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推荐文档)
高中语文比赛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如何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古典诗词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古典诗词有多少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合作探究1. 每组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2. 各组代表分享鉴赏心得,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鉴赏分析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现场创作一首古典诗词,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古典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古典诗词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程度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2. 古典诗词音乐3. 古典诗词鉴赏资料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2.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1. 明确教学目标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文本解读、重点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
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可以围绕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意境描绘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桃花源记》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制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探讨《桃花源记》的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讨,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4. 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现场创作、文学赏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5. 设定评价标准教案还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当全面、公正,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6. 预设反思与调整教案中应有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反思与调整。
教师需要在课后思考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教案。
初中语文比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比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熟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语文素养。
2. 难点: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示个人风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赛题目、评分标准、奖品等。
2. 学生准备:复习相关文学常识,准备比赛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比赛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回顾相关文学常识,让学生对比赛内容有所了解。
(二)比赛环节1. 个人赛: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比赛作品。
a. 题目:根据所给素材,写一篇作文。
b. 时间:60分钟。
c. 评分标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字数符合要求。
2. 团体赛:各小组合作完成比赛题目。
a. 题目:根据所给素材,完成一个文学知识问答。
b. 时间:30分钟。
c. 评分标准:答案准确、表达流畅、团队协作好。
(三)展示与点评1. 个人赛作品展示:邀请优秀选手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2. 团体赛答案展示:各小组展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颁奖1. 教师对比赛进行总结,强调比赛中展现的优点和不足。
2. 颁发奖品,表彰优秀选手和团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学常识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赛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作品质量、团队合作等。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中学赛课语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课题】《课题名称》【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 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语句,把握文章情感。
2.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生字词学习。
2.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 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旨。
3. 课堂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对比阅读,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计)二、范文课题:《荷塘月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1)(可编辑修改word版)

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学生回答:万ft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提问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的“此情”。
四、合作探究与拓展
【演练一】
组织活动,评价学生表现。明确答案。
1 讨论演练:“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又怎样的含义?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资料,相互交流。
作业:(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资料,相互交流。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板书设计
板书需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对整首词的直观接受。
自我反思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蜀相》Fra bibliotek年级高二
学期
上 学
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3、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字、新词的识记;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技巧的掌握。
2. 难点:词句的深层含义;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作者又是谁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 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分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朗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词语。
2. 选择题:从课文中找出与题目相符的句子。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享感受。
2. 演讲比赛: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__》2. 作者:__(姓名)3. 主要人物:__(姓名)4. 主题:__(简述课文主题)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初中篇【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 联系自身经验, 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 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 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 文本简析:1 / 19因此,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 学习的手法, 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 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 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 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 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 19【重点难点】1. 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3 / 194 / 19【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5 / 19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一)课前预习1. 掌握本文字词, 熟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认识并熟悉作者以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6 / 19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整体感知全文, 筛选关键信息, 思考以下问题。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语的识记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把握,情感态度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人物关系。
(2)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填空、选择题等练习。
4. 小组展示(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1. 课题:课文标题2. 作者:作者姓名3. 生字、词语:重点生字、词语4. 课文主题:概括课文主题5.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参赛语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具体课文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识记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拓展运用。
(2)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3)阅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件、教案、教具等。
(2)相关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学习用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思考课文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共鸣。
2. 新课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3)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4. 实践活动(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案参赛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策略训练》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阅读理解的几种基本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的几种基本策略。
2. 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策略进行解题。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阅读理解的几种基本策略:(1)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法: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细节。
(3)比较阅读法:对比阅读不同文章,发现异同。
(4)注释阅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理解的基本策略。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点描写,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三、教师示范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五、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___这个主人公形象,更深刻地剖析当时社会的黑暗,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悲剧色彩。
六、设计受害者档案和___人物画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地了解___的小说《祝福》,特别是主人公___的形象和情节。
通过破案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主题,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小说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受害者档案和人物画像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___这个主人公形象,更深刻地剖析当时社会的黑暗,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悲剧色彩。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和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认识。
___的生平经历和心理状态___初到鲁镇时,穿着朴素,头上扎着白头绳,蓝夹袄,乌裙,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时,她的衣着和容貌基本没变,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在临死前,她已经五十多岁了,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通过对___的肖像和语言描写分析,可以看出她的内心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打击。
刚开始时,她是一个朴实、善良、温顺的女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是,由于她的悲惨遭遇,内心深处受到了摧残,精神麻木,已经濒于死亡。
在与四婶讲___时,她感到痛苦和自责;在与大家讲___时,她变得麻木和空虚;在与___的对话中,她陷入了恐惧之中。
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模板

