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微生物与免疫学参考答案-Microsoft--文档

一、名词解释1.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必须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中决定抗原性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抗体是指B细胞识加抗原后活化,培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和特异性结合球蛋白。
4.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与吞噬细胞表面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5.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6.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中存在的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球蛋白。
7.细胞因子一组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
8.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资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剌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二、填空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异物性、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化学组成和机体因素等。
3.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病原生物和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和同种抗原等。
4.Ig的水解片段是一Fab段和Fc段。
5.IgG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激活补体、调理促吞噬作用「加C3b调理)、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感染的主要抗体等。
6.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激活补体、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溶菌、杀菌和单体IgM以膜结合型表达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_等。
7.SIgA的成分包括J链接的双体、IgA 和分泌片。
8.干扰素的概念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
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素_和II _型干扰素。
教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C环境因素。
2. 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错误的是:C 抗原决定基只能刺激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
3. 不属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是:A水、空气和食物。
4. 家庭成员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称为:B.同种异体抗原。
5. 正常机体不会对下列物质发生免疫应答:D.胚胎期机体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
6.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B.Fab段。
7. 以下哪项不是免疫球蛋白的功能:D.与抗原结合后直接杀伤抗原。
8. 在机体黏膜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B.IgM。
9. 相对分子量最大的和结合抗原数目最多的Ig是:B.IgM。
10. 可穿过胎盘的Ig是:A.IgG。
11. 关于补体,正确的是:C.是非特异性免疫的抗微生物物质。
12.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途经比较,错误的是:A.激活物质相同。
13. 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补体成分为:A.C3b、C4b14. 经典途径中激活不提能力最强的Ig是:B.经典途径。
15. 在感染晚期发挥溶菌作用的激活途径是:B经典途径。
16. 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B.特异性。
17. 不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E.神经细胞。
18. 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下列哪种抗体有关:E.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的HLA抗体。
19. 与强直性脊椎炎相关联的HLA分子是:A.HLA-B27。
20. 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
21. 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
22. T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的:D.深皮质区。
23. T细胞表面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受体是:B.TCR。
24. 能特异性杀伤细胞的细胞是:A.CTL细胞。
25. NK细胞表面的特有标志是:C.CD56.26. 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E.肥大细胞。
27. B细胞作为APC可通过BCR直接识别结合:C.可溶性抗原。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首先决定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但同一种抗原,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其免疫原性强弱,可表现很大差异,因此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是由其化学性质和宿主因素决定的。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一、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许多天然物质可诱导免疫应答,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具有强免疫原性,小分子多肽及核酸也具有免疫原性。
(一)化学组成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者,可含有大量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是最强的免疫原。
如异种血清蛋白、酶蛋白及细菌毒等,是强免疫原蛋白质的例子。
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纯化多糖或糖蛋白、脂蛋白以及糖脂蛋白等复合物中的糖分子部分都具有免疫原性。
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A、B、C、H)也是多糖。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为核蛋白则有免疫原性。
在自身免疫病中,可见对天然核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DNA或RNA抗体。
此外,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虽为小分子量(6000)亦具有免疫原性。
来自一种动物的胰岛素,如长期用于另一种动物,亦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二)分子量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万以上,小于1万者呈弱免疫原性,低于4000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
许多小的免疫性原性分子可激发细胞免疫,而不产生抗体。
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万,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
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
(三)化学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凡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有酷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强;而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弱。
蛋白质和多糖抗原,凡结构复杂者免疫原性强,反之则较弱。
其复杂性是由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及数量等决定的。
如聚合体蛋白质分子较单体可溶性蛋白质分子的免疫原性强。
免疫学复习题(20

免疫学复习题抗原一、简答题1、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2、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二、名词解释1、抗原2、异嗜性抗原3、抗原决定基三、选择题:[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5、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6、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7、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Ag常含有多种不同的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8、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9、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HLA抗原E、Rh血型抗原10、半抗原A、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11、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以上均是13、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D、是一种共同抗原E、以上均对14、与抗原的特异性有关的是A、抗原决定簇的数目B、抗原决定簇的种类1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D、抗原决定簇的立体构型E、以上均是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16、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17、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8、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表位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D、类毒素E、完全抗原免疫分子一、简答题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抗 原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 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 因子。
1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 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和相应抗体发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合部位,又是供免疫 活性细胞作为“异物”来识别的标志。又 称抗原表位。
13
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基(簇)示意图
14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由于抗原物质通 常是大分子物质, 甚至是细胞、细菌 和病毒等,所以通 常具有多个抗原决 定簇,如果两个抗 原物质都含有相同 的抗原决定簇,则 会发生交叉反应。
18
三、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类、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即不同种属之间的相同抗原。
四、肿瘤抗原 是细胞发生突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 性的大分子物质。按其特异性分为肿瘤特异 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两大类。
19
五、自身抗原 能刺激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 织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主要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隐蔽物质”, 如眼睛的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蛋白等。
16
细菌各部位抗原示意图
17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 基因型不同,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 1、红细胞血型抗原
是指人类红细胞膜上的多种血型物质,其中以 ABO和Rh血型抗原系统最为重要。
2、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 和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以淋巴细胞密度最 高。
免疫学复习题(20..

