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成绩 (100%)
考核方式 课堂抽查 (20%)
项目型考核 (30%)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知识、能力问答 每个学生一学期课堂回答 2 次以上,要求回
(10%)
答内容基本正确、口齿清楚、思维敏捷
课堂考勤、学习 遵守课堂纪律、无迟到早退、听课反应积极
态度(10%)
按照给定的专题,在规定的时间搜集相关资
项目教学 (15%)
九、课程建设等级说明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因此,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地教学法、实地调查法、 培训法、实战训练法等方法开展教学,管理学基础教学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 展成为“营销理论+医药案例+模拟实践+课程实习+营销论坛”的五位一体教学 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模拟教学和实战教学
2.能力目标 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3.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的职业观念,具有对组 织企业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及实施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设计一览表
料和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和决策,制定解决 方案,并进行当堂答辩,要求基本观点正确、 条例清晰,论据充分、表达清楚以及体现团
队合作精神。
案例讨论报告 (15%)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深 入剖析,寻求解决的方案,要求能明确提出 自己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
仿真实训 (20%)
以特定情景为基础,承担并完成特定角色的工作,要求能结合 情景的要求,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类专业通用素质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基础知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模块。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首先对企业职能和工作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群奠定基础。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进行管理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基础。

二、参考课时32学时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的能力;2、能初步分析与判断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过程状况的能力;3、能够发现、分析店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知识体系,包括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形成过程;2、熟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3、熟悉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的标准;4、熟悉企业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管理的主要内容;5、掌握企业计划、决策、激励、控制的基本方法;6、熟悉店面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生产经营现场的主要管理方法。

(三)素质目标1、明确任何社会一个人都必然处于某一管理系统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接受管理规范的约束;2、每一个人的职业提升和发展都要以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为基础。

四、内容纲要(一)结合学生特点及办学目标,项目驱动,以任务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适度、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三)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一)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对学生在听讲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研究《管理学》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理解管理学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3.熟悉管理的各个领域和专业;4.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5.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素质与能力目标通过研究《管理学》课程,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4.培养责任和担当精神;5.培养自我管理和职业规划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管理学概述;2.管理学原理;3.管理的计划与组织;4.管理的领导与激励;5.管理的沟通与控制;6.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教学方法1.讲授;2.讨论;3.案例分析;4.小组讨论;5.视频观摩;6.实践操作。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一)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占总成绩的20%;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二)评价标准1.对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2.对管理职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管理领域和专业的熟悉程度;4.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5.对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以及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学生还将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正确理解管理的涵义,掌握管理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了解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主要理论流派,掌握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技术方法,认识企业文化的涵义、功能及其塑造途径。

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初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能够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够制定基本的企业计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决策,能够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理论,对真实组织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职权配置,能够全面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沟通技巧,恰当处理领导工作中遇到的一般问题,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制订系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制订时间:2017年2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设置在二年级,它既承担着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管理科学殿堂的任务;又将起着为下续的各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做铺垫的作用,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管理类专业的兴趣与偏好。

企业管理学主要从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出发,阐述企业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管理发展的演进过程、理论与思想、环境、决策等。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 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整体上通过案例分析型、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奠定基础.(二)具体目标1、培养专业能力企业管理学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企业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制度与方法,职能等;管理思想,包括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原理、企业文化等。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附件1: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1 课程定位表1.1 -1 课程定位表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1.3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及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管理问题及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4 课程设计1.4.1 课程设计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及决策、计划及组织、领导及激励、沟通及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1.4.2 教学目标分析①能力目标A1. 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现象和具体问题;A2. 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②知识目标K1. 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K2. 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③素质目标Q1. 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及预测能力;Q2. 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及实践问题;Q3. 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观察及分析问题;Q4.注重遵章守纪、积极思考、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养成;1.4.3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管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2、适用专业3、开设学期4、课程学时5、课程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管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管理学基础或管理原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结合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联系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

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管理学原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明确管理的各项职能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达到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管理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以及管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依据1、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侧重于培养营销管理划与营销推广的职业能力。

2、知识板块和能力本位训练板块相配套并融为一体。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拟工作场景和分解学习环境来构建课程学习与实训内容(二)课程设计思路1、知识板块:按照管理学的逻辑思路设计八个个学习情境教学内容2、实训项目板块:对应八个学习情境内容,分解为十三个子情境和四个实训项目3、坚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实操,由仿真到全真的教授流程,坚持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环节实施 (三)课程内容设计“管理学”市场营销第二学期644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上紧紧围绕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的培养方针,以满足高职高专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B类课程。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方法,以及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激励职能的相关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将具备计划、控制、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先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

课程内容包括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道德和责任、计划、决策、组织等章节。

其中,第一章教授管理的含义和性质、管理的特征、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和管理的职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教授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及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第三章教授管理道德的含义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员工进行道德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第四章教授计划的含义、特点、种类以及计划编制的程序,以及现代计划的编制方法;第五章教授决策的含义和特点、各种类型和决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六章教授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等内容。

通过研究《管理学》,学生将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具备一定的计划、控制、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第三节: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部门化是指将企业按照不同的功能、产品或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分割,形成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部门化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分工与协调的平衡,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运作。

在设计部门化结构时,应遵循适度分割、协调一致、灵活变通的原则,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整体效能。

第四节:组织权利的配置组织权利的配置是指将权力分配给不同的职位和人员,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达成。

