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从无效合同视角论国有资产流失5篇

从无效合同视角论国有资产流失5篇

从无效合同视角论国有资产流失5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无效合同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协议旨在从无效合同视角探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强化合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协议目的1. 分析无效合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2. 探讨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措施。

3. 明确各方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责任。

4. 强化合同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三、无效合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原因1. 无效合同的表现:(1)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2)损害国有资产的合同;(3)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4)内容不明确、不完整的合同等。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合同管理不严格;(2)法律意识淡薄;(3)监管不到位;(4)腐败问题等。

四、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2.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查机制。

3. 强化监督与审计,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4. 提高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防范腐败风险。

5. 建立合同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问题。

五、各方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责任1.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对于无效合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应承担监管不力的法律责任。

2. 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履行合同义务。

对于因欺诈、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导致的无效合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司法机关:依法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无效合同案件,应依法严惩违法行为。

六、强化合同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流程。

2. 加强合同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3. 建立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合同档案。

4. 定期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5. 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论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对策

论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对策

论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对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资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处于国有资本的核心地位。

然而,国有资产的管理却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出现了资产流失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和监督不力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是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和企业管理者。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也不够重视,导致了一些资产管理漏洞,有被侵吞和流失的风险。

2.不注重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的评估是衡量企业价值和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评估方面,一些企业存在不严谨的情况,潜在的资产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并容易被侵吞或流失。

3.不合理的融资方式为了拓展经营规模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采用高额融资,不仅增加了资产负担,还易造成资产流失。

4.缺乏资产保护知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资产保护知识,容易上当受骗、被侵吞财产,而对资产进行及时的保护则是预防流失的重要手段。

二、对策1.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明确企业管理者职责,建立权责清晰、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监管责任制度,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资产管理。

2.完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加强资产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加强对重要资产的保护和监管,发挥评估结果对决策的指导作用,确保资产评估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优化融资结构在融资中采用合理的融资途径和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避免对资产形成负担,更好地保护财产权益。

加大内部资产回收力度,通过回收降低负担,对丧失利润或者处于亏损状态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置。

4.加强资产保护教育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资产保护的意识,学习资产保护知识,了解维护资产的有效手段,增加防范控制意识,防止资产被侵吞或者流失。

结论国有资产流失不仅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还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原因和对策论文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原因和对策论文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对策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流失途径和形式也呈多种多样。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国有企业部分领导恣意侵吞国有资产。

目前,企业管理者的权力很大,而又常常失去监督,因而容易使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贪污行为得逞。

国有企业的资产不明不白地为这些企业管理者个人掠取,“穷庙富和尚”已不是个别现象。

2、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未及时到位,使企业内外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因为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一时没有到位,加上疏于管理,使企业内外的一些不法分子有谋私和贪污的空子可钻。

3、有些企业改制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改制重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表现为将原先由国有资产投资的联营企业或三产,以远远低于资产现时价值的价格作价卖给个人,导致“肥水流入外人田”。

4、财务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不执行正常的会计制度,做假帐、帐外帐,融资不入帐,暗地做两本帐。

有些企业,甚至将巨额资金借给私人炒股票、炒房地产,还有极少数企业的领导与外商勾结,高出正常价格买进原材料、设备或低价出口优质产品,有意让利给外商,而从外商那里得回扣,并将巨额资金转去境外,存入国外银行,窃取国有资产。

5、有些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合作”制造会计报表、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的虚假信息、失真数据,从而堂而皇之地改变国有资产性质。

6、近几年来,诈骗分子把罪恶的黑手越来越多地伸向金融单位,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呈上升势头。

这不仅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 厉打击。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案
总结词
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详细描述
某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被非法挪用或低价处置,给 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03国有资产源自失的原因分析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 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导
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管理 流程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信息披 露和透明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 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国有资
产流失。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 督和外部监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多样且复杂,涉及多 个领域和层面。
研究意义
01
揭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 提供依据。
02
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 展。
03
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国有资产管 理水平。
02
国有资产流失概述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权益受到侵害,导致国有资产的价 值减少或消失。这通常是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违法行为或 其他不当行为所导致的。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1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不善、监督不 力、决策失误、利益输送等。
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需要从 制度、监管、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 究。
3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公共财务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公共财务管理论文)

