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概念、目的与功能的再认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及目标体系
。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
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一、确定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的理论依据
01
确定高中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科 特 点 和 学生 发展这 “ 三个基 本要素 ”
02
确定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的法规依据
03 04
高 中学生 的体 育教学 目的 必须与 终生 体育相 联系
确 定高中 体育 教学目 的是 从我国 实际 出发
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始终应十分重视的教育目的。其 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一教育 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行为指导进行的。 还应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到国家、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联系起来,进而 进行体育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具体内容
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 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关于“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基
本活动能力 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
A 体育锻炼与高中学生的 生长发育 B C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 适应能力 D
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美全面 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高中体育与健 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九年义务教育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 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 程。
课程性质
基础性
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高层次
01 02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和理念的区别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和理念的区别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对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确认识与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理念,对于正确贯彻实施《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设计、实施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机融合的课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是综合课程,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高中和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比,具有不同特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正确认识与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无论是对于编制课程标准,还是对课程实施等都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一)基础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是指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和生活奠定体育与健康的认知、能力、情感和健康基础。
1.打好体育与健康认知基础根据学生体能发展与动作发展规律,在小学低中年级以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体育游戏和游戏化体育运动为载体,指导学生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为学习比较复杂的运动技能奠定认知和技能基础;小学高年级以多样化的、经过改造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形成丰富的体育运动体验;初中在先前学习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习几项体育运动技能,形成比较深刻的体育运动体验,较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在健康教育中,小学以与学生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行为为主要内容;初中以提高对健康的价值认知、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增进健康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为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认知基础。
2.打好积极的体育与健康情感态度基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和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奠定情感、态度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开展的,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
锻炼和健康教育的课程。
其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和意识。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
3.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意识和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可以包括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预
防疾病、培养好习惯等。
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体育技能、规则、战术、器材使用、健
康知识、卫生常识等。
5.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包括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游戏教学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包括测试、考试、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供反馈。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
课 程 目 身体健康 标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目标是由水平目标 的纵向积累完成各领域目标, 再由领域目标的横向整合全 面实现课程目标.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 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 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 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 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 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内容区别:
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明确,而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 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在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留给了 地方学校和教师,使教师具有选择空间和发展余地.
(3)评价区别:
大纲是定量、定性甄别选拔.课程标准是注重过程、发展、 参与态度等.
二、课程改革
1、为什么要改革体育课程.(成就与不足) 成就: (1)、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共识.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 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 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 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 的体育学习能力.
2、课程标准
又叫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评估、 考试命题的标志,是国家管理课程的依据.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 学习、领会、掌握、达到不同程度的要 求.以往叫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再认识
