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练题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

两方商定:只需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争夺商人的货物,不干预商人的经营。

这个盟约的签订()A. 致使工商食官制度的崩溃B.C. 表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加强D.表示重商政策的实行推进阶级构造的巨变2.据《盐铁论》记录,战国期间出现了很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

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

此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假如因为当时秦国()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伍B.C. 遇到了其余国家孤立D.长久克制工商业发展还没有达成社会的转型3.有史料记录,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此出现一些富豪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C. 商人地位高且权力大D.需急迫推行盐铁官营推行阶段性惠商政策4.从周朝开始向来存在宵禁制度(严禁夜间活动).清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封闭。

唐大和五年(831 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768-835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繁。

”开成五年(840 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因而可知唐晚期()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②商业发展促进政策的调整③夜市已经比较繁华④政府依旧严禁夜市。

A. ①③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史载,宋朝“自傲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天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喧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此种情况反应了当时( )A. C.坊市界线未被打破政府放宽市场管理B.D.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6.史载,自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来的农家副业渐渐代替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精编作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2016·贵州学业水平)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解析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反映了最初的“交子”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答案 A2.(2016·河南学业水平)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

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选D项。

答案 D3.(2016·新疆学业水平)比较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城市商业,北宋比唐朝最明显的变化是()A.北宋城市商业更加繁华B.北宋出现了草市C.北宋打破了市的地点限制D.北宋出现了许多外国商人解析图片中唐朝长安坊市分开,《清明上河图》坊市不分,故选C项。

答案 C4.(2016·浙江学业水平)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据材料“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可知,唐朝草市中有夜市,故A 项正确;江南市镇在明清时期兴起,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到村寨出现草市,草市在南北朝出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专业市场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5.(2016·江苏学业水平)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名题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名题分解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2.(2012·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

“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正确。

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C、D项错误。

【答案】A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3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3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3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宋代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②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③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④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民间贸易严重退化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D、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主导了当时的世界贸易B、白银的流人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贸易政策D、当时的世界贸易比较活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

此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畅达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看管的夜市分析:解题时抓住重点词“东汉”即可。

物流畅达的草市、夜市是唐后期出现的,而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期间才出现。

答案: A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资猜中的“市”()A.表现了草市的特色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线被打破D.受时间地址的限制分析:题中资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隋时才出现,并且在乡村,资猜中有郑国便可看出是春秋期间,故 A 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该当是农产品,应当主假如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 B 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宋朝从前,市场都要遇到时间和地址的限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古代钱币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行分。

下边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足说了然()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华D.纸币方便携带,完整代替了金属钱币分析:此题考察学生透过现象剖析实质的能力。

资料表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钱币的发展变化。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C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这说明宋朝()B.草市具备齐备的饮食服务设备C.夜市比较繁华D.草市交易只好在清晨进行分析:从资料看,诗歌描绘的是对于草市上酒店经营的状况。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5.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

葱葱佳气锁龙城。

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

”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这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5、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

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B. 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以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C. 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D. 商帮捐资,建设会馆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后能力提升试题:(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后能力提升试题:(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下能力提高(三 )古代商的展(分: 50 分:25分)一、 (每小 4 分,共 32 分 )1.唐朝先期的安城行格的坊市管理,以下能够作其直接据的是()A.天子至尊,皇至上B.“今朝半醉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D.“勒坊内开,向街,悉令塞”2.古候,四川广安、岳池和武一,常有郎肩挑担鼓叫,人多郎就高地“嘿得隆!”“嘿得隆!” 郎走街串巷广泛的种象始于()A .代B .唐朝C.宋朝 D .明朝3.唐朝政府定,凡不是州治、治的地方,严禁置商品交易市。

表示() A.村地区没有置市的必需B.城市是商品交的独一所C.政府力控制民商活D.州治、治不具立市的条件4.正清在《中国与美国》一中充疑惑地写道:“中国商人什么不可以脱官的依,而成立一支⋯⋯独立力量?”其是“中国商人拥有一种与西方企家完整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获得捕鼠的特”。

