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与心肺复苏{4.12}

合集下载

心跳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突然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很可能会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在心跳骤停时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

一、判断心跳骤停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跳骤停。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拍打呼叫患者轻拍患者的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2、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感受是否有呼吸气流,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3、检查脉搏触摸患者的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旁,喉结旁约两指的位置),感受是否有搏动。

如果在 10 秒钟内未触及脉搏,即可判定为心跳骤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判断过程应迅速进行,整个过程不应超过 10 秒钟。

二、呼叫急救一旦确定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清晰、简洁地告知调度员患者的情况、所在位置和联系方式。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三、心肺复苏的步骤1、胸外按压(1)体位: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如地面、硬板床等。

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确保胸部充分暴露。

(2)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3)按压方法:双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按压频率为 100 120 次/分钟。

每次按压后,要让胸部充分回弹,但手掌不要离开胸部。

2、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将头部向后压,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患者的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2)清除口腔异物:如果发现患者口腔中有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应及时清除。

3、人工呼吸(1)口对口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唇紧贴患者的嘴唇,缓慢地将气体吹入患者口中,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汁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为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

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而导致死亡。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若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有可能使之获得新生,这些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k)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其中脑复苏是关键。

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应称之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

如晚期癌症病人临终消耗致死,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这类病人当然不是心肺复苏急救的对象。

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病人虽处于“临床死亡”状态,但经过积极抢救,完全有可能复苏并恢复健康生活。

[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心脏骤停的病因任何一种疾病或意外均可导致心脏骤停,但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所谓心源性心脏骤停和由其它因素和病变引起的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一)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

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

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至少80%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其余20%是由其它心血管疾病所引起,如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马凡综合征、心肌病(其中以肥厚型者最多见,扩张型者次之)、心肌炎、心脏瓣膜损害(如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脱垂)、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如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详见表99—1。

(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1.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钾代谢紊乱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引起心脏骤停。

高血钾(血清钾>6.5retool/I,)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自律性,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或缓慢的心室颤动而发生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多源性室早,反复发作的短阵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均可致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它通常由心脏骤停引起,如心室颤动或室速等。

心肺复苏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必须进行的急救措施,以尽快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猝死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 快速反应与求救心源性猝死属于急诊情况,抢救的速度非常重要。

在发现猝死患者时,第一时间应该迅速反应,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方面要将患者信息准确告知急救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寻求急救指导。

2. 检查呼吸与心搏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前,我们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搏情况。

首先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明显的起伏,用手检查患者的气道有没有明显的阻塞。

接着检查患者是否有明显的气道和呼吸道受损迹象,例如异物阻塞或气道水肿。

3. 开展胸外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搏,胸外心肺复苏是必须立即进行的紧急操作。

它主要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如下是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 心脏按压:在进行心脏按压之前,先将患者平放在坚实的地面上。

站在患者头部一侧,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缘,按下去的幅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

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120次。

- 人工呼吸:在心脏按压之间,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嘴对嘴或者嘴对鼻的方式进行。

首先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然后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嘴唇,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钟。

注意每次吹气应使患者的胸廓有明显的上抬。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除颤。

AED可以精确检测心律失常,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除颤电击。

5. 继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在心肺复苏期间,应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保持恰当的频率和力度。

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急救措施。

6. 应对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胸骨压力引起的骨折或肋骨骨折。

此外,患者家属和旁观者也可能身心受到影响。

因此,在心肺复苏后,应及时处理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

心肺复苏中的特殊人群及特殊情况处理方法

心肺复苏中的特殊人群及特殊情况处理方法

心肺复苏中的特殊人群及特殊情况处理方法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传统的心肺复苏,特殊人群和情况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肺复苏中的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孕妇孕妇在心肺复苏中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处理。

由于孕妇身体的特殊性,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尽量避免对孕妇腹部施加压力。

可以选择侧卧位进行胸外按压,以减少对腹部的压迫。

同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救治措施。

二、儿童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童的心脏和肺部较小,需要更轻柔的操作。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使用适合儿童的力量和速度。

