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精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思想精神。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以探寻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对于人文精神、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培养自己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音乐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如爱、恨、喜、怒、哀、乐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和理解。
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精神督促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并表演大量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包括爱情、友情、家庭、国家、世界和平等各种不同的主题。
这些音乐作品往往包含丰富的人文情感,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表演,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社会主题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
人文精神使得声乐教学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和学习,更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传递和体验。
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人文精神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涵,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声乐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情感和价值的传递者。
只有这样,高校声乐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音乐艺术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谈音乐课堂中的人文教学艺术
谈音乐课堂中的人文教学艺术作者:顾蓓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3期[摘要]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教材、教唱歌,更要渗透人文与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解读、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音乐、学习音乐,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音乐创造。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教学;情感[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9-0068-01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精神文化产物,其人文性是鲜明而深刻的。
然而,在实际音乐课堂中,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唱与教材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其人文价值,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难以收到余音绕梁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音乐课堂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丰富、饱满、富有生机的音乐实践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美,收获音乐学习的快乐。
一、生动解读,让作品富有张力感知并欣赏音乐作品,是真情演绎的必要准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认识作品,读是关键。
不少教师在授课中习惯以读背景、整齐划一地朗读作品,让学生完成对作品的认识,这样的读单一、单调且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提线木偶,与作品之间很难碰撞出火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在演唱的前奏上花时间、花心思。
对于充满童心童趣的儿童歌,我会采取猜谜、讲故事、做游戏、歌词对话等形式,强化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对于一些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歌谣,我则从文化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文化及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谣来自宝岛台湾,是一首节奏欢快的高山族民歌。
在这首歌谣教学前,我确定以下两个教学重点:(1)感受宝岛台湾的地域风光;(2)认识高山族。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一个美如水、壮如山的民族——高山族。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呈现大量的文字材料,向学生一一介绍高山族,而是从风光宝岛——阿里山和高山族舞蹈《杵舞》的视频欣赏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阿里山的风光秀丽及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导读:本文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刘磊(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摘要: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迫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一种人文课程,课堂中要人文精神教育。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人文培养;音乐课堂;精神文化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会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
所以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易经》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谓人文,是指与人类和人类社会有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积累。
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产生较早的文化形式是音乐。
从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
音乐欣赏课担负着音乐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所以音乐鉴赏课中在完成音乐欣赏的同时,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那么在音乐鉴赏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养培养呢?一、要正确认识音乐文化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也是一种文化。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和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诗歌、地理、社会、民族、精神、地域、时代、宗教、伦理、道德、民风、习俗、风格的文化特征,都打上了人文科学的烙印。
由此可见,音乐文化是一门多元文化,它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把音乐作为文化来认识,让学生多维欣赏音乐,了解音乐背面所凝结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知识。
实例1: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关键词:诗歌、朗诵舒伯特是“歌曲之王”,600多首艺术歌曲,歌词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大师的诗词,有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如《致春天》《听云雀》;有的赞美艺术和爱情,如《致音乐》《爱的使者》。
让音乐课堂尽现人文魅力
让音乐课堂尽现人文魅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口标。
因此,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人文学科关心的是人,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音乐与人”的问题,使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如何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体现对学生浓郁的人文关怀。
一、“熏陶”、“感染”——人文火花的闪现提高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又迫切的。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学生。
许多老师在为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都会进行课堂常规教育,生怕如果不在第一节课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的话,以后的课堂纪律就难以驾驭。
于是,一个疾言厉色的老师便出现在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面前。
帮助一年级新生建立应有的课堂常规是必须的,但也并不急于他们进入小学后的第一节课就开始。
他们还没有体验到小学音乐课带给他们的乐趣,就先给他们套上了许多“桎梏”,这无疑是一种摧残。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比如新课程的第一课便是《好朋友》,这一单元设计的意图在于新学期开始,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切的朋友关系。
其中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更是音乐用其特殊的语言来认识朋友,让一年级的新生充分感受到了音乐课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告诉他们音乐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二、“沉浸”——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创设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
