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之重
拔苗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拔苗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还记得那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吗?古代宋国,有一位农民,总是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秧苗往高处拔一拔,不就长高了吗?于是,他就动起手来,把每株秧苗都拔高了一节,整整忙了一天。
回到家还跟儿子炫耀,自己让禾苗长了一大截。
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所有拔过的秧苗全都枯死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把苗拔起来,根没了土壤还怎么生长?!况且秧苗根本不是这样长的,哪有这么快,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逐渐被淡忘了,但是拔苗助长的行为,一直在警醒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欲速则不达。
但是放眼今天,人类的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了,猛然回首却发现,“拔苗助长”的行为一直存在着。
虽然人类已经进化了几千年,但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想要尽快攫取更多成果的行为模式,与几千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在做“拔苗助长”的事情,甚至愈演愈甚。
拔苗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我们看过太多过劳死、猝死的新闻报道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突然间离开了我们,他们很多都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或者才华横溢、前景美好,但却死在了熬夜加班中,死在了彻夜不休不眠的忙碌中。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透支自己、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做那些事情?那些事情真的比生命更重要吗?假如给他们生命再来一次的机会,问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相信他们也都会说不。
因为生命没有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你自己必须先要活着,才有机会去创造,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但就是这样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一件人人都明白的事情,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结果。
面对生命的逝去,我们扼腕叹息、深切怀念,我们讨伐相关人,追究责任,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啊。
谁能我们叹息完追讨完,就不会出现下一个过劳死?找不到根本原因,不采取真正的有效措施,我们还会依然重复在“感叹-惋惜-声讨,然后趋于平静”的反复循环中,没有止境。
女大学生承受生命之重读后感
女大学生承受生命之重读后感初读第—遍,觉得很浅薄、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宾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宾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
一言蔽之: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再读,梳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法,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同时,要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逗布拉格之春地事件,以及逗两千字宣言地,等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一遍遍深读,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小说主人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认识: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旧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含着无尽的悲伤和孤独,将精神寄予于卡列宁——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写的很美好——卡列宁的离去让人感觉全部的一切生命都虚无缥缈,空荡荡的,轻如尘烟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庞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含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
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锋利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躲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宾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宾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
