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1简易方程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本单元通过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方程、解方程、应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方程,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程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2.重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3.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作用。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基本性质,如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同时加减乘除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案(共1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案(共1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程知识,对于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深,解方程的方法不够灵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从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易方程。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这个方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并对学生的解法进行点评。
4.巩固(15分钟)呈现一些类似的方程,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5.拓展(1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方程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共计12课时)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共计12课时)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方程时,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方程表示和解决方法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方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第1课时(2),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 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
2. 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3. 解方程: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
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
5.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方程的方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方程的概念是否理解清楚?2. 学生是否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 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本节课通过讲解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知识。
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汇编)五年级数学下册1简易方程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
简易方程教材分析(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汇编))本单元内容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主要内容有: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方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主要内容,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小学中的简易方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方程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
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
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具体事物抽象化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一次飞跃。
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列算式发展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飞跃,这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简易方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代数知识,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准备和铺垫。
学情分析本单元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年龄段的学生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
鉴于这些特点,我认为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要,给学生较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应及时反馈,鼓励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证明。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路程、单价、数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接触方程,感受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方程,让学生体会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方程运用其中,对一些复杂方程的解法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未知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计算器和纸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寻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方程的解法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 简易方程概述在数学中,简易方程是一种常见的代数问题,它通常用来描述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在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材中,第一单元就是关于简易方程的学习。
学生在这一单元中将学习如何使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理解简易方程简易方程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未知数和一些已知数以及一些运算符号。
在简易方程"2x + 5 = 11"中,未知数为"x",已知数为"2"、"5"和"11",而运算符号为"+"和"="。
学生需要理解如何根据已知数和运算符号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3. 解决简易方程的方法在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材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逆运算来解决简易方程。
逆运算是指与某一运算相反的运算,例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通过应用逆运算,学生可以逐步求解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
4. 实际问题的应用在学习简易方程的过程中,教材中也会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花坛里有5棵小树,比大树少2棵,那么花园里有多少棵大树。
通过建立简易方程,学生可以找到大树的数量,并且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题和解答在每个教材单元的末尾,一般都会有练习题和解答,在学习简易方程的单元中也不例外。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练习提高解决简易方程的能力。
总结简易方程作为数学中的一种代数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简易方程,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的简易方程单元,不仅仅是纸上的知识,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通过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的简易方程单元学习,学生们可以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简易方程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简易方程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简易方程,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简易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简易方程,学生可以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式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易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生活中的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简易方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简易方程2. 板书内容:简易方程的概念、性质、解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简易方程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等式问题,运用简易方程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划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
划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部分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定)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这部分需要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主题的方式)
2. 讲授新课
(这部分是教学的主要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如何通过实例或者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 巩固练习
(这部分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小结
(这部分需要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
(这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这部分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本次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
六、参考资料
(这部分可以列出你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一些资料,以便于自己或者其他教师查阅)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概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简易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简易方程,孩子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为基础,探讨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什么是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指的是具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通过这个等式可以求出未知数的数值。
在简易方程中,通常包括已知数、运算符号和未知数。
孩子们可以通过简易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找出一个数的两倍是多少,或者一个数加上5等于10。
三、简易方程的表示方法1. 一元一次方程的表示方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和该未知数的一次幂的方程。
2x + 3 = 7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通常需要用到加减消去、乘除消去等方法,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最终求出未知数的数值。
2.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在表示简易方程时,通常会用字母代表未知数。
用x代表一个数,那么2x + 3 = 7就表示这个数的两倍加3等于7。
通过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简易方程。
四、解简易方程的方法1. 加减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是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加减消去法,可以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未知数的数值。
以2x + 3 = 7为例,通过减去3和再除以2的操作,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数值为2。
2. 乘除消去法乘除消去法也是解简易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乘除消去法,可以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未知数的数值。
以2x - 4 = 8为例,通过先加上4再除以2的操作,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数值为6。
五、简易方程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简易方程可以求解一些关于数量关系的问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简易方程,孩子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掌握列方程、求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解决简易方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衡法列简易方程。