它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的人文心理氛围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
在这个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他们是学习者,实践者,探索者。
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音乐与自然都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音乐能够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妙的人文体验。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共同展现的人文性。
一、音乐与自然的共鸣音乐和自然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形式,它们都以某种方式传递情感和意义。
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和溪水流淌的声音,都能够激发人类内心的共鸣。
同样地,音乐通过节奏、旋律和和声,以及歌词中所传递的情感,让人们能够与之产生共鸣。
自然与音乐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二、音乐的自然元素音乐中融入自然元素是常见的艺术手法。
许多音乐作品使用自然中的声音作为背景音,如鸟鸣声、风声和海浪声等。
这些自然声音可以为音乐创作增添一种真实感和生动感,使人们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一些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也受到自然的启发,如模仿鸟儿的歌唱、风的呼啸或河流的流动等。
这种融合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人文气息。
三、音乐对自然的赞美音乐可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都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通过音乐的形式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在现代音乐中,也有许多歌曲歌颂了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进一步强调了音乐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音乐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音乐也可以在自然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多音乐会或音乐演出以自然保护为主题,通过音乐的方式向大众传递环保理念。
这种方式既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能够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行动。
此外,一些艺术家通过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和表演来表达他们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和不满,呼吁人们共同关心和保护自然。
综上所述,音乐和自然之间的联系紧密而广泛。
音乐通过融入自然元素和赞美自然的方式,展现了它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为人们创造了独特而美妙的人文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并积极参与到自然保护中去,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
让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摘要】小学音乐课堂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课堂的文化价值不可忽视,学校应该加强音乐课程的推广和普及。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闪耀人文光芒,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值得重视,学校应该注重音乐教育的实施,让音乐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教育、学生影响、教学内容、艺术修养、审美情感、音乐兴趣、全面发展、文化价值、学校推广、音乐课程、人文光芒、重视、普及。
1. 引言1.1 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小学音乐课堂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让他们能够感知和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音乐世界的欲望,促进他们在音乐领域的自我发展和提升。
音乐课堂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音乐,他们可以培养自身的自信心、表现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学校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程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音乐教育的魅力。
1.2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还能够影响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通过音乐的表达和分享,学生可以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从而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音乐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通过演唱、表演和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与关联
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与关联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它更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共鸣的载体。
在教学中,音乐不仅传授技术,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关联的重要途径。
首先,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民族、地域甚至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本身,更是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途径。
这种跨文化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心态和人文关怀。
其次,音乐教学通过作曲、演奏和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音乐作为情感的表达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故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加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增强人文关怀。
此外,音乐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在合唱团、乐队或者室内乐团中,学生们需要协调彼此的演奏和情感表达,达到和谐的音乐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
这种团
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人文关怀和社会互动。
总之,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人文关怀与关联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尊重文化差异、表达情感、共享社会责任。
这些都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素养,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为培养这些素养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和方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价值、尊重和尊严的关怀,它渗透在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和音乐修养。
本文将就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进行探讨。
人文精神赋予了声乐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
声乐是一门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它通过歌曲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反映社会。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们要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学会用音乐语言去诠释人类的情感与思想。
只有通过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声乐作品的意义,从而在表演中更加地有内涵、更加地有深度。
人文精神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高校声乐教学并不仅仅是声乐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过程。
人文精神将学习的重心从简单的技术训练转移到了更广泛的人文素养培养上来。
教师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经典文学作品、讨论历史人物的命运、学唱民歌、学习戏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人文情怀,培养出他们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的更深刻认识。
这样的宽泛视野的拓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音乐生涯中更加自信和有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技巧层面。
人文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声乐艺术是一门以情感表达为核心的艺术,而审美情感正是对这种情感表达的感知和体验。
