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市井叙事——现代市民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
京的胡同, 上海的里弄, 武汉的花楼街, 南国的港湾…… 丛生的市并细民历尽了生活的悲欢, 市井成为五行八作、
三教九流的汇集之地。小业主、 工匠、 城镇贫民、 艺人、 郎
收稿日 2006 - 03 一 期二 14 作者简介: 肖佩华( 1962 - ) , 江西井冈山人, 男, 广东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南大学文 学院联合点博士研究生, 从事中国现当 代文学研究。
22
中、 游民( 卜 卦者、 相士、 风水先生、 盗贼、 兵、 乞丐、 地痞、 流氓、 帮会、 娟妓) 、 落魄文人、 下层知识分子、 普通职员、
失势的 官员、 败落的 商家、 前朝(政府)遗老 等构成了 遗少
市井阶层的主体, 从中也可知“ 市井” 都市” 与“ 是两个既 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具有不同的文化 内涵。因此, 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 市井” 代表着城市的底 层, 是中国城市的根, 抓住了市井, 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 市的“ 。从中也可知文学研究中“ 魂” 市井” 地位的重要 性以及为什么有必要把它从城市文学研究中独立出来。 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 在我 国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的市民文学发韧之初, 市民作 家们就将他们的目光投向市井阎巷, 以他们所熟悉的市 井风情为依托、 为支点、 为媒介来反映历史, 反映现实, 反 映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这成为中国市民文学一个宝贵的 传统。《 金瓶梅》《 、三言》 《 、二拍》 等小说就为我们树立 了典范。到现代小说家张恨水、 老舍、 张爱玲以及汪曾 祺、 邓友梅、 冯骥才、 陆文夫、 池莉等, 他们继承和发扬了 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 把市井风情小说的神髓特质发扬 开来,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他们的文学追求、 文 化心理、 价值取向体现出了较多的相似性。 诚然, 市井风情、 特别是市俗情趣— 物欲、 情欲向 来是文学家所乐意关注和表现的, 但不同作家有着不同 的叙事立场与价值取向。在不少作家的笔下, 这种关注 所构成的叙述却是一种关于“ 他者” 的叙事。尽管有良知 的作家们在叙述这个“ 他者” 的故事时也不乏同情、 怜悯 和关怀, 为市井庸众们的痛苦、 不幸呼吁和呐喊, 但是作 家笔下的“ 他者” 毕竟是一个被观照被叙述的对象, 作家 的“ 自我” 与被叙述的“ 他者” 之间, 始终存在着一段距 离, 一段由于生存方式和生命体验的不同而不是因为缺 乏同情心所造成的距离。“ 这段距离所带来的, 则是对 ‘ 他者’ 的感受和理解的隔膜。虽说同情也许能填补距离 造成的空当, 但是却无法让作家获得只有身处‘ 他者’ 位 置才能得到的那些虽然琐碎然而却是切肤的经验 , 更难 以体认平民百姓由此形成的人生感受, 即那些滋生于琐 碎生活细节的乐趣和悲哀。 [ 3〕 " 而我们看到的张恨水、 老舍、 张爱玲、 苏青、 予且、 汪曾祺、 陆文夫、 池莉等作家则 不然, 他们笔下的市井细民的生活故事已不是一种关于 “ 他者” 的叙事, 而更多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 自我” 的叙 事。尽管他们对市民也有委婉的嘲讽, 甚至批判, 但他们 的情感趋向是站在市民一边的, 对市井细民的七情六欲、 琐碎人生不仅寄寓了深切的理解、 同情, 更多的是溶人与 认同,因为懂得, “ 所以慈悲” ;我们从他们的文学世界中 了解到的是求真、 求实、 求生存发展的市井细民化认知世 界。在他们的作品中, 张扬着的不仅是那单纯的“ 行路 难” 百事哀” 与“ 的市井平民生存及人身保障问题“ 生存 权”而且是由此引发的以人为主体所显现出的坚韧的生 , 命意志, 在生活的抗击中所体现的真诚、 善良、 宽容与忍
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几句诗出之于教材中的哪一篇作品()
A. 《记波外翁》
B. 《怀念萧珊》
C. 《游园惊梦》
D. 《陶渊明写挽歌》
正确答案:
2. 小说《受戒》描写了和尚娶妻生子、杀猪吃荤、赌钱等行为,以及小和尚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
A. 对违背佛门清规的出格行为的批判
B. 超脱世俗欲求的虔诚信仰的赞美
C. 把出家做和尚看作是一种谋生职业的否定
D. 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正确答案:
3. 《〈圣经〉拟作》是一篇( )
A. 文化随笔
B. 小品
C. 杂文
D. 小说
正确答案:
4. 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采用儿童视角,运用拟人化手法的小说作品是( )
A. 《巩乃斯的马》
B.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C. 《父亲,树林和鸟》
D. 《鲁鲁》
正确答案:
5. 《将军族》的背景是()
A.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B. 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
C. 新中国建立后的台湾
D.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南昌
正确答案:
6. 叙写"文革"期间知青题材的作品是()
A. 《青春之歌》
B. 《我的第一个上级》
C. 《棋王》
D. 《春天》
正确答案:
7. 《关汉卿》一剧的中心线索是()
A. 以关汉卿与朱帘秀的爱情为中心线索
B. 以关汉卿的生平事迹为中心线索
C. 以关汉卿的剧本《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线索
D. 以王著刺杀权奸阿合马为中心线索
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和价值
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和价值