一、课题:《荷塘月色》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 学生朗读课题,思考: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二)自主探究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衬托、对比等。
2. 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四)朗读感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节奏。
2.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荷塘月色》主题思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情感表达:细腻、真挚六、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比赛模板

一、教案题目【题目】《XXX》课文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生词的正确读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文学鉴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度挖掘。
(2)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2. 课堂讲解(1)生字、生词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读写。
(2)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3)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难点。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2. 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整。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模板

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模板教案标题:《探索古代诗词之美》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体诗词。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
3. 创作简单的古体诗词。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诗词选集、黑板、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插图或播放一段古代诗词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古代诗词?你们对古代诗词有什么了解?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如押韵、格律等。
2. 教师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古代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读和表达。
四、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体诗词的创作实践,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提示和范例。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古代诗词有什么新的认识?你们对古代诗词的创作有什么感受?2. 学生可以选择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欣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古代诗词的读后感,并写下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初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7篇)

初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7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自由、自安自乐”的陶渊明。
然而,现实中的诗人真的如此快乐吗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污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他看透人世间的浮华身世卑微,怀才不遇,受人羁绊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
黑暗现实的无奈苦闷,凸显了他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高尚节操;理想抱负的难以实施,坚定了他淡泊明志,纵情山水的无悔追求;山水自然的明净安逸,给予了他忘怀得失,乐天安命的人生真悟。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那么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论语?
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授课教师: 地区: 学校〔通信地址〕: 电子邮件: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口语交际·讨论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主要语文能力 。
组织评奖,
依据本堂讨论课同学们表现设立一个奖项,提出获奖者并说明理由。
通过设立奖项方式,实现学习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存在问题与缺乏: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与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根底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看央视录像片段思考:
1〕录像中三人围绕什么讨论?两位嘉宾观点、理由分别是什么?
2〕录像中三人分担怎样不同职责?共同表现出怎样素养?
3〕作为一名讨论“参与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了解——
3)讨论规那么
4)讨论应具备素养
教案模板范文高中语文

教案模板范文高中语文【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初中篇【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初中语文赛教课教案万能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手法。
-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通过朗读、背诵和复述,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记忆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 修辞手法和文学形象的分析。
3.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复杂文章结构的理解。
2. 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3. 学生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视频、相关文学作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怎样的文章?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期待?二、新课导入1. 介绍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和文学形象。
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如: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初高中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分析教材,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 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巩固练习1.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语文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案例】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参赛模板范文

一、教案题目:《祝福》教学设计二、教学对象:高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手法;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四、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1. 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手法。
2. 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内容:鲁迅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祝福》的内容。
2. 分析小说主题思想: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摧残。
3. 分析人物形象:a. 祥林嫂:善良、勤劳、无助,最终被封建礼教吞噬。
b. 阿Q:自私、懒惰、狡猾,最终被社会淘汰。
4. 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手法:a. 悬念手法: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引起读者的关注。
b. 对比手法:祥林嫂与阿Q的命运对比,突出封建礼教的残酷。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2. 合作探究: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封建礼教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如何抵制封建礼教的侵蚀。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特点。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封建礼教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祝福》,让学生了解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摧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如何抵制封建礼教的侵蚀。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
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
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
高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