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7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7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7篇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15的认识》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理解15的意义,掌握15的数序,学会15的拆分与组合,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了解其数序,学会15的拆分与组合,并能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5的拆分与组合,以及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15的意义,掌握15的数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数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宠物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为15的宠物。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说出“15”。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磁性黑板上的计数器,演示15的拆分与组合。

(2)讲解15的加减运算,如:15+3=18,185=13。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用计数器进行15的拆分与组合练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数序:1152. 15的拆分与组合:15=10+515=9+615=8+715=7+815=6+915=5+103. 15的加减运算:15+3=18154=11185=1312+3=1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计数器拆分数字15,至少写出3种拆分方法。

(2)运用数字15进行加减运算,至少写出4道题目。

答案:(1)15=10+5,15=9+6,15=8+7(2)15+3=18,154=11,185=13,12+3=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认识数字15,掌握了15的拆分与组合以及加减运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第一章《数的认识》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对数字15的认识,包括15的数序、数位以及15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数序、数位,能正确书写数字15,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15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5的含义,运用15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15的数序、数位,以及15以内的加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以15个苹果为主题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黑板上的苹果有多少个吗?”2. 教学数字15的含义(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数一数苹果的数量,使学生认识到15是一个具体的数。

然后,讲解数字15的数序和数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5。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1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数苹果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然后,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数序、数位2. 1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3.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数字卡片上找出数字15,并说说它的数位和数序。

7 + 8 =15 6 =9 + 4 =11 5 =(3)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数字15。

2. 答案:(1)略(2)15;9;13;6(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程度如何?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如何?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数字15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5及其应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5及其应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5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5及其应用。

2.能够正确识别、书写数字5。

3.能够正确定位数字5在数线、数字表中的位置。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数字5及其应用。

2.能够正确识别、书写数字5。

3.能够正确定位数字5在数线、数字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将数字5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字5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

3.游戏教学法:结合游戏方式进行数字5的认识与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通过询问和指示,找出有多少个物品是5,如:某个课桌面上有5个橡皮擦、5个铅笔、5个钢笔等。

2.呈现写数字5,鼓励学生自己写,引导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特别是五指。

3.讲解介绍数字5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人手有5个手指,太阳系中有5个大行星,一副扑克牌有5个花色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字5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4.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5,并在数线、数字表中找出数字5的位置。

5.游戏(1)游戏名称:数学捞月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强学生认识数字5的应用以及数理逻辑能力。

游戏规则:老师让学生聚在操场中心,将几个数量不等的球分别写上1、2、3、4、5这几个数字,老师在说数字后,学生按顺序尽快去找数字球打回老师放球的框中。

老师同时对学生观察,防止有同学凌乱地去拿没有说到的球。

(2)游戏名称:寻找数字5游戏目的: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5的认识和掌握如何快速找到数字5。

游戏规则:将黑板上的数字乱写一通,然后提示学生找数字5的位置。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观察学生对数字5的认识和书写是否准确、是否能正确地定位数字5在数线、数字表中的位置、是否能将数字5应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15的认识》,详细内容为第一章“数的认识”第三节“认识15以内的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的数字概念,能熟练数数、认数、写数,并理解15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概念,能准确数数、认数、写数。

2. 培养学生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5的数字概念,能准确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熟练数数、认数、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计数器、磁性黑板。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展示一群小朋友玩“抢凳子”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人数(15人)。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感知15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数数:引导学生从1数到15,再从15数回1。

(2)认数: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5。

(3)写数:教师示范书写15,学生跟随书写。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计数器表示15。

(2)完成教材第6页的练习题。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磁性黑板上的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运算游戏。

例如,出示两个数字卡片,一个10,一个5,让学生算出它们的和。

六、板书设计黑板左侧:挂图(15个小朋友玩“抢凳子”游戏)黑板右侧:1. 数数:115,1512. 认数:153. 写数:154. 加减运算:10+5=1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从1数到15,再从15数回1。

(2)写出数字15,并读出来。

(3)用计数器表示15,并和同桌互相检查。

2. 答案:(1)略(2)略(3)略(4)10+5=15;155=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5的数字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加减运算方面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运算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数字15》。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字15的构成,即10和5的关系;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5,并理解数字15的大小概念;能够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字15的构成,即10和5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5,并理解数字15的大小概念。

3. 学生能够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5的构成,即10和5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5,并理解数字15的大小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10个苹果和5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里的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答案为15个苹果。

2. 讲解:教师通过数字卡片,讲解数字15的构成,即10和5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15的大小概念。