作者:陈惠敏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学作家中,冯骥才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本文试图研究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并思考其价值。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猎奇的题材、说书式的叙述方式和具有津味的民俗语言、独特深刻的主题这些方面,其独特的价值又体现在在作品中保留并宣传了天津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其他市井乡土小说构成呼应、对腐朽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反思这些方面。冯骥才的市井小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继以及他对国民性弱点的反思。
关键词:冯骥才市井小说文学特征文学价值
冯骥才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他创作了很多市井小说。这些小说主要收集在《怪世奇谈》和《俗世奇人》这两个作品集中,前者包括《神鞭》、《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后者包括如《刷子李》、《苏七块》、《好嘴杨巴》等十几篇短篇小说。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讲到:“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城市发生解体、调整、变迁的实景的写作,评论界相应运用了‘市井小说’、‘都市小说’、乡土小说”、‘乡情小说’等概念。被列入‘市井’和‘都市’项下的创作,有邓友梅、陆文夫、冯骥才、刘心武等的一些作品。”[1]冯骥才的市井小说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的市井小说,其具有重要的文学特征和价值。
一.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
分析冯骥才市井小说的文学特征,本文主要是从猎奇题材、说书式的叙述方式和津味语言以及独特深刻的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冯骥才市井小说的题材具有猎奇性
冯骥才在写市井小说的时候注意到了读者所普遍拥有的猎奇的心理。在市井小说中引入猎奇题材,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更利于作者思想意图的表达。冯骥才作品所设定的猎奇题材中所展现的不仅是神秘的人物身份,更是他们异于常人的技艺。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
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
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
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
(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
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
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论张爱玲小说的市井意识
子 ”。她 说 : “ 文 学 史上 素朴地 歌 咏人 生安稳 的作 品很 少 ,倒 是强 调人 生 的飞扬 的作 品多 , 但 好 的作 品 , 还 是在 于 它是 以人 生 的安稳做 底 子来 描写人 生 的飞扬 的。没 有这底 子 ,飞扬只 能是 浮沫 。许 多 强有力 的 作 品只予 人 以兴奋 ,不 能予人 以启示 ,就是 失败 在不 知道 把握 这底 子 ”【 j J 。所 以在创 作 中 , 张 爱玲刻 意
这里的市井意识主要指中国传统市民文学的叙事特征审美趣味市俗情趣构成了这些作品的底色和基调它们往往以生活的原生态贴近生活的形式日常俗世的生活叙事获得广大市民的赞赏和支持以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风俗来显示社会现实的环境拓展情节刻画人物尤其是剖示人物的文化心理画出国民的魂灵使漫长修远的数千年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与现实社会现实的人的心灵相接以表现深广的历史蕴涵
J a n. 2 01 4 Vl 01 . 24Biblioteka Baidu N o. 1
一 文 学
音 思 口 论张爱玲 小说 的市 井
,● ~ , ’
肖佩 华
( 广 东海 洋 大 学 文 学 院 , 广 东 湛 江 5 2 4 0 8 8 )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的,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另一代是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的需要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型: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题”是个十分关键的名词,主题
选择与时代关系联系紧密。如五四“文学革命”强调的是“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17年强调的是“光明”、“歌颂”的主题,新时期初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强调的是重大的政治
反思或经济主题。新时期市井小说则突破了这类宏大主题的限制,
开始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写风俗民情,写人情人性,文学关注的
中心从权力政治话语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探求其中包含
的文化和人生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文化主题和
文化视角。
一、新时期市井小说的主题转换
什么是新时期市井小说,这是个很难严格定义的概念。陈
思和、洪子诚等在提到这一概念时,亦只是简要概述了相关作家对
象和相应作品,并没有对其具体的精神内涵进行确切的界定。我们
在这里大致上接受如下这样一种界定,即认为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
主要是指“以都市或城镇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注重独
特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表现丰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和人生底蕴”。具体说,其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可以大致
归结如下:一是描写对象都是生活在都市或城镇的普通市井小民;
二是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其所蕴涵的人生底蕴和文化
内涵;三是努力挖掘风俗文化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