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凡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采访地点:廊坊采访人:本报记者采访对象:萍儿采访方式:电话倾诉采访时间:2005年12月22日相识一周的男友强暴了我造化弄人,命运无常。
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何是如此的命途多桀。
原本,我应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女孩子。
我很自信地这样说。
如果不是后来接蹱而至的变故。
上初中时,由于我的写作能力出众,在毕业前夕,我个人就出了两本诗集。
几乎可以这样说,当时我也很自傲,把廊坊另外两所很有名的学校的文学社都没有放在眼里。
张爱玲曾经说,成名须赶早。
也许,我是成名太早了点吧。
以至于让老天也嫉妒我了。
在我的少年时代,就让我尝到生离死别的滋味。
可能是英雄相惜的缘故,一位来自北京房山的男同学喜欢上了我。
他的成绩在全班也是非常拔尖的。
我们“好”了两年多(那个时候的“好”和现在谈恋爱不一样,我们连手都没有拉过,完全是那种远距离地相互欣赏的,那种心有灵犀一样的默契)。
我本梦想着和他一起回北京的。
可是,偏偏在我们毕业离校的一天,他遇上了车祸。
永远地离开我了。
我悚然,少年的恋情就这样陡然间结束了,我失落得不知所措。
记得那天是下着小雨,我是捧着他的骨灰盒和他一起“回”到北京房山的。
从此,每年在他的祭日的时候,我都会孤独地一个人赶往房山,带上水果和纸钱,为他祭祀。
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落下一次。
同时,我把经常和他联系的手机一直保留下来。
从来舍不得更换。
我在期待着,有一天,我的那个电话会响起,能够听到他熟悉的声音。
毕业之后,我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
一眨眼之间,我就到了婚嫁的年龄。
由于我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结识的人特别多,给我提亲的人也多得出奇。
父母为我这惟一的女儿挑花了眼,不知道挑哪一个好。
最后,还是当领导的哥哥看上了他的一个下属,把他介绍给了我。
对于他,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更是全心全意。
他一米八二的身材,长得特别的英俊潇洒。
虽然没有以前的男友那么温文尔雅,但配我应该是足够的了。
我当下就答应和他处对象了。
怙恃难以蒙受之重[指南]
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4月/28日/第005版星期视点父母难以承受之重———齐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刘春雷林一平范珊珊周长风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大学校园已形成一个高消费的群体。
在校园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有手机和MP3,而拥有电脑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在我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并不算高的地区,每月生活消费在1000元的学生比比皆是。
这正应了北方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那句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
”如此高的消费,让那些工薪阶层的父母又怎能承受得了呢?两极分化严重随着中国经济以8%的速度持续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也在水涨船高。
记者通过对随机选定的50名齐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同学每月开销在400元以下,生活将将维持,感觉有点痛苦;有42%的同学在400——600元之间,生活勉强过得去;有22%的同学在600——800元之间,消费较自由,感觉有点爽;有6%的同学在800——1000元之间,花钱挺随便,跟着感觉走;有8%的同学在1000——3000元的消费段,大学生活衣食无忧、想花就花。
可以看出,大学校园里贫富差距很大,两极分化严重。
有些学生经常为明天的一日三餐发愁,有些学生却花钱如流水。
针对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对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做了调查.父母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4%;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56%;在2500——5000元之间的占14%;在5000元以上的占4% (有1人未透露家庭月收入) 。
在大学校园中,中等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占大多数,但这却不影响喜欢攀比的中等家庭的大学生加入高消费人群。
在被调查的人中,有82%的学生拥有手机或MP3,16%的学生拥有电脑。
消费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并不合理。
有22%的大学生每月电话费和上网费,比他们的月伙食费还要多,占每月支出的1/4。
很多大学生为了加入“拇指族”或“攒机族”,宁肯节衣缩食,牺牲自己其他方面的开支。
如何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作者:黄珊珊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第26期〔关键词〕哀伤情绪;心理应对;中高考〔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79-02说起为高考隐瞒亲人死讯,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工作几年来,也的确遇到了几件这样的事情:中高考前亲人患重病,要做重要手术,手术过程风险很大;爸爸车祸突然离世;妈妈病情不断恶化,随时都可能离开,以上这类情况,要不要告知孩子?2012年安徽芜湖一考生走出考场后才得知母亲12天前已因车祸去世,父亲仍躺在重症病房。
