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机理
推拿的原理

推拿的原理推拿,又称按摩,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捏等动作,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疲劳、改善身体功能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的经络、气血和脏腑理论,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知识,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穴位,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推拿的原理是通过按摩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调畅气血、舒缓疼痛的效果。
第二,气血理论。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中医认为气血调畅则人体健康。
推拿的原理是通过按摩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气血平衡,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第三,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器官系统,推拿的原理是通过按摩促进脏腑功能的调整,改善脏腑的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第四,解剖生理学理论。
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疲劳,改善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气血、脏腑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知识,通过按摩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状态,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对于促进健康、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推拿的原理对于推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推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蹄声敲背手法

马蹄声敲背手法马蹄声敲背手法,是一种通过敲打背部来调理身体的手法。
它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按摩和推拿疗法中。
马蹄声敲背手法通过敲打背部,以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舒缓肌肉酸痛等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就马蹄声敲背手法的起源、作用机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马蹄声敲背手法的起源。
马蹄声敲背手法源于中国古代农民在耕作时将背部用竹钮敲打的经验。
他们发现,这种敲打可以缓解背部的疲劳和酸痛,提高劳作的体力和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按摩技术,被称为马蹄声敲背手法。
马蹄声敲背手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敲打背部可以有效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穴位是人体表面上特定的点位,经络是连接穴位的通道。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良好,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敲打背部可以起到激活穴位、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气血的畅通。
其次,马蹄声敲背手法可以刺激背部的肌肉和皮肤,增加肌肉的弹性和活力。
敲打的力量可以渗透到深层肌肉,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刺激皮肤的表面感受器,增加身体的感知力。
最后,马蹄声敲背手法还可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
通过敲打背部,可以加快代谢产物的运输,促进其从身体内部排出,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马蹄声敲背手法的具体技巧。
首先,选择一个平坦而宽敞的场地,并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然后,让被按摩者保持一个放松的姿势,可以躺在床上或是趴在按摩椅上。
按摩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姿势和力量,以保证敲打的准确性和力度。
在开始敲打之前,按摩者可以先用手掌轻轻按摩背部,帮助被按摩者放松。
接着,用手指、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进行敲打。
敲打的部位可以从颈椎开始,依次向下,直到腰部和臀部。
在敲打时,需要注意力度要轻、频率要适宜。
最后,在敲打结束后,按摩者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背部,以帮助恢复背部的舒适感。
除了以上的技巧外,马蹄声敲背手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中医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手法产生疗效的主要因素,一是手法的“质量”,二是施行手法部位的经络与穴位的特异作用。
因此,从整体上说,推拿是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后,通过手法的力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一方面,推拿手法应力的直接作用发挥了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矫正畸形、纠正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解剖位置错位等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手法动态力的波动信号,可通过经穴一经脉一脏腑的传导通道,激发起人体阴阳、五行及经络系统平衡、生克与补泻的整体动态调控能力,反射性地影响营卫、气血、津液、脑髓、脏腑以及精神、情志等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状态,从而起到平衡阴阳,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的作用。
•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与功能,即阴和阳构成的。
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便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如因六淫、七情或跌仆损伤等因素的作用使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到破坏时,就会导致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如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等,临床可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多种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症。
•推拿治病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根据辦证分型,术者采用轻、重、缓、急、刚、柔等不同刺激量的手法,使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壅滞者通之,结聚者散之,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病在半表半里者和而解之,以调整人体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邪去正复之目的。
•如应用轻柔缓和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与摩法,刺激特定的募穴、背俞穴及其他配穴,能补益相应脏腑的阴阳虚损状态;使用力量较强的摩擦或挤压类手法,则能祛邪泻实;对阴塞虚冷的病症,则要用较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手法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操作,使患者产生深层的温热感,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
此外,轻擦腰部,能养阴泻火,以清血中虚热;自大椎至长强轻推督脉,可清气分实热,若在同一路线上重推督脉,则能清热凉血,以泻血分实热。
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

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推拿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铺通经络,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的中医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血运行的原理:中医学认为,疾病的本质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
按摩可以改善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提高器官的代谢功能。
2.经络的调节原理: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气血运行通道。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循行。
经络的调节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的疾病,还可以调节全身的气血循环,提高全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肌肉、筋脉的调理原理:中医学认为,筋脉与脏腑相通,通过肌肉的按摩可以刺激筋脉,调节脏腑功能。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供血量,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神经系统的调节原理:中医学认为,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改善机体的调节能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5.运动系统的调理原理: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关节、韧带、肌肉等组织,改善运动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增强关节的运动功能。
运动系统的调理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的康复。
综上所述,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主要包括气血运行、经络调节、肌肉、筋脉的调理、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运动系统的调理等方面。
通过推拿疗法的手法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与推拿的机理是什么?

