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网络学习空间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此外,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此外,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的申请是具有合理性和紧迫性的。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中学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目标和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的申请是具有合理性和紧迫性的。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中学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融合思政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

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融合思政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教材、教法和评价体系中。

我们将探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语文素材如何具有塑造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的潜力,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课程。

课题申报书: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农村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课题申报书: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农村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农村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课题名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农村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关键词:网络促进农村初中未成年人道德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地理研究类型:地理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34131188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青少年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而随着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进入生理、心里躁动,活跃的青春期是危险的关键年龄阶段。

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懒惰、任性、自私行为、对待学习缺乏上进心和进取意识,生活中目无尊长,不诚信,不注重节俭,不讲卫生,甚至极易走向极端,导致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他人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形势背景下,推进“重德求智、务实创新、勤学上进、明理诚信”的校风学风建设,以课题研讨为龙头,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网络空间努力在学生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美德,抛弃陋习,以实际行动塑造“文明人”创建文明校,从而使学生的工作更好地进行,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研究目标: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的有效途径。

2.利用网络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舞台。

3.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有效促进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

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说明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说明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说明报告一、总结成绩以下是学校的获奖证书:二、查摆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进步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内容方法、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三、分析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并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才能逐步见实效。

根据现在的形势分析,我们具体应采取以下解决的对策: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针,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

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二是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强化关爱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

在提高全体公民思想素质的同时,各相关组织和部门,都要发挥各自优势,并进行沟通和衔接,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要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认真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的有害信息,以及所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营造适宜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四届青岛共青团调研奖申报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王华亭平度市白埠镇中庄中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前言】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委去年二月联合推出了“2006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巩固净化网络环境的各项成果,从而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根据对本校青少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机遇等方面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共同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正文】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网络资源应用不断涌现,互联网信息服务蓬勃发展,网络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处细节带来了前所未有、难以置信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它正在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

可以这么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在我国1.1亿网民中,青少年网民超过50%,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到了16.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娱乐、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网络的繁荣和更多的应用,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趁机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占有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身心健康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

一、开放的、虚拟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未成年人上网动机分析:(1)网络虚拟可以满足青少年想象力。

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民身份“隐形”、网络空间“虚拟”、网络实际运行“无序”。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通用3篇)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通用3篇)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通用3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篇1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双创双建工作,宛城区教体局根据市区文明办的统一要求,创新模式,抓铁留痕,全面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近期,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学校实地参观,进入社区调查研究,召开会议调查座谈,收缴总结了解实情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与分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区各级学校和乡镇党委政府、各社区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呈现出了良好势头,具体表现在:(一)积极方面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的五爱青少年,全区广泛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积极开展“清明祭英烈”“庆七一红色经典传唱”“迎国庆歌唱祖国”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未成年人遵守公德、热心公益。

从近期未成年人表现看,比较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行止端庄,能在社会、社区里有礼貌,讲道德,注重邻里和睦,对《南阳市文明市民公约》耳熟能详且身体力行,上车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等基本形成自觉。

能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扶危济困,主动伸手帮助弱者,捐款捐物踊跃。

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力做好扶贫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精神扶贫。

2、勇于竞争,发奋学习。

面对崭新的时代,00后展示出了与以往哥哥姐姐们不同的地方,他们崇尚知识,热爱学习,发奋努力。

他们不怕竞争,乐于竞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德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德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德育的实践研究关键词:网络环境未成年人德育实践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11230078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网民的数量日益曾加,学生上网人数也在逐年扩大, 2008年“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大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有人估计,12岁以上的学生,平均每个教学班可能有1~2人是“网瘾少年”。

2009年1月中国社会服务中心等发布《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技术报告》中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比例很高,占总数的73.1%。

这些数字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警觉。

网络对未成年人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是把“双刃剑”。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很差,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难以正确处置,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出现使学生的认知渠道、思维观念、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诸方面均产生变化,需要建立与之相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课题。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21世纪是信息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里探索网络德育是符合时代的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本课题有利于丰富发展德育内容,构建新形势下的德育理论,帮助人们有效地进行德育实践,也有助于指导德育实践的创新。

