良
的人 格 特 征 。
二 、 革教 学方 法 , 改 引导 学生建塑 优 良人格
2 0 年 1 月 08 1
育
郭庆和
江苏省 句容市二圣中学, 江苏 句容 2 20 14 0
(uO,) Clt. utN0 mN18 a.0 i O v2 e9 y4 1
历史 新课 程其 旨在统一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 法 、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程功能“ , 课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
下面结合 自己的思 考和实践 ,谈谈在历史教学 中如何对学
生进 行 人 格 教 育 :
一
、
结 合历 史知识 , 强对 学生 的人格 教育 加
历史教材总结 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 ,小至个人成败 的经验 教训 ,蕴涵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教育元素 。例如伟大诗人屈原 “ 长太 息以掩涕兮 , 民生之多艰 ” 哀 的忧 国忧 民之情 ; 天祥 “ 文 人
. —
读教材及有关 的历史资料 ,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 提 出问题 、 思考问题并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在教学中 , 当让学生 适 对历史事件和人 物进行评价 , 对有关人物活动 、 历史题 材的艺术 作 品进行专题评 述 , 自己设计图表 、 整理知识 、 构筑知识框架 , 有 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 的独立人格 。 新课程要求教 师要 改变过去 “ 满堂灌” 的教法 , 重视培 养学 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证 明从 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人手是一种行 之有效 的好办法。 因为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 的期待和感悟 , 也是人 格教育 的一种 自我体验过程。 新课程指出 :阅读教学是教师 、 “ 学 生、 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 。 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过程 中, ” 教师和 学生是平等的。 教育不 能脱离人 的内心感 受 , 特别是在解读历史 事实过程 中, 历史 的距离感更增添 了建构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作者:刘烈喜
来源:《新时代教师》2012年第11期
【摘要】优良的人格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历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本文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优良,人格,教育,方法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人格。
历史教学对培养优良人格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
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
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2.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2.1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2.2要因材施教。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使之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急起直追。
2.3要鼓励竞争。
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促进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以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