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上蔡 ·新蔡· 下蔡的由来吗?
从上蔡到新蔡、下蔡,再到高蔡、望蔡,那些容易让人混淆的蔡地
从上蔡到新蔡、下蔡,再到高蔡、望蔡,那些容易让人混淆的蔡地1、定都上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河之滨,在上蔡建立蔡国,传18世近500年。
后因屡受楚国侵犯,蔡平侯时迁都到新蔡。
2、迁都新蔡公元前522年,迁都新蔡的蔡平侯卒。
蔡灵侯之孙东国杀平侯子自立,是为悼侯。
蔡悼侯在位三年而崩,其弟申即位,是为蔡昭侯。
公元前509年冬,蔡昭侯到郢都朝见楚昭王。
把一件名贵的裘皮和一件稀世的玉佩献给了昭王。
但未给令尹子常贿赂。
子常就在楚王面前说昭侯的坏话。
导致蔡昭侯被楚软禁3年。
在蔡国贿赂子常后,蔡昭侯获释。
在渡汉水回国时,他发誓:自己若再渡汉水朝楚,就受水神的惩罚;天下诸侯如果征伐楚国,蔡国一定做前驱。
于是,蔡昭侯先联合卫、晋灭掉亲楚的沈国(今平舆)。
楚出兵围蔡,晋却不救。
蔡昭侯只得把儿子送到吴国作人质,请吴出兵。
公元前506年,吴蔡、联军攻破楚郢都。
3、再迁下蔡公元前494年,恢复元气的楚国攻破了蔡都新蔡。
依当时“灭国不绝祀”的惯例,楚指定蔡在长江之北、汝水之南建立小邦。
蔡昭侯遂决定远避强楚,与盟友吴国比邻。
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迁都下蔡(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县城下蔡镇)。
周朝时以西为上,以东为下,故称东面的州来为下蔡。
蔡侯齐四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
至此,蔡侯国共历23世25君,共 599年。
4、保祀高蔡春秋及战国前期,有灭国不灭祀的潜规则。
被攻灭的王族,一般被允许在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一个小邦,保存对祖先的祭祀。
楚灭蔡后,蔡人被徙于湖北南漳、宜城两县间的荆山东麓重新建国。
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崇山峻岭中,故被称之为高蔡。
1955年,在此出土的“蔡侯朱之缶”,就是下蔡南迁建国的明证。
公元前344年,已成为釜底游鱼的蔡圣侯,不识时务地参加了魏惠王组织的、在逢泽召开的一次伐楚秘密会盟,事情最终被楚宣王察觉。
宣王遂派子发伐蔡。
蔡圣侯被带回楚国,这个保存了80多年祭祀的小国被废除。
5、望蔡余绪《史记》记载:下蔡被楚攻破后,蔡侯齐率部分王族逃亡到了吴国,到了今江西省上高、宜丰、万载一带。
城事 蔡州传奇
文化Culture城事/晨 光新蔡县,古称蔡州,河南省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尧舜时代,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新蔡境内建立吕国。
公元前529年,蔡平侯将国都迁到此地,为别于上蔡而叫“新蔡”。
公元前224年,即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前三年,新蔡沦于秦地,始置新蔡县。
如今,新蔡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被列入国家新10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这样一个古今闻名的城市,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掌故。
以讹传讹的“叶公好龙”“叶(旧读shè)公好龙”寓言,把叶公演绎成言行不一、华而不实的虚伪之人。
这对仁义功名盖世的叶公,实在是千古奇冤。
新蔡人为此难以释怀。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
明、清《新蔡县志》均记载:沈诸梁“食邑于叶(今叶县旧县镇)……沈本为蔡邑人,沈岗其别墅耶”。
河南省文物局编印的《河南历代名人史迹》明确表述:“沈诸梁,河南新蔡县人,字子高。
”“‘叶公好龙’寓言,完全颠覆了叶公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叶公所好之‘龙’,并非仅是涂刻在器物上的龙的图案,而是水利灌溉之龙——引水工程。
”据新蔡地方史学者、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多方考证,史实是:“一天,客人把叶公办公室墙上的水系图当成群龙起舞图说:‘人言叶公好龙,我看叶公并非真的好龙。
’叶公问此话怎讲?客人说:‘风从虎,云从龙。
图中之龙不画云,故从得知。
’叶公笑说:‘我只想引龙出水,不求腾云驾雾。
’客人问道:‘何谓引龙出水?’叶公说,凿蔡州传奇▲ 新蔡孔庙文化 Culture渠引龙,龙就出水了。
’客人又问:‘群龙真可以引出水吗?’叶公说:‘少引则宜,多引则惧。
’客人又问其中原因,叶公接着说:引一龙而需工千额,需粮万斛,所以不可不慎重。
”可见叶公所好之“龙”,是水利之龙;所怕之“龙”,是怕因修建引水工程而过分加重百姓负担。
由于以讹传讹的原因,到了战国时代,韩相申不害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汉初经刘向转录,得以广泛流传,遂使叶公蒙受不白之冤。
蔡氏祖地天下一蔡源于上蔡
蔡氏祖地天下一蔡源于上蔡蔡姓是以国为姓的。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被排挤在政治核心之外,对此不满,于是就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
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
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
蔡氏介绍先秦时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当地者。
战国时,蔡泽曾取代范雎任秦国相,封刚成君。
此外,齐国有大夫蔡朝,楚国有大夫蔡鸠居,晋国有太史蔡墨。
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今江苏沛县)人,东汉与陈留蔡邕同时,上虞(今属浙江)还有一个“以孝行闻”的蔡邕,但河南仍是蔡氏的主要聚居区,直至南北朝时期,陈留圉一直是蔡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因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圉属济阳,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为“济阳”。