为让他安心高考,家人、交警和学校共同编织了一个谎言。
此事引发极大争议,也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究竟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重要,还是“百善孝为先”的人性伦理重要?重庆晚报2013年做过一个“孰轻孰重?高考前亲人去世,到底该不该隐瞒孩子”的调查,参与调查的人70%选择了隐瞒。
他们的观点是:中高考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既然疾病已经发生或者亲人已经不在了,让孩子知道也不会挽回什么,当然不能影响到孩子考试,这也是逝世亲人的遗愿。
也有人持一定要告诉孩子的观点:高考每年都有,亲人不在了就真的不在了。
当然,这样一个争论不休的关于“死亡和失去”的话题,除了道德和伦理之争,更多的是考生的心理应对,心理专家自然也要站出来谈一谈。
心理专家更倾向于让孩子知道实情,但也要考虑很多实际情况。
我想在这里谈的不是一个选择,而是选择时我们要知道的其他事情。
一、要不要告诉孩子实情(一)权衡做决定,不应有标准答案家里有亲人发生危急事件,其他家庭成员内心一定是忧伤的,如果孩子感受到了这些忧伤,那他就会自己去找蛛丝马迹。
一名高三女生在高考前10天左右回家的时候,看到妈妈胳膊内侧有伤口,非常担心妈妈但又不敢去问为什么,开始对前段时间的很多事情“证实”,越想越不安,返校后学习完全不在状态,出现死亡恐惧(表现为控制不住思考人生的意义、回想各种关于死亡的画面,甚至还有见鬼的场景。
关于承受的作文精选5篇
关于承受的作文精选5篇人生就是一个承受的过程,承受住了痛苦,才会变得坚强又自信;承受住了选择,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承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承受的作文1完整的人生不仅能够享受生活的阳光,更应该坚强地承受生活的阴霾。
——题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春风得意的辉煌,也有低谷来临时的沮丧,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只有欢乐和痛苦编织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只有在风雨中锻造出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
历朝历代诗人们用笔记录着他们遭受挫折时的不同心声,也许这心声不尽相同,但其中折射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人们往往无法理解易安居士早期与后期诗词的强烈反差,无法想象在“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痛之前,曾有过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无限欢愉。
这位“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正是经历了朝代繁盛时的无忧无虑和金兵南下时的颠沛流离,原先的欢欣愉悦都化作了愁思;也正是时代与生活的磨难,使得这位女才子的作品,除了表现“闺中生活”的欢愉之外,更是具有了关注国家命运的思想深度。
在挫折面前,婉约派的词人们也许会像易安那样形成自己的另一创作风格,但不可避免的,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地会慨叹生活的无常。
南唐的李后主风流倜傥,然而当江山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他只能慨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而同为一国之君,人们常称颂越王勾践。
我们可以想象,他高居金銮宝殿时,何等地踌躇满志;而当国破家亡时,他没有留恋过去,也没有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
在享受了最好的生活之后,再跌落自己的地狱之中,勾践仍能够坦然而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自己的人生挫折。
十年的忍辱负重,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夺回了昔日的辉煌,正可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一句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
”也就是说,在人生辉煌时能“伸”;在人生低谷时能“屈”,方可谓大丈夫是也。
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生命能够承受之重作者:黄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7期摘要: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二者对人生之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表现人对苦难的强大承受力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本文以“生命的苦难”入手,比较两个主人公消解苦难的方式,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即索科洛夫一直在“抗争命运”,而福贵则持的是“顺从天命”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对两位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生命;活着;苦难;对比;启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之一《一个人的遭遇》,描写了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的卫国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小说文本由主人公的回忆与讲述构成,仿佛索科洛夫在与读者面对面地倾诉自己的不幸,小说的基调深沉有力,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悲愤震撼的氛围。
