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类型一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为()A.4B.3C.5D.2【答案】B【分析】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得AD=AF=BC=10,EF=ED,根据勾股定理得BF=6,则CF=4,设EC=x,ED=8−x,根据勾股定理得EF2=EC2+CF2,即可解得E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10,DC=AB=8,∵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AD=AF=BC=10,EF=ED,∴BF=√AF2−AB2=√100−64=6,CF=BC−BF=4,设EC=x,ED=8−x,∴EF2=EC2+CF2,即(8−x)2=x2+42,解得x=3,所以EC=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折叠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内容,掌握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BC=3,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E=5,DB=DE,求得CE=1,设DB=DE=x,则CD=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3−x)2=x2,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C=90°,AC=4,BC=3,∴AB=√32+42=5,由折叠的性质得,AB=AE=5,DB=DE,∴CE=1,设DB=DE=x,则CD=3−x,在Rt△CED中,12+(3−x)2=x2,,解得x=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答案】B【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E,设AE=x,则BE=x,CE=8−x,再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ADE翻折后与△BDE完全重合,∴AE=BE,设AE=x,则BE=x,CE=8−x,∵在Rt△BCE中,CE2=BE2−BC2,即(8−x)2=x2−62,解得,x=7,4.∴CE=7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长为4,将这张纸片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折痕EF长为2√5,则BC长为()A.4.8B.6.4C.8D.10【答案】C【分析】过点F作FG⊥BC于点G,则四边形ABGF是矩形,从而FG=AB=4,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由∠AFE=∠CEF=∠AEF 得到AE=AF=BG=x+2,从而在Rt△ABE中,有AB2+BE2=AE2,代入即可解得x的值,从而得到BE,CE的长,即可得到BC.【详解】过点F作FG⊥BC于点G∵在矩形ABCD中,∠DAB=∠B=90°∴四边形ABGF是矩形∴FG=AB=4∴在Rt△EFG中,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在矩形ABCD中,BC∥AD∴∠AFE=∠CEF由折叠得∠CEF=∠AEF∴AE=AF∵在矩形ABGF中,AF=BG=x+2∴AE=AF=x+2∵在Rt△ABE中,AB2+BE2=AE2∴42+x2=(x+2)2解得x=3即BE=3,AE=5∴由折叠可得CE=AE=5∴BC=BE+EC=3+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常用方法.A.7B.13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AB=2,∠B=∠ADB,CE=DE,∠C=∠CDE,可得∠ADE=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AD=AB=2,∠B=∠ADB,∵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CE=DE,∠C=∠CDE,∵∠BAC=90°,∴∠B+∠C=90°,∴∠ADB+∠CDE=90°,∴AD2+DE2=AE2,设AE=x,则CE=DE=3−x,∴22+(3−x)2=x2,,解得x=136即AE=1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答案】D【分析】根据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可得FD=CF−CD=4−CD,即知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用面积法求出CD,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CF=BC=4,∴FD=CF−CD=4−CD,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ACB=90°,AC=3,BC=4,∴AB=√AC2+BC2=√32+42=5,∵2S△ABC=AC⋅BC=AB⋅CD,∴CD=AC⋅BCAB =3×45=125,∴FD=CF−CD=4−125=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A.73B.154【答案】B【分析】先求出BD=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CN,则BN=8−DN,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DN2= (8−DN)2+4,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D是AB中点,AB=4,∴AD=BD=2,∵将Rt△ABC折叠,使点C与AB的中点D重合,∴DN=CN,∴BN=BC−CN=8−DN,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DN2=BN2+DB2,∴DN2=(8−DN)2+4,∴DN=17,4,∴BN=BC−CN=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杯中吸管问题】9.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内径为5cm,高为12cm,今有一支15cm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A.1cm B.2cm C.3cm D.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即在杯内最长,可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CD=5cm,AD=12cm,∴AC=√CD2+AD2=√52+122,露出杯口外的长度为=15−13=2(cm).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述问题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勾股定理巧妙结合,可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3cm D.2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度.然后求其差.【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B 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径为最大直角边时即可得到最小值,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即可得到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ℎ的值最大,ℎmax=24−8=16cm,当直径为直角边时ℎ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ℎmin=24−√82+152=7cm,∴7cm<ℎ≤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大与最小距离的情况.13.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答案】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24−8=16cm,∴ℎ最大如图2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cm,BD=8cm,∴AB=√AD2+BD2=17cm,=24−17=7cm,∴此时ℎ最小∴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A.5B.7C.12D.13【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h的最短距离,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当吸管、底面直径、杯子的高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短,此时AB=√92+122=15(cm),故ℎ=20−15=5(cm);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5.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答案】D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这只烧杯的直径是:√102−82=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4<h<5B.5<h<6C.5≤h≤6D.4≤h≤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牙刷与杯底垂直时,ℎ最大,如图所示:故ℎ最大=18−12=6cm;∵当牙刷与杯底圆直径、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ℎ最小,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AB=√BC2+AC2=√52+122=13cm,∵牙刷长为18cm,即AD=18cm,∴ℎ最小=AD−AB=18−13=5cm,∴h的取值范围是5≤h≤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实际应用题,读懂题意,根据牙刷的放置方式明确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三楼梯铺地毯问题】17.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至少需要().A.3米B.4米C.5米D.7米【答案】D【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的长度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即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52−32=4(米),∵地毯铺满楼梯的长度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3+4=7(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以及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边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132−52=12m,∵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2+5=17(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是楼梯的示意图,楼梯的宽为5米,AC=5米,AB=13米,若在楼梯上铺设防滑材料,则所需防滑材料的面积至少为()A.65m2B.85m2C.90m2D.150m2【答案】B【分析】勾股定理求出BC,平移的性质推出防滑毯的长为AC+BC,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C=90°,∵AC=5米,AB=13米,∴BC=√AB2−AC2=12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水平的防滑毯的长度=BC=12(米),铅直的防滑毯的长度=AC=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长为:AC+BC=17(米),∵防滑毯宽为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面积为:17×5=85(平方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移,将防滑毯的长转化为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A.13cm B.14cm C.15cm D.16cm【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cm),BC=2×6=12(cm),故AB=√122+52=13(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某商场有一段楼梯,高BC=6m,斜边AC是10米,如果在楼梯上铺上地毯,那么需要地毯的长度是()A.8m B.10m C.14m D.24m【答案】C【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再根据楼梯高为BC的高=6m,楼梯的宽的和即为AB的长,再把AB、BC的长相加即可.【详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C=6m,AC=10m∴AB=√AC2−BC2=√102−62=8(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8+6=14(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楼梯的高和宽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量关系.22.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详解】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32−52=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23.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5m B.6m C.7m D.8m【答案】C【详解】楼梯竖面高度之和等于AB的长.由于AB=√AC2−BC2=√52−32=4,所以至少需要地毯长4+3=7(m).故选C24.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1.5m,斜边AC是2.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2.5m B.3m C.3.5m D.4m【答案】C【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2−1.52=2因为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所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5+2=3.5(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平移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类型四最短路径问题】25.如图,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圆柱的内侧点A爬到圆柱的外侧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爬行最短路程是厘米.(π≈3)【答案】30【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透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6π=厘米≈36厘米,作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的长度即为它爬行最短路程,×36=18厘米,∴A′A=2AE=24厘米,AB=12∴A′B=√AB2+A′A2=√182+242=30(cm),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答案】10【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cm,高为8cm,∵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π∴底面圆的周长为2×6×π=12cm,π×12=6cm,∴BC=8cm,AC=12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AB=√AC2+BC2=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有一个棱长为9cm的正方体,一只蜜蜂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C点(C点在一条棱上,距离顶点B 3cm处),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答案】15【分析】首先把正方体展开,然后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92+(9+3)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爬行的最短路线.28.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内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处的最短距离是厘米.【答案】10【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度即为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连接PA′,最短距离为PA′的长度,)2+(6−1.5+1.5)2=10(厘米),PA′=√PE2+EA′2=√(162最短路程为PA ′=10厘米.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20【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S 的长.【详解】解: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 中,AB =24π,BC =32,∴AB =12×24π×π=12,BS =12BC =16, ∴AS =√AB 2+BS 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A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 ,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 处,则蚂蚁从外壁B 处到内壁A 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 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分析】如图(见解析),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作B′D⊥AE,交AE延长线于点D,连接AB′,BB′=1cm,AE=9−4=5(cm),由题意得:DE=12∴AD=AE+DE=6cm,∵底面周长为16cm,×16=8(cm),∴B′D=12∴AB′=√AD2+B′D2=10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AB′=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20m,宽AD=10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2m.一只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要走的路程s取值范围是.【答案】s≥26m【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把中间的墙平面展开,使原来的长方形长度增加而宽度不变,求出新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到范围.【详解】解:如图所示,将图展开,图形长度增加4m,原图长度增加4m,则AB=20+4=24m,连接A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24m,宽AD=10m,∴AC=√AB2+BC2=√242+102=26m,∴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要走的路程s≥26m.故答案为:s≥26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5【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类型五旗杆高度问题】【答案】6m【分析】设AD=x,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BF=2m,∴CE=2m,∵DE=1m,∴CD=CE−DE=1m,设AD=x,则AB=x,AC=AD−CD=x−1,由题意可得:BC⊥AE,在△ABC中,AC2+BC2=AB2,即(x−1)2+32=x2,解得:x=5,即AD=5,∴旗杆AE的高度为:AD+DE=5+1=6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直角三角形中正确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4.荡秋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如图,小丽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至点B,测得秋千的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BF=1.1m,此时水平距离BC=EF=1.8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的很直,求绳索AD的长度.【答案】3m【分析】设绳索AD的长度为xm=(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AD长为xm,则AB为xm,∵四边形BCEF是矩形,∴BF=CE=1.1m,∵DE=0.5m,∴CD=0.6m则AC为(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0.6)2+1.82=x2解得:x=3∴绳索AD的长度为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1米,n=5米,求旗杆AB的长.