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思维导图鱼的认识复习课程
小学科学动物5观察鱼图文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鱼的种类与特征 • 鱼的生活环境及习性 • 观察方法与技巧指导 • 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一种鱼 • 实验报告撰写与分享
01
课程介绍
Chapter
科学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动物的能力。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的兴趣与好奇心。
鳍
鱼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 尾鳍等,用于在水中游动和保持 平衡。
01 02 03 04
鳞片
鱼体表面覆盖着鳞片,不同种类 的鱼鳞片大小和形状各异。
口与鳃
鱼的口部有进食和排泄功能,鳃 则用于呼吸,将体内的二氧化碳 排出去,将氧气留下来。
特殊功能部位介绍
鱼鳔
侧线系统
位于鱼体腔内,通过调节气体含量来控制鱼 体在水中的升降。
人类活动对鱼类影响
01
02
03
04
捕捞活动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部分珍稀鱼类濒临灭绝。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域污染,影响鱼类生存和
繁殖。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改变水域环境, 对鱼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造成
影响。
引入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引入可能破坏当地生 态平衡,对本土鱼类造成威胁。
多次重复观察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进行多 次重复观察,以验证之前的观察结果 和数据。
善于总结
在观察结束后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技巧。
05
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一种鱼
Chapter
选择合适实验对象
选择常见的淡水鱼或 海水鱼,如金鱼、锦 鲤或热带鱼等。
考虑鱼的大小,选择 适中且易于观察的个 体。
综合与实践: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教学设计
综合与实践: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第三节。
教材提出现实中的问题情境:估计池塘里鱼的数目,以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但由于此问题具有较高的思维要求,因而教材引导学生先回顾熟悉的摸球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一定的改变,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再解决“估计池塘里鱼的数目”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运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抽样统计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主要是统计思想、类比思想和建模思想,关键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概率问题。
通过试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满足学生探索新知、体验新知的需求。
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学习了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知道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样本;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中学习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可以通过试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运用概率与统计的联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方面有所欠缺。
二、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从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归纳出问题的本质。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应用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但是思维转换还不清晰,类比思想和建模思想的运用也不够熟练,在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上不知如何下手,在试验操作后也不知如何总结归纳。
仍然需要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试验活动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2、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3、运用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经历试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小组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课时6第二单元第2课时 水产类动物养殖——以金鱼为例-教案
九年级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第二单元《第2课时水产类动物养殖——以金鱼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根据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要求学生参与动物养殖生产劳动,学习相关技术,从劳动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小动物有着好奇和亲近感,但对养殖的知识了解却是不全面的,本课对常见的水产类动物进行讲解,并选取了水产类代表性动物——金鱼,对其习性和养殖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会养殖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认知性目标:能了解常见的水产类动物,掌握金鱼的习性及养殖要点。
在活动进程中懂得了要爱护金鱼。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财富。
参与性目标:积极参与金鱼养殖生产活动,爱护金鱼,形成对自我、学校、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体验性目标:通过课堂上观看视频的方式经历金鱼养殖过程,直观上获得养殖体验。
用所学知识指导课后的养殖活动,体会养殖过程的苦与乐,乐于与人分享养殖的喜悦。
技能性目标:初步认识与了解金鱼的习性及养殖方法。
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定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目标:在金鱼养殖实践过程中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善于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综合实践思维导图鱼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
问题库
研究对象:“鱼的认识”研究问题
指导教师:阴猛
单位:山东省泰安肥城市
王庄镇南尚小学
写在前面的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
点,旨在培养我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
新意识。
既适应了我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在远古人们就捕捉鱼类食用,后来更是主动的养殖,使鱼在人类食谱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鱼肉中富含多种营养,长期食用有意人类的健康。
而且很多鱼类颜色鲜艳,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通过对鱼的研究,激发了学习兴趣,对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
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自由”的训练,从思维的广度、深度、新度、速度等方面来突破思维的旧框框,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
《鱼的认识》研究问题。
第06章综合与实践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上册初三数学(北师大版)
此外,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让我意识到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预留更多时间,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解答,帮助他们真正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估计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比例估计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估计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估计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估算学校花坛里有多少朵花。
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出改进:
1.在讲解难点时,可以使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讨论和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跟上课程的步伐。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分析 (3)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分析一、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加强记忆的学科,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并提供具体的事例和分析。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1. 梳理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小学1年级的加减法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原理、减法原理、加减法混合运算等知识点。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
2. 高效记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记忆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2年级的乘法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乘法口诀表、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乘法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口诀表和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将应用知识点和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内容。
