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苏轼写的浣溪沙一共有五首,这是第四首,是在作者所辖地区发生重大灾情的情况下写的。
下面是关于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低人渴漫思茶,呼救何况野人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要随便回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叩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不可以给碗茶?注释徐门:即为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编织的衣服。
《汉书.食货志》存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就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下的。
按照当时的盲从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必须向“龙王爷”祈雨;下了雨,又必须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存有一次途经农村回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代表作,整首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解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苏轼《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浸(jìn):泡在水里。
萧萧:指雨声。
子规:杜鹃鸟。
黄鸡:这句来自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
”喻指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大意】
幽静的山坡下,芬芳的兰草刚刚萌发出嫩绿的新芽;绿茸茸的一直铺展到清澈的溪水中。
那条伸向松林的沙路幽深而宁静;路面上看不到一丁点儿的烂泥,十分洁净。
黄昏时分,天空中飘洒起潇潇的细雨;雨声中,又隐约传来杜鹃的啼鸣。
谁说人老了便不能再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就像流水一般滔滔向东、永不能回头?你看这门前的溪水便大不一般:它偏偏能够向西流!所以,别再去感伤满头的白发,或者在黄鸡的啼鸣声中哀叹时光的飞逝了!。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苏轼古诗《浣溪沙》

苏轼古诗《浣溪沙》苏轼古诗《浣溪沙》《浣溪沙》全诗体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苏轼古诗《浣溪沙》,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翻译】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伸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反东,向西奔流呢!因而不必为时光流逝而烦恼,以白发之身愁唱黄鸡之曲。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代表作,整首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
作品简介: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
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2)独徘徊。
注释:
(1)选自《珠玉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浣溪沙,词牌名。
(2)〔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译文:
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下又分 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 赏 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 析 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
原 文 、 译 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原 文 、 译 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 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 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 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 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诗 起句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 句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 赏 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 析 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浣 溪 沙
晏
殊
演讲人:张楚建
作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 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十四 者 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 简 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 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 介 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
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 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 风格含蓄婉丽,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类要》残本。
诗 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 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 析 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
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 是低沉的。
名 家 点 评
杨慎:“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词品》)
沈际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 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草堂诗 余正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 句 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 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 赏 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 析 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
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 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淡又似 深婉的人生怅触。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 句 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 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 赏 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 析 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
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 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 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 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 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 某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
夕阳西下几时回?
诗 句 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 赏 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 析 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
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 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 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 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 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 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 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dàn),有些 微微的伤感。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 诗 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 句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 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 赏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 析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 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 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 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 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张宗橚(qiū):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意 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 律,未免软弱矣。 (《词林纪事》)
总结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 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 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 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 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 现得十分含蓄。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