美情趣。
首先,在主题选择上的突出的特点是不再选择具有重大社
会意义的时代题材,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在市井社会里默默生存的
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
写作倾向上,关注世俗人生,以生活在都市和城镇中的普
通市民为描写对象,叙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从描写对象上来看,描写最普通的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城市平民、小贩等。新时期市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
现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它的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及表达形式,对现当代的中国思想情感进行描述展现。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篇1
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
如果想对某段社会的现实情况加以了解,那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因为和理性精神的不断融合而使文学作品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所谓理性精神其实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中间包括浓厚的人文精神,感性的理性精神以及科学的理论精神等等。下文就对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进行讨论。
一、在现当代文学中的科学理性
(1)关于科学性
如果对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就可以知道:现当代文学在主题和思路的创作中始终都贯穿着科学理性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形态构建中,科学理性思维对其因影响重大。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占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都对理性精神有所体现。而在现在,让人高兴的是,这种理性精神已经渐渐地被现当代文学所接受,还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改写,也是为社会发展带来好的思想引导。
(2)关于现实性
因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所以我国当代文学开始逐渐向现实性发展。在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文学作品也在向自然主义逐步靠拢。注重文字和生活的相结合是现当代文学的原则,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体验,这种现实性的创作就为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作者来说,就应该把真实生活描绘出来,在经营文字的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用心来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现当代文学方向论文
现当代文学方向论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文人志士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文学思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方向论文范文一:现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鲁迅先生就是以一部《狂人日记》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对于道家的叛逆精神对于文人的传承,其代表现当代代表一定是鲁迅。鲁迅写作的时候大量运用庄子的语言典故,所以造成一种有选择性的文化传承。他曾经多次校勘《嵇康集》,使用了长达二十三年时间,反应鲁迅对嵇康的偏好。为何独爱嵇康?因为嵇康在魏晋时期中便是以一种反儒家推崇庄子思想的姿态出现。醉心自然,醉心长啸,都是一种反抗礼教的斗争方式。鲁迅笔下的任务,就如狂人和疯子等都是与世俗社会有着很大的差距,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反差,如此便在这社会上无法正常生活的一种形式人物,便就是这种人物带着一种对儒家的对抗,带着一种庄子思想的。此处还要介绍两位知识分子,他们对道家思想的传承都在他们的文学中得到辉煌的体现,第一位是郭沫若,其在十三岁便已经开始阅读庄子著作,而后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一种凤凰涅壮烈的道家思想,带着一种放任自我、狂放倜傥的文化特质。另外一名是郁达夫,他追求的就是一种黄仲则的殉情生活还有就是他那种纯情倾向,并且有一种文人自虐的自娱自乐的价值感。这些都能够在其作品《沉沦》等的主人公身上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一、崇尚自然
庄子云:“任其性命之常情而已矣”。能够看到庄子对自然性的推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在道家的角度来看,自然便是一种最崇高的美学和哲学。此处的自然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大自然,而是一种俗称的自然而然的态度和方式。这种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通常是物质文明欲望越来越旺盛,那么便会形成一种与自己精神文明相互约束的部分,人们就会追求一种本性的回归。现代文学中有很多作家都引用这种思想文化,他们都自觉地传承这一个命题,对现代
东北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5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22秋在线作业2答案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卢嘉川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项】《红旗谱》
【B.项】《“锻炼锻炼”》
【C.项】《将军族》
【D.项】《青春之歌》
【此题正确选项是】:D
2.布局精雕细琢,工于营造意境,用诗的语言托物寄情,歌颂祖国美的生活以及创造美的普通劳动者:具有上述特点的作品是()
