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布袋戏渊源考
邵阳布袋戏的传承保护与邵阳旅游经济发展
邵阳布袋戏的传承保护与邵阳旅游经济发展作者:王梦玲谢新玉屈琳王玮吕俭平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1期[摘要]文章在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视域下,探讨了邵阳布袋戏发展的瓶颈和传承保护的途径,在寻找保护途径时,巧妙地结合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戏曲的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
[关键词]邵阳;布袋戏;保护;旅游经济;发展[DOI]10�13939/j�cnki�zgsc�2018�01�242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是一种用双手控制木偶在戏台上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相比于其他种类的木偶戏,布袋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整台戏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包括唱、念、做、打等,表演者需要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这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表演的难度。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木偶戏的一个分支流派,以其传承地湖南邵阳冠名而得。
邵阳布袋戏艺术在湖南已有数百年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它集木偶雕刻、民间音乐和戏剧表演于一身,不仅汲取了湖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也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间艺术最丰富多彩的一面,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正因为如此,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手机的普及,邵阳布袋戏的观众越来越少,曲目创新不足,传承后继乏人,邵阳布袋戏日趋衰落,它的传承与保护势必提上日程。
邵阳布袋戏已有成果大多从布袋戏历史来源、演唱特征以及木偶雕刻等加以研究,本项目在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视域下,来探讨邵阳布袋戏发展的瓶颈和传承保护的途径,在寻找保护途径时,巧妙地结合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戏曲的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
1布袋戏的发展瓶颈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和传承人的口述资料考证,现在的邵阳布袋戏源于江西省,大概是在元末明初时,大批江西人迁移至湖南境内居住,各种民间艺术也随之传入湖南。
邵阳布袋戏就是这股艺术洪流中的一支,随刘公在现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一带扎根,独立发展成一支,并在之后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数百年里,不断壮大。
布袋戏
剑之初
武君罗喉
千叶传奇
灵狩缎君衡
深海主宰龙戬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红冕七元
氐首赨梦
赪手奎章千玉屑 赦天琴箕
赤王鬼方赤命
赮毕钵罗
赩翼苍鸆
赯子虚澹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魔神邪鬼
佛业双身
天蚩极业 爱祸女戎
太学主
魔佛波旬
弃天帝
人殊越骄子
鬼梁天下
天魔茧夔禺疆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魔吞不动城
霹雳布袋戏经典虚拟组织。 魔吞不动城, 是以城主麒麟星(素还真、一线生)为最高领 导,目的为维护武林和平,实现黑暗救赎为目的 。并以魔吞不动城为据点,发出策鬼令,策天下 万鬼,吞各方邪秽。内 部分为十二宫,有着十二张圣兽异谱,每张圣兽 异谱皆有属于自己的魔吞战将。同时他们以圣兽 异谱来隐藏身份,进行魔吞不动城的任务。每当 魔吞十二宫现身出招时,代表自身的图腾便会顺 势而出。圣兽异谱不仅代表每名武将属性的独特 ,也彰显出魔吞不动城的崇高神秘。
这 是 我 本 命
刀 笔 仪 刑 太 史 侯 鲲尘千古靖沧浪
海 枯 石 沉 忧 患 深
学 门 无 书 平 如 蘅 央森
北 窗 伏 龙 曲 怀 觞
千 载 明 道 玉 离 经 隐锋深鸣邃无端
云 天 望 垂 墨 倾 池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佛门先天
天 之 佛 楼 至 韦 驮 地 之 佛 蕴 果 谛 魂
年华不染裳璎珞
帝释九天玄尊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御天五龙
天尊皇胤 (醉饮黄龙)
炽焰赤麟
(刀无极)
碧眼银戎(天刀笑剑钝)
紫芒星痕(漠刀绝尘)
邪影白帝(疯刀啸日猋)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顶尖高手
北 冽 鲸 涛 擎 海 潮 枫 柚 主 人 慕 容 情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邵阳布袋戏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以湖南邵阳地区为发祥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邵阳布袋戏在戏曲艺术中独具一格。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邵阳布袋戏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保护措施。
一、邵阳布袋戏的历史和传承邵阳布袋戏起源于明代,最早是由民间艺人自发地创作和表演。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邵阳布袋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布袋戏用木制或布制的人偶来表演各种戏剧内容,形象栩栩如生。
布袋戏剧本通常以古代典籍和民间故事为基础,涉及历史、文学、传说等多个领域。
邵阳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单人操纵人偶表演的“一人秀”,也有团队合作表演的“多人秀”。
二、邵阳布袋戏的现状和问题邵阳布袋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变化,观众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接受度有所下降,使得布袋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原因,邵阳布袋戏面临着缺乏资金支持、演员队伍老龄化、传承困难等问题。