里中国古代商的展()A.行国有制度B.取决于技的新与明C.与政府的政策密有关D.出官商合的象5.宋朝高承《事物原》称:“民聚不可而有税者,,或以官之。

”一表示 ()A.地区化凸B.城市的功能增C.城市重心生移D.部分草市展城6.唐朝安的商店主要集中在西两市。

按定,“ 行自有正者,不得于前更造偏”。

南宋国都中的商活分布于城内各,据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资料能够佐,南宋期()A.私商已居主地位B.坊市制度已崩溃C.商展已超D.本主萌芽已出7.有学者:“中国在宋朝至清朝的史程中有三次商革命:第一次是宋朝的商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革命。

”此中“明清商革命”的主要表包含 ()①江南市商特达②出了早市和夜市③出地区性商人体④ 生了商服的“柜坊”和“ ”A .①②B .②③C.①③ D .①④8.有人,中国古代某种外易“在下不过些公众小模的商活,在上不过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播之一种荣耀礼而已。

”以下切合一的活是() A.朝的之路B.宋朝的海上之路C.明朝的朝易D.晚清的中英片易二、非(18 分)9.以下资料,回答。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A组学业基础1.【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2.【北师大附中2018高一期中】北宋某某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

买一匹绢,需用2万个小铁钱,其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3.【某某某某十中2018高一期中】1974年,某某某某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这主要表明()A.南宋时对外贸易发达B.朝贡贸易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C.某某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D.对外贸易海船事故频发4.【某某滨州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宋代一文物图案,上有“某某X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等文字,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C.某某发展成商业城市D.宋代商人地位提髙5.【西城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某某)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错误之处是()A.①B.②C.③D.④B组应考能力6.【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末】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7.【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起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暇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他们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8.【某某某某2018二模】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某某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名师精编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中心城市都是由州郡治所发展起来的。

政府机构居中,附近有孔庙、学宫等,并在指定处所施划为市,每边设城门,有几重城墙(如图)。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中心城市产生的原因是A.社会分工和工商业发展的结果B.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作用C.儒家文化的影响与推动D.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需要【答案】D2.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

这表明当时南京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仅头巾就有多种,可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京成为全国商业中心,排除B项;“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文化复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货币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下对宋代官交子图版理解合理的是A.此纸币可在全国通行B.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D.明确了纸币的合法性【答案】D4.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

据此可知A.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D5.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

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A.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D.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城市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后,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答案】C3.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

”这反映了()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难以携持”可知铁钱携带不方便,已不适应当时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A项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交子”产生的信息,“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故B项错误;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任何体现,故D项错误。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 ).商人社会地位很高.重农抑商政策被弃.农商并重得到认可.商业致富作用显著、汉代各地都市中的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上角与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画像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市场交易有专门场所.农产品大量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开始形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如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推动政治中心东移.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

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

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土地兼并逐渐加剧.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 练习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回答1~6题。

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被称为“商人”,最初是由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B.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姓商C.最早的商业活动开始于商朝D.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 A2.唐代城市设有专门的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交易,这反映出( )A.唐政府认识到市场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B.商品经济在唐朝占据主导地位C.唐朝时市场交易被政府严格控制D.唐朝禁止私人从事商业活动【解析】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较弱。

唐代城市中市令或市长的主要职责就是严格管理市场交易活动。

【答案】 C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临安【解析】题干情景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北宋。

【答案】 C4.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宋朝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双边贸易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辽、夏、金、宋都是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③④应排除。

5.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 B.都护府C.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答案】 A6.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③⑤都是教材上列举的关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明朝中期后,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表现,故④符合要求。

高中历史必练题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练题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含解析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4、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上角与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画像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市场交易有专门场所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化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5、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 )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推动政治中心东移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

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

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7、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很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以以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 贝用于占卜B. 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修品D. 贝是钱币分析“买”“贮”“贷”“宝”这些古代带“贝”的文字 ,其含义都与商品贸易相关。