针灸与推拿的机理是什么?一.针刺的机理1.针刺的生理反应传统中医的针刺是以硬质细针刺入人体上的穴位,而又不破坏主要血管和神经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总会引发一些生理反应,其中就包括各种循经感传及神经反射活动。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作者将针刺反应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刺针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而引发的生理反应,其反应包括刺入部位疼痛、发胀、冷、热、骨骼肌抖动及内脏反射活动;第二类为,刺针从侧面挤压或牵拉神经干,从而导致神经干内传导的神经信号失常所引起的反应,其反应包括,刺入或非刺入部位疼痛、发胀、酸麻、冷、热、骨骼肌抖动。
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类针刺反应的机理(1)刺入部位疼痛、发胀是由于刺针作用于人体压力及疼痛感受器所导致的,而在刺入部位疼痛、发胀之前一定会由压力感受器产生深层触觉信号,并由此触觉引发保护性的紧张反射而导致多块骨骼肌收缩。
(2)刺入部位骨骼肌抖动是由于刺针作用于人体骨骼肌内的牵张感受器而引起牵张反射所导致的。
而位于经络上的骨骼肌发生抖动就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牵张反射从而导致内气波的运行和相应的循经感传。
(3)刺入部位发冷或发热以及由刺入部位起始的热流或冷流的机理已经在第2章中四节的18小节中有过详细论述。
(4)内脏反射活动是指,刺针作用于体表下而引发内脏器官的一些活动。
而这种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针刺引发了内气波,而内气波传入内脏器官后引发了紧张性反射,从而引发了平滑肌收缩等内脏器官活动;而另一种是,针刺信号上传直接引发了神经反射的过程,而导致了相应的内脏活动。
其发生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虽然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与支配骨骼肌血管的植物神经已有了显著的分隔,但二者之间还在中枢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第二类针刺反应的机理(1)如果刺针从侧面挤压或牵拉的神经干是与疼痛相关的压力感觉神经干,则引起的反应就是与此神经干相连的感受器区域被感觉有疼痛。
而且这些区域往往不包括刺入部位。
(2)如果刺针从侧面挤压或牵拉的神经干是与疼痛不相关的压力感觉神经干,则引起的反应就是与此神经干相连的感受器区域被感觉有胀、酸、麻痹。
简述推拿的中医学原理

简述推拿的中医学原理
推拿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疗法,它通过在身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上施加
恰当力量和刺激,达到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的目的。
推
拿的中医学原理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依据:推拿的中医学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
根据中医
理论,人体内部有气血运行的经络系统,通过不同的穴位可以调节和改变
气血运行的路径和速度,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理疗功能:推拿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功能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力量和刺激会引起局部的机械反应,刺激经络内的感受器,传
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调节脏腑功能,激活自身的免疫和调节机制。
4.防治疾病:中医认为,疾病是由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推拿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来恢复脏腑功能的平衡,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帮助身体抵抗疾病的侵袭。
同时,推拿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
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机体康复。
5.促进气血循环:推拿能够通过按摩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
弹性,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组织供血和氧气供应。
同时,推拿
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调节气的运行,增加细胞内氧气的吸收和利用。
6.整体调理:推拿可以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调理。
推拿技术的熟练运
用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肌肉,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形态,调整脏腑和经
络的功能,以达到调理身体整体健康的效果。
综上所述,推拿的中医学原理是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理论,通过
调节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来改善身体健康。
它能够促进气血循环、
防治疾病、调整免疫系统、整体调理身体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推拿是什么原理