【答案】12米【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在Rt△ABC中,推出x2+52=(x+1)2,可得x=12,由此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B=x米,因为∠ABC=90°,所以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之,得:x=12,所以,AB的长为12米,答:旗杆AB的长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答案】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详解】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652−252=60(米).∴CE=CD+DE=60+1.68=61.68(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7.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答案】17米【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m,可得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高度为x m,则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x−2)2+82=x2解得:x=17,答:旗杆的高度为17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8.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的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如图,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刚好触底,此时测得绳子末端C到旗杆AB的底端B的距离为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米的点E处,此时测得绳子末端E距离地面的高度DE为1米.请你根据小华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数据,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答案】12.5米【分析】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AB2+BC2,AE2= AF2+EF2,根据AC=AE,得出AB2+12=(AB−1)2+52,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解: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EF是长方形,△ABC和△AEF是直角三角形,∴DE=BF=1,BD=EF=5,BC=1,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B2+BC2,AE2=AF2+EF2,即AC2=AB2+12,AE2=(AB−1)2+52,又∵AC=AE,∴AB2+12=(AB−1)2+52,解得:AB=12.5.答: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2.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B方程AB2+12= (AB−1)2+52.39.学过《勾股定理》后,某班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得到如下信息:①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②当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此时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CE为6米(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求旗杆AB的高度.【答案】9米【分析】设AB=x,则AC=x+1,AE=x−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B=x依题意可知:在Rt△ACE中,∠AEC=90°,AC=x+1,AE=x−1,CE=6,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E2+CE2,即:(x+1)2=(x−1)2+62,解得:x=9答:旗杆AB的高度是9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结合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是解题关键.40.如图,学校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多出的这段绳子长度为1米,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5米,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2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度为(x+1)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1)2,解得,x=12,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类型六航海问题】【答案】30海里/小时【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方位角的描述求出∠ABC=90°以及AB、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HAB=90°−60°=30°,∠MBC=90°−∠EBC=60°,∵AH∥BM,∴∠ABM=∠BAH=30°,∴∠ABC=∠ABM+∠MBC=90°,∵巡逻艇沿直线追赶,半小时后在点C处追上走私船,∴BC=18×0.5=9海里,在Rt△ABC中,∠ABC=90°,AB=12海里,BC=9海里,∴AC=√AB2+BC2=15海里,∴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15=30海里/小时,0.5答: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30海里/小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答案】(1)AB=1000海里(2)最多能收到14次信号【分析】(1)由题意易得∠ACB是直角,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在AB上取点M,N,使得CN=CM=500海里,分别求得NH、MH的长,可求得此时轮船过MN时的时间,从而可求得最多能收到的信号次数;【详解】(1)由题意,得:∠NCA=54°,∠SCB=36°;。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折叠这个话题其实还挺有趣的。
咱们常常看到衣服、纸张、甚至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需要折叠,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折叠的过程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勾股定理,嘿嘿,这可是个神奇的工具,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麻烦。
想象一下,一张纸对折成两半,然后又折叠成小小的四分之一,最后一摞起来,哇,简直就是艺术品!不过,折叠过程中其实也藏着不少数学的智慧,咱们来聊聊。
折叠的时候,纸张的边边角角往往会形成一些三角形。
大家想象一下,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形成一个小长方形。
这个时候,长方形的对角线就出现了。
哎呀,看到这个对角线,是不是瞬间有种“哈,这不就是勾股定理的舞台吗?”的感觉?对角线的长度其实就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简单。
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像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对角线就是斜边。
只要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平方相加,再开根号,就能得到对角线的长度。
简单吧?就像把一根香肠切成两段,轻松搞定。
说到这里,想想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这道题时,我们是不是都在心里默念“能不能快点啊,我还想出去玩呢?”勾股定理不只是数学课堂上的干货,在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场。
你有没有试过把一张纸折成一个小飞机?这个小飞机的翅膀得对称,要不然飞不起来。
你在折的时候,恰好就用上了勾股定理,找准了折叠的角度和位置,嘿,飞机飞得可远了。
再说说折叠衣服,那可是个技术活。
有时候一堆衣服像小山一样堆在角落,简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
于是,咱们用折叠的技巧,把它们理顺。
每次折叠时,心里默念“衣服的宽和长能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直角三角形呢?”折得越整齐,找衣服的时候就越方便。
这时候,勾股定理又在你耳边悄悄响起,想想每一件衣服的边缘,就像是一个个小三角形,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矩形,真是让人感叹,折叠这门艺术,简直太精彩了!然后,咱们还可以想象一下折叠纸飞机的场景。
拿出一张纸,开始在手中翻飞,折啊折,最后变成一只酷炫的纸飞机,准备起飞。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求
线段BN的长.
2、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两条直角边BC等于6,AC等于8,将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和点B重合,折痕为DE,求CD的长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BC=16,把△ABC折叠,使AB落在直线AC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
的面积.
变式: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AC恰好落在
斜边AB上,且点C与点E重合,求CD的长。
4、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DE的长
5、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点D恰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求EF的长。
6、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10cm,BC=6cm,E为BC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
在CD边上的点G处,求BE的长.
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
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关于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则考察了一个有趣而实用的几何学思考。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指,如果我们将一个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
能否构造出一条长度为整数的直角边,并利用这条直角边实现勾股定理。
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将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
勾股定理,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两个整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整数的平方即可。
以3、4和5为例,我们可以将正方形纸张的一个角折叠到对边上,构造出一
个边长为3、4和5的直角三角形。
这是因为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
同样,使用其他整数组合,我们也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不仅仅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应
用价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制作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折叠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到所需的尺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任意给定
的正方形纸张,我们并不能保证总能构造出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在实践中还是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的来说,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有趣而实用的数学探索。
通过将一个正
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这个问题不仅启发我们对数学的思考,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4 BC=8将△ABCW叠,使点B与点A重合, 折痕为DE则CD等于()A. 25B. 22C. 7D. 54 3 4 32、如图所示,已知△ ABC中,/C=90° ,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若AC=4MB=2MC求AB的长.3、折叠矩形ABCD勺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 CF和EC4、如图,在长方形ABCLfr, DC=5在DC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BCff叠,使点D 恰好在BC边上,设此点为F,若4ABF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 AED勺面积5、如图,矩形纸片ABCD勺长AD=9cm,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6、如图,在长方形ABCDK 将ABCS AC对折至AEC位置, 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 BC=4求AF的长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S直线A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 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8、如图2-3,把矩形ABCDS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 BC=7重合部分△ EBD勺面积为.9、如图5,将正方形ABCDT 叠,使顶点A 与CD4上白t 点M 重合,折痕交AD 于E,交BC 于 F,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 G 如果M 为CD 边的中点,求证:DE DM EM=3 4: 5。
2-5,长方形ABCDfr, AB=3, 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2-51-3-11 ,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 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 的直角顶点P 落在AD 边上(不与A 、D 重合),在AD 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①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 B 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②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 P 在AD 上移动,直角边PH 始终通过点B,另一 直角边P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 交于点E,能否使CE=2cm 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10、如图 叠后痕迹 EF 的长为()11、如图 C12、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 AC边上的点,且DEL DF,若BE=12 CF=5.求线段EF的长13、如图,公路MNF口公路PQ&点P处交汇,且/QPN= 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 160ml 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吉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 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勾股定理》典型复习题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勾股数满足a2+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姓名:例1: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E BCA D 对应练习:1、如图,已知矩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E,AD=8,求BC '的长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恰好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AB C DE C /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C ′处,折痕为EF ,若AB=1,BC=2,(1)请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2)求△ABE 和△BC ′F 的周长之和BAC D E4、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5、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CE与AD相交于点O.(1)求证:△AOE≌△COD;(2)若∠OCD=30°,AB=,求△AOC的面积.(3)请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AB′与CD 交于点E.(1)求证:△AED≌△CEB′;(2)求证:点E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3)若AB=8,AD=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M、N、分别在BC、AB上,将矩形ABCD沿MN折叠,设点B的对应点是点E.(1)若点E在AD边上,BM=,求AE的长;(2)若点E在对角线AC上,请直接写出AE的取值范围:。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也是最具有实用性的几何定理之一。
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除了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外,勾股定理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比如在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中。
本文将主要围绕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 折纸问题折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折纸的过程中,勾股定理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计算出纸张的折叠位置和角度,从而使得折出的作品更加美丽和精致。
比如,我们想要折一个正方形纸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就可以派上用场。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是:a^2 + b^2 = c^2。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我们要将其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直角边的长度就可以使用a和a的关系来计算。
将正方形对角线对折,便可以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的长度为a,斜边的长度为√2a。
这就是勾股定理在折纸问题中的应用之一。
另外,在实际折纸中,有时我们需要折叠出一个特定形状的纸片,比如心形、星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勾股定理也可以派上用场。
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折叠角度的大小,从而准确地完成所需要的折纸形状。
2. 纸箱设计在工程领域,设计纸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纸箱的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以及空间利用等因素。
勾股定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设计一个正方体纸箱为例。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体纸箱,勾股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纸箱的对角线长度。
正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就是正方体的空间对角线的长度,即√(a^2 + a^2 + a^2) = √3a。
这个对角线长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纸箱的尺寸以及结构设计。
另外,有些设计需要将纸箱折叠成非常规的形状,比如六面体或者其他多面体。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每个面的尺寸和角度,勾股定理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
折痕为MN,求线段BN的长.