3. 提高解题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小学3年级的面积和周长问题中,学生需要掌握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公式和相应的图形联系起来,形成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式,提高解题能力。
三、具体事例和分析以下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小学4年级的算术题时,采用思维导图的具体实践。
任务:学习和掌握小学4年级算术题中的基本知识点和题型。
思路:使用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和题型有机地联系起来。
步骤:1. 制作思维导图:以“小学4年级算术题”为中心节点,围绕中心节点制作分支,分别标注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律、运算的优先级、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借位和进位等知识点。
在这些分支上,再细分出不同类型的题目,如算式填空、口算计算、应用题等。
2. 运用思维导图: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每个知识点,并用具体的例子和场景演示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鱼类知识PPT课件
鱼类的迁徙行为
鱼类迁徙的定义
鱼类迁徙是指鱼类为了寻找食物、繁殖或躲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 长距离移动。
鱼类迁徙的种类
根据迁徙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鱼类的迁徙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 殖迁徙、季节性迁徙等。
鱼类迁徙的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迁徙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需求和遗传因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鱼类的繁殖行为
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通常通过产卵和受精 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种 类会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鱼卵的孵化与成长
鱼卵孵化后,小鱼会经历 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 最终成为成鱼。
繁殖行为的特点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
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许多濒危鱼类物种受到保护,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鱼类在水中担任着物质循环的重 要角色,通过食物链参与碳、氮、
磷等元素的循环。
鱼类与人类的文化关系
传统习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鱼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 俗紧密相关,如庆祝丰收、祭祀活动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方式。鱼类知识在生态旅游中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鱼类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导游也需要掌 握一定的鱼类知识,以便向游客介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此外 ,生态旅游还可以通过开展钓鱼、潜水等与鱼类相关的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教学教材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回到那个新手问题,“我的鱼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问的鱼有关于肺鱼、魟鱼,那么这个问题在上篇已经有了答案。
《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上)》点文字查看但是观赏鱼的品种繁多,怎么可能只有肺鱼、魟鱼?没错,关于其他众多的观赏鱼品种的问题,都可以在剩下两篇文章的主题—条鳍鱼纲(Actinopterygii)中找到答案。
条鳍鱼纲又称辐鳍鱼纲,指的是一类鳍成放射状的鱼,这些鱼是鱼类家族中最庞大的家族,遍布淡水和海水,我们上篇没有说到的观赏鱼,都在这个纲中。
条鳍鱼纲下分三个亚纲,分别是腕鳍鱼亚纲(Cladistia)、软质亚纲(Chondrostei)和新鳍鱼亚纲(Neopterygii)。
▲草绳恐龙▲多鳍鱼属的恐龙鱼腕鳍鱼亚纲下仅有一个目,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该目下也仅有一个科,多鳍鱼科(Polypteridae)。
说到多鳍鱼,应该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多鳍鱼在水族上的称呼即恐龙鱼。
多鳍鱼科下分两个属,芦鳗属(Erpetoichthys)和多鳍鱼属(Polypterus),芦鳗属下仅有一种,商品名为草绳恐龙,剩下所有的恐龙鱼类都在多鳍鱼属下。
▲中华鲟▲匙吻鲟▲白鲟软质亚纲下也仅有一个目,鲟型目(Acipenseriformes)。
看到鲟这个字,大家应该也都能猜到这个目中都有些什么成员了吧。
鲟型目下分两科,鲟科(Acipenseridae)和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
鲟科下分四个属,鲟属(Acipenser)、鳇属(Huso)、铲鲟属(Scaphirhynchus)和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著名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就是鲟属下的成员,另外市场上那些冒充中华鲟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或者杂交鲟(Acipenser sp),也是鲟属下的成员。
科学中班认识鱼课件Ppt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捕食习性,有的 以肉食为主,有的以植物为食。它 们使用各种感官来寻找食物,如视 觉、嗅觉和触觉。
01
鱼的分类与识别
淡水鱼分类
淡水鱼类是指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鱼类,如河流、湖泊、池塘等。根据生活习性 和形态特征,淡水鱼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如鲤科、鳅科、鲶科等。
鲤科是淡水鱼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常见的有鲫鱼、鲤鱼、草鱼等。鳅科鱼类多生 活在底层水域,如泥鳅、沙鳅等。鲶科鱼类则多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如鲶鱼、 黄鳝等。
小组讨论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 表汇报讨论结果。
自由提问
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关于鱼类的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回答。
游戏化学习环节
拼图游戏
将鱼的图片剪成若干小块,让孩子们通过拼图的方式还原图片, 加深对鱼外形特征的了解。
角色扮演游戏
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鱼类角色,模拟鱼类的生活场景和行为习性, 增强对鱼类的认知。
鱼类的识别方法
识别鱼类的方法可以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等 方面入手。不同种类的鱼类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体形 、鳞片、鳍条等。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也是判断鱼类种类 的重要依据,如栖息地、食性、繁殖方式等。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鱼体的外观特征、了解其生活习 性和生态环境来识别鱼类。同时,也可以借助专业的鱼类 识别工具书或数据库进行查询和比对。
画画游戏
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鱼类形象,培养他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鱼的心脏将血液泵送到全 身,而鳃则帮助氧气进入 血液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 排出。
骨骼和肌肉
鱼的骨骼由软骨和硬骨组 成,为鱼提供支撑和保护 。肌肉则使鱼能够游动。
鱼的生活习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玩转思维导图》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为各个学科的学习提供方法工具。
此次活动运用多媒体PAD手段以确定子课题和概括主题为载体分别训练学生思维过程,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考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以及概括能力。
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此次活动对学生来讲借助PAD是比较熟悉的,也是较为感兴趣的,相信活动会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并能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梳理子课题形成主题,也能根据主题发散思维确定子课题。
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中,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交流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对学习事半功倍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能自觉运用思维导图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中。
四、活动重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的双向过程,在操作中借以思维导图提升思考力。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贯我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确定了本课时的教法与学法:1、实践体验法: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法: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碰撞,体验由分散内容梳理子课题,由主题发散思维确定子课题的过程,并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六、活动过程(一)游戏热身导入,初步感知思维导图同学们,又到我们的PAD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先做个热身小游戏。