课题申报模板:3655-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655-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1.2课题界定“网络时代”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

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Internet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人们所称为的网络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与网络打交道,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网络等大众传媒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德育”这里指学校里的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互联网是近二十年开始在世界上发展和普及起来的,目前,国外对互联网的研究,主要注重网络技术层面的研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不多。

经过对国外一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

在1994年,纽约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称之为“网络成瘾症”。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课题申请书的示例:申请书项目名称: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申请人:[您的姓名]所在学校:[学校名称]职务:[职务或任课教师]联系方式:[联系电话或邮箱]项目背景和目的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项目内容和计划分析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要求,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

设计和开发符合中学语文课程要求和思政教育目标的教学资源和教材。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作文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伦理、家庭价值观、文化传承等相关主题。

进行学生评价和反馈,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心得分享和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成长。

项目预期成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项目实施计划第一阶段:项目准备与资源收集(时间段)第二阶段: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时间段)第三阶段:实施教学实践活动(时间段)第四阶段:学生评价和总结反思(时间段)预算与资源支持预计所需经费:[填写预计所需经费总额]预计资源需求:[列出所需的教材、教辅资料等资源]项目评估与反馈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

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教学内容。

可行性和创新性分析分析本项目在当前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可行性,并论证其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积极影响。

比较和借鉴其他学校或地区已开展类似项目的经验和成果,提取可适用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团队和资源支持列出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包括项目负责人、教师团队等。

【申请表】“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申请表】“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德育小课题研究申请表课题名称“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设计论证一、选题原因、意义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给年轻一代带来“恩惠”的同时,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互联网的历史还较短,网络仍处于无序状态,加上网络自身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的网络环境并不理想。

据有关学者统计,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黄色内容的时间要多于网上学术交流。

不少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游戏、网恋不能自拔,有的导致精神阻碍和心理异常。

这些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为了免于使年轻一代成为“迷途羔羊”,德育工作者需要进行重新思考:中学德育在网络出现后,德育的环境广阔得无边无际,可控性大大降低,传统德育中信息量不足、知识陈旧、手段落后等缺陷凸现出来,中学德育如何做才能够应对面临的挑战?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德育也应运而生。

虽然与网络学科教育相比网络德育相对滞后,但是,网络德育作为现代化德育途径正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未来网络德育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而它的育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选题概念界定网络德育是指运用互联网手段和空间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或活动,是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

网络德育是网络的“环保工程”。

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这是现行德育无法比拟的。

中学网络德育研究,就是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新理念、新对策,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的方法、手段,探究网络德育的规律,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

通过研究,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拓宽学校德育的渠道,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既能够充分占领中学生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从而指导中学网络德育实践,创造出一个适合时代需要、人民群众满意、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报告

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报告

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报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26600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创新进步,网络与新媒体已在各行各业中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正逐步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而伴随着网络成长的青少年更是走在了网络的前沿,深深受到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关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挑战。

笔者尝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的成因、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论述。

一、网络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网络与新媒体的影响1.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多元化、交互式、自由性、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网络资源包罗万千,缩短时空,方便快捷;网络形式多种多样,音视一体,涵盖广泛;网络版面形象直观,富于创新,引人入胜。

这一些是课堂或者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教育者和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2)自由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是一个大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虚拟空间,青少年们需要自觉自主地维护网络环境,遵守网络规范,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爱好,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正确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范围和沟通对象,使之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寻找发展机会,促进个性培养。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网络资源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经验多,无论是对于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是对于学生某种特长爱好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可以说网络拓宽了学生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使之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快捷、高效地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

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基本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道德品质和明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是学校重视育人队伍建设。

抓的选拔、评选和考核。

提供机会外出学习,定期举行班主任论坛,交流管理经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全员育人机制,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担负育人职责,实施“一岗双责”,定期考核,宣传全员育人氛围。

二是抓学生明习惯养成。

学校以培养学生养成一身习惯为抓手,细化生活、学习、安全、校内行为等细则要求,每周一个主题,每月一个习惯,引导学生把明当成习惯。

开展“明伴我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明的魅力和需要。

三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在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化、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全面落实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四是以节日活动、仪式课程等为载体,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都有了提升,道德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