人文精神将情感的表达和领悟从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准上升到了对文学情感和社会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在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感知和领悟,让他们真正领会音乐作品背后的意蕴。
这样的审美情感的提升,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声乐表演更加动人,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人文精神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是声乐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它包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对音乐历史的了解等。
让学生听有温度的音乐——音乐中的人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温度;人文性作者简介:倪静巍(1982—),女,江苏南通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4-08一、感受音乐的温度就是要感受音乐中的文化音乐有高低、长短、强弱的区别,有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不同。
针对同一主题的音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截然相反的。
音乐作为人类感情表达最为直接、真切、生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了解各民族、各地域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感情、性格、气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首乐曲往往成为当地民族感情的生动展现,一首歌曲往往可以真切表现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1]。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两首奥运会的主题歌曲(音乐),就很能表现出音乐中的文化。
学生很好奇,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我和你》只有短短四句,旋律舒缓、柔美而又抒情,和他们平时听到的充满激情和动感的运动型歌曲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能成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歌呢?这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就不单单只是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我和你》这首歌曲了,我们更要从人文的高度来讲解歌曲的创作含义:①短短四句正式采用了中国常用的起承转合创作手法;②音乐中采用了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③音乐抒情、柔和,更能展现中国人平和、谦逊、内敛的民族性格;④最主要的是第29届奥运会真切表现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愿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平。
在《我和你》这首歌曲中,音乐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是和我们中国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的。
而作品《奥林匹克号角》是由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美国人的文化是自由、平等、拼搏。
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张扬、冲锋、尊重自我。
他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所以,作曲家用密集的节奏、嘹亮的号角、庞大的管弦乐队编制表现美国人的特点。
音乐中的文化,就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透过音乐去理解它所体现的该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体会音乐作为文化的精神实质[2]。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一、案例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中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人文精神是一种人们自我关注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真谛的态度,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而音乐课程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音乐学习更加活泼多样,更加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
《摇篮曲》是教学难度很高的一个内容,既有乐理知识上的难点(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又存在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难点。
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我相处了两年,视唱、声乐、口琴吹奏等音乐技能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规范的训练。
教学设计将紧紧围绕着《摇篮曲》的音乐内涵,体现这种音乐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合唱与表演勃拉姆斯《摇篮曲》、创编“摇篮曲”以及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等活动感受此类音乐“爱”的主题。
二、案例实施过程:首先,学生在轻快的圣诞音乐中一起跳舞,形成团结友爱、温暖活泼的学习氛围,这首3/4拍乐曲《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是我特意选择的含有“弱起小节”的音乐,也为了让孩子们在跳舞的同时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准乐曲的节拍。
我问道:“我们跳舞的音乐是什么节奏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立刻能准确的回答,于是顺利地进行到下一步的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程要淡化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概念性操作,而不能淡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较熟练地哼唱旋律和轻唱歌词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进行对音乐家的介绍,包括图像和文字:勃拉姆斯(德国)为祝贺好朋友歌唱家法柏夫人孩子的出生,创作了这首亲切而真挚的摇篮曲。
其它著名代表作:《匈牙利舞曲第五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音乐知识水平,并且时时渗透人文精神。
问:“勃拉姆斯还有哪些好听的音乐作品?”学生张艺炜:“我听过勃拉姆斯写的交响乐。
”这是一些课外学习乐器或者艺术修养较高学生的普遍反应。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课程,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这篇报告旨在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首先,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现。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卡门》等,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
比如,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就旨在表达人类团结、自由、平等等正能量。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音乐的人文内涵。
其次,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实现。
在讲述作品的同时,可以引申出一些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比如,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穿插介绍宋代文化、苏轼的生平以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等背景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人文知识面。
最后,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目的实现。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素养可以被忽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来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文化传统。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必然存在的,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宽广的人文视野。
此外,在实现人文教育渗透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让“人文”走进音乐课堂
、
从 教 材 中挖 掘 人 文 因
素
小学 音乐 教育 的特点 是 知识 面广 、 综 合性 强 , 既有 内容 广泛 的政 治 、 史学 、 地理 、 历史 、 民俗 等知识 的传 授 , 又有严
格 的 节 奏 、 音 、 唱 、 声 、 奏 等 技 能 听 视 发 演 的训 练 。对 于 音 乐 教 师 来 说 , 重 要 的工 最 作 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断 地 挖 掘 教 材 中 的
位 学生 的民族 自豪 感 与深 深 的 爱 国情 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达到了顶点,
起 到 了很 好 的效 果 。
如在欣赏歌 曲《 劳动最光 荣》 , 曲中 时 歌 唱到 “ 小喜鹊造新房 , 小蜜蜂采蜜忙 ……
小蝴蝶贪玩耍 , 不爱劳动不学 习……” 我
人 们对客观 事物 的各种 愿望 和情感 的 , 音乐是情感 的载体 ,借声传情是音乐课
KE GAI JI J U AO 、 i
:
让‘ ・ 人文’ 进音 乐课 堂 ’ 走
颜 焱
摘
要 : 文精 神 是 现 代 人 才 不 可 或 缺 的 基 本 素 质 , 唤 人 文精 神 是 时 代 的 需 要 。 因 此 , 们 音 乐教 师 应 在 音 乐教 学 中进 行 人 人 呼 我
的年龄 、 理特点 , 循善诱 , 心 循 让人 文之 雨“ 随风潜 入夜 , 润物细 无声 ” ……让人 文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得更加灿烂 !