免疫学复习题抗原一、简答题1、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2、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二、名词解释1、抗原2、异嗜性抗原3、抗原决定基三、选择题:[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5、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6、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7、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Ag常含有多种不同的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8、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9、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HLA抗原E、Rh血型抗原10、半抗原A、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11、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以上均是13、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D、是一种共同抗原E、以上均对14、与抗原的特异性有关的是A、抗原决定簇的数目B、抗原决定簇的种类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D、抗原决定簇的立体构型E、以上均是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16、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17、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8、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表位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D、类毒素E、完全抗原免疫分子一、简答题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医学免疫学》复习(17年)

《医学免疫学》复习指导一、免疫学绪论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免疫应答对机体A.有利而无害B.既有利也有害C.无利也无害D.只有害而无利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免疫的定义包括A. 识别抗原B.清除抗原C.容纳抗原D.不包括容纳抗原功能2. 机体免疫功能归纳起来包括A. 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 免疫监视D.免疫逃逸3.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是A.先天存在B.作用缺乏特异性C.接受抗原刺激后获得D.作用具有严格特异性4. 固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是A.先天存在B.作用缺乏特异性C.接受抗原刺激后获得D.作用具有严格特异性5. 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A. 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分子D.内分泌系统名词解释:免疫问答题1.简述机体免疫的功能二、抗原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称为A. 反应原性B.免疫原性C.特异性D.异物性2. 抗原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发生结合的能力称为A. 反应原性B.免疫原性C.特异性D.异物性3.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核心条件是A.异物性B.抗原表位C.理化性质D.反应原性4.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是A.病原相关分子模式B.抗原表位C.抗原的理化性质D.异物性5. 下列哪种抗原不能激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A.TDAgB.TIAgC.蛋白质抗原D.自身抗原6. 下列哪种物质缺乏免疫原性A.完全抗原B.半抗原C.蛋白质抗原D.异嗜性抗原7. 异嗜性抗原是指A. 存在着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B. 存在着共同表位的不同生物间的抗原C.存在于同一种属间的不同抗原D.存在于同一种属间的共同抗原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A.异物性B.抗原表位C.理化性质D.反应原性2. 抗原理化性质对免疫原性的影响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大分子胶体性B.抗原与免疫细胞的易接近性C.抗原分子量D.抗原分子构象3. 构成自身抗原的条件是A.自身成分变性B.隐蔽性物质暴露C.免疫细胞误识自身成分为抗原D.自身成分均无抗原性4. 属于自身抗原的物质是A.MHC分子B.血型抗原C.隐蔽性抗原暴露D.自身变性成分5. 抗原表位是指A. 病原分子模式B. T细胞表位C. B细胞表位D. 大分子蛋白抗原完整分子结构6.T细胞表位的特点A.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B.仅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C.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成抗原肽-MHC分子 D.为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7. B细胞表位的特点A.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B.仅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C.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成抗原肽-MHC分子 D.为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8. 属于自身抗原的物质A.自身MHCB.甲状腺球蛋白C.晶体蛋白暴露D.精子9. TDAg刺激免疫应答的特征包括A.必须T细胞参与B.不需T细胞参与C.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D.诱导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0. TIAg刺激免疫应答的特征包括A.必须T细胞参与B.不需T细胞参与C.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D.诱导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 TDAg的特点A.含有T细胞表位B.含有B细胞表位C.蛋白质抗原D.可诱导五类抗体12 TIAg的特点A.含有T细胞表位B.含有B细胞表位C.多糖抗原D.仅诱导IgM13. 属于人类同种异体抗原的是A.MHC分子B.血型抗原C.细菌抗原D.病毒抗原14. 属于人类异种抗原的是A.MHC分子B.血型抗原C.病原体抗原D.动物血清15. 共同抗原包括A. 存在着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物质B. 存在着共同表位的不同生物间抗原物质 C.存在于异种生物间的不同抗原物质 D. 存在着共同抗原表位同种生物间的同类抗原物质名词解释: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异嗜性抗原问答题:1.简述自身抗原形成的原因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3.TDAg与TIAg的比较三、免疫球蛋白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初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成分主要是A.IgGB.IgMC.IgAD.IgE2.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3. 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是A.IgGB.IgMC.IgAD.IgE4.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5. 机体产生最早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6. 能通过J链连接成五聚体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7. 存在于黏膜表面并带有分泌片的抗体是A.IgGB.IgMC.SIgAD.IgE8. 抗体与抗原表位结合的部位在A.VL和VH区B.CL和CH1区C.CH2区D.CH3区9. 单克隆抗体是指A.针对同一抗原表位的纯一抗体B.同一类别的抗体C.同一型别的抗体D.同种动物来源的抗体10. 免疫球蛋白区段的命名是依A. 胃蛋白酶分解片段B.木瓜蛋白酶分解片段C.胰蛋白酶分解片段D.A+B 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抗体与抗原表位结合的部位存在于哪个片段A.FcB.FabC.F(ab)′2 C.pF C′2. 木瓜酶水解免疫球蛋白生成的片段是A.2FabB.FcC.F(ab)′2D.pFc′3. IgG的主要特点包括A.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B.血清中的主要抗体 C.唯一能通过胎盘 D.以五聚体形式存在4. IgM的主要特点包括A.产生最早B. 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量最大C.效能最高D.可是B细胞的BCR成分5. IgA的主要特点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型B.SIgA为二聚体C.SIgA带有分泌片防止蛋白酶分解D.主要分布于黏膜表面和外分泌液6.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A.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感染B.IgG和IgM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C. IgG与抗原结合后可介导免疫调理 D. IgG与细胞性抗原结合后介导ADCC效应名词解释:抗体、单克隆抗体问答题: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2.简述IgG的特性3.依据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抗原性不同分成哪五类?