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实录汇编(全册)
1《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师:喜欢童谣吗?生:喜欢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生齐:过年。
师:对,过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很开心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二、初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在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老规矩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巡回指导学生)师:看到同学们都坐好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
那好,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课件出示生词)生1读。
师:谁再来读一下第一行?生2读。
师:其中有个词“蒜瓣”,和“杂拌儿”读法相似吗?(指导儿化音)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师:非常好!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根据老舍先生的介绍,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生1:老师我知道按照老规矩北京人在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对,老舍先生风趣地说,腊八粥像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蒜色味双全。
生2:老师我知道除夕这天很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说得很好,除夕真是很热闹。
还有吗?生3:老师我知道初一这天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孩子们逛庙会,店铺到初六才开张,人们可以一直休息到初六。
师:说得好!还有谁想说?生4:还有正月十五这天要赏灯吃元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实录本文是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上讲解“腊八粥”的实录。
在这堂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腊八节的习俗,以及如何制作腊八粥。
以下是实录内容: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腊八节和腊八粥,知道这些吗?学生:知道。
老师: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在我们国家的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有的地方会煮腊八粥,有的地方会蒸腊八饭,还有的地方会举行祭祖活动。
学生:腊八粥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腊八粥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腊八粥所需的材料,包括糯米、莲子、红枣、松子、桂圆和冰糖。
学生:糯米是什么?老师:糯米是一种特殊的大米,它有很好的黏性,因此适合用来制作各种糯米食品。
学生:那我们怎样做腊八粥呢?老师:好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腊八粥的步骤。
首先,把糯米洗净泡在水中,泡制时间不要太长,大概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其次,把浸泡好的糯米倒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煮熟。
接着,将莲子、红枣、松子和桂圆等材料洗净备好,加入锅中与糯米一起煮。
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不停地搅拌直到糯米变得粘稠,再煮一会儿即可。
学生:是不是很简单啊,老师?老师:是的,制作腊八粥很简单,但是要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做出美味的腊八粥。
学生:老师,腊八粥有什么功效?老师:腊八粥是一种健康美味的食品,它富含营养,可以滋补身体。
腊八粥中的松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莲子和桂圆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红枣可以补血养颜。
因此,腊八粥不仅可以补身体,还可以美容养颜。
学生:原来腊八粥这么好啊,我想回家就试着做一下。
老师:好,同学们都可以回家试着做一下腊八粥,体验一下烹饪的乐趣。
当然,要多参考妈妈的指导哦。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腊八节习俗,还学会了如何制作腊八粥。
在实践中,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烹饪技能,享受美味佳肴,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民族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腊八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阅读材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腊八粥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腊八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4.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5.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对《腊八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关键词:腊八粥,家庭,亲情,传统文化3. 主要内容和结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背景介绍,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腊八粥》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传统节日的短文,表达对家庭、亲情的感受。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和文章。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还深入理解了文章中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腊八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腊八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揣摩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重点)师:文中的八儿特别喜欢吃腊八粥,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
)师: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八儿的馋样儿呢?结合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生: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第2自然段,我从“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体会到了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
