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合集下载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市井叙事——现代市民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市井叙事——现代市民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
肖佩 华
( 韶关学院 中文系, 广东 韶关 512005 ; 河南大学 文学院, 河南 开封475001)
摘 要: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 是中国 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 有着深厚 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 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 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 。以市井 魂” 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 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 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 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 传承性、 模式性、 地方性的 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 行为方式、 心理愿望、 宗教信仰、 伦理观念、 道德范型及社会组 织, 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 情感性、 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 形象化的叙事。 关键词: 中国社会 ; 市井叙事 ; 现代市民小说; 叙述 色 叙述特征; 文化意识 ; 二
中图分类号:1 20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一 223X (2006 ) 一 一 022 一 03 ( 0 07
丹尼尔 贝尔曾对“ 文化” 做出了这样的定义: “ 文 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 帮助他们对付 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11( P24) “ 文化领域是意义的领 域, 它通过艺术与仪式, 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诊释世界的意 义 , [ 1] ( P31) 如果将这一定义延伸到以叙述市井生 …” 态景观和市俗文化见长的现代市民小说上面, 同样有其 适应性。生态景观、 市俗文化无疑也具有对人的生命过 程提供以民间理性为观照点的解释, 而小说艺术又因其 更利于“ 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诊释世界的意义”比现实的 , 市俗生活过程和市俗事像的展示更具体更形象, 切近 更“ 人与历史、 人与社会的深刻关联点, 因而也更容易蕴涵较 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2] 现代中国市民 " 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 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 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 体性、 传承性、 模式性、 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 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 行为方式、 心理愿望、 宗教 信仰、 伦理观念、 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 实际上它是以市 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 情感性、 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 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无 疑, 世纪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的叙事具有鲜明的特征并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文2篇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文一:我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本科阶段更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其基本目标由精英式的“专才”培养转型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通才”培养,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大学本科教学面临教学目标、教学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师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必设的专业,同样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接轨。

一、明确教学的总体思路就农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其中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培养要求: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和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与沟通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本专业方向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备调查研究和协调组织的能力,能适应相邻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实际工作等。

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既强调专业素质,又强调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目的、教学容和方式、教学过程方面都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接轨。

此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与写作能力,由此在教材选择、课时分配和教学方式上都与此目标相符。

在教材上选用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此教材学理性强,文学史的线索清晰明了,授课就依教材的框架进行,对作品的分析教师自行补充,这是教材未展开而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部分,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课时分配上,明确突出作家作品的教学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路,作家作品的讲授占60-70%,而文学运动、文艺思潮、社团流派、文体发展等容占30-40%。

在对具体文本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重要作家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

温儒敏先生在十多年前谈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时,就已明确提出要“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有关现代文学论文导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以下为大家介绍有关现代文学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现代文学语言,白话并简洁语言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文学思想进行变革,那么就要现对语言进行改革,鲁迅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

在语言表述方面,鲁迅的文学作品也颇具研究价值,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

鲁迅擅长用平白如话的语言阐释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性特点,通俗点讲,在现代文学语言的呈现上体现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特点。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对采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十分的提倡,暗藏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

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白话文学主张,在他的杂文中还对那些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另外,在“五四”时期,西方文化曾经大量的涌人中国,一些新的名词也就随之传人中国,这个时候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对于这些新名词的运用,鲁迅先生曾说:“欧法文化的侵人中国白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

”所以说他非常主张主动对这些外国语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吸收和利用,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

二、现代文学体裁,新诗应创新关于文学体裁,鲁迅先生予以很多的建设性论述,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且这些论述对于现代文学理论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新诗的出现,可以说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但鲁迅先生在诗歌的创作以及批评方面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他的新诗只有《梦》、《他》、《桃花》等六七首而已,远不如他的杂文以及小说的创作数量。

鲁迅先生对新诗的理论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鲁迅先生认为新诗应该是对真实的情感进行的表达,他对新诗的择选和对新诗诗人的评价,要求用真实的健康的情感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鲁迅先生认为诗歌创作时应该对其内容进行重视。

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论范文

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论范文

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论范文现当代文学是一个广阔而多样化的领域,涵盖了各种文学流派、主题和风格。

文学评论是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理解作品的内涵、形式和意义。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论。

首先,文学评论可以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评论家可以探讨作品的叙事结构、语言运用、节奏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时间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或者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和意象运用。

通过对文学形式的深入剖析,可以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

其次,文学评论可以从主题和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当代文学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包括社会问题、人性探索、历史记忆、身份认同等等。

