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杜甫《画鹰》原文译文鉴赏

合集下载

杜甫《画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画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画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

③绦(t 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

(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

“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

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

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答:(1)思、似、可、堪(2)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

(3)飒爽英豪之气(4)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景。

)【问题】1.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5分)【参考答案】: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

(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画鹰原文_翻译及赏析

画鹰原文_翻译及赏析

画鹰原文_翻译及赏析闽南缟练光浮腻,传真谁写苍厓鸷。

生相由来不附人,绿膋空着将军臂。

八月九月原草稀,百鸟高高兔走肥。

烟中敛翼远不下,节短暗合孙吴机。

此时一中贵快意,深林燕雀何须避。

惟将搏击应凉风,谁贪饱脔矜山雉。

昨见少年向南市,买鹰欲放平原辔。

凡才侧目饱人喂,不似画中有神气。

夜来鸱枭作精魅,安得放此向人世,秋风一试刀棱翅。

——明代·徐渭《画鹰》画鹰闽南缟练光浮腻,传真谁写苍厓鸷。

生相由来不附人,绿膋空着将军臂。

八月九月原草稀,百鸟高高兔走肥。

烟中敛翼远不下,节短暗合孙吴机。

此时一中贵快意,深林燕雀何须避。

惟将搏击应凉风,谁贪饱脔矜山雉。

昨见少年向南市,买鹰欲放平原辔。

凡才侧目饱人喂,不似画中有神气。

夜来鸱枭作精魅,安得放此向人世,秋风一试刀棱翅。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渭闲居嗒嗒醉呜呜,转觉微情与世疏。

贫剩氍毹犹让鹿,病抛鱼肉久甘蔬。

一龛碧火蒲团夜,十亩黄柑酒瓿车。

兹事若成须报我,菟裘随地著吾庐。

——明代·徐祯卿《赠唐居士》赠唐居士闲居嗒嗒醉呜呜,转觉微情与世疏。

贫剩氍毹犹让鹿,病抛鱼肉久甘蔬。

一龛碧火蒲团夜,十亩黄柑酒瓿车。

兹事若成须报我,菟裘随地著吾庐。

玉人燕国旧倾城,对雪临风更有情。

镜里新妆争皎洁,筵前《垂手》学轻——明代·薛蕙《雪(五绝)》雪(五绝)玉人燕国旧倾城,对雪临风更有情。

镜里新妆争皎洁,筵前《垂手》学轻一去湘江散酒徒,重开蛮馆夜呼卢。

休怜前席心飞动,且问当年兴有无。

老去梨园犹黑发,春来桃树更玄都。

醉看残月摧归客,谁倩玲珑马上扶。

——明代·徐学谟《省僚夜集南馆观教坊乐部》省僚夜集南馆观教坊乐部一去湘江散酒徒,重开蛮馆夜呼卢。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出自唐代杜甫的《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赏析这首题画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的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

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

《画鹰》杜甫

《画鹰》杜甫

《画鹰》杜甫《画鹰》杜甫画杜甫素练风霜起,苍画作殊。

双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光堪摘,轩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杜甫诗鉴赏:这是一首题画诗。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在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以取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最多与影响最大。

这首题画诗大作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旨。

以惊讶的口吻起句: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阵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有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先从画之人所画的角写起,然后勾勒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就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勾画出画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绘画面上苍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的“扌双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

”又见孙楚《赋》:“深目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杜甫这两句是说苍的眼睛和猢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仿佛是在想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使一只勇猛矫健的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颈联“绦”的“绦”是系用的丝绳;“”是转轴,系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是堂前廊柱,这里指画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写系着金属圆轴的苍,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上的画,神采飞动,气雄万夫,仿佛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绘出画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以真来作比拟,把画描写得如生,跃然纸上。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将画刻画得极为传神。

杜甫《画鹰》古诗赏析

杜甫《画鹰》古诗赏析

杜甫《画鹰》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画鹰》是唐代诗人杜甫早年创作的一首的题画诗。

此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画鹰素练风霜起⑴,苍鹰画作殊⑵。

㧐身思狡兔⑶,侧目似愁胡⑷。

绦镟光堪擿⑸,轩楹势可呼⑹。

何当击凡鸟⑺,毛血洒平芜⑻。

【注释】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风:一作“如”。

⑵画作:作画,写生。

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

《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

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⑸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擿(zhāi):可以解除。