三、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前景尽管面临一系列问题,但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前景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始终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邵阳布袋戏正是其中一种。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提高,邵阳布袋戏有望在文化旅游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通过创新剧本、加强演员培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等方式也有助于提升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邵阳布袋戏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邵阳布袋戏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邵阳布袋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演出活动。
其次,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训,培养更多的优秀传人,以保证人才储备。
此外,开设布袋戏艺术学校或培训班,传授表演技巧和剧本创作知识,也是提高邵阳布袋戏传承率的有效途径。
结语邵阳布袋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还能传递历史和文化的信息,体现民族精神和底蕴。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摘要:1.布袋戏的起源与历史2.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3.布袋戏的流布地区与传承4.布袋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5.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正文: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历史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 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
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二、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表演、双人表演和多人表演等。
表演者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的灵活操作,使布偶做出各种生动的动作,同时配合唱腔、念白和音乐,呈现出丰富的戏剧效果。
布袋戏的特点在于其戏偶和表演方式,戏偶为布制,轻便易操作,表演者可以随时变换戏偶的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感受到戏剧角色的喜怒哀乐。
此外,布袋戏的表演还具有幽默诙谐、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三、布袋戏的流布地区与传承布袋戏主要流传于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
在这些地区,布袋戏被誉为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布袋戏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和师徒关系,一代代地传下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布袋戏也逐渐走进了学校和社区,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四、布袋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布袋戏面临着观众减少、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布袋戏开始尝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使用LED 屏幕、音响设备等现代化设备,提高布袋戏的视听效果。
此外,一些布袋戏表演者还尝试将布袋戏与现代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五、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布袋戏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邵阳布袋戏的艺术特征
邵阳布袋戏的艺术特征卿丹【摘要】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是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一带,流传在湘西南部的邵阳地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原生态布袋木偶戏之一.本文从表演、戏词、唱腔、伴奏四个方面探讨了邵阳布袋戏的艺术特征,希能更好地促进邵阳布袋戏的传承和发展.【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邵阳布袋戏;表演;戏词;唱腔【作者】卿丹【作者单位】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是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一带,又名木偶戏、被窝戏,是一种地方的民间戏曲艺术。
相传在明崇祯六年(公元1663年),江西吉安的刘姓家族为逃避战乱,挑着戏担子千里迢迢,一路奔波至宝庆府,最后在邵阳县燕窝岭一带定居下来。
同时也带来了世代相传、集谋生与娱乐一体的布袋戏。
邵阳县位于湖南的西南部,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山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交通不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
邵阳布袋戏的出现于当时来说,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又凸显了邵阳县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邵阳县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邵阳布袋戏演出时不像其它的戏曲艺术有专门的大型的舞台,它是一种偏小众的表演艺术,整个表演由艺人一个人操作。
邓大煪所作的一首词:“梨园子弟不知耕,一担傀儡随处行。
但过重阳风雨后,村村演戏赛秋成。
”从该词我们可以了解到邵阳布袋戏在表演上的艺术特色。
农忙之后,白竹村刘氏家族的男性们便会晃悠悠地挑着戏担子出门,蜿蜒的田埂上,热闹的集市上,都能找到布袋戏的踪影。
为什么如此轻巧随便呢?这与布袋戏的表演特征是分不开的,因为布袋戏不像别的戏曲剧种那么的浓装重彩,人物繁多,需要偌大的舞台、复杂的背景。