四、补体系统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IgG和IgM与抗原结合后的补体激活途径称A.经典激活途径B.替代激活途径C. MBL激活途径D.A+C2. 补体系统激活后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导致靶细胞溶解B.导致靶细胞凝聚C.激活免疫应答D.抑制免疫应答3. 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 C1~C9B. C2~C9C. C3,C5~C9D. C5~C94. 介导补体溶细胞作用的成分是A. C5b6789B.C4b2bC. C4b2b3bD. C3bBb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补体的激活途径包括A.经典激活途径B.替代激活途径C. MBL激活途径D.自身活化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MBL激活途径中产生相同活性物质有A. C5b6789B.C4b2bC. C4b2b3bD. C3bBb3. 参与补体MBL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有A. C1B. C2,C4C. C3,C5D. C6~C94. 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有A. C1B. C2,C4C. C3,C5D. C6~C9五、细胞因子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细胞因子的特点包括A.产生的刺激性和作用的高效性B.作用的近距离效应C.作用的重叠性或联合效应 D.作用的网络效应2.细胞因子产生的刺激性是指A.细胞受到相应刺激即可产生B.刺激因素一旦终止则产生停止C. 细胞受到相应刺激可持续产生 D. 细胞受到相应刺激后延迟产生名词解释:细胞因子六、MHC及其分子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人的MHC又称A. HLAB. H-2C. RLAD. DLA2. 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是A.MHC-I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D.A+B3. 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是A. 经典MHC-Ⅰ类分子B. 经典MHC-Ⅱ类分子C. 非经典MHC-Ⅰ类分子D. 非经典MHC-Ⅱ类分子4. 与外源性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是A. 经典MHC-Ⅰ类分子B. 经典MHC-Ⅱ类分子C. 非经典MHC-Ⅰ类分子D. 非经典MHC-Ⅱ类分子5.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被哪种T细胞的TCR识别A. CD4+T细胞B.CD8+T细胞C.CD4-CD8-T细胞D.A+B6.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被哪种T细胞的TCR识别A. CD4+T细胞B.CD8+T细胞C.CD4-CD8-T细胞D.A+B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哪类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A. 经典MHC-Ⅰ类分子B. 经典MHC-Ⅱ类分子C. 非经典MHC-Ⅰ类分子D. 非经典MHC-Ⅱ类分子2. MHC是指A. 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复合体B. 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复合体C.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复合体D.同种异体间遗传基因的差异3. MHC的意义A.个体遗标志B.与某些遗传性疾病有关C.免疫应答调控基因调控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 D. 免疫应答相关基因调节固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名词解释:MHC,CD抗原问答题:1.依MHC结构分类及其MHC分子表达特点2.依MHC功能分类及其作用特点七、免疫细胞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哪种抗原识别受体缺乏特异性A.模式识别受体B.TCRC.BCRD.B+C2. Th细胞和Tr细胞表达A.CD4分子B.CD8分子C.CD3分子D.TCR3. 固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A.模式识别受体B.TCRC. BCRD.B+C4. CD8+T细胞TCR识别的是A.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B.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仅识别T细胞表位 D.识别抗原完整分子5. CD4+T细胞TCR识别的是A.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B.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仅识别T细胞表位 D.识别抗原完整分子6.辅助TCR的受体是A.CD4/CD8B.共受体C.CD3D.协同刺激分子受体7.辅助BCR的受体是A. CD4/CD8B.共受体C.CD2D.协同刺激分子8.T细胞活化后的负反馈抑制受体是A.CD28B.CTLA-4C. CD4/CD8D.有丝分裂原受体9.B细胞活化后的负反馈抑制受体是A.补体受体B.FcγRⅡC. 协同刺激分子D.有丝分裂原受体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B细胞的免疫作用包括A.通过合成和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记忆性B细胞具有抗原提呈作用C.可产生细胞毒作用 D.可产生ADCC效应2. TCR的识别特点是A.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可直接识别抗原分子中任何部位的抗原表位C.直接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表位 D. 不受MHC限制3.BCR的识别特点是A.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识别抗原分子中任何部位的抗原表位C.直接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表位 D. 受MHC限制4.与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的有关受体包括A.TCR-CD3复合体B. CD4C. CD8D.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5.与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的有关受体包括A.BCR-Igα/β复合体B.共受体C.协同刺激分子D.FcγRⅡ6.下列那种细胞属于固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树突状细胞D.NK细胞7.下列那种细胞属于适应性(特异性)免疫细胞A.T细胞B.B细胞C.树突状细胞D.NK细胞8.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树突状细胞D.B细胞9.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杀伤的靶细胞是A.自身靶细胞B.同种异体靶细胞C.异种靶细胞D. B+C10.NK细胞主要杀伤A.异常细胞B.同种异体移植的正常细胞C.只杀伤自身异常细胞D.细菌11. 可发生ADCC效应的免疫细胞包括A.NK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CTL细胞12. 具有细胞毒作用的细胞包括A.NK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CTL细胞13.B细胞活化A.TDAg须经Th细胞辅助而活化B.TIAg直接刺激活化C. TIAg须经Th细胞辅助而活化 D.TDAg直接刺激活化14. 细胞毒性细胞对靶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的物质包括A.穿孔素B.颗粒酶C.Fas与FasLD.抗体15.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分别是A.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为第一活化信号B.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与协同刺激分子结合为第二活化信号 C.CD4/CD8与MHC分子结合为第二活化信号 D.有丝分裂原受体为第二活化信号16.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分别是A.BCR识别抗原表位为第一活化信号B.协同刺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为第二活化信号 C. 共受体与抗原-补体结合为第二活化信号 D. FcλRⅡ为第二活化信号名词解释:抗原提呈细胞问答题:1.简述细胞毒细胞对靶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的途径2.简述TCR与BCR识别抗原表位的区别九、免疫器官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2. 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2.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3.中枢免疫器官的特点是A.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成熟免疫细胞居留的场所C.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接受抗原刺激易诱导免疫耐受4.外周免疫器官的特点是A.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成熟免疫细胞居留的场所C.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接受抗原刺激易诱导免疫耐受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十、免疫应答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参与启动初始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记忆性B细胞D.T细胞2. 参与启动再次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记忆性B细胞D.T细胞3. 