擿:同“摘”。

⑹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⑺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草原。

【白话译文】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创作背景】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写鹰的古诗

写鹰的古诗

画鹰
[唐] 杜甫
【原文】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赏析】
《画鹰》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末期,是“诗圣”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从而展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杜甫的嫉恶如仇之心和奋发向上之志。

《画鹰·杜甫》原文与赏析

《画鹰·杜甫》原文与赏析

《画鹰·杜甫》原文与赏析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抠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此诗写作年代未详,诗中没提供任何可以推测年代的字面线索。

古代注家认为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或天宝四载(745),或天宝十三载(754)。

但我以为还可推前,即在开元二十五年(737)或稍前,是诗人浪迹齐赵间的作品。

原因是此诗似还未充分显示出诗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它给人更明显的感觉是刚劲与豪放,文字上流露出青年人的锐气。

其次,从诗人其他咏画题画诗上看,特别是稍晚的诗上看,常常流露出诗人心情上的悒郁、苍凉、抑塞,以至某些消极避世的情绪,借画抒情、寄托怀抱的痕迹较明显,而此则似尚未。

因此,把它定为诗人留下来的最早作品也是可以的。

素练,白色的绢帛。

鹰是画在白绢上面的。

风霜起,静态的画面出现了动态,这仿佛戏曲上一场大战之前,大将军将出的那一阵锣鼓,先声夺人。

起句虽未写鹰,而鹰已在,并预示此鹰必然画得其气若生,其势如动;因而才有素练上风霜遽起之感。

第二句是点题,兼述“风霜起”的由来,为“苍鹰画作殊”之故。

“殊”,是说画家笔墨不凡,又说是苍鹰的气势特出。

,挺立貌。

鹰正然挺立,在想着捕捉狡兔。

“侧目”是鹰凝目看物的一种动作。

“愁胡”二字古人写鹰时多用之,如晋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隋魏产深《鹰赋》:“立如植木,望如愁胡。

”李白的《壁画苍鹰赞》也用过:“上有苍鹰之独立,若愁胡之攒眉。

”这些都是以“愁胡”来描状鹰的眉眼神态,即其眉攒,其目深。

攒眉,是愁的一种情态,故以“愁”代之。

胡,一说指猢狲,猢狲眉攒眼碧,与鹰眉眼相似;一说指胡人,胡人浓眉碧眼,与鹰相似。

二句既写了鹰的内心——“思狡兔”,又写了鹰的神态。

神态表自内心,眼是心灵窗户。

正是由于诗人写了鹰的内心活动,对鹰的心境体会深,因而写来比上面那些描写来得生动,来得活。

绦是丝绳,旋是缠绕丝绳的转轴。

全句说画上那光铮明亮的绦旋象伸手便可摘下。

赞美群画诗词

赞美群画诗词

赞美群画诗词
1、《画鹰》——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2、《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3、《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宋代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译文: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

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杜甫《画鹰》译文与赏析

杜甫《画鹰》译文与赏析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甫《画鹰》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画鹰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思狡兔,侧⽬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洒平芜。

译⽂ 洁⽩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般。

竦起⾝躯,想要捕杀狡兔;侧⽬⽽视,⽬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注释 素练:作画⽤的⽩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

这⾥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

风:⼀作“如”。

画作:作画,写⽣。

殊:特异,不同凡俗。

㧐(sǒng)⾝:即竦⾝,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

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侧⽬:斜视。

《汉书·李⼴传》:“侧⽬⽽视,号⽈苍鹰。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碧⽽锐利。

因胡⼈(指西域⼈)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

孙楚《鹰赋》:“深⽬峨眉,状如愁胡。

”傅⽞《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 绦:丝绳,指系鹰⽤的丝绳。

镟:⾦属转轴,指鹰绳另⼀端所系的⾦属环。

堪擿(zhāi):可以解除。

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何当:安得,哪得。

这⾥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平芜:草原。

赏析 这是⼀⾸题画诗。

作者借鹰⾔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意思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意思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意思“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画鹰》,其古诗全文如下: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⑸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摘:可以解除。

⑹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⑺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草原。