《瞭望》文章:国资在“静音”中流失没有并购,没有破产,没有下岗,没有立案,数亿国有资产消失在无声无息中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郭立董瑞丰重庆一家陶瓷企业的产品,曾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为“国宴瓷”,被外交部确定为“国礼瓷”和“国徽瓷”。

但这家辉煌一时的国有控股企业,如今却只能靠出租厂房设备存活,上亿元国有投资无法收回,还欠下数家银行3亿多元债务。

追寻该企业的衰败史,会发现一条似曾相识的轨迹:国企“扭盈为亏”-管理人私立门户-承租国企资产-实现私企赢利。

背后的谜团同样并不陌生: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停产,其原因何在?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最终会由谁来承担?谜底尚未揭晓。

供以外界管窥的是,当国资流失回避了并购、破产、下岗等惯用元素时,可将职工和国资监管者同时陷于“静音”模式。

无声无息中,精心设计的防范环节已被逐个突破。

私企“草船借箭”重庆该国企在成立之初,通过向银行贷款,引进当时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一度拥有4亿多元资产,跻身重庆轻工“五朵金花”。

此后数年,企业连续亏损严重,于2005年底停产。

停产后,一家2003年方成立的私营企业租赁了几乎所有厂房和机器设备,并接收绝大多数原企业职工。

这家私企的第一大股东,正是原国企的董事长。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原国企董事长一直身兼私企第一大股东,两个身份并存时间长达三年。

其人晚至2006年方辞去国企董事长一职,并于次年成为其出资成立的私企的法定代表人。

对此,原国企所属的上级集团有人表示,该私企是改制产物,“该走的程序都走了,改制是经过集团同意的”,“在改革的探索阶段和转型时期,这种行为不好评价”。

也有人表示,改制者出很少的钱去租赁国企的厂房和设备,然后以折旧的方式再逐步减少购买成本,以小搏大,获得很大的私人利益。

而上级集团2007年1月新履职的领导,直至当年3月到原国企考察时,才发现在那里从事生产的,已经不是自家企业。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策论文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策论文

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产结构也经历了相应的调整深化,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仍旧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正常有序的发展,因此在当前专注于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措施研究,深入寻找到一条具有清晰产权及明确责任的监管体系,于高校而言丞待执行。

本案以高校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问题系统提出了预防资产流失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方法对策1.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具体探究1.1仪器设备采购方面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当前高校的资产主要以国家方面进行财政划款为主,由此也造成了在高校进行设备的申购时,往往以资金运用作为设备采购的基本,而很少注意到采购设备所用的实际效率,同时在采购是对于设备也缺乏详细具体的计划,造成设备方面重复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资源搁置,造成国有财产的无辜流失。

1.2投资决策方面造成的资产流失问题在高校领导阶层进行高校投资决策的时候,由于缺乏必要科学的实际论证,出现盲目的投资决策行为,导致了所投入的资产在后期,无法形成固定的资产进行回收。

这类决策行为导致资产的形成率及利用率低,资产限制情况时有发生,无法在资金投入及产出方面达成正比,从而出现预计目标失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度流失。

1.3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因当前高校多属于综合性的大学,集科研教学为一体,会时常承接相关的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及基础应用项目。

在进行项目研究中,多数的科研人员均会选择在学校科研室内进行,由此也会间接的造成设备及水电资源与科研资源的消耗,这些所消耗的资源均由学校统一垫资解决,但是在研究后期所得到的著作权及专利权与技术成果所获产值,均归属课题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员所有,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做出了明确的划分,由此也造成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