参与启动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记忆性B细胞D.T细胞4. 下列哪种细胞毒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I分子限制的是A.NK细胞B.CD8+T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5. 下列哪种细胞活化后激发正免疫应答A.Tr细胞B.Th细胞C.NK细胞D.A+B6. 下列哪种细胞活化后诱发免疫耐受A.Tr细胞B.Th细胞C.NK细胞D.A+B7. 下列哪种T细胞活化后辅助B细胞活化A.Tr细胞B.Th1细胞C. Th2细胞D.CTL细胞8. 下列哪种细胞活化后辅助CTL细胞活化A.Tr细胞B.Th1细胞C. Th2细胞D.B细胞9. 下列哪种细胞活化后可激活巨噬细胞A.Tr细胞B.Th1细胞C. Th2细胞D.NK细胞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参与固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组分包括A.生理屏障结构B.吞噬细胞C.NK细胞D.补体系统2.参与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或分子是A.T细胞B.B细胞C. NK细胞D.抗体3.固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先天存在B.作用缺乏特异性C.不形成记忆性D.无MHC限制性4.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接受抗原刺激后获得B.作用具严格特异性C.形成记忆性细胞D.细胞间作用受MHC限制5. 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A.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C.免疫耐受D.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6.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A.Th1细胞介导免疫效应B.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C.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D.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7. 可诱导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包括A. TDAgB.TIAgC.蛋白抗原D.多糖抗原等8. 可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包括A. TDAgB.TIAgC.自身靶细胞抗原D.A+B9.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需要的抗原量较多B.潜伏期长C.免疫作用较弱D. 免疫作用维持时间短10.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需要的抗原量较少B.潜伏期短C.免疫作用较强D. 免疫作用维持时间长11.易诱导正免疫应答的抗原接种途径是A.皮内>皮下>肌肉>静脉B. 静脉>肌肉>皮下>皮内C. 静脉.肌肉.皮下.皮内无差别 D.病原体自然感染途径12. 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接种途径是A.皮内>皮下>肌肉>静脉B. 静脉>肌肉>皮下>皮内C. 静脉.肌肉.皮下.皮内无差别 D.病原体自然感染途径13.易诱导的条件是A.胚胎期接触抗原B.免疫功能被抑制时抗原刺激C.胸腺内注射抗原D.静脉给入大量抗原14. T细胞耐受的特点是A.过低量的抗原刺激B.过高量的抗原刺激C.维持时间较长D.TDAg刺激不产生抗体15. B细胞耐受的特点是A.过低量的抗原刺激B.过高量的抗原刺激C.维持时间较短D.不产生抗体16.先天胸腺缺陷者的特点是A.对TDAg不应答B.对TIAg不应答C.对异种移植组织不排斥D.易被病原体感染17.免疫耐受的特点包括A.由抗原诱导B.对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C.T细胞功能缺陷所致D. B细胞功能缺陷所致18.下列哪两种细胞相互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A.抗原提呈细胞与Th细胞B. 抗原提呈细胞与Tr细胞C.B细胞与Th2细胞D.CD8+T细胞名词解释:固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耐受问答题:1.简述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2.简述广义免疫应答的分类3.试述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类4.试述形成免疫耐受的机体因素5.试述形成免疫耐受的抗原因素十一、超敏反应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2.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3.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4.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5.Ⅰ型超敏反应属于A.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C.免疫耐受D.A+B6.Ⅱ型超敏反应属于A.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C.免疫耐受D.A+B7.Ⅲ型超敏反应属于A.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C.免疫耐受D.A+B8.Ⅳ型超敏反应属于A.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应答C.免疫耐受D.A+B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超敏反应的定义包括以下哪几点A.免疫应答过程B.对机体造成的病理性损伤C.抗原刺激D. 免疫耐受2. 依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3.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A.发生迅速,消失快B.由IgE介导C.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D.有明显的超敏反应4.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肥大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T细胞5. Ⅰ型超敏反应的基本病理改变是A.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减B.平滑肌痉挛C.腺体分泌增加D.组织细胞损伤6.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 输血反应B.过敏性皮炎C.过敏性休克D. 支气管哮喘7. 临床上考虑青霉素治疗应遵循程序依次是A. 询问青霉素过敏史B.无过敏史着做青霉素皮试C.皮试阳性禁用,皮试阴性可用 D.皮试阴性者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须备抢救措施8.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A.可做青霉素皮试B.可采用少量多次注射脱敏后应用C.禁用青霉素D.A+B9.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包括A.立即停药B.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苯海拉明+氟美松注射C.保持呼吸道畅通D.随时观察血压与心率10.诱导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包括A.细胞表面固有抗原B.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C.细胞表面的异嗜性抗原成分D.细菌表面抗原11. Ⅱ型超敏反应的引起靶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A.激活补体B.介导吞噬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C.介导ADCC效应D.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的组织损伤12.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有A.输血反应B.胎儿/新生儿溶血C.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D.过敏性休克13.易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症的孕妇血型是A.O型 B. A型 C.B型 D.AB型14.ABO血型发生胎儿溶血症的特点A.易发生于O血型孕妇的异型胎儿B.可发生于任何胎次妊娠C.由母亲抗血型IgG通过胎盘所致 D. 易发生于AB血型孕妇的异型胎儿15. Rh血型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症的特点A. 发生于Rh+血型孕妇的Rh-胎儿B. 发生于Rh-血型孕妇的Rh+胎儿C.可发生于任何胎次妊娠 D.主要发生于再次妊娠16.诱发Ⅲ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A.细胞表面抗原B.可溶性抗原C.细菌表面抗原D.A+B17. 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包括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B.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C.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D.有中性粒细胞参与18.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 类风湿性关节炎B.血清病C.输血反应D.荨麻疹19.可诱发Ⅳ型超敏反应的是A.病毒感染性疾病B.化妆品过敏C.胞外感染性疾病D. 胞内感染性疾病名词解释:超敏反应问答题:1.试比较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区别2.试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3.IgG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哪几条途径杀死靶细胞?十二、免疫诊断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反应的可见现象称A. 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免疫酶联技术2.