传统节日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认知和感受,入队仪式对自己身份发生变化的认知,毕业仪式对教师和父母的感恩,走近烈士陵园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及内心的触动等,都是道德实践活动带来的效果。

五是重视校园化建设,创造良育人环境。

学校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以爱为源,以情育行”为校训,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博识儒雅的海天少年”。

学校每年举办校园化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经典诵读、“六一”节的自选超市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校园化生活。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一、学生品德呈现的特点、问题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呈现六大特点:1、传统道德依然得到发扬。

2、道德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3、道德功利性日趋明显。

4、道德价值呈现多元化。

5、道德困惑与冲突加剧。

6、道德认知与行为有所脱节。

未成年学生的民主与平等意识显著增强,独立自主愿望强烈。

当代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强,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如以前紧密。

多数未成年人认同社会主流。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并没有按他们所认同的那样去做,说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背离现象。

存在的问题1、忽视时代特征对学生品德形成的潜在作用。

2、抢占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品德发展认知不足。

4、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够统一。

5、学生德育的内化过程没有真正实现。

二、教育进课堂情况德育教育基本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但是德育的主体地位,往往被现行的教育模式所削弱。

维升学、分数论使得德育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课余假日活动环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课余假日活动没有城市里孩子丰富多彩。

虽然农村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宽松的环境。

但需要学校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

四、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简而言之,正面的影响是,网络生活是以后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网上的资源和便捷能帮助青少年更早的融入信息社会。

负面影响是,如果利用不好,会导致青少年耽误学业,从而破坏整个一生。

五、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影响家长教育的现状可总结为,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影响不理想。

虽然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必须项,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处在强调自我,唯分数论,升学论的阶段不能贯彻教育的三维目标。

对孩子的影响,还停留在只要你分数高,能考上重点就是好孩子的层面。

后大留学校第二篇: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学校教育则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0713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各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充分认识网络给我们的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过调查研究,能基本了解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体及其趋向,并能在调研过程当中找到提高青少年在网络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对策。

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网络生活已成为我们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由于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它可以成为我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未成年课题申报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课题申报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势中发展,不可避免形成身心发展的落差和断裂,进而影响人的道德修养的养成。本课题的研究,以上述认识为依据和出发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研究未成年人未成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研究这一阶段影响未成年人道德修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寻求该阶段未成年人道德品质养成的一般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道德灌输的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让未成年人掌握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爱憎来自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道德品质。
(6)了解科任教师在实施未成年人未成年期道德教育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建设和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3、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如下:
(1)前期研究(2010年5月—20010年6月)
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与组织。包括课题的申报,与全乡中小学各校建立协作关系与聘请顾问,课题小组的分工,对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对在校未成年人未成年期道德心理现状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并进行初步分析,建立实验班、启动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工程,为师生未成年期德育情感体验结集。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而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经常反复地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其次是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内涵及其心理结构特征。
未成年人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处于未成年期的社会成员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而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经常反复地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附件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课题研究申报表
县区(单位):某县某乡中心校2010年4月24日
课题名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课题主持人情况
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学习空间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课题名称:网络学习空间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语文教学思想道德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现状评述:在网络时代,文化形式以其独特的自由开放性、虚拟性、自治性等特点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的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的新课题。

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在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从国内的一些同类课题的研究发现,电教媒体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有着较显著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道德理念形象感性;改变了以往的“道德说教”的模式;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情趣性和实效性,这些研究结果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及其研究价值:选题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形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解决了学校德育教育途径不足的问题,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又一平台。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既为语文课堂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也给语文课堂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化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教育学生正确应用网络资源,促进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对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以网络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网络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网络陷阱,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网络交流,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二)、研究内容:(1)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影响。

(2)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抵御有害信息的能力。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如何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将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5)如何整合语文有益网络资源,形成道德教育新平台。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重智育轻德育倾向,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网络虽是双刃剑,但利大于弊,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辩别是非好坏,努力探索和尝试,把网络变成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播德育的绿色通道,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1、摸清学生上网人数、上网目的、上网内容,了解第一手资料。

