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玩》

合集下载

致敬于群贤

致敬于群贤

致敬于群贤广东历史上,有一些热心乡邦文献整理而又不为人知的老学者。

如广东南海人潘六如,曾十年如一日地收集南越残瓦文字遗存,并加以考释,写成《南越故宫残瓦记》《南越故宫残瓦文字》《说瓦》《瓦椎》等论文。

此外顺德蔡守、南海潘和、嘉应谢英伯、番禺汪兆镛、东莞邓尔雅、香山黄佛颐、台山黄文宽等递相收藏和研究南越残瓦文字,敏锐地发现了南越残瓦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将传世和近年出土的陶文加以整理,为对南越残瓦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广东悠久的历史文化之魅力。

(?-1941)广东南海人。

工画、善摹印,以精鉴定古董文明于粤中,尤精鉴赏古铜器。

清末民初时,在广州经营古玩业。

善伪造古钱、鼎彝,人称“古泉六”。

名画家邓芬、李砚山、卢子枢皆出其门下。

辑有《赝鼎录》《射影集》。

(?-1929)广东南海人,字致中,号抱残。

六如之弟,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画刻印。

善赏鉴历代书画名迹,喜集藏古钱。

又雅嗜金石文字,残砖断瓦之有铭者,无不喜为罗致研究。

尝与粤中画友先后创立合作画社、国画研究会,著有《抱残室笔记》等。

(1879-1941),初名有守,字哲夫、寒琼,晚年自号寒翁,广东顺德人。

蔡守与他的夫人谈月色在诗书画方面都颇有名气,谈月色尤擅画梅,蔡守又兼长金石学,蔡氏夫妇两人曾在广州成立“艺彀社”,出版《艺彀》杂志,介绍金石书画。

1936年,蔡守偕谈月色到南京任职党史馆党部,并在故宫博物院考订金石书画古物。

蔡守金石书画诗文无所不能:为文为词为诗则有《蠡楼词》《有奇堂诗集》等;为金石文字之学则有《印林闲语》《印雅》《画玺录》;为碑版考证则有《寒宬金石续跋》《寰宇访碑续录》;为文房雅玩杂著则有《壶雅》《宋锦、宋纸考补》《漆人传》《瓷人传》。

(1891-1976)女,广东顺德龙潭乡人。

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

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谢英伯主持广州市立博物院及广州黄花考古学院期间,聘月色为发掘专员及研究员,并与哲夫共同主持东郊猫儿岗汉墓发掘工作。

十二种文房雅器

十二种文房雅器

十二种文房雅器文房雅器:古代文人雅士的“标配”是怎样的?宋徽宗《文会图》文人雅士,是古代对知书能文者的尊称。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崇文化与文人,也是全社会的风尚。

而作为古代的文人,也并非小说中的“酸腐”二字,实际生活也尽显品格的高大上。

屠隆是明代的著名文人,集文学家与戏曲家于一身。

屠隆万历五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郎中等官职,为官清正,关心民瘼,为官场所不容。

清高的屠隆,还是个怪才,好游历,博学而精于曲艺。

其《考槃余事》中,记载了当时文人文房的“标配”,器玩多达四十五种:笔格、砚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叆叇、裁刀、、剪刀、途利、书灯、香橼盘、布泉、钩、箫、麈、如意、禅灯、诗筒葵笺、韵牌、五岳图、花尊、钟、磬、数珠、钵、番经、镜、轩辕镜、剑。

笔格,也叫笔山,有架笔之用。

有多种造型和材料。

这个物件在现在应该也还比较常用,只是造型之类相对要简单一些。

02砚山砚山,是指由原石制成的砚,刻上精美花纹,既能当砚,又能做观赏石。

03笔屏笔屏,是插笔与袖珍小屏风的合体,为专用文房用品。

具有多种造型和材料,较为普极,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04笔筒笔筒,用来放置毛笔器物,各种材料、形状的都有。

现代依然很常用。

05笔船笔船,专门用于横放毛笔,以木、铜、牙、玉质材料制作。

多为长方形,内设笔搁,口沿外撇。

06笔洗笔洗,用来洗涮毛笔,多为石头、陶瓷等制成。

07笔掭笔掭,是伺候毛笔的文玩,多用来测墨的浓淡。

08水中丞水中丞,即水盂,是放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

有多种造型和材料。

09水注水注,滴水磨墨之用。

明宣德年间,受阿拉伯人生活习惯的影响,曾烧造出比较大的青花水壶瓷器,用来净手或浇花。

10砚匣砚匣,用来安置砚台,多用优秀木材制成,匣上常刻铭文。

11墨匣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

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

所谓文房雅玩到底包括哪些东西?

所谓文房雅玩到底包括哪些东西?

所谓文房雅玩到底包括哪些东西?书房是读书人的天地,是读书人生产精神产品的地方,一个人即使再刻苦,再勤奋,也需要休息,需要调养,中国文化讲究埋头拉车,更讲究抬头望路和积蓄力量。

书房也叫文房,在文房里休息,闲下来的时候玩点啥呢?有人爱摆弄摆弄铜器,有人爱把玩把玩玉器;有人喜欢赏赏字画,有人爱摸摸根艺,文房器玩有多少种品类?早在明代就有一个叫屠隆的人写过一本《考槃余事》,他在书中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十五种文房器玩:笔格、砚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叆叇、裁刀、、剪刀、途利、书灯、香橼盘、布泉、钩、箫、麈、如意、禅灯、诗筒葵笺、韵牌、五岳图、花尊、钟、磬、数珠、钵、番经、镜、轩辕镜、剑。

读完这些名称,是不是至少有一半让你一头雾水?第一次听说?结合图片,我们就说一说这四十五种文房器玩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和现代生活的关系。