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天真、可爱的“小馋猫”。
师:你抓住了描写八儿神态和动作的语句来感受人物特点。
正是这样生动的语句,让八儿的形象更加丰满。
生:我从八儿的语言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焦急与渴望。
当他听到妈妈说等到夜里才能吃时,八儿都要哭了。
而且,他想出了个要吃腊八粥的理由:“那我饿了!”八儿那天真的馋样儿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师:是呀,语言虽不多,但是八儿满脑子里都是腊八粥,所以直截了当地就去问有关于吃腊八粥的问题。
生:在八儿自己盘算着怎样分腊八粥时,他由“吃三碗”到“吃三碗半”,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让人感受到八儿的可爱、这一家人的和睦、温馨。
师:八儿等粥的过程中,由“盼粥”到“分粥”,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八儿的可爱。
生:我关注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作者多次写到锅内的腊八粥在叹气。
如“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锅内又叹了声气”。
文中多次出现“叹气”,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煮粥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八儿等粥时的急切之情。
仿佛叹气的不仅仅是粥,还有迫不及待要吃粥的八儿。
读着这样的句子,我觉得特别有趣。
师:你能关注到描写腊八粥的细节,你的感悟真是细腻而深入。
生: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八儿央求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看看腊八粥。
八儿当时“惊异得喊起来了”,同时借八儿的眼睛来展现此时的腊八粥:跌得粉碎的栗子,肿胀的饭豆,脱了红外套的花生仁,围成一圈的锅巴。
这些都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我也仿佛看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和八儿的馋样儿。
[2腊八粥(课堂实录)]
[2腊八粥(课堂实录)]《腊八粥》课堂实录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师生齐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
你还了解到了什么?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粥。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生:我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
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
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
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生:(齐读)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生:进进出出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想急着吃腊八粥。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进进出出“嘛,为什么非要用'出出进进“呢?生:因为如果说'进进出出“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后出去了,但'出出进进“更表示八儿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等着早点吃到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文章通过八儿的表现和场景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期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和急切。
比如在场景中,八儿一遍遍地问着妈妈粥煮好了没有,还有多久能吃到粥,这些细节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心情。
同时,作者通过描写方家大院的热闹氛围和腊八节的传统俗,更加突出了腊八粥在这个节日中的重要性。
生1: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渴望吃腊八粥,他不停地去灶房看那锅正在煮的粥,碗和盘子也早就准备好了。
他非常着急,觉得等待的时间很长。
师:你很好地理解了八儿的心情,他的急迫感和期待感都很强烈。
P第二段师:大家注意到这一段的词语了吗?(P课件标红:进进出出)(齐读)师:什么是进进出出?(学生回答,师随机点评)可以想象,他一直来回进出?(学生回答,师随机点评)。
现在,假设你们都是八儿,我问你们,通常在这个时间段(早饭和午饭之间),你们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学生回答:玩耍为主,师随机点评)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迫不及待心情。
(B板书:动作)师:但是今天,八儿总是来到灶房,第一次是为了(课件出示)(男生齐读)P看看腊八粥好了没有。
师:噢,第二次呢?(课件出示)(女生齐读)P想闻一闻腊八粥的味道。
师:是的,虽然还不能吃,但闻到味道也让他很高兴。
不过,没过多久,他又来了(课件出示)(男女齐读)P摆好碗和盘子。
师:你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谁能读出八儿的这份急迫感?(课件出示)(学生朗读)P八儿一个人来回进出灶房,看到那锅正在煮的粥,碗和盘子早就准备好了,但妈妈总说还没到吃的时间。
师:这香气,这声音,让人垂涎欲滴!看看这个八儿——(齐读)预设2: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内容?生2:我还看到第四段“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句话表明八儿非常着急想吃腊八粥。
师:八儿只说了这句话吗?下面还有他和妈妈的对话(B板书:语言)(课件出示)我请一男一女来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P“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那我饿了!”饿了也得等到太阳落山才能吃。
《腊八粥》教学实录.doc
《腊八粥》教学实录编辑:指导:日期:《腊八粥》教学实录爱粥:特别的老孩子,特别的粥师:同学们,早上好。
张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天早上有哪些同学是喝了粥的呀?举手!哦,一个班上大概三分之一同学是中式早餐,喝粥的。
你早上吃了啥?生:我早上喝的是豆浆。
生:我喝的是牛奶。
生:我还吃了一块儿蛋糕。
师:嗯,西式的餐点也到了我们的早餐桌上了。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和粥有关,题目已经在黑板上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腊八是哪一天?生:我知道腊八是农历十二月八号。
师:日子对了,但在农历中不叫“八号”,叫什么?生:应该叫腊月初八。
师:非常的好,腊月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八日我们称作初八,你连起来再说一下。
生: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师:好。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农历这样一种历法。