2、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两条直角边BC等于6,AC等于8,将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和点B重合,折痕为DE,求CD的长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BC=16,把△ABC折叠,使AB落在直线AC上,求重
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变式: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
使AC恰好落在斜边AB上,且点C与点E重合,求CD的长。
4、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DE的长
5、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点D恰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求EF的长。
6、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10cm,BC=6cm,E为BC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G处,求BE的长.
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是目前数学界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21世纪优秀数学解决方案的典范。
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把该问题解释为:当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为另一个正整数时,那么存在一组正整数x,y,z,使得x2+y2=z2。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数学角度探索如何使用勾股定理折叠来解决该类问题。
首先,研究者们必须先完成一个前期的准备,也就是要理解勾股定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熟悉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称为x和y,直角边上的角称为θ,而x2+y2=z2,则称为勾股定理。
其次,研究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折叠问题是指: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折叠后能使其变成一个正方形。
在折叠前,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其中有两条边长相等,若将其中一条边长折叠,使其长度变为两条边之和,则两条边的长度均等,就可以折叠出一个正方形。
另外,在解决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过程中,求解是确定正方形的关键。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使用多项式求解法解决,即利用多项式构造一组解,以及其他数学技术和方法来求。
最后,研究者们对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案做了有效的运用。
如果用多项式求解法,将可以得出精确的解,而且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如果用其他数学技术,如李宁积分、拉格朗日投影法等也可以实现精确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是数学界一个难解的问题。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首先将该问题解释为当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为另一个正整数时,存在一组正整数x,y,z,使得x2+y2=z2,并提出了一系列求解方案来解决该类问题,而这一求解方案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因此,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为我们拓展了数学思维,给了我们一种更全面和精确的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为21世纪优秀数学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示范。
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北师大版)(解析版)
重难点: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知识梳理】图形折叠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边角对应关系,计算时联想到利用勾股定理对新形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考点剖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BE≌△C′ED,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解答】解:设DE=x,则AE=8﹣x,AB=4,在直角三角形ABE中,x2=(8﹣x)2+16,解之得,x=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A.8B.C.4D.【分析】着色部分的面积等于原来矩形的面积减去△ECF的面积,应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FC的长,进而求得相关线段,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在Rt△GFC中,有FC2﹣CG2=FG2,∴FC2﹣22=(4﹣FC)2,解得,FC=2.5,∴阴影部分面积为:AB•AD﹣FC•AD=,故选:B.【点评】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本题中没有着色的部分为△ECF,利用了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求解.3.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A.B.C.D.【分析】先通过勾股数得到AB=1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然后在Rt△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得到DE的长.【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AB=10,又∵折叠,∴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BE2=BC2+CE2,即x2=62+(8﹣x)2,解得x=,在Rt△BDE中,D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2cm,把长方形纸片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 于点F,AF=25cm,则AD的长为()A.16cm B.20cm C.24cm D.28cm【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证明∠EAC=∠DCA,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FC=AF,则DF即可求得,然后在直角△AD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长方形ABCD中,AB∥CD,∴∠BAC=∠DCA,又∵∠BAC=∠EAC,∴∠EAC=∠DCA,∴FC=AF=25cm,又∵长方形ABCD中,DC=AB=32cm,∴DF=DC﹣FC=32﹣25=7cm,在直角△ADF中,AD===2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折叠的过程中注意到相等的角以及相等的线段是关键.5.如图,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AD=8,AB=4,则BE的长为()A.3B.4C.5D.2【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C′BD=∠DBC=∠BDA,可得DE=BE,设BE=DE=x,则AE=8﹣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BC=∠BDA,由折叠的性质得:∠C′BD=∠DBC,∴∠C′BD=∠BDA,∴DE=BE,设BE=DE=x,则AE=8﹣x.在△AB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5,∴BE=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和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的值是()A.B.C.D.【分析】先设CE=x,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E=BE=8﹣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的值.【解答】解:设CE=x,则AE=8﹣x,∵△BDE是△ADE翻折而成,∴AE=BE=8﹣x,在Rt△BCE中,BE2=BC2+CE2,即(8﹣x)2=62+x2,解得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7.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如果DM:MC=3:2,则DE:DM:EM=()A.7:24:25B.3:4:5C.5:12:13D.8:15:17【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M=EA,再根据勾股定理得ME的长,从而求比值.【解答】解:由折叠知,EM=EA,设CD=AD=5a,∴DE=5a﹣EM,DM=3a,MC=2a,在Rt△EDM中,EM2=DE2+DM2,即ME2=(5a﹣ME)2+(3a)2,解得ME=a∴ED=a∴DE:DM:EM=a:3a:a=8:15:17.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通过设适当的参数,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解.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1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13,则AD的长为()A.5cm B.6cm C.10cm D.12cm=FC,在直角三角形ADF中,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DF≌△CEF,设DA=x,又AF=13,DF=18﹣13=5,在直角三角形ADF中,x2+52=132,解之得,x=1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9.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和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四边形AFEB与四边形CEFD全等,有EC=AF=AE,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42+(8﹣AE)2=AE2,解得,AE=AF=5,BE=3,作EG⊥AF于点G,则四边形AGEB是矩形,有AG=3,GF=2,GE=AB=4,由勾股定理得EF=.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二.填空题(共1小题)10.已知,矩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12cm2.【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答】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cm=AE+DE=AE+BE.∴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三.解答题(共1小题)11.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求BF与FC的长.【分析】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解答】解:∵△AEF是△AED沿直线AE折叠而成,AB=8cm,BC=10cm,∴AD=AF=10cm,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AF2=AB2+BF2,即102=82+x2,解得x=6,即BF=6厘米.∴FC=BC﹣BF=10﹣6=4cm.综上可得BF的长为6厘米、FC的长为4厘米.BF,AF的长度,在△ABF中利用勾股定理,难度一般.【过关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2秋•大东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 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C=∠C′=90°,再设DE=x,则AE=8﹣x,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可得出BE=DE=x,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DE的长.【解答】解:∵Rt△DC′B由Rt△DBC翻折而成,∴CD=C′D=AB=8,∠C=∠C′=90°,设DE=x,则AE=8﹣x,∵∠A=∠C′=90°,∠AEB=∠DEC′,∴∠ABE=∠C′DE,在Rt△ABE与Rt△C′DE中,,∴Rt△ABE≌Rt△C′DE(ASA),∴BE=DE=x,在Rt△ABE中,AB2+AE2=BE2,∴42+(8﹣x)2=x2,解得:x=5,∴DE的长为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1秋•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5厘米,EF=12厘米,则边HF的长是()A.12厘米B.13厘米C.14厘米D.15厘米【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HEF=90°,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AEH折叠得到△MEH,△BEF折叠得到△MEF,∴∠AEH=∠MEH,∠BEF=∠MEF,∴∠HEF=∠MEH+∠MEF=(∠AEM+∠BEM)=90°,∴△HEF为直角三角形,在Rt△HEF中,EH2+EF2=HF2,∵EH=5厘米,EF=12厘米,∴HF==13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折叠性质得到∠HEF=90°.3.(2022春•杭锦后旗期中)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cm B.cm C.cm D.无法确定【分析】设CD=xcm,则BD=BC﹣CD=(8﹣x)cm,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BD=8﹣x,然后在△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8﹣x)2=62+x2,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CD=xcm,则BD=BC﹣CD=(8﹣x)cm,∵△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AD=BD=8﹣x,在△ACD中,∠C=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即CD的长为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2021春•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将边长为8cm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 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6cm B.5cm C.4cm D.3cm【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就可以求出NE,在直角△CEN中,若设CN=x,则DN=NE=8﹣x,CE=4cm,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N=x cm,则EN=(8﹣x)cm,又∵CE=DC=4cm,∴在Rt△ECN中,EN2=EC2+CN2,即(8﹣x)2=42+x2,解得:x=3,即CN=3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问题,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021秋•裕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 DE,则AD的长为()A.cm B.10cm C.cm D.5cm【分析】首先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又由BC=8cm,可得CD=8﹣x(cm),然后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在Rt△ABC中,AC=6cm,BC=8cm,∴CD=BC﹣BD=8﹣x(cm),在Rt△ACD中,AC2+CD2=AD2,即:62+(8﹣x)2=x2,解得:x=,∴AD=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6.