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平衡法解决简易方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教师引入通过讲解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袋子中有几个苹果,再拿出几个后袋子里面就只剩下了两个苹果,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
2. 师、生共同练习1.讲解平衡法列方程的基本方法。
2.与学生共同运用平衡法解决一道简易方程。
3.分组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结合实际问题,自己编制数个简易方程,交换与合作,解决问题。
4.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编制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方法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2.小组合作,互相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增强交流互动,提高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板书、课堂练习题、小组分享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简易方程的掌握情况。
2.考试或期末测试时,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参考教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辅助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作业本。
七、教学反思1.手段是否得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建立学生对教材的良好情境认知。
2.教学过程是否顺畅:通过引导小组互相分享解题思路,增强了班级合作能力,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3.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小组分享课堂上显示出了班级中不同学生在简易方程中的不同理解程度,针对性不强需要以后多加讲解。
最新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五、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方程的认识、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和简单的数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如小黑板、粉笔等。
4.教学资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关系,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等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数学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方程,理解起来较为费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熟练运用。
3.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难点: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方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设计:执教: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课时安排:12课时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4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3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3课时整理与练习………………………………………………2课时第 1 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目标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1-20页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是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
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设计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关系解方程。
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
《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此,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7和相配合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或“几倍”的已知条件,只要抓住这个条件分析相差数或倍数的具体含义,就能找到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编排。
在例8里,解2x-22=64这个方程是新知识,用它解答实际问题也是新知识。
在例9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新授内容。
这两道例题,既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又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
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全部教案(共12课时)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例1等式的含义例2方程的意义例3等式的性质(一)例4用等式的性质(一)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5等式的性质(二)例6用等式的性质(二)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8〜例10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方程的特点,在直观的情境里,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 的线索探索等式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使学生明确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到相等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决稍难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喝解稍复杂方程。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12 课时、’::呂U 。
;■ JC X+50>100X+50=100X+50<1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2、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怎样分,X+50〉100X+50=100学生自学,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X+50<100 X+X=100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者说明:这里的未知数可以用 X表示, 也可用y等其它字母表示;可以是在等式的左边,也可在等式的右边.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那X+50>100、X+50〈100 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并说出理由。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板书设计】【1】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教学反思】【1】扬州市江都区滨湖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九册教学设计3、 P7第13题耕轼1嫁M3挣豹牍稠础峨园)4、 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 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意义,并学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对数学运算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解方程,能够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意义。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方程,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方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和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方程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安排:
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主要内容有: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方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主要内容,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小学中的简易方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方程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
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
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具体事物抽象化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一次飞跃。
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列算式发展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飞跃,这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简易方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代数知识,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准备和铺垫。
学情分析
本单元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年龄段的学生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
鉴于这些特点,我认为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要,给学生较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应及时反馈,鼓励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
证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
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方程的意义。
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
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等式,但大多关注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数表示相等的量。
教材通过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50克加50克和100克相等,从而列出等式50+50=100。
这时,学生既能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又能从两个量相等的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
教材通过天平呈现两端物体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物体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加深对等式的理解,为以后辨别方程和等式打下基础。
教学例2时,应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①让学生经历由图过渡到式子的抽象过程。
先通过观察天平图,判断物体的轻重,再用式子表示天平两端物体的质量关系。
②最后一个图,可以写出x+x=200。
但要引导学生把等号左边写成乘法形式,得出2x=200。
③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例1和例2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解释,使学生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体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另一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
为了让学生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材在例4中用天平呈现了数量关系,让学生列方程并学习解方程。
教学例4时,应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求出x的值。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一是从天平两边可同时去掉10克的砝码想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二是直接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结果仍然是等式,要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想法。
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式变换时,上下两个等式的等号要对齐;二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检验,看等号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三是联系上面的过程,讲了什么是“解方程”。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
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材主要安排的是求和、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
这些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步:①明确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③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x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
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课时安排
1 方程的意义…………………………………………………………………………1课时
2 等式的性质…………………………………………………………………………1课时
3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4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1课时
5 整理与练习…………………………………………………………………………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