【翻译】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OrG在原野上。

【赏析】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的“攫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镟”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画鹰》唐诗鉴赏

《画鹰》唐诗鉴赏

《画鹰》唐诗鉴赏《画》年代: 唐作者:素练风霜起,苍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光堪摘,轩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赏: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歌》的起笔曰:“楚公画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之人所画的角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的“?(sǒng 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

”又见孙楚《赋》:“深目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杜甫这两句是说苍的眼睛和猢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

颈联“绦(tāo xuàn滔)”的“绦”是系用的丝绳;“”是转轴,系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是堂前廊柱,此指画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上的画,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描写得如生。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审美赏析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审美赏析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审美赏析杜甫《画鹰》是一首题画诗,大概作于开元末年。

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正当年少,富于理想,充满着青春活力和积极进取之心,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嫉恶如仇的激情,以及凌云的壮志。

全诗如下: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歌首联写道:“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素练”即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用来形容画中之鹰的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画作”即作画,写生。

“殊”即特异,不同凡俗。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洁白的画绢上,好似腾起了一阵风霜之气。

接着第二句点明了原委,原来是矫健的画鹰有挟风带霜而起之时,诗人通过一个“殊”字,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两句,按照常规思维,应该先从画鹰写起,而诗人却不这样,先勾勒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然后再点明“画鹰”之势。

这样写,不但起笔就为画鹰出场营造环境,而且起到先声夺人的审美效果。

接着颔联承上而来,诗人写道:“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耸身”即“竦身”,就是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免”就是想捕获狡兔。

“侧目”即斜视。

源于《汉书·李广传》中的“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愁胡”中“胡”即“猢”,指猢狲。

源于孙楚《鹰赋》中的“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这两句是说苍鹰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猎取狡猾的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如同猢狲的眼睛相似。

诗人对画鹰的形态、动作和眼睛作了正面的描写,展示了勇猛矫健的雄鹰的姿态之美。

颈联写道:“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绦镟”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

“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楹”是堂前廊柱,这里指画鹰悬挂之地。

“堪摘”就是可以解除。

“势可呼”就是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上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展翅飞翔了。

画鹰杜甫诗歌鉴赏

画鹰杜甫诗歌鉴赏

画鹰杜甫诗歌鉴赏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一、整体赏析1. 首联-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 起笔不凡,“素练”点明画鹰的画布是白色的绢帛。

“风霜起”则写出画面上鹰的神态带来的凛冽之感,仿佛一阵风霜随着鹰的形象而涌起。

诗人以“风霜”来烘托画中鹰的威猛和冷峻,“画作殊”直接称赞这幅画的与众不同,奠定了对画鹰高度赞赏的基调。

2. 颔联-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 这两句对画中鹰的形态进行细致描绘。

“㧐身”描绘出鹰耸身准备搏击的姿态,仿佛它正在思考着捕捉狡猾的兔子。

“侧目”写出鹰的眼神,它侧着眼睛,就像胡人深目含愁的样子,这里用“愁胡”来形容鹰的眼睛,既新奇又贴切,把鹰的敏锐、凶狠的眼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3. 颈联-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 “绦镟”是系鹰的丝绳和金属环,这里描写丝绳和金属环的光彩夺目,仿佛可以随手摘取。

“轩楹”指画鹰所在的堂前廊柱间,画中的鹰气势逼真,好像一呼唤它就能从画中飞扑出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画的逼真程度,从鹰的配饰到鹰的整体气势,让读者感受到画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4. 尾联-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这是诗人的想象之笔,由画中的鹰联想到真正的鹰。

“何当”表示期望,诗人希望这只鹰能够去搏击那些平凡的鸟,让它们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之上。

这里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寄托,鹰象征着理想中的英雄或者有才能的人,而“凡鳥”则象征着平庸之辈,诗人借鹰表达了对不凡之士能够施展才华、扫除世间平庸的期望。

二、艺术特色1. 描写生动逼真-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外貌(如身、目)、配饰(绦镟)以及所处环境(轩楹)等多方面的描写,将画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鹰的动态(㧐身、侧目)到静态(绦镟的光、在轩楹间的姿态),每一处描写都细致入微,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幅画中的苍鹰。