布袋戏的戏曲人物都由木偶担当,由一个艺人躲在帷帐里操纵木偶来完成。
布袋戏的戏担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有演出的道具都在戏担子里。
演出时,把戏担子放下,用土色土香的蓝印花布一围,不论文戏武戏、大戏小戏,吹拉弹唱全靠艺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完成。
论邵阳布袋戏的乐器演奏特点及风格体现
传 统 戏 曲 不 同 的艺 术 形 态 。 就艺术形态而言 , 其 涵 盖 之 广 泛及 分 类 之 多样 , 也 体 现 出艺 术 形 态 的 复 杂性 。 在 孙
美 兰 主 编 的 《艺 术 概 论 ( 第 二版 ) 》中 , 根据 “ 物 化 结 构
的不 同” …和 “ 形 象 符 号 体 系 的 不 同 ”[ z 提 出 了 艺 术 形 态 的 两 种分 类 方 法 。若 以形 象 符 号 体 系 为依 据 的分 类
论邰阳 布袋 戏的乐器演 奏特点及风 格体现
刘 海潮 湖 南科技 大学 艺术 学院音 乐 系
[ 摘 要 ] 文 章 从 邵 阳布 袋戏 艺 术 形 态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 乐器” 八手 . 对 邵 阳布 袋 戏 的 乐 器及 其 配 合 使 用 时 所 表 现 出 的 风 格 特 点 进 行 分 析 : 并
邵 阳布 袋 戏 作 为 我 国 首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之一 , 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尤 其 是 邵 阳 布 袋 戏 作 为 我 国 现 存 布 袋 戏 同 类 艺 术 中 至 今 仍 保 留 着 布 袋 戏 原 始 艺 术 形 态 的 民 间艺 术 ,其 艺 术 形 态 的原 始 性 及 其 所 体 现 出 的艺 术 风 格 特 点 更 具 有 重 要 的历 史 文 化 价 值 和 艺 术 审 美 价 值 。 邵 阳 布 袋 戏 的 伴 奏 乐 器 作 为 其 原 藉羹 研 究 价 值 。 而 戏 曲 音 乐 作 为 贯 穿 戏 曲 艺 术 始 终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其 风 格 特 点 也 是 戏 曲艺 术 整 体 风 格 的主 体 组 成 部 分 。而 对 于 邵 阳 布 袋 戏 这 门保 留着 原 始 艺 术 形 态 的 民间 艺 术 , 不 免会 使 人产 生种 种 疑 问 。 保 留着 原 始 艺 术 形 态 的邵 阳布 袋 戏 ,其 伴 奏 乐 器 是 否 与 我 国传 统 戏 曲剧 种 中所 使 用 的 乐 器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差 异 ? 邵 阳布 袋 戏 表 演 中所 使 用 的 乐 器 到 底 具 有 哪 些 特 性 ? 它与 贯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范本1份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范本1份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 1由于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地域较广,其称谓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浙江湖州的“幔帐戏”,江苏扬州的“肩担戏”,江西的“被窝戏”,北京的“耍苟利子”或“喔丢丢”,河北南部的“是不闲”“单帐小戏”“独台戏”“嘟嘟戏”“扁担戏”,四川的“被单戏”,河南的“扁担偶”“扁担戏”“独角戏”或“__戏”,广东的“鬼仔戏”“单人帮”,湖南邵阳的鬼仔戏、布袋戏,等等。
这些具有相同艺术形态但不同称谓的布袋木偶戏,均属于我国布袋木偶戏艺术重要的分支流派。
一、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艺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分支种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关木偶戏(傀儡戏)方面的史料记载中,直接详解“布袋木偶(掌中傀儡)”的记载很少。
早在东晋王嘉所著《王子年拾遗记》中,却有类似布袋木偶戏艺术的记载,并且讲述的内容是西周时期周成王七年的故事。
“周成王七年,南垂有扶楼之国,其人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
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里。
缀金玉毛羽为衣裳。
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
或化为巨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虎,或口中吐人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
神怪?H忽,炫于时,《乐府》皆传此位,代代不绝。
故俗谓婆侯位,则扶楼之音讹替也。
”对于《王子年拾遗记》这段史料记载,乍一看,其描述之事神乎怪异,不像世间常事。
并且,在该记载的前半段文字中也看不出与布袋傀儡有任何关系,仅能看出是在描述该艺术表演时的怪异情形。
但是,当我们留意该段文字中的“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和“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等关键字句时,即可发现此描述与布袋傀儡艺术表演形态的高度吻合。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之意是说,这些小人有的只有几分高,有的只有几寸高。
而当这一句与“于掌中”和“旋转屈曲于指间”联系起来理解以后,即可让人思考该段文字所记载是否就是周成王时期表演布袋傀儡艺术的情景。
湖南省邵阳市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邵阳市历史中考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朝前期,唐太宗和武则天相继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为()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把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D项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盛世局面。
故选B。
2、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不受礼教束缚,下列现象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 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B.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C. 唐朝各个阶层的妇女,包括宫妃、公主、贵妇、民女等都喜爱穿男装D. 唐朝乐舞兼收并蓄,风格多样,有庞大的宫廷乐队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唐朝时期妇女不受礼教束缚的选项。