3. 书写: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并引导学生跟随书写。

4. 练习:教师给出15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数字15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构成:10 + 5 = 152. 数字15的大小概念:比10大,比20小3. 数字15的书写:1 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0个苹果加上5个苹果等于____个苹果。

(2)选择题:数字15比____大,比____小。

(3)写数字:写出数字15。

2. 作业答案:(1)15(2)10;20(3)1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字15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如:“家里有10个苹果,妈妈又买了5个苹果,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数量比较与排序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数量比较与排序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数量比较与排序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用比较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进行大小判断,能够掌握简单的数量比较并且找出比较中的不同之处。

2.能够很好地认识和掌握数字1~5之间的大小排列顺序,唯一性和连续性。

3.能分辨出数字大小相似或不同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排序,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比较数字的大小,用比较词语(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判断。

2.学习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唯一性、连续性,能够简单排序。

三、教学过程:1.自然情境教学(1)教师用自然情境中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成规律。

例如:课前因为天气热,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衣服,哪些衣服大小有区别,哪些又相同。

当学生发现两件衣服的大小不一致时,教师可以拿来两种不同大小的石头,同学们利用石头进行对比,提问:“这两块石头谁更重一些?”,当同学们回答出“大的更重一些”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大于”的比较词。

同理,掌握“小于”与“等于”的比较词。

(2)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介绍数字的唯一性、连续性、大小排序。

如拿一块正方形木板,让学生数数它的边,当学生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需要你们把木板分成很小的一些部分,你们要分成几等分才好分呢?”同学们可以从中发现数字1-5之间的大小、唯一性、连续性,也会因熟悉特定的事例而更好地掌握数字1-5之间的关系。

2.教学体验活动(1)教师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大、小、等的概念,并通过数棒、卡片等多种物品进行数值排序和比较。

(2)教师让学生从一组卡片中分辨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并进行重新排序。

(3)教师让学生自主练习,例如老师出声音,同学们就要举手比较出声音强的一方,再举手比较大小关系等。

四、教学要点: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规律。

2.教师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和探索,培养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四章《认识整十数和整五数》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15,包括15的读写、组成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和组成,理解15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15的读写、组成和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小明数一数他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和几块橡皮,引出数字15。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学习读写。

(2)通过挂图,让学生观察和讨论数字15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15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字15的加减运算,如:15+3=18,185=13。

(2)让学生用自己的计数器进行操作,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15,并读出来。

(2)完成一些加减运算题目,如:14+1=15,161=15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字15,旁边标注读写和组成。

2. 板书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15,并读出来。

答案:(1)十五(2)15;15;19;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读写、运算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15的例子,如:15个苹果、15分钟等,加深对数字15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数字15的加减运算。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数字15的加减运算1. 利用教具:使用计数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将15个计数器放在一起,然后加上几个或减去几个,观察结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涉及第三章《认识数字》的第五节,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对数字15的形成、读写和运用进行认识和理解。

详细内容包括:15的数序认识、15的数位理解、15的读写方法以及15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读写。

2. 让学生理解15的数位概念,知道15是由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的。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15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15的读写、数位理解和运用。

难点:理解15的数位概念,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数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含有15个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进而引出数字15。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讲解数字15的读写方法。

(2)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15的数位,讲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3)利用计数器,演示15的组成,让学生理解15是由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15可以由哪些数组成?如:10+5、9+6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利用计数器,尝试组成不同的数,达到对15的深入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字15的读写、数位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读写方法。

2. 15的数位:十位和个位。

3. 15的不同组成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数字15进行加减运算,如15+3、155等。

2. 答案:18、10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数字15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15的读写、数位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15,提高学生运用数字的能力。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15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一章《数的认识》中的第3节“15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操作、数数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15的数字概念,能够熟练数出15以内的数,理解15的组成和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概念,能够熟练数出15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理解15的组成和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5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重点:熟练数出15以内的数,掌握15的数字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计数器、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组图片(如:10个苹果,5个橙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数一数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磁性黑板,引导学生数一数15以内的数,讲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用数字卡片展示15的组成和分解,让学生理解15可以由1和14、2和13、3和12等组合而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数出15以内的数。

(2)分组活动:每组发一套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可以组成15的两个数字。

(1)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15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六、板书设计1. 15的认识15以内的数:11515的组成:1+14、2+13、3+12、15的分解:15=1+14、15=2+13、15=3+1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填空:12、13、()、15、()、()。

(2)找出可以组成15的两个数字,并写出算式。

2. 答案:(1)14、16、17(2)示例:7+8=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数数和组合分解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1和2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1和2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认识数字1和2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1和2,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学生掌握数字1和2的读写、大小比较、数量认识等基本概念;3.建立起自信心,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和2,学会数字的书写与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中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数字1和2的大小比较,掌握数字的书写、数量认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一分钟)为了唤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通过学唱《数歌》、数数字作为前置活动,让孩子们先了解、熟悉、记忆数字的形式、大小、用途。