小耳朵竖起来听好游戏规则。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4)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数学复习更是一大难题。
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一种语义网络图形,它主要用于表示和概括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复杂的信息变得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周围围绕主题分支出各个辅助分支,从而形成一张具有层次和结构性的图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比兹利(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它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并通过编排、组织知识来改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1、强化知识概念建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数学概念建立是基础中的基础。
孩子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常见的数学概念,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数学概念。
例如,在整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在思维导图中添加“整形”这个中心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在该概念周边添加与整形相关的概念,如平移、旋转等。
随着概念的不断添加,学生也将更有信心地理解和掌握整形的相关知识。
2、加强问题分析和解决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概念,还能够加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是一个常见的挑战,当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出现逃避或忽略问题的情况,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拆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当学生遇到一个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分功能够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用一个分支表示,从而分析出问题的核心,并在思维导图中用图像、颜色以及关键词来标示。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活动一《认识我喜欢的鱼》(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活动一《认识我喜欢的鱼》(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认识我喜欢的鱼》是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中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的鱼,并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鱼类这种常见且多彩的生物。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但对于鱼类的详细特征和习性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鱼类。
三、核心素养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几种常见的鱼类,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培养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几种常见的鱼类。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鱼类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或模型鱼、观察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情景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生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各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类在海洋中游动的场景。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被海洋生物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
2. 提出问题: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
学生们会踊跃回答,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各种鱼类。
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鱼?为什么?”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对鱼类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探究。
3. 学习目标: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年级科学观察鱼课件
fǎnɡ chuí xínɡ
纺锤形
wěi bù
尾部
yú sāi
鱼腮
yú lín
鱼鳞
yú qí
鱼鳍
yǒu xù guān chá
有序观察
鱼的骨骼 鱼骨有支撑躯体,保护内脏器官的特点。
鱼的化石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石头
bǎ nǐ ɡuān chá de yú huà xià lái
活着鱼。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呢?
ɡuān chá yú de shēn tǐ tè diǎn
1 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ɡuān chá yú de shēn tǐ tè diǎn
1 观察的身体特点
金鱼
鲤鱼
小丑鱼
鲫鱼
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从整体到局 部、从不同 的角度观察。
tóu bù
头部
qū ɡàn
躯干
把你观察的鱼画下来
yú méi yǒu tuǐ
kào shí me yùn dòng ne
鱼没有腿,靠什么运动呢?
ɡuān chá yú shì zěn yànɡ yùn dònɡ de
2 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背鳍 尾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鱼在水中靠什么游泳?
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1.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
yú zài shuǐ zhōnɡ kào shén me yùn dònɡ
2.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
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鱼鳍和鱼尾 鱼儿会游泳,主要是靠身体两边的肌肉收缩和鱼鳍的
协调。每只鱼儿都有两个胸鳍和两个腹鳍,对称地长在 身体两侧,主要用来控制方向;而背鳍、臂鳍和尾鳍都 只有一个,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2.2.1鱼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水从口进入,流过鳃,从鳃盖后缘排出
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讨论: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
观察与思考
四、观察鱼鳃的结构
鱼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的 呼吸至关重要
鳃丝
颜色: 鲜红色 密布毛细血管,有大量血液 数量: 多又细 增大毛细血管与水的接触
面积,有利于鱼的呼吸。
鱼的呼吸(气体交换)过程
水从鱼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进入 鳃丝中的毛细血管;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 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论一论生活中的现象
为什么鱼离开水后 很快会死亡?
为什么鱼塘或鱼箱 要装增氧泵?
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 都是用鳃呼吸吗?
鱼离开水,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 片鳃相互覆盖,减小与空气接触的 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缺 氧而窒息死亡。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 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概念辩析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占比95%
无脊椎动物类群
扁形动物
环节动物
刺胞动物
线虫动物
节肢动物
概念辩析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身体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占比5%
脊椎动物类群(显示骨骼,有脊柱)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
体形为流线型
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对运动 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与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二、观察鱼的体表(用手摸)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
问题库
研究对象:“鱼的认识”研究问题
指导教师:阴猛
单位:山东省泰安肥城市
王庄镇南尚小学
写在前面的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
点,旨在培养我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
新意识。
既适应了我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在远古人们就捕捉鱼类食用,后来更是主动的养殖,使鱼在人类食谱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鱼肉中富含多种营养,长期食用有意人类的健康。
而且很多鱼类颜色鲜艳,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通过对鱼的研究,激发了学习兴趣,对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
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自由”的训练,从思维的广度、深度、新度、速度等方面来突破思维的旧框框,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
《鱼的认识》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