汉末,蔡丕任五原(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太守,在当地安家,其子孙居住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一带。
后又有蔡姓人徙居于今宁夏、甘肃境内。
两晋之际,蔡氏有族人随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带。
蔡氏移居福建、广东,则始于唐初。
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化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
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历史上的蔡姓名人还有很多,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人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被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还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通经史、音律、天文、书画;其女蔡琰,字文姬,博学善诗,通音律,有《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晋江蔡姓源流
晋江蔡姓源流蔡尤资据《蔡氏族谱》载:蔡氏出自姬昌姓,周文王姬昌第五子叔度(武王姬发之弟、成王之叔)。
武王灭商后封功臣昆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国,传至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济阳柯蔡简讯》第52期亦记:“蔡自叔度始封至为楚所灭,凡二十三代传二十四世,享国计共662年(前1101—447),中绝三年。
”先秦时,蔡氏繁衍于河南、河徽一带,秦相蔡泽卒葬陈留,子孙因家焉。
”(《蔡氏族谱》)西晋时陈留圉是蔡氏繁衍中心,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为“济阳衍派”。
蔡叔度派下第三十七世蔡勋字君严,汉哀帝时(前6—1),以孝廉为长安邰(今陕西武功县)令,平帝时(公元1—5)为郿令(今陕西郿令),王莽篡汉时拒绝出任太守,携家隐入深山。
蔡勋传至第二十八世君智之长子(第十九世)用元,在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从河南固始入闽时,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初为同安人,后卜居仙游赤湖蕉溪,遂为莆阳一世祖(莆阳是原兴化军隶,辖兴化、莆田、仙游等三县)。
用元传瑾,瑾传显皇,显皇传恭,恭传琇,琇传襄。
蔡襄字君谟生于仙游枫亭东宅,迁居莆田城南蔡宅,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端明殿学士,乾道时赐谥“忠惠”,故莆阳蔡氏灯号为“忠惠传芳”,是褒扬蔡襄忠君惠民之德,先知泉州转知福州,再知泉州。
襄次子房旬之曾孙继守泉州,之侄于宣和间入晋江,历八传至德原开基东石蔡,至三世别为十支(东石十六房蔡:金铺、衍泽、银炉、珠泽、西霞、玉井、前埔、西湖、东埕、松窟埕)。
(根据《龙江蔡氏大宗主谱牒》)《蔡氏族谱》又载:襄季子房旻五世孙吉居晋江东石镇开族;旻三世孙咸之曾孙入居晋江(去脉未考);旻子伸八传日新居晋江守墓芦(去脉未考),日烨居晋江容卿(现居石狮),日皋居晋江龙津(今名不明)。
又据故老传闻,东石蔡姓来源於泉州东街蔡巷(则菜巷),若此说属实,东石蔡姓就不是蔡襄直系子孙,而是蔡确之后了。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望识者指正———笔者按)东石蔡氏子孙后来分居各地,尤以台湾为多。
蔡氏综述
蔡氏综述蔡氏始祖本属王族周初三监之一。
姬姓,名度,周武王同母弟。
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
成王时,他与其兄管叔挟纣王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
他被放逐。
后其子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和蔡姓的始祖。
蔡氏后裔迁居四海如今上蔡县土著的蔡姓不多,中国的东南沿海和台湾岛是蔡姓的主要聚居地。
那么这些蔡氏后裔是怎么在海内外播迁的呢?读了蔡国的历史就会知道,最初蔡氏迁往他国,是因为受楚国的逼迫。
历史上蔡姓最初的几次大迁徙,无不与楚国有关。
蔡国动乱、亡国的数百年间,其国人随着国家的逐渐衰落颠沛流离,他们有的南下楚、吴,有的迁到了秦、晋、齐、燕等国。
这些远走他国的蔡国人都以蔡为姓,形成了较早的蔡氏。
到了蔡国灭亡的时候,蔡人的足迹已经到达今天的河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贵州、江苏、江西等地。
不过在当时,绝大多数蔡国移民仍留居在上蔡、新蔡和下蔡(安徽西部的凤台县)一带。
蔡氏名人群星灿烂历史上蔡姓名人不少,有较真的学者专门统计了“二十五史”中列传的蔡氏名人,一共有112位,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0位左右。
广为人知的蔡氏名人有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东汉时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修建泉州洛阳桥的蔡襄,近代教育大师蔡元培,名将蔡锷,革命先驱蔡和森……蔡氏在我国台湾省是名门望族,名列台湾百家姓第4位,人口超过68万。
台湾省的蔡氏不但人数多,而且经济实力雄厚,还出了几个世界级的富豪。
根据1989年美国《财星》杂志调查,当时台湾的蔡万霖家族是世界第三富豪。
蔡万霖主持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10多年前的资产总值就高达3000亿新台币;他的弟弟蔡万才经营的富邦集团,资产也超过150亿新台币。
除了蔡万霖家族,台湾省的蔡志勇、蔡鸿文、蔡进季、蔡绍华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家,而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祖根在中原的上蔡。
蔡氏发家史蔡家的发家史可以说是一部传奇,民间更有“老仙运财”的神话传说,其实神话归神话,蔡家能发达至此绝非偶然,下试列举一二以供参考和研究。
上蔡县历史人物传说
上蔡县历史人物传说上蔡历史人物传说(1)李斯的传说出世上蔡县在战国的时候,叫做虎会郡。
在郡东门,住有一户李姓的人家,主人姓李叫李营。
李营的祖先为蔡候掌管金玉,积累了一批财物,置了几百亩田地,租给百姓耕种。
到了李营这一辈,家道有些衰落了,只剩有二百多亩田地,可还算是一富户。