的特 殊 手 段 。 而 在 音 乐 课 上 渗 透 人 文 教
苟子认为音乐可 以 “ 正身 行 、广教
化、 美风俗” 作 为一名音乐教师 , 。 在平时
就 问 : 为什 么 同学们 都不 喜欢小 蝴蝶 ? “
美术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美术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在艺术教育中,人文生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文生态的概念强调艺术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
通过人文生态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自然与人文环境。
人文生态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艺术可以通过表现自然景观、描绘环保形象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的创作,学生可以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的艺术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形成对环保行动的积极态度。
人文生态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是指个体理解、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人文生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元素,学会观察和品味身边的美。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学生可以培养对于形式、色彩、构图等艺术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这样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敏锐地察觉美的存在,并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作品。
人文生态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在人文生态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画展、博物馆等活动,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审美享受,还能从中学习到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人类智慧。
这样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更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追寻有温度、有人文的音乐课堂——以《大爱无疆》教学为例
追寻有温度、有人文的音乐课堂——以《大爱无疆》教学为例摘要:本文以《大爱无疆》的课堂教学为例,对其时代背景、旋律结构、乐器组合、声部演绎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与综合实践,也在课后对音乐课堂进行了经验总结与分析,旨在通过实际音乐课堂追寻温度和人文色彩,向学生传递生生不息的民族大爱。
关键词:无疆之爱;旋律质朴;音乐品鉴;民族气节引言音乐课堂充满了灵性与温度,如何将温度传递到学生的心中,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
《大爱无疆》这篇乐章便是传递温暖的典型篇章,通过引领学生感悟旋律的魅力,体会到民族的无疆之爱,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音乐素养提升至关重要,追寻有温度、有人文的音乐课堂,也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原则与初心。
一、《大爱无疆》——大地之魂,大爱之巅(一)童谣天真烂漫,彰显生命之爱《大爱无疆》是《大地安魂曲》第三个乐章的组成部分,也是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最鲜明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老师怎样引导学生领悟什么叫做对生命的大爱,如何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给予自己的爱,怎样学会去真正的学会爱别人、爱整个世界,从而诠释什么叫做大地之魂,大爱之巅。
这部分的旋律柔美连贯,仿佛天真烂漫的童瑶,传达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也体现了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本能,教育孩子们学会懂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灾难,学会珍爱生命。
(二)乐组琴瑟和鸣,突出民族之爱《大爱无疆》这段音乐旋律中,既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又有丰富多彩的弦乐组和竖琴之声相契合,还有其他木管声部摇曳式的余声演奏作为衬托,是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谱曲风格。
与此同时,又在男女混声合唱的演绎下,既温暖了那备受摧残的心灵,又唱出了饱含民族气节的大爱。
在乐器与歌声的共同演绎下,民族化原生态的曲调做到了悠扬质朴,最后又通过合唱队合唱声的过度及男中音的独唱将曲调变奏法徐徐展开,仿佛在告诉这个世界、告诉人们:我们的民族充满了凝聚力,民族集结之爱将扫清一切障碍、一切痛苦,也在传达给孩子们学会感悟民族团结的力量,引领他们学会将民族团结思想意识植根于内心,用民族之爱唱响无疆大爱。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的关怀和爱,包括对人类智慧、文化遗产和人权的尊重,是高校声乐教学应该注重的方面之一。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可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以下的作用: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通过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以及欣赏不同文化的异同,可以培养学生更高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音乐作为媒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情感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其艺术特征具有感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情感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知识和思想的探究和批判。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艺术特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人文精神还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人文精神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音乐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切实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到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五年级音乐学习的人文关怀
小学五年级音乐学习的人文关怀
在小学五年级的音乐学习中,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培养。
当学生们踏入音乐教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世界。
首先,音乐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引领者。
他们用耐心和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仅仅是教导如何演奏,更是倾听和支持。
就像一位贴心的导航员,他们用悉心的指引,帮助学生驾驭音乐的海洋。
其次,音乐课堂是情感表达的舞台。
通过音乐,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不仅是旋律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器。
