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心圆模式
同心圆理论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总结
同心圆理论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总结
首先是同心圆理论的内容。
同心圆理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
化建设时应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中心发展多个领域,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同心圆。
同心圆理论突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排斥其他领域的发展,而是通过围绕中心的方式使各个领域相互
促进、相互支持。
总之,同心圆理论通过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实践,使得中国共产
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突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实现了各
个领域的有机发展和相互促进。
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在实践中均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使得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同心圆理论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组织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可以为其提供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思路和方法。
国外教师TPACK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师TPACK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傅渊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8期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为教师在教学中良好地运用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TPACK的理论框架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互相整合的TPACK;独立的TPACK;PCK中固有的一部分。
国外学者对TPACK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TPACK与教师信念的关系;特定学科领域中教师TPACK的发展;(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
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指明了TPACK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具有颇多启示。
关键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理论框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1-01一、TPACK的起源2005年,凯勒和米什拉以舒尔曼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为基础建构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包含了七个基本要素与静脉,分别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境脉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境脉,它包括学生的知识、学校的社会网络、现有地基础设施、父母的关注等。
二、国外教师TPACK的理论发展自2005年TPACK诞生起,国外众多研究者对其理论框架进行了建构,成果相当丰富。
总体而言,这类研究将TPACK界定为3种类型:(1)互相整合的TPACK。
TPACK是特定情境下三种知识的相互作用,应给予其同等重视,这些知识的发展都会促进TPACK发展。
德国的托马斯·万松和罗夫·比尔勒将鲍尔等人提出的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CKT)与TPACK框架相整合,形成了崭新的CKT-TPACK框架。
CKT-TPACK框架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该框架融合了两类流行的教师知识框架,并对TPACK中的CK和PCK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功能分区方式,它把城市形成同心圆式分区形式,将城市功能系统中市中心分区、活动分区、服务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分区和休闲娱乐分区有序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从而组织城市功能布局,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一、合理性。
把城市功能系统中各部分有序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形成一个完整的同心圆环状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功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发展。
二、协调性。
让功能在空间上有序的布局,达到协调功能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空间上发挥更佳的效果,使各种功能的融合更加协调有序。
三、可持续性。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有利于节省资源,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做到及时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化。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功能得到合理布局,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技术,帮助公共服务的准确到位,达到智慧城市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构建一、基于认知发展的阶段模型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可以构建一个阶段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需求。
例如,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初入教育、师范教育、职业培训、教师实践等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措施。
二、基于社会学习的观察学习模型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可以构建一个观察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通过培训和学习,还包括通过观察他人的实践经验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中应该包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例如通过教师社群、教授互相观摩课堂等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基于反思实践的循环模型基于反思实践理论,可以构建一个循环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再次实践,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中应该包括反思和改进的环节,例如教师自我评估、教师之间的评课交流等。
四、基于情感支持的倡导模型基于情感支持理论,可以构建一个情感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来自同事、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中应该包括与他人的情感互动和支持,例如教师团队的合作、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关怀等。
五、基于自主学习的个性模型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可以构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自主的、个别的,并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情况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中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例如个别指导、学习计划的制定等。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应当综合考虑认知发展、社会学习、反思实践、情感支持和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和情况设计相应的支持和培训措施。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
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
自2003年起,我校利用迁校契机,在硬件设施达到长春市一流的同时,依托绿园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名师——名校工程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从实际出发,把骨干教师的培训科学分为五级平台模式,使骨干教师在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科研素质及职业素质上得以显著地提高,并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带头、指导和示范作用。