李营的一大心病就是膝下无子,所幸妻子已怀孕将满十月,李营整日盼望妻子给自己生个儿子。
那年的九月初五,忽听家人报说有客人前来拜访,李营出门一看,正是好友王存道。
此人苦读诗书,有一肚子的好学问,与李营是磕头的把兄弟。
李营把他迎入书房,倒上茶水谈古论今,当谈到当今国事时,为排遣心中郁闷,便到后花园内观看花木,借以消愁。
李营家的园内有口井,是浇花浇菜用的,井旁种有几棵菊花,开得正艳,周围用篱笆插着。
李营与好友来到花园,猛然看到篱笆上有一只红冠高耸、眼睛圆实有神的大公鸡。
李营心想:哪里来的公鸡这么壮?只见那只公鸡忽然拍了拍翅膀,凌空飞到篱笆旁的一根高杆上,朝着李营“喔喔喔”连叫三声,飞到前面住宅院中去了。
李营觉着有点奇怪,就随即来到前院,那只大公鸡却不见了,这时突然听见后屋传来“格哇、格哇……”婴儿的哭声。
接生婆从屋中走了出来,连声向李营说:“恭喜老爷,得了大喜了,是个公子。
”说罢,把门一关,又回到屋里去了。
李营在门口兴奋了一阵,猛然想起王存道还在园中,便把他邀回书房,说:“奇怪,刚才那只公鸡飞到前院就不见了,正巧你嫂子却在这时生下一个男孩。
”王存道掐指一算:“这孩子的生辰是辛酉、酉月、酉日、酉时,酉为鸡,那只公鸡引颈长鸣,看来这孩子与鸡可能有关。
李营知道王存道通晓《易经》,就要他给占一卦,看看孩子的命运如何。
恰巧这时,案上有几根蓍草,王存道就按孩子的生辰八字,揲卦,运用阴阳八卦推算一番,算出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就给孩子取了个名李斯。
流传地区:上蔡县讲述者:李没男65岁农民初中文化记录者:赵占明男30岁职工大专文化采录时间和地点:2006年2月22日采录于塔桥乡白圭庙村井上鸡鸣上蔡县城东大街路北上蔡一中院内有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井边竖有一碑,上有原省书协主席王澄题字曰:“李斯井。
蔡姓起源及简介
蔡姓起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
武王死后,蔡叔度参与武庚叛乱,事败被放逐。
叔度之子胡,率德驯善,周公旦举荐为鲁国卿士,后又复封于蔡,称为蔡仲胡。
至蔡平侯时,迁于新蔡,昭侯迁于州来(寿州)。
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
子孙以国名“蔡”为氏。
南北朝时,后周赐蔡氏改姓大利稽(鲜卑族复姓),至隋代复旧。
蔡姓郡望堂号暂无!蔡姓家乘谱牒暂无!蔡姓迁徙分布迁徙分布河南兰考县。
蔡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蔡伦:东汉桂阳人,字敬仲,颇有才学。
汉和时为中常侍。
和帝时为中常侍。
据说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制造纸张,称为蔡侯纸。
后因事下狱,自杀身亡。
蔡邕(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
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
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亦称为蔡中郎。
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
着有独断、蔡中郎集。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
辛亥革命时为云南都督,后解兵权,居住京师,袁世凯称帝时,潜赴云南,首先起兵宣布独立,称护国军,各省响应,袁氏之谋遂败。
黎元洪继任总统,任蔡锷为四川省督军,兼民政长,后因病殁于日本东京。
编有曾胡治兵语录。
后人辑其作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蔡元培(1867~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
清光绪十八年进士,留学德、法,研究哲学,历任教育部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任职北大时,以思想自由为办学宗旨,一时该校蔚成文化运动的中心。
着有中国伦理学史、哲学要领等书,另辑有蔡元培先生全集。
新蔡的由来及其在蔡国历史上的地位
吕国的所 在地 ,所 说大 吕亭 、小 吕亭 ,都应是古 吕族遗 封地所在 ,《史记 ·周本 纪 ·正义》引《括地志》云:
留下来 的部分遗 迹 ,蔡 国正是 在古 吕族 的故地 上建立 “郑州管城县外城 ,古管 国城也 ,周武王弟叔鲜所封 。”
起来 的。
唐 代 ,郑州 管城 县 即今郑 州 市管城 区 。不过 ,根据历
时代文化遗址 ,也是迄今在豫东平 原上发现 的唯一 的 蔡”。同书《周本纪》: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正义》
一 处旧石器 时代文化 遗址 ,说 明早在 “第 四纪 的晚期 , 引《括地志》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 ,古蔡 国,武王
在新蔡 一带有人类 活 动”_l J,我 们 的祖 先 已经劳 动生 封弟叔度于此,是也。”唐代豫州,即今河南省汝南县 ,
王 隐 《晋 书 ·地 道 记 》:“新 蔡 县 有 大 吕亭 ,古 吕侯 汝之间 ”。“圻 内”,即“畿 内”;周 初新都 在 “成周 ”,即
国。”《水经 ·汝 水注》:“汝水 又东 南 ,迳 新蔡 县 故城 今河南省洛阳市。此文意思 ,是 说蔡叔度始封地 在今
南。昔管 、蔡 嗣王 室 ,放蔡叔 而迁之 。其 子胡 ,能率德 洛阳市为中心的“王畿 ”以 内,故孔颖 达 注疏此文 说 :
东 ,小 吕亭 当在县 西 南。”《元 和郡 县 图志 ·河南 道》 建管叔于东 ,建蔡 叔 、霍叔 于殷 ,俾监殷 臣。”王子禄父
蔡州条 下 :“新 蔡 县 ,本 汉 旧县 ,古 吕 国也 。”《新 唐 所 守的“商祀 ”所在 ,当即古“朝歌 ”,即今河南省淇县
书 -宰相世系表》云 :“吕氏 出 自姜姓 ,炎 帝裔 孙 …… 一 带 。《史记 ·周本 纪 》又 云 :“武 王 为殷 初定 未 集 ,
蔡国资料收集
蔡都新蔡试探马世之天中学刊2009年2月第24卷第1期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国之一,从西周初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约历700 个春秋。
历史上的蔡国,初为周王室的南部屏障,后为荆楚的北向门户,几度兴亡,多次迁都,历尽坎坷。
从上蔡到新蔡,到下蔡,再到高蔡,从其都城的迁徙可以窥见蔡文化的流变。
蔡都新蔡期间,谱写了蔡国历史上新的篇章。
一、蔡平侯徙都新蔡蔡国最初建都于上蔡。
公元前531 年(蔡灵侯十二年),楚派公子弃疾帅师灭蔡,上蔡失陷,成为楚邑。
公元前529 年(楚灵王十二年),楚国发生内乱,公子弃疾和公子比、公子黑肱、蔓成然以及蔡国旧臣蔡朝吴等率领陈、蔡、不羹、许、叶之军进入楚都郢,发动政变,杀掉太子禄及公子罢敌,楚灵王被迫自缢而死。