在音符的跳跃中,学生们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并学会了如何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和分享这些情感。
此外,音乐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合唱团或乐队中,学生们学会了彼此倾听、协调配合,共同创造出和谐的音乐。
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为了演出的成功,更是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而共同努力。
最后,音乐教育在小学五年级阶段,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人文关怀的实践。
通过音乐,学生们不仅成为了音乐家,更成为了更加细腻和有爱心的个体。
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了美好和温暖,这种体验将伴随他们一生。
因此,小学五年级的音乐学习,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人文关怀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音乐的奥秘,更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中,感受到了成长和幸福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让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
让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光芒。
目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闪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小学音乐课堂将能够展现人文光芒,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让音乐教学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重要性、现状、提升、质量、培养、音乐情感、多样化、教学活动、积极影响1. 引言1.1 音乐课堂的重要性音乐课堂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课堂,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音乐课堂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音乐课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发展。
音乐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记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细心、认真、耐心和毅力,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音乐课堂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创造。
希望通过对音乐课堂的关注和重视,能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闪耀”,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1.2 人文光芒的意义"人文光芒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人文光芒指的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审美情感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人文光芒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会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到音乐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感,拓展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和谐、有情怀的个体。
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的可行性浅析
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的可行性浅析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素养。
它包括对自我、他人、社会和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对美、善、真的追求和感悟。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将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音乐本身是一门与文化、思想、历史等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
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在教授一首经典音乐作品时,可以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以及音乐作品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将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的心灵活动的高级表现,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让学生听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感受音乐所传递的美感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发展比较和评价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将人文素养融入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它不仅包括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还包括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生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音乐生态课堂的概述
音乐生态课堂的概述一、“生态课堂”概念“生态课堂”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参与、互动。
这种师生关系不仅要重视情感因素而且还要强调内在心理机制。
因此在音乐歌唱课上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的概念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基础上被应用,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单纯地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技能等方面发展;不仅要重视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合作、教师自身素质及能力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整个课堂生态化进程。
传统课堂的观点认为:“所谓生态校园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条件而进行建设的学校环境”所以“生态课堂”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上,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观念。
它主旨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音乐生态课堂的构建是从音乐歌唱课程内容出发,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是要考虑到歌曲本身是否具有艺术性,其次就是将歌曲作为一个载体来进行文化传播租传承,然后是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是在演唱时情感表达方面做到完美演绎,然后从学生角度看,生态课堂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音乐歌唱实践活动中,师生间相互配合和启发引导。
