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等院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最新-深究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精品
深究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高德育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化效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针对当前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拓宽德育内容,改进教育形式德育工作的重点应突出主旋律,着眼于新一代人爱国精神、奋进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升华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举,要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辨析,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
德育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基础,在安排和操作上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念,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扎扎实实无忧论文网地从基础道德、基本行为规范抓起,由低到高,逐步深入,有计划地向系列教育活动顺序推进。
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生理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使教育分层次地实现。
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三者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促进德育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
二、发挥主体作用,强化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学生是形成德育效果的主体,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是衡量德育效果的客观标准。
要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同时还需遵循德育规律,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使德育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德育能力教育有示范性,教师的示范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具有优良人格的教师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楷模。
教师的人格是德育影响的传导因素,学生经常是通过教师的人格来衡量教师。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要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必须掌握正确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1.语言说服法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
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语言说服指的是老师亲自说。
2.事实说服法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事实说服指的是学生亲自做。
如: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烈士陵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比如,教师号召大家向雷锋学习。
(三)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属于实践锻炼法。
1.常规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常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如:王老师通过委派班委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属于常规训练。
2.实践锻炼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如: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学校看望学生并为他们捐款捐物属于实践锻炼。
(四)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最新】如何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如何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摘要: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有意的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氛围,通过控制把握大学生逆反情绪出现的最重要环节—情感体验单元,让学生“感其言、遵其行”,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主动内化为道德素质要求,并自觉地进行外化和实践,不断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体系,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品质。
中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较之研究性高校,名称出现的相对较晚,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要求以体现“应用”二字,培养学生掌握务实的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实践性特点。
应用型高校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学生生源地就决定了在应用型高校从事德育教育工作应该有较为多样的表现形式。
1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的传统途径1.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国各类型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途径,以求提高广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与良好人格塑造。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认识,加强学生对道德养成行为的重视,在过去的长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又称为“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以补充课堂教学实践性缺失为主要目标的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道德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道德品德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知识、行为三位一体的复杂性教育,不可简单地将三者分离单独进行教育,因此,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看成是学校课堂德育教学工作的检验场,又是集情感、知识、行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的实验场,为传导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1.3校园文化熏陶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大学生德育工作得以开展、校园社会实践得以实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更好地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引领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在精神文化层次上凝聚起来,形成向心合力。
谈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谈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不仅关
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然而,如何增强高校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也在增多。
德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性。
理论知识的灌输固然重要,但德育更
应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
高校可以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
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培养社会责任感。
再次,德育工作应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德育工作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差异化的教育策略,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德
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德育意识和能力。
最后,高校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网络平台、社交
媒体等工具,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德育知识,扩大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总之,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大改革的今天,德育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领导真正重视,坚持德育为首。
实践证明:尽管学校工作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项工作的成败。
因此为达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避免德育的随意化、口头化和形式化,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将德育列为学校每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由德育处和少先大队牵头,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必要时可以重点抓好几个具体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一整套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学科紧密结合,形成德育网络。
传道应贯穿于授业之中,即在各科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除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外,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等渗透教育,来启迪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提示数字运算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在美术及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
在劳卫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之树立“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
在社会课中,应讲清“中国的基本国情”,讲清“中国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勤劳、团结、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等道理。
三、融于生活,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以往德育活动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当前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1.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实施方案1.德育课程改革(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课程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材。
(3)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2.德育活动创新(1)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3.德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
(2)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2)开展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3.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成果1.德育工作针对性明显提高,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实效性得到提升。
2.德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谈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标题:谈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知识的海洋中,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而德育工作,则是这个摇篮中的“灵魂铸造师”。