经过一场厮杀,最后弃疾得胜即位为楚平王。
楚平王上台后,为了报答蔡人派兵相助之功,以及稳定政治局势,争取中原诸侯的承认,就找到了蔡景侯的少子庐归国,立为蔡平侯。
同时复国的,还有陈、许、胡、沈等国。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
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
”蔡虽复国,但楚国仍然占领着蔡都上蔡,蔡平侯被迫南迁,徙都新蔡。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平王封陈、蔡,复迁邑。
”杨伯峻注:“蔡都新蔡。
”蔡侯朱奔楚之原因及其经过,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平侯九年卒,灵侯般之孙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是为悼侯。
”《春秋·昭公二十一年》载:“冬,蔡侯朱出奔楚。
”杜预注:“朱为太子则失位,遂微弱,为国人所逐。
故自出以为文。
”又注:“东国,隐太子之子,平侯庐之弟,朱叔父也。
”同年《左传》曰:“蔡侯朱出奔楚。
费无极取货于东国,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
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
’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
”东国是朱的叔父,朱奔楚后,蔡立东国为悼侯。
蔡自公元前529 年徙都新蔡,迄公元前493(蔡昭侯二十六年)迁于州来(即下蔡,今安徽凤台一带),先后在新蔡建都时间长达37 年。
蔡姓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蔡姓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一、问题的提出蔡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人说始于儒艮叔,有人说始于蔡仲公,也有人说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有人说周代以前蔡姓在蔡国应该也不在少数。
众说纷纭,我们无所适从。
二、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2、查阅书籍。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1、历史来源①出自纪氏。
他是周朝姬昌王的后裔,以国为氏。
吴灭商朝后,其叔封为蔡都,史称蔡蜀都。
在,蔡蜀都之子改为,新在河南上蔡县。
楚蔡灭后,国人以郭为氏,散居各地。
②来源于姓氏。
出自黄帝分支的封地,属于封地的名称。
易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
尧、舜、夏时期,伊氏所属的颜、阚、殷、蔡、陆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至豫东、豫西以西。
是蔡仪氏的一个分支,在部落中担任着很高的祭祀职务。
古代常用蔡、姬,故蔡出自姬。
(3)起源于少数民族。
蔡姓流入异族血脉事件主要发生在宋代以后。
北宋金国的女真人吴家族后来都改姓蔡,满清八旗的、乌灵阿、撒玛拉等姓氏后来都改姓蔡。
这些外族经过长期与汉族杂居,逐渐同化为北方尤其是东北汉族的蔡姓。
贵州、广西少数民族中大量蔡姓被同化为南方汉族,这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
2、历史上的“三蔡”“蔡人的祖先重视防御,但还是无法抵挡南方日益强大的楚国。
盖志说,正是楚国的强大,才使古蔡国历经多次迁移,也就有了上蔡、新蔡和下蔡这“三蔡”的说法。
上蔡,即郭裁,由蔡蜀都创立。
后来,他的后代蔡被杀,郭裁在上蔡居住了18个国王,持续了514年。
新蔡与楚第一次灭蔡国后,楚之子弃病而立,名为蔡公。
三年后,他弃病造反,杀了楚王,自立为王。
为了收买人心,他恢复了蔡国,并把自己的后代命名为蔡平侯。
但仍占上蔡不还。
无奈之下,蔡平侯只好南迁,在今天的新蔡县西北建立都城,称为新蔡。
下蔡,蔡平侯建都新蔡后,蔡国仍不稳定,在周边国家的联合攻打下再次迁都,这次迁入了楚国境内。
好景不长,东面的吴国兵临城下,蔡国抵挡不住,被迫将官民和蔡侯的祖坟一起迁入吴国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县一带),后人称之为“下蔡”。
蔡姓的来源介绍
蔡姓的来源介绍蔡姓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少数民族等,后人尊蔡仲为得姓始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蔡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蔡姓源出1、出自姬姓。
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
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
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
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
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盛兴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得姓始祖蔡仲,姬姓名胡,又称蔡仲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
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弟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
成王继位后,蔡叔联合管叔等进行反叛,失败后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
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
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蔡姓迁徙传播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
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
秦汉时期,蔡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
