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名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内容,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辅助工具:图片、视频、制作粽子的材料等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室布置、音乐等方式营造端午节的氛围。
2.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本节课要学习关于什么内容。
第二步:呈现1.展示端午节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讲解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粽子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实践1.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简单的粽子,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2.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可以选择不同的包法和馅料进行制作。
第四步: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心得。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2.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粽子制作过程的小作文,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后作业1.整理制作粽子的过程,写成文字描述。
2.和家人一起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分享在下节课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主要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带有适当的情感表达。
3.能理解端午节和端午粽的来历。
4.能够朗读节选课文并能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小组练习材料。
4.学生绘画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和端午粽的相关信息。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课文学习(15分钟)1.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整合小组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步:课文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朗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自由绘制端午粽的图像,展示给同学。
第五步:拓展活动(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端午粽,体验端午节氛围。
2.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小短文。
四、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确保课堂活动流畅进行。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
3.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反馈1.结合学生的表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2.收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结语通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希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端午粽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
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主要目标中班(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年龄段序号活动内容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中班1、屈原的故事语言集体2、童谣《拍手歌》语言分组3、观看赛龙舟社会集体4、美丽的龙舟艺术集体5、龙舟竞赛健康集体6、我爱吃粽子科学集体7、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年级组活动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过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10、端午粽》2.图片:端午节粽子的图片3.粽叶、糯米、红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4.教学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第二部分: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10、端午粽》,让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过程。
3.教师解释生字词语,让学生掌握词汇。
4.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1.配合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端午节的视频或动画,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
2.分组讨论:你家过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3.利用粽叶和糯米等材料,让学生亲手尝试制作简易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部分:总结评价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及粽子的寓意。
2.召集学生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端午节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师生共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内容。
2.画一幅描绘端午节粽子的图片,并写一段内容描述。
3.备份端午节的相关故事来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理解粽子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愉快地学习,畅快地探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
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
)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
(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
大家一起来。
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
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制作和风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懂得尊重传统文化,珍惜传统节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整理好课文内容,准备好教具和教辅材料。
2.指导材料:准备好图书、图片或视频材料,以便展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3.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氛围,布置相关装饰品。
4.其他准备:为学生准备粽子的实物或图片,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粽子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A. 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B. 学习课文(15分钟)1.跟读课文,学生自读、小组读、整体跟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介绍端午粽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C. 操作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制作简易粽子,体验制作的过程,加深对粽子的了解。
2.学生齐声朗读端午节习俗,增强记忆。
D. 拓展活动(10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或端午节习俗的展示板。
2.通过活动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
E. 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端午节和粽子的感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小感想。
2.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让学生继续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性学习和互动性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的安排,希朿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0 端午粽》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0 端午粽》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 端午粽》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念。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庆祝方式,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题:《10 端午粽》•目标:了解端午节习俗,培养爱国情怀•重点词语:端午节、粽子、包粽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板书形式**主题:《10 端午粽》****目标:了解端午节习俗,培养爱国情怀****重点词语:端午节、粽子、包粽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好奇和兴趣。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阅读教材•逐段解读《10 端午粽》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角色扮演包粽子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实际理解。
拓展延伸•组织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端午节的习俗。
•带学生前往博物馆或文化展览馆,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文化。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活动设计不够贴近学生生活,需要加强实践性的活动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2.认识粽子,了解它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3.能够简单朗读故事《端午粽》;4.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提炼主题思想;5.能通过手工制作粽子的活动,增强对端午节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端午粽》的内容;2.认识端午节的习俗;3.制作简单的粽子手工。
三、教学准备1.故事《端午粽》的课文;2.粽子制作所需的材料:糯米、粽叶、红枣等;3.制作粽子的工具:绳子、锅、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简要讲解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端午粽》(15分钟)让学生认真听故事,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教义。
3. 课文朗读和讨论(10分钟)请学生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简短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制作粽子手工(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准备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粽子,让学生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和乐趣。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制作粽子的小记;2.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品尝学生制作的粽子,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3.联系社区或老师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手工能力,是一节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认识端午节的重要意义。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学习《10 端午粽》这篇课文,掌握生字词和句子。
•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10 端午粽》这篇课文。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3. 教学难点•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10 端午粽》•录音机或电脑播放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干净整洁,板书清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 听录音、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
•鼓励学生结对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课文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5. 拓展活动•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端午节的其他庆祝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节日。
四、课堂评价1. 个人评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和《10 端午粽》的情感小记。
2. 团体评价•学生结合团体表演形式,展示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背诵课文《10 端午粽》。
•完成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作业。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以上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端午粽》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掀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识两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3.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
(板书:10 端午粽)4.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
端duān午wǔ节jié粽zòng子zi 竹zhú叶yè大dà米mǐ真zhēn是shì十shí分fēn红hóng豆dòu总zǒng会huì知zhī道dào据jù说shuō纪jì念niàn你认识这些词语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3.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4.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5.生字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
7.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粽子的纪念意义。
(板书:样子味道来历)8.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花样: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板书设计10.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间与课前准备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传统佳节导入新课1、做个小游戏: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粽子)也叫端午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总会”说明了什么?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
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5.读一读,连一连。
粽zònɡ总duān端zònɡ间ròu肉niàn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练习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
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
识他们吗?(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
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
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
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
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
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
“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
“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
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
“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
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
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
谜底就是肉字。
“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
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地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
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
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
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
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
(范读时停顿时读得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得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
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
“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
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
“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
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