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反应的可见现象称A. 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免疫酶联技术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 可做定量检测的免疫检测技术包括A.对流电泳B.ELISAC.火箭电泳D.免疫放射技术名词解释:凝集反应、沉淀反应、ELISA十三、免疫防治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天然主动免疫包括A.接种疫苗B.输注抗毒素C.自然感染D.哺乳获得SIgA2.天然被动免疫包括A.接种疫苗B.输注抗毒素C.自然感染D.哺乳获得SIgA3.人工主动免疫包括A.接种疫苗B.输注抗毒素C.自然感染D.哺乳获得SIgA4.人工被动免疫包括A.接种疫苗B.输注抗毒素C.自然感染D.哺乳获得SIgA5.疑被狂犬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属于A.天然主动免疫B.天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6.外伤后的深而窄不洁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A.天然主动免疫B.天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多选题(选择2~4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每题1分)1.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包括A.天然主动免疫B.天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2.天然被动免疫的获得方式A.母体IgG通过胎盘B.输注抗毒素C.接种疫苗D.哺乳获得SIgA3.人工被动免疫的获得方式A.接种疫苗B.输注抗毒素C.输注抗病毒血清D.哺乳获得SIgA 名词解释:疫苗,类毒素问答题:1.举例说明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统计:单选题65题;多选题106题。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抗原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讲稿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一门科学。
传统免疫学起源于抗感染的研究,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医学家借用拉丁语immunis 表示免疫(immunyty),其原意为免除税役,转意为免除瘟疫。
在以后长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免疫一直被理解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被描述为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
20 世纪中期以后,免疫学的发展逐渐突破了抗感染研究的局限。
事实上,机体不仅是对微生物,而是对各种抗原都能够进行识别和排斥,以维持正常的生命内环境。
所以,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现代免疫学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系统棗免疫系统,与神经和内分泌等其他系统一样,这个系统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并可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总的生理平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
这是动物藉以自净、不受外来物质干扰和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这种功能一是抗感染,即传统的免疫概念;二是排斥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细胞和器官,这是器官移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这种能力低下时机体易出现免疫缺陷病,而过高时易出现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
2.免疫自稳(immunololgicalhomeostasis)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这是机体藉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这种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导致某些生理平衡的紊乱或者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藉以监视和抑制恶性促瘤在体内生长。
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近几十年来,免疫学以其辉煌的成就令人瞩目,免疫学技术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并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第2章-抗原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53病免练习题新(3)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病毒 B.立克次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2、革兰阳性菌的特有结构是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脂蛋白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质粒 D.荚膜4、临床灭菌最常用的指标是A. 杀灭繁殖体B. 杀灭芽孢C. 杀灭病毒D. 杀灭真菌5、细菌的繁殖方式为A.二分裂 B.有性繁殖 C.复制 D.出芽6、有助于鉴别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是A.抗生素 B.维生素 C.色素 D.热原质7、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A. 营养物质B. 气体C. 温度D. 阳光8、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9、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B.95%C.75%D.50%10、胸腺发育不全时,哪种细胞产生不足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11.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是A.粒细胞 B.Tc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12.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功能,因其表面有A.E受体 B. 抗原受体 C.有丝分裂原受体 D.Fc受体13.对免疫的解释,下列哪项不正确A.免疫是识别“自我”和“非我”的过程B.免疫仅指抗病原微生物的功能C.生理条件下,免疫可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起到保护作用D.在某些条件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害的14.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发生A.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15. 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易产生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肿瘤16. 免疫监视功能主要的作用是A.清除突变细胞B.清除衰老细胞C.抵抗病原生物D.清除死亡细胞17.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错误的是A.异物性 B.复杂的结构C.抗原的多少 D.有一定的空间构型18.根据抗原的性能将抗原分A.完全抗原与半抗原B.同种抗原与异种抗原C.天然抗原与人工抗原D.自身抗原与异嗜性抗原19.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A.完全抗原 B.抗体C.半抗原 D.类毒素20.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葡萄糖 B.生理盐水C.蛋白质 D.脂多糖21.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A.分子量大小 B.抗原分子内部结构C.化学组成 D.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基22.异嗜性抗原是指A.存在于人群不同个体间的共同抗原B.存在于某些菌属不同菌株间的共同抗原C.存在于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D.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不同个体上的特异性抗原 23.同种属不同个体间,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称A.异种抗原 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24.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是A.组织相容性抗原 B.ABO血型抗原C.动物免疫血清 D.改变的自身抗原25.下列何种抗原为肿瘤相关抗原A.AFP B.HLAC.ABO血型抗原 D.胎盘组织26.半抗原的准确含义是()A.异种物质B.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C.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D.分子量>10kD的物质E.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27.下述免疫原性强的物质是()A.脂蛋白B.糖蛋白C.多糖D.蛋白质E.类脂28.在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异嗜性抗原D.特异性抗原E.不完全抗原29.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A.抗原B.抗体C.是无毒性的物质D.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E. 既是抗体又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30.