2. 托物言志- 诗中的鹰不仅仅是画中的形象,更是诗人情感和理想的寄托。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画鹰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译文雪白画绢之上,忽然腾起风霜气,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供大家参考。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画鹰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译文雪白画绢之上,忽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丽景象。

解释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

殊:特异,不同凡俗。

(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打算搏击的样子。

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

《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

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擿(zhāi):可以解除。

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获凡庸的鸟。

*芜:草原。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异的口气:说是雪白的画绢上,忽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强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绘画的快乐古诗

绘画的快乐古诗

绘画的快乐古诗1、《画鹰》——唐代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作画用的白绢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2、《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唐代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译文: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3、《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宋代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译文: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

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4、《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代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译文: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画鹰》的诗词鉴赏

《画鹰》的诗词鉴赏

《画鹰》的诗词鉴赏【全诗】《画鹰》.[唐].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逐句翻译】素练风霜起①,白绢上的鹰挟带风霜肃杀之气,苍鹰画作殊②。

这幅苍鹰画神态威猛十分特殊。

耸身思狡兔③,它身体耸动像腾空去攫取狡兔,侧目似愁胡④。

斜睨的锐眼如猎物的深目愁胡。

绦镟光堪摘⑤,闪光的丝绳转轴解除即可飞翔,轩楹势可呼⑥。

堂前廊柱悬挂的画鹰态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⑦,何时能让它凌空展翅出击凡鸟,毛血洒平芜⑧! 使凡鸟的毛血洒在荒凉的平芜!【注释】①“素练”句:此言画上的鹰神态凶猛,似挟带风霜肃杀之气。

素练,绘画用的白绢。

②殊:奇异不凡。

③耸身:竦身,挺身。

④侧目:形容怒恨。

《汉书·李广列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愁胡:胡人深目,状似悲愁,多用来形容鹰眼。

晋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⑤绦镟:用丝绳缚鹰足系在金属圆轴上。

绦,丝绳;镟,转轴。

堪摘:能解除。

⑥轩楹:堂前廊柱。

指悬挂鹰画之处。

呼:呼之欲出。

⑦凡鸟:喻误国之庸人。

金圣叹曰:“凡鸟之为祸,有百倍于恶鸟也。

”(《杜诗解》)⑧毛血:汉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平芜:杂草丛生的原野。

唐高适《田家春望》:“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鉴赏导示】这首题画诗,是杜甫这类诗中的典范之作,对后代的题画诗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唐代题画诗的代表作品。

【鉴赏】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壮志。

一、二句点明题目。

诗人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

这种写法,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中间四句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描写。

颔联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画鹰原文-翻译及赏析

画鹰原文-翻译及赏析

画鹰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画上题,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 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文学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

《画鹰》的赏析

《画鹰》的赏析

《画鹰》的赏析《画鹰》的赏析画鹰杜甫唐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1)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2)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3)画作:作画,写生。

(4)殊:特异,不同凡俗。

(5)奴身:即竦身。

是收敛驱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6)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7)侧目:斜视。

(8)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

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9)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10)镞: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11)堪摘:可以解除。

(12)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13)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14)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15)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16)平芜--草原。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

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古诗画鹰·素练风霜起翻译赏析

古诗画鹰·素练风霜起翻译赏析

古诗画鹰·素练风霜起翻译赏析《画鹰·素练风霜起》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前言】唐代诗人中,杜甫喜题画,这首《画鹰》就是杜甫早年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以其细腻传神的笔触,再现了画鹰图:白绢画布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是因为画家笔下的苍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它一竦劲身你要攫获铰兔,双目侧视威猛下驯。

丝绦环轴逼真可摘,画悬廊间,如真鹰可呼之出猎。

这样的雄ORg鹰,应当早日放飞搏击凡鸟,血战除庸。

【注释】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⑵画作:作画,写生。

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攫身:即竦身。

是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

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⑸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摘:可以解除。

⑹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⑺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草原。

【翻译】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

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画鹰》原文|译文|鉴赏
'《画鹰》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题画诗。

此诗通过描绘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画鹰》吧。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注释
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

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风:一作“如”。

⑵画作:作画,写生。

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

《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

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⑸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擿(zhāi):可以解除。

擿:同“摘”。

⑹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⑺何当:安得,哪得。

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草原。

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

“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