《活着》的作者余华一向擅长描写“人生苦难”这类题材,文字平实,却字字力透纸背,穿透人心。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原是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富贵少爷,但因其不务正业,日日吃喝玩乐,挥霍家财,最终家产被输得精光。
父亲因家世的败落而心灰意冷,意外从粪缸摔下而亡,母亲病重卧床不起,很快也撒手人寰,女儿凤霞因没钱治病而耽误了病情,不幸成了哑巴,儿子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血过多致死,妻子家珍因病不治而死,女儿成了家却因难产而死,女婿在工地上又被水泥板夹死。
最后竟连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也离他而去,那个叫苦根的孩子是因吃豆过量撑死的,倒不如说是被饿死的。
经历了这么多生命不可承受的苦难,福贵仍然选择了坚强地活着,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韧度。
两者都讲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劫难之后,依旧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普通人生命力的顽强,尽管他们平凡,但一直在最庸常的生活中证明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在背负着生活重荷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人性的美好。
但二者在“人生苦难”的表现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下面就针对这一点展开具体的论述。
生命中能够承受之重_读电视剧_小姨多鹤_
女儿以求保护。为救自己和张家的安宁,她积 极配合扮演过朱二环的妹妹,张俭的妻子,最 后定位为三个孩子的小姨。在这过程中,多鹤 始终能够做到面对现实,正视危机,这有利于 她激发自身潜在的力量。因此她才能审时度 势,委曲求全,为了家人安全而牺牲个人利益。
二是对家庭成员无私的爱来升华情感以消 除内部的各种压力。
多鹤善于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和不良情 绪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变压力为动力,使其上 升到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对三个孩子,多鹤 极尽母亲之能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默 默注视孩子们的成长,虽然她最希望能听到叫一 声妈妈,但始终克制隐瞒住自己的身份;对张俭, 她有着极复杂的情感,感激、爱、恨相交。她尽 一个女人的温良、柔顺去服侍张俭,令那些男 同事们羡慕嫉妒不已。但她总能把握一个原 则,她和张俭不可能拥有爱情;对姐姐,她本能 地理解女人的难处和弱点,从不争风吃醋,更 不表功。甚至不在家中表现出委屈,只在外面 默默流泪。多鹤似乎更能明白生活的意义在 于无私奉献,家人的幸福和安宁就是她的幸 福。
多鹤健康的人格特征 多鹤超常的挫折容忍力来源于她拥有健康 的人格特征。
一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多鹤是一个认知完整的人,能对环境做出客 观的观察,进行有效的适应。如:她能逃脱机枪的 扫射,又能在逃难途中救张俭一家。她更能分辨出 同事小石和小彭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并能机智地 多次摆脱小彭的无耻纠缠而保护自己。面对残酷 的现实,多鹤从没不切实际的幻想,并能吸取过去 的经验,预见将来的困难设法加以解决。当张俭坐 牢,女儿发疯,姐姐瘫痪,儿子背叛,家中艰难到甚 至为吃饭而发愁时,多鹤并不怨天尤人,而是积 极的到处找工作赚钱来解决家中的燃眉之 急。当她偶然发现老中医时,就想方设法求他 上门给姐姐治病,不惜拿出自己的结婚戒指 作为治病的费用。多鹤也有不能承受之时,当 小石被意外砸死,她完全崩溃了,多亏姐姐以 理相劝,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面对失败和挫 折,多鹤从不否认自己,而能作为自身经验的 一部分丰富自己,坦然面对和接受。 二是热爱生活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 多鹤是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并能享受人 生乐趣的人。她不视生活为负担,能从繁重的工作 和做家务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得到满足和激励。 当她在矿石厂因工作出色得到戴大红花的奖励, 拿到比张俭还多的工资时,她开心地笑了。看着孩 子们逐渐长大,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自豪 感。虽然她的身份只是小姨,但她多次表示感谢张 家让她在世上留下了三个孩子,因为多鹤能够在 生活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凭借着自己和家 人的努力,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庭和政治危机。 她治好了姐姐的瘫痪,让女儿的精神恢复了正常, 大儿子也浪子回头了,小儿子能够安心去远方当 知青,让张俭在牢中无后顾之忧。面对众人的夸奖 和称赞,如:说她美丽、温柔、能干、善良、宽容、坚 韧等,多鹤只是谦虚面对,她有着恰当的自我评价, 从不自我炫耀,也不过分自我责备。她始终是知足 的,快乐着。 三是悦纳他人。 多鹤懂得接受他人,认可他人的存在价值。 她总是以尊重、信任、赞美的正面态度与人交往, 因此容易获得别人和集体的容纳。她刚到张家时, 处境危险,身份地位十分尴尬。当她看到了张家 因朱二环流产无后而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后, 就理解了张家每个人的行为及其合理性。多鹤并 非是轻浮、随便的人,她观察到张俭是一个勤劳、 憨厚、孝顺、正直、重感情的男人,才由衷地接受了 他。也真心地接受了张家每一个人,与张家融为 一体,这种交往让她感到舒服,感到安全可靠。由 于身份的特殊,她只能有很小的社交圈,但交往的 人都成为亲近的朋友(只有无耻的小彭是一个例 外)。小石是她生命中出现的一缕阳光,是她最交 心的朋友,恋人,他们肝胆相照,相濡以沫。这不多 的亲人朋友给了多鹤安全和爱的归属,让她满足 了爱与被爱的需求。
