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遗忘的女红军_王明之妹陈映民的曲折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省委妇女部副部长, 长征中不 幸又失去丈夫吕绍文
随军入川后, 陈映民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妇 女宣传队, 与陶 万 荣 、廖 赤 见 等 人 一 起 工 作 , 当 时 驻 扎 在通江县毛浴镇。不久, 她又被调到中共川陕省委从事 地方工作。1933年6月, 陈映民当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常 委, 并担任省委妇女部副部长, 部长是姚明善。陈映民 撰文回忆说:
“1933年3月, 为了配合红军粉碎敌人的 ‘三路围 攻’, 在通江县组成妇女独立营。同年12月, 中共川陕省 委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 大会号召全力以赴, 动员群众 参军参战, 扩大红军队伍。为了贯彻党代会精神, 我们 妇女部于1934年3月8日, 由我和姚明善在巴中主持召 开了第二次妇代会。会后, 即根据省委第三次党代会决 议, 以原妇女独立营为基础, 在旺苍坝成立了妇女独立 团, 至1935年2月, 扩充为红四方面军独立师。这支英雄 的女红军队伍, 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 献。”
《党史博览》2007 年第 5 期
尘封岁月
女红军陈映民, 原本是陈绍禹( 王明) 的胞妹, 后在延安改名叫王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红 军, 当年跟随红四方面军由大别山转战到了大巴山, 经历过三过草地的艰苦长征, 之后又参加了 西路军的苦征恶战, 被俘后历尽艰辛, 死里逃生。就因为其兄王明和张国焘问题的双重连累, 而 被历史的烟云尘封, 至今仍鲜为人知。
这支最初由数百名老百姓自发形成的随军 “跑反 队”, 由皖西北跑到鄂东北时, 就剩下数十人了, 沿途因 饥渴和疾病掉队的不少。跨越平汉铁路时, 仅剩下十七 八个人, 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拖累的青少年女性。名为 “跑反队”, 这时已完全改变了随军跑反逃难的性质, 成 为一支自觉地追赶红军、争当红军, 一路上劝阻不住驱 赶不散也拖不垮累不死, 并且誓与红军同生死共存亡 的 女 中 豪 杰— — — 响 当 当 的 一 群 红 色 娘 子 军 !
1926年, 地处豫皖边的金家寨, 以及周边的乡镇村
落, 都热火朝天地闹起革命来, 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破 土而出, 不少地方成立农民自卫军, 矛头直指土豪劣 绅 。陈 映 民 和 她 的 未 婚 夫 吕 绍 文 一 起 参 加 了 农 民 协 会 , 投 入 到 农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斗 争 行 列 。中 共 党 员 桂 伯 炎 、袁 继安等人, 见她性情活泼, 口才也好, 就指定她担任妇 女代表。从此, 她就在党的领导下, 到各地宣传革命道 理。在党的领导下, 她把妇女们组织起来, 成立了妇女 协作委员会, 积极协同农民协会打土豪、捉劣绅。同时 还把少年儿童组成童子团, 配合农民自卫军站岗放哨 查路条, 防止坏人破坏。陈映民, 当时只有十三四岁, 妇 女们称呼她“小代表”, 儿童团员都喊她“大团长”。陈映 民的革命道路, 就这样从她的故乡故土上起步, 一步一 个脚印地向前奔走……
最初在皖西境内, 乘坐担架随军行动的第十二师 师长陈赓, 看见陈映民带着孩子行军, 一路上比较辛 苦, 就让她跟随在师医院的队伍里, 沿途也好帮助照 应。沿途负责护理陈赓的医务人员, 有医务主任陈保 青, 女护士何福祥、张茶清等人。陈映民带着孩子就跟 这几位姐妹一起坚持行走。情况紧急时, 陈赓就将孩子 扶上他的担架, 急奔猛走一阵子, 以减轻陈映民的体力 负担。晚上到了宿营地, 大家在一起安营扎寨, 吃饭休 息, 医护人员也帮忙照顾母子二人。
林月琴等人都很尽心尽力。尽管如此, 最后还是没 有看管好, 孩子从众姐妹的眼皮底下丢失了。孩子是怎 么丢失的, 陈映民的回忆只是三言两语, 说是在一次激 烈战斗中, 她“三岁的孩子吕美成丢失了”。而林月琴的 回忆却截然不同, 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林月琴回忆 说:
“那 是 在 湖 北 境 内 , 一 天 下 午 , 大 家 都 疲 惫 不 堪 。 把孩子背在身上, 或抱在怀里, 就像铁块似的沉重, 大 家你传我, 我传她, 不断倒手替换。就在这时, 有个农 民打扮的老汉, 当着我们说: 你们都走累了, 我来帮你 们抱抱孩子吧! 说着, 便从一位姐妹手里接过孩子。一 路上, 他走得越来越快, 我们紧撵慢撵, 还是没有撵 上。到了宿营地, 我们分头到处寻找, 都没有找着, 孩 子还是丢失了。陈映民伤心得很, 痛哭不已, 我们也都 难过得直抹眼泪, 并劝她不要过分伤心, 要保重身体, 坚持到底。……”
1986年, 林月琴撰文回忆说: “在我们这支跑反队 伍中, 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同志, 她就是陈觉民的妹 妹陈映民。我同她过去并不相识, 但由于陈觉民这个关 系, 就感到亲热多了。当时, 因为没有编入红军单位, 我 们还没有依靠, 没有粮食供应, 但大家对这个孩子都给 予母亲般的关怀。行军中, 我们轮流背着、抱着他。到了 宿营地, 便七手八脚地为他张罗奔忙, 有的拾柴烧火做 饭, 有的帮忙照看孩子, 有的去老乡家先给孩子要点吃 的东西。尽管我们自己也饥肠辘辘, 又渴又饿, 十分疲 劳, 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沿途的老乡们, 看到我 们这支妇女队伍还带着一个孩子, 都表示惊奇和同情, 有的说我们怪可怜的, 挺辛苦的, 有的还要我们把孩子 留下。但是, 孩子妈和我们都不同意。行军路上, 的确十 分艰苦、劳累, 但 我 们 决 心 依 靠 大 家 的 力 量 , 带 好 抚 养 好这个孩子。”
多事之 秋 , 红 军 主 力 部 队 、地 方 游 击 部 队 , 以 及 随 军跑反逃难的苏区群众, 如同潮水般由皖西涌向鄂东。 当时, 吕绍文和他的 二 弟 吕 绍 武 、三 弟 吕 绍 全 , 都 离 开 了老家, 随同红军队伍转移而去。陈映民二话没说, 急 忙抱上她三岁的儿子吕美成, 跟在第十二师的队列里, 随军征战……
作为一个童养媳, 陈映民后来参加红军干革命, 并 非是在“禹子哥”的影响和引导之下萌发、起步的, 他们 兄妹虽然同是共产党人, 所走的道路却各自不同。陈映 民所走的革命道路, 是其兄陈绍禹从来就不曾经历和 品味过的一条血染的路……
陈映民在吕家做童养媳的时候, 陈绍禹就已熟读 儒学经典, 15岁即离开家门, 先后就读于河南省固始县 志诚小学, 六安县省立第三甲种农校, 20岁考入国立武 昌商科大学。1925年, 陈绍禹加入共产党, 同年10月赴 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从此开始了崭露头角的革 命生涯……而陈映民所许给的吕姓人家, 公婆勤劳、朴 实、厚道, 吕绍文兄弟三人也都本分, 全家人对她很好, 老两口将她当作亲闺女一般看待。但因为家道贫寒, 总 是少吃没穿的, 日子很不好过。
陈映民母子二人, 当时就在这一群没有被编入红 军序列的青年妇女中, 和她们一起, 一步不停地向前 追赶……
路上, 林 月 琴 、刘 伯 兴 两 人 , 成 为 大 家 公 认 的 义 务 领导者。刘伯兴身体很棒, 胆子也壮, 腰里别着一支驳 壳枪, 虽然没有子弹, 却能给大伙壮胆。这个童养媳出 身的女游击队员, 自告奋勇充当警卫, 宿营时招呼大伙 睡在一起, 轮流进行放哨。行军中, 她叫大伙跟着她走, 如果发现敌人, 就叫大伙不要惊慌, 看她的手势动作行 动。林月琴因为有点文化, 能说会道, 就主动承担沿途 的联络交涉工作。
·36·
《党史博览》2007 年第 5 期
CFSY
“在川北, 男人大都吸毒成癖, 丧失了劳动能力, 只 有做家务; 妇女是主要劳动力, 而且从小就做童养媳, 受尽痛苦折磨, 所以她们灾难深重, 强烈渴望自身的解 放。因此, 妇女部的任务是很重的, 既要宣传教育妇女, 把她们组织起来, 还要带领她们参加革命。后来在工、 农、妇各协会中, 妇 女 会 员 达30万 人 ; 在 各 级 工 农 民 主 政府成员中, 妇女占四分之一。
被历史遗忘的女红军
— ——王明之妹陈映民的曲折人生
○卢振国
一对同胞兄妹, 参加革命的人生历 程却完全wenku.baidu.com同
陈绍禹和陈映民兄妹二人, 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 金家寨( 今属金寨县) 一户贫民家庭。父亲陈聘之幼时 读过私塾, 成年后当过学徒、店员, 做过小本生意, 还当 过乡塾教师, 没个固定职业, 家境贫寒生计艰难。但他 望子成龙心切, 数年间节衣缩食, 东挪西凑, 不惜一切 地供养子女上学读书, 尤其是供养陈绍禹上学读书。陈 聘 之 夫 妇 都 十 分 喜 爱 这 个 聪 明 机 灵 、勤 奋 上 进 、品 学 出 众 的 好 儿 子 , 亲 昵 地 呼 唤 他 “禹 子 ”, 弟 妹 们 也 都 叫 他 “禹 子 哥 ”。