腊八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祀神灵,祈求丰收,从宋代开始就有了煮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腊八开始,年,就开始了,有一首童谣唱的就是这个情形——(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生对读)师:从腊八开始,年就开始了,童谣里面唱的非常欢喜。
那我们看看这碗腊八粥,和平时的粥有什么不一样?生:就是腊八粥里边儿的东西比其他粥多一些,我今天早晨喝的是,就是面疙瘩那种粥,只有一种东西的,但是腊八粥里有好几种东西的。
师:各种的米,各种的豆,各种的干果,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简直就像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料啊,认识吗?嗯,这种米是糯米,糯米比一般的米更粘更稠。
再来看——生:大枣。
师:好的。
生:花生。
师:嗯。
花生已经剥了壳,我们可以叫它——(生接:花生仁),非常好。
生:红豆。
师:当然你放点绿豆也可以啦。
腊八粥课堂实录一等奖
腊八粥课堂实录一等奖
近日,腊八粥班的课堂实录在一月十三号公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下是获得一等奖讲师名单及课堂实录:
一、贾吴洋
1. 讲授内容:介绍古代元旦礼仪,以及当时用以庆贺祝贺的腊八粥和佳肴。
2. 特色点:融入当下的形式,腊八粥的介绍更加有趣,人们也能深层次地理解文化底蕴和代代相传的传统。
3. 技能传播:让学生们了解腊八粥对宋代宗教仪式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如何做出精致美味的粥,分享做法,传授如何正确享用粥。
二、李晓青
1. 讲授内容:谈论古老中国礼教中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及其历史源流,以及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
2. 特色点:以年轻人喜欢的活泼方式讲述腊八节文化,寓意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加理解传统的文化底蕴。
3. 技能传播:帮助学生了解腊八节传统习俗以及有关仪式,加深对腊八节文化的了解。
三、装辉峰
1. 讲授内容:介绍和讨论腊八节传统商品,比如腊八粥、腊八枣、腊八蒜等。
2. 特色点:讲述内容富有趣味,配上把腊八节的传统元素转化为当代生活的实用见解,为学生们提供实用的活学活用的视野。
3. 技能传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购买、选择合适的传统商品,如何使用老方式制作腊八粥等。
总而言之,以上三位讲师以其独特的讲解方式,用开放的心态和对腊八节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
生们更深层地了解了腊八节,也从中收获到了满满的精神食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
《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师:犹叹当年小蛮腰,看今朝,空余恨,一身五花膘。
作为一个吃货,老师很喜欢一句话(课件出示)P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美食就是人生啊!——《舌尖上的上海》师:对于吃货来说,唯一不能吃的估计就是亏了。
同学们你们最爱的美食是什么?(生答,师随评)有一种美食,不知道你们爱不爱吃。
(课件出示)(生答,师随评)P腊八粥图片师: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
看似不起眼的腊八粥却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美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件出示)P作者、生字、生词师:通过课前预习,告诉我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随评)如果用小标题的方式把本文所写的故事提炼出来?(生答,师引导)(课件出示)P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师:前面的四个都是等待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等粥”(B板书:等粥、吃粥)写文章,详略得当至关重要。
作者怎么处理“等粥”和“吃粥”这两部分内容?(详写“等粥,略写“吃粥””)师: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想突出粥很好吃,很想吃粥,你会怎么处理“等粥”和“吃粥”这两个素材?为什么?(生答,师随评)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做了和沈从文不一样的处理。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等粥”过程而略写“吃粥”?或者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种种迫不及待、急不可耐地想吃腊八粥的表现来突出他对粥的喜爱,刻画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师:是呀!天真、可爱的八儿的形象正是在“等粥”中显露;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也从“等粥”中流露;那浓厚的腊八节节日氛围更洋溢在“等粥”之中……师: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一心盼着腊八粥,想怎么分腊八粥,为了这腊八粥——(课件出示)(齐读)P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师:为了腊八粥,八儿居然喜得快发疯(课件出示)(自由朗读文,师巡视)P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1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批注下你的感受。
(精选) 部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记录第二组
《腊八粥》一、课程名称:《腊八粥》二、年级:六年级下册三、讲课方法:分享交流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四、讲课基本内容和环节:第一课时(一)了解风俗,激趣导入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由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于腊八粥的了解,激发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主动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褐缸脏筷2、学习词语: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3、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对文中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句子做好勾画。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品析感悟,分析重点字词,从中感受腊八粥的美味与诱人。
3、小练笔:根据第1自然段来仿写一种自己最爱吃的食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将课文分为(第1段)腊八粥的美味 ------(第2—17段)等粥------(第18—19段)喝粥。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修辞手法来体会,以学生朗读、分析重点句子的方式来分享交流,体会八儿想要吃粥的迫切心情,感受一家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