选项A,唐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被认为是男性所喜欢的,但在唐朝时期,妇女也积极参与,这体现了她们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开放风气。
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
选项B,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这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和包容性,但这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礼教束缚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
选项C,唐朝时期,各个阶层的妇女,包括宫妃、公主、贵妇、民女等都喜爱穿男装,这体现了她们在服饰上的自由和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开放风气。
邵阳布袋戏
邵阳布袋戏:一个人的“剧团”布袋唱乾坤,独角演春秋。
邵阳布袋戏又称被窝戏、扁担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
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祖宗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
虽说全国其他省市也存有各种类似的布袋戏形式,但湖南邵阳布袋戏由于地方特色鲜明,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袋戏源于西汉初年,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表演仅需一个艺人,蜷曲在四平方尺的帷棚戏台内,用双手十指操纵六七寸高的布袋木偶。
布袋戏艺人要具备三首六臂的功夫,口含“叫子”,双手各套捏一个木偶,双脚踩着击打锣鼓的绳索机关,生旦净末丑集于一人之身,还要同时兼通吹打弹唱耍各类绝活,且有板有眼。
布袋戏艺人不仅要有表演才能,还需具备雕刻手艺——担纲“主演”的木偶头像,一般都由艺人独自创作雕刻而成。
偶人制作通常选用不易变形的樟木,依次开脸、定色、上光漆、穿红着绿,最后根据具体人物造型配上胡须、头发等,材质工艺虽称不上细腻华美,却也形神皆具。
邵阳布袋戏多为武打戏、神怪戏、滑稽戏,《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扬孝打虎》等为常演戏目。
它的乐声早期以山歌、小调、散曲为主,唱腔吸收了本地祁剧和花鼓戏的韵味,道白幽默自然,自成流派。
不过民间艺人在道白、唱腔、情节方面创造性地赋予了更多朴质、天真、诙谐的元素,艺人演出时还会根据剧情随心所欲地做些改编,在绵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邵阳布袋戏积聚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布袋木偶堪称中国的“卡通”鼻祖。
邵阳古称宝庆,厚实的文化土壤滋养了布袋戏的发展。
这种融木偶技巧、戏剧唱腔、表演技艺于一体的原生态艺术奇葩,积日累久,光彩溢目。
曾经最鼎盛时期,全村的布袋戏担多达118副。
每年农闲时节,刘氏家族男女老少皆挑着担子外出卖艺,表演布袋戏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谋生手段,还曾随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先后两次出访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前苏联、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东南亚。
中国偶戏考述
中国偶戏考述曾永义前言偶戏是世界共同的艺术文化,中国更是一个偶戏发达的国家。
中国偶戏包括傀儡戏、皮影戏、布袋戏三种类型,都和说唱、戏曲有密切关系,其文学和艺术,长久以来,同样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灵。
所以偶戏自然也是中国重要艺术文化的一环。
对于偶戏的研究,似乎没有说唱和戏曲那样受到重视,但前辈时贤措意及此的,也不乏其人。
其较重要者如孙楷第《傀儡戏考原》、周贻白《中国戏剧与傀儡戏影戏》、董每戡《说傀儡》、顾颉刚《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况》、丁言昭《中国木偶史》、廖奔《傀儡戏略史》、江玉祥《中国影戏》和《中国影戏和民俗》、江武昌《布袋戏简史》和《台湾的傀儡戏》、邱一峰《台湾皮影戏》等,其中尤以江玉祥《中国影戏与民俗》一书最为精审。
遗憾的是,尚未有人对中国偶戏就其文献作全面性的考述。
笔者有感于此,因想撷取诸家之长,参以已见,以历代文献资料为主要凭藉,对中国偶戏作整体性的探讨,庶几可以鸟瞰其发展之派络;而其为诸家争论未决之问题,则尝试作较合理之判定。
今日中国大陆之傀儡戏与皮影戏皆经改良,面目一新,既能融入群众生活,亦且蜚声国际;台湾则布袋戏与时推移,发展出各种类型,不止各竞尔能,而且曾经牵动人们的生活。
因此本文特用两章叙述《大陆现代偶戏》与《台湾的偶戏》。
也就是说本文想要做到偶戏皆备、古今兼顾。
未知其果然如何,尚请读者鉴之!中国偶戏三种类型,依时代先生是傀儡戏、影戏、布袋戏。
请从傀儡戏说起。
一、傀儡与傀儡戏的起源傀儡戏是偶戏的祖师爷,傀儡戏,顾名思义是运用傀儡所演出的百戏、戏剧和戏曲。
也就是说它的演出必须合乎百戏、戏剧、戏曲的命义,才能称作傀儡戏。
而百戏、戏剧、戏曲正是傀儡戏演进的三个阶段。
然而在论及傀儡戏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傀儡和傀儡的起源,才能进一步探讨傀儡戏的起源。
1.傀儡的起源:先秦丧葬俑、大桃人与方相氏傀儡一词,亦作魁壘、魁礨、魁礧、窟礧、窟儡、傀磊,见于以下文献。
《汉书·鲍宣传》云: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壘之士。
布袋戏
疏楼龙宿 霹雳布袋戏经典角色之一。儒门第一龙首,亦是三教顶峰之一,华 丽是为其口号,机敏好辩,极为自信,过著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 但其作为却是颠覆儒家传统的形象,虽谈笑风生,却是隐隐透出坚 决果断的冷酷,因挚友剑子仙迹而再度步入中原,解救苍生。 名称:疏楼龙宿 性别:男 其他称号:三教流氓,阿龙 身份:儒门龙首、三教顶峰 诗号:华阳初上鸿门红,疏楼更迭,龙麟不减风采;紫金箫,白玉 琴,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根据地:疏楼西风、宫灯帏、血龙湖、儒门天下、三分春色、龙烟 宛、倒履台、听云轩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 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木偶戏汉朝时期就 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 样的表演形式。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木 偶戏仍然是主要的观赏娱乐项目之一。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 三种。