【A.项】《太阳下的风景》
【B.项】《社稷坛抒情》
【C.项】《茶花赋》
【D.项】《黄鹂》
【此题正确选项是】:C
3.小说《受戒》描写了和尚娶妻生子、杀猪吃荤、赌钱等行为,以及小和尚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
【A.项】对违背佛门清规的出格行为的批判
【B.项】超脱世俗欲求的虔诚信仰的赞美
【C.项】把出家做和尚看作是一种谋生职业的否定
【D.项】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此题正确选项是】:D
4.善于描写人的异常感觉,通过对主要人物黑孩的超乎平常人的感觉能力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既具有对"文革"那个苦难现实真实写照的一面,又使作品具有童话般的、超现实的象征色彩。这篇小说是()
【A.项】宗璞的《鲁鲁》
【B.项】铁凝的《哦,香雪》
【C.项】张承志的《春天》
【D.项】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此题正确选项是】:D
5.诗歌《麦地》的作者是( )
【A.项】冀汸
【B.项】艾青
【C.项】舒婷
【D.项】海子
【此题正确选项是】:D
6.《慕尼黑》一诗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36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虽充满着 肉欲,但毕竟是她使章永璘在爱抚中得到自信, 最终站立成为“人”的。这里指的“人”应该 说是知识分子精神的复苏和重生。然而遗弃黄 香久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对赤裸真善的戏弄,是 站立起来走路的新人对母性的遗弃和践踏。然 而永远伏在黄香久的怀里却又是对他精神价值 的埋没和戕害。张贤亮以那种如身临其境的笔 触着实写出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尴尬 来。
(2) 在题材方面大大扩展了文学的艺术视野; (3) 促使文学的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发生变化(大
跨度的时间转换、主客观的交织,引进西方意识 流和蒙太奇手法)。
本节内容:
造 成 的 创 伤
文 革 给 人
伤痕
理 性 精当 神代 的作 深家 化 。
反思
对 的现 关实 怀变
革
改革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 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 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 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 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 现的文学现象。
改革
反 思 文 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 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 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 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 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 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文学名扬中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当代文学方法论分析
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研究对象的共时状态,零距离带来了永不停息的活力,也相应地带来了学科的学术难度和尴尬处境。曹文轩教授在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一书的“代后记”《专业的难度》中说了四点理由,即:它的研究对象之不尽如人意;本学科缺乏足够的学科尊严与自主权;被研究的对象正处在运动状态之中;它不可避免地陷于人际关系之中。①这种剖析可谓一针见血。我们必须承认,总会有一些学者爱屋及乌,不允许别人臧否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甚至有一些吃“鲁郭茅”饭吃“巴老曹”饭的人摆出一副誓死捍卫的姿态,成为研究对象的护法。其实,一个研究者如果对于研究对象缺乏清醒的认识,以朝圣者或追星族的谦恭对研究对象顶礼膜拜,使自己在人格上和学术判断上都成为附庸,那么,这样的研究注定是速朽的。这些年,在文学边缘化之后,也有一些冲劲十足的新生力量对“当代文学”充满了蔑视,甚至表现出一种不搞臭它决不罢休的仇恨,这种失去理性甚至是丧失理智的做法,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小丑。如果一个研究者仅仅把专业当成饭碗,玩世不恭地游戏其中,或者干脆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当成利益交换的砝码,将学术界当成一个纯粹的名利场,政治话语得势时甘愿充当政治权威的马前卒,商业趣味流行时沦落为金钱的奴仆,那么,这样的学术不仅是垃圾,而且是毒品。我个人对于所从事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一直心怀恐惧,最突出的是担心自己的心血成为过眼云烟,成为迅速膨胀又迅速幻灭的泡沫,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当代作家、当代批评家和当代文学研究者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悲剧性宿命。
当代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探究
当代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探究
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主要角色以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情节、环境和背景所构成,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小说的背景和内容通常都反映出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因此,小说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文学形式。
当代小说是指当前时期出版的小说,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小