该理念主张通过对“教”与“学”两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二、“生态课堂”在当前国内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生态课堂中教师不是单纯的音乐学习策划者,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传授者。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给学生加以引导,其余的时间就由他们自己支配。
然而,学生们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有趣的活动。
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生态课堂的发展模式,传统不良式课堂教学方法弊端很多,教师总想把孩子置于自己控制之下,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学习容器,进行硬性的灌输,然而,学生是有着独立人格的生命体,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堂: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发表时间:2018-05-03T16:29:34.5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0期作者:包雪云[导读] 音乐课堂应该重构浓浓的人文生态,以此构筑厚重的、坚实的音乐人文生态。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737200
由于诸多原因,一些初中班级的音乐教学总是在纯技能技法的圈子中打转转,而与之相关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滋养却少得可怜。
都说音乐能舒展人的心灵、锻造人的品性,但是光有技能技法而没有品性滋养,那这种“舒展”就是有欠缺的,就是脆弱而且苍白无力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课堂应该重构浓浓的人文生态,以此构筑厚重的、坚实的音乐人文生态。
一、在情境创设中聚焦学生
单一的教学行走方式和单薄的知识呈现方式,很难触发孩子们的音乐情趣。
唯有创设浓浓的情境,才是打动学生的长久之计。
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音乐课堂应该少一些理论灌输,而多一些情境育人;好的音乐教师总是尝试构建一种情境化教学生态,在上课伊始就“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
二、在自主自练中锻造学生
成功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一味地把控着课堂学习权利,不是一味地让学生仅仅充当听众、一味地接受单向灌注,而是充分地放权,让孩子们自我欣赏、自我探索、自我唱跳,大面积地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就《黄河船夫曲》的教学而言,应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找找《黄河船夫曲》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自发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自主合作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能够自己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以《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动手自主环节:
1.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在此基础上自主或者小组合作在反复聆听中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并在小组内讨论: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那么《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曲谱,引导学生找出不认识的音乐符号,如前倚音、下滑音和连音线,教师重点强调第一个,而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后两个。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对比试唱前倚音、下滑音的乐句和不带前倚音、下滑音的乐句,以此让孩子们从听觉上感受一下哪种更有陕西民歌的韵味;之后学生自己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下滑音的演唱,在唱时必定把那种弯给带出来。
3.三听歌曲,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以上探索过程都是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悟的过程中进行的,包括找出乐曲最重要的特点——重复,也包括找出自己不认识的音符,更包括歌曲的风格和演唱特点,都是让孩子们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不做统一硬性规定,不强迫同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孩子们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以此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事实上,正是教师的放权,才激发了孩子们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热情和注意力。
其中,孩子们对艺术的感悟、体验、沟通交流等与音乐核心素养相关的因子一一登场,意味着一种平等民主气氛的生成,意味着一种舒服、温润、合适的温度的蔓延。
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自主打开的版图愈广,孩子们收获的音乐素养愈多。
当然,由此而构筑起的音乐人文生态,也是师生乐于见到的。
三、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
好的音乐教学境界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文本,而是在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究延伸中提升学生、滋养学生、锻造学生。
优秀的音乐教师,总是构建一种情境性、实践性、拓展性于一体的音乐课堂,引领孩子们在音乐的百花园中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仍然以《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为例,临结束时可以进行以下探究延伸活动:
1.播放方言版《黄河船夫曲》,模仿其演唱特点,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2.观看陕北民歌走进维也纳的视频演出报道,追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陕北民歌的看法或态度有所改变吗?
3.创编活动,一组演唱,二组喊,三组拍手,四组表演动作,齐心协力来把船儿扳。
上述环节中,方言版的《黄河船夫曲》和创编活动中的《黄河船夫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扩充训练,是孩子们反复理解旋律和乐曲风格之后的再次欣赏,因而这样的欣赏另有一番意蕴在心头,其中的拓展意义不言而喻,昭然若揭,让孩子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得以锻炼,真正在“学以致用”的场域中发现了音乐的多重风貌。
其中,让会唱的孩子唱,让会跳的同学演,“不能要求所有孩子以同一节奏、同一方式‘齐步走’,允许他们有差异性地成长与发展”。
从最初的情境引入到后来的自主选择,再到后来的方言版,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敞开,随着课堂气氛的不断升温,彰显着人文音乐生态的成功构建,也隐含着我们对于音乐教学更美好的一种期盼。
那就是相对于理论灌输和单向灌注而言,期间经验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开悟、品性的纯化,无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以此让孩子们汲取到更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2。
[2]徐志伟育人,需调“心灵弦”[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