1.4由非经营资产向着经营性资产转变过程内的流失在当前,高校为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调整优化办学的条件,陆续开始利用技术知识优势开办相关的校办企业。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于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论文报告一、引言国有资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1.利益输送和体制性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2.企业经营不善及管理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3.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4.国有资产评估不合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5.法律和政策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1.财政损失2.国家形象受损3.国家资源浪费4.人民财产所有权权益受损5.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四、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1.加强监管,严格问责2.推进国企改革,提高经营效益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机制,确保公开透明5.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法律监管五、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1.甘肃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瞒报亏损问题2.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重工”非法“集资”问题3.中国核电赖日发电机组数据造假事件4.某地区一企业运营不善导致资产流失案例5.某地区政府突击拆迁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在以上五个案例中,都存在着利益输送、资产管理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资产流失的问题。

因此,加强政策制定、加强监管、严格问责、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六、结论国有资产是国家的根本财富,保护好国有资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业。

在资本主义和多元化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国有资产保全问题仍然非常重要。

因此,各方面都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防止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现状,提出加强监管、改革管理体制和提高资产效益等对策。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等。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表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应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资产效益。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

仅靠政府的单一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监管力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效益、严重性、研究目的、现状分析、对策、艰巨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和资源,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会导致国家财务损失,还会造成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有资产流失还会加剧贫富分化,产生不良社会后果。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加强监管,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才能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其严重性不言而喻。

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价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研究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研究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研究论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由于国有资产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备受关注。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不力。

在我国,国有资产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政府所拥有和管理。

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和监管手段的不完善,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混乱。

这些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可能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内部人员的私利和泄露国有资产信息等,这些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另外,因为国有资产的价值很高,一些不法分子也会想方设法地进行盗窃和转移。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如网络攻击、虚假转移等方式盗取国有资产。

这些都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高度防范和打击。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为了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我们需要采取下列措施:一、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所有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企业和部门进行全面监管。

重点监管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实行定期检查和审计。

对于一些违规行为,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其演变成为问题。

二、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安全防范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在实体安全方面,我们需要为一些重要的资产进行保护,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员安排。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便于管理。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的严格是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员培训,特别是针对那些与国有资产相关的人员。

对于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应该制定一套规范和制度,并建立审批流程,避免出现任意操作的情况。

四、加强追究责任加强追究责任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建设,规定一些行为的严重性和相应的处罚。

同时,依靠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曝光和报道。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对策论文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对策论文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及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3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要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保值是国有资产增值的前提。

国有资产保值的反面是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

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严重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影响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

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各种各样,应高度重视,积极解决。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1.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

即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因决策失误、盲目建设造成项目失败或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形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

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闲置封存,积压弃置的固定资产共达258亿元,相当于1992年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307.87亿元的83.8%。

2.经营亏损造成的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使国有资产不仅难以增值,而且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实际亏损总额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72%。

国家信息中心在1995年对50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表明,1995年第二季度亏损企业仍占37%,账面持平,实际仍属潜亏的企业占24%,即国有企业明亏和潜亏面达2/3左右。

据有的专家测算,我国每天因企业亏损造成的资产流失额近1亿元。

3.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中,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少计成本,少摊费用,特别是拼设备、拼消耗,造成大量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严重损坏,给国有企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1992年国有企业中仅各种待处理财产损失就有200亿元。

4.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中方资产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产,其保值、增值、利用是国家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本文将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许多不到位的问题,如在资产计算、资产评估、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缺乏严格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股权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和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廉政意识不够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廉政意识,缺乏对国有资产宝贵性的认识,背离了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初衷,将国有资产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非法占有和非法转移。

3.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失误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创新的投资策略,导致资产流失和投资失败。

4.非法转移据统计,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是非法转移。

一些国有企业在转移国有资产内部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买卖、出租、抵押等非法转移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治理策略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建立完备的国有资产计算、评估、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不断增值。

2.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工作,提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使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提高其对国有资产的珍视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总结经验,加强精细化管理总结国有资产流失的经验教训,推出科学实用的治理策略,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资产流失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益。