下述哪种物质为人体隐蔽性的自身抗原()A.眼晶体蛋白B.皮肤C.肾D.肝E.骨髓31.下述哪些是医学上重要的抗原()A.类毒素B.抗毒素血清C.青霉素D.花粉E.HLA抗原32.关于肿瘤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B.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C.是肿瘤细胞特有抗原的总称D.可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E.肿瘤相关抗原甲胎蛋白的检测可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33.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正确的是A.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都是抗体 B.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C.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34.Ig的基本结构是由A.四条肽链组成B.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及两条轻链C.二硫键连接的一条重链与一条轻链D.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3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1区 B.CH2区 C.C区 D. V区36.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裂解A.F(ab')2段 B. 2个Fab段和1个Fc段C.2个Fc段 D.1个Fab段和1个Fc段 37.IgG的Fc段功能哪个是错误的A. 结合抗原 B.激活补体C.通过胎盘 D.结合吞噬细胞38.IgG的Fab段功能是A.激活补体 B. 与结合抗原C.通过胎盘 D.结合吞噬细胞3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IgG B.IgM C.IgA D.IgE4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E D.IgA4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42.六个月内婴儿抗某些传染病是因为其体内含有足量的 A.IgG B.IgM C.IgA D.IgE 43.能穿过粘膜至粘膜表面发挥抗感染作用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E 44.检测血中哪种抗体,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A.IgG B.IgM C.IgA D.IgE 45.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46.抗病毒、抗毒素的主要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47.婴儿通过哺乳可获得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48.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A.抗原抗体(IgG、IgM)复合物B.脂多糖 C.抗原 D.肽聚糖49.补体旁路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 B. IgGC.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 D.抗毒素50.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错误的是A.溶细胞作用 B.调理作用C.中和毒素作用 D.炎症递质作用5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抗原递呈和识别阶段B.免疫细胞活化、分化阶段C.抗原识别及免疫效应阶段D.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及免疫效应52.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B.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C.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D.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的产生及作用53.能合成分泌抗体,产生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54.受抗原刺激后,能转变为记忆细胞的是A.NK细胞 B.T细胞和B细胞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55.介导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是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56.初次应答的特点是A.抗体亲和力高 B.抗体在1~2天内迅速产生C.有记忆细胞参与 D.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57.再次应答的特点A.抗体亲和力低 B.抗体在1~2周后才出现C.有记忆细胞参与 D.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58.对于体液免疫清除抗原的作用方式不包括A.中和毒素 B.激活补体C.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 D.Tc细胞杀伤靶细胞59、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防止细菌侵入B、防止水分蒸发C、感受外界刺激D、调节体温60、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A、呼吸道黏膜B、淋巴细胞C、抗体和抗原D、吞噬细胞61、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B、接种百白破疫苗C、白细胞吞噬病菌D、皮肤的屏障作用62、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63、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B、清扫异物C、吞噬病菌D、保护作用6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65.机体天然防御机能不包括A.补体 B.吞噬细胞及吞噬作用C.抗体 D.皮肤粘膜屏障66.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A.mm B.cm C.μm D.nm6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68.病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无细胞结构 B.属非细胞型微生物C.含有DNA和RNA D.需在活的细胞内进行复制69.最简单的病毒结构是A.核酸 B.衣壳 C.核衣壳 D.包膜70.决定病毒感染性的成分是A.蛋白质 B.核酸 C.包膜 D.刺突71.病毒的垂直传播是指病毒A.在夫妻间的传播 B.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C.在父子之间的传播 D.由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72.病毒不同于细菌的感染方式是A.水平传播 B.垂直传播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73.超敏反应是属于A.正常免疫反应 B.免疫缺陷C.病理性免疫反应 D.不是免疫反应 74.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75.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具有的是A.反应发生快 B.个体差异明显C.有IgG参与 D.一般无组织损伤76.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7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血清病 B.新生儿溶血症C.支气管哮喘 D.传染性超敏反应78.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79.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有补体参与 B.有抗体IgG参与 C.靶细胞损伤破坏 D.没有巨噬细胞参与80.关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机制,错误的是A.激活补体 B.调理吞噬C.ADCC D.Tc细胞杀伤靶细胞81.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是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82.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疾病的是A.新生儿溶血症 B.接触性皮炎C.传染性超敏反应 D.支气管哮喘83. 引起输血反应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84.Ⅲ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 B.迟发型C.免疫复合物型 D.细胞毒型85.Ⅲ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是A.嗜碱性粒细胞浸润 B.中性粒细胞浸润C.单核细胞浸润 D.淋巴细胞浸润 8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 D.类风湿性关节炎87.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88 .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T细胞 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89.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疾病的是A.血清病 B.输血反应C.传染性超敏反应 D.支气管哮喘90.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A.属于细胞免疫 B.无抗体参加C.发敏迅速 D.导致组织损伤91.接触性皮炎多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92. 下列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毒素B.侵袭性酶C.抗生素D.抗毒素93. 下列哪项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与细菌致病性有关A.