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 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 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 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 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表演手法 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 效、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改进操偶方式等等。这些包括: · 布景演进 从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规模布景、单一操偶师地道,演进至今有大 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 · 木偶改良 木偶的眼睛部分,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部分,就传 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的植发;尺寸与造型方面,戏偶尺寸加大、 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手指只能弯 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 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 等等。 · 操偶革新 除了基本的文、武戏、甩偶等等,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 又如在层次布景里,操偶师得面临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 甚而应需要潜水拍摄等。2000年上映的电影《圣石传说》里,操偶 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而潜水操偶,就是 典型的例子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摘要: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二、布袋戏的演出形式与特点三、布袋戏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四、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五、布袋戏的创新与未来发展正文: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
它起源于明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个流派,如福建布袋戏、台湾布袋戏、广东布袋戏等。
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布袋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当时的艺人将木偶与戏曲表演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袋戏在我国各地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在清朝时期,布袋戏更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成为了宫廷御用的表演艺术。
二、布袋戏的演出形式与特点布袋戏的演出形式主要以木偶表演为主,搭配戏曲音乐、唱腔、服饰、道具等元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
布袋戏的木偶造型独特,雕刻精美,表演动作丰富,可通过操纵杆、线绳等手段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此外,布袋戏的演出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观众可以参与到表演中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布袋戏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目前,布袋戏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不尽相同。
在一些地区,布袋戏仍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程度,如福建、台湾等地。
但在其他地区,布袋戏面临着传承困境,观众群体逐渐减少,演出场次也在逐年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开始重视布袋戏的扶持与发展。
四、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布袋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传承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展现了民间工艺的高超技艺,同时也代表了某一地区的历史、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
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
五、布袋戏的创新与未来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布袋戏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布袋戏需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如电影、戏剧等,提高舞台表现力,丰富表演内容;另一方面,布袋戏还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虚拟现实、3D打印等,以提高木偶的制作水平和观赏性。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范文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范文邵阳布袋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邵阳布袋戏是湖南省邵阳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为了了解邵阳布袋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研。
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90份,有效问卷88份。
同时,我们还前往邵阳市观看了一场布袋戏演出,对演出内容、演员表演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邵阳布袋戏的影响力较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对邵阳布袋戏有较高的了解和兴趣,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对邵阳布袋戏并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2. 演员队伍老龄化严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邵阳布袋戏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新一代年轻演员较少,且缺乏专业培训和传承机制。