同时,儿童的骨骼比较柔软,容易受伤。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特别注意避免骨折和其他损伤的发生。

三、老年人老年人在心肺复苏中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心肺复苏的效果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灵活调整措施。

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综合考虑,避免复苏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四、溺水者溺水者是心肺复苏中的特殊情况之一。

溺水导致呼吸道阻塞和缺氧,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复苏时,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水分和异物,然后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同时,应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以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五、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心脏骤停,需要紧急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心脏病有关,因此,在进行复苏时,应尽快找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AED能够监测心律和提供电击,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同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以便他们提供更专业的救治措施。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救治措施,但并非所有人和情况都适合接受传统的复苏方法。

对于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其身体特点和病史,灵活调整复苏措施。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培训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培训

三.高级复苏
⒈加强生命支持措施,与此同时仍应继续基础复苏 治疗,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 ⒉具体措施: ①气管插管; ②除颤复律和〔或〕心脏起搏; ③建立静脉通路。
四.抢救流程
⒈心室颤抖与无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基础心肺复苏 后,待心电图示室颤或无脉搏室速时,紧急给予电除 颤〔200J、200~360J〕,根据需要可电除颤3次。
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 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炎症,夹层,心肌 桥等。
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血管事件
心肌损伤
心肌代谢异常 自主神经张力改变 AMI/OMI 心室肌肥厚 心肌病变 结构性心电异常 心脏破裂 流入/出道梗阻 心包填塞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室停顿 无脉性电活动
首先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临床紧急行口对口呼吸。 积极争取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气囊挤压或呼 吸机辅助呼吸给氧。 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每5秒使肺扩张一次; 单人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按压时,每15秒 使肺扩张两次。
3.胸按压
使整个胸腔内压改变而产生抽吸作用,改善全身 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病人置于水平位,头部应低于心脏水平。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 按压深度为胸骨压低约3~5cm,频率约80~ 100次/分钟,按压应规律,均匀进行。 假设一人操作每按压重15次行人工呼吸2次;双 人操作时,每胸外按压5次,人工呼吸1次。
临床表现:
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或眩晕、异位 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抖。 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局部为心 源性。 另有局部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 的标志,临床表现:①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 搐;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断续,呈叹气 样,以至停止;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 失。

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指南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China Guidelin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eliminary draft)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编写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制定前言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

小儿发生SCA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

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和心肺复苏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和心肺复苏