4.加强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法,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内部运作机制,加大对非法转移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引言国有资产是国家重要的财产,其规模和数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财务管理渠道财务管理渠道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和弊端,一些职业经理人或者干部违规或者故意误导,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税费渠道税费渠道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税收管理中,一些企业采取偷税漏税等手段逃避税款,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从而使国家财力短缺,无法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护权益。

合约管理渠道国有企业会通过签订各种合同或协议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而合约管理渠道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合约管理中,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存在违规操作,假借合同和协议将国有资产转移给他人,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违规操作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人力资源管理渠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存在一些人事上的污点,企图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绩效奖金,或者使用职务上的权力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为防范财务管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政府内部审计体系,对重要财务指标和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税收管理措施为加强对税收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应制定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基础档案工作,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机制,对逃税者进行惩罚,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

合约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合约管理制度,强化合作伙伴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完善对各类合同和协议的审核及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第一篇: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改制的实践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对策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和非国有收益,或者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造成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少数人利用控制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转让的权利,使国有资产流入自己的的腰包,非法积累起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少数当权者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使得企业改制往往达不到预定目标,并极易造成政治腐败,破坏了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

基于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一、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1.资产评估不规范。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通过恶意选择评估基准日和评估方法等途径,操纵评估结果。

对国有资产进行高值低估,低价转让。

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予评估或低价评估,有意无意的吞噬国有资产。

2.转移和藏匿国有资产。

一些企业改制前纷纷聘请财务高手,在公示财务上大做文章,通过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搞虚亏实盈;有些企业采用空手道的手法,组建皮包公司,通过疏通国有企业管理者,低价收购企业,然后转手倒卖,这些隐匿国有资产的手法都使得国有权益受到损害。

二、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评估环节中缺乏监督审核国资监管部门在评估项目备案和核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评估程序的审查,二在诸如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等决定资产真实价值的重大问题的监督上,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一般不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2.改制环节中管理混乱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后,对经营管理者及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监管部门和管理者从中收收好处,对隐匿、转移国有资产行为不闻不问。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影响恶劣。

现在如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

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该篇论文出发点既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意义在于让大家认识到国有资产的安全有待大家共同去维护,可以维持国家利益。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交易激励机制国有资产是国家得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国有资产更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处于转轨中的中国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酷和令人困惑的现实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从生活经验和实际案例来看,这种流失是触目惊心的。

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不仅会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破坏,而且还会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应当引起国家及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并从法律上探讨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一、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概述(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内涵1.国有资产的定义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额约十多万亿元,每年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达数百亿元,且呈递增态势,其中大部分是企业国有资产,这已经成为困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2.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论文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论文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论文国有资产管理论文浅论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分析摘要我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国企改革基本上是在经济学指导下推进的,法学缺位,法律缺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改革过程中因过分考虑效率而抹杀公平的现象出现。

当国企改革进入到产权改革领域时,法律缺位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虽然关于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国有资产产权改革法律缺位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120-02一、国有资产的法律界定我们讨论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首先必须将国企改革中涉及到的国有资产界定清楚,然后才有一个基础去讨论其流失的问题,也才有可能制定出针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国有产权的法律保护措施。

目前引起人们担忧的,实际上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基本还不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从法律上讲,国有资产既包括国有企业中国家所有的财产,此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又包括宪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河流、矿山、土地、滩涂、海洋等资源性国有资产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中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此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既包括由国家享有的自物权内容,又包括由国家享有的他物权内容、无形财产权内容等;既包括公司制的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也包括大量非公司制的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

现实中人们理解的国有资产实际上仅局限于法律上的自物权领域,而他物权性质的国有资产、无形财产权性质的国有资产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

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金融性国有资产和非金融性国有资产,前者是指存在于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后者是指存在于非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资产。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资产属于民法上物权的客体,而物权仅仅是财产权的一部分。

现实中人们谈论的国有资产又往往局限于非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而忽视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资产。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运营至关重要。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一)资产流失的概况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资产价值下降、部分资产被非法侵占或挪用等方面。