评论家可以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以及对社会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例如,可以分析小说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揭示和批判,或者分析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通过对主题和意义的深入探讨,可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外,文学评论还可以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涵盖了多种流派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评论家可以运用这些理论框架来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例如,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符号和意义,或者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探讨诗歌中的性别议题。

通过运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可以为作品提供多维度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文学评论也可以从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现当代文学作品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评论家可以探讨作品与时代的对话和回应,以及作品对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的反映。

例如,可以分析小说中对战争和人权的关注,或者分析诗歌中对城市化和环境破坏的思考。

通过对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论范文可以从文学形式、主题和意义、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之前造成的的文学封闭和隔绝的现象,能够将文学在内容和表达感情方面与中国当代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目前,我国具有很多出色的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将我国优秀的现当代作品向外译介,使我国的作家走出国门,使我国的文学能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是我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不足之处第一,英译作品的国外影响力比较小。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翻译家、作家总会翻译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拿来主义,但是在这期间,我国翻译家将本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推出过门的却少之又少,和国外译作相比,不管是从量上还是质上,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都是不高的。

对我们来说,很多外国作品、外国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国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家了解的却不多。

第二,译文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一般而言,很多名著都是在名译的作用下产生的。

经过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朱生豪等对罗曼罗兰、安徒生、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作品的翻译,我国读者对这些西方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但是,我国很多的中译英翻译者们,因为本身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导致翻译水平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由于翻译问题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我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我国对我国优秀作品的翻译不到位,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轻则使外国读者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使文学作品远远偏离文学译介的标准,重则损害国家民族的文化形象。

对于汉学家来说,因为他们并不是非常熟悉我国各种民俗风情,所以在译文中出现一些错误也是避免不了的。

在Recollections of West Hunan 中一共有11篇沈从文的作品,由于翻译作者对在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情况、湘西的方言并不是非常熟悉,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一些在理解上的错误。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题”是个十分关键的名词,主题选择与时代关系联系紧密。

如五四“文学革命”强调的是“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17年强调的是“光明”、“歌颂”的主题,新时期初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强调的是重大的政治反思或经济主题。

新时期市井小说则突破了这类宏大主题的限制,开始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写风俗民情,写人情人性,文学关注的中心从权力政治话语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探求其中包含的文化和人生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文化主题和文化视角。

一、新时期市井小说的主题转换什么是新时期市井小说,这是个很难严格定义的概念。

陈思和、洪子诚等在提到这一概念时,亦只是简要概述了相关作家对象和相应作品,并没有对其具体的精神内涵进行确切的界定。

我们在这里大致上接受如下这样一种界定,即认为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主要是指“以都市或城镇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注重独特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表现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生底蕴”。

具体说,其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可以大致归结如下:一是描写对象都是生活在都市或城镇的普通市井小民;二是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其所蕴涵的人生底蕴和文化内涵;三是努力挖掘风俗文化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首先,在主题选择上的突出的特点是不再选择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时代题材,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在市井社会里默默生存的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

写作倾向上,关注世俗人生,以生活在都市和城镇中的普通市民为描写对象,叙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从描写对象上来看,描写最普通的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城市平民、小贩等。

新时期市井小说写性格各异的普通市民,真正实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再者,从描写内容上来说,市井小说描写的都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写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家庭关系、业余生活等。

“日常生活是通过对诸如家庭、婚姻、两性关系、劳动场所、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方式、社会交往等问题来具体化为人的存在内容的”。

现当代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精选范文一、何为“文学营销”市场经济之前的传统社会中,文学传播目的并不具有十分强烈的经济利益色彩,创作者经常无偿地奉献自己的才智。

在商品社会中,文学活动以一种特殊方式在运作:文学生产—文学产品—文学市场。

文学产品可以被视为“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体,“艺术价值”要在接受活动中由接受者的鉴赏活动来实现,“经济价值”要在文学市场中由读者的文学消费活动来实现。

正如其他商品走向市场要经过推广一样,文学产品也需要宣传推介活动,即文学营销。

文学营销是整个文学生产活动系统中文学产品走向文学市场、实现经济价值的必要环节。

文学营销中所流动的文学信息将三个行为主体,即作者、营销者和读者受众联系在一起。

三个主体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主导整个文学营销,文学信息并非单向地流动,而是在三个主体间双向或多向传输,表现出明显的互动效应。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可知,文学营销是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的宣传活动,在作品、作者、营销者和文学受众之间形成了多向互动的信息流动,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文学作品的经济价值。