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模式:闭式按压,开胸按压。 ·闭式按压术: 适应症:心搏呼吸骤停者主要无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廓外伤 及胸壁有关疾患者,均可实施闭式按压术。 方 法: ·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以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点为按压部位(中、下1/3交界处); 儿童与婴幼儿则以双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为按压部位。 ·用一手的掌根紧贴患者胸壁按压点。 ·另一手掌根重叠复盖于第一只手掌根的手背上。 ·手指并拢或相握持。 ·双肘伸直。 ·以髋关节作为支点,以躯干作为力臂,以双上肢作为活塞。 ·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背及上肢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1.3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临床诊断。
1.3.1病因学诊断——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A.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室颤);主动脉夹层瘤;肺动脉栓塞。 B.呼吸系统:气道梗阻(气管异物,喉炎)窒息性哮 喘。 C.神经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 D.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 E.电介质紊乱:严重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 F.精神刺激:高度恐惧惊吓而死。 G.各种急性严重中毒:一氧化碳、DDV、鼠药。 H.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2.1.4.2.2胸外按压恢复血液循环的双泵机制:
胸外按压形成血液循环的原理是胸泵(胸腔内的 整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心脏泵血)和心泵(心脏直 接受到压力产生的泵血)机制并存发生作用的结 果,肥胖者可能以胸泵为主,瘦弱者则以心泵机 制为生,停搏时间短者心泵机制占主导地位,停 搏时间长者则以胸泵和左房泵占主导地位,另外 按压力度、频率、气道阻力、心率等因素也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对泵机制产生影响。
2.1.4现代CPR技术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及其 最新相关指南解读:
2.1.4.1实施CPR的时间窗与疗效比:时间就是生命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和猝死心肺苏流程图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和猝死心肺苏流程图
注意:若出现以下3种情况,可停止CPR CPR生效:患者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与脉搏博动,患者有反应或呻吟。 CPR无效: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后,患者的呼吸与脉动都是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 散大固定。 专业医护施救人员赶到。
猝死心肺复苏流程 图
评估现场 确保环境安全
判断意识 呼叫员工 员工无反应 立即呼救 判断呼吸与颈动脉搏动
嘱身边同事 拨打120急救 电话,寻找 AED
若无呼吸与搏动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
Hale Waihona Puke 清理口鼻腔,取下 活动假牙,仰头抬 颌法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吹气
按压频率:100 -120次/分,深 度:5-6cm, 连续按压30次
左手捏住鼻翼部, 右手撑口。口对口 吹气两次,每次持 续两秒,观察胸廓 起伏
按压:吹气=30:2 反复进行 5 个循环
再次判断呼吸 颈动脉搏动
呼吸、心跳恢复
仍无呼吸、循环体征,继续行心肺复苏循环
专业医护人员赶到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
心源性猝死又名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 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表现是:短时间内迅速出现胸痛、胸闷、 眩晕、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随之就是心脏骤停,血压、脉搏与心音消失。 心源性猝死应急救护:心肺复苏
救治流程: 第一步:确认现场安全 第二步:识别和启动急救 判断患者意识 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看是否有反应。 求助、呼叫120 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120,并让帮忙找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判断患者心跳 若判断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动脉,若没有脉 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第三步:胸外按压30次 用力快速胸外按压30次 让患者仰卧在平实的硬质平面上,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 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 第四步:人工呼吸2次 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注意:嘴角与耳垂连 线与地面垂直。 清除患者口腔的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等) 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 量即可,每次吹气,持续大约1秒。吹气时,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 第五步:持续重复第二步+第三步 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 第六步:获取AED后,立即启用。

对心肺复苏的认识

对心肺复苏的认识

对心肺复苏的认识作者:未知发布人:shaoys 发布时间:2005-2-21 13:07:09浏览次数:57放入我的网络收藏夹浏览字体设置: - 10pt + 10pt 12pt 14pt 16pt一、什么是心肺复苏一、什么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普及的最为重要的急救技术。

可谓上自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倡导并身体力行。

因为心肺复苏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它对即将或刚刚停止的呼吸、心跳的恢复,是一种"救命技术"。

因为心肺复苏的英文单词的字头分别是C、P、R,所以国际上沿用CPR即代表心肺复苏。

CPR风靡全球。

CPR,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存在,因为呼吸心跳骤停往往因麻醉过深等医疗意外事故发生在手术台上,而在医院外的环境如家庭、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人员无从下手,只有等医生来后再行处理。

而医生到达现场后也是束手无策,抢救时机丧失殆尽。

直到60年代后,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法的应用、推广与普及,才使得呼吸(肺)复苏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实施得到了保证。

胸外心脏挤压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也使得心脏复苏及时有效的实施得到了保证。

两者有机协调配合进行,使得吸进去的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含氧血液灌注心、脑等重要脏器,给人体复苏提供了可能。

随着心肺复苏的不断普及,对猝死抢救成功的病例越来越多,使得不少生命处在濒死边缘的患者被抢救过来。

二、猝死与复苏二、猝死与复苏心肺复苏主要是对突然发生循环骤停病人的有效急救技术。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猝死",而猝死的众多原因中以心脏性猝死为最常见。