二、重点难点呈现(十分钟)引导孩子们看教材上的数字1和2,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大屏幕上写出数字1和数字2,让学生观察两个数字的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地看。

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数字卡片,通过卡片上的数字和图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来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书写、数量认识等基本概念,例如:1.看图选择,选择一条直线中最靠左的一只小鸟,这里左边就是数字1,让学生把数字1的形状记住。

2.让学生通过手比较两个手指头,了解数字2的大小,再请学生注意观察数字2的形状,用卡片手写或板书手写比较两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与记忆。

3.请学生自己找出自己房间里的物品,数对数量有1或2的物品,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到数字1或2的大小。

4.让学生自己模仿老师画出数字1和2,进行比较与点评,纠正。

适当的引入童话故事、绘本等文学作品,从语言、文字的视角,启发建构数字1和2的虚实关系,丰富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启发想象力,激发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主动性等。

三、巩固&扩展应用(十分钟)1.让学生依次模仿老师朗读数字1-2,自由运动身体,重复数挥手、数蹦跳、数摆手等动作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2.让学生用拇指与其他手指交替拨动出数字1和2的音乐旋律,进行声、形、体结合的体验与探究,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与音乐素养。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420》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15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15的读写、组成和基本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5,并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15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15的读写、组成和应用。

难点:运用数字15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磁性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数字15的生日蛋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5。

2. 教学数字15的读写(10分钟)(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写出数字15,引导学生模仿读写。

(2)邀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数字15,并给予评价。

3. 教学数字15的组成(10分钟)(1)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5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

(2)学生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字15组成的理解。

4. 数字15的应用(10分钟)(1)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题,如155=10,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字15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读写和组成。

2. 例题和解答过程。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15的读写和组成。

155= 15+5= 10+5= 205=答案:(1)略。

(2)10、20、15、152. 口头作业:回家向家长介绍数字15的认识和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数字15的读写、组成和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字15的理解程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数学乐园》第三章《认识数字1420》中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15,包括15的数序、数值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数序和数值,能够准确地读写15。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15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5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数字15的数序和数值,读写15。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15个苹果、15只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都有多少个苹果/小鸟?”2. 教学新课(10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学习读写15。

(2)利用挂图,展示15的数序,让学生了解15在数轴上的位置。

(3)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15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小明有1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5个,还剩下多少个?”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字15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读写2. 15的数序3. 15在生活中应用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题。

(1)数一数,圈出15个物品。

(2)写出15的数序。

(3)举例说明15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略(3)如:15个小朋友、15本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15,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5的认识》教案精选

《15的认识》教案精选

《15的认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章节,主要内容为“15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15的数字意义、数序及数量关系,理解15在数学中的位置,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5,并运用1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意义,能正确书写数字15,理解15的数序及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15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5的数序及数量关系,运用1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重点:15的数字意义,能正确书写数字15,认识15以内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课件、磁性黑板、计数器等。

学生准备:计数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包含15个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同学们,你们能数一数这幅图片中有多少个物品呢?”2. 教学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15,理解15的数字意义。

(2)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掌握15的数序。

(3)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15的数量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15的加减运算,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15进行加减运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15的认识2. 内容:(1)15的数字意义(2)15的数序(3)15的数量关系(4)15的加减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下面的图片中各有几个物品?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图片1:()图片2:()图片3:()(2)用数字15,完成下面的加减运算。

15 + 4 = () 15 7 = ()8 + 7 = () 18 5 = ()2. 答案:(1)图片1:8 图片2:11 图片3:15(2)19 8 15 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15的认识。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二章《认识数字》,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数字15的认识》和第二节《比较数字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数字大小的比较。

难点: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和挂图,展示一幅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数字15所表示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数字15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正确书写。

(2)通过比较数字卡片,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15。

(2)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理由。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数字的大小关系?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数字15各写一行。

2. 答案:(1)1 2 3 4 5(答案不唯一,只要正确即可)(2)3<4<5,2<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书写数字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大小关系,如:门牌号、车牌号等,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数字大小的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中数字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15的认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理解15的组成和分解,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15的读写,了解15的组成和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15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与15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5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进位和退位。

重点:数字15的认识,15的组成和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幅挂图,内容为15个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2)邀请学生上台用磁性黑板上的数字卡片,组成数字15。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15的组成和分解,如1和14、3和12等。

(2)教师示范15的加减法运算,强调进位和退位。

3. 随堂练习(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15的组成和分解练习。

(2)学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读写、组成和分解。

2. 15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3. 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15的认识》练习题。