如果在文学营销过程中超出了必要的限度,过分关注与文学联系并不密切的外围信息,如个人隐私、司法纠纷等,那么就可以将这种行为视为“文学炒作”,是文学营销中消极行为的集中展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文学营销”是一个专门术语,指借助于以文学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策略和方式,营销的对象主要是物质产品和服务体验,因此其确切的名称宜为“文化营销”。

本文所论“文学营销”的对象是文学作品这种精神产品,即对文学作品的营销。

二、文学营销产生的动因与条件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欲望较之以往更加恶性膨胀,文学艺术要想使人们听到自己的声音,要获得并巩固加强对生活的干预作用,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单单依靠传统的“田园吟咏”式的传播方式已无以为继。

因此文学就要借助市场化机制,在一片喧嚣中为自己争得注意力。

只有被关注、被倾听、被思索、被接受,文学的终极关怀精神才能得到昭彰。

文学叙事中的市井情怀

文学叙事中的市井情怀

[收稿日期]2011-02-20[作者简介]肖佩华,男,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博士。

2011年7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Jul.2011第32卷第4期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Vol.32ɴ.4文学叙事中的市井情怀肖佩华(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井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

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

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

现代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形式,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为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叙事,从中凸显出作家浓郁的市井情怀。

[关键词]文学叙事;市井情怀;现代小说;文化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1)04-0155-04一、“为市井细民写心”:作家感同身受的“自我”叙事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一般指下层市民生存居住的小街、小巷、小市,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井一头连着传统文明,一头连着现代文明。

市井闾巷之间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

市井风情特别是市俗情趣———物欲、情欲———向来是文学家所愿意关注和表现的内容,但不同作家有着不同的叙事立场与价值取向。

在不少作家的笔下,这种关注所构成的叙述却是关于“他者”的叙事。

尽管作家们在叙述这个“他者”的故事时也不乏同情、怜悯和关怀,为市井庸众们的痛苦、不幸呼吁和呐喊,但是作家笔下的他者毕竟是一个被观照、被叙述的对象,在作家的自我与被叙述的他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段距离,一段由于生存方式和生命体验的不同造成的距离。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传统定义新文学的起源多以五四为中国现代文学之开路先锋,鲁迅、胡适、钱玄同等文学巨匠也被赋予现代文学开山宗师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绪论范文篇一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继承。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

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推动现代文学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前言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

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

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

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

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

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市井乡土小说寻根小说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市井乡土小说寻根小说

汪曾祺小说旳整体美学和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小说旳整体美学趋向于友好与唯美。这种友好既是人与自然旳相 融相洽,也是人与人之间旳真纯质朴。他旳小说文本中,没有把环境作 为异质性旳力量进行描写,写人在充斥异化旳环境里出现旳精神分裂与 心灵冲突,而要点写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旳内心旳 友好。
但应注意旳是,友好轻易泯灭深刻与锋利。
冯骥才旳“津门小说”钟情于津门重地,一般经 过挖掘清末民初天津卫旳闲人杂事和奇谈怪事, 再现带有浓厚“津味儿”色彩旳津门生活重新审 阅民族老式文化,或歌颂中华民族老式文化中伟 岸深厚、博大精深旳一面,或批判民族老式文化 中俗陋粗鄙旳一面。
《神鞭》经过傻二不断进取旳行为,歌颂了中华民族不 愿落后旳进取精神。(傻二、“玻璃花”)但是也有人 从中读出了抨击自古以来中国老式永远不败旳正统意识。
出目前1980年代前期,几乎与改革小说同步出现。它旳出现, 标志着小说在突破了社会政治层面旳新旳文学启蒙后来,开 始进入一种文化旳层面,并由此引出了文化寻根小说。
市井乡土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有联络,但又有区别。前者以 风俗民情为主要体现对象,社会人生故事就在风俗民情中展 开,后者以风俗民情为窗口,主要体现风俗民情中蕴含旳文 化原因。
“好旳语言应该是每一句单独拿出来都平淡无奇,但放在 整体中,在前后旳文气相接中,却每一句都如嚼橄榄。”
如《求雨》写大旱时节孩子们敲锣打鼓求雨旳事。写到人们 因为大旱而望云霓时:“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 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旳颜色把人旳眼睛都映蓝了。雨呀, 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呀!”背面一句话看似闲话,读 后却觉得有意味。
写到孩子们求雨回来后:“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 就着泡辣子,吃了两碗苞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 睡着了。”后一句是地道旳口语,却很有味。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见解1000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见解1000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见解1000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现象,它涵盖了多个时期、多种流派和风格的作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学作品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和特点。