(2021春•漳平市期中)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分析】首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D=BE,再设出未知数,分别表示出线段AE,ED,BE的长度,然后在Rt △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AE的长度,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得△ABE的面积了.【解答】解:∵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ED=BE,设AE=xcm,则ED=BE=(9﹣x)cm,在Rt△ABE中,AB2+AE2=BE2,∴32+x2=(9﹣x)2,解得:x=4,∴△ABE的面积为:3×4×=6(cm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后哪些线段是重合的,相等的,如果想象不出哪些线段相等,可以动手折叠一下即可.7.(2020•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点C落在点Q处,折痕为FH,则线段AF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分析】根据△A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折叠可得DF=EF,设AF=x,则EF=8﹣x,∵AF2+AE2=EF2,∴x2+42=(8﹣x)2,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折叠问题;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21春•环翠区校级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DE长为()A.4.8cm B.5cm C.5.8cm D.6cm【分析】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从而设BE=DE=x,即可表示A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DE=xcm,则BE=DE=x,AE=AB﹣BE=10﹣x,在Rt△ADE中,DE2=AE2+AD2,即x2=(10﹣x)2+16.解得:x=5.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另外要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9.(2021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A.4B.3C.4.5D.5【分析】先求出BC′,再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运用勾股定理BF2+BC′2=C′F2求解.【解答】解:∵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考查了列方程求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线段的关系.10.(2021春•宁明县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cm,则AD的长为()A.4cm B.5cm C.6cm D.7cm【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证AF=FC.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AD的长.【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E=AB=CD,CE=BC=AD,∴△ADC≌△CEA,∠EAC=∠DCA∴AF=CF=cm,DF=CD﹣CF=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D=6cm.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求解.11.(2021秋•东平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3,0),点B的坐标是(0,4),点M是OB上一点,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点M的坐标为()A.(,0)B.(0,)C.(,0)D.(0,)【分析】设沿直线AM将△ABM B正好落在x轴上的B'点,则有AB=AB',而AB的长度根据已知可以求出,所以B'点的坐标由此求出;又由于折叠得到B'M=BM,在直角△B'MO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M,也就求出M的坐标.【解答】解:∵将△ABM沿AM折叠,∴AB=AB',又A(﹣3,0),B(0,4),∴AB=5=AB',∴点B'的坐标为:(2,0),设M点坐标为(0,b),则B'M=BM=4﹣b,∵B'M2=B'O2+OM2,∴(4﹣b)2=22+b2,∴b=,∴M(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也考查了翻折变换,题中利用折叠知识与直线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2秋•江北区期末)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ACB=90°,AB=5,AC=3.现将三角形折叠,使得边AC与AB重合,折痕为AE,则CE长为.【分析】解法一: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E=DE,AC=AD,∠C=∠EDA=90°,则BD=AB﹣AD,∠EDB=90°,设CE=DE=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法二: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推出∠EDB=90°,以此可得△BDE∽△BCA,设CE=DE=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解法一: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AC=AD=3,∠C=∠EDA=90°,∴∠EDB=90°,BD=AB﹣AD=5﹣3=2,设CE=DE=x,则BE=4﹣x,Rt△BDE中,DE2+BD2=BE2,即x2+22=(4﹣x)2,解得:,∴CE=.故答案为:.解法二: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C=∠EDA=90°,∴∠EDB=∠C=90°,∵∠B为公共角,∴△BDE∽△BCA,∴,设CE=DE=x,则BE=4﹣x,∴,∴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3.(2022中,AB=5,BC=12,点E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把△BAE沿BE折叠,点A落在A'处,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分析】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EA′D=90°时,此时A′在BD上,由勾股定理可得BD=13,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8,设AE=A′E=x,则DE=12﹣x,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答;②当∠A′ED=90°时,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以此可推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再根据DE=AD﹣AE即可求解.【解答】解:①当∠EA′D=90°时,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90°,BC=AD=12,AB=5,∴B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BD﹣A′B=8,设AE=A′E=x,则DE=12﹣x,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2+A′D2=DE2,∴x2+82=(12﹣x)2,解得:,∴AE=,;②当∠A′ED=90°时,如图,∴∠AEA=9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AEB+∠AEB=90°,∴∠AEB=∠AEB=45°,∴△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DE=AD﹣AE=12﹣5=7;综上,DE=或7.故答案为:或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是解题关键.14.(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若AC=8,BD=5,则CE的长度是.【分析】连接B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AE,BD=AD=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设CE=x,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62+(8﹣x)2=x2,求出x,即可得到CE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E,∵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BD=5,∴BE=AE,AD=BD=5,∴AB=5+5=1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6,设CE=x,则BE=AE=8﹣x,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E2=BE2,∴62+x2=(8﹣x)2,解得: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15.(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2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分析】将容器的侧面展开,建立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EC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C于点F,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BF,即AF+BF=A′F+BF=A′B=25m,延长BC,过A′作A′D⊥BC于点D,∵AE=A′E=DC=4cm,∴BD=20cm,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1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30cm.故答案为:3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16.(2022秋•鼓楼区期中)如图,矩形ABCD中,AB=5,BC=3,将矩形沿BE折叠,使顶点A落在CD 上的点F处,其中E在AD上,连接AF,则AE=.【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设AE=EF=x,在Rt△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C=90°,在Rt△BCF中,BF=AB=5,BC=AD=3,∴CF==4,∴DF=CD﹣CF=1,设AE=EF=x,在Rt△DEF中,∵EF2=DE2+DF2,∴x2=(3﹣x)2+12,∴x=,∴A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决问题.17.(2022秋•下城区校级期中)在△ABC中,∠C=90°,AC=6,BC=8,将它的一个锐角翻折,使该锐角顶点落在其对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另一直角边于点E,交斜边于点F,则DE的长为.【分析】根据题意设DE=x求出CE的长,然后在Rt△EC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BC=4,由折叠的性质得:DE=AE,设DE=x,则CE=6﹣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6﹣x)2+16,解得x=,即DE=.②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AC=3,由折叠的性质得:DE=BE,设DE=x,则CE=8﹣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8﹣x)2+9,解得x=,即DE=;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4小题)18.(2022秋•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DE 所在直线对折,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且DA′⊥BC.(1)求∠AED的度数.(2)若AD=,求线段AB和CE的值.【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C=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A′E=60°,∠AED=∠A′ED,进而求得∠EA′C=3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A′=∠EA′C+∠C=2∠AED,以此即可求解;(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A′B=x,则BD=2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得x=1,则AB=BC=2,由(1)可知∠EA′C=30°,最后根据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根据折叠可知,∠A=∠DA′E=60°,∠AED=∠A′ED,∵∠DA′⊥BC,∴∠DA′C=90°,∴∠EA′C=∠DA′C﹣∠DA′E=90°﹣60°=30°,∴∠AEA′=∠EA′C+∠C=2∠AED=30°+60°=90°,∴∠AED=90°÷2=45°;(2)根据折叠可知,AD=A′D,∵AD=,∴A′D=AD=,由(1)可知,∠B=60°,∠DA′B=90°,∴∠A′DB=30°,∴BD=2A′B,设A′B=x,则BD=2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即,解得:x=1或﹣1(舍去),∴A′B=1,BD=2,∴AB=AD+BD=2,∵△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2,∴A′C=BC﹣A′B=,由(1)知,∠EA′C=30°,∴∠A′EC=180°﹣∠EA′C﹣∠C=90°,在Rt△A′EC中,∠EA′C=30°,∴CE==.综上,线段AB=2,C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勾股定理,熟记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关键.19.(2022秋•和平区期末)在△ABC中,AB=25,,AP垂直直线BC于点P.(1)当BC=25时,求AP的长;(2)当AP=20时,①求BC的长;②将△ACP沿直线AC翻折后得到△ACQ,连接BQ,请直接写出△BCQ的周长为.