推拿是什么原理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和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通过经络可以传输气血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以达到调整人体机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调节相关脏腑的功能。
此外,推拿通过调整肌肉、筋膜、骨骼等组织的状态,改善姿势不良、减轻肌肉紧张或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推拿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心身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推拿还可以促进人体自愈能力的发挥。
中医认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自愈能力,而推拿可以激发这种能力,促使人体恢复健康与平衡。
总而言之,推拿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调整组织状态,改善姿势、肌肉、筋膜和骨骼问题,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自愈能力发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防治疾病的作用。
推拿 原理

推拿原理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部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血调理:按摩穴位能够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失调的病症。
2. 病理理论:根据中医的病理理论,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3. 神经系统调节:推拿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和反射区,影响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适当的推拿手法对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缓解压力和疲劳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4. 肌肉放松:推拿手法能够刺激肌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对于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适用的手法和技巧也有所区别。
在接受推拿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推拿师,避免使用不符合规范和无证推拿的场所。
同时,个体差异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接受推拿治疗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经验丰富的推拿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针灸推拿的基本作用和原理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手法的概念手法是指利用肢体的某一部分通过其在肌肉、关节、骨骼表面运用各种术式或互相协调操作,达到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作用。
手法医学的概念:研究手法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及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操作技巧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推拿的作用原理:1、调节神经机能2、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3、加速修复损伤的软组织、4、有利于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艾条的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
灸法的作用:灸法对心脑血管病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艾灸是通过灸法可能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腧穴经络而起作用,同时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而且灸法具有调整内脏活动功能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
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逐致病因素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拔罐的作用:1、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2、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3、协助诊断;4、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逐致病因素;5、提高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
按摩推拿机理

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力度和技巧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整的疗法。
它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和深层组织,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身心放松等效果。
按摩推拿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刺激:按摩推拿过程中的手法、力度和技巧可以产生机械刺激,通过对皮肤、
肌肉和组织的压迫、拉伸和振动等刺激,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2.神经反射:按摩推拿可以刺激皮肤、肌肉和深层组织的感受器,通过神经途径传递
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射。
这些反射作用可以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如舒张血管、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3.神经调节: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改变机体的神经兴奋状态,促
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例如,适度的按摩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4.心理因素:按摩推拿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
舒适的按摩环境、温暖的手感、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可以产生安抚、放松和愉悦的感觉,从而减轻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提升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推拿虽然具有一定的益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在接受按摩推拿前,特别是存在严重肌肉损伤、骨折、感染、出血倾向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按摩推拿的效果和安全性也与施术者的专业水平和技巧有关,选择合适的按摩师非常重要。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1. 改善颈椎血液循环: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颈部肌肉,增加颈椎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局部炎症和肿胀。
2. 松解颈部肌肉和软组织:推拿手法可以通过揉捏和推拉的方式,松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僵硬,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减少颈椎间盘和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
3. 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推拿在刺激穴位时可以通过神经途径传导,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神经根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疼痛和麻木症状。
4. 改善气血循行:推拿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激活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消除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和疗程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经过连续几次的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
推拿治疗仅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早期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于病情严重或慢性的患者效果较为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推拿师进行操作,不能随便进行自我推拿,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推拿治疗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锻炼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推拿讲义-推拿作用原理

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原理
活血化瘀 松解粘连 镇痛 消除肌紧张
活血化瘀
促进局部及周身血液循环:通过推拿手法可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治疗局部炎症、肿胀。 现代研究表明推拿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认为 血管轮廓清晰度改善, 消除外伤引起的微血管挛缩。 推拿对血液流态与流速两项指标有很好的改善,从 而改善组织营养,为创伤修复创造条件“ 研究提示推拿能缓解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因而改 变断线状血流为直线血流,其袢顶瘀血由暗红色瘀血 变成鲜红色。
松解粘连
防止粘连 剥离粘连组织
镇
痛
推拿后神经系统、组织器官均可释放出具有 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并可由此改善血液循环, 加速致炎致痛物质、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从 而产生治疗和镇痛效应。 痛阈
现代研究例选
姜氏[8]运用放射分析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指压推拿前后 脑脊液中cAMP、cGMP进行测定,发现指压推拿可升高 cGMP以及降低cAMP/cGMP的比值,认为脑内cGMP、Ach及 阿片受体在指压推拿镇痛效应中均起重要作用. cAMP(环腺核酸或者腺苷环磷酸) cGMP(鸟苷环磷酸) 张氏[9]通过推拿家兔内关穴实验发现能提高家兔耳壳的痛阈, 并且推测推拿的作用信息是经外周神经传入脊髓,作用于脊髓 上结构,包括大脑皮层、丘脑等,经中枢水平的整合,产生下行 性调整作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消除肌紧张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 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上升; 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肌紧张 痉挛,以消除疼痛。 推拿消除导致肌肉紧张病机的机理 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在加强循环的基础上,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 水肿的吸收; 对软组织有粘连者,可帮助松解粘连。
推拿手法基本原理

