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特考试复习资料

中特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到了清代才由盛转衰。

有关研究表明,1820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8.7%,与现在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大致相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而做出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科学社会主义重点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社会主义运动又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指导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

中特复习资料

中特复习资料

1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着力点。

一、当前国际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

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当前局势与外交对策我国外交的根本性原则关乎我国的性质、国际关系准则和我国及世界人民利益,必须坚持下去,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首先是和平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是国家性质和我国发展利益所决定的,是与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基本国策。

和平外交政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对任何国家进行侵略或军事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等等。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中特考试准备资料

中特考试准备资料

政治一、如何理解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搞私有化?答: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要与这种状况相适应。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所以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和发展已经是我国目前经济的客观事实。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高一些是理所当然的。

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们的国有经济不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反而日益减弱甚至给搞没有了,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就会失去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没有我们的有利地位。

对此,全党同志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公有制为主体,既要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更要增强素质和活力。

要继续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很好结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一些共同基金如养老基金,职工持股会等,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要支持其健康发展。

中特复习资料终极版

中特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什么是中国国情?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国情的概念:国情是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它是指那些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发动因素:生产技术,企业创新与管理才能。

限制因素:人口,资源或物力。

社会制度可能是发动因素或限制因素。

中国国情基本特征:(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

(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

(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

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

(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或:1. 中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传统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二元经济社会。

2. 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人口过多与资源相对紧缺;过剩农业劳动力与稀缺工业资本。

3. 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基本特征之一。

4. 中国社会正处于几个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转型、政治转型。

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原因:1、不了解国情带来的危害:“大跃进”、“赶英超美”、“浮夸风”、“五九事件”、“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2、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意义:(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特复习整理

中特复习整理

中特复习资料
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
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举什么旗帜)、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什么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备什么状态)、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什么行为)。

平”是一个一般原则。

在不同时期,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目标是要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要的是解决效率问题,
把蛋糕做大,当然也不能忽视公平。

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平问题就突出来了。

平均
主义是一种不公平、差距过大也是一种不公平,当前平均主义与差距过大同时存在,。

中特复习资料

中特复习资料

一、结合十九大精神,联系实际论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阶段没有变与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变化的关系。

应该认识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新表述表明,我国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

因此,必须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一是更好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通过调整和完善各项发展战略、政策,再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进一步从全局的高度思想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

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共同提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三是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要结合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坚持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主义方法论,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根号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中特总复习

中特总复习

中特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国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结合。

3、把马克思主义之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关系(简答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期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或判断)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复习材料(大全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复习材料(大全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复习材料(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复习材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三大主题为根据和基础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就和成功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总体布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论基础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其特征是:(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与理论体系的发展相统一(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个结合”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5、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6、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特复习资料

中特复习资料

努力让劳动者觉得他所从
以上三者统一于中国 事的是体面的劳动。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2、关于贫困人口的现
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 状:我国目前仍然有上千
万的贫困人口,地域性贫 困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提 出的措施:实施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提高扶贫实 效。要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 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 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 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 见实效。
措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重 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 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
市场 ,完善养老保险个人 点领域和关键展新常态的经
账户制度。要完善制度、 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 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
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 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 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 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
化水平稳步提高。
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
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五、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 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 内涵。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 性、可持续性基础上,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1)民生保障的短板
就是在真正坚持马克思主 是指,在社会民生保障制
义。
度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和需要完善的内容,我国
度是在经济、政治、文化、 在就业、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等诸多领域形成的相 教育、贫富差距、医疗、
互衔接、联系的一种制度 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其次,建设“一带一 路”是互通有无,共同发 展的需要,是破解国内经 济长远发展面临的能源资 源供给瓶颈的需要。我们 同周边国家处于垂直的状 态,周边国家有着丰富的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

中特考试重点

中特考试重点

1、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第五页
2、科学发展观(道路)的基本内容26—31页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39页
4、实行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国家的途径43-44页
5、国家基本政治制度57-58页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79-80页。

如何建设89-81页
7、如何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矛盾,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99-106
8、从理论和制度上阐述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112-11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14页
9、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小题):两横三纵、七区二十三带、两屏三带117-118页
10、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考验和新危险130-134页
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29页
12、中国的外交政策153页。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150页
书上没有的
1、科学发展提出的背景原因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4、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意义
5、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13亿人口对中国共产党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特复习要点