为什么在心肺复苏中专门谈及"猝死"呢?追溯复苏的由来,可以理解为猝死才需要复苏。

寿终正寝的"生理死亡"或称"老死","病入膏肓"的死亡称为不治之症的死亡,用"心肺复苏"或"复苏"这一观念是不确切的。

2024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CPR)指南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最新指南,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挽救因心脏骤停而引发的生命危险。

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通过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来模拟心脏和呼吸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医护人员到达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以下是一些关键内容和建议:1.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且失去意识时,应立刻判断是否有呼吸或脉搏,如果没有,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

3.开展心肺复苏:按照指南的建议,进行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的组合技术,保持适当的频率和深度,以确保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4.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自动化的体外心脏除颤设备,可帮助识别心律失常并提供除颤治疗。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如果有AED设备可用,应尽快使用它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确保按压时间和呼吸次数的准确性,保持适当的节奏和力度,以确保心脏和呼吸功能得到有效维持。

6.培训和培训更新: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并及时了解最新的指南和技术,以提高应对危急情况的能力和效果。

除了以上关键内容和建议外,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还强调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例如处理婴儿和儿童的心脏骤停、处理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等。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心脏骤停后的监护和治疗,以减少患者的生命危险和提高生存率。

总的来说,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救护参考资料,对公众和医护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遵循指南的建议和要求,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愿每一个人都了解并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和要点,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2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22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1、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L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绢,呼吸中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哆嗦: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矩,无法鉴别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2、: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哆嗦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开,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3、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绢,呼吸中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哆嗦: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矩,无法鉴别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哆嗦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开,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肺复苏2024指南

心肺复苏2024指南

心肺复苏2024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2024指南是国际上最新的指导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心肺复苏有三个重要环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自动体外除颤。

心脏按压对于维持供血至关重要。

2024指南建议在急救过程中,以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进行持续按压。

按压时应尽量使胸骨下陷,以达到有效压迫心脏。

快速而准确地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性,确保没有明显的阻塞物。

若无患者自主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建议使用面罩或气囊面罩与袋球进行人工呼吸,并配合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频率建议为每分钟10-12次,一次呼吸需要1秒钟左右,以保持适当的通气量。

自动体外除颤是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的电活动。

指南建议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即在开始CPR的同时尽早使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应施行3次快速推胸击负反馈按压后进行电击,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当电击后心脏出现自主电活动时,应立即继续CPR并监测生命体征。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则,2024指南对于特定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也提出了一些特殊建议。

例如,对于沉入水中的溺水者,首先判断人员安全并进行应急救援。

紧急时刻,可暂不进行体征检查,立即自水中救出并施行心肺复苏。

对于新生儿的心肺复苏,应使用低压(60-90次/分钟)和浅胸骨下陷(1.5厘米)的技术。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心肺复苏团队的重要性。

复苏速度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而组织协调的团队合作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急救服务。

指南鼓励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心肺复苏团队,以提高整个急救系统的效率。

总之,心肺复苏2024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标准的救护措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提供了指导。

在紧急情况下,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宣传这些指南,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

心肺复苏了解引发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肺复苏了解引发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肺复苏了解引发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维持一个患者在心脏骤停时仍能得到进行中的循环和氧合。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对于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以增强大众的意识和知识。

一、心肺疾病心肺疾病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症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

当血液供应不足或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时,就会出现心脏骤停的状况。

此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确保患者仍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生命体征。

二、突发性猝死突发性猝死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心脏停止搏动而导致死亡。

这种情况发生得很突然,常常没有任何预兆。

突发性猝死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心肌炎、遗传性心脏病等。

由于突发性猝死的危险性较高,及时实施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三、溺水溺水是另一个常见的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

溺水发生时,呼吸道可能被水淹没,导致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脏停搏。

此时,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可以为溺水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四、药物过量药物过量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某些药物,如麻醉药、镇静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剂量过高,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五、电击电击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电击通常会导致心脏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脏停搏。

电击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急救场景,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和提供适当的医疗救治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六、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是心脏骤停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呼吸道受阻时,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而二氧化碳也无法排出。