一、搭建师德平台——锻造骨干教师的专业品质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是灵魂的核心。
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具有高智商,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智商和情商并重。
不懂得交流和合作、与人为善,不懂得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不懂得牺牲与感恩,学为己用的老师,即使教学成绩再高,也不算得上骨干教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教学能手,其价值也仅限于此。
骨干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方面的佼佼者,而是师德的先锋与楷模。
为此,学校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上十分重视师德的培养。
我们把同心圆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2006年3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通过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及构建一个规划(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运行一个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能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实施一个工程(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落实两个策略(教学策略、德育策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为此,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的专业品质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在全体教师中应发挥的作用。
每学期开学期初我校都要开展新学期岗前培训,交流会上骨干教师轮流做示师德汇报,如07年开学初,我校开展了德育教育叙事交流《用我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做了什么?,骨干教师的重德、重实、重绩,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品质对年轻的教师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
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
自2003年起,我校利用迁校契机,在硬件设施达到长春市一流的同时,依托绿园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名师——名校工程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从实际出发,把骨干教师的培训科学分为五级平台模式,使骨干教师在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科研素质及职业素质上得以显著地提高,并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带头、指导和示范作用。
一、搭建师德平台——锻造骨干教师的专业品质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是灵魂的核心。
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具有高智商,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智商和情商并重。
不懂得交流和合作、与人为善,不懂得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不懂得牺牲与感恩,学为己用的老师,即使教学成绩再高,也不算得上骨干教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教学能手,其价值也仅限于此。
骨干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方面的佼佼者,而是师德的先锋与楷模。
为此,学校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上十分重视师德的培养。
我们把同心圆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2006年3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通过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及构建一个规划(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运行一个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能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实施一个工程(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落实两个策略(教学策略、德育策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为此,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的专业品质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在全体教师中应发挥的作用。
每学期开学期初我校都要开展新学期岗前培训,交流会上骨干教师轮流做示师德汇报,如07年开学初,我校开展了德育教育叙事交流《用我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做了什么?,骨干教师的重德、重实、重绩,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品质对年轻的教师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作者:张如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广泛采用,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因材施教”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说明它反映了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教育历史的继承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上,进行研究探讨,不仅有历史的借鉴价值,而且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他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教育原则,这条原则不仅在孔子本人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且在孔子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历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被系统化了的一种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它属于理论的范畴。
首先,从认识论来看。
认识论的目的是合理地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
“因材施教”的对象是人,人是构成社会的决定因素,没有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合理的认识社会,归根到底是合理地认识人。
“因材施教”的“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教”是教育教诲。
合起来说,就是依据学生(人)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
然而,由谁来“因材”、由谁来“施教”呢?这当然是教师也即人来完成。
因此,“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这个人对学生那些人的双边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教育认识活动。
在这个双边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主动地位,即先由教师去认识“材”了解“材”(学生),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施行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迅速成长。
孔子的“因材施教”,正是正确反映了这一认识论规律。
以美育为核心绘美术教学“同心圆”
108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到学习互动中,他们的审美意识自然萌发。
学习“生肖的联想”,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清晰鲜明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肖联想以及生肖造型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
教学目标的达成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实现,尚需要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探寻,尤其要关注教学引导方式。
教师首先从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云朵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变幻无穷,你觉得云朵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发挥想象,说一说。
”因为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展开引导,学生表述描绘热情极高。