所以 ,我们能够推测 ,贝在当时就是钱币。

应选 D 项。

答案 D2.汉代民谣说 :“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何以孝悌为,财多而荣耀。

”该民谣主要反应了汉代社会 ()A. 重农抑商的现象B. 纺织刺绣的兴隆C.追商逐利的民风D. 农民生活的艰辛分析该民谣认为“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财多而荣耀”,重申从事商业致富,不切合重农抑商政策 ,故 A 项错误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是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没有反应出汉代社会纺织刺绣的兴隆 ,故 B 项错误 ;该民谣重申从事商业致富 ,反应出汉代社会追商逐利的民风,故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表现汉代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故 D 项错误。

答案 C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朝“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要素是()A . “交子”宽泛使用 B. 坊市界线严格C.商业发展繁华D. 商帮活动屡次分析“交子”出现于宋朝 ,不是唐朝 ,故 A 项错误 ;坊市界线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不是城市繁华的原由,故B 项错误 ;商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的繁华 ,故 C 项正确 ;商帮活动屡次是在明清期间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4.北宋东京 (今开封 )“精通不停”的夜市和“整天居此 ,不觉抵暮”的瓦子 ( 娱乐场所 )里 ,随地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世活情景表示()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及城内各处C.娱乐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差别分析不论是夜市 ,仍是瓦子 ,都是商业经营的场所。

“精通不停”“整天居此”表示 ,北宋期间 ,市的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 ,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打破。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成长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产业成长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场面形成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答案C2.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应出() A.草市中有夜市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答案A3.(2019·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成长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4.(2019·云南学业水平考试)《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唐代()A.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B.政府勉励民众从事商业C.商业成长有地区限制D.商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答案A5.下侧宋石刻反应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

《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喧哗的酒楼,彻夜达旦。

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A.市坊边界已被冲破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答案A6.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A.具有一定“防伪”效用B.满足商品经济成长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成长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A7.(2019·邯郸高一检测)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产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应出()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产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答案D8.一些商人以地区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密切”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 )A 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 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 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 商业致富作用显著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A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 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4、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上角与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画像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 市场交易有专门场所B 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 专业化市场开始形成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5、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 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 推动政治中心东移D 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

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

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7、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A 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 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 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 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8、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

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

这反映了()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 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D 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9、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 “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 “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10、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

这反映出当时()A.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11、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

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A 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B 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C 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D 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1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的影响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主张的提出有什么具体背景?(2)依据材料二,说出宋朝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关于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依据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14、材料一《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

”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

“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答案1 A2 D解析: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定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3 C解析: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间工商业,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从事着一定的商品生产,故C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突破身份等级,故D项错误。

4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及“北市门”“南市门”的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有专门的场所,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未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且此结论也不能由材料得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市并未体现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

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东移。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都城长安的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关中平原,虽然关中平原被称为富庶之地,但毕竟地域较狭小,人口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胀超过了关中地区的承载能力,或者遇到旱灾就会产生粮荒。

隋唐时期营建东都洛阳,由于经济、地理位置等原因,长安逐渐没落,C项正确;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黄河治理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

6 D7 D8 C9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问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截然不同”等字眼意在强调都城布局其实已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的都城一直体现皇权至上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0 B11 C解析:根据材料“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北在木匠营”可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不同行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说明是为了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的管理,C选项符合题意。

坊市制度在宋朝就已经被打破,A选项排除。

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南京城属于都市,不属于工商业市镇,D选项排除。

12 B解析: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为什么明朝时期绢价下降,故A项错误:明朝工商业繁荣,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会制约手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故D项错误。

13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变化: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新现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变异:资本主义萌芽。

14 (1)商品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打破坊市的界限;工商业市镇兴起。

原因:政治相对安定;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2)新发展:商人数量增加,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市场扩大。

影响: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3) 内容:加强市场管理立法;实行“海禁”。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和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