若有耐心,细细读之、品之,定能感受到悠久的中国文化带给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用在古董上更为适合。

凡事皆有天机,请释躁矜平,看一看这些岁月供养的器物。

1、笔格,架笔之用,也叫笔山、笔架。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2、砚山,指原石制成的砚,既能当砚,又能赏石。

3、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有瓷、翡翠、紫檀、乌木等多种。

4、笔屏,插笔与袖珍小屏风合体的专用文房用品。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较为普极。

5、笔筒,放置毛笔器物,各种材料,各种形状都有。

6、笔船,用于横放毛笔,以木、牙、铜、玉质材料制作。

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

7、笔洗,洗涮毛笔之用,多为陶瓷、石头等制成。

8、笔掭,伺候毛笔的文玩,测墨的浓淡。

9、水中丞,就是指水盂,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10、水注,原名砚滴,滴水磨墨之用。

明宣德年间,受阿拉伯人影响,曾烧造出的较大的青花水壶瓷器,常用于净手或浇花。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具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其《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具分为十类。

到清代,我国的文房用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用价值也被观赏和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房清玩”。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独特的造型,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文震亨的《长物志》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列出了众多的文房清玩;高濂的《遵生八笺》列出的文房清玩更达49种之多。

一、笔用类1.笔架也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具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于书画构思或暂息之际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

2.笔挂挂笔的一种器具。

古为横长式,现多为圆形、菱形等状,上布有均匀对称的小钩,以利于挂笔用,故称笔挂。

4. 笔筒为筒状盛笔的器皿。

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

以竹木、陶瓷者居多。

5.笔海插笔的器具。

直径19厘米以下的叫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

6.笔插明时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

到清代演化为单孔和双孔。

由于笔筒的出现,不太合乎文人审美情趣的笔插到清中期以后退出文房用具之列。

7.笔床作为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说:“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8.笔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船形贮笔器。

笔船通常以竹木牙角为材料,用法是将毛笔横放在上面。

9.笔屏案头小屏风,与笔插结合起来的一种置笔器物。

毛笔洗净之后,需要以笔尖朝上的方式竖置,这样笔头上的水液便自动流下,笔心逐渐干爽,也就不会沤烂。

10.笔帘又称为笔卷,一种临时存放毛笔的传统工具,形如竹帘,多以细密的竹篾制成。

11.笔匣贮笔之用,便于出门携带,置药其中还可以防虫蛀。

清宫御用笔匣多为清乾隆、嘉庆两朝所作,大体分紫檀、文竹两种。

拓印成册值千金

拓印成册值千金

拓印成册值千金文:雨田 图:蔡建成、健豪历史上,多少已散失毁坏的金石古物,因有拓本传世,后人才得以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

若没有拓本成集,很多古物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墨与纸,是保存和传承中华文脉的两大载体。

当墨书于纸上,成就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当墨印于纸上,则忠实记录下古时金与石的文字花纹,成为存世的拓本,让后人得以窥探古物的原貌,知晓蕴藏其中文字内容。

自北宋兴起的金石学,正是依靠拓本在历代文人的手中传承各自鉴藏、研究的成果。

故传拓作为一种记录手段,令年代久远、具有极高文献价值的金石原物得以留传,起到补经证史的作用,其技艺精湛者更具有独特的鉴赏价值,供后人观摩、学习。

历史上更有金石学者专门将拓片编辑成册之先例。

明代隆庆时期,金石学家顾从德于1572年编辑《集古印谱》,将其本人及他人所藏的150枚玉印、1600枚玉铜印收录其中,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极大震动。

《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

而近年,亦有《秦汉瓦当《南越国残瓦墨景》题跋拓片精品集》出版,收录秦汉精品瓦当拓片450幅,实物图录142品,以及名家拓片题跋23幅。

实为金石界研究瓦当者的极佳资料。

将拓片编辑成书,可将观赏、研究、临摹合于一体,极大程度方便金石收藏与文化研究爱好者相互交流,也便于拓片的保存与文化传承。

正因如此,古时上好的拓片一幅难求,拓片集更价值不菲。

晚清时,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更是超过一张宋画。

清代文人朱文钧曾以两幅价值4000块大洋的书画外加房产换得了宋拓《醴泉铭》,而当时七八百块大洋就能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传承岭南文脉 生生不息历代研究金石的文人学者,多以传承华夏文脉为己任,金石学得以薪火相传。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2020-10-05 18:34:22“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时就逐渐兴盛起来。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人皆能详,其实,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还有许多。

古人书房一角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

流传下来的文房用具很有古意,成为当今文玩中的珍品孤品。

现代文人的文房已经是高科技,似乎一台电脑玩转天下,简洁实用。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这样描述的书斋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上。

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高濂描写的书房,案头摆设水盂盛水,染墨濡笔镇纸,又称压尺,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时用来压纸。

黄玉,螭纹镇纸印章:印者,自古以来就是商之凭信,官之权威,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

印,方寸之间有乾坤,一方印章就是一方天地,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生动而又多趣,古朴又不失典雅。

印章,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过去读书人大多多枚,齐白石就“百印石富翁”之署。

香炉,“文房百器,炉为首器。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奇石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

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文房雅玩的诗句

文房雅玩的诗句

文房雅玩的诗句
文房雅趣,乃一时尚,它源于汉语的禅宗文化,崇尚乐在其中。

文房雅玩的诗句,不但是书写艺术的高度体现,更是思想的抒发,自然的流露。

《文渊阁诗话》中有许多优美的文房雅玩的诗句,比如“大海花开,风吹空翠;雨重山间,烟柳云中。

”这句诗句把大海、花开、风、空翠、雨、山间、烟柳、云中组合在一起,仿佛一幅画,描绘出春天山村的景象,把舒缓的自然气息注入到这句诗里,流露出温暖的情怀,让人心生凉意。