这将导致血液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心脏骤停。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和清除呼吸道上的阻塞物,至关重要。

七、意外伤害各种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跌倒、溺水等,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当人体遭受严重的外伤,如颈部损伤或胸部重击,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分类
1、心律失常性猝死 是指无致死性循环衰竭情况下,骤然的 意识丧失和脉搏消失。是心源性猝死最常 见类型。 2、循环衰竭性猝死 ①由外周循环衰竭所致,如夹层动脉瘤破 裂; ②由心肌泵衰竭所致,如急性左心衰、心 源性休克。
心源性猝死的 发生机制
AMI、不稳定心绞痛、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血压心肌肥厚 心肌瘢痕、室壁瘤、 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法




将病人的体位按以上方式摆放妥当,呼吸道清理 通畅。 呼吸囊一端接通氧气,一端接通面罩,并将面罩 按压在病人的口鼻处。 一人负责固定病人的头部,将面罩按紧在病人的 口鼻处,以避兔周边漏气,另一人持续挤压呼吸 气囊,面罩内加压注人氧气。 人工挤压气囊的频率为每分钟12~16次左右。 呼吸囊与面罩的接口处有一活瓣,可防止呼出气 体被重新吸人到气囊中。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江干医院 李杨
心源性猝死
以心脏骤停的特征为基础,出现
症状后一小时内未预料到的心脏 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的表现:室颤,心室静 止,电—机械分离。
流行病学
年龄:高发年龄在45-75岁之间 性别: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病史:大多数病人有既往心血管病史 多发季节:冬季,气温越低,冠心病猝死发生越多 多发时间:周一,凌晨至午后发生较多 多发地点:家、送医院途中、公共场所 % 诱因:情绪激动和劳累最常见 先兆症状 胸痛胸闷 70% 提示不稳定的心肌缺血 心悸 38% 提示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晕厥 30% 提示严重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
初级心肺复苏
人工循环
评估: 检查有无循环的征象(呼吸、咳嗽、身体移 动) 非专业抢救者不要求判断有无脉搏 卫生保健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 颈动脉、股 动脉) 胸外按压: ——无意识、无呼吸者先行两次救生呼吸 ——进行胸外按压

急诊医学猝死与心肺复苏

急诊医学猝死与心肺复苏
25
电极位置
2023(已修改原提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 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旳默认电极片位置。能够根据 个别患者旳特征, 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 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 右肩胛)。将 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旳胸部上任意四个电极片位置 中旳一种都能够进行除颤。
26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旳体外除颤
4
植物植人物状态
5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忆
古老复苏法: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旳主要原因:加温法(连续到19世纪)
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连续到20世纪) 溺水是因为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 荷兰18世纪急救措施(1774)
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旳水 刺激法 风箱吹气法
6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忆
假如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能够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 旳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涉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所以延误予以心肺复苏和电击。
理由:根据部分研究旳成果,胸前捶击能够治疗室性心动过
速。但是,经过 2 组数量较多旳病例分析发觉,在心室颤抖
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捶击有关旳
24
固定能量和增强能量
2023(未更改 2023 版本旳内容):还未拟定首次电 击或后续电击旳最佳双相波能量级别。所以,无法 针对后续双相波除颤尝试旳所选能量给出拟定旳提 议值。根据既有证据,假如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 功消除心室颤抖,则后续电击至少应使用相当旳能 量级别,假如可行,能够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
为小朋友使用 AED 目前涉及婴儿 2023(新):假如尝试使用 AED 为 1 至 8 岁小朋友除颤,施救者应使
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假如有)。假如施救者为心脏骤停旳小朋友提 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一般 AED。 对于婴儿(1 岁下列),提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假如没有手动除颤器, 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假如两者都没有,能够使用一般 AED。