3. 缺乏资金和场地支持:问卷调查显示,邵阳布袋戏团体普遍面临资金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导致演出经费紧张,场地难以保障。
4. 缺乏市场推广和宣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邵阳布袋戏演出的宣传不够,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推广手段。
四、调研分析邵阳布袋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多重问题。
首先,社会对布袋戏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其次,演员队伍老龄化严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第三,缺乏资金和场地支持,使得演出经费紧张,演出场地难以保障。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市场影响力: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提高邵阳布袋戏的知名度,吸引更多观众。
2. 培养年轻演员,形成良好传承机制: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吸引年轻人参与,并进行传统知识的传承。
3. 寻求政府和企业支持,解决资金和场地问题:争取政府资金和企业赞助进行演出活动,同时,与政府合作建立演出场地。
4. 结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邵阳布袋戏与旅游景点结合,打造邵阳布袋戏的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六、结论邵阳布袋戏作为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调整和发展的压力。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实用版4篇)目录(篇1)I.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II.布袋戏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III.布袋戏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正文(篇1)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布袋戏起源于中国福建泉州,原名“布袋木偶戏”,因演员使用布袋假扮演偶人演出而得名。
布袋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在发展的过程中,布袋戏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布袋戏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布袋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表演技巧和服饰道具上。
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让木偶在舞台上活灵活现,表演出各种复杂的动作和表情。
此外,布袋戏还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装饰,使得木偶的表演更具观赏性。
在文化内涵方面,布袋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三、布袋戏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布袋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布袋戏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此外,布袋戏还具有社会价值,通过演出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道德观念。
总之,布袋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目录(篇2)II.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III.布袋戏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力正文(篇2)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布袋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源于泉州,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起初,它只是一种在庙会、神祇庆典等场合中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戏曲表演。
布袋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道具“布袋木偶”而著名,深受观众喜爱。
目前,它在东南亚、台湾等地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
二、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特点布袋戏的表演形式独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偶头表演、服装设计和音乐伴奏。
偶头表演主要是演员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来展示剧情;服装设计则是指演员根据角色需要设计木偶的服装和头饰;音乐伴奏则是指乐队演奏戏曲音乐,为表演增添节奏感和氛围。
湖南邵阳布袋戏散文
湖南邵阳布袋戏散文简要描述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
邵阳人喜欢亲昵地称为被袋戏、被窝戏,是因为她一切的一切,统统囊括在被袋似的小小的舞台上。
一个戏班,独自一人包打包唱;一个剧团,就那么一副挑担,闪悠悠走村串户,几多轻便。
难怪人们又把她叫做扁担戏哩,连现在的木偶剧也是从她派生出来的。
一块土色土香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方桌撑起来就成了一个绝妙的舞台。
从扎台到演出,总共不出一袋烟的功夫,这舞台可出现在堂前檐下,也可出现在渡口码头,甚至在不到三尺宽的渡船上,她也能奇迹般地立起来,村民们凑上五元八元包一场戏,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一番。
试问:普天之下,还有哪种戏能与观众如此亲密无间呢?布袋戏表演的大多是祁剧和邵阳花鼓的传统剧目。
不过民间艺人在唱腔、道白、情节方面,创造性地赋予了更多诙谐的情调。
这本是与群众天生喜乐幽默的性格一脉相通的。
繁重的劳作之余,他们需要轻松,需要欢乐,布袋戏给了他们极大的满足。
起源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
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祖宗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
表演特点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