再如《石鼓歌》一诗,“一粒尘埃落,洞庭湖涟漪;清浊俱焚香,谁去数烟波?” 这句诗句用精练的语言把洞庭湖的景象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一粒尘埃落下,湖水涟漪起来,清浊俱焚香,烟波缭绕。

把一种宁静而真实的气息和一种古典的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

还有一句名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贪利得之不廉”,用朴素的文字表达了一种穿越世代的智慧,指出了正直的人会用正确的方式获取财富,而小人则满怀贪婪,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财富,说明了益处和害处的极端之分。

文房雅玩的诗句,融汇苍茫的宇宙,流动着包容万物的大爱,写出自然景象,感悟人生哲理,传递着厚实的内涵,充满了静谧的韵律,是文人们抒发思想,演绎美丽的精壮诗句。

文房雅玩,全凭借着丝丝缕缕的笔墨,向我们展示无穷的生命力。

书房美学:文房雅玩,君子清心

书房美学:文房雅玩,君子清心

书房美学:文房雅玩,君子清心
“文房”不单单是笔墨纸砚四件套,
可以说,古代文人案头所需要的一切工具、摆件等
皆可统称为“文房清供”或“文房雅物”。

文房雅物,不单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更构筑了中国文人的空间美学。

古人讲究生活情调与闲适,且追求雅趣。

营造一个雅致读书、写字、作画、会友及独处生活的环境氛围,让人从琐碎、烦恼与愁苦中解脱出来,
是古人传承至今特有的一种高逸智慧。

有道是“书房案头君子清心”。

古玩、字画、奇石这些东西固然不可或缺,
摆件、墨砚、座椅更是精致奇巧、清雅可赏。

这些文房雅物,寄寓了主人的忧乐与诸多玩味意趣。

它们使书房弥漫着一种文雅气息,
形成了一个气场,把人的情感存进去,
使步入其中的人能从中得到一种宁馨,一种快慰。

文人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人读书不单纯为了沉思静悟、安顿心灵,
也为了博闻强识、经世致用。

于是,文房器具逐渐成为文人们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

文房之好就是那个年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唐宋时期“文房雅玩”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明清时期更是步入巅峰,
纵观文房雅物,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
下至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可以有自己的情趣。

一器一物,造型精美,雕琢精细,可用可赏,
给主人的书斋及案头平添一种
不言而喻的高贵静雅之气。

修身养性,唯有书香,有间书房,余生不荒!。

文房里的雅玩你知多少

文房里的雅玩你知多少

古代文人不但讲究文房佈置,还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以表达主人的意趣、志向。

如唐朝宰相李泌的“端居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当代画家齐白石的“破荷亭”、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

文房是主人读书、作画、会友的场所,需有清新、淡雅的环境氛围及浓郁的文化意韵。

文房的主角:纸、笔、墨、砚是必备的,且工艺精良,给人美感;琳琅满目的文房用具,令人目不暇接;室内悬挂的堂幅、对联,常为名家名作,或以人生哲理示人,或以隐居自娱;琴、棋、书、画,均在表明主人儒雅不凡、洁高自遣;窗外竹影摇曳,则寓义主人的秉性气节。

宝纸,以明清时期所制的最为讲究,如用作书写、装帧、印刷的“笺纸”,是由宣纸加工而成的工艺美纸,品种多样。

唯瓷青纸更与别不同,其加工特殊,后世不能完全仿制,可谓稀珍。

瓷青纸,明宣德贡笺的一种,是明宣德年间由皖南(今安徽)泾县曹大三后人率领纸工,携原料(青檀皮)进京,在大内精工抄造的皇家专用纸。

其色是以植物颜料“靛青”用染布的方法洗染而成,因色似宣德青花瓷器,故名,与当时的珍品宣德炉、宣德瓷齐名。

后流入民间,取作装池(即装饰、糊裱)之用。

此纸色泽古雅、美如缎素,坚韧可宝,泥金书画亮炽如灯,经久不褪。

被誉为宝笔,不但要材质优良,如精工的毫料、上等的笔管,还要有考究的雕工装饰。

以笔管看,有象牙、青花彩瓷、雕漆、彩绘、玳瑁、乌木、紫檀等,且镶金嵌玉、刻书雕画,它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明、清两代的毛笔,琳琅满目,都是中国文化的优良结晶。

墨,为中国书画必备。

在汉代前后,人们仅是为了实用,并不讲求造型款式。

后来由于人们喜爱好墨,特别是墨模发明之后,墨的造型款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明、清两代,可以说花样百出,集诗歌、书画、雕刻为一体,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当然,宝墨不但要品相好,也要质量够硬。

宝砚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

砚石绝佳是先决条件,雕刻精美,尤其是制砚名家的精工巧作,可使砚石身价百倍,若再加上名人的题诗题铭,更加生辉增色。

文房雅玩 文化凝聚

文房雅玩 文化凝聚

20AppreciatION 鉴赏明清时期文房雅玩,涵盖了明清文人书斋里的各种风雅之物,包括笔墨纸砚、笔筒、笔架、镇纸、砚屏、墨床、香盒、印盒、印章、臂搁、兰花盆、奇石等,不但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工艺奇特,而且凝聚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每一件文房雅玩都做得很精细,不得不感叹古人的风雅。

乾隆粉红套料莲蓬式盖罐盖罐敞口,口为花瓣形,短颈,椭圆形腹,平底。

以白料为胎,外套粉红料,在粉红料上再套以莲瓣形白色料,两种色料相配合,白中透出粉红,几欲透明,给人以粉嫩的视觉感受。

莲瓣分布紧凑,从底部成熟莲瓣过渡到鲜嫩莲瓣,表现细腻。

尤其罐口由两种色料雕刻而成的瓣尖,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罐下腹部为荷叶,隐隐现出红色,叶理脉络清晰。