脂蛋白B.脂多糖C.脂质双层D.肽聚糖94.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其原因主要是A.胸腺发育不完善B.皮肤黏膜屏障发育不完善C.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D.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95.最常见的病原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9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传播方式A.接触传播B.呼吸道传播C.母婴垂直传播D.节肢动物媒介传播97.有关细菌外毒素叙述正确的是A.毒性弱B.免疫原性弱C.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D.化学成分是脂多糖98.细菌一时或间断性入血所引起的症状是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99.对清除细胞内病原体起主要作用的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人工免疫D.先天免疫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免疫学基础选择题测试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选择题测试2020-4-20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胚胎期唯一可以自我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 A.IgAB.IgGC.IgM(正确答案)D.IgE2.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表现的是() [单选题] *A.免疫防疫B.免疫稳定(正确答案)C.免疫监视D.免疫耐受3.ABO血型抗原属于() [单选题] *A.异嗜性抗原B.半抗原C.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正确答案)4. 只具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 [单选题] *A.完全抗原B.半抗原(正确答案)C.补体D.抗体5.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是() [单选题] *A.异物性(正确答案)B.复杂的结构C.分子量大小D.一定的空间构型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单选题] *A.物质的分子量大小B.化学组成C.抗原的组织亲缘关系D.抗原决定基(正确答案)7.异嗜性抗原是指() [单选题] *A.存在于人群不同个体间的共同抗原B.存在于某些菌属不同菌株间的共同抗原C.存在于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正确答案)D.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不同个体上的特异性抗原8. 下列何种抗原为肿瘤相关抗原() [单选题] *A.甲胎蛋白(正确答案)B.眼晶体蛋白C.组织相容性抗原D.红细胞血型抗原9.Ig的基本结构是() [单选题] *A.四条肽链组成B.由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正确答案)C.二硫键连接的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D.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10.脐血中哪种抗体升高提示胎儿在宫内遭到感染() [单选题] * A.IgGB.IgAC.IgM(正确答案)D.IgE11.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是() [单选题] *A.组织相容性抗原(正确答案)B.ABO血型抗原C.动物免疫血清D.修饰的自身抗原12.引起输血反应的抗体是() [单选题] *A.IgGB.IgM(正确答案)C.IgAD.IgE13.能穿过粘膜至粘膜表面发挥抗感染作用的Ig是() [单选题] * A.IgGB.IgMC.IgED.SIgA(正确答案)14.抗体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单选题] *A.V区(正确答案)B.C区D.CH3区15.6个月内婴儿抗某些传染病是因为其体内含有足量的() [单选题] * A.IgAB.IgG(正确答案)C.IgMD.IgE16.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 [单选题] *A.自身免疫性疾病B.超敏反应性疾病C.反复发生感染(正确答案)D.肿瘤发生17.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单选题] *A.B细胞 B.T细胞C.浆细胞(正确答案)D.巨噬细胞18.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为 () [单选题] *A.一条重链一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B.二条重链二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正确答案)C.三条重链三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D.四条重链两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19.正常人血清中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 [单选题] *A.IgG(正确答案)B.IgMC.IgAD.IgD20.黏膜表面的抗体为 () [单选题] *A.IgGB.IgMC.IgA(正确答案)D.IgD21.何种免疫球蛋白增高,表示近期有抗原进入 () [单选题] * A.IgGB.IgM(正确答案)C.IgAD.IgD22.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 [单选题] *A.IgG(正确答案)B.IgMC.IgAD.IgD23.T淋巴细胞表面必有 () [单选题] *B.CD4C.CD8D.CD8024 .免疫的本质是 () [单选题] *A.消灭细菌B.抗感染C.保护健康D.识别清除抗原(正确答案)25.下列何项不能引起免疫应答 () [单选题] * A.细菌B.肿瘤细胞C.葡萄糖(正确答案)D.自身抗原26.清除癌细胞称为 () [单选题] *A.免疫监视(正确答案)B.免疫防御C.免疫稳定D.免疫反应27.免疫应答由________来完成。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备天花第二章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扬功能的物质根底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
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不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响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给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不和健康状况抗原进进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全然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全然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不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不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抗原基础知识-2022年学习资料

3、分子构象的易接近性-免疫原性+++-酪氨酸-多聚丙氨酸-谷氨酸-多聚赖氨酸
4、物理性状->免疫原性大小:-环状或支链分子>直链分子-聚合物>单体-颗粒状物质>可溶性物质->蛋白质、 糖、糖蛋白、脂蛋白、脂多-糖、核蛋白等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二、机体因素-1.遗传因素->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基因是C,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有明显 异。-2.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基础知识
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或被淋巴-细胞抗原 体识别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抗体或致-敏 巴细胞结合的基本单位。->表位的性质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多价抗原:表面有许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一Y次-多价抗原抗原基础知识
抗原决定基的种类->根据抗原决定基的结构或被识别的-特点,可将决定基分为三类:-1.构象决定基和顺序决定基 2.T细胞决定基和B细胞决定基-3.载体决定基和半抗原决定基
1、遗传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C-控制的。因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人群中对同一-抗原 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应答。-2、年龄、性别、健康状态-雌性比雄性动-感染、免疫抑-物抗体生成高-制剂的应 -青壮年强于-幼年和老年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 性和专一性。->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的特性,称为-抗 的特异性。特异性包括二个方面:-①免疫原性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 -②免疫反应性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考试题型:Ⅰ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Ⅱ、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Ⅲ、简答题(每题3分,共24分)Ⅳ、问答题(共两题,共22分)考试时间:第12周,周三2:00-4:00。