【分析】(1)设PC=x,则BP=25﹣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①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BP,则BC=CP+BP;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PB,则BC=PB﹣PC;②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 =2PE=,设CD=a,则DP=10+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a2,QD2=PQ2﹣DP2=320﹣(10+a)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CD=6,QD=8,则BD=CD+BC=3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2PE=,设BD=m,则CD=5+m,PD=15+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QD2=PQ2﹣PD2=320﹣(15+m)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BD=1,QD=8,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设PC=x,则BP=25﹣x,∵AP⊥BC,∴∠APC=∠APB=90°,在Rt△AC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C2﹣PC2=500﹣x2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B2﹣BP2=625﹣(25﹣x)2,∴500﹣x2=625﹣(25﹣x)2,解得:x=10,∴AP==20;(2)①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如图,∵AP⊥BC,∴∠APC=∠APB=90°,在Rt△ACP中,AC=,由勾股定理得=10,在Rt△ABP中,AB=25,由勾股定理得BP==15,∴BC=CP+BP=25;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如图,∵AP⊥BC,∴∠APB=90°,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10,在Rt△APB中,由勾股定理得PB==15,∴BC=PB﹣PC=5;综上,BC的长为25或5;②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Ⅰ知,CP=10,PB=15,BC=2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CD=a,则DP=10+a,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得QD2=CQ2﹣CD2=100﹣a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DP2=320﹣(10+a)2,∴100﹣a2=320﹣(10+a)2,解得:a=6,∴CD=6,QD==8,∴BD=CD+BC=3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CQ的周长为CQ+PC+PB+BQ=10+10+15+=35+;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Ⅱ知,CP=10,PB=15=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BD=m,则CD=5+m,PD=15+m,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PD2=320﹣(15+m)2,∴100﹣(5+m)2=320﹣(15+m)2,解得:m=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Q=,∴△BCQ的周长为BC+BQ+CQ=5++10=15+.综上,△BCQ的周长为35+或15+.故答案为:35+或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20.(2022秋•武侯区校级期中)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AB=CD=10,BC=AD =6,P为射线BC上一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使点B落在点E处.(1)若P为BC上一点.①如图1,当点E落在边CD上时,求CE的长;②如图2,连接CE,若CE∥AP,则BP与B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BC的延长线上,当△PE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PB的长.【分析】(1)①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即可;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证EP=CP,BP=PE,从而BP=PC;(2)由△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则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得PB=AB=10;当∠ECP=90°时,设BP=x,则PC=x﹣6,在Rt△EC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解答】解:(1)①如图: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AE=AB=10,AD=6,∠D=90°,∴CE=DC﹣DE=10﹣8=2;②BC=2BP,理由如下:∵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APB=∠APE,PE=BP,∵CE∥AP,∴∠CEP=∠APE,∠ECP=∠APB,∴∠PEC=∠ECP,∴EP=CP,∴BP=BC,∴BC=2BP;(2)∵△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EPC=∠AEP=∠B=90°,且=BP,∴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PB=AB=10;当∠ECP=90°时,则∠ECP=∠B=90°,∴EC∥AB,∵DC∥AB,∴点E、D、C三点共线,由翻折知AE=AB=10,根据勾股定理得DE=8,∴EC=18,设BP=x,则PC=x﹣6,在Rt△ECP中,由勾股定理得:182+(x﹣6)2=x2,解得x=30,∴PB=30;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BP=10或30.【点评】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1.(2022秋•绥德县期中)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1)求BF与FC的长.(2)求EC的长.【分析】(1)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10,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 =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2)将CE的长设为x,得出DE=10﹣x=EF,在Rt△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ADE折叠后的图形是△AFE,∴AD=AF,∠D=∠AFE,DE=EF.∵AD=BC=10cm,∴AF=AD=10cm.又∵AB=8cm,在Rt△ABF AB2+BF2=AF2∴82+BF2=102,∴BF=6cm,∴FC=BC﹣BF=10﹣6=4cm.(2)设EC的长为xcm,则DE=(8﹣x)cm.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FC2+EC2=EF2,∴42+x2=(8﹣x)2,即16+x2=64﹣16x+x2,化简,得16x=48,∴x=3,故EC的长为3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时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六种模型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六种模型首先,我们来先了解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告诉我们: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斜边的平方等于它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例如a²+b²=c²,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条直角边,而c是斜边。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是由米彻斯把勾股定理转化为一个寻找三角形元素来组成一个功能性三角形的解决方案。
它需要一个有序的折叠和解释来完成。
一、利用三角形抽象模型利用三角形抽象模型是以好的方式实现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三角形的内在几何结构,从而找出完美的三角形。
实用性非常强,可以帮助设计各种不同的形状的三角形,而且阻止结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三角形保持其准确性,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二、基本折叠模型基本折叠模型是一种利用简单形状折叠和拼接两个等边三角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可以使用画线和折线绘制出三角形,也可以通过纸张折叠,压入特定几何形状实现最简单的直角三角形。
三、网线折叠模型网线折叠是一种快速折叠和拼接两个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它可以使用网格布线,或用具有相同数目的线段绘制几何图形,而不需要画太多细节,使折叠过程变得更简单快捷。
四、极限折叠模型极限折叠是利用特殊的几何形状(如螺旋状线条)来构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如果可以使用螺旋状线条,就可以节省大量长度,同时保持精确度,成功实现三角形拼接。
五、纯几何折叠模型纯几何折叠模型是一种利用几何图形功能来折叠和连接两个等边三角形的技术,这种方法使用精确的几何图形,考虑物理原理和几何角度,从而精确折叠出正确形状,使得三角形完美体现。
六、超级折叠模型超级折叠模型是一种将分层折叠和几何折叠结合到一起的方法,该方法在折叠时考虑多个因素,利用几何图形折叠和正确的分层折叠,最终得到准确的直角三角形。
它非常可靠,除了得到准确的直角三角形外,还可以用于构建其他复杂的几何模型,以满足设计需求。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又被称为“经典的三角形定理”。
它的核心概念是当两条边的平方相加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便是直角三角形,这时这条等式就可以写成a2 + b2 = c2。
勾股定理也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是一种要求将若干张尺寸不同的纸条组合成特定形状的搭建问题。
例如有一张尺寸为的纸条,要求将其折叠成三角形的形状,那么就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样的折叠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a和b,要求折叠纸条拼凑成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首先,将纸条折叠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a,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b,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两小三角形的高度,即c,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假设将其拼接的角度为γ,则γ的大小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γ = arccos()。
可以看出,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折叠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折叠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折叠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勾股定理来解决的。
比如,当纸条尺寸比较大时,很难将其精确地折叠成要求的形状,或者特定形状需要纸条折叠多次,在折叠过程中精确度可能会有所损失,从而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在折叠问题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在折叠一个尺寸为的纸条时,有可能出现三角形不能顺利折叠的情况,或者当纸条数量有限时,也有可能出现无法精确折叠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对解决折叠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折叠问题中,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有助于计算纸条折叠后形状的精确度、大小等,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折叠问题了。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是一个经典的几何定理,它指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也是至今最有名的几何定理之一。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勾股定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也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定理和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勾股定理也被用来解决各种类型的学科和活动,如建筑、航海、发动机设计等。
然而,有一个关于勾股定理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数学爱好者和老师。
这就是“折叠”问题,它指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折叠成两个相邻的矩形,而不改变任何一条边的长度。
这个问题似乎很有趣,但是很少有人能给出有效的回答。
据说,在古希腊时期,勾股定理的发现就与折叠问题有关。
但是,直到19世纪,这个问题才得到了正式的解答。
此后,有关折叠问题的研究进入了热潮。
折叠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程就是勾股定理。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短边长度分别是a和b,那么它的斜边长度就是c,且有 c2 = a2 + b2。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基础内容。
此外,折叠问题还可以用等比数列来解决。
等比数列的定义是,若不等式 an+1 = ran (n≥0)立,则称 a0, a1, a2, ...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这里, r 为公比,an 为等比数列中的元素,n 为正整数。
如果用等比数列的思想来解决折叠问题,就可以得到折叠后斜边长度 c表达式:c = a0 + (r-1)Σ (a1, a2, ... , an)。
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也验证了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时期对勾股定理的猜想。
以上就是关于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研究内容。
通过苏格拉底的几何定理,以及等比数列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求解折叠后斜边长度的表达式。
总之,勾股定理是一个经典的几何定理,它对于许多学科和活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折叠问题,可以通过正确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以便给出有效的解答。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一、引言折叠问题是指将一张纸片沿着某条线折叠后,能否在某种条件下使得所有的线段重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二、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两边平方和的定理。
即:设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则有AB²+AC²=BC²。
三、折叠问题的基本原理折叠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几何变换问题,在几何变换中,保持长度不变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折叠纸片时,我们需要保证每个线段长度不变。
四、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1. 假设我们要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将其中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对折,使得斜边与底边重合。
4. 将纸片展开,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正方形纸片已经被折叠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5.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
具体而言,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底边长为a,则有a²=c²÷2。
6. 利用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将任何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拓展应用1. 利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任何矩形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还可以将任何平行四边形折叠成一个正方形或矩形。
六、总结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几何变换和勾股定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解决更加复杂和有趣的折叠问题。