且器形小巧,手可盈握,把玩于掌间,令人爱不释手。

颇为难得的是原配小盖,亦以白色料器制成,以精巧的工艺雕琢成莲蓬形,晶莹剔透。

整件作品手法写实做工细致,独具匠心,工艺水平极高,为典型乾隆时期造办处精心之作。

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口部小巧,比例合适,口部外翻如唇口。

口部留白,这是出于红白对比装饰的考虑,通常称之为灯草边。

釉色为豇豆红典型色,红色匀和晶莹,当中有一点点绿苔,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

器腹隐隐约约能见龙纹暗刻花,纹饰与釉色浑然一体,富于艺术表现力。

底足露胎洁净细腻,略见一丝火石红。

底釉白中泛青。

款识中锋运笔,笔痕清晰。

豇豆红,是一种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又有美人文房雅玩 文化凝聚王家年清寿山石苍松诗文笔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1AppreciatION 鉴赏醉、桃花片、娃娃脸等名称,出现于清康熙晚期,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

太白尊属康熙朝典型文房名器,因造型酷似李太白饮酒之尊而得名,有豇豆红釉、白釉品种,又以康熙晚期新出现的豇豆红釉品种最为驰名。

据《饮流斋说瓷》记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历代文房清玩珍赏之——笔洗篇(二)

历代文房清玩珍赏之——笔洗篇(二)

历代文房清玩珍赏之——笔洗篇(二)文房清玩是指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它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有笔洗、笔筒、笔架、笔插、笔掭、砚滴、砚屏、砚匣、水丞、墨床、臂搁、镇纸、印章、印盒、山子等。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赵氏在《洞天清禄集》列入十项内容,它们是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等,书中对这些文房器物也作了一一描述。

元代罗先登《文房图赞续篇》记有文房常用器具十八种。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曹氏将文房清玩分为十三类:古琴、古墨迹、古碑法帖、金石遗产、古画、珍宝、古铜、古砚、异石、古窑器、古漆器、古锦、异木。

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也是一部记载文玩的著名文献,称文房诸具计有五十余种。

随着社会和繁荣。

到了清代,文玩的流行与繁荣,除了文人精心追求,营造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外,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清室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与推动。

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了一件乾隆御用旅行文具箱,是件绝无仅有的艺术精品。

该箱紫檀木制作,箱长74厘米,高14厘米,宽29厘米,箱盖装有铜镀金暗锁。

箱打开后可支成文案,案腿设计在箱槽内,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暗扣固定。

桌箱内设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屉盒,每一屉盒都有两层形式不同、大小各异的多宝阁,可以人置65件文具与器玩,例如白玉洗、松花江古砚、玉臂搁、笔筒、兽镇、石章、描金云龙纹笔等等。

至外还有棋子、棋盘、小蜡盏等。

这个文具箱所藏的都是文具中的精华,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与重器大件相比,实属小器物。

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却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传统,它的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态的制作工艺与材质,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世界,也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房用具,又成为物质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对象,吸引着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证与研究。

紫砂文房雅玩欣赏

紫砂文房雅玩欣赏

紫砂文房雅玩欣赏我国古代将书房称为文房,而文房用品则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案头必备之物,其中除笔墨纸砚外,还包括笔筒、水洗、水盂、印盒、墨盒、镇尺、臂搁、印章、调色盘等等,这些文房用品集欣赏、把玩和实用于一身,所以又被人称为文房雅玩或文房清供。

紫砂陶质的文房用品起步较晚,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晚期到民国初期。

笔者收藏紫砂器多年,在收藏过程中有幸觅到几件文房用品,现介绍如下:一、宜均釉罐形水洗(图1)水洗又称笔洗,为浣笔器皿,用于书画完毕之后,濯洗笔中的余墨余色,其形状如钵盂之类较大者为之。

宋代极为流行,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等均有烧制。

与上述宋代名窑相比,紫砂胎水洗起步较晚,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洗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宜均灰蓝釉海螺洗。

为了使于清洗和实用上需求,达到与传统瓷质水洗的效果,紫砂陶水洗内壁往往均施挂一层彩釉。

宜均釉罐形水洗笔者收藏的这件紫砂胎水洗高14.5厘米,最大腹径22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

用黄龙山的段泥采用拉坯成型制成,胎呈米黄色。

虽砂粒较大,但砂质纯净温润,包浆自然厚重,其造型如同传统的古代陶罐,故取名罐形水洗。

洗内除口沿外均施开片的白釉,这种开片的白釉,其形状如鱼子的大小,故也称这种纹饰为鱼子纹。

洗外除底足外均施一层开片的天蓝釉,釉色亮丽,鲜艳夺目,这种釉称为宜均釉。

宜均在清初时也称宜兴挂釉,是明清两代宜兴生产的一种带釉的紫砂陶,由于这类产品是仿宋代钧窑的色彩,与钧窑有某些相似之处,故称宜均,以明代后期欧子明所烧制最为成功,也称欧窑器。

宜均以紫砂为胎,釉面带有乳浊感,釉色以天青、天蓝、灰蓝、云豆色为主,间有月白葡萄紫等,清代乾嘉时葛明祥、葛源祥继续生产宜均。

此洗为圆足底,足里内凹,虽无钤印,但从砂胎、釉彩、造型多方考虑,应为清末至民初时的产品。

二、梅花形格式洗(图2)洗高4.5厘米,宽13厘米,足径7.5厘米,用段泥制成,胎呈米黄色。

洗的口沿做成梅花状。

洗的内壁用S形隔墙将其分为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格池,通常把这种分为多个格池的洗子,称为格式洗。