心脏猝死与心肺复苏(ZHAOSP)3小时

心脏猝死与心肺复苏(ZHAOSP)3小时
首选。 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外 周体循环阻力增加。 肾上腺素能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电 击除颤较易获得成功。 用法 :1mg ,静脉或气管内给药,每 隔3-5分钟1次,每次用量可增倍。
利多卡因
1. 治疗室性异位节律、室扑及 室颤。 2.用法:50-100mg IV, 1-3mg静 滴维持.
D(drugs)药物
心脏骤停后常用的急救药物: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心肺复苏用药
药物治疗应放在 CPR 、除颤、气道处 理之后,一旦这些处理进行后,便可 建立静脉输液并给予药物。 用药途径分为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 心腔内给药三种,目前主张首选静脉 给药。所有药物尽可能由静脉途径给 予,除非来不及建立静脉途径。
E(electricity)-电技术 电击除颤 人工心脏起搏
电击除颤(电复律)
迅速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患者活存 的主要决定因素。 用较高能量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心 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重建窦性 心律。 首次250-300J,室颤波细,可先静 注肾上腺素0.5-1mg或利多卡因50- 100mg重复电击(最好不超过3次)。
心肺复苏的基本措施与步骤
心肺复苏的基本措施与步骤主要 分为 5 个方面,即 A、B、C、D、E。 A(airway)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B(breathing) 进 行 人 工 呼 吸 ; C(circulation) 进 行 人 工 循 环 ; D(drugs)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E(electricity)电技术。
C(circulation) 建立人工循环: 胸按压
这是现场抢救最基本的首选方 法,必须立即进行,且效果良好, 是心肺复苏关键措施之一。首先应 在患者背部垫一块木板,以加强按 压效果。

心肺复苏2024年指南

心肺复苏2024年指南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尤其是在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下。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的最佳效果,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于2024年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

本文将介绍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内容。

(一)背景介绍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

心肺复苏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的目标是向救援人员提供最新的、科学的指导,以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和生存率。

(二)重点内容
2.检查反应和呼吸:指南建议救援者应先摇动患者的肩膀,然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仅仅有不规则的呼吸,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4.紧急胸外按压:指南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对于成人患者,建议使用中央压迫点进行深度5厘米以上、频率至少为100-120次/分钟的胸外按压,以提供足够的血液流动。

5.快速除颤:指南强调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

如果有除颤器,应立即使用,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电除颤。

对于一些心律失常,例如心室颤动或无脉搏的心动过速,电除颤是恢复正常心律的关键。

6.快速开始人工呼吸:指南建议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应进行人工呼吸。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当有抢救呼吸面罩或口对口呼吸设备时,应进行口对口呼吸。

7.恢复心脏搏动:指南建议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或现场,对于有可能恢复心脏搏动的患者,可以尝试进行有条件的胸外按压暂停,以进行除颤或心电图记录。

(三)总结。

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治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治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治措施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突发的心跳骤停,是一种急性、可致命的疾病。

心源性猝死的发作时间紧迫,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救治效果,必须迅速采取紧急的措施。

本文将就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现场抢救1. 寻找AED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电除颤治疗,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现场急救的重要工具之一。

首先,救援人员必须尽快找到最近的AED,并遵循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找不到AED或AED的使用不可行,救援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操作。

CPR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要注意正确的手法和频率,以保证有效的循环。

3. 呼叫急救电话在进行现场抢救的同时,救援人员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情况,以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二、医疗抢救1. 心脏除颤一旦AED到达现场,操作人员应按照指示贴上电极片,AED会通过检测心律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电除颤。

如果需要除颤,操作人员必须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并按照AED的声音提示进行操作,以释放电击。

2. 给药心源性猝死患者常常需要给予药物来稳定心律、保护心肌和促进血液循环。

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等。

3. 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心跳骤停时也会出现气道阻塞和呼吸停止的情况,为了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医务人员可能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这包括使用喉罩、面罩、呼吸球囊等设备,并通过人工通气维持患者的呼吸。