第11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一、知识梳理初中数学中,有关折叠的问题也是相对比较难的问题,主要涉及求角的度数、求线段的长度、求周长、面积等,其中求线段的长度的问题必然用到勾股定理.图形折叠问题核心实质是轴对称性质,即先找出对称轴,再观察元素不变量与变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图形折叠对象主要是三角形、矩形、梯形等,考查问题涉及点坐标、角度、线段、周长、面积、图形规律、最值、三角函数、比例、解析式等等,折叠问题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此题型灵活多变,能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解决折叠问题,首先要对图形折叠有一定准确定位,把握折叠实质,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发现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抓住图形的变量和不变量,其次探索折叠变化规律,充分挖掘图形隐含的几何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折叠性质:①对应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线段)②对应角相等(能够重合的角)性质记忆:折叠必有角相等、边相等。
处理策略:求什么设什么,找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二、典型例题(1)折叠与角度问题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5°,则∠CDE=__________.解:∵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ACB=90°,∴∠BCD=∠ECD=45°,∠B=∠CED,∵∠A=25°,∴∠B=90°-25°=65°,∴∠CED=65°,∴∠CDE=180°-45°-65°=70°,故答案为:70°.例2、如图,在△ABC 中,∠ACB=90°,将∠A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的点A′处,折痕为CD ;若∠A′DC=84°,则∠B=________°.解:∵△CDA′与△CDA 关于CD 成轴对称,∴∠ADC=∠A′DC=84°,∵∠ACB=90°,∴∠DCA=∠DCB=45°,∵∠CDA=∠B+∠DCB ,∴∠B=84°-45°=39°故答案为:39.(2)折叠与线段长度例3、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90ACB ∠=︒,5cm AB =,3cm AC =,现将ABC ∆折叠,使边AC 与AB 重合,折痕为AE ,则CE 的长为()A .1cmB .2cmC .3cm2D .5cm 2【解析】∵90ACB ∠=︒,5cm AB =,3cm AC =∴4BC ===由折叠可知CE=DE,AC=AD ,90ADE ACE ∠=∠=︒设CE x =,则4,2,BE x BD AB AD =-=-=在Rt BDE 中∵222DE BD BE +=∴2222(4)x x +=-解得32x =故选C例4、如图,在矩形ABCD 中,6,8AB AD ==,点E 是边A D 上一动点,将ABE △沿直线BE 对折,点A 的落点为A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AE 的长为()A .3B .4C .6或3D .3或4【答案】C 【分析】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90BA E DA E ''∠=∠=︒,设AE =x ,则A E x '=,DE =8-x ,然后在Rt A DE ' 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x 的值即可;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得出AE =AB =6.【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AB =6,AD =8∴10BD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E A E '=,6A B AB '==设AE x =,则A E x '=,8DE x =-∴1064DA BD A B ''=-=-=在Rt A DE ' 中,222A E DA DE ''+=∴2224(8)x x +=-解得,x =3∴AE =3;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AE =AB =6故选:C .例5、如图,在Rt ABC 的纸片中,90C ∠=︒,5AC =,13AB =.点D 在边BC 上,以A D 为折痕将ADB △折叠得到AD B ' ,A B '与边BC 交于点E .若D EB '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_______.【答案】7或263【分析】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C 的长,由折叠可知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当△D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D 的长.【详解】解:在Rt ABC 中,12BC ===,(1)当90ED B ∠'=︒时,如图1,过点B ′作B 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由折叠得:13AB AB ='=,BD B D C F ='=,设BD x =,则B D CF x '==,12B F CD x '==-,在Rt 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5)(12)13x x ++-=,即:270x x -=,解得:10x =(舍去),27x =,因此,7BD =.(2)当90D EB ∠'=︒时,如图2,此时点E 与点C 重合,由折叠得:13AB AB ='=,则1358B C '=-=,设BD x =,则B D x '=,12CD x =-,在Rt △B 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12)8x x -+=,解得:263x =,因此263BD =.故答案为:7或263.例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将边AC A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F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答案】9625【分析】由题意可得AB=10,根据面积可得CE=4.8,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E=6.4,由折叠可求∠ECF=45°,可得EC=EF=4.8,即可求BF 的长,可求面积.【详解】解:∵Rt △ABC 中,∠ACB=90°,AC=6,BC=8,∴BA==10,∵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AEC=∠CED ,∠ACE=∠DCE ,∵∠AED=180°,∴∠CED=90°,即CE ⊥AB ,∵S △ABC =12AB×EC=12AC×BC ,∴EC=4.8,在Rt △BCE 中,=6.4,∵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BF=B'F ,∠BCF=∠B'CF ,∵∠BCF+∠B'CF+∠ACE+∠DCE=∠ACB=90°,∴ECF=45°,又CE ⊥AB ,∴∠EFC=∠ECF=45°,∴CE=EF=4.8,∵BF=BE-EF=6.4-4.8=1.6,∴△BFC 的面积为:12FB×EC=18249625525⨯⨯=,由翻折可知,△B'FC 的面积=△BFC 的面积=9625故答案为962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根据折叠的性质求∠ECF=45°是本题的关键.(2)折叠与最值问题例7、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A .不存在B .等于1cmC .等于2cmD .等于2.5cm【解析】当C′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 ,∴AC′=AB-BC′=2cm .故选:C .例8、如图,矩形纸片ABCD,3AD=,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E处,AB=,5折痕为PQ,当点E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 D边上移动,则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1B.2C.4D.5【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与点D重合时,点E到达最左边,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E到达最右边,所以点E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EB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D=AD=5,在Rt△ECD中,ED2=EC2+CD2,即52=(5-EB)2+32,解得EB=1,例9、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B=AB=3,∵3-1=2,∴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 .例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10AB =,12A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A D 边上的动点,将AEF ∆沿EF 翻折,得到A EF '∆,则A C '的最小值是()A .6B .7C .8D .9【答案】C 【分析】求A C '的最小值,先求出EC 的大小,再根据EA A C EC ''+≥,求出A C '的范围即可.【详解】解析:连接E C 在△A CE '中,可得EA A C EC ''+≥.在Rt E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3EC ==.由折叠可知,5EA EA '==,∴8A 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正确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1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 =90º,AC =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 ,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 ,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 、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析】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详解】如图所示,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 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 1NB是正方形,在Rt △ABC 中,,∴AP 的最大值为A P 1=AB=3如图所示,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过C 点作CD ⊥直线l 于点D ,可得矩形ABCD ,∴CD=AB=3,AD=BC=4,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在Rt △PCD 中,∴AP 的最小值为AD PD=4-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AP AP=341----故答案为1例12、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2【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 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即,∴△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 点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DE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BA 边上,得到点C′,若∠C′EB=40°,求∠EDC′的度数.2.在Rt △ACB 中,∠ACB =90°,点D 在边AB 上,连接CD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若AC =3,BE =1,则DE 的长是_____.【答案】157【分析】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3AC CE ==,45ACD BCD ∠=∠=︒,由勾股定理可求5AB =,由面积法可求D 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D E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3AC CE ∴==,45ACD BCD ∠=∠=︒,4BC ∴=,D H AC ⊥ ,DF BC ⊥,45ACD BCD ∠=∠=︒,DF DH ∴=,45DCF FDC ∠=∠=︒,DF CF ∴=,22291625AB AC BC =+=+= ,5AB ∴=,111222ABC S AC BC AC DH BC DF ∆=⨯⨯=⨯⨯+⨯⨯ ,127DF ∴=,127DF ∴=,127DF CF ∴==,97EF =,157DE ∴===,故答案为:157.3.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把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矩形ABCD 内部的点D′处,则CD′的最小值是()A .4B .C .4-D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和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解答即可.【详解】解: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矩形ABCD中,AB=4,BC=2,把矩形ABCD沿过点A的直线AE折叠点D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处,∴AD=AD'=BC=2,在Rt△ABC中,=4∴,故选:C.4.如图,在长方形ABCD的边CD上适当选定一点E,沿直线AE把△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F处.已知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1)求BF的长;(2)求AD的长;(3)求点E与点C的距离.【答案】(1)8cm;(2)10cm;(3)83 cm【分析】(1)由在长方形ABCD中,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即可求得BF的长;(2)由(1),易得AD=AF,DE=EF,即可求得AF的长,然后得出AD的长;(3)首先设EC=xcm,则EF=DE=(6﹣x)cm.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ABCD是长方形,∴△ABF是直角三角形,∵△ABF面积是24cm2,∴12AB•BF=24.∵AB=6cm,∴BF=8cm;(2)由题意知,△ADE和△AFE重合,则△ADE≌△AFE,则AD=AF,DE=EF.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10AF===(cm).则AD=10cm;(3)∵BC=AD=10cm,∴CF=BC﹣BF=2cm.设EC =xcm ,则EF =DE =(6﹣x )cm .由勾股定理得:CE 2+CF 2=EF 2,∴x 2+22=(6﹣x )2,解得:83x =,∴点E 与点C 间的距离是83cm.【点睛】此题考查长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3)是此题的难点,根据(2)求出CF ,由折叠得到EF =DE ,设EC =xcm ,因此利用勾股定理列得关于x 的关系式解出x 的值,由此解答此题.5.在矩形纸片ABCD 中,3AB =,5AD =.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线段AB 、A 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 .1B .2C .3D .4【答案】B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 与点D 重合时,点A′到达最左边,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A′到达最右边,所以点A′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A′B 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 与点Q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D=AD=5,在Rt △A’CD 中,A’D 2=A’C 2+CD 2,即52=(5-A’B)2+32,解得A’B=1;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B=AB=3,∵3-1=2,∴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6.