当学生思维逐渐被唤醒,教师又给出一些轮廓图,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十二生肖形象判定。
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
接着教师抓住教学关键点,以作品鉴赏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师展示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学生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及时探讨交流,有了更多思考机会,他们的鉴赏进入崭新境界。
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追求新颖、独特。
形式的独特性对学生有极强吸引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只是形式新,根本不足以支撑高品质课堂。
因此,还要抓教学中心点,从学习重难点中找寻对接点,为顺利突破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导思方法丰富多元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设置多重思考任务,有直接鲜明的问题呈现,也有鲜活有趣的抢答竞赛。
三、以延展训练,提升学生品质素养执行美术鉴赏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很快抓取到知识点。
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调整、优化意识,从宏观视域出发,整体设计规划,让教学呈现出系统性、科学性。
文本鉴赏分析是必要的,然而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巩固深化的过程。
学生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教师传授一些鉴赏方法,学生需要在实践运用中检验。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训练有浓厚的兴趣度,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对美术作品展开深度解析。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思考,从不同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审美素养快速生成。
同心圆模式的名词解释
同心圆模式的名词解释同心圆模式是一种管理思维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团队协作、信息共享和目标协调为中心,通过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结构,实现协同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
同心圆模式在企业管理、组织发展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一、同心圆模式的概念同心圆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它形象地比喻了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
同心圆模式要求各团队成员在共同追求目标的同时,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一个以团队为中心的合作网络。
这个合作网络的特点是信息流通快捷、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和工作职责明确。
通过同心圆模式,团队成员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愿景下协调工作,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各自的任务。
二、同心圆模式的优势同心圆模式有许多优势,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首先,同心圆模式能够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效率。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实时地分享和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同事的工作进展和需求。
其次,同心圆模式能够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创新潜力。
通过多方面的参与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团队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灵感和思路,进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同心圆模式还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团队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协同努力,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同心圆模式的实践方法要落实和应用同心圆模式,需要采取一些实践方法来促进其发展和运行。
首先,需要明确团队的愿景和目标,并与团队成员共享。
这样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使其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责任。
其次,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交流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来实现。
另外,还需要倡导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资源共享。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应该与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帮助,实现整体的目标。
四、同心圆模式的应用领域同心圆模式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适用于各种组织形式和组织规模。
构建立体形式思政课堂,行成同心同圆育人模式总结
构建立体形式思政课堂,行成同心同圆育人模式总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需要尊重把握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规律。
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站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学习观念转变、融通第一第二课堂的前沿。
现代社会科学与中国古代智慧都在提示我们,思政教育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应重在过程、落在个体、入在人心。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必须从尊重和把握学生的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入手,打破第一第二课堂之间的藩篱,摆脱工作框架、条线分隔的束缚,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1、构建立体形式思政课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近年来,人才培养改革强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这种转变的核心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重心是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对接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努力;转变的前提和动力则是尊重、剖析、遵循和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需要尊重把握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规律。
究其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应试教育又桎梏了学生身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兴趣爱好,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严重不匹配;二是现代学生没有经历物质匮乏年代,对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巨变缺乏切身体会,对近现代革命史和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缺乏感性认识;三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以及多元、多样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潮,持续影响着校园文化、公共参与和学习环境;四是互联网快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交往和沟通方式甚至是思维模式,并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环境;五是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形成的世界格局变化,正在迫使教育和学习主体作出积极响应。
国内外、校内外、课堂内外诸多变化和影响,最后都要作用于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学生。
师生手拉手,共绘职教同心圆
“作为一个县城的职业教育中心,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还没有达到东部的水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按照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升学为导向,所以师资配置、课程结构与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背道而驰的。
