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滑轮 导学案(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简单机械》的112节“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实用价值。

讲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

(1)概念:滑轮是一种用来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2)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3)原理: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滑轮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系统,提升重物的效率是多少?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练习:使用滑轮模型和绳子,提升不同重量的钩码,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效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的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概念、分类(2)滑轮的原理(3)滑轮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

(2)举例说明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题: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系统,提升重物的效率是多少?2. 答案:(1)滑轮是一种用来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112节,主要介绍滑轮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实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实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如绳子、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滑轮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2节水轮2. 内容:(1)滑轮的实质(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实质。

(2)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某工人使用一个动滑轮,提升质量为100kg的物体,若滑轮的效率为80%,求工人所做的功。

2. 答案:(1)滑轮的实质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定滑轮位置固定,不随物体移动;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工人所做的功为:W = mgh × η = 100kg × 9.8m/s²× 10m × 0.8 ≈ 784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应用。

我们将详细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滑轮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工作原理和滑轮组计算。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应滑轮、绳子、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滑轮应用场景,如吊车吊起货物,引发学生对滑轮兴趣。

2. 讲解滑轮定义和分类,通过对比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使学生解它们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滑轮工作原理,并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

5. 小组讨论:针对滑轮在实际中应用,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和分类2. 滑轮工作原理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 滑轮组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关系:F1/F2 = n(n为承担物重绳子股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定义和分类。

(2)阐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3)某滑轮组中有4根绳子承担物重,若每根绳子承受力为10N,求物重。

2. 答案:(1)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物重为4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工作原理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滑轮组计算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滑轮应用,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并思考如何优化滑轮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滑轮》时,我的意图是以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构造和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滑轮,理解其省力原理,并能在生活中简单运用。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 说出滑轮的名称和作用;2. 能够自己组装并操作滑轮;3. 理解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滑轮的组装方法和操作技巧,难点则是让他们理解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为了活动,我准备了各种类型的滑轮模型,以及用于组装和操作的工具。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吊起一个玩具,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玩具是怎么吊起来的吗?”引导孩子们注意到滑轮的存在。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滑轮模型和工具,让他们自己尝试组装和操作滑轮,我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在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滑轮操作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们觉得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你们能用滑轮来完成一些有趣的任务吗?”让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重难点主要在于让孩子们理解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组装和操作滑轮。

课后反思时,我会思考孩子们对滑轮的理解程度,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操作滑轮,并尝试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或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是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个滑轮,尝试和父母一起完成一个滑轮任务,比如用滑轮吊起一颗悬挂的物品,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能让他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孩子们的充分理解。

让孩子们理解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演示和操作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2课《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滑轮的基本概念;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计算;4. 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会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省力比的理解与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如吊车、电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结合滑轮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讲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举例说明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与指导。

5. 动手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滑轮模型,观察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与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3. 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公式。

4. 实际应用中的滑轮例子。

七、作业设计a.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 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 答案:省力比分别为2和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了解滑轮在工程、运输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3)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3)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具体包括水轮的原理、分类、效率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

教材涉及章节为第112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其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水轮的效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轮的原理、分类和效率计算。

难点:水轮效率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轮模型、实验器材(如计时器、电子秤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水轮模型,让学生观察水轮在流水作用下的旋转,引导学生思考水轮的工作原理。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讲解水轮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解析。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水轮的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水轮的转速、力矩等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5. 结果讨论6. 知识拓展介绍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轮的原理和分类2.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2)思考题:简述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2)思考题答案:水轮的优点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便于维护等;不足有:效率较低、受水流速度影响较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轮的原理和效率计算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水轮的效率,了解现代水轮技术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实验操作过程中数据测量的准确性3. 知识拓展: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4. 作业设计中思考题的答案完整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功率的计算:P = F × v,其中 F 为作用力,v 为速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3节 滑轮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3节 滑轮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第十一章第3节滑轮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滑轮组。

2.知道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什么叫做杠杆?,杠杆有哪三类?分别有何特点、、。

二、认识滑轮1.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滑轮,思考小结,滑轮是。

2.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组装滑轮,再分组组装滑轮,体验两种滑轮,回答,滑轮分为、两类。

动滑轮是指,定滑轮是指。

三、探究定滑轮1.观察老师演示和图11-3-3,再分组探究定滑轮的作用与特点,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F1= ,实际用力F2= 。

由此可知,定滑轮的作用是,使用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

2.观察老师演示和图11-3-4,再分组探究定滑轮的作用与特点,直接提升重为G的物体上升h所做的功为W1=;若使用定滑轮将重为G的物体提升h,需要的接力是F= ,拉力移动的距离s= ,拉力所做的功W2= = ,由此可以得出,使用定滑轮做功的规律是。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画图分析,使用定滑轮时,定滑轮围绕转动,滑轮上点不动,使滑轮转动的力是,阻碍滑轮转动的力是,因此定滑轮可以看作是,动力是,动力臂是,阻力是,阻力臂是,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的关系是,由此可以知道,定滑轮的实质是。