2022年新高考八省T8第二次联考作文“承受之重”详解
2022年新高考八省T8第二次联考作文“承受之重”详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材料二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
栏日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如果简单地看,就是要求讨论“承受之重”对人的意义。
材料一指向消极方面,说重担之下人会垮掉;材料二指向积极,说有了承受重担才充实。
正常人都会选积极方面,写受重好,于是就写古往今来有负重者如何取得业绩。
这是结果论,以成败论英雄,是初中生的水平。
题目都把泰戈尔和米兰·昆德拉搬出来了,当然不会期待这种文章。
材料里面说的好或者坏,是有其特殊性的,有其道理的。
不要用浅薄庸俗的好,去理解材料。
材料二不是讲重担能获得物质层面的功业,而是精神上的坦荡和充实。
不过我要说,材料二并不完全符合逻辑。
首先不是一切重压和负担都能让人承受。
其次,不是一切重压和负担都能让人获得积极心态。
比如负罪感、悔恨带来的重压,是难以消除的,也是难以向积极方向转化的。
固然出于负罪或悔恨,人会做事更加谨慎,但这不能算是“坦荡而充实”。
这个逻辑缺陷,不是米兰·昆德拉的错。
这句是伪名言,是对昆德拉原文的断章取义。
原文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一章《轻与重》的第二节: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
可是……。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身体不能承受之“重”
汞有毒 ,它 的毒性 尤其对 怀孕 、口乳期 妇女 甫 和六岁以下儿童有严 重威胁。汞可以流入胎盘 ,直
接损坏 胎儿神经系统 的发育 ,对胎儿将来 的认知能 力和运动能力有很大影响。还有证据表 明,汞会增 高血压 ,提高成人心脏病突发的风险 性。另外 ,它
还是一些免疫 系统疾病 的根源 ,例如各种器 官的硬
能使铅 附着在作物上。
措 施 一定 要做 好 。首 先要 少 “ 铅 ” ,每 天清 饮
晨 ,最好 先将 自来水龙头放水 侄 《 分钟 ,这种在 5
铅被 人体 吸收后 ,通 过血 液 循环 活 动 ,会 使 神 经 系统 出 现头痛 、烦 躁 、失 眠 、眩 晕等 症 状 ;使消 化系统 出现腹痛 、恶心 、呕吐 等症状 ;
目
吃鱼 发 生 汞 中 毒 、喝易 拉 罐 饮 料 变 成 大 脑痴 呆 、爆 米 花 可 以引 发 “ ”案 ,这些是危言耸听还是生活现实甲 血
身 铉承受之 ‘ , 铸 ‘ ,
文/ 李锦 华
是否想过,当你享受了口舌之欲之后, 一
IJ 、 意想不 到 的物质正 潜伏在 你的身 体 。等 , 种
5 。 ∞ 02 0 8 晰 60 1
古 以来 它都 备受推 崇。但 时下 鱼却面 临一场 重金
属危机。
由于现代 工业 的发展 ,饱含 重金 属的废气 、
鱼 、黄花 鱼、 “ 口鱼 ”生活在底 层近海 岸 ,污 偏
染严 重 ,而鲅 鱼 、带鱼等 受污染小 ,比较安 全。
在淡 水鱼类 中 ,黑 鱼、鲤 鱼、鲫鱼 受污染 的程 度 相 对更大 ,而草鱼 、鲢鱼等 主要吃 水生植物 ,相
眼 泪流在 水 中 的鱼
古人 言 : “ 鱼之味 ,乃百味之味 ,吃 了鱼 ,
生命中能够承受之重读电视剧《小姨多鹤》
生命中能够承受之重:读电视剧《小姨多鹤》作者:祝一勇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6期【摘要】电视剧《小姨多鹤》中主人公多鹤经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挫折和苦难而能坚韧的活着,主要原因是她面对挫折采取了合理的理性行为,即调整目标进行恰当的身份定位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解决生存问题;对家庭成员无私的爱来升华情感以消除内部的各种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外部的多种支持,进一步肯定自我的价值。
这都源于她具有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以及能悦纳他人的健康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小姨多鹤》挫折容忍力人格一个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挫折和苦难?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苦难的?又为何能拥有这般挫折容忍力?由严歌苓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姨多鹤》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注解。
在生存压力日剧增大,启杀率见高的当今,解读剧中多鹤的形象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多鹤面对的挫折和苦难主人公多鹤几乎面对着人类所有的挫折和苦难。
表现为:中日战争毁掉了日本少女多鹤的一切。
家人都因战争而死,多鹤成了没有国、没有家、没有亲人的孤儿。
又被土匪抓去卖掉,她的生存成了问题。
身份的缺失。
为报张俭一家的救命、收容之恩,日本民族的报恩思想和现实的处境使得多鹤为张家生了三个孩子。
但她在家只能有小姨的虚假身份,为遮人耳目在外只能以哑巴示人。
物质的贫乏带来的超强体力劳动。
为养活三个孩子,还在喂奶的多鹤只得顶替姐姐外出砸矿石以贴补家用。
后来骑平板车去送饲料,每天得艰难地推一段很长的上坡路(这条路是她苦难的象征)。
张俭坐牢时她也失去工作,她只能找到健壮男人才能做的事:挨家挨户拉车去送煤,车后还得拴着发疯的女儿。
政治运动的打击。
为隐瞒身份,多鹤几乎牺牲了与小石的爱情。
邪恶的同事兼领导小彭利用权力多次利诱、威胁她。
害张俭坐牢,害女儿不能当兵而发疯,害儿子背叛,甚至害她丢了工作。
另外,多鹤还经历着躲避战乱、生女儿不被接受、两次遭人遗弃、姐姐的嫉恨、下班险被人强暴、丈夫被意外砸死等众多的打击。
承受生命之重作文
