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含答案)

阅读练习一仔细阅读文章,品味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了一件。
为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结果,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货。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当我站在维黛安太太面前时,她说,“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啊!”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会有别的妇女会织的。
我跑回维黛安太太家,向她讲了自己的想法。
她觉得有道理。
我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
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的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时装展如期开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一)《对岸》[印度]泰戈尔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呜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
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
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来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去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用“”画出来。
这句话表达了。
2.画“”的句子特别有新鲜感,它描绘的是()。
A.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B.一幅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D.一幅波浪滔滔,岸边的长草茂盛生长图。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它的含义是()。
A.诗人希望停船靠岸。
B.诗人厌烦了现在的生活。
C.诗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D.诗人喜欢对岸的生活。
4.“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发挥想象写一写。
(二)《北大荒的秋天》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段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________孔雀舞 ________跤 ________游戏(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把需要重读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在横线上。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①强调民族多:________②强调一起学习:________(3)文段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________的情景。
(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
(5)读了文段,我仿佛看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仿佛听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
【答案】(1)跳;摔;做(2)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3)下课后(4)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5)认真学习的画面;玩耍时欢快的笑声【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带着问题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结合课文内容补写内容要符合原文特点。
除了注意所写的内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使上下文之间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简洁没有错别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嘶鸣。
(1)用划线字仿写句子。
(2)把下面的叫声和相应的动物连线。
(3)从狗学叫的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
【答案】(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2)(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解析】【分析】(1)仿写句子.分析例句可以看出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所以在仿写时也要采用相同的修辞方法。
答案不求一致,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2)略;(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点评】(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内容,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句子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②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______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长嘴(4)文章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___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答案】(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锯②拼③拆④铺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上文的主要内容是椅子老了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________。
②上文第③段中表现木地板心态的词语是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它体现了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B.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幸运感和满意感C.它表现了主人公不求上进,比较平庸答案】(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举行弥补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
3)C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惯两方面正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力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哪(né)XXX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XXX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30年的一天【英国】米歇尔·麦肯纳2030年5月10日星期五天气:暴雨8点:起床。
穿上我的抗辐射服,并放上除臭剂,因为已经没有新鲜空气可以自由地获取了。
9点: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里的特殊学校去。
这样,我们就不会受温室效应的煎熬。
10点:在实验室研究20世纪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现1980年至2000年,地球的环境急剧恶化。
尽管一些国家的政府做出努力,推行无铅汽油,以保护臭氧层,但是不少国家似乎不大关心环境。
12点:一颗流星击中物理实验室,我们不得不早早放学了。
我乘上飞船来到香肠和油煎土豆片食品店。
这家食品店原先叫做鱼和油煎土豆片食品店,由于污染的加重,现在要想在水中找到鱼,简直比找金矿还难。
15点:下起了暴雨。
我不得不赶紧找个地方躲雨。
也许你会问:这雨怎么啦?唉,是酸雨,假如不快点找个地方躲起来,你就会遭殃。
18点:打开电视看新闻和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说:“贝尔法斯特地区将有大暴雨。
一股飓风正向伦敦袭来,中部及北爱尔兰将有酸雨。
”22点:上床睡觉。
梦见这个世界是绿色的,可爱的。
(1)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里的特殊学校去。
________②不少国家似乎不大关心环境。
________③由于污染的加重,现在要想在水中找到鱼,简直比找金矿还难。
________、________(2)这则日记的写作顺序是()A. 按事情发展顺序B. 按时间顺序C. 按地点转换顺序D. 按方位顺序(3)日记中讲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有()A.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B.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酸雨C.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鱼、酸雨D.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无鱼(4)作者写这则日记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 未来太可怕了,我们现在要尽情享受生活B. 未来地球的环境会越来越糟糕,我们要尽快找到适合人类的星球C. 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保护环境,我们自己将成为受害者D. 未来地球的环境非常恶劣,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绿色(5)我们能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些什么事呢?请具体写出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
【答案】(1)普通;漠视;减轻;过去(2)B(3)C(4)C(5)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特殊:不同于一般的。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8点、9点、10点、12点、15点、18、22点:”可知,这则日记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日记中讲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有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鱼、酸雨。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作者写这则日记的目的是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保护环境,我们自己将成为受害者。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示例: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故答案为:(1)普通漠视减轻过去(2)按时间顺序(3)C(4)C (5)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即可。
2.课内赏析阁。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写出选段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写出了________,也衬托出了________。
(3)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案】(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猴子的可爱;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投入(3)这里的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他们读书都很认真,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依旧考查的是课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体会语句中的含义。
山林的朋友指的是猴子,猴子好奇的听课写出了它们的可爱,从侧面也衬托出了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投入。
(3)本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自己读后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猴子的可爱;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投入(3)这里的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他们读书都很认真,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的而基础上,体会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
(3)此类题答案不做要求,合理即可,但要结合课文内容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照样子写出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例:甜津津 ________ ________(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牙齿又酸又软”。
(从画线句中找答案)(3)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句,其中第________句是中心句,第________句写了吃杨梅时不觉得酸的原因。
(4)这段话主要写了杨梅的()。
A. 颜色B. 外形C. 味道【答案】(1)酸溜溜;辣乎乎(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4)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甜津津”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故答案为:(1)酸溜溜、辣乎乎(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4)C【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这段话是对翠鸟的________描写,重点写了羽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答案】(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叶丛 ________的水泥道 ________地排列 ________地歌唱(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表现出“我”对梧桐落叶的________;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体现了“我”________的心情。
②读画线句子,句中“小心地”“________”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小鸟。
B. “我”可以在上面穿小雨靴。
C.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落叶。
(4)你上学时,会路过怎样的道路呢?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想象,写出几个词语和一个句子来。
【答案】(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3)C(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句子:略【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