如何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似乎成了“摆设”,形式大于内容,难以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
这种现象可以比喻为“画饼充饥”,看似存在,实则无法解决根本的饥饿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采取措施让德育工作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餐”。
那么,如何使德育工作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呢?我们需要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滋养。
同时,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德育工作必须创新方法,用更贴近学生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德育活动,或者举办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讲座,使德育工作既有趣又有深度。
另外,评价机制的完善也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的德育评价过于依赖书面考试,这种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同伴评价、师生互动评价等,使评价更加真实、全面。
此外,德育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校园内,还应向社会延伸。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效果远比课堂上的讲解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
正如古人所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
综上所述,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全面的策略安排。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校提升德育实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1. 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升德育实效,学校需要大力培育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这种文化应该以尊重、包容、合作、进取为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德修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德育主题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校精神氛围学校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学校可以积极宣传和弘扬校训、校许、校风等学校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理解和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3. 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德育实效。
二、师生关系1. 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首先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通过建立学生咨询室、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等机制,强化师生互动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治本之策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治本之策
高校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高校作为独立的学术机构,其德育工作需要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因此,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是一项必要的治本之策。
1. 完善德育体系:建立高校德育的整体体系,实现目标、方法、手段的多维度衔接。
吸纳不同学科、领域、文化的资源,让德育更
富多元。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改进。
2. 以生为本:把学生摆在教育行动的最重要位置,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力。
3. 面向未来: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技能与
素质的融合,注重跨学科的教学,把现实社会的学术、实践活动引
入教学内容与实践中去。
4. 随需而变: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社
会变化等因素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体现前
瞻性与探索性。
5. 与时俱进:把握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新媒体的应用机会,更新德育的传播方式,开拓多元化教育渠道,让学生获取更多
的教育信息和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6. 注重实践:高校德育工作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需要高校在德育的开展中加强培养的
1。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逐渐增多,因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目前,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更是重要工作。
因此,必须在继承学校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探索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我分别从三个层面对德育工作的实施进行说明。
1、德育的实施首先在教师引导。
课堂是德育实施的主阵地,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各科老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它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教学工作中,应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中心、五育并举、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学校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从思想上加深学生对于“德”的认识,进而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2、学校、家庭、社会实现德育一体化能有效推进德育的实施。
学校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德育思想可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也就是说让德育之花在实践中结果。
有效实现家校共育,如学校可定期开设家长课堂,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宣传、沟通和指导,协调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确保教育目标和方向的一致性。
学校也可以设置专人接待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与社区共育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发挥社会环境积极的教育作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与当地的先进个人或单位联系,组织专人进学校进行专人的讲座,用身边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学校可在社会定期开展德育的讲座,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取当前德育的形势和方法,再邀请各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离退休干部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社会教育网络。
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共同创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新风尚。
浅谈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品质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习得更为重要。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教育。
几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德育措施,它们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明灯。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依然盛行,对德育的认识不够,德育活动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看来,这些问题与教育者本身有莫大关系。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么要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成了“空洞说教”。
该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一、重视言传身教,以行动彰显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要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首先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能做到言传身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精辟概括。
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校使用“阴阳课表”,平日执行的一套,上级检查时是另一套;上级来学校查收费情况,老师反复叮嘱学生:“就说我们是严格执行一费制,教辅资料都是自愿购买的,记住了吗?”个别教师不能严于律已,赌博、酗酒、迷信样样参与。
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极不负责任的,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
作为教育者,我们日常的行为与态度中就蕴藏了丰富的德育资源。
教师提前候课,对学生嘘寒问暖,不仅仅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体现出一种良好的道德作风,与笔者曾共事的有一位老教师,几十年来处处以身示范,看到校园里有一丁点纸屑,都要亲自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在这看似简单的日复一日的行为中,却在反复向学生传递着做人的一些重要准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所学校的校园总是那么整洁而优美。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必须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
因为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我们的影子,他们的很多举动都是模仿的结果。
我们教育者必须牢记“为人师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要有实效,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它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
面对新时代、新一代、新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前瞻的理念来思考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
树立德育新理念,开创德育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面向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
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学校更多的是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过分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不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就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部分学生的素质差。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学校德育摆脱抽象、空洞的说教,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感悟。
11.紧跟形势扣主题,提出德育口号。
我们学校有个《课前十六问》,通过两年的时间,学生们在很多方面已做得很好了,比如上下楼梯靠右生,不乱扔垃圾,不追赶打闹等等。
2.结合形势,搭建学校德育体系,使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从德育相关活动中贯穿德育教育。
3.通过校园大屏幕播出安全教育警示片,学生从一段段短片及校园案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我们学校是个有5000多学生的大学校,现在学生已经大大减少了拥挤打闹的现象。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作者:黄冬梅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1期要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教育、训练,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基本方法与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目标要细化、实际有效学校德育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青少年从日常行为习惯、身边小事入手开展近距离教化。