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上任意一点,把△EBF沿直线EF翻折,点B落在点P处,则PC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答案】2【详解】连接CE,当点P在CE上时,CP的值最小.CE===∴=-=.CP CE EP2故答案为:2.7.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3AB =,9AD =,折叠纸片ABCD ,使顶点C 落在边A D 的点G 处,折痕分别交边A D 、BC 于点E 、F .(1)求证:GEF △是等腰三角形(2)求GEF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152【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FC EFG ∠=∠,根据//AD BC 得到EFC GEF ∠=∠,从而得到EFG GEF ∠=∠,问题得证;(2)根据GEF △高为AB=3,得到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5,进而得到GE=5,即可求出GEF △的面积.【详解】(1)由翻折得:EFC EFG ∠=∠.∵//AD BC ,∴EFC GEF ∠=∠,∴EFG GEF ∠=∠,∴GE=GF ,∴GEF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GEF △高为AB=3,∴当GE 最大时GEF △的面积最大,∴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在Rt ABF 中,222AF AB BF =+,∴()22239AF AF =+-,解得:5AF =,∴5GE AF ==,∴GEF △的面积最大值=1155322=⨯⨯=.四、举一反三1.如图,EF 是正方形两对边中点的连线段,将∠A 沿DK 折叠,使它的顶点A落在EF 上的G 点,求∠DKG 的度数.2.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E F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B Ð,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BF 的长为__________.【解析】90,A AB AC ∠=︒==,∴∠C=45°,2BC ==,折叠后,要使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FB C '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90B FC '∠=︒时,∴45C FB C '∠=∠=︒,此时点B '与点C 重合,∴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112BF BC ==,②当90FB C'∠=︒时,∴45C B FC '∠=∠=︒,∴BF FB B C ''==,在Rt B FC '△中,FC F '=,BC=BF+FC ,∴)12BC BF BF =+=+=,解得:2BF =-;故答案为2-或1.3.如图,Rt △ABC 中,AB =18,BC =12,∠B =90°,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A .8B .6C .4D .10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10AB =,8BC =,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E 处,PE ,D 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 F 长为______.【答案】103【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 、CP=EP ,由“AAS”可证△OEF ≌△OBP ,可得出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10-x 、BF=PC=8-x ,进而可得出AF=2+x ,在Rt △DA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即可得AF 的长.【详解】解:∵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DC=DE=10,CP=EP .在△OEF 和△OBP 中,90EOF BOP E B OF OP ∠=∠⎧⎪∠=∠=︒⎨⎪=⎩∴△OEF ≌△OBP (AAS ),∴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DE -EF=10-x ,又∵BF=OB+OF=OE+OP=PE=PC ,PC=BC-BP=8-x ,∴AF=AB -BF=2+x .在Rt △DAF 中,AF 2+AD 2=DF 2,∴(2+x )2+82=(10-x )2,∴43x =;∴410233AF =+=.故答案为:103.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的对应点A′恰好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上,则AE 的长为_______.答案:3924or 6.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5,BC =8,E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将△ABE 沿着AE 折叠到△ADE 处,再将边AC 折叠到与AD 重合,折痕为AF ,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是___________.【答案】52或258或74.【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DE=DF ,DE=EF ,EF=DF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解题.【详解】解:由折叠可知,BE=DE ,DF=CF ,AD=AB=AC=5,当DE=DF 时,如图1,此时DE=DF=BE=CF ,∵AB=AC ,∴∠B=∠C ,在△ABE 和△ACF 中,AB AC B C BE CF =⎧⎪=⎨⎪=⎩∠∠∴△ABE ≌△ACF ,∴AE=AF ,∴AD 垂直平分EF ,∴EH=FH ,142BH CH BC ===,∴3AH ===,∴532HD =-=,设BE DE x ==,则4EH x =-,则在直角△DHE 中,()22242x x -+=,解得52x =,当DE=EF 时,如图2,作AH ⊥BC 于H ,连接BD ,延长AE 交BD 于N ,可知BE=DE=EF ,∵AH ⊥BC ,AB=AC ,BC=8∴BH=CH=4,∴3AH ===,设EH m =,则4BE EF m ==-,∴()8242CF m m =--=,即2DF m=∵AB=AD ,∠BAN=∠DAN ,∴AN ⊥BD ,BN=DN ,∴12EN DF m ==,∴EN EH=在△AHE 和△BNE 中,90AHE BNE EH ENAEH BEN ==︒⎧⎪=⎨⎪=⎩∠∠∠∠∴△AHE ≌△BNE ,∴AE=BE ,设BE AE x ==,则4EH x =-,在直角△AEH 中,()22243x x -+=,解得258x =,当DF=EF 时,如图3,过A 作AH ⊥BC 于H ,延长AF 交DC 于M,同理258 EF CF==∴252578884 BE=--=故答案为:52或258或74.【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等腰△ABC中,AB=AC=10,BC=12,AD平分B A C∠,且AD=8,P,Q分别是AB、AD上的动点,连接BP,PQ,则BP+PQ的最小值为___.【答案】9.6【分析】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得到CQ=BP+PQ的最小值,由勾股定理不求得AD=8,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得其值.【详解】∵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BD=CD,∴B点,C点关于AD对称,如图,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则CQ=BP+PQ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8,利用等面积法得:AB•CQ=BC•AD,∴CQ=12310BC ADAB⨯==9.6故答案为:9.6.8.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联结CE.(1)求证:AD∥CE;(2)求CE的长.【答案】(1)见解析;(2)75【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 ,AE=AB ,可证EF=BF ,AD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BE =∠DEB ,∠DEC =∠DCE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CE ⊥BE ,可得结论;(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B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CE 的长.【详解】证明:(1)∵∠BAC =90°,AB =3,AC =4,∴BC 5==,∵点D 是BC 的中点,∴AD =BD =DE =52,∵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DE =BD ,AE =AB ,∴AD 垂直平分BE ,∴EF =BF ,AD ⊥BE ,∵DE =DB =CD ,∴∠DBE =∠DEB ,∠DEC =∠DCE ,∵∠DBE +∠DEB +∠DEC +∠DCE =180°,∴∠DEB +∠DEC =90°,∴∠BEC =90°,∴CE ⊥BE ,∴AD ∥CE ;(2)∵S △ABC =12×AC ×AB =12×3×4=6,且CD =BD ,∴S △ADB =12S △ABC =3,∴12AD ×FB =3,∴FB =125,∴BE =245,∴CE 75==.【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五、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10,AC =6,BC =8,将△ABC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AD 是折痕,则△BDE 的周长为()A .6B .8C .12D .14【解析】在Rt △ABC 中,∵AC =6,BC =8,∠C =90°,∴AB ==1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AC =6,CD =DE ,∴BE =4,∴△BDE 的周长=DE +BD +BE =CD +BD +E =BC +BE =8+4=12.故选:C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ABC ∠=︒)沿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的中点1A 处,6BC =,那么线段AE 的长度为()A .5B .4C .4.25D .154【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 1E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6,∴AB=6,∵A 1为BC 的中点,∴A 1B=3,设AE=A 1E=x ,则BE=6-x ,在Rt △A 1B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2+(6-x )2=x 2,解得x=154,故选:D .3.如图,矩形ABCD ,AB =3,BC =4,点E 是AD 上一点,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D 上的点G 处,则AE 的长为()A .2B .52C .32D .3【解析】在Rt △ABD 中,AB=3,AD=BC=4,∴BD=5由折叠得,∠BGE=∠A=90°,BG=AB=3,EG=AE ,∴DG=BD-BG=2,DE=AD-AE=4-AE ,在Rt △DEG 中,EG 2+DG 2=DE 2,∴AE 2+4=(4-AE )2,∴AE=32.故选:C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B =90°,∠C =60°,BC =CD =8,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A .1B .2CD .2【解析】作DG ⊥BC ,连接AE ,在Rt △CDG ,∠DCG=60°,得出CG=4,∴DG=4AB=,设BE=x ,则CE=8-x ,根据折叠得AE=CE=8-x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即(8-x)2)2+x 2解得x=1,故选A.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AC cm =,8BC 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解析】在RT△ABC中,∵AC=6,BC=8,∴AB=10,△ADE是由△ACD翻折,∴AC=AE=6,EB=AB−AE=10−6=4,设CD=DE=x,在RT△DEB中,∵DE2+EB2=DB2,∴x2+42=(8−x)2∴x=3,∴CD=3.故选:B.6.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 =9,则BF的长为()A.4B.C.4.5D.5【解析】∵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二、填空题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6,P 为AD 上一动点,把△ABP 沿BP 翻折,使点A 落在点F 处,连接CF ,若BF =CF ,则AP 的长为_____.【答案】53【分析】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设AP =x ,则PF =x ,得出(3﹣x )2+12=x 2,解方程即可得解.【详解】解: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D =∠DCB =90°,∴FN ⊥BC ,FE ⊥AD ,∵BF =CF ,BC =6,∴CN =BN =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 =BF =5,AP =PF ,∴4FN ==,∴EF =EN ﹣FN =5﹣4=1,设AP =x ,则PF =x ,∵PE 2+EF 2=PF 2,∴(3﹣x )2+12=x 2,解得,53x =,故答案为:5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关键.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 ,BC =6,AB =10.在AC 边上取一点E ,以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则C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折叠得,BD=AB=10,EA=ED,求出CD=4,在直角三角形CDE中,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ACB=90 ,BC=6,AB=10∴8=由折叠得,BD=AB=10,EA=ED,设CE=x,则EA=ED=8−x,在Rt△DCE中,CD=10−6=4,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故填:3.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点E在射线BC上运动,AD=AB=1,则△ADE的周长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分析】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为AD+AE+DE=AD+AD’,故可求解.【详解】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最小,即△ADE的周长AD+AE+DE=AD+AD’,∵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AD=AB=1∴四边形ABFD为正方形,∴AD+AD’=1+1+1+.10.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_____.【答案】12-或1.【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1,可计算出-1,设BE=x,则EB′=x,CE=2-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详解】解: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t△ABC中,AB=1,BC=2,∴=∵∠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EB=EB′,AB=AB′=1,∴CB′=1-,设BE=x,则EB′=x,CE=2-x,在Rt△CEB′中,∵EB′2+CB′2=CE2,∴x2+1-)2=(2-x)2,解得x=51 2-,∴BE=1 2;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1.故答案为:12-或1.11.