历代紫砂制壶名家

历代紫砂制壶名家

历代紫砂制壶名家金沙寺僧明弘治、正德年间著名壶艺大师供春又作龚春明正德年间著名壶艺大师董翰明嘉靖、隆庆年间著名壶艺家时朋明嘉靖、隆庆年间著名壶艺家赵梁又作赵良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家元畅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家时大彬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大师李茂林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家李仲芳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家徐友泉明万历年间著名壶艺家蒋时英明万历年间壶艺家欧正春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邵文金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邵文银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邵盖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邵二孙明万历年间壶艺家周后溪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陈仲美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陈信卿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陈用卿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陈光甫明万历年间壶艺家沈君用明万历年间壶艺家陈俊卿明代壶艺家陈正明明代制壶艺人陈辰明代壶艺家葭轩明代壶艺家承云从明天启、崇祯年间壶艺家徐令音明天启、崇祯年间壶艺家陈挺之明天启、崇祯年间壶艺家陈和之明天启、崇祯年间壶艺家周季山明天启、崇祯年间壶艺家沈君盛明崇祯年间壶艺家沈子澈明崇祯年间壶艺家项真明代壶艺家陈务之明代制壶艺人闵贤规明代制壶艺人惠孟臣明末壶艺家陈六如明末壶艺家徐次京明末清初壶艺家邵亨裕明末清初壶艺家陈子畦明末清初壶艺家项圣思明末清初壶艺家陈鸣远清初著名壶艺大师陈文居清初壶艺家陈文柏清初壶艺家陈汉文清初壶艺家邵友廷清初壶艺家惠逸公清代壶艺家郑宁侯清初壶艺家周候祥清初壶艺家杨友兰清初壶艺家王南林清初壶艺家史万全清初制壶艺人许晋候清初壶艺家陈隐龙清康熙、雍正年间壶艺家杨继元清雍正年间壶艺家杨继初清雍正年间壶艺家杨怀仁清雍正年间壶艺家于廷清雍正、乾隆年间壶艺家陈殷尚清乾隆年间制壶艺人陈鸿寿清嘉庆年间著名文人,“曼生壶”的主要设计者杨彭年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杨宝年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杨凤年清嘉庆、道光年间女壶艺家吴月亭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邵友兰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邵二泉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朱石梅清嘉庆、道光年间参与茗壶设计的著名文人邓奎清嘉庆、道光年间参与制壶的文人陈寿福清道光年间壶艺家何心舟清道光年间壶艺家邵大亨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壶艺家冯彩霞清道光、咸丰年间女壶艺家于子良清咸丰年间壶艺家周永福清咸丰年间壶艺家杨履曾清代制壶艺人杨莲生清代制壶艺人吴阿昆清代壶艺家吴芷来清代制壶艺人陈荫千清代壶艺家陈绶馥清代壶艺家陈懋生清代制壶艺人陈用乡清代制壶艺人陈砚卿清代制壶艺人陈觐侯清代制壶艺人陈滋伟清代制壶艺人陈少亭清代制壶艺人陈柏亭清代制壶艺人余生清代制壶艺人邵德馨清代壶艺家邵元祥清代制壶艺人邵玉亭清代壶艺家邵景南清代壶艺家邵恒昌清代制壶艺人邵裕亭清代制壶艺人邵湘甫清代制壶艺人邵权衡清代制壶艺人邵德泌清代制壶艺人邵形龙清代制壶艺人邵云如清代制壶艺人邵云亭清代制壶艺人邵兰孙清代制壶艺人徐温庭清代制壶艺人徐飞龙清代壶艺家钱弘文清代制壶艺人彭君实清代壶艺家蒋良玉清代制壶艺人王元美清代制壶艺人王东石清代制壶艺人王胜长清代制壶艺人申锡清代壶艺家史继长清代制壶艺人史维高清代壶艺家许龙文清代壶艺家许升候清代壶艺家华凤翔清代壶艺家华君德清代壶艺家华祯祥清代壶艺家应华清代制壶艺人潘大和清代壶艺家潘虔荣清代壶艺家潘缄雄清代壶艺家潘志茂清代壶艺家潘沂宝清代制壶艺人潘仕成清代制壶艺人胡耀庭清代壶艺家俞国良清代壶艺家郭通清代制壶艺人蒋德林清代制壶艺人蒋裕泰清代制壶艺人蒋志雯清代制壶艺人蒋祯祥清代制壶艺人蒋万丰清代制壶艺人邵俊根清代制壶艺人薛怀清代壶艺家锦春清代壶艺家蔡乾元清代壶艺家邵正来清代制壶艺人张君德清代制壶艺人张怀仁清代壶艺家范章恩清代壶艺家范占清代壶艺家赵松亭清代制壶艺人瞿应绍清末书画家、壶艺家梅调鼎清末学者、“赧翁壶”的设计者程寿珍清末著名壶艺家韵石清末壶艺家江案卿清末壶艺家陈光明清末壶艺家金士恒清光绪年间壶艺家吴阿根清光绪年间壶艺家黄玉麟清光绪年间壶艺家沈瑞田清末制壶艺人吴虎根清末壶艺家光裕清末、民初壶艺家卢兰芳清末、民初紫砂艺人江祖臣清末、民初壶艺家韩泰民国时期刻陶艺人王玉林民国时期制壶艺人王玉仙民国时期壶艺家冯桂林民国时期壶艺家刘福兆民国时期紫砂名家汪宝洲民国时期制壶艺人汪宝根民国时期制壶艺人汪生义民国时期制壶艺人沈孝鹿民国时期制壶艺人金阿寿民国时期制壶艺人蒋燕亭民国时期制壶艺人程金寿民国时期制壶艺人程盘根民国时期壶艺家邵六大民国时期制壶艺人邵全章民国时期制壶艺人张春芳民国时期制壶艺人味全民国时期壶艺家范大生民国时期制壶艺人范鼎甫民国时期制壶艺人范勤芬民国时期制壶艺人范臣甫民国时期制壶艺人吴纯耿民国时期制壶艺人储铭民国时期壶艺家李宝珍民国时期制壶艺人裴石民现、当代著名壶艺大师吴云根现、当代著名壶艺家王寅春现、当代著名壶艺家任淦庭现、当代紫砂艺术大师朱可心现、当代著名壶艺大师顾景舟当代著名壶艺大师蒋蓉当代著名壶艺大师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紫砂壶制壶名家。