1. 分年龄进行目标认知及行为强化,不尚空谈。
小学、中学等不同年龄,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不同,例如爱祖国的教育,小学与初中初期应着力感受亲情、感受美景的情感渗透,培养安全感,重视行为训练与强化更切实可行。
初中中后期与高中学是理想引导,个人奋斗目标抱负与祖国发展前景结合,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改善祖国的使命而学习。
2. 目标细化,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人皆向善,想获得认同与赞誉。
通过表扬、同伴影响、提高认知水平,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
从小处入手,要惜时守信,从按时到校入手;要成为现代公民从爱护公物入手;其他如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刻苦学习、要独立完成作业,着装要大方朴素等,从一点一滴的身边的小事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环境中接触到每个社会人都能成为德育教育者,天天检查,人人关心,久而久之就会“润物细无声”,收到良好的潜移默化德育实效。
二、培养价值观,辨别是非、美丑德育不但需要潜移默化,更离不开有形灌输,特别是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价值判断,学校德育进行正面教育,讲的都是社会人间的真、善、美。
而社会是丰富多彩、复杂缤纷的,存在“假、恶、丑”现象。
就像大自然的香花与臭草并生,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
因此,应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辨别是非、美丑。
引导学生对“假、恶、丑”现象分析、批判。
就像人们对肌体打“预防针”用的疫苗,可使健康的肌体增加抗病毒能力那样,使学生增加抗体,自觉起来抵御不良,达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
论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论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与新的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相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和培训学习,下面谈几点具体想法。
一、加强校长室的德育领导,注重教师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在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时,要结合历年计划制定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形成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性,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德育管理师资全员化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全员教师政治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状》《党员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质量观、教育观、人才观,强化教师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教风师风,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期安排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德育工作水平。
引导班主任学习知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读书学习培训等方式使班主任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指导和引领班主任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德育工作理论水平,经常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引导同事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立足课堂教学,全员参与,抓好课堂教学这块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在高中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各年级备课组即学科德育领导小组,研究落实这项工作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专门组织研究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方法、要求和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各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五、实施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目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思想上的不重视、教学形式的单一、学校德育方面的管理、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效果的实效。
那么,呢一、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首先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
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例如净化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政府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
其次,要明确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
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
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再则,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二、严抓养成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他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如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勤劳刻苦、求实探索等。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功于自己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这些教育家的论述是出于他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习惯也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
所以习惯也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并变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自我需要。
正因如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2023年已经到来,面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中的新形势,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品德修养、人文情感、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
要想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首先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德育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关于道德、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还可以制定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利用全社会资源,积极向学生宣传德育理念。
例如,在校园中可以安排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宣传道德、品德、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并将真实的典型案例作为宣传教育资料,向学生展示良好品德的表现和不良品德的后果,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二、提升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专业性不容忽视。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可以加大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放式培训、专项研讨、长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德育工作者掌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其次,要完善德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机制。
德育工作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例如,加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评估和评价,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三、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与学校的管理体系息息相关,只有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实效不高,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刺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工作的范围,成为与政治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
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把德育融入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二)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四)、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六)、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七)、与指导家庭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八)、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师德塑造优秀的“生德”。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曲直,知荣辱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是“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区空对空”,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持久的教育效果。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以及教育主体上,都是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的。
如果将他们协调,取长补短,就必然会产生多渠道教育影响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
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形成三方面教育互促互补的效应,就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知行合一的实践课
知行合一的实践课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德育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
学校可以根据实践要求,开设以爱心、家庭礼仪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实践,并在具体行动中反思和对德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师生之间要有良性互动,老师要多加关心,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觉得老师的温暖,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如果学生能在学校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爱的氛围,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从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提升德育实效性。
三、开展德育实践课程
开设德育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德育的实践行动,学会理解和应用社会道德准则,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品格,早日形成身心健康的德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建设服务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2卷 第 6期 20 0 6年 l 2月
阿 方净阮学球
J u n l f b i rh Unv ri o r a o He e Not ies y t
V0l22 No 6 _ .