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
上蔡建置及古蔡八景
上蔡建置及古蔡八景一、由来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
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
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
《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
”[1]汉置上蔡县。
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
二、简介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
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故称前都为上蔡。
秦于此置上蔡县。
南朝宋移治是动城,故址在今汝南.北魏神龟二年(519)改置临汝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又置武津县;大业间复置上蔡,临汝、武津先后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变。
隋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至明清均属蔡州.民国初。
属汝阳道。
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三、建置西周武王姬发十二年,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地后,始称蔡国.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文明历史。
蔡侯在蔡地共传18代,历近500年。
之后,由于屡屡受到楚国的威逼、曾两次迁都:周景王二十年(前525)蔡平侯迁都于古吕(今河南省新蔡县),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省凤台)。
周定王二“十二年(前447),楚师灭蔡.蔡齐侯出亡.逃至江西.建都曰“望蔡”。
古时西为上,上蔡在古吕、州来之西,故称上蔡(古吕为新蔡、州来为下蔡)。
上蔡置县始于秦。
隶颍川郡辖(郡治在今许昌西南繁城),居郡之南境;西汉为豫州的汝南郡辖(郡治在今平舆,领县37),居郡之中部;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分上禁县之西部置定颖县(县治在今城西30里处),不久废置。
后又有析建城置一举,把上蔡、汝南之一部居民强行迁往今江西省。
晋太康元年.因上蔡入思念本土之情欲烈,取蔡齐侯流亡于此建都望蔡之名建置望蔡县的要求得以奏准。
望蔡县之故治在今江西省上高县,至隋代又废;三国时,上蔡系曹魏领地,仍隶汝南郡;南朝宋将县治移至武津寨(又名岗郭寨,现名岗郭村,在今朱里乡政府驻地朱里的东南隅,距县城22.5公里),遂改上蔡县为武津县,亦隶汝南郡;晋及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为兵家所争要地;东晋明帝太守三年(325)为后赵石勒所领,前燕慕容炜建熙五年(364)归属于燕.前秦符坚灭燕据为秦地,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归为晋有,东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失于后秦姚苌,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复归于晋。
考古寿春城之一:“下蔡”迷踪
楚都寿春城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一系列考古调查和试掘,寿春城城址的具体方位逐渐被锁定在今天寿县县城及其东南部区域。
1985年柏家台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与发掘,也被学界认为是确定寿春城城址位于寿县县城东南部一带的核心证据。
借助遥感技术和四级电阻率法物探等手段,至1991年,寿春城的外郭城被划定为东西长约6.2千米、南北宽约4.25千米,总面积达26.35平方千米的区域。
但这一结论被2001—2003年的考古验证工作否定。
纵观寿春城的考古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寿春城方位被确认无疑的前提下,学界比较关注的城址范围、城垣结构以及城内布局等问题的揭示迟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典型“古今重叠型”城址,寿春城的研究存在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即其早期下蔡城历史的探索,回顾对下蔡城地望的讨论,又总会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惑。
文献记载的“下蔡”由来作为西周初年最早的姬姓封国之一,蔡国是与周王室同宗的重要诸侯国。
《史记·管蔡世家》有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地。
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
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移民。
”蔡国始封之君为蔡叔度,文 图/蔡波涛 张钟云考古寿春城之一:“下蔡”迷踪寿县、凤台县周边地形是周文王之子,与周武王、周公旦皆为同母兄弟。
武王病故,二人挟武庚叛乱,后周公东征平叛,杀管叔,放蔡叔于郭凌。
至周成王时,又复封蔡叔度之子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
虽然有关蔡叔度始封地与蔡仲胡复封地是否为同一地点尚存在一定争议,但学界对于“蔡”的第一个都城应为上蔡的认识基本一致。
《汉书·地理志》云:“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
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
”至迟从西周晚期开始,楚国已经对蔡国进淮南蔡家岗赵家孤堆蔡墓出土“蔡侯产”铭文剑沿阵地和桥头堡,同意其迁入吴境。
《春秋·哀公二年》载:“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
”蔡迁入州来后,史称“下蔡”。
“州来”“下蔡”地望的讨论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州来应为春秋时期的古国,约在鲁成公之世被楚国兼并。