以下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的一些见解。

一、多元化的文学风格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古典文学风格,也有现代的文学风格。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白话文、新诗、新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与传统文学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现力。

此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反映社会现实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许多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情况。

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描绘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巴金的《家》则通过描绘一个封建家庭的衰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落后。

此外,一些作品还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描绘一个精神病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和虚伪;余华的《活着》则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三、探索人性与生命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探索人性与生命意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许多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真谛。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通过描绘一对男女在婚姻生活中的挣扎和无奈,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婚姻的真谛;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通过描绘一个残疾人在地坛公园的生活经历,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一些作品还通过描绘人物的成长历程来探讨人性的变化和发展。

小说:市井小道之说?探寻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流变与规律

小说:市井小道之说?探寻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流变与规律

小说:市井小道之说?探寻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流变与规律小说,是指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叙述性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描绘生活环境、塑造人物形象,以表现主题的文学体裁。

探寻小说这种文体名称的由来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当时被称为“市井小道之说”的传奇小说以其细致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时代背景即环境描写深入人心,发展到现在相比较于诗歌、散文、戏剧文体而言,小说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

一、短篇小说文体及其创作特征短篇小说是区别于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体裁更为短小的小说文体,尤其讲究写作技巧。

关于短篇小说的特征,鲁迅曾经指出:“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权利。

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比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确实如鲁迅所言,短篇小说虽然“细小”,但能“以此推及全体”。

很显然,在鲁迅先生看来,截取生活片断,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这就是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发展状况综述自鲁迅之后,一大批作家涌现出来,其中在短篇小说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比比皆是。

发展至今,短篇小说创作经历了几个较为蓬勃的创作时期:•其中抗战初期涌现出来一个高潮,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和丘东平的《一个连长底战斗遭遇》并列为当时最有名气的三个短篇小说,萧红的《小城三月》也以清丽的笔触描画出了一个故土歌谣一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同一时期的冰心、老舍等人的作品也独树一帜;•四十年代,更多风格的短篇小说展示出成熟的艺术成就,比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琉璃瓦》等作品构筑出一派都市洋场风范,刘呐鸥、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海派风格短篇小说,沈从文、废名、萧乾等京派作家的短篇小说纯朴静谧、乡土气息浓厚,赵树理等人“山药蛋派”风格的小说、孙犁于风云变幻之秋创作的白洋淀系列“诗歌体”(也有称“散文体”)小说也都自成风格,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 历史化态度※阎浩岗内容提要:评判作品文学价值的标准是“真实感”而非“真实性”,文学价值的核心是艺术感染力而非其思想史价值和“政治正确”,评判作品思想价值的关键是能否促人向善而非“现代性”的有无。

对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评价要持“历史化”态度。

创作个性是作家获取文学史地位的“资格证”。

对任何曾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品,后世撰史者均不应弃之不顾。

“潜在写作”的作品应看作它出版年代而非写作年代的文学史事实。

作为教材的文学史著作不宜以对生产机制的分析取代对作品本身内容与艺术成就的介绍、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文学史写作 文学视角 文学价值 历史化态度 编写体例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思想史与文化角度进行的研究,开阔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取得了不菲的实绩。

但正如单从政治革命角度阐释文学会产生“偏离角”一样,单从思想史或文化角度进行的这种研究也导致了新的“偏离角”。

笔者以为,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应更突出文学的特性,而对时间和心理距离都离我们比较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叙述,应注意采取更历史化的态度。

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是作家作品的“入史”标准以及文学史著作的体例问题。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为写出更完美的文学史著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给笔者许多启发。

笔者非常尊重并感谢前辈、同辈乃至晚辈的现有成果,但也有自己的思考,认为有些问题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 “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不论是否明言,作品“真实”与否一直是人们评判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05BZW052。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之一。

新历史主义理论宣告了还原和重述原初历史真实的不可能。

文学文本更是有意的虚构,文学世界是一种虚拟时空、想象时空,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靠近的程度不应是评判其文学价值的标准。

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曾经的文史同体,以及后来“诗”与“史”的纠缠,事实上以“史”量“文”的现象非常普遍。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

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

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

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

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

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三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容打垮了传统文学多种因素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读者或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现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人们逐渐被这种丰富的形式所吸引,而网络文学便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文学,到目前为止对文学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论文选题简介