推拿手法基本原理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和治疗方式,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而它的手法技术作为推拿的核心,也是推拿能够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推拿手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
首先,推拿手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观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贯穿全身的,其中的穴位是可以调理身体机能的关键部位。
此外,气血的流通状态对身体健康及劳动生产,都至关重要。
因此,推拿手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对人体经络及穴位的刺激,调理和调节身体的自身机能和气血的流通状态。
其次,推拿手法的原理与手法技术的差异有关。
推拿手法可以分为多种技术,如推、捏、按、拍、挤、拉、扭、搓等。
每种手法都有一定的操作方法和刺激角度,其作用也有不同。
例如,推法主要是通过手臂的推动和人体的反作用力,达到推拿的效果;捏法主要是通过手指的揉捏和拿取,达到局部刺激的效果。
手法技术的不同,使得推拿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病,选择不同的手法技术进行治疗和预防。
最后,推拿手法的原理与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也有关。
推拿手法需要操作者掌握一定的推拿技术和经验,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这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学习推拿技能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总之,推拿手法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人体经络及穴位的刺激,调理和调节身体的自身机能和气血的流通状态,其手法技术的差异也有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取决于推拿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推拿治疗的人们,一定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推拿操作者,并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健康知识和能力,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按摩的作用原理

按摩的作用原理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学位,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手法的施术技巧和力所作的有用的功,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同时转换成深入体内的各种能,改善相关系统的内能,起到调整脏腑治疗作用,一基本原理1 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凡是关节错位,肌腱滑脱,通过相应手法的外力,得以复位。
2 改变系统的内能:推拿所施的力具有能量,静止的力,产生势能。
运动的力,产生动能,摩擦的力,产生热能,这些能量传入人体后转换成有关系统的内能。
某一系统内能的失调,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某一系统的病变,必然导致该系统的内能异常,通过推拿手法产生的能量对失常系统内能,起到积极的调整治疗作用,如肌肉痉挛,通过手法对肌肉系统的内能进行调节,就能解除肌肉痉挛。
气滞血瘀者,通过手法使气血系统的内能增强,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解除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3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认识到,人体是一个信息系统,可以发出信息,接收信息,传递信息。
人体各脏器都有其特定的信息系统(脏腑固有的频率,生物电),当脏腑发生病变时,有关信息系统就会发生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手法的刺激或能量的传递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输入到有关的脏腑,对失常的生物信息系统加以调整,起到调整脏腑的作用总之,推拿作用机制的物理因素十分复杂。
它是以力学为主,结合能量,信息调整的综合作用下。
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新陈代谢,促进胃肠功能,兴奋或抑制神经,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从而产生消肿止痛,镇静安神,活血化瘀,解痉,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二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凡是人体各个关节,筋络,肌肉因各种原因引起损伤,而无骨折,脱臼及皮肉破损的,均称为伤筋。
推拿治疗有独到之处。
伤筋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疼痛都是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血离筋脉,筋脉受限,气血流行不通,“不通则痛”。
简述推拿的中医学原理

简述推拿的中医学原理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和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促进气机畅通的目的。
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可以从中医学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气血运行调节的。
气血的运行受到经络的支配和调控,而经络与穴位相通。
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推拿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气血运行: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气血运行调节的。
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循环,使之畅通无阻。
2. 调和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调和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3. 理气活血:中医学认为,气血的运行受到气机的调控。
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气血的运行。
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调理气机,活血化瘀,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身体的状况。
4. 刺激穴位:推拿的核心是刺激穴位,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调和阴阳,理气活血。
穴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
推拿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其原理可以从中医学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
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调和阴阳,理气活血,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治疗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操作,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推拿也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推拿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为啥会对按摩“迷之上瘾”?