承受生命之重作文承受生命之重作文(精选31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承受生命之重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承受生命之重作文篇1经常做一个梦,梦中多次出现同一个情景:离高考仅有两三个月了,可是我的历史、政治和英语(当时高考是3+2)都没有复习,于是很着急……醒来之后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我知道这是潜意识里对自己能通过高考走出农村的一种庆幸,也是对现在获得的生活的一种认可,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所以对高考一直念念不忘,唯恐万一不能金榜题名,那么自己将如祖辈一样,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挥汗如雨的日子。
我的成绩一直不好,并且没有数理化细胞,好像考试从没及格过,到了高中数学更是差的一塌糊涂,幸亏分文理科,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文科。
高一高二的暑寒假,我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学过的数学书温习一遍,再把练习册上的题目有选择的做一遍,但是,一到开学,一学新内容,我还是跟不上课。
老师讲的题目,能听的懂,一到自己做题,公式定理愣是用不上。
高中三年,数学几乎没及格过,高考时数学考了89分,差一分及格,这个数字让我念念不忘,因为据说当年数学比较难,平日能考一百二三十分的同学这次都少考了一二十分。
高中时,住集体宿舍,上下铺,一间宿舍住12个人,晚上10点熄灯,洗洗刷刷,再加上有爱聊天的,一般11点多入睡,早上又有勤学的5点多就起床,而我入睡很浅,一有动静就不能入睡,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到大脑很不清醒。
几乎每节课都是硬着头皮两眼发涩地听完,一下课倒头就睡,很是令人苦恼。
十分羡慕那些晚睡早起但白天仍然精力旺盛的同学,并且很少看到他们在课间趴在课桌上睡觉。
在高一时,数理化课成了最痛苦的时刻,很多东西听不懂,单为了考学硬着头皮去听,一到下课时间我趴在课桌上几秒钟就能睡着。
我自幼便体弱多病,资质平平,既不是干活的料,也不是学习的,但心里很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虽然成绩不好,我只能以更加的勤奋来改变。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解释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解释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意思是:如果想要戴上这顶皇冠,就必须承受它的重量。
这句话的含义是,想要获得成功,想要成为强者,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承受巨大的压力。
只有真正承受了这些压力和挑战,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这句话还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勇往直前。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所拥有的机会和荣誉,并意识到这些机会和荣誉背后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勇于承担责任、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
潘柳伊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温岭市新河镇中学初二(11)班潘柳伊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写在3.15消费者日来临之际春风吹拂的晚上,我的心情却不轻松。
也许是老师布置的征文,让我的心头如石头般沉重。
是啊,处于花季的我们,个个营养好,身体胖嘟嘟。
可是,生命却不能承受如此之重,是不是体重太重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这一切的一切,当然是因为食品安全,是因为消费问题。
突然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十几二十年间,中国人得艾滋病的人成倍地增长,同时得癌症的人更是以几何倍数增长,比某些发达国家还要高得多的癌症发病率,让无数中老年人甚至花季少年在病痛中走向死亡。
为何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有网友说是因为外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产品质量好,社会公德好,而如今的中国为了经济建设发展,只管一心向“钱”看,一些一心为了赚钱的黑心商人、黑心企业家,只管自己赚取利润,哪管百姓死活。
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则新闻:安徽等省的一些婴儿因为吃了某品牌的奶粉,变成了大头娃娃,得了什么大头病,后来查出是因为某个企业的奶粉加了过量的防腐剂,导致婴儿出现如此状况。
想一想,这些企业的负责人真是昧着良心赚黑钱,哪管他人死与活啊!吃进去的是毒药,婴幼儿怎么能够健康成长呢?难怪网上盛传一个所谓的冷笑话:一杯牛奶养活了日本新一代,而一包奶粉整垮了中国新一代。
照这种情形来说,一点不假。
再来看看我们周边的流动小摊。
不知为什么我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总爱往这些流动小摊上跑?难道是味道好吃,抑或是价格便宜?明明都不是,我们去偏要往这些地方钻,我们明明知道这些地方的食物卫生不合格,也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却大脑不听脚使唤。
仔细想想,老师和家长说的都是对的,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不过是吃那么一点点,结果放纵了自己N次之后,体内的毒素就越积越多,疾病自然而然就如影随形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得什么癌症白血病之类的怪病了。