蔡字的由来和寓意作文
蔡字的由来和寓意作文《蔡字的由来》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蔡”字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蔡国的地方。
那里的人们勤劳又善良。
据说,“蔡”这个字最早就是和这个蔡国有关呢。
蔡国的国王很有智慧,他带领着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百姓们种地、织布,生活得很快乐。
后来,虽然蔡国消失了,但是“蔡”这个字却留了下来。
在古代,还有很多姓蔡的名人,他们有的很勇敢,有的很聪明。
比如蔡伦,他发明了造纸术,让我们能更方便地写字、画画。
所以呀,“蔡”字不仅仅是一个字,它还承载着历史和故事呢!《蔡字的由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蔡”字是怎么来的吗?听我慢慢讲哦。
在古代呀,有一片土地叫蔡地。
那里风景很美,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河。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就把自己称为蔡人,慢慢地,就有了“蔡”这个字。
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传说有一个神仙路过蔡地,看到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就给了他们一个特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后来就演变成了“蔡”字。
你看,“蔡”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蔡字的寓意》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蔡”字的寓意吧!“蔡”字代表着一种美好和希望。
比如说,姓蔡的小朋友们,你们的名字里带着“蔡”字,就好像带着一份幸运。
就像花朵开放,带来美丽和香气,“蔡”字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有很多姓蔡的人都非常善良、有爱心,他们总是愿意帮助别人。
比如说,蔡阿姨经常给流浪的小猫小狗喂食,这就是“蔡”字所代表的善良和爱心。
所以呀,“蔡”字寓意着善良和美好,让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品质吧!《蔡字的寓意》小朋友们,“蔡”字可有很棒的寓意呢!“蔡”字就像一道彩虹,充满了色彩和欢乐。
它意味着快乐和幸福。
想象一下,姓蔡的小朋友们在公园里玩耍,笑声不断,这就是“蔡”字带来的快乐。
蔡的由来作文
蔡的由来作文
《蔡的由来》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蔡”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呀,我就来讲讲蔡姓的由来,可有意思啦!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的人们还过着很简单的生活呢。
有一个部落,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这个部落里呀,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首领。
这位首领带领着他的族人,一起狩猎、一起种地,大家生活得可快乐啦!
有一天,这位首领做出了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就好像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一样!这件事情让整个部落都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为了纪念他,大家就决定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或者称呼来代表他和他的家族。
哎呀呀,这不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给自己喜欢的东西取个特别的名字一样嘛!
于是呢,“蔡”这个称呼就诞生啦!慢慢地,这个家族越来越壮大,他们的后代就都姓蔡啦。
这就好像一棵小树苗,慢慢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呢!
我就在想呀,如果我也能回到那个时候,去看看那个伟大的首领,那该多好呀!说不定我还能和他说说话呢,问问他是怎么做到那么厉害的事情的。
而且呀,姓蔡的人可多啦!说不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姓蔡的小伙伴呢。
他们都是那个伟大首领的后代呀,多酷呀!
你们说,这“蔡”的由来是不是很有趣呀?我觉得真的超级有趣呢!以后再遇到姓蔡的人,我就可以和他们讲讲这个故事啦,他们肯定会觉得很有意思的!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蔡”的由来啦,我觉得我们的姓氏都有着特别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珍惜呀!。
蔡氏文化素材
蔡氏文化素材
蔡氏以国为姓,在学术界没有争议。
但蔡国两次受封,三次迁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第一次受封,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其五弟叔度为蔡侯。
蔡本为○姓古国,在今河南长桓县东北蔡城。
叔度为姬姓,从此○姬二姓蔡国合二为一,不久就迁至上蔡,这是一封一迁。
第二次受封是在成王时期。
叔度参加武庾叛乱,失败后免爵流放,其子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遂荐胡为鲁卿士,鲁国得到治理,“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于蔡。
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自蔡仲至蔡灵侯,即由西周至春秋初年,蔡国一直在上蔡。
蔡灵侯晚年蔡为楚所灭,三年后,楚允许蔡景侯之子庐(平侯)复国,国都迁至新蔡,从此蔡就听命于楚国。
这是二封二迁。
至蔡昭侯时,为投吴反楚,又将国都迁至州来,即下蔡(安徽凤台县),这是三迁。
昭侯之后,又经四代,至蔡侯齐时,国为楚所灭。
蔡由叔度开始,历经23代,26君,共619年。
蔡国由于三次迁都,其民或迁或留,分布面较广,其民分散到各地,皆以国为姓。
晋有太史蔡墨,楚有大夫蔡鸠居,齐有大夫蔡朝,秦有燕人蔡泽。
正如蔡氏《济阳通谱》所说:“千枝一本,万派同源。