论文选题简介

201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现当代文学部分1.郭沫若诗歌创作追求嬗变历程的艺术启示2.冷酷世界中的欲望——余华小说人物论3.论萧红小说对女性情感和命运的表现4.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5.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6.萧红作品的女权主义解读7.张爱玲的生存体验与其创作8.论《白鹿原》的悲剧建构9.雅俗流变中的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10.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性11.对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以及原因的思考12.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13.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14.论茅盾小说《子夜》对上海都市社会的表现15.论巴金小说对新时代传统家族的表现16.从《再别康桥》、《雨巷》看传统文化对现代诗歌的影响17. 论张恨水的言情小说……18. 冷酷世界中的欲望——余华小说人物论19. 论“先锋小说”的困境20. 《金粉世家》与中国传统家族小说21. 五四传统在当代文学中的曲折发展反思22. 网络文学现代发展初探23. 老舍小说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24.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25. 论莫言《ⅩⅩⅩⅩ》的文化内涵26. 王朔小说风格浅论27.三毛旅游散文/小说的审美价值28.试论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29.当代文学的市场化倾向30.张爱玲的生存体验与其创作古代文学部分1.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性2.流行歌曲与宋词比较研究3.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4.论苏轼“超然”的人生境界对其创作的影响5.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流变研究6.从《三言》看古代婚恋观念的嬗变7.《红楼梦》的悲剧精神探析8.《金瓶梅》研究9.《西游记》研究10.《聊斋志异》研究11.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12.《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探析13.论秦可卿与《红楼梦》的悲剧主题14.李煜、李清照词“梦”意象浅论15.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意蕴及理性思索16.从《诗经》的婚恋诗看春秋时期的婚恋习俗与观念17.《三国演义》智谋描写探析18.从《窦娥冤》与《赵氏孤儿》看元人杂剧的悲剧意识19.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20.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21.《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22.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3.浅谈古代文学审美标准对“汉赋评价”的影响24.晏几道梦词的理性思考25.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外国文学部分1.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精神2.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但丁与基督教文化4.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5.《浮士德》研究6.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7.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8.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9.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0.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11.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2.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13.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14.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15.安徒生童话研究16.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研究17.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的特色18.《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19.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宗教问题研究20.《巨人传》的核心意象解析21.《堂吉诃德》的人物设计浅论22.《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23.黄金时代主题的原型及其变体24.乌托邦主题的范式及其变体(西方文学中的乌托邦)25.论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26.桃花源主题流变27.浅析《简爱》中女性的独立意识28.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小说中的金钱主题29.《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命运观比较研究30.《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31.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32.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33.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解读34.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分析35.从奥涅金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36.《傲慢与偏见》中伊利莎白形象分析37.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38.谈《雪国》中驹子的悲剧命运39.浅析《高老头》的金钱观40.试论《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古代汉语论文题目1.通假现象的原因及性质2.论成语意义的引申趋势3.词义转移分类考察4.汉字的文化意蕴例说5.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6.现代汉字中不能纳入六书的情况分析7.现代简化字中古非繁简字关系类型分析8.中学语文教材注释术语 同 和 通 的使用情况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0.古汉语人称代词比较研究11.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12.汉语地名的文化意义论析13.汉字的文化意蕴例说14.成语中反映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15.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语言学部分1.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2.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方式3.流行歌曲歌词中语义的超常搭配4.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5.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6.论小品的幽默讽刺语言艺术7.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8.小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9.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10.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11.广告中的成语变异现象12.广播电视中的方言现象13.歇后语研究14.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研究15.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16.郭德纲相声的语言特色17.配偶称谓词语的演变与社会变迁18.化妆品广告的用词特点及文化内涵19.新闻语言研究20.店名和中国文化对外汉语部分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2.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研究3.交际法研究4.试论人本派教学法5.语言教学理论6.语言教学法流派7.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汉字词汇语法)8.语言技能训练听说读写9.分课型教学10.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1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1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3.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4.对外汉语语法教学15.试论对外汉语听说技能的训练16.试论对外汉语读写技能的训练17.对外汉语词汇偏误分析18.对外汉语词汇对外汉语语法偏误分析1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20.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21.浅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与训练22.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23.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24.同素反序词辨析25.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26.中日汉字比较27.中日关于“牛”的谚语比较28.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艺理论部分1.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析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2.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3.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4.绚丽之美与儒家美学观的内在矛盾5.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6.唐朝对女性审美特点分析7.后现代主义审美观下的影画欣8.李商隐诗歌美学特点分析9.苏词与中国古典美学10.论喜剧电影的美学价值11.“席勒式”研究之我见12.对现实主义回归问题的思考13.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文艺传统14.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15.韩国电视连续剧热的冷思考16.大众文化与流行艺术17.从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看作家艺术家18.文学创作中深入生活问题探讨19. 网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对网络文化的一种探讨2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当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鉴赏,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展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自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变。