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
主要剧目有《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孝打虎》等,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
音乐以祁剧唱腔为主,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流派。
传承价值邵阳布袋戏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
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鼎盛时期,燕窝岭有110多副戏担子上云贵、下湖广、去浙江。
1956年9月,艺人刘恒贵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表演布袋戏《三打白骨精》获得巨大成功。
论邵阳布袋戏艺人对音乐的口述与演奏
论邵阳布袋戏艺人对音乐的口述与演奏邵阳布袋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在布袋戏中,音乐是重要的表演元素之一,也是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
邵阳布袋戏艺人通过口述和演奏,将音乐融入到戏曲表演中,传递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邵阳布袋戏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乐器演奏、唱腔、音效等。
艺人们通过口述和演奏这些音乐元素,为戏曲表演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首先,他们运用乐器演奏来衬托戏曲的情节。
邵阳布袋戏常使用的乐器有二胡、笛子、板胡、扬琴等,不同的乐器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二胡常被用来演绎戏剧中悲伤、忧愁的情节,而笛子则常常用来表达欢快、动感的场面。
艺人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乐器,将乐曲与戏曲情节相结合,加强了戏曲形象的生动性。
其次,邵阳布袋戏艺人进行口述,通过唱腔的表达来传递情感。
唱腔是邵阳布袋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人们运用特定的发声技巧,将剧中人物的心情与情节进行表达。
他们可以通过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大小等手法,来演绎不同的情绪和性格。
例如,当塑造一个愤怒的人物时,艺人可以通过高亢的音调和有力的嗓音来展现出该角色的愤怒与冲动。
唱腔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使得布袋戏的音乐更加细腻、饱满,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邵阳布袋戏中的音效也是艺人们重要的表演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声音特效的方法,模仿各种自然和日常的声音,使得戏曲表演更加逼真、生动。
艺人们可以通过口述、呼喊、制造特定的噪音等方式,为观众营造出更加真实的情境。
例如,当塑造一个动荡的场景时,艺人可以通过迅速的口述和急促的声音,在观众中引发紧张、充满冲击力的感受。
音效的运用使得戏剧更加有声有色,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更好地投入。
总而言之,邵阳布袋戏艺人通过口述和演奏,将音乐巧妙地融入到戏曲表演中,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他们运用乐器演奏、唱腔、音效等多种形式,将戏曲情节与音乐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魅力的艺术风格。
邵阳布袋戏音乐的口述与演奏不仅仅是艺人们技艺的展示,更是对观众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作者:袁芳芳章洁吴寒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3期摘要:分析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现状及传承方式,归纳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的特点,探讨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的创意产品设计策略,并以案例和设计实践的方式展示基于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特点的产品创新设计,可以尝试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角度解决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中遇到的困难,为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提供方案。
关键词: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创意产品;玩具设计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2019年大学生SRIP一般项目“基于邵阳布袋戏木偶元素的玩具产品开发研究”(SYS2019019)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技艺面临着各种网络潮流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布袋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与当前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布袋戏一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出现了人们对布袋戏的不了解、没兴趣的情况。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年轻人难以静心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技艺。
布袋戏艺人难以保证基本生活收入,缺少足量的经费去推广邵阳布袋戏。
目前,市面上布袋戏周边产品包括布袋戏木偶动画、布袋戏的道具、布袋戏文化纪念品、布袋元素的各类旅游商品等,对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其根本原因是目前产品创意性不足,缺乏对布袋戏文化要素的深度挖掘和对布袋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性设计开发。
一、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现状及传承方式分析(一)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概述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邵阳布袋戏演出全靠艺人一人用手、脚、口、舌灵活调度来完成,它本质上是戏剧,艺人需要对演绎的戏曲有深度的理解,要掌握人物的特点、年代感,这样才能够表达出真正的内涵。