中特复习要点

中特复习要点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为何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③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终始,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革命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中特考试资料

中特考试资料

第一讲中国的国情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国为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超过45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90位以后,即使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按国家的最新贫困标准计算,农村还有2600多万贫困人口,刚脱贫的人口还处于不稳定状况。

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土地、天然气、木材、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都相对紧缺。

中特复习资料

中特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几位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部分: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主体部分: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

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要求】始终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3、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六、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1、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七、【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1、解放思想必须认真解决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2、解放思想必须注意研究心情况,解决新问题;3、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VIP专享】中特复习资料整理

【VIP专享】中特复习资料整理

一,题型1辨析题4*5=20 2简答题5*10=50 3材料分析题1*10=10 4,论述题1*10=10二、参考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的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考验三是市场经济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3.增强“四种意识”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清醒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矛盾和问题,艰苦奋斗、同心同德,才能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创造活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时刻防止脱离群众,牢记权为民所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时刻牢记党的崇高使命和人民重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

中特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中特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中国正处于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这一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任务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79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的突破。

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的基本框架由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简称两大体系三大制度(或称为五大支柱)。

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述五个方面是互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同时,要围绕这五个主要方面建立相应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制化.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中特理论复习资料

中特理论复习资料

一、十七大报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中特复习材料

中特复习材料

一、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际背景: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

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第三,改革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这种变化,无疑具有革命性质。

第四,就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第五,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改革可以使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和活力。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的全面性的表现:(1)从改革的历程上看,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

改革由农村改革→城市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2)从改革的广度来看,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但它需要政治体制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合。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道路、理论、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种形态存在的,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步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形成的相互衔接、联系的一种制度体系。

它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建立在这三种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以上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

2.(社会)结合实际谈民生保障的短板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注,十三五规划)答:(1)民生保障的短板是指,在社会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需要完善的内容,我国在就业、贫困人口脱贫、教育、贫富差距、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2)“短板”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如下:1、关于就业现状:目前一部分人的就业质量还是比较低的,工资待遇也不高,并且现在依然存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问题。

对此提出的措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尽量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来,适当增加劳动者的报酬,此外,应给予更多关注,努力让劳动者觉得他所从事的是体面的劳动。

2、关于贫困人口的现状:我国目前仍然有上千万的贫困人口,地域性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提出的措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

要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3、强教育措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4、关于贫富差距的现状:有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悬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此提出的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5、关于医疗的现状: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范围狭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体质改革也不匹配。

对此提出的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6、关于老龄化的现状:有关资料表明,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

对此提出的措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3.(国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答: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任务,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农业、信息化、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三、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五、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六、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七、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4.(文化)结合实际谈如何提高国家软实力?(注,十八届五中全会)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就要做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把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三、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国家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5.(生态)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答: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不仅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相互联系的维度,具体说:生态文明的经济维度。

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但不应把二者的关系绝对对立起来。

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绝对对立起来。

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它要求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生态文明的政治维度。

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不仅体现在如何处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而且还体现在如何处理和协调人和人的关系上。

它在本质上是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问题,做到环境资源的公平占有,使用和分配。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同以生产关系为重心的政治建设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建设的内容。

生态文明的文化维度。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本质上讲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新的发展价值观。

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的机械世界观到生态文明的有机世界观的转换。

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本质上就是树立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只有在文化建设中纳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要求。

生态文明的社会维度。

生态文明既然关涉到人和人之间环境资源的利益协调。

那么它势必和社会建设紧密相关。

能否建立合理的生态资源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法律制度。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生态文明是否得到确立的根本标志,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包含着社会建设的内容。

6.(经济)结合实际说明,“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思路和战略新举措,“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从国际视角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和投资格局正处在深度调整之中,世界各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从国内视角看,中国当前已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谓正逢其时,无论从当前或长远来看,都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首先,它是缓解当前需求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

经过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机理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产能过剩是需求不足的集中表现。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趋势凸显,是需求不足带来的结果。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创造庞大的出口需求,向国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