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答案】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12.如图,在Rt△ABC中,∠C=90°,AC=6,∠A=60°,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分析】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AC=6,CF=2,∴AF=AC-CF=4,∵∠A=60°,∠AMF=90°,∴∠AFM=30°,∴AM=12AF=2,∴,∵FP=FC=2,∴-2,∴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出点P 的位置.12.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B 点落在A D 上一点E 处,折痕FG 的两端点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6,10AB BC ==.则AE 的最大值是_____,最小值是_______.【答案】6;2.【分析】点G 在AB 边上,点F 在BC 边上.分别利用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以及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求出AE 的极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设AE 的长度为,x 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10,EC BC ==在Rt CDE ∆中,222,CE CD ED =+即()22210106AE =-+,解得2,AE =即2,x =如图,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6,AE AB ==即6x =;所以AE 的最大值是6,最小值为2.故答案是:6,2.三、解答题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求BF 的长;(2)求CE的长.【答案】(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Rt△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详解】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且AD=BC=10,又∵ AFE是由 ADE沿AE翻折得到的,∴AF=AD=10,又∵AB=8,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的长为6.(2)设CE=x,∵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FE=DE=8-x,由(1)知:BF=6,故CF=BC-BF=10-6=4,CF+CE=EF,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x=(8-x),解得:x=3,∴222故CE的长为3.14.如图,在△ABC中,∠C=90°,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1)若∠A=35°,则∠CBD的度数为________;(2)若AC=8,BC=6,求AD的长;(3)当AB=m(m>0),△ABC的面积为m+1时,求△BCD的周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BD=20°;(2)AD=164;(3)△BCD 的周长为m+2【分析】(1)根据折叠可得∠1=∠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5°,进而得到∠CBD=20°;(2)根据折叠可得AD=DB ,设CD=x ,则AD=BD=8-x ,再在Rt △CD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 2+62=(8-x )2,再解方程可得x 的值,进而得到AD 的长;(3)根据三角形ACB 的面积可得112AC CB m =+ ,进而得到AC•BC=2m+2,再在Rt △CAB 中,CA 2+CB 2=BA 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 的长,进而得到△BCD 的周长.【详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A=35°,∵∠C=90°,∴∠ABC=180°-90°-35°=55°,∴∠2=55°-35°=20°,即∠CBD=20°;(2)∵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AD=DB ,设CD=x ,则AD=BD=8-x ,在Rt △CDB 中,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74,AD=8-74=164;(3)∵△ABC的面积为m+1,∴12AC•BC=m+1,∴AC•BC=2m+2,∵在Rt△CAB中,CA2+CB2=BA2,∴CA2+CB2+2AC•BC=BA2+2AC•BC,∴(CA+BC)2=m2+4m+4=(m+2)2,∴CA+CB=m+2,∵AD=DB,∴CD+DB+BC=m+2.即△BCD的周长为m+2.1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0,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PE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3;(2.【分析】(1)先判断出AF=AD=8,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6,最后在Rt△E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作出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进而求出DE',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中,AB=8,BC=10,∴∠B=∠BCD=90°,CD=AB=8,AD=BC=10,由折叠知,EF=DE,AF=AD=8,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CF=BC﹣BF=4,设CE=x,则EF=DE=CD﹣CE=8﹣x,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F2+CE2=EF2,∴16+x2=(8﹣x)2,∴x=3,∴CE=3;(2)如图,延长EC 至E '使CE '=CE =3,连接AE '交BC 于P ,此时,PA +PE 最小,最小值为AE ',∵CD =8,∴DE '=CD +CE '=8+3=11,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AD m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方向运动,连接CP ,把PDC △沿PC 翻折,得到PEC V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若3m =,当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t 的值;(2)若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求t 的值;(3)若AE 的最小值为1,直接写出m 的值.【答案】(1)t=3(2)t=;(3)m=【分析】(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 .首先证明BP=BC=6,在Rt △ABP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决问题;(3)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值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P 、B 、E 共线,∴∠BPC=∠DPC ,∵AD ∥BC ,∴∠DPC=∠PCB ,∴∠BPC=∠PCB ,∴BP=BC=3,在Rt △ABP 中,∵AB 2+AP 2=BP 2,∴22+(3-t )2=32,∴t=3(舍去)或∴当t=3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2)过点E 作MN ⊥BC ,交AD 于点M∵四边形ABCD 是矩形,MN ⊥BC∴MN ⊥AD∵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EN=1∵MN=AB=2,EC=CD=2,∴EN=MN-EN=2-1=1∴在Rt △ENC 中,∴MD=∵由题意得:-t,ME=MN-EN=2-1=1,EP=PD=t∴在Rt △MPE 中,222=ME MP PE +即:)2221=t +,解得:(3)如图,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由题意得:AE=1,EC=CD=AB=2∴在Rt△ABC中,BC=∴.【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构造图形思考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压轴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 C=6,BC=8,将△AB C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则CD 等于( )A. 425B. 322C. 47D . 352、如图所示,已知△A BC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交AB 于N,若AC =4,MB=2M C,求AB 的长.3、折叠矩形AB CD 的一边AD,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 B=8CM,BC=10C M,求C F 和EC 。
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DC=5,在DC 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 E把△ABC 折叠,使点D 恰好在BC 边上,设此点为F ,若△ABF 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 D的面积B CEDDCBAF E5、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 =9㎝,宽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6、如图,在长方形AB CD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 E与AD 交于点F 。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 C=4,求A F的长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 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 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 ,AB =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8、如图2-3,把矩形ABCD沿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BC=7,重合部分△EBD的面积为________.9、如图5,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
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10、如图2-5,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的长为( )A.3.74 B.3.75 C.3.76 D.3.772-511、如图1-3-11,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的直角顶点P落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在AD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①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②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P在AD上移动,直角边PH 始终通过点B,另一直角边P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交于点E,能否使CE=2cm?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12、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培优专题11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2)设 AE = a , ED = b , DC = c .请写出一个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答案 解:(2)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a2= b2+ c2.理
由:由(1)得 CE = AE .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长方形,所以∠ D =
A. 1cm
A )
B. 1.5cm
C. 2cm
D. 3cm
第1题图
2. (烟台莱州期中)如图,Rt△ ABC 中, AB =9, BC =6,∠ B =90°,将△
ABC 折叠,使 A 点与 BC 的中点 D 重合,折痕为 MN ,则线段 BN 的长为 4
第2题图
.
3.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 ABCD 中, E 是边 CD 的中点,将△ ADE 沿 AE 对折至
90°.因为 AE = a , ED = b , DC = c ,所以 CE = AE = a .在Rt△
DCE 中, CE2= ED2+ DC2,所以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为 a2= b2+ c2.
FG = x ,则 GC =6- x .因为 E 为 CD 的中点,所以 CE = DE = EF
=3,所以 EG =3+ x .在Rt△ CEG 中,32+(6- x )2=(3+ x )2,
解得 x =2,所以 BG 的长为2.
类型二:巧用折叠求图形面积
4. (威海文登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 =90°, AB =4cm, AD =
第三章 勾股定理
培 优 专 题 11 : 勾 股 定 理 与 折 叠 问 题
类型一:巧用折叠求线段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E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姓名:
例1: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 )(1)求BF 的长; (2)求EC 的长。
BC ,使点B 落在AD 边的F 处,已知:AB=3,BC=5,
例2: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
*
对应练习:1、如图2-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起来,使其对角顶点A 、C 重合,•A B
第11题图 A E B … C
D F
若其长BC 为a ,宽AB 为b ,则折叠后不重合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如图2-3,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 ′的位置上,已知AB=•3,BC=7,求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
$
例3: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
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
对应练习:1、如图,在△ABC 中,∠B= 90,AB=BC=6,把△ABC 进行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BD:DC=1:2,折痕为EF ,点E 在AB 上,点F 在AC 上,求EC 的长。
A
E C D B
/ A D B C
E
F
)
例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 使它落在斜边AB 上,恰与AE 重合,求CD
对应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3,BC =4,把矩形沿直线AC 折叠,点B |
落在点F 处,连接DF ,CF 与AD 相交于点E ,求DE 的长和△ACE 的面积.
…
2、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 ,再折叠,使AD 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DG ,若AB = 2,BC = 1,求AG.
. A C 、 D
B E
G A
B
C'E D C B A
}
总结:
一、 三角形中的折叠基本图形
~
二、矩形
/ F E
D
C B A E
A(B)
图1 A C B D C ´
A B C D E F A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