”其本源皆在上蔡,而在千枝万派之中,济阳蔡氏则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
下面就想着重追溯一下济阳蔡氏形成、发展的历史。
追溯济阳蔡氏的历史,首先必须先谈陈留蔡氏,因为济阳蔡氏是由陈留蔡氏发展来的,两者是同根同系,实是一个支派。
新蔡地名故事
驻马店向东100公里,有一个名为新蔡的县城,新蔡县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曾经是古吕国所在地,这里不但是中国志怪小说鼻祖干宝的故里,也是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的老家。
据史料记载,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新蔡这个地方繁衍生息。
据说尧帝在位时,有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小伙伯夷,尽心尽力辅助尧帝治理部落,可谓是尧帝的心腹重臣,尧帝一激动,准备把皇权禅位给伯夷,但是伯夷拒绝了尧帝的美意,还随手送了一个顺水人情,推荐舜做了帝王。
再后来大禹掌权时,伯夷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吕地,也就是现在的新蔡县,建立了一个名为吕国的诸侯国,也被称为吕侯国。
伯夷的子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以吕为姓代代相传,所以伯夷也被尊称为吕姓始祖。
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就是伯夷的后人,有朋友说了,姜子牙是吕姓始祖的后人,为啥姓姜呢?因为姜本来就是人家的祖姓,姜子牙原名叫姜尚,因为先人伯夷被封到新蔡建立吕国,所以姜尚也被称为吕尚。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狼烟四起,吕国被楚国所灭。
一百公里之外的蔡国,也就是现在的上蔡县也不安宁,当时蔡国内忧外患,元气大伤,于是就找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这个老大哥作为保护伞。
但是这个野心勃勃的老大哥,根本就没把蔡国看在眼里,尽管蔡国对楚国唯命是从小心翼翼,但是楚国为了扩张,后来还是找个理由干掉了蔡国。
公元前529年,楚国发生了一次内乱,为“报答”蔡人派兵相助之恩,楚平王就立公子庐为蔡国国君,史称蔡平侯,蔡平侯当政之后,就迁到了现在新蔡县城的西北部,为了跟故都上蔡有所区别,就称这里为新蔡,所以说新蔡其实就是春秋时期蔡国的第二个都城。
蔡国在这里存在了三代,共37年之后,又被迫迁到了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史称下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之后,在这里设置新蔡县。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之后建立新朝,玩起了改地名的文字游戏,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县城都被王莽改得乱七八糟,咱们新蔡县也没能例外,被王莽改成了新迁县。
光武帝刘秀起兵反抗王莽建立东汉之后,新迁县才又恢复了新蔡这个地名。
天下蔡姓出上蔡
天下蔡姓出上蔡三千多年前,蔡叔度立國,後人以國為姓,於是有了蔡姓。
普天下凡是姓蔡的,祖根都在上蔡。
宋朝人編的百家姓裏,蔡姓名列第155位。
最近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蔡姓排名已提高到第44位。
而在臺灣,蔡姓人口居第8位。
所有蔡姓人都稱自己是周朝姬姓蔡國之後,唐代的姓氏書《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14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蔡,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周王族本姓姬,因此蔡姓又被稱為姬姓蔡氏。
蔡氏始祖本屬王族驅車出上蔡縣城西行不遠,就看見一座高大土塚,那就是保存3000年的蔡叔度墓了。
從外觀上看,這位第一任蔡侯的墓塚實在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是比我們在農村常見的墳塚大一號而已。
墓塚前面立有三通石碑,倒也高大挺拔,但都沒有多少年歷史。
石碑前方留有大片空地,設有祭壇,顯然是為拜謁祖宗的蔡氏後人準備的。
墓地周圍是高高低低的澗溝,一片空曠,連棵樹也沒有。
在這萬物肅殺的北方冬天,蔡叔度墓更顯淒涼了。
這位蔡國的開國之君原本就是個悲劇人物,他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後,被周公旦軟禁在蔡國城郊。
史書上稱他“既遷而死”,想必也是個性情剛烈之人。
當年武王伐紂,蔡叔度戰功顯赫。
再加上是周天子的親兄弟,因此他的地位很高。
周王朝統一天下之初,商朝故土上還有大批潛在的反對勢力。
但按照當時的規矩,對商朝的後裔不能殺光斬盡,必須給他們一塊封地,保存商朝的香火。
為了防止商朝人叛亂,周武王把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三個他最信賴、最有能力的兄弟封為“三監”,也稱“三叔”,讓他們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
誰知沒過幾年,就因為周公旦攝政的事,“三叔”和武庚一起發動了叛亂。
上蔡縣文聯原副主席李天亮說,在他心裏,蔡叔度並不是反面人物,周公旦軟禁蔡叔度也是無奈之舉。
1997年,李天亮寫過一出豫劇———《蔡叔度》,劇終的情節是蔡叔度被取消了封國,押往囚禁處,周公旦親自為他送行。
“漫漫城郭十裏亭,陣陣秋風煙雨蒙,杯杯濁酒醇又濃,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是最後的臺詞。
李天亮說,恐怕歷史的真實面目,只有周公旦和蔡叔度心裏清楚。
06蔡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蔡国君主世系简介蔡国君主世系图蔡,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姫姓。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
杨宽先生认为“蔡”、“祭”古音同,通用。
蔡叔所封之蔡原在祭,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周朝初年,两代蔡侯接力筑城,终于建起一道古城墙。
这道有千年历史的城墙至今还存在,位于今河南郑州管城区祭城村。
三监之乱后,周公“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徙七十人从。
……蔡叔度既迁而死。