文人雅玩:收藏的正道

文人雅玩:收藏的正道
拍品成交率 8 %,总成 交额 3 9 4 5 0万 元,十分可观。2 0 0 7年 7月,西泠春拍推
万元左右的拍品, 分别以 16 0 4万元和 1 6 5 8万元成交。一把 1 4 9 8年顾景舟制、 吴湖帆书画 相 明石瓤壶 以 1 3 万 元刨出紫砂壶新纪录,成为该场又 一大壳点。 22
“ 翦淞阎”的主人是台北文房清供收藏名家黄玄龙。不仅个人乐此不疲地做收藏,黄玄龙 还 一直希望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所以,从 2 0 0 6年中国嘉德 ” 精选文房名品“ 专场。到 2 0 0 8年香港苏寓 比 ” 道法自然 “专场,再到 2 1 0 O中国嘉德 文房清供“专场 ,在
它丰富的功能 ,独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态的制作工艺与材质 ,凝聚了历
代文人的智慧与审美,折射出古代高雅的清居生活。
“ 文房 热 “遍 及大 江 南北
在今年 7月的杭州西泠春拍中,张充和上款厦 旧藏的印章 与手札 ,因 其生动的文献价值而受到热烈追捧。现 已年近百岁 的张充和是著名的 “ 台 肥四姐妹“之老 四,既擅昆曲.又好书法、兰心慧质 ,被称为 “ 最后的大

枚由张充和收藏并题签的 “ 昌硕女 瑞兽钮白芙蓉石李国芝 自用印”I9 6年作 J 吴 4 11 .估
价 8到 1 O万元 ,结果买家们一路竞标,迅速把成交价推高到 5 6万元才作罢。此印章,吴 昌 硕以石鼓文^篆, 印文 “ 滋园“I 李国芝 号激园 )刀融于笔 、 , 烂漫天真, 乃印与石的完美结台。 而信札手迹中, 别令^感叹的是沈从文 1 7 特 9 8年为 “ ”张充和所书的 ( 四蛛 崔瑗草书势) l 因为张充和在四姐妹 中排行老四。 文称张充和 为 “ 沈从 四妹”) 自 1 4 。 9 9年张充和去 了美国. 二人阔别近 3 O年乏久。在重逢的这个中秋佳节,沈从文在一件 柏 年前 的旧作旁写下近数千 去四十年种种 ,深感此难得友

文房雅玩谈(五)——文房四宝砚为首 说洮河砚

文房雅玩谈(五)——文房四宝砚为首  说洮河砚

文房雅玩谈(五)——文房四宝砚为首· 说洮河砚图一北宋洮河石抄手砚天津博物馆藏端砚、歙砚外,被列为四大名砚的还有洮河砚和澄泥砚。

不过,从知名度、规模、产量、优劣、传世精品、收藏乃至实用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则很难和端、歙佳品相比。

洮河砚(也叫洮砚),产于甘肃临潭县( 现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古称洮州,因砚石产于洮河,故名之。

洮河砚产自唐代,宋代已名扬天下。

《苏轼文集》卷十九有《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其云:“洗之砺,发金铁。

琢而泓,坚密泽。

郡洮岷,至中国。

弃矛剑,参笔墨。

岁丙寅,斗东北。

归予者,黄鲁直。

”黄庭坚诗《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

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可知,洮河砚在当时知名度虽高,但非常稀有,连赵希鹄都说“目所未睹”。

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笺·论砚》中说:“洮河绿石,色绿微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歙下岩。

出陕西,河深甚难得也。

今名洮者,具黎石之皮,乃长沙山谷中石,光不发墨。

”可知,明代洮河砚多由黎石之皮仿代,是因为真正的洮河砚难采之故。

其实,仿代的还有绿端石。

明谢肇淛在《五杂俎·物部四》中说:“洮河绿石,贞润坚致,其价在端上,以不易得也。

”他说出了洮河砚珍稀的原因。

图二宋洮河兰亭砚故宫博物院藏洮砚石质种类不多,无论历史流传的洮河砚还是新近开出的洮河石,从颜色上分,大致有绿洮和红洮两大类,细分的话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暗红、淡紫等。

根据近年开采的石料情况,介绍于下:墨绿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

深色近于黑色。

这种石料原曾产于卡古直沟。

古称“玄璞”。

近年在藏巴洼鹰子咀的矿带露头处曾采掘出一小批色泽墨绿的石料,通体晶莹如墨玉,黑中透绿,当就是古称之“玄璞”。

文房雅玩45种,全都集齐了!

文房雅玩45种,全都集齐了!