2、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研讨,发现问题,找准语文课堂教育的切入点。

3、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堂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4、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网络教育体系。

(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行动研究、经验总结、个案研究与不同群体问卷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建立学校语文教学德育网站,开辟新的语文教学德育课堂,创设浓厚语文传统文化氛围,整合语文德育资料;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学生自信心,创设跨时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的网络交互平台,实现心灵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技术路线:1、深入调查: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弊端。

2、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情况,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

3、资源整合、技术支撑、构筑平台:建设校园语文德育网络,包括网站、家校通、绿色网吧。

4、传递利用、调整完善:结合实际,探索依托网络环境,促进语文教学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5、效果评价:考查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进行德育的方式和途径的有效性,进一步调整。

6、课题总结:形成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进行德育的方式、途径和基本观点。

(二)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4年5月——6月)(1)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加强理论学习,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相关最新课题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开发能力培训,撰写课题申请书,正式申报课题,等待立项批准,准备开题报告。

(2)结合对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学习新的网络知识,提高网络运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上网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及实施方案。

(3)根据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4月)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课题组成员共完成论文6篇,调查问卷两份和研究报告一篇。

完成中期报告,主要阶段性成果并汇总。

建立语文德育网站,组成5人博客汇总。

利用语文课堂上网络德育课,并根据追踪完成一篇课后追踪与反思。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7月)课题组成员调查问卷追踪分析,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整理课题成果资料,完成论文5篇、结题报告一篇,申请结题。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光盘、论文集、结题报告。

4、提出结题申请。

(2015年8月)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接受结题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一、相关研究成果学校课题组承担的“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潜能》已顺利结题。

二、主要参考文献1、《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黎加厚)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3、彭惠群,《简论网络环境对学习者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教育信息化,20044、刘济良,《论网络时代与道德教育》,《河南社会科学》2000.6转5、沈益,《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相应的教育对策》,《教育导刊》2002.86、李涛,《对构建青少年网络伦理就精神的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2月2日7、朱彩萍,《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道德工作》,甘肃理论导刊,2003年5月三、主要参加者概况参加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由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长、语文教学骨干等成员组成的一支科研队伍,全部具有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接受过新课程理论培训,平均年龄36岁。

课题组成员扎实认真,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教龄均在10年以上,分别担任着七至九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软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能独立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多媒体课件,能熟练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十五”期间都参加了校级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准备,可以一边从事教学实践,一边研究教学理论,使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且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实施。

作为一线教师,个个可谓是精兵强将,在各级教学中都出类拔萃,成绩名列前茅。

课题负责人,赵昕,39岁,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一级教师,县语文教学骨干,曾参与省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省市刊物,校本课题《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获课题一等奖。

多次承担学校公开观摩课和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教科研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成员一,张建丽,41岁,大学本科学历,渭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一级教师,合阳县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县、校级课题研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

成员二,雷亚平,34岁,大学本科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语文一级教师,承担过公开课、优质课并获奖,县级教学能手。

成员三,赵引丽,40岁,大学本科学历,渭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语文备课组负责人,语文一级教师,县级中考功臣,校内多次承担过公开课、观摩课并多次获奖,校级骨干教师,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论文曾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成员四,乔江丽,34岁,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语文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刊物上发表,并在校内外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

课题组成员多数长期从事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有能力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将课题研究拓宽、加深,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而且能将研究成果较快地应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组织保障(1)实验中学是一所县局直属初级中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深入,学校全力支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育馆、宿舍楼井然有序,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塑胶运动场等一应俱全,校园宽带全方位覆盖,实现了电子白板教学“班班通”。

(2)学校有独立的教育网站,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科研网平台,相互交流探讨。

(3)学校“校际联盟”、“校本研修”制度可以保证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4)建立交流评估制度,由领导小组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定期评估,确定研究的效果。

2、学校资料设备保障实验中学电子白板、教学电脑、多媒体演示系统等电教设备齐全,课题组成员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本学科教学。

本学期学校专门组织的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活动,推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