在湖南省邵阳县白竹村,刘姓家族一直以邵阳布袋戏讨生活,并且一直保留着布袋戏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风格和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能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1]。
(二)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传承方式分析几百年来,邵阳布袋戏一直遵循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传承模式,而这一模式主要包括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和文本传承三种传承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盛 兴于湖南民间 , 并在宝庆 ( 阳市 ) 尚有名誉 。 南 今邵 南路 湖 省曾流传 “ 衡州花鼓祁阳戏 , 宝庆府 南路耍把 戏” 的民谚 , 此民 谚中的“ 把戏” 即指 “ 邵阳布袋戏 ” 。邵阳布袋戏艺术在湖南已
民间艺术 中实为罕见 ,因此也被 誉为我国布袋木偶戏 同类艺 术中 的“ 活化石 ” 对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 , 。 是如何流
第一 , 江西传入说 。该渊源说认为 , 阳布袋戏是元末明 邵 初时期 , 江西兵慌马乱 , 战事连连 。 为避战乱 , 刘姓祖宗胜公携
家眷 肖氏及二子 , 肩挑布袋戏逃难至宝庆 邵阳市) 燕窝 南路
布袋戏即 布袋木偶戏 , 又被称之为 “ 被窝戏 ”“ 人班 ” 、一 、 “ 扁担戏 ” , 等 它是我国 古老的戏曲艺 术形式 , 亦有“ 众戏之祖 ”
的称谓 。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木偶戏的一个分支流派 , 其称
影响 ,更离不开此民间艺术所归属 的艺术体 系在全 国范 围内
的流变和发展轨迹 。 因此 , 文结合邵 阳布袋戏 当前的渊源说 本
因为无论任何民间艺术 , 都离不开该艺术的传播者——艺人 , 也离不开滋生和孕育它的地方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交融和
收稿 日期:0 1 0 - 1 2 1- 3 0
※基 金项目:00 2 1 年教 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研 究青年基金项 目 湖南邵 阳布袋戏研究” “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目 项 编号 :0J 704。 1Y C 603
传 到湖 南邵阳县 的一个偏 僻小 山村里生根 发芽 并传 承至今 的, 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邵 阳布袋戏属于民间艺术 , 且存 在 的年代久远 , 也没有过 多的文献记载 , 即使在《 邵阳县地方 志》 中也无此民间艺术的详尽记录 , 这对考究邵阳布袋戏的渊 源造成 了很大 的阻碍。 管如 此 , 尽 我们还是 可以从民间艺术相 关因素上下点功夫 , 并对其 渊源进行一 些相关 的探索和梳理 。
作者 简介 : 刘海潮(9 0 ) 男, 士, 17 - , 硕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
l 7
音乐探亲 2 1 .1 0 4 1
Q Al T S MU I Q I S C
省 内所 有级别 ( 国家级 、 级 、 省 市县 级 ) 非物 质 文化遗产 的名 录。仅发现 江西省信丰县的“ 手端 木偶 戏” 与邵 阳布袋戏属于
和邵阳布袋戏所受到的地域文化 影响 ,以及 我国布袋木偶戏 的传播与发展等 , 图梳理和探索湖南邵阳布袋戏 的渊源 , 试 旨 在为我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工作尽 己绵薄之力 。
一
呼是 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布袋木偶戏 , 以其传承地湖 南 而 的“ 邵阳” 冠名而得。邵阳布袋戏是传承 于湖 南省邵阳县九 公
使有会耍的人 ,也是从他们这里偷 偷学 来的 ,也不会耍 的太
好。至于隆回县所耍 的木偶戏 , 属于大木偶 , 布袋木偶截然 跟
不同。 专程 前往隆回县七里 乡进行实地查证 , 经 得知隆回县七 间乡并 没有“ 布袋戏” 存在 , 实仅有 “ 头木偶 ” 这一渊源说 确 杖 。 与事实存在 着一定 的出入 , 而使 其可信度 大大降低 。因此 , 从
冲深处 , 交通不便 , 经济落后 。 在如 此闭塞和落后 的山村里 , 布 袋戏是如何流传至此并发展至今 的呢 ?结合村里老艺人辈辈 相传的说法及当地 人的口传 , 大致有以下四种源流说 。
不仅 浓缩 了湖 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 ,也充分显示出我国民 族艺术的丰富 多彩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邵阳布袋戏在湖 南邵阳县的一个偏僻小 山村里扎根并传承了数百年 ,至今依 然保持 着“ 整个 舞台一担挑 、 锣鼓唱耍一人演 ” 的原始 艺术形 态。 这种保持着布袋 木偶戏原始艺术形态的现 象 , 全国同类 在
有数百年的历 史 , 它集木偶雕刻 、 民间音乐 、 曲表演于一身 , 戏
邵阳布袋戏的源流说
邵阳布袋戏传承于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 白竹村的刘姓 家族 中 , 并在传承方式上一向遵循 “ 传男不传女 , 传内不传 外” 的祖训。因此 , 邵阳布袋 以前相 当闭塞 , 邵 处于一个 山
B p O R To NSI U (L A I N M SC q
湖南邵 阳布袋戏渊源考 ※
口刘海潮
( 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湖 南湘潭 4 10 ) 湖 12 1 摘 要: 文章 以田野调 查资料 为基础 , 结合相关文献 , 对邵 阳布袋戏 当前所存在的渊源说逐一进行分 析, 并在结合传承邵阳布袋戏的刘姓 家族移民史和邵 阳布袋戏演 出时所体现 出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 对邵阳布袋戏的文化进行溯源 , 并对移居宝庆之前 的原 刘姓 家族所 受文化的影响进行梳理 , 为邵阳布 袋戏是我国布袋戏的一个分支流派 , 以及它与我国布袋戏属 于“ 与“ 的关系寻找有力的佐证。 流” 源” 关键 词 : 邵阳布 袋戏 ; 渊源 ; 流派 ; 育部人 文社科研 究基金 项 目 教 中图分类号 :67 文献标识 码: 文章编号 :O 4 27 (0 10 - 0 7 o J0 A l o _ 12 2 1 ) 0 1 - 5 4
岭定居 , 并以演布袋戏为生。在燕窝岭定居后 , 刘氏祖先将布
袋戏作 为养家糊 口的技艺世代相传 , 至今 已有数 百个年头 。 从
元末明初时期 的刘姓祖宗“ 胜公”传至今天 的“ , 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 目《 邵阳布袋戏 》 代表性继承 人——刘永章 ” 永” 的“ 字辈 , 已经传承了十八代。 这是第十八代邵阳布袋戏传人刘永 安和年过七 旬的两位老艺人“ 刘永章 、 刘文武 ” 等共 同认 可 的 说法 , 他们说这种说法是祖辈代代 口传下来 的。 笔者曾根据此说法 中提及 的地方追寻源头 , 查遍 了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