三、探究动滑轮1.引导学生分组完成P88图11-3-6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书上表格内记录数据,分析得出动滑轮使用的特点是:(1);(2);(3)。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图11-3-4探究的实验中,直接提升重为G的物体上升h所做的功为W1=;若使用定滑轮将重为G的物体提升h,需要的接力是F= ,拉力移动的距离s= ,拉力所做的功W2= = ,由此可以得出使用动滑轮时拉力做功与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之间的关系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四、滑轮组1.定滑轮能,但不能;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如果既需要省力,又需要改变力的方向,你觉得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了解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演示滑轮实验器材。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场景,如吊车、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作用。

(2)提出问题: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优点?2. 教学新课(1)介绍滑轮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滑轮的分类。

(2)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引导学生学习滑轮组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关于滑轮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分析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布置几道关于滑轮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2)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定义、分类(2)滑轮的工作原理(3)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定义及分类。

(2)说明滑轮的工作原理。

(3)计算一个给定滑轮组的拉力。

2. 答案:(1)滑轮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一种简单机械。

分类:固定滑轮、活动滑轮、滑轮组。

(2)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滑轮的几何形状和摩擦力,使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3)根据滑轮组的公式,计算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的方式来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原理。

活动围绕滑轮展开,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滑轮的基本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形状和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形状和作用。

难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剪刀、胶带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滑轮的作用。

2. 讲解:简要讲解滑轮的形状和作用,让孩子们明白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省力。

3.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观察和记录滑轮的作用。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

5. 创作:让孩子们用纸张和剪刀制作一个自己的滑轮组,并尝试使用它来提升重物。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形状和作用。

难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对滑轮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尝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滑轮的理解,可以在课后组织一次滑轮比赛,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并制作滑轮组,然后进行比赛,看谁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最快。

这样既可以巩固孩子们对滑轮的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滑轮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滑轮组的计算;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组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

学具:滑轮组计算练习题、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模型,让学生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升国旗等。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3. 举例讲解滑轮组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掌握滑轮组计算公式。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滑轮组的使用,其他学生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发放滑轮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3. 滑轮组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滑轮组计算题。

(1)一个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重物重量为G,求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2)已知滑轮组机械优势为4,重物重量为200N,求绳子自由端拉力。

2. 答案:(1)机械优势 = 重物重量 / 绳子自由端拉力 = G / F(2)绳子自由端拉力 = 重物重量 / 机械优势 = 200N / 4 = 5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滑轮组计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海、建筑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章节为第34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进行简单机械运动的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以及滑轮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电子秤。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绳子、钩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滑轮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呢?”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通过实例演示滑轮组的使用,使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滑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计算题:一个动滑轮,提升100N的物体,若滑轮半径为0.2m,求所需力的大小。

2. 答案:(2)所需力的大小为5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指导。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二节“滑轮”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使用。

我们将详细解析教材中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滑轮在实际应用中优势。

二、教学目标1. 解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2. 学会使用滑轮进行力合成与分解;3. 掌握滑轮组使用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分类、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使用及其力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测力计、演示用滑轮组;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绳子、测力计、滑轮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更省力方法提起重物,从而引出滑轮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让学生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区别。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同一重物,观察力变化;b. 使用测力计测量滑轮组拉力,验证力合成与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滑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2. 滑轮组使用方法;3. 力合成与分解在滑轮中应用;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b. 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计算所需力大小;c. 分析生活中应用滑轮实例,说明其优势。

2. 答案:a. 定滑轮原理:力方向改变,力大小不变;动滑轮原理:力大小减半,力方向改变;b. 根据滑轮组原理,计算所需力大小;c. 例如:吊车、电梯等,通过滑轮应用,实现省力、高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滑轮分类、原理及使用方法,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2. 拓展延伸:探讨滑轮在生活中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优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优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轮的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滑轮的机械优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机械优势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的机械优势的计算。

教学重点:滑轮的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算器。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模型、绳子、钩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实例,如吊车、电梯等,思考滑轮的作用。

(2)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省力?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滑轮的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讲解滑轮的机械优势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滑轮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测量数据,计算滑轮的机械优势。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滑轮的机械优势。

答案: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2.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实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2 滑轮(第一课时) 导学案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2  滑轮(第一课时) 导学案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导学案(第一课时)设计: 审核:初中物理备课组【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预习导航】阅读课本P 78-79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杠杆平衡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滑轮,这种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_____________, 生活中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这样的滑轮;如图丙所示为_______滑轮,这种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____________。

3、使用时 叫定滑轮;定滑轮能够 ____,但是不能。

4、使用时 叫动滑轮;动滑轮能够,但是不能 ,而且 _____.【新课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问题) 【探究一】 定滑轮的特点:1.什么是定滑轮2.直接用手和使用定滑轮提起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请按照以下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根据甲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即:G = N (2)根据乙图组装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______N , 与钩码重力G 进行比较,F G 。

(3)在拉力作用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 ,进行比较,s h 。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相同、不同)(5)利用定滑轮沿不同的方向拉动同一物体拉力是否发生变化? 结论:定滑轮的特点:3.定滑轮的实质:【探究二】动滑轮的特点:1. 什么是动滑轮2.直接用手和使用动滑轮提起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请按照以下的实验装置图进行实验) (1)根据甲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即G= N (2)根据乙图组装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____ __N ,与钩码重力(G )进行比较,F= G(3)在拉力作用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进行比较,s h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2.滑轮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2.滑轮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2. 滑轮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种互动和探索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能理解物理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这次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模型、绳子、重物等。

