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 (7分)填空。
(1)《出师表》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的一篇表文。
表中提到的“先帝”指是________。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一致。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还于旧都。
”
(6)《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2. (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3. (11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①灞(bà)上:又作“霸上”。
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②郊扉:郊居。
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
4. (3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掌声
①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②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
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③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④“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⑤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⑥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⑦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⑧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⑨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⑩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
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⑪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
⑫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⑬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⑭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⑮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
⑯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⑰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
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
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
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
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⑱——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⑲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⑳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是个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
㉑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㉒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㉓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㉔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
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
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㉕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
”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
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
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㉖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
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㉗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
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
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㉘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
(3)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 . 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 . 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正在读博士后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 . 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4)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5)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
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
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
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二】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
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
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
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
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
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六、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8分)
6. (12分)(2012•朝阳)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冬季的长寿山,没有了夏季的草木cōng茏,没有了夏季的云蒸霞蔚,显得清瘦了许多,宁静了许多。
在白雪的覆盖下,宁静中有着一份纯洁,纯洁中又有着一份________。
zuò落在长寿山脚下的护国毗卢禅院,依山就势,参差错落于沟谷岩壁之间,________壮丽。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禅院参差
(2)给语段中两处拼音写上汉字。
cōng zuò
________茏________落
(3)将下列词语选填在语段横线上。
(只填序号)
纯洁中又有着一份________ ________壮丽
A.厚重 B.庄重 C.巍然 D.巍峨。
7. (6分)请你参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诗词知识知多少)为了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
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一览表
(1)请根据以上表格,判断下面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说明理由。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是________
理由一: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
(2)(活动二:诗词节日我来猜)
从下面(甲)(乙)(丙)三首诗中任选一首猜猜诗里写的是什么节日,并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我认为________诗写的是________节,分析: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3•吉林)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远去的声音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瘦如柴,未来恐难成大器。
’母亲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
’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
我那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
“你成功地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那么下一阶段的追求目标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
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
历史上很多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
“各位同学,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
因此我们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
让我们一起共勉,同塑美好的世界。
”
(摘自《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1、
1-2、
1-3、
1-4、
1-5、
1-6、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2-1、
2-2、
2-3、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3-1、
3-2、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
4-1、4-2、
4-3、
4-4、
4-5、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六、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8分)
6-1、
6-2、
6-3、
7-1、
7-2、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