De . 0 6 c2 0
增强高等 院校德 育实效性 的途径 与方法研究
如果你看到他人不遵守公德( 如随地扔垃圾) 你会怎样”的 道德文化中不符合时代进步的因素依然在学生的身上发挥 时代变迁要求的观念革新任重而道远; 在道德认知 问题的回答中,非常气愤, 但还是走开了”, 最容易做到, 着作用, 而
等等。对这些问题产生原 且没有风险, 所以被选 比例最高, 5.%;自己把它捡起 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巨大反差, 为 14 “ 来”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 基本上没有风险, 被选的比例 因的分析是我们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办法的首要前提。 其次, 3%; 为 2 走过去阻止他”难度较大, , 甚至有很高的风
20 06年 1 2月
孟 悌清 等 增 强高 等院校德 育 实效性 的途 径 与方法研 究
第 6期
从个人私利出发看待问题的学生人数在总的比例上有所 取决于道德行为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的大小。这样, 见义勇 前, 在接受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极影响的同时, 中国传统 为、 助人为乐的美德在现实行为选择 中往往会打折。在对 上升;
孟悌 清 贾巨才 , , 贾耀 忠 尹奋 勤 回娅 冬 , ,
(.河北 北方 学院 党委 宣传部 , 1 河北 张 家 口 0 50 ;.河北北 方学 院 社会 科 学部 , 7 00 2 河北 张 家 口 050 ) 700
擅要 : 通过对 大学生爵想道德状 况调 查和分析 , 出了增强 高校德育 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提
水平” , 其余的 认为“ 道德行为高于道德 认知发 展水平” 。 3 在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中, . 道德行为的选 在人与人的 关系认知上, 面对当前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混 乱,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和把握人际关系, 在对 择和道德行为风险大小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 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差别, 很多与大学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问题的回答中有 7. 83 我保护心理有关, 道德认知能否转化为道德行为往往 选择 不同意” 在 自身道德追求中,33 的学生认为“ 。 6. 奉 生的自
一
、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答“ 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上来一位老人, 坐在前面的年轻
20 年初, 05 笔者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 人都没有让座, 你会让座吗?的问题时,99 的学生选择 ” 7. 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 覆盖河北 了“ 让座”。
。这和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一致的, 在对“ 你认为当 生认为“ 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在对“ ; 假如国家突然 会关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遇 到危险或困难( 如灾难、 敌国入侵等)问题的回 中, ” 答 4. 选择要“ 自己最大力量给予帮助”3. 选择 “ 83 尽 ,96 国 家需要, 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85 选择 “ ,. 在不伤害自己 的前提下, 尽力给予帮助”选择“ , 与我没有关系” 的不足4 。
关量词 : 高校 德 育 , 学生 思 想 道 德 状 况 } 径 与方 法 大 逮
中圈分类号 : 3 . 2 D 4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9 5 (0 6 0 —0 00 17 —9 1 20 )60 5—4
,77 合理的回报, 无私的奉 解决高校德育实效性是所有高 校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8. %同意“ 那么, 何才能 如 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从调查大学生的思 献” 。在对道德的行为的认知和评价上, 基本上符合社会道 想状况人手, 认真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 积极探索 德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他们在对“ 最应该受到遣责的不道德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新思路、 新途径、 新方法, 以增强教育的 行为”的选择 中,08 的人选择“ 5. 自私 自利, 损人利已” , 针对性和实效性。 1.%的人选择“ 96 虚伪, 不诚实”1.%的人选择“ ,17 不守信 用”8. ;65 A的学生不同意“ 0 竞争不能顾及良心和道德”在回 ;
省张家口、 石家庄、 廊坊、 邯郸等5 所高校l 0 名在校 0 3 学生, 2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反差 . 共收回有效问卷 1 4 份, 1 本次调查基本上能够真实地反映 2 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的统一, 是完整道德人格的体现。 被调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从中也可以揭示出中国当代 但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结合上还存在 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一些共性的特点和趋势。 很大的问题, 在一定范围内知行不一的现象较为普遍。例
1 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总体上趋于 如, 如果你看到他人不遵守公德( . 对“ 如随地扔垃圾) 你会怎 样? ”的回答中, 5. 的学生选择“ 有 14 非常气愤, 但还是走 理性和成熟 在对国家、 集体与个人道德关系的认知上, 绝大多数学 开了”, 3 的人选择“ 只有 2 自己把它捡起来” 另有 95 , .% 生认为, 个人应服从服务于集体和国家的大局。8. 的学 21 的人选择“ 走过去阻止他”其余的认为 “ , 不关我的事我也不 代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上的表现怎样” 的 回答中, 7. 的学生认为“ 有 86 道德行为低于道德认知发展 水平”只有 1. 的学生认为“ , 58 道德行为符合道德认知发展
收 稿 日期 :0 6 0 2 20 -5 2
基金项 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课 题(0 4 5 0 ) 2 0 00 3
作者简介 : 孟悌清( 9 5) 男, 16 一 , 河北怀安人 , 河北北方学院宣传部教授 , 学士。 双
・ O 5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