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抗原(antigen,Ag)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性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3.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4.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有免疫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但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5.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它所诱导的细胞应答并非针对超抗原本身,而是通过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炎症性细胞因子,导致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严重病理过程的发生。
它分为外源性超抗原:如金葡菌肠毒素;内源性超抗原:如病毒蛋白等。
6.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指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例如,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细胞组织存在共同抗原,故链球菌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具有共同抗原的心、肾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大肠埃希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2.答: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3. 1抗原本身的因素4.(1)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5.1)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6.2) 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7.3)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8.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9.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10.(2)理化性状11.1)分子大小12.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以上,个别超过,低于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13.2)化学结构的复杂性14.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15.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16.4)物理状态17.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18. 2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19.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20.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21. 3机体方面的有关因素22.(1)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3.(2)宿主的遗传背景24.(3)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25.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
26.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27.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

医学免疫学重点免疫学重点名词解释免疫:是⽣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或者⾮特异性机制,识别“⾃⼰”或者“⾮⼰”, 排除外源性异物,从⽽维持⾃⾝耐受的⽣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种⽣理性功能。
抗原:指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应答产⽣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英⽂缩写是Ag)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称抗原决定簇或者抗原决定基.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的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叫交叉抗原.佐剂: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此类物质被称为佐剂。
免疫球蛋⽩:由抗原刺激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所产⽣,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也叫抗体(antibody,Ab)。
调理作⽤:某些抗体或者补体能够覆盖在颗粒性抗原的表⾯,有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称之为调理作⽤补体(C):存在于⼈和脊椎动物⾎清、组织液中的⼀组球蛋⽩,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包括4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
细胞因⼦(CK):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物活性的⼩分⼦多肽物质的统称。
⽩细胞表⾯标志:指镶嵌在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膜蛋⽩,包括表⾯抗原、表⾯受体及其它分⼦,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细胞分化抗原:指⽩细胞(及⾎⼩板、⾎管内⽪细胞等)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标志,多为跨膜糖蛋⽩。
分化群(CD): 来⾃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分化抗原。
MHC:(⼜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哺乳动物某⼀染⾊体上的⼀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是参与抗原提呈和T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
阳性选择:双阳性T细胞TCR与胸腺⽪质内上⽪细胞表达的MHC分⼦有效结合→该T细胞继续发育,否则程序性死亡.阴性选择:经历阳性选择的T细胞,其TCR可与胸腺髓质间质细胞(DC和Mφ)表达的MHC-⾃⾝抗原肽⾼亲和⼒结合,→该T细胞凋亡或⽆能。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试题-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一、选择题1.C2.B3.C4.A二、简答题1.分析免疫给机体带来的利与弊。
免疫功能及其表现免疫功能 清除对象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第二章抗原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2. 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二、选择题1.C2.C3.C4.B5.E6.E7.D8.B9.D 10.C三、简答题1.简述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的关系有时两种不同抗原物质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一种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其他含有共同抗原免疫防御以病原微生物为代表的外来异物 抗感染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损伤、死亡细胞 自身稳定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体内突变细胞 防癌 肿瘤决定簇的物质结合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是什么异物性、抗原的分子量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抗原的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就越强;反之,免疫原性就越弱、另外,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也受机体的年龄、生理状态、营养状况、个体发育等因素影响。
第三章抗体一、名词解释1.抗体:是机体内的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3.单克隆抗体:是由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此种抗体是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因此称为单克隆抗体二、选择题1.D2.B3.A4.A5.D6.D7.B8.A9.C 10.D三、简答题1. 1.图示IgG的基本结构,标出N端、C端、H链、L链、V区和C区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免疫细胞、穿过胎盘和黏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化学组成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性状
异物性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机体因素遗传控制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
抗原的异物性
非机体自身物质的特性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外毒素
同种异体物质ABO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自身抗原物质变性的自身物质或自身隐蔽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