育 ” 指 导 思 想 下 体 育 教 学 不 仅 要 增 强 学 生 体 质 、 进 学 生 健 的 增 康 , 且 要 培 养 学 生健 全 的人 格 、 而 良好 的 心 理 品质 . 这 些 人 而 文 因 素 如 学 生 体 育 态 度 、 想 品 德 、 理 素 质 、 炼 能 力 等 指 思 心 锻 标 具 有 明显 的定 性 特 征 , 包 括 许 多 非 智 力 因素 的 培养 , 学 还 如 生 的兴 趣 、 感 , 些 指 标 是 难 以量 化 的 。 忽 视 这 些 难 以量 化 情 这 的指 标 的体 育 成 绩 评 价 是 不 全 面 的 . 乏 科 学 性 的 。 性 与 定 缺 定 量 评 价 的优 缺 点 正 好 相 反 , 它们 是 相 互 补 充 的两 种 评 价 方 法 。 因此 教 师 必 须 将 二 者 相 互 结 合 , 取 长 补 短 。 好 地 发 挥 各 自 以 更 的优势 , 这样 可 以对 学 生进 行综 合 、 面 的评 价 。 全 2标 准 化 评 价 与 个 体 化 评 价 相 结合 。 “ 人 为 本 ” 健 康 . 以 的 教 育 理 念 要 求 教 师关 注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与 不 同 需 求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确保 每个 学 生 在 体 育 教 学 中 受 益 。 师 在 教 学 中应 根 教 据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 到 区 别 对 待 , 材 施 教 。体 育 教 学 要 关 做 因 注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 因此 体 育 成 绩 的 评 定 也 应 该 有 不 同 的 标 准 , 绩 较 差 的学 生 应 该 以鼓 励 为 主 。 新 课 改 ” 念 指 导 下 的 成 “ 理 评 价 所 追 求 的不 是 简 单 地 给 学 生 一 个 等 级 或分 数 ,而 是 更 多 地 体 现 对 学 生 的关 注 与 关 怀 。 不 但 要 通 过 评 价 促 进 学 生 原 有 水 平 的提 高 , 到 课 程 目标 的 要 求 , 且 要 发 现 学 生 的 潜 能 , 达 而 发 挥 学 生 的 特 长 , 了解 学 生 发 展 中的 需 求 ,帮 助学 生 了 解 自 我 , 而 超 越 自我 , 观 向 上 , 立 自信 。 因 此 . 进 乐 建 我们 应 根 据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 施 个 体 评 价 与 标 准 评 价 相 结 合 , 学 生 看 到 实 使 自己 的 进 步 , 挥 评 价 的激 励 功 能 。 发 3过 程 性 评 价 与 终 结 性 评 价 相 结 合 。传 统 的 体 育 成 绩 评 . 价 比较 注 重 终 结 性 评 价 , 每 学 年 或 学 期 结 束 后 , 学 生 学 习 即 对 进 行 一 次 性 综 合 全 面 的评 价 。 过 程 性 评 价 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对 学 生 的学 习 情 况 所 进 行 的评 价 , 帮 助 教 师 及 时 了 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强身健体的方法以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体育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快乐。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养成科学的作息时间等。
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教育学生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锻炼肌肉和骨骼,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而健康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智,提高自身素质和抗压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和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运动员或健康专家来给学生讲解运动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从小就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
这对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体育意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学生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国家和社会对学生 的体育需求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标准理解有偏差 课堂教学以形式替代内容 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存在误区 教法手段单一 教学设计空乏、抽象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 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和社会适应服务
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现体 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既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较好的确立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 较清晰
提高课堂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水平 教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素质要高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 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 学习和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 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 能和团队意识;承载压力,拒绝挫折,具有健 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 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 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 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 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最大的突破是:
课程结构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 会适应;
最大的特点是:
以目标统领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的,不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形式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及其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及其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当今时代非常重要,它不仅需要学生身体健康,还为学生建立一种有益的健康习惯,以及更好的处理情绪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因此,基础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提升健康水平和心智素质等方面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应的实践活动的课程。
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抵御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团队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是:不仅要将修持健康作为一种习惯,更要系统学习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牢固树立健康的思想理念,将学习和生活中的高效性以及毅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乐观、自信勇敢,从而实现良性健康生活模式。
而且,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将探讨有关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建立健康的心里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总结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既然重要,就必须将其作为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来教授。
通过实践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的是关于体育的技巧和规则,也学习的是健康知识以及积极乐观、自信勇敢的态度,这些将对他们的健全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
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11版:无
2017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2011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011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系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表的
课程目标
2011版:无
变化一:增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
组织
课堂教学
建议
学习评价
的建议
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11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切实加快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这一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
但体育与健康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