说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小说存在很大的不同。当代小说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呢?
一、当代小说的文化价值:
1、记录时代与社会风貌
当代小说是一种记录时代与社会风貌的文学形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性的记叙
方式,具有很强的当代性。当代小说通常是通过对当下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人类关系等方面的描述,来反映当前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就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小说,通过对一个家族几代女性的生命经历和命运的描述,反映了中国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传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而现实主义小说家余华的小说《兄弟》则是一部反映城市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小说,它以移民工人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现代城市中仇恨和爱情、拥抱和拒绝、生与死的关系。
2、促进文化交流
当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当代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不同
的阅读方式和审美趣味。当代小说运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手法,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而读者阅读当代小说可以增进对当代文化的了解,开阔自己的心胸。
例如,哈塞姆·穆库廷姆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描写阿富汗国情的小说,它描述了两个男孩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阿富汗社会的黑暗和种族冲突。这部小说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读者,吸引了更多的人了解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或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或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新时期通俗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
载着中国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历史记忆,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
生活性特征。本文着重探讨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从历史背景、文学形
式、题材特点和文学意义等方面剖析新时期知青文学的发展及其与时
代的关系。
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文化大革命。知青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对象,他们作为年轻一代参与到改造旧社会、
建设新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知青们经历了许
许多多的艰辛和困苦,他们的青春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被献给了伟大的
社会事业。
文学形式
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主要以小说、散文、诗歌等传统文学形式为主,但
也有少量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们的写作方式可以是真实生活的记录,
也可以是虚构的创作。因为早期知青身临其境的亲身经验,所以许多
作品十分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冲击。
题材特点
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以描写社会变革和生活情感为主,这些作品不仅关
注社会问题,更关注人类情感的表达。作品呈现出了一代年轻人的百
般痴狂和对于事业的热爱。小说作品涵盖了文化大革命的各个方面,
如劳动、知识改造、思想改造、文化教育等等。此外,新时期的知青
文学有一些具有伟大时代气息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三毛的
《撒哈拉的故事》等。
文学意义
新时期知青文学实际上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一种发展,它有力地反
映了中国知青时代的某种特殊的文学品质,使中国通俗文学从此走向
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新时期知青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市井乡土小说、寻根小说
写到孩子们求雨回来后,说:“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就着泡辣子, 吃了两碗苞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着了。”后一句是地道的口语, 却很有味。
《在悬崖上》写了青年人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误区。(设计院、技术员“我”、会计员妻 子、雕塑师加丽亚)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写了三个掉队的新四军女兵历尽艰苦追赶队伍的故事,表达了革 命战士的忠诚。(俞洁、周忆严、高柿儿,曾获全国奖)
《那五》描绘了一个晚清没落贵族子弟的生活遭际。通过对 那五游手好闲、寡廉鲜耻的浪荡一生和社会“多余人”形象地 描写,不仅让人看到了从晚清到民国这一阶段中国旧社会的肮 脏和腐朽,而且让人感受到了封建黑暗势力对人性的戕害。故 事按照那五的命运波折单线发展,情节具有传奇性和戏剧性, 人物性格具有悲喜剧特征。小说对那五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的描 绘,深刻抨击了在那五这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国民的劣根性, ,那就是懒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爱面子、 “倒驴不到架 ”、一辈子一事无成。(福大爷、紫云奶奶、过大夫、《紫罗兰画