三、进一步治疗与后续措施1. 转运至医院心源性猝死患者在现场抢救后,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心脏监测和血液循环的稳定,以及持续的药物治疗。

2. 再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在医院内,医务人员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宋瑞蓂卿恩明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在当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抢救无效则称为猝死。

抢救的目的在于恢复心跳和自动呼吸,还要保证神智恢复。

近年有人提出称为心肺脑复苏是更为全面。

传统认为脑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限为4-6分钟,超过此时限,则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但对超过上述时限的患者仍不应放弃抢救,还应给以及时有效的脑复苏措施,有些患者还有可能得到恢复。

心跳停止时间越长,复苏难度越大,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地尽快开始抢救,在四分钟内实施初级心肺复苏,直至心跳、呼吸和神智全部恢复。

心跳骤停常是心律失常的结果,也有少数患者临床上没有预兆。

猝死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室纤颤。

也有少数猝死者尸检并无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

猝死的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昏迷、虚脱、神智丧失、呼吸停止,颈部大动脉摸不到搏动,则猝死的诊断即可成立。

一旦确诊,必须争分夺秒开始抢救,切忌再进行其它不必要的检查而浪费时间,延误治疗,影响预后。

心肺复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初级复苏处理(基本生命支持),(2)二期复苏处理(心脏复苏后处理),(3)后期复苏处理。

心肺复苏初期处理近年来提出存活链的概念,存活链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及早期进一步治疗四项。

初期复苏的目的是对心、肺、脑等生命器官保持供血、供氧,以便使后继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得以收到最大的效果。

初级复苏处理包括A、B、C三个步骤,即迅速完成气道通畅(Airway)、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及胸外心脏按压(Cardiac Compression)。

一、维持气道通畅:心跳停止后,由于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下颌及舌根后坠,导致上呼吸道堵塞(图2),因此,维持气道通畅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条件。