(3)扩展学生的体育技能知识,不断提 高学生对各种体育竞赛的兴趣和观赏水 平。 (4)不断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加强与 肌肉有关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 和柔韧性等体能的锻炼,同时结合不同 运动项目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 好的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5)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 发展,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 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学年开设普修课。项目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田径、篮球、排球、体操、武术、 身体素质。 第二学年开设选项课。项目有:篮 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 网球、武术套路、武术器械、散打、 健美操、瑜珈、跆拳道、田径、体 育保健学等
四:教学内容的安排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的一 门必修课,在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下,以体育健康知识必修和体 育俱乐部必修课为主线,旨在使学生学 习了解体育健康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的 运动和健身技能,以课外体育活动和竞 赛为辅,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和需求 为宗旨。它为体育学习、教学指导、身 体锻炼提供科学锻炼依据。
课外锻炼的习惯养成,提高了学生 相互协作、终身锻炼的意识。改善学
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能测试和评价自身 体质健康状况,在掌握2种以上运动项目 的基础上,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优化 教学,提高效果。使此课程设置更趋科 学化、合理化。
五:课时安排:教学总课时为128学 时,每学期16周32学时,2学时/周, 每次课90分钟。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体育与健康新教程》,楚蕴源 主编 《体育与健康》编写组,苏州 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教学参考书 1、《新编大学体育教程》,徐勤儿 等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8 月第一版;
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引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程标准是制定该课程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认识与思考,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优化。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1.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作用课程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特定教育目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参考。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 综合性: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涉及体育、卫生、生活常识等多个领域。
- 全面性:标准明确了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针对性: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发展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2.1 标准的实施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 教材配套不完善:部分教材对于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教学指导。
- 评价方式单一:现有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测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标准的优化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教材编写与使用:优化教材的编写,将课程标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
-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探索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自评、互评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结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概念、目的与功能的再认识作者:卲伟德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05期在各类体育书刊、杂志中,对体育课程的性质、概念、目的与功能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有些混乱,尤其是在国家权威性课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因此笔者从学理角度来重新认识这几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关体育课程性质,概念,目的与功能混淆的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体育课程性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从学科理论视角来看,这样来表述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不够准确的,它更像是在描述体育课程的概念,而不是确定一个事物的性质。
但在概念的描述中,却又把体育课程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表述在内。
即把体育课程的性质、概念、目的、地位都一股脑儿地堆积在一起,越想一下子说明问题,事物的性质、概念、目的、地位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把体育课程性质、概念、功能、目的、目标、地位分开来阐述比较妥当。
二、对体育课程相关各概念或含义的理解1.体育课程的性质何为性质?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本质属性”(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1069),按此理解,性质即是事物的本质,性质的确定是形成概念的基础,确定性质在先,明确概念在后。
那么什么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呢?即体育课程与必修课程中的其它课程之间(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生物课程、社会课程、物理课程、美术课程、体育课程、音乐课程、劳动课程等)有怎样的本质区别呢?首先,按“同”归类、按“异”区分——把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生物课程、社会课程、物理课程等归类为理论性为主的课程,把美术课程、体育课程、音乐课程、劳动课程归类为实践性为主的课程。
其次,比较“体育课程与理论性为主的课程”之间的差异:(1)体育课程的学习手段是“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而理论性课程是大脑思维活动,没有身体的练习。
(2)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是体育理论性知识与运动技术(实践性知识),而理论性课程的设置主要内容是各科理论性知识,当然也有部分的实践性知识,(3)体育课程的学习需要承受一定的身体与心理负荷,而理论性课程只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没有生理负荷。
(4)体育课程的学习是以户外环境为主,而理论性课程基本在室内进行;(5)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侧重的学生智力因素是身体时空感觉、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而理论性课程侧重的学生智力因素是语言智力、逻辑智力、数理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
(6)体育课程学习中有大量的学生身体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而理论性课程基本没有,(7)体育课程学习需要学生机体自我操作、体验与悟性,而理论性课程则要求对外部知识的理解与悟性。
最后,比较“体育课程与音乐课程、美术等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差异:体育课程侧重发展学生身体时空感觉、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而音乐课程侧重发展学生乐感、节奏智力,美术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物体视觉、空间智力等。
体育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户外环境,并承担一定的身体负荷,音乐课程基本在室内,美术也可在户外。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体育课程的一般特征有;户外环境为主、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进行运动技术教学与运动文化传承、有比较频繁身体接触性人际交往、侧重于发展学生身体时空感觉、运动智力、需要机体自我操作与体验等。
我们从这些特性中提炼出本质特征——“以体育实践性知识(运动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