市井乡土小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市井小说,主要写城镇,二是乡土小说,主要 写乡村。两类小说虽然描写的对象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注重对独特 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追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 生底蕴。
市井风情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市井风情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主要内容':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历史意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2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这类人物的出现表征着“文学造神时代”的终结,平常人、平常事成为新写实文学的主角,适应了大众的文学口味。作家从容不迫地叙述着中国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并将其作为独特的审美对象并提升至本体性地位,对于文学的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题”是个十分关键的名词,主题
选择与时代关系联系紧密。如五四“文学革命”强调的是“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17年强调的是“光明”、“歌颂”的主题,新时期初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强调的是重大的政治
反思或经济主题。新时期市井小说则突破了这类宏大主题的限制,
开始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写风俗民情,写人情人性,文学关注的
中心从权力政治话语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探求其中包含
的文化和人生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文化主题和
文化视角。
一、新时期市井小说的主题转换
什么是新时期市井小说,这是个很难严格定义的概念。陈
思和、洪子诚等在提到这一概念时,亦只是简要概述了相关作家对
象和相应作品,并没有对其具体的精神内涵进行确切的界定。我们
在这里大致上接受如下这样一种界定,即认为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
主要是指“以都市或城镇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注重独
特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表现丰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和人生底蕴”。具体说,其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可以大致
归结如下:一是描写对象都是生活在都市或城镇的普通市井小民;
二是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其所蕴涵的人生底蕴和文化
内涵;三是努力挖掘风俗文化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
美情趣。
首先,在主题选择上的突出的特点是不再选择具有重大社
会意义的时代题材,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在市井社会里默默生存的
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
写作倾向上,关注世俗人生,以生活在都市和城镇中的普
通市民为描写对象,叙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从描写对象上来看,描写最普通的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城市平民、小贩等。新时期市
井小说写性格各异的普通市民,真正实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再者,从描写内容上来说,市井小说描写的都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写
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家庭关系、业余生活等。
“日常生活是通过对诸如家庭、婚姻、两性关系、劳动场所、文
化娱乐活动、消费方式、社会交往等问题来具体化为人的存在内
容的”。市井小说真实地展现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还原了普通
人的生活原貌,不搀杂过多的政治色彩,真正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在主题选择上的另一特点是市井小说超越政治主题,进入文化主题。
市井小说的作者精细的手笔书写所熟悉的一方风土,穿插
市井风俗文化,传达民俗韵味。新时期市井小说把文化视角引入当
代小说之中,有评论者把新时期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寻根小说都
归类到文化小说的行列,认为“正是市井乡土小说的出现,开拓了
新时期文化小说的先河”。
新时期初文学创作的政治倾向化,引起了作家的高度警惕,他们开始认识到必须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实现新的价值突破,一部分
作家遂开始把“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民俗风味”引入文学创作,
这在市井小说家中尤为自觉。邓友梅的一系列市井风俗小说,如
《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烟壶》、《那五》等小说,描写老北京普通市
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书写民风民情,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烟壶》“为以后的文学脱离政治的意识的干扰,自由地表现民俗世界提供了先例”。陆文夫的《小贩世家》、
《美食家》、《门铃》、《井》、《圈套》等市井小说亦以苏州
文化为创作背景,描绘苏州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态。苏州小巷文化,美食文化都尽显在陆文夫的笔下。冯骥才于80年代中期创作的的《神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