具体方法:头极度后仰,托下颌或将颌部抬起,可保持气道通畅。

对误吸食物而致气管堵塞者,可采用在病人上腹部猛压,迫使肺部排除足量的空气,形成人工咳嗽,使气道内的堵塞物排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就是生命
• • • • • •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 害
•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 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 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诱因
• • • • • • • • 1、精神因素 2、体力活动 3、外伤 4、饱餐 5、用力排便 6、饮酒 7、吸烟 8、睡眠 可引发“三低一高”,即血容量自行减低500-800ml,血压自动
下降,血液循环自行减慢,血液黏度升高
• 9、药物 • 10、电解质紊乱
危险因素
• 心脏性猝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 素大体相同 • 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后6-18个月心脏性猝 死的危险性最高 • LVEF<30%的急性心肌梗死在梗后第1个月 的病死率最高
二、高级心肺复苏
• 即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 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 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 运循环 • 主要包括:气管插管、除颤、静脉通路、 必要药物;连续监测呼吸、心电、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 必要时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等
球囊面罩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 3、用右手挤压气囊 • 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
心脏性猝死与心肺复苏
宜都市一医院心内科 彭芝斌 2012.04.12
• 猝死的定义 • 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 • 成人猝死病例中,心脏性猝死占80%。 • 心肺复苏就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 的最初急救措施,力争尽可能挽救患者的 生命。 • 复苏成功率:院内15-25%;社区4-9%
病因
• 1、心血管因素(占80%) • 心源性猝死中:冠状动脉疾病75-80%;器质性非缺血性 心脏病10-15%;非器质性心脏病5-10%;急性机械性因 素5% • 2、非心血管因素 • 意外事件、中毒、严重休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脑 血管意外和重症胰腺炎等 • 3、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心搏骤停 • 心包和胸腔穿刺、心导管术、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和心脏手 术中 • 4、迷走神经受刺激致反射性心搏骤停 • 咽心反射、窦弓反射、胸腹部手术、其他:胆心反射等 • 5、麻醉意外
猝死的分类
• 1、Hinkel-Thaler分类(目前广泛使用) • 心律失常性猝死(58%) 发病前无循环功能受损
• • • • • 循环衰竭性猝死 不可分类的猝死 发病前有轻度充血性心衰 发病前有中、重度充血性心衰 周围循环衰竭 心肌衰竭
• 2、CAPS分类
流行病学
• 突发心搏骤停是加拿大和美国患者死亡的 首要病因 • 美国:33万/年因CHD死亡,占全部心血管 病死亡的50%,其中25万死于院外 • 北京:心脏性猝死男性10.5/10万;女性 3.6/10万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历史回顾
• 1700年前,我国东汉《金匮要略》提到对 自缢的解救方法 • 到1974年AHA制定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 • 1992年欧洲心肺复苏指南颁布 • 2000年8月份15日第一个国际CPR指南 《200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发布是心肺复苏史上又一“里程碑” • 2005年再次进行更新 • 目前使用的是2010年10月版
• 《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 2005年版进行修订与发展;对“生存链”由4个 早期链环变成5个链环: • 1、早期识别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MS) • 2、早期进行心肺复苏 • 3、早期以除颤器进行电除颤 •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 其中,早期电除颤是挽救病人生命最关键的环节
常不超过1h
• 心脏停搏期:以意识完全丧失为特征。出现顺序:意识丧失或抽搐
(10s内)、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呼吸呈叹息样(20-30s内)、 昏迷(30s后)、瞳孔散大(30-60s)
• 生物学死亡期:时间长短取决于原发病性质及心搏骤停至复苏开
始时间。大部分患者将在4-6min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发 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 判断循环:触摸颈 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沟内。 • 2、方法:一手食 指和中指并拢,置 于患者气管正中部 位,男性可先触及 喉结然后向一旁滑 移约2-3cm,至胸 锁乳突肌内侧缘凹 陷处。
• 胸部按压: • 部位: 胸骨下1/3交界处 •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 处 •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 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 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 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 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 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 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 起。 •
指南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年龄 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或无脉 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CPR早期最 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心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 心搏骤停: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 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 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 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严重的心血管病 急症 • 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 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 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
• 按压方法: •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垂 直向下用力,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 内完成 •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 儿童)
三、复苏后支持治疗
• • • • • • • 1、体温调节 2、血糖控制 3、器官特异性评估和支持 4、呼吸系统 5、心血管系统 6、中枢神经系统 7、预后因素:复苏后24h具备5个预测指标中的4 项表明预后差:24h无角膜反射;24h无瞳孔对光 反射;24h对疼痛刺激无躲避反应;24h 无运动反 应;72h无运动
• 仰头-抬颏法 •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 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 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 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 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 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 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 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 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 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 救助者采用。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 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题,目前认为最关键 的一步是识别心搏骤停的高危对象 • 预防主要是针对引起心搏骤停具体的病因 进行治疗 • 普及院前急救及心肺复苏技术是降低心脏 性猝死的最好手段
• 1、给氧和人工气道 • 2、电除颤治疗:每延迟除颤1min,复苏成功率 下降7-10% • 能量: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200J • 一次无效,5个周期CPR(约2 min)后再次分析 后仍为室颤时再次除颤 • 3、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阿托品、胺碘酮、利多 卡因、镁剂、去甲肾、多巴胺等 • 其他特殊药物:硝普钠、小苏打、利尿剂、溶栓 药
治疗
• 对心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的处理主要是立 即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 包括两部分: • 一、初级心肺复苏 • 二、高级心肺复苏
一、初级心肺复苏
• 又称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识别 • 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 除颤
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 支持(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 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 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 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胸外按 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 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 人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病理生理
• 在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者中,冠状动脉血 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自主 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 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 •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者,次级自律细胞不 能承担心脏的起搏功能 • 无脉性电活动见于AMI时心室破裂、大面积 肺梗死时
临床表现
• 4个时期: • 前驱期:前数天至数月,原发疾病症状加重,有些病人无前驱期表现 • 发病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