为啥会对按摩“迷之上瘾”?
内容:按摩,又称推拿、按跷,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物理疗法,分为正骨按摩、伤科按摩、小儿按摩、经络按摩、脏腑按摩、急救按摩、保健按摩、点穴按摩等。
按摩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为啥会对按摩“迷之上瘾”?
长期按摩会导致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让人产生依赖性,这一说法准确吗?内源性吗啡是大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可以提高“痛域”,减轻患者身体疼痛感。
但是普通的按摩不会让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
那么按摩真的会“上瘾”吗?的确有研究发现,按摩或可使人上瘾,只不过与药物成瘾有所区别罢了。
所谓上瘾,就是指人们对按摩产生了依赖性。
依赖性可分为心理(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
像大胸妹产生的就是生理依赖,感觉让按摩师按两下,身体就会舒服很多,酸痛感减轻不少。
那就能这样频繁的“按”下去吗?
按摩不能代替运动应正视“过度按摩”。
推拿基础学之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

推拿基础学之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1.对局部体温的作用推拿手法首先作用于人体皮肤,使皮肤温度和生物电阻发生改变,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皮温升高;温度升高可导致局部血流量增加,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局部软组织代谢加快。
2.修复软组织作用推拿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可松解损伤组织间的粘连,促进受损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减轻肌纤维组织者增生;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减轻受损组织水肿,加快炎症的消散。
3.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4.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推拿治疗对血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推拿尚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和降低血液粘度的效应。
5.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推拿手法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
6.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能提高疳积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
捏脊还有助于患儿的血清胃泌素下降至正常,使其食欲好转,脾胃功能加强。
推拿能使幽门痉挛的患者胃蠕动加强,痉挛解除。
7.推拿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观察推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活量变化,说明推拿疗法可以改善肺功能。
8.推拿对血内生物活性物的作用。
9.推拿对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10.推拿的镇痛机理主要分两方面:一是神经系统,一是生物活性无治。
推拿疗法以一定的刺激量(力度、时间、压强等)作用于人体,依赖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1)手法“信息”对感受器及其传入途径的影响。
(2)调整自主神经的功能活动,改善疼痛部位微循环。
(3)抑制节段性神经反射性肌电活动。
(4)闸门控制学说。
(5)对丘脑相关神经团的影响。
(6)对皮质下行调控抑制系统的影响。
(7)手法镇痛还与内源性镇痛物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小儿推拿的保健手法,手法简单易学,大家可以在家里自己操作,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学一下。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具体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盛衰消长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机体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疾病之所以发生和发展,是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邪气乘虚而人。从人体后天之本来看,脏腑的功能,与人体的正气有直接关系。中医的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脏腑有受纳排浊、化生气血的功能。当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则受纳有限,化生无源,排浊困难,从而正气虚弱,邪气壅盛。
6、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推拿的作用原理
2008-10-31 13:33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推拿手法通过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而对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概括起来,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像网络一样,通布全身,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灵枢·本藏》)的作用,以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血气不和,外邪入侵,经络闭塞,不通则痛,就会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如《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9、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筋骨、关节是人体的运动器官。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关节滑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活起居和活动功能。正如《灵枢·本藏》中所说:“是故血和则经脉流利,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也。”
筋骨关节受损,必累及气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为肿为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在《医宗余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说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二是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三是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比观察,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具体手法:
用整个手掌或者四指指腹,放在宝宝腹部作圆圈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摩次数相等,力度适中。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的作用机理:通常经络,调和气血,安定神智,协调脏腑功能。它是通过一定的手法激发小儿自身的调节作用,增强抗病能力,不仅对小儿脾胃系,肺系,五官,伤科,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有治疗及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临床证实小儿推拿可显著增加白细胞噬菌能力,增加胃酸,促进消化,健脾和胃,止泻固摄,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功能,提高免疫力等。同时小儿推拿无毒副作用,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在体表上的相应经络腧穴,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手法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一是在体表的相应穴位上,施于手法,是通过经络的介导发生作用的:二是脏腑的器质病变,是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的:三是手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操作要辨证得当。推拿手法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整,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激发机体内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
2.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用宝宝手的宽度在他身上量取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编辑本段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 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