传统的言情、武侠、历史小说逐渐演变为更加现实主义、自我觉醒和社会关怀的题材和风格。

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

1.1 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中国当代小说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反思。

小说家通过对细微的人物与事件的刻画,揭示社会的弊端、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类的尊严。

这种风格的小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

1.2 自我觉醒与成长中国当代小说中常常描述人物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历程。

这些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探索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这种描写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1.3 社会关怀与文化批判中国当代小说还经常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

这些小说通过对社会不公、道德伦理冲突等问题的揭示,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并促使社会变革的探讨。

2. 中国当代小说的意义与影响中国当代小说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文学继承与创新中国当代小说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突破传统的桎梏,使得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精彩。

这种文学的创新潜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2.2 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引导中国当代小说通过描绘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这些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3 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当代小说作为文艺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社会功能和使命。

它既可以批判社会弊端,引发社会变革的讨论,也可以鼓舞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内心力量。

3. 中国当代小说的未来发展中国当代小说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题”是个十分关键的名词,主题
选择与时代关系联系紧密。

如五四“文学革命”强调的是“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17年强调的是“光明”、“歌颂”的主题,新时期初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强调的是重大的政治
反思或经济主题。

新时期市井小说则突破了这类宏大主题的限制,
开始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写风俗民情,写人情人性,文学关注的
中心从权力政治话语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探求其中包含
的文化和人生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文化主题和
文化视角。

一、新时期市井小说的主题转换
什么是新时期市井小说,这是个很难严格定义的概念。


思和、洪子诚等在提到这一概念时,亦只是简要概述了相关作家对
象和相应作品,并没有对其具体的精神内涵进行确切的界定。

我们
在这里大致上接受如下这样一种界定,即认为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
主要是指“以都市或城镇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注重独
特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表现丰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和人生底蕴”。

具体说,其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可以大致
归结如下:一是描写对象都是生活在都市或城镇的普通市井小民;
二是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其所蕴涵的人生底蕴和文化
内涵;三是努力挖掘风俗文化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
美情趣。

首先,在主题选择上的突出的特点是不再选择具有重大社
会意义的时代题材,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在市井社会里默默生存的
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

写作倾向上,关注世俗人生,以生活在都市和城镇中的普
通市民为描写对象,叙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从描写对象上来看,描写最普通的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城市平民、小贩等。

新时期市
井小说写性格各异的普通市民,真正实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再者,从描写内容上来说,市井小说描写的都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写
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家庭关系、业余生活等。

“日常生活是通过对诸如家庭、婚姻、两性关系、劳动场所、文
化娱乐活动、消费方式、社会交往等问题来具体化为人的存在内
容的”。

市井小说真实地展现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还原了普通
人的生活原貌,不搀杂过多的政治色彩,真正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在主题选择上的另一特点是市井小说超越政治主题,进入文化主题。

市井小说的作者精细的手笔书写所熟悉的一方风土,穿插
市井风俗文化,传达民俗韵味。

新时期市井小说把文化视角引入当
代小说之中,有评论者把新时期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寻根小说都
归类到文化小说的行列,认为“正是市井乡土小说的出现,开拓了
新时期文化小说的先河”。

新时期初文学创作的政治倾向化,引起了作家的高度警惕,他们开始认识到必须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实现新的价值突破,一部分
作家遂开始把“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民俗风味”引入文学创作,
这在市井小说家中尤为自觉。

邓友梅的一系列市井风俗小说,如
《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烟壶》、《那五》等小说,描写老北京普通市
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书写民风民情,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烟壶》“为以后的文学脱离政治的意识的干扰,自由地表现民俗世界提供了先例”。

陆文夫的《小贩世家》、
《美食家》、《门铃》、《井》、《圈套》等市井小说亦以苏州
文化为创作背景,描绘苏州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态。

苏州小巷文化,美食文化都尽显在陆文夫的笔下。

冯骥才于80年代中期创作的的《神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