这些流失的资产不仅包括实物资产,还包括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等。

(二)流失的具体表现1.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损失。

2. 某些部门或个人利用职权之便,非法侵占或挪用国有资产。

3. 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交易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伊金霍洛旗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导致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为资产流失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法制环境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执行不力,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法律漏洞侵占国有资产。

此外,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也助长了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思想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不足,缺乏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也是导致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对策研究(一)完善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权责,加强监管力度。

2. 完善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交易制度,规范评估和交易行为,防止资产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3.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二)加强法制建设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占国有资产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到位。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旗县,其经济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产流失现象,不仅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二、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1. 资产流失现象概述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产的物理性流失,包括设备、物资的损坏、丢失等;二是价值性流失,主要指因管理不善、市场波动等原因造成的资产价值减少。

这些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

2. 流失的具体表现(1)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导致资产价值贬值。

(2)部分国有资产在转让、并购等过程中存在信息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引发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人员利用职权进行寻租活动,导致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或挪用。

三、资产流失成因分析1. 管理制度不健全伊金霍洛旗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制度漏洞,如产权不明确、责任不清、监管不力等。

这些制度性问题为资产流失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市场环境影响市场经济的波动、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得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下降。

3. 人员素质与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道德风险较大,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活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四、对策建议1. 完善管理制度(1)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2)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推行国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制和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

2. 优化市场环境(1)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

(2)为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其度过经济困难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资产的流失与管理对策摘要: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详细阐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并深层次的剖析了形成各种流失渠道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通过完善企业改制程序和内容的公示制度等防范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对策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保值与增值。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在剖析国有资产流失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提出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国有资产从投入、生产运营到退出等各个环节上的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国有财产的灭失以及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

而所有这些流失都是由于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麻痹、大意甚至人为的制造各种手段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流失。

具体来讲,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通过以下种种渠道。

(一)在会计的不规范操作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些企业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会计法规,加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

如有些企业只为了追求表面成绩和账面利润,不计其固定资产折旧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导致固定资产不断损耗、老化、盘亏或报废资产长期挂账、坏账损失不冲账、贷款利息和大量跨期摊配费用不按期摊销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

但有些企业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表现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

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最常见的方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估,如对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按原来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

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份,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以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二是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

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过程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在红利分配上,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

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据国家体改委和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亿元以上。

四是改制企业中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单位负担。

国有企业改制本身就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是很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不法分子会利用国有企业改制的制度缺陷,为自己谋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例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有企业的管理层自己聘请中介机构,并且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各个环节,“自买自卖”企业国有股权;或者利用国家资产评估政策的不明确,将未领房产证书的房屋、土地按原价评估;也有的利用地方政府对员工持股的优惠,把大量的国有资产缩水打折,由职工或者经营者买断,实际上为送,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权益。

(三)在不当的经营管理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严格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吨冷库,其利用率仅为13%,每年折旧及其贷款利息共400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万元。

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经营管理不善有直接的联系。

如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账外国有资产。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亿。

(四)在破产违规操作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

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

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1.巧立名目中饱私囊破产资金主要用于安置职工,清偿银行贷款和债务。

而有的企业领导或破产领导小组成员在企业破产之前、破产之中或破产之后清算时,采取虚报冒领、假公济私的办法,中饱私囊。

有的破产企业的领导及破产领导小组成员大肆挥霍公款,以招待来人来客、支付有关职能部门的破产费用和购物的名义虚开发票,从中套取公款,归个人所有。

破产企业资产流失严重,职工养老保险资金难以到位,有的甚至无钱购买职工养老保险,使生活困难的职工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

2.廉价出售国有资产从中受贿有的企业领导在企业破产之前私自将单位的门面房、厂房、机器、设备、车辆等国有资产廉价出售,从中接受购买者的好处。

有的企业法人或破产领导小组成员,处理资产时“暗箱操作”,不公开拍卖,而由自己定价,优先廉价购买国有资产;有的故意压价、弄虚作假,编造卖不出去的理由,委托亲戚朋友购买,然后转给自己从中牟利。