权利的构成包括职权、责任和义务。

在配置权利时,应遵循权责一致、适度集中、分权授权的原则,以确保权利的有效行使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企业管理基础适用专业:总学时:60一前言1课程性质企业管理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是硅酸盐、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企业管理基础的教学中,应本着理论适度和够用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顺利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课程介绍企业管理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把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以及使用管理的基本工具和软件的一门基础课程。

内容上根据中职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和职业素养来选择教学内容,力求把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最基础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体系上把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实务两条线索穿插起来安排课程内容,把管理学中单列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或创新等几个基本职能,融合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具体实务活动中去,如此这样,既能掌握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理论,又能领悟企业管理职能活动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在竞争激励的企业中生存及发展。

知识目标:1 了解企业管理的意义及原则;2 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基本原理;3 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的内容;4 掌握不同管理者的类型及其领导方式;5 掌握企业预测、决策的方法;6 了解商品采购、销售、储存的方法;7 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内容。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企业管理的理论;进行企业管理。

2能够适应不同管理者的风格,参与企业建设3能够对企业经营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初步决策,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 4能够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商品销售。

5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的组织,对流水生产线进行常规管理。

素质目标:1养成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3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尊重他人;4掌握沟通技巧,善于团结他人;5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遇事多从集团整体利益。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

在多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前途和命运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与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任务。

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

通过管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基础,并在今后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职业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各行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作为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熟悉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管理学概论、管理理论,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讲述、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确定以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管理为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技术工作中了解所要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学会用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以及自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理念1、基础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必须掌握本课程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坚持以形成共识的课程基本体系为主体。

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及时将现代企业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引入课堂,如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化的现代企业管理等;同时注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录像片、网上辅导答疑等。

2、网络教学与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网络教学是利用学院网站平台,由任课教师定期发布教学课件,并通过EMAIL接收学生作业,并每周两次对学生进行QQ 在线辅导。

现场教学是安排专职教师到人数较多(10人以上)的企业进行课程辅导;实践教学指定企业兼职指导老师进行课程指导。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着高职教学特点:理论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的总原则,遵循“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教改思路,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的机制,从而有力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

1、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通过讲授,使学生把握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企业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入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分:3课程代码:学时:52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后续课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编制人:唐研审核人:张耀星制订时间:2010年4月 12日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校营销与策划专业的职业群基础技能类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基础知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模块。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旨在让学生首先对企业职能和工作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群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经营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主要工作内容,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进行管理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基础。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1)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

(3)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

(4)-(5)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会区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和基础工作,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6)通过市场营销管理的学习,会进行初步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会根据企业的环境信息匹配市场营销战略。

(7)通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学习,会区分企业生产流程,会区分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效能。

(8)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会初步分析企业财务营运优劣。

(9)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会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分析,会初步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

2、知识目标:(1)管理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的含义、基本特点,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层次和角色,简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2)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3)~(4)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

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人力资源管理:掌握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践模块。

了解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目的、流程。

(6)市场营销管理::掌握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功能,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行为模式,掌握目标市场营销和竞争性的市场营销战略类型,掌握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类型,了解市场营销观念。

(7)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了解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过程组织、生产作业计划。

掌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了解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8)财物管理: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了解财务控制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9)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功能,企业文化的核心,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及其途径,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管理道德。

(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1、课程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编号及名称、内容)!提出问题,指出命题的成立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提出任务及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讨论,并设计创业计划(要求凸显企业的类型、性质及优势)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介绍我校当前的师资情况及迎评的师资要求,提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制定我校至迎评前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介绍《隆中对》产生背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介绍结石婴儿背景,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介绍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介绍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介绍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总结各组代表分享结论并评选师生共同总结各组评分并相机奖励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践模块。

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流程。

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 企业经营战略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经营战略管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过程组织、生产作业计划。

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功能,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行为模式,目标市场营销和竞争性的市场营销战略类型,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类型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指标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内容:<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四)第一次课设计梗概第一步:自我介绍,通告电子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

(5分钟)第二步:介绍该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考核要求及考核方式;职业生涯与该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处理,上课的方式和明确教学目标。

(20分钟)第三步:案例引入:(15分钟)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讨论,了解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系统性讲述,打下伏笔。

四、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来模拟实际的企业管理内容。

课外实践法:主要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及一手资料的可获取性,让学生收集资料,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学习相应的企业管理知识;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有相对应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

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PPT电子教案)为主,配合使用黑板板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习题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校园网等资源优势,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网站,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电子教案、PPT课件、习题及答案、试卷、实习计划、案例、论文等。

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开阔视野。

五、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六、教材的选用(一)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办学目标,项目驱动,以任务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适度、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二)推荐教材推荐教材:《现代企业管理学》刘兆信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三)教学参考资料书籍:(1)《现代现代企业管理》郭鹏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宣国良、陈俊芳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3)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4)P.F德鲁克着,有效的管理者.北京:工人出版社,l989(5)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期刊杂志:(1)《中外管理》(2)《企业管理》(3)《中国经营报》(4)《中国证券报》(5)《企业家信息》(6)《管理世界》七、主要教学资源要求(一)教师要求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二)学习场地、设施要求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

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实训指导书:格式正确、内容全面,且能具体写明对学生的各项要求。

3.软件环境:不断完善的管理综合实训的软件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采购软件模拟条件。

4.硬件环境:希望能够加大对硬件实训内容的建设;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5.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采购管理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