(三)课堂思考,主旨归纳作者详写“等粥”的过程,略写“喝粥”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放大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写出一家人温馨的氛围、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还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四)课后学习,拓展延伸关于腊八粥的相关古诗与文段的学习积累。
五、收获与反思1、本篇课文通过对主人公八儿语言、行为及心理上的描写,将八儿等粥、喝粥的人物形象刻画地非常逼真。
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积累通过心理、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对于写作有很大帮助。
2、积累塑造人物的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
扣住重点 层层点拨——《腊八粥》教学实录及评点
《腊八粥》是一首民谣,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歌词简洁明了,故事情节明确,是少儿认知歌曲的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腊八粥》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以《腊八粥》的教学实录及评点作一介绍。
首先,从故事的认知分析入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抓住重点,分析人物及人物间的关系,以及解释故事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
接着,通过歌词,让学生把握歌曲的主题,以及歌曲中涉及到的节日文化,借助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再者,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语言,比如歌曲中的表达方式,句式结构,以及歌曲中的文化内涵。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语言,还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文化差异性,比如歌曲中涉及到的新老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差异,比如古人和今人的不同表达方式等。
最后,重点让学生学习歌曲中的情感内涵,比如分享、友爱、家国情怀等,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深刻内涵。
总之,《腊八粥》是一首经典的民谣,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扣住重点,层层点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主题,以及歌曲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内涵。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腊八粥》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入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二、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猜粥(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020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腊八粥课堂实录
《腊八粥》课堂实录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师生齐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
你还了解到了什么?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粥。
师:你关注到了文章的脉络。
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
(板书:盼,分,看)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生:(朗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生:(齐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二、盼粥:细节的精确味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生:我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
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
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
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生:(齐读)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生:进进出出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想急着吃腊八粥。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第2课时)优质课课堂实录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第2课时)优质课课堂实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2.能找到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回顾导入师:腊八粥“甜甜的腻腻的”味道,人们“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地塞灌”。
人们是多么喜爱腊八粥啊!通过第一节课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腊八粥的诱人之处,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三魅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这一课,领略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二、细读课文,了解详略,体会心理(一)了解详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内交流)生: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师:你是如何得出的?生:“等粥”部分又详细写了“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个场景,用了大部分篇幅。
师:判断得很准确。
接下来读“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自由朗读第2~8自然段,思考探究问题。
)(二)体会八儿是怎么“盼粥”的。
师:同学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生文中归类找出相关描写)生:描写八儿的语言的句子有:“妈,妈,要到什么时候.....”“那我饿了!”师:“妈,妈,要到什么时候.....”八儿为什么两声连叫?这体现了什么?我们也来模仿八儿喊两声。
(生模仿)生1:连喊两声,体现了八儿娇情。
生2:因为八儿盼望粥早点熬好,体现了八儿急切的心情。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一起来带着娇情和急切的心情再读这个句子。
(全班齐读)师:哇!同学们撒娇时也很可爱!我们再来体会第二句:“那我饿了!”。
这里的“那”字体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联系上下文揣摩一下。
生1:我想八儿是在生气,发泄不满。
生2:我猜八儿是赌气撒娇。
……师:为什么要生气撒娇呢?生:因为喝不到粥而急红眼、要哭。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