在立夏暴动胜利的日子里, 陈映民生下一个男孩, 取名叫吕美成。1929年5月26日, 红军第三十二师首次 攻占金家寨, 守敌汪东阁民团溃逃而去。在婆婆的关照 下, 她一边哺乳孩子, 一边参加革命活动, 发动和组织 妇女为红军做军鞋, 带头拥护红军队伍。与此同时, 她 还配合红军和游击队到各个民团据点了解情况。她在 担任少先队指导员时, 有一次和少先队队长皮定均 ( 1955年 被 授 予 中 将 军 衔 ) 外 出 , 侦 察 到 从 金 家 寨 逃 跑 的六安六区民团头子汪东阁的行踪, 及时报告给红军 和游击队, 终于将这个反动分子解决。
可是好景不长, 红军一进入鄂东北根据地, 敌情更 加严重, 部队也在加紧行动。由于孩子的严重拖累, 红 军在越过平汉铁路的月黑之夜, 陈映民母子掉队了。她 就尾随在后卫部队的后面, 继续追赶队伍。渐渐地, 又 跟后卫部队拉开了距离, 最后不得不跟着一群随军跑 反的妇女们, 不分昼夜地追赶部队。
随 同 “跑 反 队 ”追 赶 红 军 , 途 中 丢 失 了孩子吕美成
征途上丢失了亲生骨肉, 陈映民内心十分痛苦, 因战事紧张, 她不能留下寻找孩子, 在林月琴等人的 劝说下, 便又打起精神追赶队伍。红军在由枣阳向豫 陕边转战途中, 陈映民才赶上第十二师, 与其丈夫吕 绍文一起并肩行进。而林月琴、刘伯兴两人, 当时也被 收留在第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 正式回归到红军队 伍之中。
夫妻双方参加了红军, 危急关头抱 着孩子随军征战
1928年, 15岁的陈映民跟吕绍文结了婚。婚后, 她 照样从事妇女会和儿童团的工作。1929年立夏, 豫皖边 商( 城) 南举行革命暴动, 她因身怀有孕以待分娩而没 能参加。当时, 她的大姐陈觉民参加了这次暴动, 名声 亦在豫皖边乡村传播开来……暴动成功后, 陈觉民就 被派到商城县斑竹园( 今属金寨县) , 在朱氏祠堂举办 妇女运动讲习班, 并由她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
“妇 女 部 的 干 部 由 我 带 领 , 经 常 深 入 农 村 了 解 情 况, 帮助群众搞生产, 并和群众一起劳动。还组织妇女 做军鞋、送军粮, 支援前线, 慰问部队。省委为了加强妇 女工作, 培养 妇 女 干 部 , 于1934年 成 立 了 妇 女 学 校 , 由 我兼任校长。当时共有900多名学员。训练毕业后, 就分 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 大都从事妇女工作。
1930年, 陈映民由皮定均介绍加入共青团, 并担任 六安六区五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春, 她的孩子断 奶后, 交由婆婆照看抚养, 她和丈夫吕绍文一起参加了
·35·
尘封岁月
《党史博览》2007 年第 5 期
红军, 就近编入红四军第十二师, 丈夫为战斗员, 她当 宣传员。同年, 她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10 月,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 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由皖 西经鄂东转向外线作战……
然而, 妹妹陈映民, 却没有“禹子哥”这般幸运。陈 映民生于1913年, 与其兄年龄相差近10岁。这个小女孩 出生时, 她的大哥陈绍禹、大姐陈觉民、二哥陈绍伟, 都 一个接一个地成长起来, 尽管家境很穷, 但都同样受到 爹妈的抚养和疼爱, 并指望他们长大后改换门庭, 光宗 耀祖。而这降生恨晚的幺妹子, 似乎成了个多余的, 出 生的第七天, 爹妈就将她许给当地一户姓吕的农桑人 家, 做了这家长子吕绍文的童养媳。陈氏家境之贫苦, 居然穷到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给人家做了童养媳。
林 月 琴 、陈 映 民 两 人 刚 开 始 并 不 认 识 。林 月 琴 曾 在 陈映民大姐陈觉民主持的妇女讲习班里学习过, 所以 她们在一起交谈时, 林月琴讲到斑竹园妇女讲习班陈
觉民的名字时, 她们就认识了, 相互间也感到特别亲 热。对陈映民来说, 这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沿途不仅 有林月琴作伴, 还能够帮助照看她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