而这些商贩,也是只管自己赚钱,至于什么羊肉狗肉甚至死猪肉都会拿来烧烤给顾客吃,而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也有一些贪吃的成年人,吃得多了,就食物中毒了,最终就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想医治也医治不好。
以承受为话题的满分作文7篇
以承受为话题的满分作文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以承受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最新以承受为话题的满分作文1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这两句简单的诗,却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凡事不能过度,不可强求。
花开花落自有时,大自然总能把最美丽的色彩恰到好处地调和出来。
爱花之人都应知晓:顺其自然才是最好,过分的期望与呵护不异于暴风骤雨,会让花无奈地凋零。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承压底线,当巨大的压力如洪水般袭来,冲垮了这道底线时,人就会像花一样枯萎凋零。
2021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的“梦之队”乒乓球队遭遇了滑铁卢样的打击。
分量最重的奥运会男单金牌流落到韩国选手柳承敏的手中,而使中国乒乓球队未能包揽奥运会四金。
28岁的“三朝元老”孔令辉和24岁的男乒中坚马琳,都在双打和单打中“提前”出局了。
压力确实太大了。
从最早孔令辉和阎森的双打名额之争,到最后王皓和王励勤的决赛资格之争,从牛剑锋的长期蓄势待发,到马琳的悉尼遗憾雅典补,压力早已埋下伏笔,只等临战时刻一触即发。
当压力成为习惯,紧张、僵硬和畏首畏尾就成了条件反射。
当时,外国记者对中国选手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拿到金牌,你的压力有多大?”没拿到金牌的王皓承认:“不管进决赛的是我还是王励勤,谁赢了都想站到最高领奖台上,压力肯定大。
”但拿到金牌的张怡宁说得好:“谁都会想赢怕输,但想得过多只会不敢打,不能积极主动,这对比赛肯定起不到好作用,既然这样还不如把这口气打出来。
我们打比赛,打来打去还不是在和自己斗?”生命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
当一个人被过分要求时,往往会走向极端。
过分的期望会像一把锋利的小刀插在承受者的胸口,让人血流不止而走向衰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受之重
承德市第十六中学彭立华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
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
他拿着盒子一溜小跑,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
他又快步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上面签名后让他把盒子送回去,而接下来领班也是签名后叫他把盒子再送上去。
当有些愤怒的他浑身湿透地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
”他撕开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
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对他说:“把咖啡冲上。
”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一下子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
”他看着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
主管站起来,直视他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有一种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
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咖啡。
现在,你可以走了。
”
我对这个故事发了好一阵呆。
我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也在承受,承受学生给予我们的诸多考验。
一开始我们接手一个班级,充满了信心,充满了美丽的梦想,想象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都快乐地、合乎道德规范地健康成长。
我们也会抱着一种信念来开展我们的教育:用爱感化他们、浇灌他们,温柔地引导他们。
而事实上,反复性在我们孩子的身上不可避免地重演着:懒孩子又一次赖作业,捣蛋鬼又一次在课堂上捣乱,成绩落后的她又一次没考及格……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这些似乎看来无休止的反复面前逐渐失去了信心,温柔的初衷渐渐演化为烦躁,甚至是怒不可遏,我们会振振有词地认为三番五次的好言相劝、苦心帮助都付诸东流了。
于是,在我们无法承受的时候,会极不理智地喊出一句:“见鬼去吧,爱的教育!”当我们抛开耐心,抛开“承受”,开始大声斥责孩子,把积聚的愤怒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畅快地释放出来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种心里上的快感,可于此同时,沟通我们和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也断了,美妙的和
弦奏不起来了。
你会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你面前听话了,可你也能理性地感觉到与学生之间已竖起了一道屏障。
他会避着你,会在你面前一套,背后又一套,甚至与你敌视、对立。
一旦真诚与信任在你与学生之间不复存在,你的教育最多也只是事倍功半。
承受是痛苦的,他压抑了人性本能的快乐,但往往就是在人承受了痛苦之后,才会实现最初的理想。
用我们的真诚,我们肯定能支撑起孩子心灵的明朗蓝天;用我们的承受,我们最终能喝到用心冲出的教育的浓郁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