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生1:最初八儿喜得快要发疯,后因喝不到粥而急红眼、要哭。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听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听课记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腊八粥》中第2~8 段的盼粥部分,通过分析文章中或隐或显的三处转折,品读了作者笔下孩子气的语言,感受到了八儿在盼粥过程中求而不得的急切心理。
运用方法,品读语言: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学习到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课文,并深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接下来就让我们关注9~12 段的分粥部分,听老师把这一部分范读一遍。
在这一部分中也隐藏着一组转折关系,请找出并用“虽然......但是......”表述出来。
有没有找到这处转折呢?它在9~10 段中,这是一组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描写。
我们先来看八儿说的这段话,他表示自己想吃三碗腊八粥,按理来说大人应该多吃,小孩应该少吃。
八儿不仅想自己吃得多,而且想让大哥同爹少吃。
八儿的分粥似乎有些不太合理,而妈妈却说八儿说得对。
我们可以试着用“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虽然八儿分粥显得似乎不太合理,但妈妈却说儿说得对”,作者与此前一样,也没有直接用转折来写,也使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那么他们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什么呢?分粥的这部分内容第1 句话中八儿表达了自己要吃三碗的诉求,他连叫两声“妈”,显示出他当时心情的迫切。
第2 句话“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中“只准”二字,体现八儿的小私心。
联系第1 句话,八儿考虑到自己先多吃,必然有人要少吃。
因此他立刻想到“只准大哥吃一碗”。
第3 句他以“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为上一句“只准大哥吃一碗”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又借此表明自己是为大哥和爹着想。
第4 句八儿自知这样分粥不太合理。
他用“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把妈妈拉入自己的阵营,并再一次用“只准”这个词强调了“大哥同爹不能多吃”。
八儿的语言中两次出现“只准”。
虽然说的是大哥和爹,其实强调了他想吃三碗腊八粥,这个想法不可改变,并两次用“我们”的称呼把妈妈拉到同样喝三碗粥的阵营。
作者通过描写八儿充满孩子气的话语,不仅展现了八儿制定分粥计划的心理历程,表现出八儿对吃腊八粥的渴望,也让一个天真、聪慧、狡黠的八儿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堂实录)《腊八粥》课堂实录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师生齐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
你还了解到了什么?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粥。
师:你关注到了文章的脉络。
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
(板书:盼,分,看)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生:(朗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生:(齐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二、盼粥:细节的精确味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生:我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
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
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
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生:(齐读)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生:进进出出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想急着吃腊八粥。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进进出出”嘛,为什么非要用“出出进进”呢?生:因为如果说“进进出出”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后出去了,但“出出进进”更表示八儿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等着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
师:出出进进,它的落脚点在——生:(齐答)进!师:也就是说,出去了他又进来了!就这么一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板书:动作)。
现在,你们全都是八儿,我要问你们,刚刚到晌午,平时这个时候,你们都在哪里?生:平时这个时候,我可能在草丛里捉蝈蝈。
师:出去玩啦!还有呢?生:我可能出去找小伙伴玩。
生:我很可能是玩泥巴去了。
生:我可能在小树边找麻雀。
师:可是今天,你怎么老是到灶房来?大清早我就看见你来了,第一次来是为了——生:第一次来我是为了看看腊八粥好了没有。
师:噢,第二次来呢?生:我是为了想闻一闻腊八粥的味道。
师:对,你还不能吃,闻一闻味道也高兴。
才过了一会儿你又来了——生:我是来把碗盏摆摆整齐。
师:看得出,你已经迫不及待啦!谁来读出八儿的这份迫不及待?生:(朗读)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师:嗯,这个八儿好像挺淡定的样子,不够,再请一位——生:(朗读该句,读出了迫不及待的味道)师:那香气,那声音,怎不令人垂涎欲滴呀!看看这个八儿——生:(齐读该句,读得声情并茂)师:找到了这一处,还有吗?生:我找的是“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里我看的是八儿听了妈妈说的要到夜里,因为他要吃腊八粥迫不及待,所以他眼睛都急红了,看出他都要哭出来了。
师:是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松劲”,什么叫“松劲”啊?生:就是八儿听到妈妈这句话整个人都泄气了。
师:泄气。
还有吗?生:我觉得是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师:失望。
还有吗?生:本来他期待妈妈说的话,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他一听到妈妈说的话,就一下子没有信心了。
师:没有信心。
很没劲,很没意思就叫——生:(齐答)松劲。
师:这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方言,咱们常州也有自己的方言,谁能用常州话来说一说松劲?生:(常州方言)没劲,没啥劲,一点劲也没。
(笑声)师:她一下子用三种方式诠释了常州话——松劲,这是咱们家乡自己的方言,听着就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
这样的方言,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好多好多。
瞧——(课件出示:白胡胡)这是什么呀?生:(齐答)白胡子。
师:(课件出示:上灯)生:(齐答)亮灯。
师:(课件出示:赤饭豆)生:(齐答)红豆。
师:(课件出示:面东东)生:(齐答)软乎乎。