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滑轮的定义和种类,并通过展示滑轮模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外观和结构。

然后,我会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滑轮的知识来解决。

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期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滑轮装置,以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选择了滑轮模型、绳子和重物等教具和学具,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我在活动过程中设置了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滑轮的知识来解决,这能够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这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思考滑轮的应用和意义。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选择合适的教具和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滑轮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滑轮的外观和结构,有助于学生们对滑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绳子和重物则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设置实际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滑轮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的第四节《滑轮》。

主要内容包括:滑轮的类别(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特点及使用方法、滑轮的机械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的类别及实质,掌握滑轮组的特点及使用方法,理解滑轮的机械效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滑轮的机械效率。

2. 教学重点:滑轮的类别、实质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份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定滑轮:介绍定滑轮的实质,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2)动滑轮:介绍动滑轮的实质,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3)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定滑轮的力。

(2)计算动滑轮的力。

(3)计算滑轮组的力。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操作,测量滑轮的力。

(2)让学生计算滑轮组的力。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类别: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实质:力的传递、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的特点:力的减少、距离的增加。

4. 滑轮的机械效率:η = (F1 × d1) / (F2 × d2)。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答案:(1)定滑轮: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2)根据给定数据,计算滑轮组的力。

2. 作业答案:(1)答案见作业题目。

(2)答案见作业题目。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精品教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精品教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滑轮分类和特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计算方法。

涉及章节内容为112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滑轮分类、特点及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组进行力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滑轮分类、特点及工作原理,滑轮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动滑轮工作原理,滑轮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例子,如升国旗、吊车吊重物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作用。

2. 知识讲解:a. 讲解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及特点。

b.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使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c. 讲解滑轮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滑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分类及特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3. 滑轮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b. 计算给定滑轮组力大小。

c. 分析生活中使用滑轮实例,说明滑轮优点。

2. 答案:a. 定滑轮:改变力方向;动滑轮:减小所需力。

b. 根据滑轮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数据进行计算。

c. 结合实际例子,阐述滑轮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滑轮组计算方法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查阅关于滑轮在其他领域应用,如航海、航空等,提高学生知识面。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2)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计算简单滑轮的力的大小。

(2)分析滑轮组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1)判断滑轮的类型。

(2)计算给定滑轮组的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

2.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滑轮组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定义及分类。

(2)简述滑轮的原理。

a. 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 答案:(1)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或多个轮子和与之相连的绳索组成。

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滑轮的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计算:a. 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F1 = F2。

b.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F1 =2F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应用?哪些环节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1)了解滑轮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滑轮》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滑轮》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滑轮》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滑轮》导学案【课前热身】
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__________;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__________。

2.使用定滑轮不_________,但可以改变拉力的_________。

3.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改变
________________。

4.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思考】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
2.如图1所示:物体A重200N,物体月重50N,此时物体B 匀速下降。

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A.50N
B.25N
C.100N
D.200N
3.如图2所示,连接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10_N 的钩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N
B.20N
C.ON
D.5N
4.下列工具使用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5N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N。

13.如图7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

八年级物理下:11.3滑轮教案教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11.3滑轮教案教科版.doc

八年级下《11.3滑轮》教学案例教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镶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镶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甲:磐铁用剪刀乙:锡子画出力臂。

二、新课引入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学生举例。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讨论特点。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1 .定滑轮观察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观察定滑轮工作的状态,轴是固定不动的。

学生思按照下图进行演示。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8 7 60123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力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W = Fs得出伊与提升物体所需的功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滑轮
撰稿人:陈春云赖文科审稿人:陈春云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认识滑轮的实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热身】
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__________;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__________。

2.使用定滑轮不_________,但可以改变拉力的_________。

3.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

4.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思考】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
2.如图1所示:物体A重200N,物体月重50N,此时物体B匀速下降。

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A.50N
B.25N
C.100N
D.200N
3.如图2所示,连接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10_N的钩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N
B.20N
C.ON
D.5N
图1 图2 图3
4.下列工具使用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A.汽车上的方向盘
B.拧螺丝的扳手
C.螺丝刀
D.定滑轮
5.如图3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和绳重,如果物体的重分别为G 1和G 2,那么G 1和G 2的关系是( )
A.G 1=G 2
B.G 1=2G 2
C.G 1=2
1G 2 D.无法判断 6.如图4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使用定滑轮______省力,但是能_______________,给工作带来方便。

8.使用动滑轮能___________,但是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动滑轮实质是个_______的杠杆,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滑轮。

【探究与练习】
10.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 。

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 或_____N 的重物。

11.如图5所示,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 ,物
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拉力F 应等于_______N 。

12.如图6所示装置中,不计滑轮摩擦,当水
平向右拉力F =5N 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受
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

13.如图7所示,物体A 和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
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为_______
牛,F B 为_______牛。

图 4 图5 图6
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