”2022年7月,赵业泉响应中组部等八部委发出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号召,从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来到陕西省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任校长一年多来,赵业泉将做好“两个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着力破解县城职业教育中心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一方面,服务师生发展,为县城学生重塑学习习惯、提升眼界格局,帮助教师从提升专业技术、促进学科建设的角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度不高,服务当地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在人才培养上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树立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教室即车间、校长即厂长的职业教育理念。
”赵业泉介绍,基于此,学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并着重提高实践课程学时在总学时中的占比,目前,学校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大致为1:1。
要想做好职业教育,就不能“闭门造车”。
如今,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导,开设一批挂师生手拉手,共绘职教同心圆文 | 房南风名班、订单班,让学生走出校园,到西安、南京等地顶岗实习;根据地方特色,淘汰、更新一批学科专业,形成数控加工、康养、汽修、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四大专业群;统筹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篇文章,邀请一批校外名师、企业人才到校授课,组织一批教师到东部地区的学校跟岗学习,盘活校内外教育资源。
赵业泉表示,与东部地区的教师相比,县城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大多处于一种“粗放”的状态,像是一座教育“孤岛”,既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又少与本地职业院校及东部优质高职院校联系,从而难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难以开展常态化的课题研究活动。
校长个人工作总结
校长个人工作总结校长个人工作总结1我本人任职以来,分管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勤工俭学、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管理等具体工作,并兼任文多小学校长工作。
一年来,在各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校长的支持下。
按照学区许主任的部署,以主动、积极、认真、踏实开展学习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
现综合汇报如下: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认为要使自己能更好地为党,为人民做好工作和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爱岗敬业的精神,正确的指导思想,妥善的工作方法。
因此,1、我本人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2、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全国教育会议、省教育会议精神,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各级党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钻研,深刻领会其精神,积极贯彻实施方法。
3、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应当代教材改革的需要,参与教学改革。
以良好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廉洁奉公的态度,勤奋敬业的精神,灵活机动的艺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妥善的方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锐意进取。
二、工作业绩。
1、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三法一纲”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学习和课改活动,注意教育教学方向,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参加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
并与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教学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提出改革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关心教师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断进取是自己工作的出发点。
以坚持公正、公开、公平把好质量关,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标准切实及时妥善地做好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工作。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是一种用于组织和分析一些系统或主题的思维模式。
它将系统或主题划分为多个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代表一个特定的功能分区,从内圆到外圆逐渐扩展,表示不同的抽象程度和层次。
下面是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的详细介绍。
1.多层级分区: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将系统或主题划分为多个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分区。
这些分区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排列,每个分区代表一个不同的抽象层级。
内层的分区通常更具体和详细,外层的分区通常更抽象和概括。
通过多层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或主题的不同方面和层次。
2.功能导向: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每个分区都代表一个特定的功能或主题。
通过将功能或主题按照层级划分到不同的分区中,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概念。
每个功能分区可以代表一个特定的领域,例如,对于一个企业系统,不同的分区可以代表不同的业务功能,如销售、生产、人力资源等。
通过功能导向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功能的特点和关系。
3.层次化关系: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中的分区之间有层次化的关系,内层的分区更具体,外层的分区更抽象。
这种层次化的关系反映了不同功能或主题之间的包含关系和依赖关系。
内层的分区是外层分区的子集,外层的分区包含了内层的分区。
通过层次化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4.可扩展性: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调整分区的数量和层级。
这种可扩展性使得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的系统或主题,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变化。
通过添加或调整分区,可以更好地适应系统发展或问题研究的需求,并能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5.概括性表示: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通过不同层级的圆圈来表示不同的分区,可以直观地提供系统或主题的概括性表示。
内层的圆圈具体表示了系统的细节和具体功能,外层的圆圈更抽象地表示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概念。
通过这种概括性的表示,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或主题的整体结构和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学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总结,其旨在指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反思实践理论反思实践理论是美国教育家谢南.瑞兹的学说,他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反思实践来推动。
该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和思考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反思实践理论认为,如果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追问,能够推动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批判性思考和集体讨论的互动”,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反思,通过共同反思与讨论,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社区实践理论社区实践理论是美国学者杜威提出的理论,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建立在社区实践基础之上。