师:听听,读起来就是一股浓浓的家乡的味道!沈从文在我国有“乡村文学之父”的美誉。
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心中对记忆里的河水、夕阳、乡音,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我心中对记忆里的河水、夕阳、乡音,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师:可是咱们八儿啊,听到这种松劲的话,是——生:(齐读)眼睛都急红了!师:你平时什么时候会急红了眼?生:考试到最后没做完,眼睛就会急红了。
生:好不容易做好的乐高玩具,被表弟一把给拍碎了。
生:我收不到快递的时候,眼睛都急红了。
师:可咱们的八儿是为了一碗粥——生:(齐读)眼睛都急红了。
师:读好了,谁来试试?生:(朗读)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师:你的眼睛好像是有点红红的(笑声)。
谁再来试试?生:(朗读)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师:读得真好,一起来——生:(齐读该句)师:同学们,你们看,就这么一个眼神(板书: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待。
继续找,你还找到了哪些?生:我还找到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句话可以看出他非常着急,也可以看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
师:八儿只说了这一句话吗?下面还有,这就是八儿跟妈妈的对话(板书:对话)师:(课件出示:“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那我饿了!”“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师:那这个对话,我们配合着读一读,好不好?你们读八儿,我来读妈妈。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互换角色后再次朗读对话)师:真讨厌,你们干吗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呀,妈妈为什么不等八儿把话说完?生:因为妈妈知道八儿想说什么,他很煎熬,想吃腊八粥。
师:对,肯定他已经问了——好多次了(生齐答),早知道他要问什么呀!好!再来读一遍。
我还是读八儿,听仔细!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师:听出来没?生:刚刚老师读的时候,少了一个“妈”,少了一个“那”。
师:少了两个字,能不能少?生:第一句少了一个“妈”,就看不出八儿急切的心情。
师:你觉得连用两个“妈”——生:连用两个“妈”可以看出八儿的迫不及待。
师:那你来读一下!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师:不够急。
再请一位——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师:急了。
再来!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师:真急了!再看下一句,为什么这个“那”也不能少?生:如果没有“那”的话,就写不出八儿在向妈妈撒娇。
生:也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腊八粥。
生:也看出八儿其实早已迫不及待了,他向妈妈撒娇,就是想早一点吃到腊八粥。
师:他真饿了?生:他没有。
师:没饿,却偏说饿了,这不是撒娇,这是耍无赖是不是?来,你来读读看。
生:(朗读)那我饿了!师:读的真好!你再来试试看。
生:(朗读)那我饿了!师:好,再来。
生:(朗读)那我饿了!师:一段对话,一字之差,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情。
来!男生读八儿,女生读妈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三、分粥:性格的传神味师:沈从文非常善于通过这些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板书:细节刻画内心)。
一个动作,一段对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实,通过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的后面两个场景中也有,默读后面两个场景,赶紧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师:好!这位同学——生:从第9小节到第11小节,这是八儿和妈妈的对话,八儿和妈妈在商量该怎么分粥。
师:八儿是想尽办法要——生:他是想尽办法要把自己的粥分得多一点,还得寸进尺,讨价还价,同时也看出八儿对于腊八粥的喜爱和他的淘气。
师:他找的还是一段对话,既然是对话,我还是要请人来读。
(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生1:(朗读)“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生2:(朗读)“是呀,八儿说得对。
”生1:(朗读)“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师:这八儿的话还没说完呢,他心里面还有话要说呀,如果妈妈继续说——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那八儿还得说——生1:“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就吃两碗。
”师:那八儿妈还得说——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那八儿还得说——生1:“要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
”师:八儿妈——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还给他吃啊?八儿的肚子都要——撑破啦!(笑声)这不依不饶的八儿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来,这两组读八儿,这两组读妈妈——生:(两组分角色朗读)四、看粥:复沓的形式味师:这又是一段对话,接下来,你又找到了哪里?生:我从第14小节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鼓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此时的八儿虽然没有看见粥,但是他的心却一直想着粥,说明八儿非常想吃粥,说明他急切的心情。
师:也就是说你找的这部分其实是人物的什么?生:他的心理。
师:对,心理。
(板书:心理)八儿啊,人很矮,他还没有灶头高,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师生齐答),那么,这锅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呢?沈从文在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读——生:(齐读)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们吃过的腊八粥里还有些啥?生:还有芋头。
生:还有蚕豆。
生:还有莲子。
生:还有葡萄干。
师:哎哟,我喜欢。
生:还有芸豆。
生:还有桂圆。
生:还有南瓜。
师:还有南瓜?这个我没吃过。
生:还有玉米。
师:难怪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面写道: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呀!这么多好东西,在这锅里煮着、熬着,都变成什么样了呀?这八儿不停地猜着——生:(朗读第14自然段)师:好的!同学们,你们猜,这八儿啊他一边想着,一边还会——生:流着口水。
师:馋死他了!如果你是八儿,在想到哪里的时候会特别特别的馋呢?生:我想到“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就特别馋。
师:你喜欢吃甜食,我也是的。
生:我想到“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就馋死了。
师:你喜欢吃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