文房雅玩45种,全都集齐了!一次看个够!-我们平时说得多的通常是文房四宝,也都知道笔墨纸砚,但是古人的文房其他宝贝却常被我们忽视,通过这篇文章,认识一些文房雅器,也透过这些文房用品所承载的信息去了解一下先人精致的文房生活。

书房是读书人的天地,是读书人生产精神产品的地方,一个人即使再刻苦,再勤奋,也需要休息,需要调养,中国文化讲究埋头拉车,更讲究抬头望路和积蓄力量。

书房也叫文房,在文房里休息,闲下来的时候玩点啥呢?文房器玩有多少种品类?早在明代就有一个叫屠隆的人写过一本《考槃余事》,他在书中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十五种文房器玩。

1.笔格,架笔之用,也叫笔山、笔架。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这个在现在其实还比较常见,只是造型上可能比较简单。

)2.砚山,指原石制成的砚,既能当砚,又能赏石。

3.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有瓷、翡翠、紫檀、乌木等多种。

4.笔屏,插笔与袖珍小屏风合体的专用文房用品。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较为普极。

5.笔筒,放置毛笔器物,各种材料,各种形状都有。

6.笔船,用于横放毛笔,以木、牙、铜、玉质材料制作。

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

7.笔洗,洗涮毛笔之用,多为陶瓷、石头等制成。

8.笔掭,伺候毛笔的文玩,测墨的浓淡。

9.水中丞,就是指水盂,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10.水注,原名砚滴,滴水磨墨之用。

明宣德年间,受阿拉伯人影响,曾烧造出的较大的青花水壶瓷器,常用于净手或浇花。

11.砚匣,又叫砚盒,安置砚台之用,多为优秀木材制成,常刻铭文。

12.墨匣,也叫墨盒,安置墨块之用,类似小箱子。

13.印章,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过去读书人大多有多枚,齐白石就有“三百印石富翁”之署。

14.书匣,用于存放书、书札、柬帖的小盒子。

15.印色池,就是用其蓄藏印泥器物,多为瓷器和漆器。

16.糊斗,用来盛放浆糊的器具。

17.蜡斗,古时文人用蜡之处很多,缄封必用蜡,而不用糊。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

古代书案文房用品碧玉雕云龙纹笔筒明末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清初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题诗笔筒清中期花梨百宝嵌笔筒黑漆牙雕梅花笔筒,清中期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径8.5cm。

清宫旧藏。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清十七世纪清乾隆粉彩人物故事图笔筒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清乾隆清光绪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北宋汝窑青蛙卧荷笔洗宋代哥窑笔洗清乾隆斗彩缠枝蕃莲纹洗清乾隆仿汝釉桃式洗(款)清代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明仿官釉叶形笔舔清乾隆白玉瓜果笔舔清乾隆象牙莲藕笔舔清嘉庆松石绿釉笔舔清黄杨木雕笔舔清牙雕葫芦形笔舔明晚期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明晚期铜鎏金卧羊笔格清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清琥珀雕山子形笔架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笔架清象牙雕人物山形笔架清乾隆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民国宜兴紫砂竹蝉笔架元龙泉贴塑双鼠刻花水盂明初旧玉雕花卉福桃水盂清文竹贴花水盂清乾隆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清嘉庆款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清末民初鸣远款紫砂刻“连生乐事”水盂明黄玉墨床明铜刻山水墨床清碧玉镶白玉墨床清紫檀墨床清中期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清嘉庆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一对)民国象牙雕人物墨床元青花花卉印盒(二件)明中期剔红山水人物印盒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印盒清嘉庆雕瓷竹段式印盒清瓷胎掐丝珐琅印盒明末清初镶嵌宝石鎏金铜瑞兽镇纸清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一对)清掐丝珐琅镇纸清铜鎏金螭龙纹镇纸(一对)清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清乾隆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清乾隆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清道光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房雅玩》
《文房雅玩》主编:张欣
副主编:陈瑞近茅艳徐亦鹏程义魏保信
执行主编:谢晓婷
文字撰写:严建蔚金怡钱莺歌许平姚晨辰朱恪勤王慧翔程义谢晓婷漆跃文夏骏朱春阳
英文翻译:林雯朱祈桦张帆
拓本制作:周联一夏侃
封面设计:夏骏
笔之渊源可归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竹笔,竹简产生后,竹笔便被广泛应用,演变成“蝌蚪笔”。

《篆文入门》曾载:“古代以竹笔涂点,漆于竹简,竹滑漆,不能行画,辄成头粗尾细之状,其形像蝌蚪,故得此名,然至今已不可见。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发现战国时期楚国毛笔,笔杆竹制,笔头用兔箭毛包扎在竹杆外周,裹以麻丝,髹以漆汁,笔锋尖挺,是书写竹简之尚好工具。

《史记》云:始皇令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恬取中山兔毛造笔,令判案也。

由此,时人多以“蒙恬制笔”作为毛笔之始。

早期之墨,用于绘画,而非书写。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史前遗物中,不但出土过用红、白、褐、黑颜料绘制的彩陶,
还发现过不少天然矿物颜料。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墨块,是已知最早的实物人工墨。

墨的形状为小圆块,在砚台上研墨时无法用手直接拿着,只能用研石压着研。

早期墨主要成分多为松烟,手工捏制而成。

东汉时期,墨的制作日趋精良,形体逐渐固定,体量慢慢增大。

三国时期魏国的韦诞(字仲将)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名家,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汉兴已有幡纸代简而未通用。

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和帝时,蔡敬仲,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奏上,帝善其能,自是天下咸谓之“蔡侯纸”。

现知“宣纸”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江东”即长江以东,宣州一带。

《释名》云:“砚者,研也。

可研墨使和濡也。

”可见,砚之初,仅作为一种研磨器。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中出土的一方石砚,研及研石由鹅卵石原形略作加工而成,研面与研石面均有使用痕迹和墨迹,是目前所见到最早的古砚实物。