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
……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史记·管蔡世家》)此为蔡国二度受封,其都邑迁往今河南省上蔡县。
春秋初年,蔡国尚出兵与鲁、宋等伐郑。
前684年楚国利用蔡国、息国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蔡哀侯,将蔡国纳入楚国控制范围。
从此,在楚的压迫下蔡国深受其害。
前531年,楚一度灭蔡,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
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
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安徽凤台县),经五世,于前447年再次为楚所并。
蔡国君主1.蔡叔度蔡叔度,姬姓,名度,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之弟。
西周诸侯国蔡国第一任国君,在位年大约是从武王灭商后至三监之乱期间。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把自己的八个弟弟分封在各个地方。
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建立蔡国,以监护商纣王太子武庚所统领的顽军遗民。
在周成王时,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专擅朝政,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
周公起兵东征,蔡叔度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
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
2.蔡仲蔡仲,姬姓,名胡,蔡叔度之子,蔡国第二任国君。
胡的父亲蔡叔度在三监之乱后被周公旦流放。
蔡叔度死后,胡改进了品行,“率德驯善”,周公旦知道后,举荐他出任鲁国的卿士。
胡使鲁国治理得很好,在周公旦的建议下,周成王把蔡地封给胡为国,是为蔡仲。
3.蔡伯荒蔡伯荒,姬姓,名荒,蔡仲之子,蔡国第三任国君,在位年不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国之一,也是今驻马店境内最早的主要政区之一,自西周初期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历时700年。
春秋初期和中期,是一个名播中原的泱泱大国。
古蔡国的中心地段位于我国黄淮平原南部、汝水中下游一带,可耕可牧,宜粟宜稻,地上蓍草茂盛,河里神龟漫游,有“汝土之殷,鱼稻之饶”的美誉。
人文始祖伏羲氏看中了这里的灵异之物——蓍草和白龟,遂在此观易画卦,推演天地之法则,洞察宇宙之奥秘,揭开了华夏文明极为高妙的序幕。
上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正式建立起西周王朝,继而列土封疆,实行了最初的封建制度。
武王将文王第五子叔度封于蔡,史称蔡叔度。
是为上蔡。
公元前1045年,武王病故,其子成王即位。
因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为摄政王,代理国务。
管叔、蔡叔担心王位有被周公旦篡夺的危险,抑或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私下里散布周公的流言蜚语,在诸侯中引起一片骚动。
这时,商的旧势力也乘机举事,起兵反周,与管叔、蔡叔、霍叔组成反周联盟。
在此危难的情况下,周公奉成王之命,出兵东征,讨伐叛逆。
叛乱平息后,蔡叔被囚,爵位被降。
蔡叔死后,周王室决定续封蔡叔之子胡为蔡国国君,史称蔡仲。
据《史记?管蔡世家》的记载,蔡叔度受到处分后,他的儿子胡(即蔡仲)引以为戒,率德训善,谨遵成王与周公的训诫,除了处理好政务以外,并继续修建蔡城。
城垣高约10余米,周长10490米。
城门两侧有门卫设施。
内城宫室林立,沟渠环绕。
手工业作坊区、贵族墓葬区规划得井并有条,堪称西周初年城市建设的典范。
从公元前681年到公元前543年,蔡国与邻国之间屡起战端,元气大伤,转而与楚国结盟。
春秋中期以后,蔡对于楚国惟命是从,小心翼翼,成为楚国的附庸。
但是楚国为了北上东进,占据淮河中游地带,不惜寻找各种借口,动用武力,灭掉了蔡国。
新蔡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十二年),楚国发生一次内乱,公子弃疾一党勾结蔡国旧臣蔡朝吴等发动政变,杀掉太子禄及公子罢敌,迫灵王自缢。
弃疾即位为楚平王。
楚平王为了报答蔡人派兵相助之功,也为了稳定政局,争取中原诸侯的承认,就找到蔡景侯的少子庐,立为蔡平侯。
蔡虽复国,但楚国却仍然占领着上蔡。
蔡平侯被迫南迁,于今新蔡县城西北部建立都邑,是为新蔡。
新蔡城周长8615米,面积5825670平方米,城墙高约10余米,宽约50余米,规模虽然无法与上蔡城相比,但仍不失为一代名城。
下蔡
公元前494年(蔡昭侯二十五年),蔡国国势日衰,迭遭侵犯。
先是楚昭王带领楚、陈、随、许四国联合攻蔡,迫蔡迁都于楚境,继是吴国兵临城下,逼蔡东徙吴地。
在吴师胁迫下,蔡国将官民和蔡侯的祖坟一起迁入吴国的州来(今安徽寿县、凤台县淮南和淮北之地),史称下蔡。
蔡迁州来以后,国势更加不堪,在楚、吴、魏几个较大诸侯国的夹缝中艰难挣扎,苟且偷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诸侯世袭的古蔡国还有最后一个响亮的名字——高蔡。
楚宣王时期,弱小的蔡国作为楚国的一个附庸国,被迫迁居到鄂西北保康以东、南漳以北、襄阳西南一片不大的山岭地区,名曰高蔡,也算得名副其实。
据《战国策》记载,蔡圣侯作为战国时期古蔡的最后一个国君,很喜欢游山玩水、纵马游猎,而且参加了魏惠王在前344年于逢泽(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召集的一次会盟伐楚的议事活动,事情被楚宣王察觉,宣王遂派大将军子发攻打高蔡,蔡圣侯不幸作了俘虏,高蔡乃亡。
往事越千年。
1958年11月13日,毛主席的专列在绵绵秋雨中莅临遂平,由于天气和交通的不便,本来打算亲自去嵖岈山公社看一看的毛泽东主席,临时决定把遂平县和嵖岈山卫星公社的负责人请到火车上座谈。
谈话中,毛主席得知当时的遂平县委书记蔡中田曾在上蔡县工作过,就问道:“有个上蔡,必然有个下蔡吧?”蔡中田回答说:“不知道有没有下蔡,只知
道有个新蔡。
”毛主席听后笑了起来。
这件事成为河南政坛的一个掌故,促进了地方领导干部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
知道上蔡·新蔡·下蔡的由来吗?
/thread-5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