社区实践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合作性,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
社区实践理论认为,教师像是社区的一员,应该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实现教育的目标。
在社区实践中,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合作与互动,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英国学者凯尔格伦提出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教师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逐渐提升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适的策略和有效的评估体系。
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总结,其目的是指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实践理论、社区实践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别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方面,但都对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
教师队伍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校长们眼中、口中、心中的头等大事。
但是,单纯依靠校长“强迫”,往往会事与愿违。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发展自觉。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校长首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外力驱动转向自觉行动,由个别行为转向群体行动。
校长应关注教师的内在需要,让增进教师的幸福感成为教师成长的第一推动力。
同时,校长要画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最大同心圆,一群人,一条心,为了梦想一起拼,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确立发展目标,制定专业规划。
校长要帮助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提供切实具体的指导;对教学已入门,但在教学重点内容的设计上还需有所提高的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导,帮助这些老师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对于老教师,重点则是鼓励他们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个人风格。
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培训、培养、培育,不同阶段的目标是规范、模范和示范。
找准了切入点,对需求不同的老师给予不同的帮助,更易被教师接受,见效也更快。
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习惯壁垒。
校长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特点和课程目标,深刻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特点更新理念,才能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应对新课程改革。
行为是在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惯常的教学行为不易改变,关键是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突破和超越。
理念改进了,新的教学行为就自然流淌出来。
构建专业团队,发挥群体作用。
作为校长,首先要努力构建专业团队,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育人能力的共同提升。
其次是共建学习型组织,加强交往,互相分享思想和智慧。
最后是寻找专家支持,专家可以指导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从梵二精神论“同心圆”模式下的教会服务
◎ 李树 兴 神 父
前 言
需要,金字塔” ‘ 顶尖的逐渐扁平,‘ 金字塔” 棱角的逐 渐圆润 , 使处在—层又一层圆周的教友, 及其靠近 内圈 的修女、 修土、 神父, 或者圆心之处的主教和教宗的关
系, 逐渐趋于同一个平面。 如此, 形成了一 个以圆心为
司祭、 作君王。 传教, 固然是教会的需要, 但更是教友
1 04 发展 , 、"- - ̄ i 更需要教友参与传教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有什么特征 , 不同的人有
不同的回答。 人 有 说是信息时代 ; 人 有 说是竞争时代; 有人说是物质与享乐之上时代; 也有人说这是一个个 人创业的时代, 速度、 危机、 多变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那 么, 教会是怎样评价A- 问题的呢? ' V 梵二会议文献 并没有一个直接的描述 , 但是 , 它却 明确告知 , 我们 的时代, 扩大了 教友从事传教的事业的领域。 并指出: ‘ ‘ 人类生活许多部 门的独 立发展 , 这种情形 本来合 理, 不过因为往往发生与伦理、 宗教规范脱节现象, 给 基督徒生活造成严重危机 , 传教事业遂愈显迫切。 ”吝 段文字是否从侧面点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症结呢。 可 以说 ‘ ‘ 人类生活许多部门的独立发展, 造就Ti 多新 ” 4 .  ̄
传工作的需要, 教会在管理模式上的更趋合理陛。
我认为 , 对在这方面 的研究, 当属实践神学的范 畴。 其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 对指导我们整个教会的福
的目的” 中也指出: 现世的秩序应当如此去革新 : “ 即
在保全它本有法则的完整无损条件下, 使它合乎基督 化生活的最高原则, 并使它适应各地区、 各时代、 各民 族不同的情况。 。 易见, ”显而 这对地方教会和教友的 传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提供 参考, 因为各地区、 各时代、 各民族的情况各不相同, 所 以, 需要各地方教会与教友团体不断的组织学习与研 究, 并逐步认清 自 身所生存的环境 , 逐步适应环境 、 提
“同心圆”中小学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以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党建品牌建设为例
82020.09[摘 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保证社会主义大环境下教书育人最终目的的达成。
在中小学进行党建品牌建设是党领导学校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心圆”中小学党建品牌是结合高层与区域发展、学校实际的,它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内涵、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同心圆 中小学党建 品牌建设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光实”),以“同心圆”党建活动为中心,通过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再利用“3+”路径,创建了“同心圆”中小学党建品牌。
一、建立“同心圆”中小学党建品牌的背景(一)学校基层党建需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
在深圳“双区一中心”战略转型期,建校15年的光实需要综合融通学校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领导学校建设实际探索,坚持用党建引领学校教学、德育、科研、特色等各方面工作。
学校发展与管理Xuexiaofazhanyuguanli“同心圆”中小学党建品牌建设的思考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 郭哲男 曾广波(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学校教师336人,平均年龄34.4岁。
“90后”92人,占比27%。
29岁(含)—46岁(含)207人,占比61%;硕士研究生45人,占比13%;大学本科264人,占比78%。
年轻教师居多,要对教师进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培训,要围绕立德树人,心怀学生,深耕课堂。
(三)学生最大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同心圆共发展工作总结
同心圆共发展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此,我想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团队在过去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同心圆的合作模式。
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工作的进展。
这种合作模式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其次,我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强调共同发展的理念。
我们注重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也注重团队整体的发展。