隋唐之前的砚取材多为天然砾石,其后又渐渐以陶泥烧造,同时先后发现了端石、歙石、鲁石、洮石等造砚材料。

北宋雍熙三年,第一部集各家之大成,完整系统地记载笔、
墨、纸、砚的专著——《文房四谱》汇辑而成。

但究其“文房”一词,最早出现应于南北朝时期。

《梁书?江革传》载:“时吴兴沈约、乐安任昉并相赏重,昉与革书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

’”《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叙:“赵知礼、蔡景历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

”由此看出,彼“文房”非此“文房”也。

南唐李后主雅好文学,收藏甚丰,“建业文房之印”多见于其所藏书画之中。

“文房”一词真正用于书房之意则应始于唐朝。

刘禹锡《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诗:“仙院文房隔旧宫,当时盛事尽成空。

”与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

”中“文房”一词含义甚迥,前句还指“文书典章之所”,后句则与“书房”无异。

直至宋代,“文房”已专指书房,这恰与宋代文人阶层地位的提高相互吻合。

从南北朝开始使用的“文房”一词,在历经五百多年之后终归于一统。

何谓“文房清供”或谓“文房雅玩”在南北宋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其内涵和外延从始创逐渐系统化,并进一步得以发展,不得不归功于文人的参与。

当时的文人,已成为社会审美导向的标准,技艺精湛的工匠与风雅清闲的文人,吟来唱和,共谱出一曲“文房雅玩”之韵。

苏东坡、米芾甚至于宋徽宗赵佶,莫不如是。

从北宋至南宋,文房清玩由始创至逐步系统化并得以全面发展,文人的品味,文人的姿态,文人的雅好,
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尚之标。

时人对笔、墨、纸、砚之重要性的认知度正如《文房四谱》的作者,大学士苏士简在《后记》中所言:“吾见其决泄古先之道,发扬翰墨之精,莫不由是四者,方传之无穷乎?苟阙其一,虽敏妙之士,如廉颇不能将楚人也。


由“文房四谱”衍生出的清玩之物,甚为丰富。

南宋末的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将此归纳为: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真迹、古今石刻、古今纸花印色、古画加之香、茶、纸、墨,共十四类。

内容之广,蕴涵之丰,莫不称奇。

从此间叙述可见,“文房清供”已远远超出了其实用价值,而更多的为赏鉴之途。

时至明代,这个文人文化高度发达的年代,“文房清供”被普遍的文人所认同,其实用价值再度降低。

文人对其追捧,更多是在诉求一种致精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隐的生活追求。

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言:“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

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燕闲清赏之态!翻阅这一时期的文人小品,无论是明初的曹昭,还是明末的文震亨,对文房清供的认识不断地提升。

人们愈追求器玩,器玩制作也就愈精巧,工艺的兴盛发展为文房清玩之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屠隆的《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中,列举出的清玩之物竟达四十五种之多,这其中既有之前赵希鹄提到的笔格、砚屏之类,之后陆
续出现的秘閣、貝光之属,更有外延不断扩大的靉靆、布泉之类,可见当时文人的风雅之致。

清代文人承上启下,初期对明代尚古之风的追捧,后期又开启了近代文人求精求技之风,诗、书画、篆刻兼备者比比皆是。

当时的文人在积极创作的同时,极力寻求必备的文玩之精品。

在苏州,明清文人记忆中的风雅之地,当时物产之丰富,经济之发达,文化之昌盛,其他地方,盖莫能数。

从同为天堂之地的文人王士性《广志绎》中的叙述,可见一斑:“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

又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

”这样的溢美之词,苏州,俨然成为天下时尚的教主。

文房四宝中,苏州灵岩蠖村亦以砚名,惜不入流。

这是天宝地灵之所限,而人力能挽的,在“点石成金”的巧工絕技,清初顾氏四代以治砚名闻朝野,顾圣之“所制砚皆仿古式,朴雅可玩”,顾二娘非端溪老坑佳石不肯奏刀,故鉴识砚材是其所长,只须以脚尖点石,即能辨别优劣新旧,当时就有唱词赞道:“玉指金莲为底忙,墨花犹带粉花香。

”至民国常熟陈端友,更是集大成者。

善制笔者,清代有吴县王永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记两笔工语》曾录其制笔心诀。

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定“吴纸”为天下第一,春膏、玉水两笺为其代表,
及至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卷中记道:“近日可用书者,吴中无纹洒金笺纸为佳。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曹素功在康熙南巡金陵之时,以墨进,帝赐“紫玉光”三字,声名雀起。

为了开拓市场,墨店于乾、嘉年间由六世孙曹德酬在苏州开设分店。

四宝之外的“文房清供”中,苏州工艺,吴中绝技也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

苏州博物馆藏文房雅玩为馆藏亮点之一,得助于何澄子女、柳亚子、吴湖帆、顾公硕兄弟、钱镛徐玥夫妇等文人志士的热心捐赠及五十年来我馆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各类文房清供之物达3000余件。

传是楼藏砚,“三松”款笔筒、搁臂,杨澥治印,方于鲁、程凤池、曹素功、胡开文等名家制墨……皆为当时之精品,传世之名作。

如何将这些雅玩之物配之以雅致的家具,营构一个迥俗的读书空间,经营起一个兼具知性与美感的书斋生活世界,对于中国文人,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的文人雅士来说,甚至是比读书本身更为重要的追求。

本图录精选的200余件器物都是上述“书斋”文物,也就是在明末被嘉兴沈德符列指为“时玩”的赖以成就文人闲赏优雅生活的“玩好之物”。

与此同时推出“文房雅玩——苏州明清时期文人书房用具展”,以期“文房清供”之物能为读者和观众口述历史,释放记忆,以备雅好之士研究欣赏之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