当然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户外环境为主”特征也是区别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特征之一,但若把“户外环境为主”也加在内,则有排除目前大量的体育馆内的体育教学活动之嫌,如羽毛球、乒乓球、室内排球等项目。
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本质特征已区别了体育课程与理论性课程(以各科理论性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也区别了体育课程与操作性课程,如烹调、劳动等课程(以各科实践性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
既然该特征已能区别其它课程,就不需要另加其它词汇来进一步说明体育课程的性质,其它一般的特征应另行论述。
因此笔者认为《课标》中体育课程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表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不够贴切的,其中原因主要有:其一,什么手段不明确,是学生学习手段呢?是锻炼手段?还是健身手段?其二,这样的表述否定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大量的大脑思维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体育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方式与理论性课程中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从而也造成了体育课程地位低下的观念与现实;第三,如果把“身体练习”理解为一种学生学习的方式,并把这个词汇与其它课程的学习形式匹配,则其它理论性课程的特征就变成了——“坐着学习”,但若“坐着学习”成为其它学科的主要特征,恐怕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任何学科的人士是绝难苟同的,第四,若把“身体练习”与其它学科的“大脑思维训练”一词相对应,则在总结体育课程特殊特征时,我们应该把它归纳为“身体练习与大脑思维活动相结合”,因为在体育课程活动中,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同时,具有且非常需要有大量的大脑思维活动(当然这种思维活动与理论性课程中的大脑思维训练方式是不同的,前已有所述),如果缺少了这些思维活动,学生则变成了一台台机器,这种观点也造成了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根源,同时也形成了体育学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地位低下主要原因之2.体育课程的概念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只有概念明确,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要使概念明确,就必须给概念下定义,定义是提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最常见的一种下定义的方法是属概念加种差的方法。
列宁说:“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就是把某一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第二步就是要找出在种概念中区别“这种种概念”与“其他种概念”的性质来,这叫做种差。
即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概念中的种差就是我们所指的事物本质,也即上述所说的体育课程的性质,而属概念则是课程(必修课程)。
因此我们不难推断出体育课程的概念(本质+属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实践性知识——运动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必修课程。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把体育实践性知识——运动技术作为主要学习的手段是否就不要体育理论性知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们在学习体育实践性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体育理论性知识,只是学习体育理论性知识不是纯粹地通过看书、看报或通过上室内理论课来获得,而是把身体练习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或者说把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穿插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身体练习之中,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在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也传授了理论知识。
如果靠单纯地通过看书、看报或通过上室内理论课等与其它学科无异的形式来学习体育理论知识,那么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而得的体育理论性知识是不可靠的,当然在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也有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活动,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同,一来学时非常短,每个学期只有2次课左右,二来它是作为运动技术学习的补充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学习一些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对已学的体育实践性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但接着的问题又出现了,若按此概念来理解,就难以解释体育课程与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等概念的区别,因为这些概念也是以体育理论性知识与运动技术(实践性知识)为设置内容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运用本质特征无法说明与解释概念时,还可以借用事物的主要目的来阐解,其中的理由是“事物的主要目的”可以区别一些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
因此我们把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用来区分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群众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大学体育(增进大学生的健康)等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把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如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实践性知识——运动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一门必修课程。
”这里尚需补充的是体育课程概念的外延,因为它涉及了体育课程概念的大小。
要理解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课程概念的角度来分析。
在国外,课程为Curriculum,它主要源于拉丁语的“跑道” (cur sum race course),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路线。
迄今为止,有各式各样的有关课程界说,如“学习程序”,“教程内容”,“计划化的学习经验”,“一连串有意识地结构化了的学习结果”等。
而课程的这一“进程说”概念“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不仅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顺序安排,还包括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品德等阶段性发展的要求。
[教育大词典280]”,而以美国教育辞书为代表的课程定义,它所表示的领域也已经大大扩展了,它是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内容。
体育课程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出现的名词,之前运用比较普遍的概念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内容更为广泛,既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也包含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校外体育等,而体育课程是在目标上、内容上比学校体育更为具体化的概念,在内容上则相对窄一些,除了体育教学,还包括“以学校为单位,大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内体育竞赛,但不包含以少部分学生为对象的课余运动训练。
因此若按教育学的理论来理解,体育课程的外延既包含体育学科教学(即通常所说的体育教学),也包含课外体育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之中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所需,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面临严峻的教育问题、学生的健康问题,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特别强调了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重要性:“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健康第一’深刻地阐明了体育是青少年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国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大课间体育工程”、“1小时体育活动工程”等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实施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成效,因此笔者认为把这些校内课外活动工程纳入体育课程的设置与计划之中是顺理成章之事。
3.体育课程的功能体育课程的功能主要从体育的功能引申而来,对于体育的功能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