通过培训、交流和合作,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不断完善团队的整体实力。
另外,我们在工作中也注重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
我们与其他团队、公司或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共同推动发展。
这种外部合作也为我们团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同心圆共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加强团队建设,拓展外部合作,推动工作的更大发展。
我们相信,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
总之,同心圆共发展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动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工作的更大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团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共同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认为,教师是一个社会成员,其专业发展不仅受个人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的制约。
在社会学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1.角色距离:教师的角色距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长,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角色距离的适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2.社区参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还与社会密切相关。
教师应当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等进行互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教师群体:教师不是个体行动,而是一个群体的集合。
教师之间应建立合作、相互学习的机制,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经验和资源,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此外,教师群体在教育政策制定、课程等方面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评价理论。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置知识、学习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因素,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从而构建一个有序、有机的教学整体。
3.评价理论:评价理论强调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性。
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教
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科竞争力的增强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等方面。
下面本篇文章将从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目标、阶段规划、具体策略等方面,阐述一份专业化学科团队建设
的方案。
一、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概念
学科团队建设是指以学科为主要依据,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
具有相同目标、培训、学习或研究方向的组织结构,通过团队的共
同协作和协同创新,提升学科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
二、学科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学科综合实力:通过学科团队建设,能够整合和优化人
才资源,增强教师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教育
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如果学校的学科人才配备不合理,通过
学科团队建设,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实现知识的共享
和互补,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3.提升科学创新能力:通过学科团队建设,可以增强科学研究
的力量,形成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研究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科
的科研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学科团队建设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心圆模式”
安徽省特级教师黄思法,2016年11月12日在阜阳师范学院举行的《安徽省2016年紧缺薄弱学科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中提出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心圆模式”。
认为美术教师专业化要求的程度比较高,美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建立在一个群体发展基础之上的个体发展。
美术教师群体是以“美术课程标准”这一核心理论为圆心,各个群体的发展围绕圆心在距离圆心不等距离的范围内开展不同层次的美术教育研究,并有序的在各自的轨道上有规律的运行和发展,共同构建成一个美术教育的“同心圆模式”。
从圆心向四周依次排列,距离圆心最近的第一层是课标专家群体,从事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第二层是大学教师群体,从事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第三层是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教师群体,从事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研究;第四层是校外美术教育群体,从事较专业的或特色的教育实践研究,是学校美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每个教师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以个体的孤立发展而发展的,是以群体发展为基础的共同发展中的个体发展而存在的,同时个体发展又促进群体的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程度越好,在教师群体内越具有影响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老师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以其独有的思想为圆心,会凝聚周围的老师共同建构一个群体范围内的新同心圆,这个同心圆是从属于整个大美术教育同心圆中的“子同心圆”。
发展的越好的老师也会向圆心的位置越来越靠近,可能也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逐步靠近大同心圆圆心的核心范围。
各个群体和层次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谐共存、互相补充的互补关系。
各个不同层次范围内的“子同心圆”思想共同凝聚在一起,经过处在核心位置范围内的专家群体的提炼,就形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涵,在整个同心圆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圆心位置上的课标理论也在不断的得到补充并逐步完善。
这一模式理论的形成基础受“圆心”理论、“城市同心圆”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象,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现象,星系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现象等启发。
有别于“金字塔模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是不孤立的看待个体的发展,关注个人专业发展与群体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具有人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性,不是把人根据个人专业发展程度的情况,划分为不同高低的等次,出现处于塔尖上的个体存在。
美术教育的群体与企业人员不同,美术教育的发展不以创造的经济价值总量的数字作为衡量标准的,他们是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和贡献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以金字塔模式来定位,不能体现教育的人文特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心圆模式也是对其它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此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对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不仅仅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可以说是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心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