(1)写出数字15的组成和分解。

8 + 7 =15 6 =9 + 6 =14 8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用实物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15相关的数学问题,如15的倍数、15的奇偶性等。

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主要讲述《15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了解15的数序及数量,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5以内的数字,并了解其数序和数量。

2. 培养学生运用15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5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5的认识及其数序、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水果摊,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水果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15。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15个物品。

2. 例题讲解(1)出示数字卡片,讲解15的数序及数量。

(2)通过PPT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15的组成,如1和14、2和13、3和12等。

(3)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15个物品。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5。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寻找生活中的15,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数序及数量。

2. 15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画一画:从1数到15,每个数字下面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计算题:156=?,11+4=?,7+8=?答案:(1)1个苹果,2个橙子,3个香蕉,……,15个草莓。

(2)9,15,15。

2. 作业要求:书写工整,画图清晰,计算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学习15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简单排列组合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简单排列组合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二:简单排列组合一、教学目标1.掌握1-5的数字及其由小到大的排列方法。

2.通过小游戏、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五个数字卡片(1、2、3、4、5)。

2.零食、玩具等实物若干。

3.教具:数学教学PPT。

4.试卷与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概念。

2.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排列组合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的概念。

2.自主探究(1)教学目标导入:1-5数字的认识。

1)通过展示PPT,再次学习数字1-5的大小顺序。

2)通过展示图片,运用数字1-5,数出实物数量,让学生了解1-5的实际意义。

(2)数学游戏:看谁最快排出1-5。

分组比赛,让每组学生拥有五个数字卡片(1、2、3、4、5),规定时间内排序,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名。

(3)实物识记:小朋友自己品尝、观察。

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零食、玩具等实物,让学生认真观察、品味味道或熟悉已知的颜色、名称、用途等,了解实物的个数,并了解实物排列组合的变化。

(4)排列组合小实验:摆多少位组合方式。

三个桶,分别标为A、B、C,每个桶都可以放置1到5个球,试问:有多少组合的方案?让小组按照自己的想法排组合,以观察方案之间的变化,最后得出总答案。

(5)实际问题:数学游戏——魔方排列组合。

通过图形题目和“魔方”排列组合游戏,让学生学会使用组合规律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通过抽问、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排列组合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实时回答学生问题、考试、作业评估、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采用了大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要求学生参与了各种练习,让学生逐渐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概念,从而更深入地体验学习,但在组合、排列的语言较为难懂,希望下次活动中注意语言的翻译。

《数字15的认识》PPT课件小班数学公开课

《数字15的认识》PPT课件小班数学公开课

06
CHAPTER
课程总结与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
1 2
数字15的概念
通过PPT课件和课堂活动,学生深入理解了数字 15的概念,能够准确识别和书写数字15。
数字15的分方法,能够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数字15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和讨论,学生了解了数字15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如计数、比较大小等。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数字15的读法、写法、基本含义;15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关 系;1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PPT课件和实 物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02
CHAPTER
数字15的基本概念
学生依次报数,遇到数字15或15的倍数时,要说出“数字 15”并接上下一个数字。
数字蹲
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字,教师喊到哪个数字,代表那个数 字的学生就要蹲下并说出“数字15蹲,数字15蹲,数字 15蹲完XX蹲”。
寻找数字15
在教室或校园内设置一些与数字15相关的线索或标志,让 学生寻找并收集这些线索或标志,最终找到数字15的宝藏 。
金钱计算
介绍数字15在货币计算中的应用, 如15元、15角等,帮助学生建立金 钱概念并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数字15与其他数字的关联
与数字10的关系
通过比较数字10和15的大小、形 状等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位数
的理解。
与数字20的关系
同样通过比较和观察,让学生了 解数字15与20之间的关系,为后
数字15的大小关系
大于关系
等于关系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第一章《数的认识》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数字15,通过直观的物品数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字15的意义,并学会正确书写数字15。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理解其代表的数量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5的真正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的物品数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字15,学会读写数字15。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物品模型、磁性黑板、PPT课件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

然后,展示15个物品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数等方法,感知和理解数字15的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课件,讲解数字15的读写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15的含义。

同时,强调数字书写的规范。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数字15的读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数字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数字的含义、读写方法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读写方法。

2. 数字15的含义。

3. 数字15的组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15个物品,并记录下来。

明天上课分享给大家。

答案:例如,15个苹果、15个铅笔、15个玩具等。

2.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15读写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数字15的读写方法,并理解了其含义。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更大的数字,让学生继续拓展对数字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

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

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

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

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

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

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

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