3.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有的部门对企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随意挪用或私存侵占利息等现象比较突出。

如牡丹江农垦管理局某附营企业破产指导小组出纳于某某,自2003年4月以来,利用保管、经手企业破产资金的职务之便,先后挪用破产资金9万元用于个人经营生意。

案发后,检察机关将公款全部追回。

4.私分国有资产有的破产企业的领导或破产领导小组负责人,在企业破产之前擅自决定将单位的部分财物分给干部职工,或不按国家法律规定处置破产资金,造成个人得好处、国家受损失。

有的破产小组故意隐瞒破产资金,认为给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剩余资金就可以自己支配,于是捏造支付科目予以私分。

5.用破产资金公款吃喝玩乐有些企业领导在企业破产中以招待破产清算领导小组成员或有关职能部门的名义到酒店大吃大喝,到舞厅、美容厅消费,每次几百元、上千元,职工意见很大。

二、国有资产流失加大的深层次原因剖析通过以上国有资产流失渠道的分析得知,之所以当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如此严重,是与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漏洞有关的,而从分析来看当前各个环节出现的漏洞不但没有修复,而且又有不断加大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提出解决对策。

(一)国家权益缺位,管理体制落后资产的流失在国有企业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外商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权益的受损,但并非企业全部所有者的权益都受损。

如在组建合资企业时,国有资产的估价过低而使国家权益受损;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利时同股不同利,国有股的权益被转化为其他股东的权益,在一些发生亏损的合资企业中,外商通常通过转移价格等方式将应由他负担的亏损转嫁为企业的费用,而中方投入的国有资产则承担了大部分乃至全部的损失。

这些情况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问题在于,当国家权益受到损害或侵犯时怎样要求法律的保护?从目前情况看,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国资委、财政、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都应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但又没有一个机构或部门能够真正行使保护国家权益的权利。

这被经济学界人士称为“国家权益缺位”,它才是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根本原因。

这又延伸出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才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各家都应该管,但各家又都可以不管或管不起来,没有明确的责任、义务和权限为界。

(二)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资产评估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其中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仍是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

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行政干预、行业垄断影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客观、公正是资产评估应体现和遵守的原则,但是在国有资产评估中,从评估操作程序到评估价值的确定,都有人为划出的杠杆,造成国有资产评估不实。

此外,行业垄断和评估机构管理不严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些评估机构挂靠在行政管理部门,垄断评估市场,形成地区封锁、部门封锁。

一些行业管理部门也设立评估机构,收取管理费,由此形成政出多门,影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2)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不严格统一作价入股国有企业改制时,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作价入股,由于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用土地面积大,有的企业甚至地处“黄金”地段,地价很高,若将土地使用权全部折价入股,企业资产价值将会成倍增长,而资产利润率相应下降,不利于在股票发行时吸引社会投资。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有的不折股,仍收取土地占用费;有的折股,但折价太低;有的对工业企业不折股,而对商业企业折股。

(3)保护无形资产的观念单薄和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对无形资产观念淡薄,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或者草率评估,也由于无形资产的评估没有完善的法律措施,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完整、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法规;二是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不统一。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保护不力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而在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多年来只强调了形式上的改革:放权、让利、承包、租赁、改制、改造等等,这样一来,企业的自主权是扩大了,改革在形式上实现了,但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却没有应有的约束与限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

因而,当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一些工厂变成公司,经营方式由单一生产型向多元经贸型转变,使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失控。

特别是实行转让股份、兼并、租赁、承包、联营等经营机制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约束效力大大削弱,再加上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分工关系未理顺,监管工作中相互推诿。

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对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仍存在未坚持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的现象,未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升迁未与其管理效益相挂钩,因而他们对资产的流失无承担风险之忧,保值、增值与流失都与己无关,对企业的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任其资产流失,甚至参与瓜分,这样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